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热工制度对熟料煅烧质量的影响

回转窑热工制度对熟料煅烧质量的影响
回转窑热工制度对熟料煅烧质量的影响

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 8:55AM

回转窑热工制度对熟料煅烧质量的影响

--------------------------------------------------------------------------------

作者:网摘

研究表明,优质熟料主要特征是C3S+C2S矿物含量高,碱含量低,矿物晶粒粒径较细小均匀,发育良好,当生料工艺质量参数和粉磨细度、颗粒粒径分布、化学成分、有害成分、率值等保持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回转窑煅烧操作热工制度和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峰值温度、保温时间、窑速和冷却速率等就决定了熟料硅酸盐矿物C3S和C2S的含量和活性,熟料中阿里特晶体尺寸发育大小,主要决定于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和窑的煅烧操作热工制度的稳定。因此,回转窑的煅烧操作热工制度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以下结合煤质,火焰形状和温度,熟料和煅烧温度,烧成带长度,窑型规格,窑速、升温速率和冷却速率等对熟料煅烧质量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一、煤质的影响

一般回转窑煅烧用煤质量要求灰分A≤30%,挥发分V在18%~30%,发热量QDW≥5000kcal/kg,煤粉细度要求控制在8%~15%,实际上,我国当前由于优质煤炭供应紧张且价格较高,许多厂家实际达不到这一要求,由于煤粉燃烧后灰分全部沉落在烧成带的熟料颗粒表面上,造成熟料颗粒表面富硅化,从而改变熟料表层矿物成分,C3S含量下降,C2S含量上升,从而影响熟料质量,当前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适度调整增加干法窑尾分解炉用煤量和降低窑头喷煤量,其比例控制在6:4左右,以增加分解炉中煤灰分与灼烧生料的混合程度,降低窑头煤灰对熟料质量的负面影响;二是采取窑尾分解炉与窑头喂煤质量分别控制,分解炉喂低热值煤,窑头喂高热值煤,可降低劣质煤对窑头熟料质量的不利影响。

二、火焰形状和温度的影响

火焰形状的调节一方面取决于煤粉的热值、灰分、细度和挥发分的大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一次风的风速和风量大小,即窑头燃烧器的规格和性能,调整好窑火焰长度也就是调整好烧成带长度,也即调整控制了熟料在高温烧成带停留时间,火焰形状和长度影响到熟料中C3S矿物的晶粒发育大小和活性。因此,在烧高强优质熟料时,必须调整火焰长度适中,既不拉长火焰使烧成带温度降低,也不缩短火焰使高温部分过于集中,从而烧垮窑皮和耐火砖而不利于窑的安全运转,回转窑内火焰形状粗细必须与窑断面积相适应,要求比较充满近料而不触料,正常形状保持其纵断面为正柳叶形状。

当烧灰分高、热值低的劣质煤时,其一次风风速应适度加大,对于使用多通道喷煤管的窑应增加内、外净风风速和风量,使其火焰形状尽量控制不发散而形成正常火焰。

干法窑窑头火焰温度控制,视窑型大小而异,对于2000t/d以下的窑型一般控制在1650~1850℃之间,对于大型窑如5000t/d以上窑型,火焰温度控制在1750~1950℃的较高范围内比较有利,预分解窑内火焰温度取决于两部分因素:一是煤粉热值、灰分和细度,二是取决于二次风温大小,对于烧劣质煤的厂家提高二次风温尤其重要。对于易烧性差的生料和含碱高的生料,适当提高火焰温度,采用高温烧成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和碱分的充分挥发可获得低碱熟料。

三、熟料煅烧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控制熟料煅烧温度在1300~1450~1300℃可确保熟料质量和烧结,对于当前我国相当部分厂家由于采用双高配料(高KH、高SM)生产高强熟料,其生料易烧性变差,相应熟料煅烧温度应适度偏高控制,控制在1300~1500~1300℃左右比较有利。

四、烧成带长度的影响

对于双高(高KH、高SM)熟料配料的厂家,要求控制烧成带长度比正常情况偏长一些,煅烧温度高一些,即"高温长带"煅烧,有利于熟料烧结和熟料质量的提高,一般控制烧成带长度在4.5~5.5Di左右为最好。

五、窑型规格的影响

窑的长径比对熟料煅烧质量有较大影响,如日产2000吨预分解窑的L/D当前趋向于较短一些设计控制,以设计控制在10~11左右的厂家较多,这样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低长径比短窑相应缩短了过渡带的长度,有利于熟料升温速率的提高,也缩短了预分解系统入窑灼热生料的低温陈化时间,有利于熟料C2S和f-CaO及时溶入熟料液相和C3S的形成和结晶,对优质熟料的形成较为有利。

窑的直径大小也对熟料煅烧质量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大直径窑比小直径窑有利于熟料煅烧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大窑在配料时采用高SM、高KH配料,SM控制在2.8~3.2,KH控制在0.88~0.92,而大直径窑窑头喷入燃煤量大,火焰温度高,有的甚至高达2000℃以上,仍然可以将以上双高配料的熟料煅烧充分,质量良好。

六、窑速的影响

对于短小型预分解窑,由于其长度比大型窑短,窑速应偏低控制较好,如:Φ3×48m、Φ4×43m 预分解,窑速控制在3.0~3.2转/分。对熟料质量比较有利,主要是因为其窑长较短,为确保熟料在短窑内的高温停留时间,窑速偏低控制较为有利。

