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

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三、教学的任务

(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势教育:代表洛克裴斯泰洛齐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

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实质教育:代表赫尔巴特斯宾塞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

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引导性(学生为主体,课程与教材为

客体,教师为领导的“三体结构”);认识的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2.学生的学习的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科

学的组织教学过程;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的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有机结合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一、备课

备课时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又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二、上课

上课时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课的构成: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教学的任务)

单一课,综合课(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

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使用的教学方法)

课的结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意义: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发现学生知识缺陷从而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形式: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际作业

要求:1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有代表性。2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3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 教师应该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

作业。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要求:

1.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2.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3.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学生血液的评价,可以检查教学完成的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和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提高质量。

评价方法:

1.观察法

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适用于评价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和技能性的成绩

2.测验法

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最基本的办法

测验的种类: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标准化测验

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3.调查法

4.自我评价法

评价要求:

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

2.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

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第三章第四节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手段:

实物直观,是指对个种实物进行的

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

言语直观,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言语描述而祈祷的直观作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要有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同时,直观教学是

一种教育手段而非目的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教师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得

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直观给予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运用直观的时候要主义启发学生思考,细致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现象的本质。一般来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尔夫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

苏格拉底产婆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三、巩固性原则

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

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夸美纽斯“应当循序渐进的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五、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把现在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八、量力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

“当期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观摩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外相结合

第三章第五节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授法必须依据学法,否则会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法与学法,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国外

探究—研讨法美兰本达

纲要图示教学法沙塔洛夫通过纲要图简明扼要把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洛扎诺夫

(二)国内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述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能在短时间系统传授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基本要求:

?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

?要组织学生听讲

2)谈话法(问答法)

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基本要求: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提出问题要明确

?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

础,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基本要求:

?讨论前做好重温的准备,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有讨论和钻研的价值

?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4)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生独立程度:

? 1 教师指导性阅读(预习和复习阅读指导、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

? 2 学生半独立性阅读 3 独立性阅读

财经法规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1.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三)税收的分类 1.按征税对象分类,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和资源税类五种类型。 (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等)。 (4)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 (5)资源税类——对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类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关税和消费税等。 (2)地方税——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02年以前成立的地方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和筵席税等。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和资源税(按不同资源品种划分,大部分资源税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50%)等。

第一课 教学目标概述

如何设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王华 序:课程设计说明: 本课程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满足初中数学教师深刻认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按照目标进行教学实践的需求,解决教师在目标设定中的疑难问题,纠正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涉及目标的种种不良行为,探索科学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本课程教学的对象是中学数学教师,案例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为主,课程设计既体现正确的教学理论,又注重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案例,尽可能多的考虑广大教师“读的懂”、“用得上”。 本课程在每环节结束后,我们均设置一道针对各讲的主题、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或讨论问题,各位老师可结合各环节所讲的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的绩效作业为撰写一个体现三维目标的教学案例作为评估的主要方式。 第一课课堂教学的“纲目”是什么? ——课堂教学目标综述 概要:本课介绍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科学设定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一般教学目标的意义,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概念,掌握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2.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意义,明确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会鉴别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规定了一门课程的教育目的与培养预期;二是课堂教学目标,指每一堂课所规定的教学活动要求,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

第三章 第1节 支付结算概述(习题+答案)

