组织细胞特殊染色

组织细胞特殊染色
组织细胞特殊染色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

结缔组织染色法 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A 1.1.Mallory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1.2.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吕纤维肉瘤 Masson法:胶丿京纤维呈绿色,肌纤维呈红色,红细胞呈黄色。3. 3X 10 图表B 1.2 Mssson三色法 图表C 1.2.Masson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1.3.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 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图14 子宫组织 Weigert间苯二酚法*胶原纤维呈红色,血管壁弹力纤维呈蓝黑色,肌肉呈黄色° 3, 3X10 图表D 4.Weigert间苯二酚法

、胶原纤维染色法 2.2. Van Gieson (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5 卵巢组织 Van Gieson苏木嘉法^胶原纤维呈红色円血簣壁肌层呈黄色,细胞核是照色。3. 3X 1CI 图表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染色,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2.1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 红色:胶原纤维 绿色:细胞核 黄色:其他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偏光显微镜)I型:强双折光性,呈黄色或红色纤维n型:弱双折光,呈多种色彩疏网状分布川型:弱双折光,呈绿色的细纤维w型:弱双折光的基膜,呈淡黄色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1.美蓝染色法??? 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经1—2min,水洗,沥去多余的水分,吸干或烘干,镜检。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3min,水洗。 (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30s---1min,水洗。 (4)加碱性复红液(或沙黄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0---30s,水洗。(5)吸干或烘干,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3.抗酸性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较多量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在玻片下以酒精灯火焰缓缓加热,至发生蒸汽即止,维持微微发生蒸汽,经3—5min,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标本无色脱出为止,充分水洗。 (3)用美蓝染色液复染约1min,水洗。 (4)吸干或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以下方法也可:即在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用1%美蓝染色液复染约20s,水洗。 对光观察,标本务必全呈蓝色,在火焰上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和背景呈蓝色。 4.瑞氏染色法 (1)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其上,为了避免很快变干,染色液可

稍多加些,或看情况补充滴加,经1—3min,加约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PBS 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与染液混匀,约3min左右,直接用水冲洗(不可先将染液倾去),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等物呈其它颜色。(2)另一方法? 抹片自然干燥后,按涂抹点大小,盖上一块略大的清洁滤纸片,在其上轻轻滴加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并看情况进行补滴,维持不使变干;染色3--5min,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镜检。此法使染色液经滤纸过滤,可大大避免沉渣粘附于抹片上影响镜检观察。 5.姬姆萨染色法 (1)于5ml新煮过的中性蒸馏水中滴加5—10滴姬姆萨氏染色液原液,即稀释成为常用的姬姆萨氏染色液。 (2)抹片经甲醇固定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的染色液或将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数小时至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等呈其它颜色。视野常呈淡红色。 6.克利特氏荚膜染色法 (1)染色液配制 ①美蓝溶液? 美蓝1g,95%酒精10ml,蒸馏水100ml。将美蓝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②碱性复红溶液? 碱性复红0.03g,95%酒精1ml,蒸馏水99ml。将碱性复红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2)染色法 ①涂片经火焰固定后,滴加美蓝溶液,将玻片至火焰上面加热至发生蒸汽为止。 ②水洗,以碱性复红溶液复染15—30s。 ?③水洗后、吸干、镜检。 ④染色后,菌体呈蓝色,荚膜呈红色。 ?7.结晶紫福尔马林荚膜染色法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一、固定与固定液 (一)固定:将新鲜的活组织从生物体取下后,立即投入固定剂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保持原有形态、结构的一种手段。 1.目的 (1)迅速防止细胞死亡后的变化,防止自溶、腐败,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2)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的形态。 (3)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4)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2.时期 (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 (2)减数分裂: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此时的植株形态及花蕾大小依植物的类别及品种有所不同。 小麦:在植株开始挑旗,旗叶与下一叶的叶耳间距为3-4cm,花药长度大致在1-2mm左右,黄绿色时取材最好。如花药为绿色时则为时过早,花药为黄色,则已过时。一般上午8-10点为取材最佳时间。 玉米:一般夏玉米在7月份取材,以上午7-8点为好。在玉米雌穗未抽出前的7-10天手摸植株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感觉,表明雄花序即将抽出。用刀在顶叶近喇叭口处纵向划一刀,切口长10-15cm,剥出雄花序,顶端花药长3-5mm,花药尚未变黄时取材。 蚕豆:从现蕾开始,上午10-11点可选取2-3mm大小的花蕾或一小段花序。蚕豆开花的次序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3.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1)固定液量:20倍于材料的体积,以免固定液被稀释。 (2)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渗透力强的固定液既可以迅速进入组织中,又不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固定的时间要合适: 与材料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材料大则时间长,材料小则时间短;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 经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入一次70%酒精,在0-4℃冰箱内可保存半年。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可以换新的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 (二)固定液固定液包括简单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两种。简单固定液就是用一种药品作为固定液,如乙醇、甲醛、冰醋酸、升汞等。简单固定液只对细胞的某种成分固定效果较好,而不能将所有的成分都保存下来。混合固定液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的混合液,如卡诺氏固定液等。 1.固定液的条件 (1)迅速渗入组织,杀死原生质。在杀死的短时期中,细胞形态不致有所变化。 (2)必须具有渗透力,对组织各部分的渗透力相等,可使组织内外完全固定。 (3)尽可能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 (4)使细胞内的成分凝固或沉淀。 (5)增加细胞内含物的折光程度,易于鉴别。