七、升温速率和冷却速率的影响

优质熟料形成要求预热器分解炉气固换热效率高,传热快,在窑内过渡带升温阶段要求快速升温,主要操作要求就是要适度提高窑速、加大灼烧生料翻滚频次,缩短过渡带长度,延长烧成带长度,促进熟料的矿物形成和烧结,烧高强优质熟料要求快烧急冷,窑头篦冷机操作要求强化一室、二室高压风风量迅速,强化冷风对高温熟料的冷却效果,这样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

八、窑气氛的影响

回转窑内燃煤燃烧过剩空气系数一般要控制在1.10~1.15左右,以窑尾废气中氧浓度控制在2%~3%左右为较好,即保持微氧化气氛操作,若过剩空气系数控制过低,二次风不足,易导致还原气氛产生,窑内出现还原气氛,会产生CO气体,且熟料中Fe2O3成分被CO还原成FeO,影响熟料液相成分和黏度,影响熟料烧结,易产生大量黄心熟料,也浪费热量和燃煤消耗量,从而影响到熟料质量的提高。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完整版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9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学习指南: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健。化验室是水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化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和全方位的监督,正确地指导生产,确保水泥质量。水泥生产是流水线式的多工序连续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关系密切,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关,在生产中原燃料的成分与生产状况又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前一工序控制不严,就会给后一工序的生产带来影响。为此,在水泥的生产中,要根据工艺流程经常地、系统地、及时地对生产全部工序包括从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直至成品水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只有把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做到水泥生产的全过程中,才能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品质指标。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水泥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对生产进行全面监督;二是保证窑磨在控制范围内的正常运转;三是管理和控制好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及水泥的质量,保证水泥生产按要求进行,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优质和稳定,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9.1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依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9.1.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9.1.1.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 水泥企业应设立以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和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化验室。厂长(经理)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厂长(经理)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化验室主任在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各车间、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物检、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通用水泥企业以及特性水泥、专用水泥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其它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9.1.1.2质量管理机构职责 (1)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电气检修班(热工班)仪器仪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65 电气检修班(热工班)仪器仪表管理 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电气检修班(热工班)仪器仪表管 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无锡能达热电有限公司电仪分场电气检修班(热工班)的制度及考核办法。 本制度适用范围是指用于校验检查现场在线运行仪表及试验装置,标准试验室的全部仪表设备,检修试验用的仪器、仪表。 2、术语和定义 2.1 仪器仪表的含义。工业企业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是指用于对产品的表面状况,技术特性和其它物质资料的表征,以及对生产过程的状况进行量度、计算、控制、测试、指示的器具,其中单纯用于指示的器具称为仪表。从广义的角度说,仪器仪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进行观察、检测、调节、控制的工具。企业中班组仪器仪表管理的任务。班组仪器仪表管理是指对生产所需要的仪器仪表进行申领,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持性能和精度,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回转窑热工设计(有色金属).

转窑热工设计 转窑热工设计 杰:D6 \4 |4 P; '/ H0 s" N7 Q 、窑型和长径比 1.窑型A, V* g4 R& n9 x* C( H0 b 所谓窑型是指筒体各段直径的变化。按筒体形状有以下几种窑型:0 t# A: ?8 y9 \' D7 e1倂U4 h (1)直筒型:制造安装方便,物料在窑内移动速度较均匀一致,操作控制较易掌握,同时窑体砌造及维护较方便; ⑵热端扩大型:加大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料量及传热量,在原窑直径偏小的情况下,扩大热端将相应提高产量,适用于烧成温度高的物料;/ c$ l. R" N2 ~# U, v2 D, y (3) 冷端扩大型:便于安装热交换器,增大干燥受热面,加速料浆水分蒸发,降低热耗及细 尘飞损,适用于处理蒸发量大、烘干困难的物料;& c& ~& R3 G: n5 B+ j, K. V (4) 两端扩大型(哑铃型):中间的填充系数提高,使物料流动的机会减少,还可以节约部分钢材; 还有单独扩大烧成带或分解带的大肚窑”,这种窑型易挂窑皮,在干燥带及烧成带 能力足够时,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但这种窑型操作不便。9 Z( s4 v) n9 t; H 总之,不论扩大哪一带,必须保持预烧能力和烧结能力趋于平衡。只有在生产窑上,经过生产实践和充分调查研究(包括必要的热工测定和计算),发现某一带确为热工上的薄弱环节,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将该带扩大,才会得出较明显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仍以直筒型窑为主,而且尺寸向大型方面发展。” 02 P# y0 s/ ]: g6 [2 其他有色金属工业用回转窑(还原、挥发、硫化精矿焙烧、氯化焙烧、离析、烧结转 化等)多采用较短的直筒窑。0 q: [! h- H' T# A+?'Y 2.长径比 窑的长径比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筒体长度L与筒体公称直径D之比;另一是筒体 长度L与窑的平均有效直径D均之比。L/D便于计算,L/D均反映要的热工特点更加确切,为了区别起见,称L/D均为有效长径比。1 c2 P" y, A" m- X0 P$ e 窑的长径比是根据窑的用途、喂料方式及加热方法来确定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 不完全统计,各类窑的长径比示于表1中。长径比太大,窑尾废气温度低,蒸发预热能力 降低,对干燥不利;长径比太小,则窑尾温度高,热效率低。 4 C V1 s) Y7 J 同类窑的长径比与窑的规格有关,小窑取下限,大窑取上限。 4 {* 0& 乙 T( o8 [+ X 表1各类窑的长径比:K8?% q6 @* R# e1 L9 z + Q& u0 U0 Z! v: {2 I: G' T2 N; t 窑的名称公称长径比有效长径比 氧化铝熟料窑(喷入法)20~25 22~27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方法

