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模板.doc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模板.doc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模板.doc

精品文档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课程编号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

学院:

指导教师:

报告人:组号:

学号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1.要求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清晰地展现长度测量技术的进步

过程,体会人类智慧的魅力;

2.通过求出铜管的体积,理解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和最后结果的科学表示方法,着重培养和

提高实验者的实验步骤与表格制定能力。

二、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的基本原理

为了使米尺测得更准一些,在米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称为游标),

这样就构成了游标卡尺,如图1-1 所示。

一般游标卡尺的刻度方法有:游标卡尺的游标上有n 个刻度,它的总长与主尺上(n –1) 个刻度的总长相等。设主尺每个刻度的长为y,游标每个刻度的长为x,则有

nx =(n –1) y ,

由此求得主尺与游标每个刻度的差值δ为:

δ = y –x =y / n

差值δ正是游标卡尺能读准的最小读数值,就是游标卡尺的分度值,称为游标的精

度,按上述原理刻度的方法称为差示法。

2.螺旋测微计(千分尺)的基本原理

螺旋测微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

对于螺距为y 的螺旋,每转一周螺旋将沿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y。如果转了 1 / n 周(n 是沿螺旋一周总的刻度线数目),螺旋将沿轴线移动y / n 的距离, y / n 称为螺旋测微计的分

度值。

因此,借助螺旋的转动,把沿轴线方向移动的不易测量的微小距离,转变为圆周上移动

的较大距离表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机械放大原理。螺旋测微计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常见的螺旋测微计的结构如图1-2 所示,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根测微螺轩,其螺距是0.5mm,当螺杆旋转一周时,螺杆就沿轴线前进或后退0.5mm。螺杆外部附着一个微分筒,沿微分筒

的圆周有 50 条等分刻度线,当微分筒转过一条刻度线时,测微螺杆就移动 0.5/50mm=0.01mm 。因

螺旋测微计的量程是25mm,分度值0.01mm 。

螺旋测微计测量前先检查“0”点。轻轻转动微分筒,推动螺杆前进,当听到“咯、咯”

两声时就停止转动。这时的零点读数若不为零,就有零差出现,其校政方法如下:

设零点的读数为L 0,待测物的读数为 L,则待测物的实际长度 L’=L- L 0,其零点差值L 0 可正可负。顺刻度线序列的L 0记为正值,逆刻度线序列的L 0记为负值。如图1-3 ( a)中,L =-0.010mm,而图1-3 ( b)中, L =0.022mm.

0 0

三、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组号型号量程分度值△ 仪

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

圆环、粗铜丝、细铜丝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外径D、内径 d 和高 H

提示:表格中要有记录卡尺的零点误差、卡尺的仪器误差、外径D、内径 d、高度 H 的单位和各量不确定度的列以及k 次测量的行,并有最后获得的平均值的行。

2.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

提示:表格中要有记录千分尺零点、千分尺基础误差、粗铜丝直径D1、细铜丝直径D2 的单位和各量不确定度的列以及k 次测量的行,并有最后获得的平均值的行。

五、数据记录:

组号:;姓名

1、用游标卡尺R测量圆筒的外径D、内径 d、和高 H;

卡尺零点误差:;卡尺的仪器误差

k D() d ()H ()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

千分尺零点:k

1

2

3

4

5

6

7

8

9

10

千分尺仪器误差

D1() D 2()

平均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圆筒的外径 D ,并计算 D

2、计算圆筒的内径 d ,并计算 d

3、计算圆筒的高H ,并计算H

4、计算圆筒体积V,并计算V

5、计算粗铜丝直径D1及D1

6、计算细铜丝直径D2及 D 2

7、间接量

D1 D 2

,计算 B 的平均值、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B

D2

D1

提示: B [ D

2 D

1

] 2 [ D

1

D ]2

2

B D1 D1 D 2 D 2 D1 D 2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1:圆筒的外径: D

P =

D

D

实验结果2:圆筒的内径: d

P =

d

d

实验结果3:圆筒的高:H

P =

H

H

实验结果4:圆筒体积:V

P =

V

V

实验结果5:粗铜丝的直径:D1

P =

D1

D1 实验结果6:粗铜丝的直径:D2

P =

D2

D2 实验结果7: B

P =

B

B 实验讨论:

