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知识点

《系统工程》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知识点
《系统工程》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知识点

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1、模型是实现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

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地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

模型的三个特点:(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互相关系

2、模型的作用与地位 P36

作用:(1)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

(2)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

(3)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3、模型的分类P36

4、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

书P37:(1)建立方框图(2)考虑信息相关性(3)考虑准确性(4)考虑集结性

课件:1.现实性 2.简洁性 3.适应性 4.强壮性

5、建模的基本步骤P38

(1)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使模型满足实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偏差。

(2)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

(3)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地表示现实系统。

(4)确定模型的结构

(5)估计模型的参数

(6)实验研究

(7)必要修改

课件:1.形成问题 2.选定变量 3.变量关系的确定

4.确定模型的数学结构及参数辨识

5.模型真实性检验

6、模型的简化方法 P40

(1)减少变量,减去次要变量

(2)改变变量性质

(3)合并变量(集结)

(4)改变函数关系

(5)改变约束条件

7、系统结构模型化------计算题P41-54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

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邻接矩阵(A)是表示系统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或直接联系情况

的方阵。

邻接矩阵A的元素a ij可以定义如下:

a ij= 1 S i R S j R表示S i与S j有关系

0 S i R S j R表示S i与S j没关系

可达矩阵R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

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它主要用于变量不多(2-3个)而欣喜也不充分的条件下分析变量之间

的定性关系。

具体作用有两方面:1.平衡点分析 2.稳定性分析

拟合法:数据建模两种方法------拟合法和经验法。

拟合法:偏重“理论”导向。经验法:以“数据”为导向。最小二乘法:根据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来选择常数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机理法:机理法是在研究系统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然后建构模型。

书后题:P81-23

第五章系统评价方法计算题

1、系统评价原理P112

系统评价问题是由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目的

(Why)、评价时期(When)、评价地点(Where)及评价方法

(How)等要素(5W1H)构成的问题复合体。

2、关联矩阵法 P114

3、层次分析法 P121

AHP方法的四个步骤:

(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层

次。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

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并对各

备选方案排序。

书后题P135 10、11、12、13、14

第六章决策分析方法

一、几类基本决策问题的分析; P140

1、确定性决策

:(1)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等);(2)存在确定的自然状态;(3)存在着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4)不同行动方

案在确定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在方案数量较大时,常用运筹学中规划论等方法来分析解决,如线性规划、目标规划。

严格地来讲,确定型问题只是优化计算问题,而不属于真正的管理决策分析问题。

2、风险性决策

:(1)(同确定型);(2)存在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

态,但决策者或分析人员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科学理论等可预先估算出自然状态的概率值P(θj); (3)(同确定型);(4)(同确定型)。

:期望值、决策树法。

3、不确定型决策

条件:(1)(同确定型);(2)自然状态不确定,且其出现的概率不可知;(3)

(同确定型);(4)(同确定型)。

方法:乐观法(最大最大原则)、悲观法(最小最大原则)、等概率法

(Laplace准则;也是一种特殊的风险型决策)、后悔值法(Savage准则或后

悔值最大最小原则)。

4、对抗型决策 Wij=f(Ai,Bj) i=1,m , j= 1,n

其中:A——决策者的策略集; B——竞争对手的策略集

可采用对策论及其冲突分析等方法来分析解决。这类决策分析问题是当

前管理、经济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5、多目标决策

二、风险型决策分析例题、书后题

期望值法-----就是利用概率论中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公式算出每个行动

方案的益损期望值并加以比较。若采用决策目标(准则)是期望收益最

大,则选择收益期望值最大的行动方案为最优方案;反之,若决策目标

是期望费用最小,则采用费用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冲突分析

1、冲突分析是国外近年来在经典对策论和偏对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对冲突行为进行正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

主要特点:(1)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

(2)具有严谨的数学和逻辑学基础

(3)冲突分析既能进行冲突事态的结果据测(事前分析),又能进行事态的过程描述和评估(事后分析)

(4)分析方法在使用中几乎不需要任何数学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方法

(5)冲突分析用结果的优先序代替了效用值

冲突分析的一般过程P154 (1)对冲突事件背景的认识与描述。

(2)冲突分析模型(建模)