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砂浆地面在建筑中应用极为普遍,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地面做法。但这种地面存在着空鼓、开裂、脱皮、起砂、等常见质量通病。对照《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对水泥砂浆地面起砂、脱皮和空鼓、开裂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1、水泥——从两个方面重点控制: a、进场水泥使用前必须抽检安定性,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单。一般情况下选择当地大型水泥厂的产品都能够满足。但往往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出于经济的考虑,和对地面抹灰的不重视,在进行地面工程时,选择一些不正规,价格低的水泥厂家,水泥质量根本无法控制,给地面的施工质量留下了隐患。 b、进场水泥的存放期超过3个月,应重新化验,重订标号。地面工程如果是跨年度进行的,前一年遗留下来的水泥,来年开工时,超过3个月,必须重新化验,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标号使用。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不同品种和不同强度的水泥不能混用。其他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施工手册以及相关施工规范。 2、砂——重点控制两个方面

a、砂的粒径:砂宜采用中粗砂(平均粒径0.35~0.5mm) b、砂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尤其禁用当地土 砂抹地面。 3、水——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严禁使用生活污水。水泥砂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原材料水泥、砂和水的质量。水泥标号低、受潮结块、安定性不合格,砂子过细、含泥量过大,采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水拌和,都将导致水泥砂浆质量达不到要求 二、砂浆配合比、水灰比控制方法以及配合比、水灰比对地面工程质量的影响 1、体积比的控制方法 水泥砂浆体积比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臵。依据《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水泥砂浆面层体积比宜为1∶2(水泥∶砂). 体积比的控制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内蒙古四子王旗工地水泥砂浆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现场搅拌。采用“等额满填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额满填法:将砂子,水泥分别先装于转运筒中,(转运筒的大小可以根据搅拌机的型号配臵),由于转运筒是严格按照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的,人工将砂子、水泥装满各自的转运筒中,用运输机具将配合好的砂子,水泥到入搅拌机内。这样就严格的控制的水泥砂浆的体积比。 2、体积比对地面工程的影响 在配臵水泥砂浆过程时,若水泥过量,由于水泥除了包裹在砂子外面

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在水泥矿山与生料质量控制的应用

水泥元素在线分析仪在水泥矿山与生料质量控制的应用 摘要: 随着中子激活γ-射线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水泥生产中的块状物料成分在线快速分析成为现实。用中子活化分析仪,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利用率、简化或改变预均化堆场的功能;可以改善生料配料控制效果,使弱化甚至取消生料均化库等成为可能。该技术给水泥生料生产工艺和控制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可以综合利用矿山资源,大大节约投资。 一、水泥矿山与生料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水泥生产过程中,为了出产优质熟料、确保水泥质量,对入窑生料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了适应高温、高速、高效的要求,对生料质量的要求尤其严格。水泥生料的生产由矿山开采,原料预均化堆场、生料粉磨,生料均化库四个工艺环节组成,而生料质量的控制目标是通过对以上四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保证入窑生料三个率值(LSF、SM、IM)符合工艺要求,而且均匀。 石灰石作为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它的质量及其变化对水泥厂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进厂石灰石的质量,取决于许多因素。目前绝大多数的石灰石矿山采用人工化验的方法分析原料化学成分来指导开采,为了保证石灰石原料符合要求,只好大量剥离覆盖层,挑选高品质石灰石,至使石灰石矿利用率很低。特别是我国大量的立窑水泥厂,其石灰石资源利用率只有4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大多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预均化堆场进行原料预均化。但预均化堆场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维护工作量大,影响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扩大再生产。 即使采用了预均化堆场,还不能保证提供合格的生料质量,因此在原料进生料磨前,仍需进行原料配比控制。目前国内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原料配比控制均采用以实验室X-荧光分析仪为核心的质量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方案一般与生料均化库结合,才能达到干法生产的入窑生料稳定、均齐。但是,X-荧光分析仪对试样制备的要求较复杂,从取样、缩分、压制成样再进行X-荧光分析,到分析出结果至少需要30min,也就是测定结果比实际滞后30min,再加上磨机的纯滞后时间,因此控制周期一般定为1小时左右,因此用X-荧光分析仪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在线实时控制,这样一个典型的纯长滞后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效果较差,使生料形成不均匀料层。其次是试样代表性差,取样、制样过程的代表性难以保证,而X-荧光分析只能测定试样表面层生料的化学成分。所以现在普遍应用的生料配料控制系统的效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国水泥企业,均化措施方面一直侧重于进厂后的原料均化和生料均化,以降低入窑生料质量的波动。但如果由于进厂原料成分波动很大,厂内均化措施往往满足不了入窑均化性的要求。而且从理论上分析,预均化堆场及生料均化库的作用只能将进厂的原料,入库生料进行均化,保持其成分在这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但不能改变入磨原料和入窑生料的成分。 鉴于上述原因,发达国家在70年代就开始研究中子激活γ-射线分析技术,80年代成功应用在水泥生产中固体物料成分的在线分析。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开发的中子活化分析仪可以实现水泥生料配料的前置控制,真正做到在线实时质量控制,做到从矿山开始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实现“成品进厂”。实践证明,有效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提高水泥企业的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国内外水泥厂使用中子活化分析仪的状况 澳大利亚斯堪泰克公司在1986年研制出第一台实际应用于水泥行业的中子活化分析仪,至今水泥行业用的GEOSCAN-C分析仪已售出1OOO多台,世界上领先的几个水泥集团均在使用澳大利亚斯堪泰克公司生产的GEOSCAN-C 分析仪。目前,该类型分析仪除澳大利亚斯堪泰克公司生产外,美国热电及KSS设计与工程公司,芬兰Ima工程公司等均有类似产品。 我国水泥行业在上世纪末开始接触到中子活化分析仪,1996年,湖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5号窑扩建工程引进了2台分析仪,分别用于石灰石预均化前和原料入磨前在线分析,1999年底调试成功并用于生产。2000年,北京琉璃河水泥厂二期工程采用中子活化仪对立磨进料皮带机上的块状混合料进行成分分析,已投运。2003年北京强联水泥厂引进3台中子活化分析仪,分别用于石灰石预均化前、原煤进厂和原料入生料磨前的在线成分分析,均