第三章第1节支付结算概述 1.【多选题】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的行为。 A.现金 B.票据 C.银行卡 D.汇兑 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支付结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 B.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原则 C.银行不垫款原则 D.存款信息保密原则 3.【判断题】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全国支票影像系统,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系统。() 4.【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属于结算方式的有()。 A.票据 B.银行卡 C.汇兑 D.委托收款 5.【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中,属于伪造票据的是()。 A.假冒出票人在票据上签章 B.涂改票据号码 C.对票据金额进行挖补篡改 D.修改票据密押 6.【单选题】某票据的出票日期为“2011年3月15日”,其规范写法是()。 A.贰零壹壹年零叁月壹拾伍日 B.贰零壹壹年叁月壹拾伍日 C.贰零壹壹年零叁月拾伍日 D.贰零壹壹年叁月拾伍日 7.【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票据填写要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位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B.银行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C.出票日期可以选择使用中文大写或阿拉伯数码 D.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 8.【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支付结算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A.单位和银行在票据上记载的名称可以是全称也可以是简称 B.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必须为个人本人的签名加盖章 C.票据的出票金额、出票日期、付款人名称不得更改 D.伪造、变造票据属于欺诈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9.【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票据的有()。 A.更改出票金额的票据 B.更改出票日期及收款人名称的票据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5章第1节: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但这里所说的课程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由拉丁语派生而来,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下面简要列举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一)课程即学科(教学科目) 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还是近现代的百科全书式课程、功利主义课程等,无不是把课程视为所传授的学科,强调课程知识的组织与累计、保存功能。(二)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这种课程定义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序列的教学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这种课程定义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科学管理原理之上,强调预测、控制、效率,把目标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人物有博比特、泰勒、塔巴、惠勒、凯尔、奥利瓦以及莱顿索通等。(三)课程即学习经验这种定义是由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的。杜威根据实用主义教育论,反对把课程看作预先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类观点,认为手段和目的是一个连续体,课程应当是学生在校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的学习经验。这种定义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把教师作为课程发展人员的一部分,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四)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该定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麦克唐纳、斯腾豪斯、布拉特等。这种定义把课程界定为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强调课程计划包含了多种因素,如目标、内容、评价等,更全面地体现了课程的全貌。(五)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一些课程学者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二都是这种文化的反映。以英国课程学者劳顿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学校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巴西教育家弗雷尔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课程的使命不是要使学生适应和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他们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为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发挥积极作用。代表著作为弗雷尔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二、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骑士七技”都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分科设置,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但不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重视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不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且忽视学习的过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集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

第四章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练习 题及答案(2019、2)

第四章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概述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法构成要素的是 A、计税依据 B、纳税义务人 C、税收优惠 D、税务代理人 2、我国税法构成要素中,()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A、税率 B、税目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3、下列各项中,()是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A、对加工服装征收的增值税 B、对销售房屋征收的增值税 C、对生产卷烟征收的消费税 D、对工资薪金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4、下列关于起征点与免征额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 B、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C、当课税对象小于免征额时,不予征税 D、当课税对象大于免征额时,仅对免征额部分征税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海关系统负责征收的是 A、关税 B、进口环节增值税 C、船舶吨税 D、车船税 6、()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洽的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 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A、税收 B、税法 C、支付结算 D、国家预算 7、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体现了税收的“”()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多样性

二、多选题 8、下列关于税法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有 A税法以宪法为依据 B税法可以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C税法可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纳税秩序 D税法可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 9、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的构成要素的有 A计税依据 B征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10、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逐渐增大,按不同等级逐步提高的税率,它可分 为()。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全率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1、下列关于税率的表述正确的有()。 A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 B车船税采用定额税率 C耕地占用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D土地增值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 1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 B规定纳税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的体现 C纳税地点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纳税地点 D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 13、下列关于减免税的表述正确的有()。 A减税是指从应征税额中减征部分税款 B免税是指对按规定应征收的税款全部免除 C起征点是指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 D免征额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有 A印花税 B个人所得税 C企业所得税 D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 三、判断题 15.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16.纳税义务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17、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讲课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及其意义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幼儿身心发展的概念 教学难点:客观辨证地对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和教育学 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解释。《教育学》对教育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或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 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观点辨析】

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吗? 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归纳总结】 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学---- 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观点辨析】 问题1:教育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懂教育,教育谈不上是什么科学。 问题2:“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人。”一一乌申斯基 提问思考:教育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 分析: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又是特殊的人一一人活动,有它独特的规律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补救。 【理论研讨】