(3)稳定性分析

(4)结果分析与评价

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P155

点、局中人、选择或行动、结局、优先序或优先向量

书后题P166 1、11、12、14、

库存控制管理

--所谓定量订货法,就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检查库

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

)确定订货点

点合适的大小应当等于提前期需要量D L。如果用Q K来表示订货点,

——平均需求量

进货提前期

货提前期”的单位与计算“平均需求量”的单位应该一致。

)确定订货批量

订货批量就是一次订货的物资数量。订货批量不能随意确定的。订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库存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物资供应的满足程

度。订货批量过大,虽然可以较充分满足用户需要,但使库存量过高,

成本升高;订货批量过小,减少了库存量,但不一定能保证满足用户需

要。确定订货批量要考虑需求速率RP和经营费用。一般情况下,需求速

率越高,说明用户的需要量大,订货批量就越大。经营费用的高低对订

货批量有影响。在确定订货批量时,需要综合考虑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费

用,根据总费用最省的原则来确定经济订货批量Q*(EOQ)。

(三)经济订货批量Q*(EOQ)

(四)实施

应用定量订货法时要注意它的运用环境条件。定量订货法应用的前提条

件:

1)它只适用于订货不受限制的情况,即随时随地都能订到货。这样市

场必须具备物资资源供应充足和自由流通的条件。

2) 它的直接运用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情况。如果要实行几个品种联合订

购,就要对公式进行灵活处理才能运用。

3). 它既适用于确定型需求也适用于随机型需求。对于不同的需求类

型,应用原理都是相同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导出各种运用形式。

4)它一般多用于C类物资。品种多而价值低廉,实行固定批量订货。

2、定期订货法

(一)确定订货周期

(二)确定最高库存量

QMAX=DT+TK

QMAX=DT+TK|P{DT+TK≤QMAX}=p (三)确定订货量

Qi =QMAX –QKi –Ii + Bi (四)实施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V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2014年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建设目标 (1) 3.建设内容 (1) 3.1.模型库建设 (1)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2) 4.总体设计 (2) 5.数据库设计 (4) 5.1.数据库逻辑结构 (4) 5.2.FTP服务 (8) 6.功能设计 (9) 6.1.模型上传 (9) 6.2.模型文件下载 (9) 6.3.查询 (10) 6.4.统计 (10) 6.5.模型文件浏览 (10) 6.6.删除 (11)

1.项目背景 三维GIS形象真实的描述了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内容,三维城市模型是三维GIS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三维模型不仅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与二维GIS数据相比,三维模型的生产过程、数据内容和数据规模有很大不同,生产过程复杂很多,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量成倍增加。 在城市规划中三维模型以文件形式存放,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总平图。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不断加快,规划管理中的三维模型成倍增加,若仍旧采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将面临如下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得不到保障,历史数据难以有效管理,缺乏对数据的高效查询与检索,缺乏对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三维模型文件的目录索引,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城乡规划信息化和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建设目标 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关系库,存储模型文件的索引、类别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维模型上传、下载、查询、浏览、统计、历史数据管理的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 3.建设内容 3.1.模型库建设 (1)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按照模型的类型和名称对模型中包含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存储。每一个模型以唯一的文件标识作为文件夹名称进

第三章系统的教学模型

3 系统的数学模型 3.1 概述 3.1.1 数学模型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时,通常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所谓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机械系统、电气系统、,, 以及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的动态特性,是一组能精确,或者至少是相当好地表示系统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式、差分方程式或其它数学方程表示式。 数学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采取何种形式来建立数学模型取决于具体的系统及条件,如,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简单系统的响应分析,可能采用传递函数形式比较简单方便,而如要进行最优控制,则采用状态空间表达式可能更为有利。 对于同一系统的描述,数学模型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如以一个液压控制阀为例,如果是考虑它在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动作,可以用一个二阶微分方程式(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理)来做为其数学模型,而如果是为了设计这个控制阀并预测其性能,则需要考虑阀的泄漏,尺寸精度影响等更多因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能是一个6-7 阶的微分方程组。 另一方面,严格地说,任何实际中的电、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其变量间的关系都不是绝对性线的,有些甚至是严重非线性的。然而,由于至今非线性系统的求解依然存在着数学难关,比较常用的做法是用一个“等效”的或“近似”的线性系统代替实际上的非线性系统来分析和求解。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掌握在建立数学模型时的线性化方法,又要了解所取的“线性”数学模型有效的范围和条件。 3.1.2 数学模型表示形式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表示形式: 1.传递函数模型 一个连续的SISO 系统,一般可用一个常定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来描述