特殊染色部分

特殊染色部分 一.公共知识(相关理论)或新进展(学识水平) 1.A1型题 下述方法不属于特殊染色的是:(C) A:胶原纤维染色 B:弹力纤维染色 C:苏木素-伊红染色(HE) D:糖原染色 E:粘液染色 2.X型题 常见的肾活检标本切片的染色方法有:(ABC) A:HE染色 B:PAS染色 C:过碘酸六胺银染色 D:脂肪染色 E:V、G染色 二.专业知识(基础+实践能力) 1.A1型题 Grocott六胺银染色法所染真菌的正确结果是:(A) A:菌丝和孢子呈黑褐色,细胞核呈红色,背景淡绿色 B:菌丝和孢子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褐色,背景淡绿色 C:菌丝和孢子呈黑褐色,细胞核呈淡绿色,背景黑褐色 D:菌丝和孢子呈红色,细胞核呈淡绿色,背景红色 E:菌丝和孢子呈淡绿色,细胞核呈红色,背景黑褐色 2.X型题 抗酸杆菌染色主要诊断什么病:(AB) A:结核病 B:麻风病 C:风湿病 D:肉芽肿 E:类风湿病 三.病案(实践能力) 1.A2型题 抗酸杆菌能与苯酚碱性复红结合成复合物,抵抗酸的脱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是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其结果为:(A) A:抗酸杆菌呈红色,背景呈灰蓝色 B:抗酸杆菌呈灰蓝色,背景呈红色 C:抗酸杆菌呈绿色,背景呈灰蓝色 D:抗酸杆菌呈黑色,背景呈红色 E:抗酸杆菌呈灰蓝色,背景呈绿色

胶原纤维在HE染色中显示浅红色,粗细不等,难以与其它纤维区别。下述两种胶原纤维的特殊染色方法 (1)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胶原纤维的呈色是:(A) A:鲜红色 B:黑色 C:绿色 D:蓝色 E:黄色 (2)Masson三色法,其染色结果为:(C) A:胶原纤维呈绿色,细胞质等呈红色,胞核呈蓝褐色 B:胶原纤维呈黑色,细胞质等呈红色,胞核呈蓝褐色 C:胶原纤维呈蓝色,细胞质等呈红色,胞核呈蓝褐色 D:胶原纤维呈黑色,细胞质等呈绿色,胞核呈蓝褐色 E:胶原纤维呈绿色,细胞质等呈黑色,胞核呈蓝褐色 3.A4型题 弹力纤维又称弹性蛋白,强嗜酸性易与染色液中的碱基结合,呈平行排列且很紧密,经特殊染色容易辨认,地衣红染色法是一种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地衣红染色液配法正确的是:(B) A:地衣红1g,无水乙醇99ml,浓盐酸1ml B:地衣红1g,70%乙醇99ml,浓盐酸1ml C:地衣红1g,丙酮99ml,浓盐酸1ml D:地衣红1g,二甲苯99ml,浓盐酸1ml E:地衣红1g,蒸馏水99ml,浓盐酸1ml (2)地衣红染色液浸染时间为:(A) A:3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冰箱过夜 (3)地衣红染色液浸染后,正确的操作是(A) A:7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二甲苯,树胶封固 B:二甲苯,树胶封固 C:水洗,无水乙醇,二甲苯,树胶封固 D:丙酮,二甲苯,树胶封固 E:风干,树胶封固 (4)弹力纤维呈现的颜色是:(C) A:黑色 B:蓝色 C:深棕红色 D:黄色 E:绿色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的实施是在染色设备上完成的 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 按被染物形态: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成衣染色机 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 按设备运转方式: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 一匀染和移染 广义的匀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度 染料在纤维内均匀分布,透染 分为4种情况 (1)在纤维束及纤维内分布均匀,理想状态 (2)在纤维束内分布均匀,但只分布在单纤维表面,纤维环染,近似匀染,染色结果较第一种情况浓 (3)纤维束环染(白芯) (4)纤维束外围纤维环染或不均匀染色,内部纤维不染色 影响匀染因素 (一)纤维及及其结构均匀性 不同成熟度的棉 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部位的毛 化学纤维 前处理 (2)上染条件 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 浸染控制匀染手段 缓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缓染剂 移染——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