热工保护管理制度

1.1 QB 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热工保护管理制度 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管理内容 (3) 4 管理目标 (5) 5 主管、协管部门及岗位 (5) 6 管理流程 (5) 7 报告和记录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工保护项目设置或取消管理流程图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热工保护逻辑修改管理流程图 (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机组检修热工保护传动管理流程图 (9) 附录D(规范性附录)热工日常维护保护传动管理流程图 (11)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设备异常报告 (12)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机组主保护传动试验记录表格………………………………………………13. I

前言 1.2为了明确热工保护的试验、检查、定值修改的要求,明确热工保护系统投、退及相关记 录的批转流程,提高热工保护的投入率及正确率,制定本标准。 1.3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1.4本标准代替红河[2006]01号《关于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机组热控保护的管理 规定》。 1.5本标准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企业管理策划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工程部热控专业。 1.6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银。 1.7本标准主要修改人:王秀丽。 1.8本标准主要审定人:。 1.9本标准批准人:。 1.10本标准委托设备工程部负责解释。 1.11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II

水泥砂浆地面找平层质量通病防治

水泥砂浆地面找平层质量通病防治 【常见质量问题】 1、空鼓 现象特征: 地面空鼓多出现于面层与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击有空鼓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地面使用功能。 2、裂缝 现象特征: 出现不规则裂缝,有的表面裂缝,也有连底裂缝,位置和形状不固定。 3、起砂 现象特征: 地面表面粗糙,颜色发白,不坚实。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渐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4、不平 现象特征: 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木地板铺上后空、响。 地面起砂 地面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原材料质量及配比问题。水泥强度不够,拌和不均匀,水灰比不符合要求等。 2、基层处理不到位,面层厚度不均匀一致,厚薄悬殊过大。 3、未按照施工工艺施工,打点或冲筋间距过大,压光时间不恰当,压光遍数少。 4、养护时间不够,过早上人。 【标准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32.5级,并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2)砂:应采用中砂或粗砂,过8mm孔径筛子,含泥量不应大于3%。 2、作业条件 (1)地面(或楼面)的垫层以及预埋在地面各种管线已做完。穿过楼面的竖管已安完,管洞已堵塞密实。有地漏房间应找好泛水。 (2)墙面的+10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在四周墙上。 (3)门框已立好,并在框侧做好保护,防止手推车碰坏。 (4)墙、顶抹灰已做完。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找标高、弹线→ 洒水湿润→ 抹灰饼和标筋→ 搅拌砂浆→ 刷水泥浆结合层→ 铺水泥砂浆面层→ 木抹子搓平→ 铁抹子压第一遍→ 第二遍压光→ 第三遍压光→ 养护

热工试验室管理制度.doc

热工试验室管理制度1 热工试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1.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外单位学习、参观人员应持有介绍信,按厂部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能接待。 2.室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出入更衣换鞋,不准将雨、雨伞等潮湿物品带入计量室,准在室内吸烟,吃零食,不准大声喧哗。 3.被校仪器,仪表须经清扫无尘后,方可进入室内检定。 4.室内的仪器、仪表与设备未经许可不得随意移动或携带出门。 5.进出计量室要随手关门,下班时应切断电源、水源、气源以保证安全,若发现异常或事故隐患,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实验室岗位责任制 1 .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计量法令,文件和有关校验规程,负责本室所属计量器具的送检,校验及维护。 2 .本室最高计量器具必须按上级计量部门在所规定的周期内及时送检,送检率必达到100 ℅,超期的标准计量器具一律不得使用。 3 .定期对标准器具与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 4 .检定人员工作时,精力要集中,不准闲谈,打闹,擅离工作岗位,检定数据要真实,完整,可靠,记录清晰,检定证书填写正确并按规定妥善保管。