若系统的输入为u(t),输出的y(t),其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a n 叩 …3^ 5) dt n dt n de 对该式进行Lap lace 变换,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丫(s)二 b m S m b m 」s m — b o U(s) a n S n - a n j S n A ^ …宀a 。 离散时间动态系统一般以差分方程描述,对一个离散 SISO 系统,设采 样周期为T ,系统输入为u(i),输出为y(i),可描述为: g n y(i n) g n 4y(i n -1) g °y(i)= f m u(i m) f m 」u(i m -1) f o u(i) 对该方程进行Z 变换,可得离散SISO 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m -1 m 4 Z n 4 n 洱 ? g o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传递函数矩阵。 2.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表示形式, 它可以方便地 表示SISO 或MIMO S 统。 对于一个连续LTI 系统,其状态方程可描述为: ■ x(t)二 Ax(t) Bu(t) y(t)二Cx(t) Du(t) (3.1-5 ) 其中,第一个方程称为状态方程,第二个称为输出方程。 x(t) 状态变量 u(t) ------ 输入变量,或控制变量 y(t) ------ 输出变量 讥沪b m 」b o u(t) (3.1-1 ) (3.1-2) m - f n g n Z g (3.1-4)

第3章 SM模型化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三章系统模型和模型化(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讲中,使学生了解系统模型和模型化的概念,建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系统模型的概念 2.系统模型的分类 3.系统模型化的基本步骤 4.系统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系统模型化的概念 系统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同时加以作业和答疑 作业与思考题: 1.系统模型的概念 2.系统模型化的基本步骤 1

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第一节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 一、系统模型的定义 系统模型是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提供关于该系统的知识。 模型的特征: (1)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反映了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 (3)集中体现了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后,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二、模型化的本质、作用及地位(见下图) 1.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用模型 来代替原型,通过对于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 2.作用:①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②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③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3.地位: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它不能代替以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对客体系统相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三、系统模型的分类 2

系统建模与仿真-哈尔滨工业大学

《系统辨识》 实验手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 2018年5月

目录 实验1 白噪声和M序列的产生---------------------------------------------------------- 2 实验2 脉冲响应法的实现---------------------------------------------------------------- 5 实验3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9 附录实验报告模板---------------------------------------------------------------------- 13

实验1 白噪声、M 序列的产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序列方法以及进而产生高斯白噪声方法 2、熟悉并掌握M 序列生成原理及仿真生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混合同余法 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 11 1(*)mod /n n n n x a x b M R x M +++=+?? =? 式中a 为乘子,0x 为种子,b 为常数,M 为模。混合同余法是一种递归算法,即先提供一个种子0x ,逐次递归即得到一个不超过模M 的整数数列。 2、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 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有:设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 2(),()0,(1,2,...)k k E X D X k μσ==>= 则随机变量之和1 n k i X =∑的标准化变量 : () n n n k k k X E X X n Y μ --=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如果n X 服从[0, 1]均匀分布,则上式中0.5μ=,2 1 12 σ= 。即 0.5n k X n Y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3D模型管理系统技 术设计书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书 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模型库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数据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数据库逻辑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FTP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功能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模型上传..................................................................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模型文件下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模型文件浏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删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库存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库 存 管 理 系 统 ----系统设计 一 功能设计 总原则: 首先要保证系统总目标的实现,其次注意模块的独立性要强。各模块的接口应简单明了。 系统结构图: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录入、库存分析、查询系统 各功能模块的描述:输入,输出,功能。 二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模型抽象层次 2. E-R 方法的基本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一个中间步骤,即先设计一个企业模式(该模式纯粹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与存储结构、存取方式无关),再将企业模式转换为某个DBMS 上可以实现的数据模型。多数是关系数据模型。 3. 库存管理系统采用这种方法,先设计出概念数据模型,即E-R 模型。 3.1库存管理系统局部E-R 视图 (1) 物料与入库单之间 (2) 物料与领料单之间 (3) 物料与退料单之间 (4) 物料与仓库之间 3.2库存管理系统集成E-R 视图 (1) (2) (3) (4)