精品文档()

()

()

()

()

()

()

八、思考题

1.如何更大程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答: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实验, 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2.如何更好地记录实验数据。

答:在记录时 , 需要遵循五性原则:

1) 原始性:不允许再作改动、不能修改

2 ) 及时性:立即记录、不能回忆

3 ) 完整性:实验的条件、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等等

4 ) 系统性:一两次实验记录、连续观察和记录

5 ) 客观性:不作任何评论和解释

3.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长度时,怎样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

答:游标卡尺找主尺与游标尺对齐的刻度线读数,再乘以分度值;螺旋测微器找到套筒上的整刻

度数乘以 0.01 ,然后再估读一位。

4.何谓仪器分度值?米尺、 20 分度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各为多少?如果用它们测量约

7cm 的长度,问各能读得几位有效数字?

答:

(1 )在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上,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叫做分度值,分度值又称刻

度值(最小刻度值);

( 2)米尺、 20 分度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1mm、 0.05mm、 0.01mm;

( 3)用它们测量约 7cm的长度读得的有效数字位分别为 4 位, 4 位, 5 位。

5.使用螺旋测微计时应注意些什么?答:①测量时,注意要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

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

器。②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③读数时,千分位有一

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

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④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

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6.有一角游标,主尺 29 度( 29 分格)对应于游标 30 个分格,问这个角游标的分度值是多少?有效

数字最后 1 位应读到哪一位?

答:这个角游标的分度值是1' ,有效数字最后一位读到百分位。

7. 已知一游标卡尺的游标刻度有50 个,用它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 5.428cm,那么,在主尺上的读数是多少?通过游标的读数是多少?游标上的哪一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对齐?

答:,L=5.428cm=54.28mm;该游标卡尺是 50 分度游标卡尺,其分度值为0.02mm,由此可得pkyL =1k+0.02p=54.28mm,由此可解得,k=54, p=14。故主尺上的读数为54mm,通过游标的读数

是 0.28mm,游标上的第14 个刻线与主尺上的第68 个刻度对齐。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成绩评定:

预习思考题操作及记录

30 分10 分报告整体

(20 数据处理与结果陈述总分( 40 分)印象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备注:

注: 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 日内。

土方量测量报告模板.doc

密级:秘密/公开编号: XXX土(石)方填挖量勘定 项目总结 编写单位名称 年月日

XXX土(石)方填挖量测量 项目总结 编写单位(盖章):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测绘施工单位资质复印件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2. 项目实施依据 (1) 3. 项目实施过程 (1) 3.1. 外业测量说明 (1) 3.2. 内业计算说明 (1) 4. 最终成果 (1) 5. 成果附图 (3) 6. 测绘施工人员从业证书 (4) 7. 合同节选(技术部分) (5) 8. 仪器检定报告书 (6)

1.项目概述 为勘定XXX项目土(石)方填挖量,受XXX单位委托,由XXX公司于XXXX年XX年XX日对XXX项目施工场地进行实地测量。现已完成测量内业处理工作,并于XXXX年XX月XX日完成报告编制。 2.项目实施依据 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1;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与委托方的合同约定。 3.项目实施过程 3.1.外业测量说明 综合现场条件及委托方意愿,本次土(石)方填挖量测量采用独立坐标系统,RTK测量技术。 3.2.内业计算说明 内业土(石)方计算采用全数字化计算模式,软件采用AutoCAD+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组合。采用方格网方布网法,方格网间距为10m×10m,格网内土(石)方填挖量计算采用双向切分三棱锥平均值计算法,填挖边界由委托方专人现场指定(见附图1 XXX项目土(石)方填挖量图),土(石)方起算面为平面,高程为XXX.XXX米。(斜面,斜面构造点为xxx;曲面,曲面见附图X,由委托方提供)。 4.最终成果 经统计,该场地面积为XXXX.XXX平方米,场内土(石)填方量为XXXX.XX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测量学实验报告_1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