5 .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对所分管的设备做到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 6 .建立和健全计量技术档案,做到帐,卡,物相等和原始记录齐全。 周期检定制度 1 .按照有关规程规定,制定出全厂的计量器具的送检及周检计划。 2 .标准仪器,仪表要按规定的计划日期送检,不得延误,避免标准仪器,仪表超期使用。 3 .为确保在用计量器具示值准确统一,对所辖计量器具要按规程要求结合大小修周期合理安排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必须认真执行。 4 .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合格率必须达到98 ℅,标准计量器具的送检率,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 1 .本标准室各标准装置,器具均应设有专责试验维护人员。 2 .标准计量器具,装置的专责人员,必须持有计量考核合格证书。 3 .标准计量器具要按有关规定定期送检,自检,对检验合格的标准器具方可使用。 4 .标准计量器具的定期维护,修理要做好记录,标明维护项目,内容,更换零部件等,并存档。 5 .标准装置,器具应保持清洁,经常擦拭,仪器仪表放置整齐,定期清理保证设备的完好。

回转窑设计方案手册

回转窑的设计 一、窑型和长径比 1.窑型 所谓窑型是指筒体各段直径的变化。按筒体形状有以下几种窑型: (1)直筒型:制造安装方便,物料在窑内移动速度较均匀一致,操作控制较易掌握,同时窑 体砌造及维护较方便; (2)热端扩大型:加大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料量及传热量,在原窑直径偏小的情况下,扩大 热端将相应提高产量,适用于烧成温度高的物料; (3)冷端扩大型:便于安装热交换器,增大干燥受热面,加速料浆水分蒸发,降低热耗及细 尘飞损,适用于处理蒸发量大、烘干困难的物料; (4)两端扩大型(哑铃型):中间的填充系数提高,使物料流动的机会减少,还可以节约部分 钢材;还有单独扩大烧成带或分解带的“大肚窑”,这种窑型易挂窑皮,在干燥带及烧成带 能力足够时,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但这种窑型操作不便。 总之,不论扩大哪一带,必须保持预烧能力和烧结能力趋于平衡。只有在生产窑上,经过生产实践和充分调查研究(包括必要的热工测定和计算),发现某一带确为热工上的薄弱环节,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将该带扩大,才会得出较明显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仍以直筒型窑为主,而且尺寸向大型方面发展。其他有色金属工业用回转窑(还原、挥发、硫化精矿焙烧、氯化焙烧、离析、烧结转化等)多采用较短的直筒窑。 2.长径比 要得长径比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筒体长度L与筒体公称直径D之比;另一是筒体长 度L与窑的平均有效直径D均之比。L/D便于计算,L/D均反映要的热工特点更加确切, 为了区别起见,称L/D均为有效长径比。窑的长径比是根据窑的用途、喂料方式及加热方 法来确定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窑的长径比示于表1中。长径比太大,窑尾废气温度低,蒸发预热能力降低,对干燥不利;长径比太小,则窑尾温度高,热效率低。同类窑的长径比与窑的规格有关,小窑取下限,大窑取上限。 表1各类窑的长径比 窑的名称公称长径比有效长径比 氧化铝熟料窑(喷入法)20~2522~27 氧化铝焙烧窑20~2321.5~24 碳素煅烧窑13.5~1917~24 干法和半干法水泥窑11~15—— 湿法水泥窑30~42—— 单筒冷却机8~12—— 铅锌挥发窑14~1716.7~18.3 铜离析窑——15~16 氯化焙烧窑——12~17.7 二、回转窑的生产率 回转窑生产是一个综合热工过程,其生产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分析其内在规律性, 可以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数量 关系。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过程

1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工艺过程 1.1 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 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是对合格的水泥生料进行煅烧,使其连续被加热, 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熟料,再进行冷却的过程。 生料在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干燥、粘土矿物脱水、碳酸盐分解、固相 反应、熟料烧结及熟料冷却结晶等重要的物理化学反应。这些反应过程的反 应温度、反应速度及反应产物不仅受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影响,还 受反应时的物理因素诸如生料粒径、均化程度、气固相接触程度等的影响。 1.1.1 干燥 排除生料中自由水分的工艺过程称为干燥。 生料都含有一定量的自由水分,随着温度的升高,物料中的水分被蒸发, 当温度升高到100~150℃时,生料中的自由水分全部被排除,这一过程称为 干燥过程。新型干法水泥生料水分小于1%,在预热器内瞬间完成。 1.1.2 脱水 脱水是指粘土矿物分解放出化合水。 粘土矿物的化合水有两种:一种是以OH 一离子状态存在于晶体结构中, 称为晶体配位水(也称结构水);另一种是以水分子状态吸附于晶层结构间, 称为晶层间水或层间吸附水。所有的粘土都含有配位水;多水高岭土、蒙脱 石还含有层间水;伊利石的层间水因风化程度而异。层间水在100℃左右即 可排除,而配位水则必须高达400~600℃以上才能脱去。 粘土中的主要矿物高岭土发生脱水分解反应如下式所示: Al2O3 2SiO2 2H20 Al203 2SiO2 + 2H2O↑ 高岭土无水铝硅酸盐(偏高岭土) 水蒸气 Al203 2SiO2 Al203 + 2SiO2 高岭土进行脱水分解反应属吸热过程。高岭土在失去化合水的同时,本身 晶体结构遭受破坏,生成了非晶质的无定形偏高岭土(脱水高岭土),由于偏高岭 土中存在着因 OH 一基跑出后留下的空位,故可以把它看成是无定型的SiO2 和 Al2O3,这些无定形物具有较高活性。 1.1.3 碳酸盐分解 生料中的碳酸钙和夹杂的少量碳酸镁在煅烧过程中分解并放出CO2 的过程称 碳酸盐分解。 碳酸镁的分解温度始于402~480℃左右,最高分解温度700℃左右;碳酸钙 在600℃时就有微弱分解发生,但快速分解温度在812~928℃之间变化。MgCO3 在590 ℃、CaCO3 在890℃时的分解反应式如下: MgC03 MgO + CO2↑-(1047~1 214)J/g