4. ER 模型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功能要求: 入库单登录 领料单登录 退料单登录 物资短缺/超储分析 物资积压分析 相关数据库表 入库台帐 领料台帐 退料台帐 库存总帐 4.1 实体集的转换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关键字就是关系的关键字。 4.2 联系的转换 (1)M :N 联系 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相关实体的关键字与联系的属性组合成关系的属性,相关实体的关键字 组合成关系的关键字。 (2)1:N 联系 N 端实体的关键字构成关系的关键字,可以与N 端合并。 (3)1:1联系 任一端实体的关键字构成关系的关键字,可以与任一端合并 5.参考数据库结构 (1)入库台帐(入库单编号,仓库号,进货日期,供货单位,入库数量,材料编号,进货单价,检验员,记账员,备注) input 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可否为空 注释 rk_id varchar 10 否 入库单编号 ck_id varchar 10 否 仓库号 in_date date 否 进库日期 cl_from varchar 10 否 供货单位 物 料 入库单 领料单 退货单 仓库 领料 退货 存取 入库 1 1 1 N N N N M

学生管理系统CDM模型

第四讲:学生管理系统CDM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数据模型(CDM: Conceptual Data Model)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生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建立符合功能要 求的概念数据模型,能够根据相关课程中学习的规范化理论的要求对模 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并且使得模型能够适用实际开发系统的需求,同时 应用好反规范化的思想。模型中实体之间的联系应该科学合理,学生能 应用Power Designer软件分析设计工具快速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实体的抽象、实体的规范化与非规范化、实体间联系的定义教学方式和手段: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一、学生管理系统分析 1、功能要求 学生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职工管理、活动管理、教材管理、宿舍管理、图书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院系管理 2、可能包含的实体 学生、课程、学校、院系、职工、活动、教材、宿舍、图书、仪器设备等。 3、分析后可能产生的实体 学生简历、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奖励处分情况等等。 二、分析后建立的初步模型 1、标定联系和非标定联系的区别 2、多对多联系的分解 3、字典数据的建立(一般方法) 4、新实体的发现(设备卡片、图书卡片、简历等)

5、规范化实体的建立 6、反规范化的应用(字典名称、代码的问题) 7、递归联系的建立(院系) 8、属性分析(为每个实体添加属性) 9、数据类型定义 三、模型设计中的规范化与反规范化问题 规范化理论是研究实体中实体属性之间关系的科学。非规范化关系存在的问题: ①插入异常 ②修改异常 ③删除异常 例:有如下概念数据模型生成的物理数据模型(MS SQL Server2000),在数据库中存放一些记录,看看这三种异常的情况。

《系统工程》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知识点

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1、模型是实现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 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地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 模型的三个特点:(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互相关系 2、模型的作用与地位 P36 作用:(1)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 (2)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 (3)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3、模型的分类P36 4、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 书P37:(1)建立方框图(2)考虑信息相关性(3)考虑准确性(4)考虑集结性 课件:1.现实性 2.简洁性 3.适应性 4.强壮性 5、建模的基本步骤P38 (1)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使模型满足实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偏差。 (2)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 (3)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地表示现实系统。 (4)确定模型的结构 (5)估计模型的参数 (6)实验研究 (7)必要修改 课件:1.形成问题 2.选定变量 3.变量关系的确定 4.确定模型的数学结构及参数辨识 5.模型真实性检验 6、模型的简化方法 P40

(1)减少变量,减去次要变量 (2)改变变量性质 (3)合并变量(集结) (4)改变函数关系 (5)改变约束条件 7、系统结构模型化------计算题P41-54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 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邻接矩阵(A)是表示系统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或直接联系情况 的方阵。 邻接矩阵A的元素a ij可以定义如下: a ij= 1 S i R S j R表示S i与S j有关系 0 S i R S j R表示S i与S j没关系 可达矩阵R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 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它主要用于变量不多(2-3个)而欣喜也不充分的条件下分析变量之间 的定性关系。 具体作用有两方面:1.平衡点分析 2.稳定性分析 拟合法:数据建模两种方法------拟合法和经验法。 拟合法:偏重“理论”导向。经验法:以“数据”为导向。最小二乘法:根据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来选择常数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机理法:机理法是在研究系统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然后建构模型。 书后题:P81-23 第五章系统评价方法计算题 1、系统评价原理P112 系统评价问题是由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目的 (Why)、评价时期(When)、评价地点(Where)及评价方法 (How)等要素(5W1H)构成的问题复合体。