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测量实训报告模板【三篇】

测量实训报告模板【三篇】测量实训报告模板范文【一】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训,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水准测量、测回法观测等基本测量的测量方法和具体实施,并且能够认真做好数据记录,并且能够处理测量后的数据,计算出结果。 二、实习时间 xx年5月7日至xx年5月11日 三、实习地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四、实习内容 (一)水准测量 1.测量方法 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选取一块准备测量的场地,选定五个点分别是A、1、2、3、4,在相邻两点处立上水准尺,将水准仪分别置于每两个点之间,从立于定点出的水准尺上读出示数并记录,最后处理数据。

1) 在离A点和赚点1距离大致相等的地方I处安置水准仪,在A、1两点上分别立上水准尺,用圆水准器将仪器粗略整平 2) 用望远镜瞄准后视A点,精平后,读出水准尺上的读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3) 旋转望远镜,瞄准前视1点,用同样的方法读取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4) 1点处的水准尺不动,将水准仪安置在1点和2点之间重复上述操作。其它点的测量方法同上,直至测出五个点的前视读数和后视读数,并记录。 3.测量结果 设A点高程为,将测量到的数据填写到表格内后,计算结果因每安置一次仪器,便可测得一个高差,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高差和∑h等于后视读数和减去前视读数和,所以,B点高程等于A点高程加上高差和∑h。此外,B点对A点的高差等于各转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因此∑后-∑前==- 各转点间高差代数和==- B点高程-A点高程==- (二)测回法观测

使用经纬仪,在测量地选取测站A及待测点B、C,分别用盘左位置和盘右位置,测量水平角BAC的大小。 2.测量过程 1) 在测站A处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2) 用盘左位置瞄准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数,记入表格。 3)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瞄准目标C,读取水平度盘数,记入表格。 4) 纵转望远镜成盘右,瞄准目标C,读取水平度盘数,记入表格。 5) 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数,记入表格。 6) 整理数据,计算结果 3、测量结果 上半侧回角值β左=右目标读数-左目标读数 下半侧回角值β右=右目标读数-左目标读数 一测回角值β=1/2(β左+β右),计算时,如果右目标读数小于左目标读数,应加360°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测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 1.某工程施工放样误差限差为±20mm,则该工程放样中误差为(?)mm。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地下通道的施工测量中,地下导线为(?)。 A.闭合导线 B.附和导线 C.支导线 D.任意导线都可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测绘建筑物立面图的是(?)。 A.三角高程测量 B.地面激光扫描 C.精密水准测量 D.GPS—RTK测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C.标尺分划误差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A.ζ=H-h B.ζ C.ζ=h-H D.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同精度水准测量观测,各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测站数成(?)。 A.正比 B.无关系 C.不确定

D.反比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布测C、D、E级GPS网时,可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实行分区观测,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的公共点至少应有(? )个。 A.2 B.3 C.4 D.5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A.Vi=fh/N(N为测站数) B.Vi=fh/S(S为测段距离) C.Vi=-fh/N(N为测站数) D.Vi=fh/S(S为测段距离)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我国城市坐标系是采用(?)。 A.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B.大地坐标系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实验报告 2018-09-06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2) 计算AP 与AB 之间的夹角: (3) 计算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 (2)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 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 及 △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 的D 和β,或者当△D 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AB AB AB x y ??=arctan αAP AP AP x y ??=arctan αAB αβ=22)()(A P A P AP y y x x D =-+-=

测量报告样例

灯塔市张台子镇白三家子村拆旧区土地复垦项目 废渣土方量测量报告 大连鑫盛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灯塔市张台子镇白三家子村拆旧区土地复垦项目 废渣土方量测量报告 编写单位:大连鑫盛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编写人:张科 审核人:董维民 2013年4月24日