轧染控制匀染手段 浸轧均匀性 防泳移 散纤维染色:多用于混纺织物、交织物和厚密织物 纱线染色:纱线制品、色织物或针织物 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货短、适应变化 原液着色:有色纤维,如丙纶 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色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一)浸染 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逐渐上染纤维,染液中染料浓度相应地逐渐下降 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染色,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 浸染时,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时循环运转,也可以只有一种循环 一般为间歇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生产效率较低 主要有:散纤维染色机、绞纱或筒子纱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绳状染色机、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 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染色浓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o.m.f.)表示 影响染色因素: (1)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均匀一致 (2)控制上染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达到 调节温度使染浴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升温速率必须与染液流速相适应 加入匀染剂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 (3)浴比大小 (4)消除织物内应力 (二)轧染 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精编版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1.美蓝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经1—2min,水洗,沥去多余的水分,吸干或烘干,镜检。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3min,水洗。 (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30s---1min,水洗。 (4)加碱性复红液(或沙黄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0---30s,水洗。(5)吸干或烘干,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3.抗酸性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较多量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在玻片下以酒精灯火焰缓缓加热,至发生蒸汽即止,维持微微发生蒸汽,经3—5min,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标本无色脱出为止,充分水洗。 (3)用美蓝染色液复染约1min,水洗。 (4)吸干或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以下方法也可:即在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用1%美蓝染色液复染约20s,水洗。 对光观察,标本务必全呈蓝色,在火焰上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和背景呈蓝色。 4.瑞氏染色法

(1)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其上,为了避免很快变干,染色液可稍多加些,或看情况补充滴加,经1—3min,加约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PBS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与染液混匀,约3min左右,直接用水冲洗(不可先将染液倾去),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等物呈其它颜色。 (2)另一方法抹片自然干燥后,按涂抹点大小,盖上一块略大的清洁滤纸片,在其上轻轻滴加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并看情况进行补滴,维持不使变干;染色3--5min,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镜检。此法使染色液经滤纸过滤,可大大避免沉渣粘附于抹片上影响镜检观察。 5.姬姆萨染色法 (1)于5ml新煮过的中性蒸馏水中滴加5—10滴姬姆萨氏染色液原液,即稀释成为常用的姬姆萨氏染色液。 (2)抹片经甲醇固定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的染色液或将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数小时至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等呈其它颜色。视野常呈淡红色。 6.克利特氏荚膜染色法 (1)染色液配制 ①美蓝溶液美蓝1g,95%酒精10ml,蒸馏水100ml。将美蓝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②碱性复红溶液碱性复红0.03g,95%酒精1ml,蒸馏水99ml。将碱性复红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2)染色法 ①涂片经火焰固定后,滴加美蓝溶液,将玻片至火焰上面加热至发生蒸汽为止。 ②水洗,以碱性复红溶液复染15—30s。 ③水洗后、吸干、镜检。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培养后,需要对其生长情况、形态甚至生物学性状进行连续地观察。由于细胞小而复杂,若不借助适当的手段,则难以观察其形态、结构,更难发现细胞内各种组分的分子组成及功能。目前,已有多种研究细胞的技术,从光镜到电子显微镜,从一般细胞化学法到免疫化学法,本章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第一节培养细胞的常规检查和观察方法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和显微镜观察,及时了解细胞生长状态、数量改变、细胞形态、细胞有无移动、有无污染、培养液pH是否变酸、变黄是否更换等。细胞常规检查观察的内容为: 一、肉眼观察 一般常规检查用肉眼即可观察,主要看培养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培养液pH介于7.2~7.4之间,呈桃红色清亮透明。加入细胞在培养瓶中置一般温箱培养时,随着细胞生长时间的延长,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会使培养液pH值下降,引起颜色变浅变黄。在超越缓冲范围后培养液酸化变黄,如不及时调节pH,会影响细胞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胞退变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培养液变黄,应及时换液传代。一般更换培养液的时间,依营养物的消耗而定,正常情况生长稳定的细胞2~3天换液一次,生长缓慢的细胞3~4天换液一次。培养液中加Hepes或用5%CO2温箱培养可使pH维持稳定,利于细胞生长。用含磷酸盐缓冲系统培养时,可因瓶及塞子漏气,CO2溢出,也可能由于培养瓶塞洗刷不洁、残留碱性物,使培养液变碱发红,只致使细胞难以生长,甚至死亡。细胞换液传代后,若发现培养液很快变黄,要注意是否有细菌污染或培养器皿没有洗干净。贴壁细胞培养时若出现混浊,多为污染。悬浮培养的细胞,应将瓶竖起静置1小时,若培养基混浊示为污染,也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 二、显微镜观察 生长良好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相差显微镜观察时可见细胞部分细微结构。若细胞生长状态不良,可见细胞轮廓增强,细胞折光性变弱,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和其他颗粒状物质,细胞之间空隙增大,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失去原有细胞的特点,产生圆缩脱落,有时细胞表面及周围出现丝絮状物。若细胞营养不良状况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可见到部分细胞死亡,崩解漂浮在培养液中。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只有生长良好的细胞才能进行传代培养和实验研究。 三、细胞的生长状态 细胞培养时,经初代培养或传代培养,都有一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增殖生长的状态极为重要。各种细胞增殖的时间不尽一致。传代细胞系,胚胎组织或幼体细胞潜伏期短,一般在接种培养第二天即可见细胞生长增殖,3~4天便可连接成片。成体组织的潜伏期长,老年组织和癌组织潜伏期更长,可达一周左右。原代细胞培养中最先可见从组织块中边缘“长出”细胞,这种细胞是从原代组织块中游走出来的,并不是细胞增殖产生。这种早期游出的细胞多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易生长,适应性强,呈放射状或旋涡状分布,很快生长并互相连接成网状。传代细胞在传代后,一般经过悬浮、贴壁伸展很快进入潜伏期,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繁殖,逐渐相连成片而长满瓶底。一旦发现细胞长满瓶底80%就应及时传代,否则会影响细胞生长甚至脱落。悬浮细胞当发现生长显著、密度增大、分布稠密、培养液变黄时也应及时传代。 四、微生物污染 细胞接种、传代、换液加药后应经常观察,密切注意是否有微生物污染发生。一旦发现培养液混浊、液体内漂浮着菌丝或细菌,或生长明显变缓,胞质内颗粒增多,有中毒表现等