第三章 模型建立的具体步骤

3.1 ANSYS软件介绍及转向节有限元模型建立 3.1.1 ANSYS的发展 ANSYS公司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力学系教授、有限元法权威、著名专家John Swanson 博士于1970年创建而发展起来的,其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匹兹堡市,目前是世界CAE行业最大的公司之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ANSYS软件更加趋于完善,功能更加强大,使用也更加方便。 3.1.2 ANSYS功能简介 软件主要包括3个部分,前处理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前处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构造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模块包括结构分析(可进行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和高度非线性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以及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可模拟多种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具有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分析能力;后处理模块可将计算结果以彩色等值线显示、梯度显示、矢量显示、粒子流显示、立体切片显示、透明及半透明显示(可看到结构内部)等图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曲线形式显示或输出。 3.1.3 前处理模块PREP7 双击“实用”菜单中的Preprocessor,进入ANSYS的前处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实体建模和网络划分。 (1)实体建模。 ANSYS程序提供了两种实体建模方法: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 自顶向下进行建模时,用户定义一个模型的最高级图元,如球、棱柱,称为基元,程序则自动定义相关的面、线及关键点。用户利用这些高级图元直接构造几何模型,如二维的圆和矩形以及三维的块、球、锥和柱。无论实用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方法建模,用户均能使用布尔运算来组合数据集,从而雕塑出来一个实体模型。在创建复杂实体模型。ANSYS程序提供了完整的布尔运算,诸如相加、相减、相交、分割、粘结和重叠。在创建复杂实体模型时,对线、面、体、基元的布尔运算操作能减少相当可观的建模工作量。ANSYS程序提供了拖拉、

3D模型管理系统技术设计方案V2

3D模型管理系统 技术设计书 2014年9月21日

目录

1.项目背景 三维GIS形象真实的描述了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内容,三维城市模型是三维GIS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三维模型不仅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与二维GIS数据相比,三维模型的生产过程、数据内容和数据规模有很大不同,生产过程复杂很多,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量成倍增加。 在城市规划中三维模型以文件形式存放,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总平图。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不断加快,规划管理中的三维模型成倍增加,若仍旧采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将面临如下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得不到保障,历史数据难以有效管理,缺乏对数据的高效查询与检索,缺乏对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三维模型文件的目录索引,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城乡规划信息化和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建设目标 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关系库,存储模型文件的索引、类别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维模型上传、下载、查询、浏览、统计、历史数据管理的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系统。 3.建设内容 3.1.模型库建设 (1)基于FTP服务建立三维模型文件库,按照模型的类型和名称对模型中包含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存储。每一个模型以唯一的文件标识作为文件夹名称进行组织,该目录下存储当前模型不同时期的模型,规定以上传时间近的版本为成果库,其余文件作为历史数据。 (2)建立与文件库对应的关系库,存储文件库中模型文件的存储路径、模型类别、文件标识信息,以支持模型文件的查询、统计。 3.2.三维模型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模型库,通过ftp服务实现城市三维模型文件(包含Max格式导出的X 格式文件、skyline入库打包文件、Jpg格式效果图(含总平图)、CAD格式的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实验: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1、实验目的: 学习各种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2、实验内容: 在网上搜索资料,总结一份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报告,并论述:假如你身为项目经理,你选择哪一种软件开发过程?为什么? 瀑布模型: 优点:通过设置里程碑,明确每阶段的任务与目标,可为每阶段制定开发计划,进行成本预算,组织开发力量,通过阶段评审,将开发过程纳入正确轨道,严格的计划性保证软件产品的按时交付。 缺点: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用户需求的改变;开始阶段的小错误被逐级放大,可能导致软件产品报废。 原型模型: 优点:开发者与用户充分交流,可以澄清模糊需求,需求定义比其他模型好得多;开发过程与用户培训过程同步;为用户需求的改变提供了充分的余地;开发风险低,产品柔性好;开发费用低,时间短;系统易维护,对用户更友好 缺点:产品原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发人员的创新;原型过快收敛于需求集合,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点;资源规划和管理较为困难,随时更新文档也带来麻烦;只注意原型是否满意,忽略了原型环境与用户环境的差异 螺旋模型: 优点:①螺旋模型是将瀑布模型与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②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③每一次螺旋包括4个步骤: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估。 缺点:①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并相信这种分析,是不容易的。 敏捷开发模型: 优点:①短周期开发。②增量开发。③由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编写的自动化测试来监控开发进度。④通过口头沟通、测试和源代码来交流系统的结构和意图。⑤编写代码之前先写测试代码。也叫做测试先行。 缺点:①团队的组建较难,人员素质要求较高。②对测试员要求完全掌握各种脚本语言编程,会单元测试。