灯塔市张台子镇白三家子村拆旧区土地复垦项目 废渣土方量测量报告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本次测绘任务来源于灯塔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授托,并在项目单位:灯塔市教育局;项目承担单位:灯塔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监理单位:辽宁兴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测绘单位:大连鑫盛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进场签到后现地测量。 2、测区范围 本次测绘作业的范围为北纬41°25′18.8″至41°25′26.3″,东经123°20′36.4″至123°20′49.2″ 3、地理位置与行政隶属 测区位于辽阳市灯塔市万宝桥街道区域内。东邻哈大高铁,南接兴民路,西靠罕王大街,北与中兴路接壤。 4、成图比例尺及任务量 本次任务测绘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45535平方米,并按相关要求计算三个片区的土方量。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内多为渣土,一条未竣工道路由北到南贯穿测区。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平地高程相差约5米。 由于测区内多为渣土,作业时行走、测量均较困难。

2、已有资料情况 起算数据为辽阳市灯塔市连续运行基准站综合服务系统。 三、执行技术标准 四、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标准 1、成果比例尺为1:500。 2、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成图方法为野外数据采集、属性调查、室内编辑。 4、成图基本等高距为平地为0.5米。 5、图幅采用自然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左下角坐标法进行。

最新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1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2 段 3 (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4 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5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6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7 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8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9 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10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11 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12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13 设计 14 (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15 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16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17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8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19 等。 20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21 的特点。

22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23 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24 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时所25 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26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27 程。 28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29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30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31 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32 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33 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34 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35 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36 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37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38 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 39 (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40 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41 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42 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43 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44 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二、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 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 :AB =arcta ' :X AB nA*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A p =arcta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八AB—〉AP (3)计算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I D AP= £(Xp 一X A)2(yp 一yA)2二:X AP2?F AP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B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及△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B,或者当△D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_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Y 100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Y= 135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 m,前视点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转速测量报告模板.

“传感技术”自学报告之一 转速测量传感器自学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5年12月3日

目录 第1章转速测量文献综述 (1) 1.1 转速测量的意义 (1) 1.2 转速测量现状 (1) 1.2.1 磁电式转速测量 (3) 1.2.2 光电式转速测量 (5) 1.2.3 电感式转速测量 (7)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9) 2.1 方案一 (9) 2.2 方案二 (10) 2.3方案分析对比 (12) 2.4 小结 (12) 第3章具体设计与特性分析 (13) 3.1 传感器设计 (13) 3.2 转换电路设计 (13) 3.3 传感器总体分析 (17) 3.4 使用条件和误差补偿 (17) 3.5 仿真实验 (18) 3.6 小结 (18)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第1章转速测量文献综述 1.1转速测量的意义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例如:在发电机、电动机、卷扬机、机床主轴等设备的实验、运转和控制中,常需要分时或连续测量和显示器转速和瞬时转速。同样,在平时,我们通过对空调、冰箱、汽车等发动机转速的测量来方便我们诊断他们可能发生的故障,以便能够更加快捷的进行维修。 因此,转速测量的应用系统在工业生产、在科技教育、民用电器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往往成为某一产品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各种参数在不同的应用中都有其侧重点,但转速测量系统普遍应用在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中,在很多运动系统中的监测和控制中,测量转速的准确度、稳定性及变化过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因而转速测量对保障高速旋转机械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面上的转速测量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寿命长、触发距离远,信号触发一般为铁(软)磁材料,但同时,转速测量传感器自身的测量精度也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如温度或周围磁场环境的变化给基于霍尔效应的传感器带来的测量精度的影响,当被测物体转速过快时,由于光电门的频率响应不够而导致无法测出被测物体的实际转速,而磁电式传感器也可能由于安装时未严格卡紧螺母而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偏离较大。采用铁磁体制作而成的传感器还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而导致其生锈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上述情况就是目前大部分市售转速测量传感器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2转速测量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转速测量仪表已经步入现代化、电子化的行列。过去曾经使用过的接触时测量仪表,如离心式转速表、微型发电机转速表及中表示定时转速表,逐渐淡出了市场,而利用已知频率的闪光与被测轴转速同步的方法来测速的闪光测速仪,虽属于非接触式的仪表,目前仍然有应用,但并不处于主导地位。起而代之的是非接触式的电子与数字化测速仪表。这类转速仪表大多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读数精准、使用方便等优点。容易实现电脑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能够连续的反映转速变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讲课稿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 总结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段(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设计(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等。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的特点。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