水泥砂浆抹灰拍浆工艺施工方法

水泥砂浆抹灰拍浆工艺施工方法 为防止水泥砂浆墙面粉刷层空鼓,抹灰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近几年来在工程中普遍采用了喷浆和甩浆的界面处理方法,但是经过实践证明,甩浆(喷浆)拉毛质量差,毛刺凹平、间距过大,无法有效控制墙面粉刷层空鼓现象。为此,我司已建成的几个工程中,采用拍浆的界面处理方法,与以往采用的普通界面处理方法相比,这种施工方法的质量更容易控制,效果也比较好。 1、工艺特点 1.1、采用人工拍浆,需具备一定熟练度的专业操 作工人。 1.2、拍浆施工效果好。与喷浆和甩浆相比较,成 型质量更容易控制。 1.3、材料质量容易得到保障。原先界面处理剂的 品种多,且需使用各种材料,拍浆所用浆为现场 调制,更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成型质量。 1.4、采用拍浆施工省去高压气泵和建筑涂料喷 枪,根据现场工作面实际情况,制作拍浆专用拍, 易于操作,较好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抹灰基层需处理的室内外墙面,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砌筑的墙体。 3、拍浆的工艺原理 拍浆是用多次折叠钢丝网形成的拍子代替喷浆所需 要的高压气泵、建筑涂料喷枪和甩浆所需要的小扫 把工具,用拍子蘸取浆体,人力重拍快拉,形成底 粗上尖的刺状毛面,使基层处理达到均匀牢固的目 的,基本上避免了因基层处理原因而造成的粉刷层 空鼓和开裂等缺陷,从而大大提高了粉刷工程的质 量。

4、施工工艺流程 (1)对抹灰基层进行清理。→(2)对基层进行湿润。→(3)按一定比例配制浆料。→(4)将配制好的浆料进行搅拌。→(5)对基层进行拍浆。→(6)进行养护。5、施工工艺要点 5.1、墙面抹灰基层一定要验收清理干净,对于砼表面必须冲洗干净,当墙体为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时,需浆表面粉尘清理干净,否则浆无法吸附至表面。 5.2、拍浆前半小时需在墙面均匀喷水,使砌块含水深度在8~10mm,砼表面基本无明水,呈湿润状。 5.3、浆料配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浆料充分搅拌至呈稠糊状,稠度7~8cm。投料顺序是:胶水→水泥→砂。首先,水+羟丙基甲基纤维丝+氯化钙配置成胶水浆料备用。然后,水泥加胶水掺适量细砂经约15min搅拌即成拍浆所用浆料,(加适量氯化钙延长终凝时间,增加浆料成型强度) 5.4、工具:拍浆拍子制作 用15mm*15mm*1mm的钢丝网做成200mm*300mm 的网拍(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调整),钢丝网折叠 6~8层,固定在PVC管上(或者其他轻质有一定柔性 和强度的材料)。 5.5、拍浆要达到的感观效果: 将制作好浆料均匀抹在拍子反面,用拍子将浆均匀 拍在墙面上,根据墙体打点厚度选择拍浆力度。(抹 灰打点较厚则需人力重拍慢拉,若打点厚度较薄, 则需人力轻拍快拉。)成型浆体为底粗上尖的刺状 毛面。注意:拍浆所用拍子拍1~2次即需重新清洗, 否则极易造成浆过稠,无法拍出均匀效果。 5.6、养护:一般在拍浆后第二天终凝后,开始养护,当天气干燥时宜在拍浆5小时后养护。养护不少于3天,养护效果应达到手掰不动,手按在浆体上,有毛刺感。5.7、抹灰前,应对基层拍浆进行验收,个别遗漏点可以二次补拍,在墙角及打点处容易造成漏拍。

热控定期工作管理制度1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热控定期工作制度(试行)

前言 本标准由山东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金标 本标准主要修改人:刁月峰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委托设备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2