系统建模与仿真考试题

1.根据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是连续性还是间断性的,可将系统划分为(_连续系统_)、 (__离散系统__)。 2.系统仿真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是系统、(__模型_)、仿真。 3.拟对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对系统作出明确的描述,即确定系统各个要素:实体、 属性、活动、( __状态_)、(_事件_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5.系统仿真有三个基本的活动,即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__仿真实验__),联系这 三个活动的是系统仿真的三要素,即系统、模型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6.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是:(1)调研系统,明确问题、(2)(___设立目标,收集数据 __)、(3)建立仿真模型、(4)编制程序、(5)运行模型,计算结果、(6)(_统计分析,进行决策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7.仿真软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高级程序语言阶段;(2)仿真程序包、初级仿 真语言阶段;(3)商业化仿真语言阶段;(4) (_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_)阶段。 8.常用的仿真软件有Arena、Automod、MATLAB、Promodel、(__WITNESS______)、 (______FLEXSIM___)。 9.求解简单系统问题的“原始”方法是(___解析解决____),借助(___实验__)可 大大提高该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阶段性知识测试 10.排队系统可简化表示为A/B/C/D/E。其中A为到达模式;B为(服务模式)、C为服 务台数量、D为系统容量;E为排队规则。 11.常见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后到后服务、优先级服务、最短处理时间优先服 务、随机服务等。请以连线方式将下列排队规则名称的中英文对照起来。 先进先出 FIFO 后进先出 LIFO 随机服务 SIRO 最短处理时间优先 SPT 优先级服务 PR ?阶段性知识测试 12.模型中,习惯称实体为成分。成分可分为主动成分和被动成分。请问排队系统中的 随机到达的顾客属于(主动)成分(主动/被动)。 13.事件是改变系统状态的瞬间变化的事情。一般指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事件可分为必 然事件(主要)、条件事件(次要)、系统事件。其中(______)一般不出现在将来事件表中(FEL)。 14.活动是具有指定长度的持续时间,其开始时间是确定。排队系统主要活动有 (_______)和服务活动。 ?阶段性知识测试 15.仿真时钟表示仿真时间的变量。Witness仿真系统中仿真钟用系统变量(TIME)表 示。 仿真策略,也称仿真算法。离散事件系统适用的仿真策略有(_事件调度法_)、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三阶段法等。 16.建立输入数据模型需要4个步骤:(1)从现实系统收集数据;(2)(_确定输入数据 模型的概率分布___);(3)选择参数(参数估计);(4)拟合优良度检验。 ?阶段性知识测试

订单管理系统的UML架构模型

一需求规格说明 1.系统说明 1.1需求描述: ?系统需求 在工业生产领域如汽车装配等行业,因为装配过程繁琐,订单的审批流程复杂,造成生产效率低,管理难的局面。订单管理系统实现了工业生产领域的订单审批流程自动化。该系统实现了订单录入,订单审批,订单更改功能,以及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而必须的审批流程设置,组织结构管理(包括在RTX上实现即时提醒)的功能。在系统中,系统管理员设置好角色与权限,并设置好审批流程后,由不同的角色登陆系统对订单进行管理。如订单录入人录入订单后,选择某个审批流程。审批流程中的审批人会收到提醒后进行订单的审批,如果通过,则发给下一审批人;如不通过,则退回订单录入人进行更改。订单的录入人也可以先停止订单审批流程,自发的进行订单的更改。 1.2资源 主要资源: 其他资源: 1.3活动列表 对现实系统的业务描述 2.某系统人机界面描述 ●用户(系统外部)和系统之间的界面