时所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测量学实验报告文档

测量学实验报告文档 Survey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测量学实验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 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 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步骤简要: 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 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 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 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 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实习目的及要求 1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 ?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D AP = .(X p -X A )2 (y p - y A )2 二.X AP 2 J AP 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 仪器安置:在 A 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 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 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 数据输入:把控制点 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 D 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 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 B 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 △)及△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 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 ?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 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1) (2) 计算AP y AB =arcta n — -:X AB y AP 二 arcta n — 「 X AP (3) 计算A 、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 D和B,或者当 e 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 ?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 年―月—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__ 号: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 , Y= 100 m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 Y= 135 m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__ m,前视点 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测量报告格式

测量报告格式 (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部分内容)1河道现状 1.1河道位置及范围 本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东南侧,与松江小昆山镇交界处。东长港河道整治范围为:北至沈港中心河,南至张马江以南镇界处,河道总长6907.70m,其中镇域界河(即与松江小昆山镇交界部分河道长度,下同)长度为2260.00m。西长港河道整治范围为:西至丘张港,东至华田泾,河道总长约1245.90m,其中镇域界河长度为202.00m。王家戤村河河道整治范围为:北至西长港,西至东泖河,河道总长786.00m,其中镇域界河长度为328.00m。 1.2河道岸坡 河道现状岸坡除部分河段岸坡建有挡墙结构外,其余均为土质斜坡。根据现场踏勘,已建挡墙结构护岸均分布于东长港西岸部分河段和西长港大部分河段,西长港西段支河张字圩村江和莫家浜村江也已建有挡墙结构。(介绍河道岸坡是否沿线均建有护岸还是土坡,已建护岸分布于什么位置,以下分河道逐条介绍) 1.2.1东长港 东长港已建浆砌石挡墙护岸长约800.00m,位于东长港西岸童新江~弯港江河段。根据现有设计资料,东长港现状浆砌石挡墙结构为具有亲水绿带平台的复式断面型式,前墙顶高程为

3.50m,后墙顶高程为 4.20。亲水绿带平台高程为3.50m,其宽度为1.50m~2.50m,已建挡墙现场照片见图1.2-1所示。 图1.2-1 东长港已建挡墙现场照片 1.2.2西长港(分河道逐条介绍) 内容格式同上 1.3河道现状河口宽度 1.3.1东长港 东长港现状河口宽度约在30.0~62.6m。其中,沈港中心江~镇域边界段河口宽度在30.0~62.6m,镇域边界~张马江段河口宽度在36.5~58.9m,张马江~镇域边界段河口宽度在52.9~58.9m。根据现场踏勘,东长港现状河口宽度最窄处位于弯港江支河口附近,其河口宽度约在30.0m,东长港现状河口宽度最宽处位于二号河以南附近,其河口宽度约在62.6m。 1.3.2西长港(分河道逐条介绍) 内容格式同上

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C实验 指导书 班级: 学号: 组别: 姓名:

实验须知 实验是配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实验之前,希望同学们要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要求: 2、严格按操作步骤认真操作,实验报告要客观、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成果等。 3、爱护实验仪器,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或虽是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但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都不得随便乱动,以免损坏仪器; 4、实验中不慎损坏仪器或丢失仪器中的附件,均应主动地告诉老师,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目录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 (1) 实验二经纬仪的使用 (5) 实验三碎部测量 (12)