病理切片的特殊染色方法

1.Van Gieson苦味酸和酸性品红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 (2)组织切片脱蜡至水; (3)用Van Gieson液染1~5分钟; (4)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 (5)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胞质及红细胞呈黄色。 2.Masson氏结缔组织三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石蜡切片厚6μm,脱蜡至水; (2)0.2%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3)Masson氏染色液中5分钟或更长时间; (4)0.2%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5)5%磷钨酸水溶液2~3分钟,再入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6)投入淡绿、冰醋酸水溶液浸染5分钟或更长时间; (7)再入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8)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胞浆和神经胶质纤维染红色,胶原纤维染绿色。 二、常用网状纤维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0.25%高锰酸钾液3分钟; (3)蒸馏水洗2次; (4)1%草酸漂白即可; (5)蒸馏水洗2次; (6)2.5%铁明矾水溶液媒染5~10分钟,蒸馏水洗多次; (7)二氨氢氧化银浸染1分钟,蒸馏水洗3次; (8)10%甲醛液还原2分钟,蒸馏水洗3次; (9)0.2%氯化金液调色1~2分钟,蒸馏水洗3次; (10)5%硫代硫酸钠固定5分钟; (11)蒸馏水洗,需要时复染; (12)水洗、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网状维呈黑色,其他组织呈复染的颜色。

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切片入70%乙醇中洗2分钟; (3)将切片浸入盛有维多利亚蓝液中染0.5~2小时; (4)直接入95%乙醇中分色数秒钟; (5)浸入蒸馏水洗2分钟; (6)用丽春红S液滴染切片5分钟; (7)直接用无水乙醇冲洗多余染色液2次; (8)将切片在空气中或冷风干燥; (9)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弹性纤维呈蓝绿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背景呈淡黄色。 四、脂肪染色 【染色方法】 (1)冰冻切片厚度8~15μm; (2)Harris苏木素,染约1分钟; (3)自来水洗后,用0.5%盐酸乙醇分化,再水洗直至胞核返蓝为止; (4)蒸馏水洗后移入70%乙醇内浸洗一下; (5)浸入苏丹III染液中约30分钟或更长时间(如果置于56℃温箱中可适当缩短时间); (6)在70%乙醇分化数秒钟; (7)待切片在空气中稍凉干或用冷风机吹干; (8)及时用明胶甘油封片。 【结果】脂肪呈橘红色,脂肪酸不着色,胞核淡蓝色。 五、糖原染色 高碘酸-Schiff(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法 【染色方法】 (1)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2)浸入高碘酸氧化液中10~20分钟; (3)蒸馏水洗2次; (4)Schiff液染色10~30分钟; (5)流水冲洗5分钟; (6)用苏木素染细胞核3~5分钟; (7)在盐酸酒精中分化,自来水洗至细胞核变蓝为止;