普通用户操作系统功能界面 ● 业务人员(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界面 谨对拥有口令的业务人员开放。允许业务人员查看相关信息。 3.信息资源列表 ? 标准配置计算机信息 为需要此类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 ? 自定义配置计算机信息 为需要此类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 ? 定单信息 要购买产品的用户输入相关信息,提交系统。 ? 购物信息 为用户选购的产品作出记录并估计价格,为用户提供参考。 ? 付款信息 用户输入相关信息,销售人员验证相关信息。 二 需求分析过程 1.某系统应用中的参与者 2.系统中的用例及用例文档 如:1.客户-----------------Customer 2.销售人员-----------Salesperson 3.仓库-----------------Warehouse 图1 参与者(某系统) Customer 客户 Salesperson 销售人员 Warehouse 仓库

第三章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第三章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21. 给定描述系统基本结构的有向图,如图3-16a 、b 所示。要求: (1)写出系统要素集合S 及S 上的二元关系集合Rb 。 (2)建立邻接矩阵A 、可达矩阵M 及缩减矩阵M ’。 解:a)(1) 51234{S ,,,,}S S S S S = 55551212334234{(S ,),(,),(,),(,),(,),(,),(,S )}b R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 (2)010010 01000 0010000000111 0A ??????????????? ? = 1 1001011000 01100001001111A I ?? ??????+=?? ?????? 2 31111101110()()0 0110000100 1110A I A I M ?? ???? ??+==+=?? ?????? 具有强连接要素用一个要素来代替得'M M = b) (1) {1,2,3,4,5,6}S = {(1,3),(1,5),(2,4),(4,2),(4,6),(5,2),(5,1)}b R = 2 S 3 4 S a) b) 图3-16 题21图

(2) 001010 000100 000000 010001 110000 000000 A ?? ?? ?? ?? =?? ?? ?? ?? ?? 101010 010100 001000 010101 110010 000001 A I ?? ?? ?? ?? +=?? ?? ?? ?? ??2 111010 010101 001000 () 010101 111110 000001 A I ?? ?? ?? ?? +=?? ?? ?? ?? ?? 34 111111 11111 001000 ()() 00000 010101 010101 1 1 A I A I M ?? ?? ?? ?? +==+= ?? ?? ?? ?? ?? 1111 0101 ' 0010 0001 M ?? ?? ?? = ?? ?? ?? 22. 请依据图3-17 1 P 9 解:V表示行要素直接影响列要素,A表示列要素直接影响行要素,X表示行列两要素相互影响。 根据要素间二元关系的传递性,逻辑推断要素间递推二元关系: 768 P P P →→;548 P P P →→;724 P P P →→ 写出可达矩阵

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

作业一:统计试验法解决报童问题 1.问题提出 报童问题是决策方面的一个简单例子。对一个报童来说,他每天由报社买来报纸,然后到街上去卖,当然他希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如果把报童问题看作一个系统,那么报纸、顾客、报童和利润就成了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在于,根据市场需求,报童寻求一个什么样的定货法则或策略才能使他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因为定货多了,如果市场需求小,卖不了将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定货少了,如果市场需求量大,又失去了赚钱的机会。这样一来,定货法则或定货策略就成了报童能否赚取最大利润的关键。当然,最好是每天需要多少份就定多少份,但市场需求量是一个随机变量,这就需要每天用统计方法作出决策。 报童以每份0.5元的价格买进报纸,以0.8元的价格出售。根据长期统计,报童根据以前的卖报记录知道,每天的需求量有几种可能及出现的概率。对现有数据分析,得出报童每天最佳买进报纸量,使报童的平均总收入最大。 2.模型建立与求解 假定,B n —当天买进或订购的报纸数量 S n—当天社会需要报纸的数量,显然,它是一个随机变量 D n —当天卖掉的报纸数量 再假定,报童每天买进和卖出每份报纸的价格分别用P B和P s表示,且 P S >P B ,即卖出价大于买入价,则第n 天的利润为 P n=s n P s-B n P B 报童决定:当天订购报纸的数量等于前一天的市场需求量,即 B n=D n-1 而当天卖掉的报纸的数量n s 则由以下两个条件来决定 D n W B 时,S n=D n D n > B n 时,s n=B n 即是说,如果当天订购的报纸的数量大于需求量,当天卖掉的报纸的数量只能等于需求量;如果当天买的报纸的数量小于需求量,即当天卖掉的报纸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