第一章税收与税法概述

第一章税收与税法概述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特征与职能 一、税收的概念 关于税收的概念,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就国外学者看,德国学者海因里希·劳认为,“税收并不是市民对政府的回报,而是政府根据一般市民的标准,向市民的课征”。①日本著名税法学家金子宏则认为,“税收是国家以实现为提供公共服务而筹集资金这一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向私人所课的金钱给付”。②英国学者道尔顿认为,“所谓租税,系公共机关的一种强制征收。租税的本质之异于政府其他收入者,即在纳税人与政府之间并无直接的同等交换物之存在”。③美国学者塞利格曼认为,“税收是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向人民强制征收的费用,它与被征收者能否因其而得到特殊利益无关”。④ 在我国,有学者将税收界定为一种财政收入,也有学者主张税收是一种分配活动或分配形式,还有学者把税收称为一种分配关系,各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相较于其他定义,本书认为以下说法更合理一些。所谓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地、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课征,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⑤此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指明了税收的目的。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公共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指财政活动所具有的客观功能,体现为四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与监督管理职能。现代国家的各项职能,包括公共财政职能等的实现一刻都离不开赋税的支持。 2.指明了税收的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和法律。马克思曾高度概括了国家所拥有的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 ①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西方税收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60 ②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西方税收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60 ③高培勇.西方税收——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10 ④陈少英.税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⑤徐孟洲.税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讲义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08年的分值为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属于分值最低的一章。2009年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第一节税收与税法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P91) 1、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 对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无国籍人员,凡在中国境内有所得来源的,都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纳税主体。

2、客体 3、内容 【例题1】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08年)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答案】ABC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征税主体(选项AC)和纳税主体(选项BD)。 【例题2】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纳税主体的确定,我国采取()。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答案】D 二、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税收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仅拥有税收立法权,还可以授权国务院公布有关税收条例 3、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4、财政部:负责组织制定税法和税收条例、决定、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税种的增减和税目、税率的调整 5、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征收管理制度 【例题3】国家税务总局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答案】× 第二节税收制度 一、税种的分类(P93) 1、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4)行为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 【例题4】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的有()。(2004年)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答案】ABC 2、按管理和使用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作了法定性的阐述,即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从广义上讲,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具有教育作用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活动。根据《规程》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下的定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它。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幼儿自发的活动,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受到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所制约的。 总目标←→层次目标←→本班本学期目标←→月、周、日目标←→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根据幼儿园任务,保育与教育的目标,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并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明确具体目标,周密计划和具体内容要求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一)它反映了现代教育观念 教师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人,重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主动活动,并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所谓幼儿主动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积极参与,在与物,与人交互作用过程中,促进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的活动。 (二)为什么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1.主动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自动投入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内在因素,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2.主动活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主动活动能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问的愿望,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在主动操作、探索中,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幼儿在主动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发展智力。此外,主动活动在激发幼儿兴趣,锻炼意志、培养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塑造良好个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主动活动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主动活动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拓人的思维潜力、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活动又能增强人的自尊自信,为培养开拓型、进取型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过程中幼儿主动活动的具体表现 幼儿主动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主动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儿参与意识有积极、一般、消极之分。幼儿主动参与意识表现为:积极参加、主动参加,有明确目的,遵守规则。老师和保育员给幼儿创造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条件与机会;让每个幼儿通过具体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操作、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培养习惯,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但单凭老师说教、灌输是不会有效果的。应该给幼儿有自由表达、自由表现,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形成幼儿自愿的、主动的精神,介入教育活动之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组织小组讨论,有利于幼儿相互交往:调动幼儿主动性,增强幼儿参与意识。要针对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主动认知的精神与态度,让幼儿在活动中按自己的发展水平,按老师、保育员提供的适合自己水平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