特殊染色的基本知识

特殊染色的基本知识 一、染色方法 1863年由waldeyer率先倡导用苏木素染液染细胞核,后来Mallory、Mayer等也阐述过苏木素的应用。近年来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方法也屡有创新。Shikata(1973),Tanka 等(1981年)分别介绍了用地依红和维多利亚蓝混合液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方法;1987年Crocker J等推出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的技术方法以及1991年进行的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的研究方法等。 特殊染色的分类: 特殊染色方法按照所染目的物进行分类,有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脂类物质、糖类、色素、病理的内源性沉着物、病原微生物、内分泌物质、单种细胞和性染色质、骨、血液及造血组织、核酸、酶类等。 特殊染色的命名: 对于特染的命名至今尚无统一的规定,多数均按发明者的姓名命名,如van Geison 染色等;有的则按所用染色液命名,如甲基绿一派若宁染色、苏丹Ⅲ染色等;有的按目的物命名,如网织纤维染色;还有的采用混合命名,如试剂十人名等。 二、染色目的 未加染色的任何组织切片在镜下只能辨认细胞和胞核的轮廓,看不清楚其他任何结构。染色的目的就是将组织切片浸入染色剂内,经过一定的时间,将组织或细胞及其他异常成分染上不同深浅的颜色,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三、染色原理 染色过程是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其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1、有学者认为从物理学角度看,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的结合是“溶解”或“吸收”。例如苏丹类染色剂使脂质着色,就是利用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洒精等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一特性。有些染色剂是染色剂分子通过渗透和毛细血管作用而被吸收或沉淀到组织、细肋的小孔中去而着色的‘这种机制的染色是很少的。 2、另有学者认为染色是染色剂相组织、细胞之间的化学性结合。如显示含铁血黄素的普鲁士反应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大量染色的化学反应并不象铁反应那样明确。大多数染色的原理至今仍未搞清楚,有些可能是物理性的,有些可能是化学性的,有些则可能2种机制都起作用。正因为人们对染色的原理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原理来控制它,在相当程度上需凭工作经验。 四、染色的分类 (一)普通染色 最广泛应用于常规制片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又称为常规染色。 (二)特殊染色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是染整加工常见的面料。常采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硫化染料的染色加工方法。 一、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 特性: 1、直接染料是一类能在中性染浴中,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水溶性染料。 2、直接染料色谱齐全,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耐洗牢度不好,日晒牢度欠佳。常需要采用固色剂处理。

性能和方法: 1、染色性能: 1.1 直接染料都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1.2 直接染料染色中经常使用的促染剂为食盐和元明粉。选用元明粉作促染剂能得到较鲜艳的色泽。 1.3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必须采用软水染色。 2、染色方法 2.1 一般在普通绳状染色机上进行,染色浴比为1:15-30浅色的浴比要比深色的大些。 2.2 染色温度一般采用近沸点染色,以获得良好的移染性,(所谓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以及良好的色光和牢度。染色一般由常温开始(深色的可由60℃-80℃开始)。

3、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1、利用阳离子固色剂,以固色剂Y 和固色剂M处理,来提高其牢度。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二、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特性: 1、活性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

2、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好,匀染性好,色谱较齐,应用方便,耐晒牢度较好。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的主要因素: 1、亲和力的影响 1.1 在使用亲和力很大的染料进行染色时,具有比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有利于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但必须加强洗涤,否则会影响染色物的水洗和摩擦牢度. 2、浴比的影响 2.1 活性染料染色时,在不影响匀染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浴比,这一方面提高了固色率,同时也减少活性染料在染浴中的水解。 3、温度的影响 3.1 K型活性染料,就有必要在较高温度下染色。 X型活性染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促进染料的水解,则不能在高温