热控定期工作管理制度 为加强热工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监督管理,确保热控设备测量稳定准确、控制灵活可靠。据《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热工技术监督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热控专业定期工作项目及周期;所有定期工作都必须有详细的工作记录。明确规定的,要有必要的试验或校验报告;所有的定期工作记录、试验或校验报告,都必须按规定的相应周期保存、归档。定期工作记录、试验报告班组保存,校验报告热控班组保存;超过保存期的定期工作记录、试验或校验报告等交车间处理;每年末结合新年计划检修工期安排。按本制度要求建立各机组全年的定期工作计划表;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应各项定期工作的措施手册。 一、定期工作项目 1、主要仪表定期调校:机组主要检测仪表(见附录一)的检验 周期不能超过一个检修期。正常按每台机组每月不少于5块进行现场抽检。相关设备班组要在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结合各机组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每年的计划检修工期安排。在上年末编制本班全年的《主要检测仪表定期现场抽检计划表》,报设备部审核后,由热控班备案并监督执行。 2、主要检测仪表校验报告必须认真填写,字迹端正、清晰,并执行 校验人、班长、主管三级验收制度。校验报告保存三个周期备查。 3、主要自动调节系统(见附录二)应做定期试验,在机组大、小修 3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资料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 1 热平衡计算基准、范围及原始数据 1.1 热平衡计算基准 物料基准:一般以1kg 熟料为基准; 温度基准:一般以0℃为基准; 1.2 热平衡范围 热平衡范围必须根据回转窑系统的设计或热工测定的目的、要求来确定。在回转窑系统设计时,其平衡范围,可以回转窑、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或再加冷却机和煤磨作平衡范围。范围选得大,则进出口物料、气体温度较低,数据易测定或取得,但往往需要的数据较多,计算也烦琐。因此一般选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作为平衡范围。 1.3 原始数据 根据确定的计算基准和平衡范围,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数据是否合理。对新设计窑或改造窑来说,主要是根据同类型窑的生产资料,结合工厂具体条件和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各种参数;对于生产窑来说,主要通过热工测定取得实际生产中各种参数。若以窑加窑尾预热系统为平衡范围,一般要取得如下原始数据:生料用量、化学组成、水分、入窑温度;燃料成分、工业分析和入窑温度;一、二次空气的比例和温度;空气过剩系数、漏风系数;废气温度;飞灰量、灰温度及烧失量;收尘器收尘效率;窑体散热损失;熟料形成热等等。熟料形成热可根据熟料形成过程中的各项物理化学热效应求得,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或直接选定。 2 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 计算方法与步骤说明于下: 窑型:预分解窑 基准:1kg 熟料;0℃ 平衡范围:窑+预热器系统 根据确定的平衡范围,绘制物料平衡图和热量平衡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物料平衡图 图2 热量平衡图

2.1 物料平衡计算 2.1.1 收入项目 (1)燃料消耗量 m r (kg/kg 熟料) 设计新窑或技术改造时,m r 是未知量,通过热平衡方程求得,已生产的窑,通过热工测定得到。 (2)入预热器物料量 ①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 s ar r gsL 100100L a A m m --= 式中,m gsL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kg/kg 熟料;A ar —燃料收到基灰分含量,%;a —燃料灰分掺入熟料中的量,%;L s —生料的烧失量,%。 ② 入窑回灰量和飞损量 ηfh yh m m = )1(fh Fh η-=m m 式中,m yh —入窑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预热器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收尘器飞灰损失量,kg/kg 熟料;η—收尘器、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 ③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 s fh Fh gsL gs 100100L L m m m --?+= 式中,m gs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L fh —飞灰烧失量,%。 ④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 s gs s 100100W m m -?= 式中,m s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W s —生料中水分含量,%。 ⑤ 入预热器物料量 yh s m m +=入预热器物料量(kg/kg 熟料) (3)入窑系统空气量 ① 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 )O 0.033(S 0.267H 0.089C ar ar ar ar LK -++='V LK LK 293.1V m '='

水泥砂浆抹灰

(二)墙面抹灰工程 一、材料要求 (1)水泥宜采用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及复合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 级以上颜色一致、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水泥进厂需对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日期等进行外观检查,同时验收合格证。 (2)砂宜采用平均粒径0.35~0.5mm 的中砂,在使用前应根据使用要求过筛,筛好后保持洁净。 二、主要机具麻刀机、砂浆搅拌机、纸筋灰拌合机、窄手推车、铁锹、筛子、水桶(大小)、灰槽、灰勺、刮杠(大2.5m,中1.5m)、靠尺板(2m)、线坠、钢卷尺(标、验)、方尺(标、验)托灰板、铁抹子、木抹子、塑料抹子、八字靠尺、方口尺(标、验*)、阴阳角抹子、长舌铁抹子、金属水平尺(标、验*)、捋、软水管、长毛刷、鸡腿刷、钢丝刷、茅草帚、喷壶、小线、钻子(尖、扁)、粉线袋、铁锤、钳子、钉子、托线板等。 标:指检验合格后进行的标识。验:指量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合格。 三、作业条件 (1)主体结构必须经过相关单位(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理、设计单位)检验 合格。 (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安装位置是否正确,需埋设的接线盒、电箱、管线、管道套管是否固定牢固。连接处缝隙应用l:3 水泥砂浆或1:1:6 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嵌塞密实,若缝隙较大时,应在砂浆中掺少量麻刀嵌塞,将其填塞密实,并用塑料帖膜或铁皮将门窗框加以保护。 (3)将混凝土过梁、梁垫、圈梁、混凝土柱、梁等表面凸出部分剔平,将蜂窝、麻面、露筋、疏松部分剔到实处,并刷胶粘性素水泥浆或界面剂。然后用1:3 的水泥砂浆分层抹平。脚手眼和废弃的孔洞应堵严,外露钢筋头、铅丝头及木头等要剔除,窗台砖补齐,墙与楼板、梁底等交接处应用斜砖砌严补齐。 (4)配电箱(柜)、消火栓(柜)以及卧在墙内的箱(柜)等背面露明部分