2021年第一节税收概述章节练习

第三章第一节税收概述章节练习 第三章第一节税收概述章节练习单项选取题(本类题共20 分,每小题 2.0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 题、下列不属于纳税申报对象是()。 A、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个人 B、不从事生产活动,但有纳税义务 C、在免税期间纳税人 D、有固定工作应按工资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职工 【对的答案】: D 第2 题、依照《公司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司所得税纳税人是()。 A、法人公司 B、获得收入组织 C、上市公司 D、合伙公司 【对的答案】: D 第3 题、依照《公司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关于公司所得税纳税人表述中不对的是()。 A、居民公司就其来源于国内境内外所有所得缴税 B、非居民公司就其来源于国内境内外所有所得缴税 C、个人独资公司和合伙公司不是公司所得税纳税人

D、公司设有各种不具备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实行由法人汇总纳税 【对的答案】: B 第4 题、依照《公司所得税法》规定,下列项目在计算公司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属于不征税收入是()。 A、转让固定资产获得收入 B、出租固定资产获得租金收入 C、国债利息收入 D、财政拨款收入 【对的答案】: D 第5 题、依照公司所得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司所得税纳税人是()。 A、股份有限公司 B、合伙公司 C、联营公司 D、出版社 【对的答案】: B 第6 题、依照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必要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是()。

A、年不含税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从事货品生产公司 B、年不含税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如下商业公司 C、年不含税应税销售额为100万元商业公司 D、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原则非公司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公司 【对的答案】: B 第7 题、依照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如下单位或者个人中,不属于增值税纳税人是()。 A、进口固定资产设备公司 B、销售商品房公司 C、零售杂货个体户 D、生产销售家用电器公司 【对的答案】: B 第8 题、国家征税目是为了满足()。 A、公司需要 B、社会公共需要 C、私人需要 D、国家需要

第一节税收概述讲义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税收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力。 税收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一种重要工具,客观上具有三个基本职能: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税收的职能是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整体,同时,税收的职能又具有差异性。各个职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各个职能在整体或结构中的地位不是相等的,其中财政职能是基本职能,其他两个职能是派生的。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税收把经济单位及个人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或价值集中起来,形成由国家集中支配的财政收入,以满足国家提供公共产品需要的职责或功能,是税收的基本功能。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税收具有的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影响个人、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职责或功能。税收的社会职能,又称税收的收入再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均衡社会成员之间占有收入或财富的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或功能。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维护国家政权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其收入的稳定;二是税收的按年、 按季、按月征收,均匀入库,有利于财力调度,满足日常财政支出;三是税收的源泉十分广泛,多税种、多税目、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税制度,能够从多方面筹集财政收入。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改变社会财富分配状况,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从而达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国家政权的存在又有赖于税收的存在。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同时,税收分配不是按照等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分配的,而是凭借政治权力对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巩固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对象)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任务)的一门科学。 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技术,指导教育实践,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昆体良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创立的过程 (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教育学”被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3)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德-特普拉,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5)德国-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的发展及其教育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基本观点: (1)反对思辩教育学;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基本评价: (1)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2)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忽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 基本观点: (1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类似思辨)的理解的方法; (4)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人完整的人格。 (5)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基本评价: (1)突出了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深刻启发。 (2)存在着一些缺陷: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及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

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第二节中国教学方法分类 一、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二、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的概述 一、单选题 1、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的是() A、营业税 B、房产税 C、个人所得税 D、车辆购置税 2、我国税收立法权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制定的是() A、税收法律 B、地方性税收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规章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不固定性 4、按课税对象的单位直接规定固定征税数额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幅度税率 5、我国企业所得税适用的税率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6、下列选项中,税收的分类不属于按征税对象分类的是() A、关税 B、所得税 C、行为税 D、流转税 7、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的是() A、个人所得税 B、车辆购置税 C、消费税 D、契税 8、下列税种中采用超率累进税率方式征收的是() A、增值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个人所得税 D、土地增值税 9、在下列选项中,不是税收特征的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法定性 10、在税制要素中,对征税对象总额中一部分数额免于征税,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被免予征税的这一部分数额是() A、计税依据 B、免征额 C、税基 D、起征点 11、下列关于税率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值税税率是比例税率 B、个人工资薪金采用的税率是累进税率 C、资源税税率是定额税率 D、土地增值税税率是比例税率 12、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这是() A、按照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进行的分类 B、按征税对象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C、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进行的分类 D、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 D、车辆购置税 14、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税种中,属于适用超率累进税率的是() A、资源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车辆购置税 D、土地增值税 15、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都按照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幅度税率 16、下列税种中,采用从量税的是() A、营业税 B、车船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最基本要素的是() A、征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目 D、计税依据 18、下列各项中,属于按照税收的征收管理分工体系分类的是() A、工商税类 B、流转税类 C、财产税类 D、资源税类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情景导入先思考——————— 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2016年6月9日证实,“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一架战机当天完成飞行表演任务返回驻地途中坠毁,一名飞行员丧生,另一名飞行员生死不明,尚在搜寻中。战机两个黑匣子已经找到。有分析称,事故原因很可能是发动机故障。 思考探究:此次飞行事故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提示:不属于。因为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不具备自然属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2)地质灾害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包括泥石流、滑坡等灾种。 4.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2)洪涝灾害: ①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②涝灾: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5.海洋灾害 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附近发生的灾害,包括风暴潮、海