专题 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

竞赛讲座14 -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 1.小方格染色问题 最简单的染色问题是从一种民间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方格盘上的染色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为解决方格盘铺盖问题的重要技巧. 例1 如图29-1(a),3行7列小方格每一个染上红色或蓝色.试证: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四个角上的小方格颜色相同. 证明由抽屉原则,第1行的7个小方格至少有4个不同色,不妨设为红色(带阴影)并在1、2、3、4列(如图29-1(b)). 在第1、2、3、4列(以下不必再考虑第5,6,7列)中,如第2行或第3行出现两个红色小方格,则这个问题已经得证;如第2行和第3行每行最多只有一个红色小方格(如图29-1(c)),那么在这两行中必出现四角同为蓝色的矩形,问题也得到证明. 说明:(1)在上面证明过程中除了运用抽屉原则外,还要用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逐步缩小所要讨论的对象的范围,把复杂问题逐步化为简单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 (2)此例的行和列都不能再减少了.显然只有两行的方格盘染两色后是不一定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下面我们举出一个3行6列染两色不存在顶点同色矩形的例子如图29-2.这说明3行7列是染两色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了.至今,染k 色而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是什么还不得而知.

例2 (第2届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数学通讯赛题)证明:用15块大小是4×1的矩形瓷砖和1块大小是2×2的矩形瓷砖,不能恰好铺盖8×8矩形的地面. 分析将8×8矩形地面的一半染上一种颜色,另一半染上另一种颜色,再用4×1和2×2的矩形瓷砖去盖,如果盖住的两种颜色的小矩形不是一样多,则说明在给定条件不完满铺盖不可能. 证明如图29-3,用间隔为两格且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同色的染色方式,以黑白两种颜色将整个地面的方格染色.显然,地面上黑、白格各有32个. 每块4×1的矩形砖不论是横放还是竖盖,且不论盖在何处,总是占据地面上的两个白格、两个黑格,故15块4×1的矩形砖铺盖后还剩两个黑格和两个白格.但由于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总是同色,而与主对角线平行的相邻格总是异色,所以,不论怎样放置,一块2×2的矩形砖,总是盖住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这说明剩下的一块2×2矩形砖无论如何盖不住剩下的二黑二白的地面.从而问题得证. 例3 (1986年北京初二数学竞赛题)如图29-4(1)是4个1×1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用若干个这种“L”形硬纸片无重迭拼成一个m×n(长为m个单位,宽为n个单位)的矩形如图29-4(2).试证明mn必是8的倍数.

特殊染色(结缔组织染色)

【资源】转贴---特染:结缔组织染色 wanliheng丁香园版主 .438 积分473 得票545 粉丝加关注. 2009-04-19 11:38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分享到哪里?复制网址新浪微博豆瓣社区腾讯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只看楼主第一节结缔组织多色染色法 一、Mallory三色染色法 1. 试剂配制 (1)重铬酸钾液重铬酸钾2.5g,醋酸5ml,蒸馏水95ml (2)苯胺蓝桔黄G液苯胺蓝0.5g,桔黄G2g,磷钨酸1g,蒸馏水100ml (3)酸性复红液酸性复红0.5g,蒸馏水100ml 2.染色步骤 (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重铬酸钾液10min。 (3)蒸馏水冲洗2min,蒸馏水2次。 (4)酸性复红液2min,蒸馏稍洗。 (5)苯胺蓝液20min,95%乙醇快速分化。 (6)直接用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 胶原和网状纤维呈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呈淡蓝色,神经胶质纤维、肌纤维和酸性颗粒呈红色,髓鞘和红色呈桔红色。 4.注意事项 (1)酸性复红液易溶解于水,肉眼观察切片上保留一定的红色。 (2)苯胺蓝液染色后,用95%乙醇分化时,须用显微镜观察掌握。 (3)对陈旧的固定标本,其染色效果较差,可增加染色时间。 (4)另张切片,可同时作胶原纤维对照染色而进行鉴别组织成分。 二、Masson三色染色法 1.试剂配制 (1)Masson复合染色液酸性复红1g,丽春红2g,桔黄G2g,0.25%醋酸300ml。 (2)亮绿染色液高绿SF0.1g,0.2%醋酸100ml。 2.染色步骤 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1)Masson复合染色液5min。 (2)0.2%醋酸水溶液稍洗。 (3)5%磷钨酸5-10min。 (4)0.2%醋酸水溶液浸洗2次。 (5)亮绿染色液5min,0.2%醋酸水洗2次。 (6)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 胶原纤维呈绿色,肌纤维呈红色,红细胞呈桔红色。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修订稿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1.美蓝染色法??? 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经1—2min,水洗,沥去多余的水分,吸干或烘干,镜检。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3min,水洗。 (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30s---1min,水洗。 (4)加碱性复红液(或沙黄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0---30s,水洗。(5)吸干或烘干,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3.抗酸性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较多量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在玻片下以酒精灯火焰缓缓加热,至发生蒸汽即止,维持微微发生蒸汽,经3—5min,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标本无色脱出为止,充分水洗。 (3)用美蓝染色液复染约1min,水洗。 (4)吸干或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以下方法也可:即在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用1%美蓝染色液复染约20s,水洗。 对光观察,标本务必全呈蓝色,在火焰上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和背景呈蓝色。 4.瑞氏染色法 (1)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其上,为了避免很快变干,染色液可