实验一水准仪的使用 (1)水准仪的使用 一、目的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 3、练习水准尺读数 二、要求 实验学时安排为2学时,每人安置2~3次水准仪,读尺4~5次。 三、仪器及工具 每组:水准仪一台、水准尺一把、记录板一块。 四、预习内容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工具,水准仪的使用 五、实验步骤 1、安置水准仪:测量仪器所安置的地点称为测站。打开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牢固地架设在地面上。然后打开仪器箱(记清仪器各部件位置,以便装箱时按原来位置放置),双手握基座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连在三脚架上。用手推一下仪器,检查仪器是否真正连接牢固。 2、熟悉仪器:认识水准仪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作用。 3、粗略整平: (1)置圆气泡于两脚螺旋之间(或于一脚螺旋上方),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圆气泡在这两脚螺旋方向居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姆指旋转方向一致)。 (2)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反复练习几次。 4、瞄准对光: (1)将望远镜对向明亮的背景(白墙或白纸),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看得非常清晰。 (2)松开制动螺旋,用镜筒上的准星瞄准水准尺(立水准尺在离水准仪约30米处),拧紧制动螺旋。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像十分清晰,然后眼睛在目镜上下作微小移动,观察水准尺与十字丝面是否有相对移动。若有,则存在视差,为此,可反复调节对光螺旋,直到视差消除为止。 (4)旋转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象靠近十字丝的纵丝。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实验名称河道测深测速实验 实验室北校区灌溉实验站 专业年级热动113 学生姓名白治朋 学生学号 2011012106 任课教师向友珍李志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 实验目的 (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仪器的性能。 (2)掌握流速仪的装配步骤与保养方法。 (3)了解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2 实验内容 LS25-3C型旋浆流速仪是一种新改型仪器,采用磁电转换原理,无触点式测量,信号采集数多,灵敏度高,防水,防沙性能好,仪器结构紧凑,是一种大量程的流速仪。适用于一般河流,水库、湖泊、河口、水电站、溢港道等高、中、低流速测量。配用HR型流速测算仪。 2.1 主要技术指标 (1)测速范围: V=0.04-10 m/s (2)仪器的起转速: Vo≤0.035 m/s (3)临界速度: Vk≤0.12m/s (4)每转四个信号 (5)旋浆水力螺距: K=250mm(理论) (6)检定公式全线均方差:M≤1.5% (7)信号接收处理:HR型流速仪测算仪(适应线性关系) (8)测流历时: 20s、50s、l00s或1~999s任意设置 (9)测量数位:四位有效数 (10)显示查询方式:显示内容有时间、K值、C值、历时T、流速V、信号数等。 (11)参数设置及保存:可调校时间及设置K、C、T值等参数,设置后参数在掉电状态能长期 2.2仪器结构 本仪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感应,传信,测算,尾翼部份。仪器测流时的安装方式有悬杆,转轴和测杆等几种。 (1)感应部份为一个双叶螺旋浆,安装于支承系统上灵敏地感应水流速度的变化。旋浆的转速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流速仪检定水槽实验得出。 (2)传信部份由磁钢,接收电子器件一霍尔传感器构成,浆叶旋转带动磁钢转动。 (3)HR型流速测算仪控制板由89CXX系列单片机及有关电路组成,液晶显示采用的是二线式串行

测量实训报告模板范文(2020年)

编号:YB-BG-0816 ( 实习报告)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测量实训报告模板范文(2020 年) The internship repor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ety in practice, open up our horizons, increase our knowled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ociety.

测量实训报告模板范文(2020年) 备注:实习报告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实训报告模板范文【一】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训,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 方法,以及水准测量、测回法观测等基本测量的测量方法和具体实 施,并且能够认真做好数据记录,并且能够处理测量后的数据,计 算出结果。 二、实习时间 xx年5月7日至xx年5月11日 三、实习地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四、实习内容 (一)水准测量 1.测量方法

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选取一块准备测量的场地,选定五个点分别是A、1、2、3、4,在相邻两点处立上水准尺,将水准仪分别置于每两个点之间,从立于定点出的水准尺上读出示数并记录,最后处理数据。 2.测量过程 1)在离A点和赚点1距离大致相等的地方I处安置水准仪,在A、1两点上分别立上水准尺,用圆水准器将仪器粗略整平 2)用望远镜瞄准后视A点,精平后,读出水准尺上的读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3)旋转望远镜,瞄准前视1点,用同样的方法读取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4)1点处的水准尺不动,将水准仪安置在1点和2点之间重复上述操作。其它点的测量方法同上,直至测出五个点的前视读数和后视读数,并记录。 3.测量结果 设A点高程为28.213m,将测量到的数据填写到表格内后,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