啸等灾害。 6.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自然灾害三要素 二、自然灾害的双重性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例如,降水很少、雨量适中、连续大雨,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只适于“雨量适中”的情形;降水很少则会出现旱灾,连续性大雨则会发生洪灾。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都是自然灾害 B.自然变异现象都是自然灾害 C.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D.目前,人类遇到的灾害都是自然灾害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 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三、教学的任务 (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势教育:代表洛克裴斯泰洛齐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 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实质教育:代表赫尔巴特斯宾塞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 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引导性(学生为主体,课程与教材为 客体,教师为领导的“三体结构”);认识的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2.学生的学习的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科 学的组织教学过程;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的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有机结合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一)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一) 【考情分析】 本章是全书最难但实用性最高的一章,从考试上看,所占的分值比重慢慢增加;但是学好这一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主要考点】 (一)税收的分类、特征、作用 (二)主要税种的相关规定 (三)税务登记 (四)发票管理 (五)税款征收 本章知识点较多,具体介绍了各个税种的相关内容。从专业性来讲,本章都只涉及有关税法的基础知识。本章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分别对“税”进行了阐述,实体法和程序法均有涉及。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税收与税法的相关原理,才能在考试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三章课时安排表,请学员监督! 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2、税收的作用(记忆) (1)组织财政收入(基本作用) (2)调控经济运行 (3)维护国家政权

(4)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1、按征税对象分类 【补充】 1、契税属财产转移课税性质,土地、房到产权未发生转移的,不征契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广义上,土地是一种财产,对土地课税在国外属于财产税。但是我国宪法规定,城镇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单位和个人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因此,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质上是对占用 土地资源或行为的课税,属于准财产税。本教材规定属资源税,是为了对利用自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出现分类不同原因:是因为专家对税理的不同理解形成的。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 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1)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一般采用定额税率,我国的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均实 行从量计征。 (3)复合税是指采取从量和从价相结合的计税方式征收的一种税。如,消费税中的白酒、卷烟。 【2010年秋季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判断】税收具有强制性、有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 【答案】× 【解析】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案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亚洲概述》教案 (一)本节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 4.初步掌握使用亚洲地形图和有关资料,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5.通过资料,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与发展造成的影响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通过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2.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大洲及其分界线。 3.亚洲地形特点以及主要地形区。 4.亚洲地形特点对于河流的影响。 5.亚洲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6.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我们回顾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一直围绕着世界、地球这个话题在展开,现在我们这学期就要进入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去了解这个地方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观,那么你认为了解一个地方应该先从哪些角度开始呢?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我们这学期所要学习的地理称为世界区域地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一直围绕着“3W”原则;3W原则即where、what、why;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三个单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让我们通过亚洲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某个地方的方法。 活动(1):读课本P2页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完成: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活动(2):读课本P2页7.1图,完成: 亚洲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图7.1观察可知: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其纬度跨_____°,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的洲;通过7.1图可以算出亚洲所跨纬度,以及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