稍多加些,或看情况补充滴加,经1—3min,加约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PBS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与染液混匀,约3min左右,直接用水冲洗(不可先将染液倾去),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等物呈其它颜色。 (2)另一方法? 抹片自然干燥后,按涂抹点大小,盖上一块略大的清洁滤纸片,在其上轻轻滴加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并看情况进行补滴,维持不使变干;染色3--5min,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镜检。此法使染色液经滤纸过滤,可大大避免沉渣粘附于抹片上影响镜检观察。 5.姬姆萨染色法 (1)于5ml新煮过的中性蒸馏水中滴加5—10滴姬姆萨氏染色液原液,即稀释成为常用的姬姆萨氏染色液。 (2)抹片经甲醇固定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的染色液或将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数小时至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等呈其它颜色。视野常呈淡红色。 6.克利特氏荚膜染色法 (1)染色液配制 ①美蓝溶液? 美蓝1g,95%酒精10ml,蒸馏水100ml。将美蓝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②碱性复红溶液? 碱性复红0.03g,95%酒精1ml,蒸馏水99ml。将碱性复红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2)染色法 ①涂片经火焰固定后,滴加美蓝溶液,将玻片至火焰上面加热至发生蒸汽为止。 ②水洗,以碱性复红溶液复染15—30s。 ?③水洗后、吸干、镜检。 ④染色后,菌体呈蓝色,荚膜呈红色。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

结缔组织染色法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 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 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 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A 1.1.Mallory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1.2.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表B 1.2 Mssson三色法 图表C 1.2.Masson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1.3.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图表D 4.Weigert间苯二酚法

二、胶原纤维染色法 2.2. 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表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2.1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红色:胶原纤维 绿色:细胞核 黄色:其他

3.1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黑色:网状纤维 红色:胞核(核固红复染) 黄棕色:胶原纤维 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 图表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3.2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图表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奥数:乘法原理之染色法.学生版(精编版)

1.使学生掌握乘法原理主要内容,掌握乘法原理运用的方法; 2.使学生分清楚什么时候用乘法原理,分清有几个必要的步骤,以及各步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准确分解步骤的解题能力; 乘法原理的数学思想主旨在于分步考虑问题,本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步考虑问题的习惯. 一、乘法原理概念引入 老师周六要去给同学们上课,首先得从家出发到长宁上8点的课,然后得赶到黄埔去上下午1点半的课.如果说申老师的家到长宁有5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出租车、自行车、步行),然后再从长宁到黄埔有2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同学们,你们说老师从家到黄埔一共有多少条路线? 我们看上面这个示意图,老师必须先的到长宁,然后再到黄埔.这几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是一定要先到长宁上完课,才能去黄埔的.在没学乘法原理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条一条的数,把线路找出来,显而易见一共是10条路线.但是要是老师从家到长宁有25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并且从长宁到黄埔也有30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那一共有多少条线路呢?这样数,恐怕是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乘法原理就派上上用场了. 二、乘法原理的定义 完成一件事,这个事情可以分成n 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比如说老师从家到黄埔,必须要先到长宁,那么一共可以分成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是从家到长宁,二是从长宁到黄埔),第1步有A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B 种不同的方法,……,第n 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一共有A ×B ×……×N 种不同的方法. 结合上个例子,老师要完成从家到黄埔的这么一件事,需要2个步骤,第1步是从家到长宁,一共5种选择;第2步从长宁到黄埔,一共2种选择;那么老师从家到黄埔一共有5×2个可选择的路线了,即10条.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7-2-3乘法原理之染色问题

病理切片的特殊染色方法

1. Van Gieson苦味酸和酸性品红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 (2)组织切片脱蜡至水; (3)用Van Gieson液染1?5分钟; (4 )倾去染液,直接用95 %乙醇分化和脱水; (5) 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胞质及红细胞呈黄色。2. Masson氏结缔组织三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石蜡切片厚6ym,脱蜡至水; (2)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3)Masson氏染色液中5分钟或更长时间; (4)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5) 5 %磷钨酸水溶液2?3分钟,再入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洗 (6 )投入淡绿、冰醋酸水溶液浸染5分钟或更长时间; (7)再入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8)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胞浆和神经胶质纤维染红色,胶原纤维染绿色。 【染色方法】 (1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0.25 %高锰酸钾液3分钟; (3 )蒸馏水洗2次; (4) 1 %草酸漂白即可; (5 )蒸馏水洗2次; (6) 2.5 %铁明矶水溶液媒染5?10分钟,蒸馏水洗多次; (7)二氨氢氧化银浸染1分钟,蒸馏水洗3次; (8)10 %甲醛液还原2分钟,蒸馏水洗3次; (9)0.2 %氯化金液调色1?2分钟,蒸馏水洗3次; (10)5%硫代硫酸钠固定5分钟; (11 )蒸馏水洗,需要时复染; (12)水洗、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网状维呈黑色,其他组织呈复染的颜色。 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切片入70%乙醇中洗2分钟; (3)将切片浸入盛有维多利亚蓝液中染0.5?2小时; (4)直接入95%乙醇中分色数秒钟; (5)浸入蒸馏水洗2分钟; (6)用丽春红S液滴染切片5分钟; (7)直接用无水乙醇冲洗多余染色液2次; (8 )将切片在空气中或冷风干燥; (9)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弹性纤维呈蓝绿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背景呈淡黄色 【染色方法】 (1)冰冻切片厚度8?15ym; (2)Harris苏木素,染约1分钟; (3)自来水洗后,用0.5%盐酸乙醇分化,再水洗直至胞核返蓝为止; (4)蒸馏水洗后移入70%乙醇内浸洗一下; (5)浸入苏丹III染液中约30分钟或更长时间(如果置于56 °C温箱中可适当缩短时间); (6)在70 %乙醇分化数秒钟; (7)待切片在空气中稍凉干或用冷风机吹干; (8 )及时用明胶甘油封片。 【结果】脂肪呈橘红色,脂肪酸不着色,胞核淡蓝色。 高碘酸一Schiff ( Periodic acid Schiff ,PAS)染色法 【染色方法】 (1) 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2) 浸入高碘酸氧化液中10?20分钟; (3 )蒸馏水洗2次; (4) Schiff液染色10?30分钟;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1.美蓝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经1—2min,水洗,沥去多余的水分,吸干或烘干,镜检。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3min,水洗。 (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30s---1min,水洗。 (4)加碱性复红液(或沙黄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0---30s,水洗。 (5)吸干或烘干,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3.抗酸性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较多量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在玻片下以酒精灯火焰缓缓加热,至发生蒸汽即止,维持微微发生蒸汽,经3—5min,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标本无色脱出为止,充分水洗。 (3)用美蓝染色液复染约1min,水洗。 (4)吸干或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以下方法也可:即在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用1%美蓝染色液复染约20s,水洗。 对光观察,标本务必全呈蓝色,在火焰上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和背景呈蓝色。 4.瑞氏染色法 (1)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其上,为了避免很快变干,染色液可

稍多加些,或看情况补充滴加,经1—3min,加约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PBS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与染液混匀,约3min左右,直接用水冲洗(不可先将染液倾去),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等物呈其它颜色。 (2)另一方法抹片自然干燥后,按涂抹点大小,盖上一块略大的清洁滤纸片,在其上轻轻滴加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并看情况进行补滴,维持不使变干;染色3--5min,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镜检。此法使染色液经滤纸过滤,可大大避免沉渣粘附于抹片上影响镜检观察。 5.姬姆萨染色法 (1)于5ml新煮过的中性蒸馏水中滴加5—10滴姬姆萨氏染色液原液,即稀释成为常用的姬姆萨氏染色液。 (2)抹片经甲醇固定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的染色液或将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数小时至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等呈其它颜色。视野常呈淡红色。 6.克利特氏荚膜染色法 (1)染色液配制 ①美蓝溶液美蓝1g,95%酒精10ml,蒸馏水100ml。将美蓝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②碱性复红溶液碱性复红0.03g,95%酒精1ml,蒸馏水99ml。将碱性复红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2)染色法 ①涂片经火焰固定后,滴加美蓝溶液,将玻片至火焰上面加热至发生蒸汽为止。 ②水洗,以碱性复红溶液复染15—30s。 ③水洗后、吸干、镜检。 ④染色后,菌体呈蓝色,荚膜呈红色。 7.结晶紫福尔马林荚膜染色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