水泥生料标准成分控制法

水泥生料标准成分控制法 摘要:通过生料化学成分和熟料化学成分对应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水泥生料的标准成分控 制法,该法无需人工参与生料目标值调整,可降低企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熟料三率 值的合格率,设计成电子表格或软件,可实现出磨生料目标值的自动调整。 关键词:平均成分;标准成分;自动化控制;在用煤;待用煤;目标值调整 水泥生料质量控制正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好多在线控制系统已用于水泥生料质 量控制当中。就目前而言,多数企业还是靠人工根据经验来调整生料目标值,具有一定的盲 目性,也存在调整滞后的缺陷。如何准确和快速实现水泥生料目标值的调整,是企业技术人 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1 影响生料目标值调整准确度的因素 每个水泥企业都有一个合适的熟料三率值控制范围,熟料三率值是最终控制目标,生料 三率值则是过程控制目标,当生料与熟料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或更换生产用煤后都需要 调整生料的目标值。 目前,由于缺少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生料目标值调整计算方法,企业技术人员通常是根据 有关数据来简单计算一下或干脆估计一个生料目标值。影响生料目标值计算准确度的因素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煤发热量的测量误差;(2)灰分的测量误差;(3)煤粉计量设备的 误差;(4)生料和熟料检验数据的误差;(5)收尘料带入成分的影响(出磨生料取样点大多 避开了收尘料,煤粉中也含有少量的收尘料,因此,收尘料带入成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6)熟料热耗的估计不准;(7)生料烧失量的波动或估计不准。前五个方面是系统因素, 后两个方面是不确定因素,都影响生料目标值计算的准确度。 正常生产时,用出磨生料化学成分和生产用煤有关数据,计算出的熟料化学成分和熟料 的检验数据并不相符,这就是许多系统误差存在造成的。所以,理论上计算出的数据并不实 用,必须利用生产中的对应关系,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 生料标准成分计算 2.1 熟料平均成分 熟料平均成分是指统计时间内,检验仪器测定的熟料化学成分的平均值。 2.2 生料平均成分 生料平均成分是指生料煅烧成熟料后,在时间上和熟料平均成分相对应的一段时间内的 出磨生料化学成分的平均值。 2.3 熟料标准成分 用熟料三率值的目标值和熟料平均成分的SO3和总和M(SiO2、A12O3、Fe2O3、CaO 之和)值计算出的熟料化学成分,称为熟料标准成分。 熟料标准成分按下式计算: Fe2O3=(M-0.70×SO3)÷[(2.8×KH+1)×(IM+1)×SM+2.65×IM+1.35] A12O3=IM×Fe2O3 SiO2=SM×(A12O3+Fe2O3) CaO=M―SiO2―A12O3―Fe2O3 式中:SO3—熟料平均成分的SO3含量; KH、SM、IM—熟料的目标值; M—熟料平均成分SiO2、A12O3、Fe2O3、CaO之和。 2.4 生料标准成分 不改变生料平均成分的烧失量和熟料热耗,符合实际生产中的对应关系,恰好能使熟料

热工有关制度汇编

热工专业规章制度汇编 目录 1、热工专业计算机(DCS软件管理制度 2、分散控制系统检修与维护制度 3、热工专业仪表设备伴热管理规定 4、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巡回检查和清洁制度 5、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现场定期校验和抽检制度 6、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及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7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制度 8、热工人员技术考核培训制度 9、热工专业定期工作制度 10、热工保护、自动装置投停管理制度 11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质量指标 12、热控工作票及验收制度 13、热工保护定值修改制度 14、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 15、热工专业重大检修工作管理规定 16、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 17、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管理制度 1、热工专业计算机(DCS软件管理制度 随着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厂的热工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已逐步走向计算机集散控制。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灵魂,软件的性能、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软件一旦瘫痪,后果将不堪设想。特制定热工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望有关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一、热工计算机软件的来源与安装 1、系统程序、操作系统必须是正版软件,并经杀毒后方可装入现场热工控制计算机。 2、开发的用户应用程序,必须经过调试无误,并经用户审查、杀毒后方可装入现场热工控制计算机。 二、热工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1、现场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师站、历史站均应配备上机操作记录本,任何操作人员均应将所做的所有操作内容详细的记录并签名。 2、严禁将现场控制计算机用于其他用途,各系统计算机专用,禁止将与系统控制无关的文件或软件拷贝进现场控制计算机。 3 、计算机系统调试后,对所有计算机内存、组态信息应拷贝在软盘上,一式两份。拷贝好的软盘应由专人编好顺序和日期,妥善保管储藏,并定期进行读写,以防拷贝已存的组态信息丢失。拷贝好的软盘应有防静电、防磁性、防振动、防灰、防热、防潮、防失窃等措施。 4、进行计算机软件、组态修改时,事先必须提出修改报告,经生产部主管批准后,由热控专业指定专人执行。修改结束后,应通知提出修改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验收,详实核对并确认以后及时编写异动报告并通知生产部门,方可投入使用。工作结束后,及时将最新的软件、组态备份。 5、定期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使用软盘拷贝文件前,须先将软盘 杀毒。 6、严禁运行人员利用现场监控用操作员站进行与机组运行操作无关的工 7、登录工程师站应使用操作员或超级操作员级别,如确需置位某点,应

自拌砂浆质量控制方案

自拌砂浆质量控制方案 1.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创精品,确保砂浆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依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编制了此方案。随着砂浆技术的发展,需要技术管理者、一线操作人员等不断学习和提高,加强对砂浆知识的掌握和认识,特别是对砂浆组成、性能、工艺过程的了解。对容易造成质量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流程。本工程砂浆使用情况:±0.000以下为MU15实心混凝土砌块,M7.5 水泥砂浆砌筑;外墙使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Mb5混合砂浆砌筑;防爆墙采用MU10实心混凝土配筋砌块,M7.5混合砂浆砌筑, 2 对砂浆材料的质量控制 2. 1 水泥 首先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及设计、施工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标号的水泥。 对每批进厂水泥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检验,了解水泥生产厂质保体系、水泥实物质量水平,并且同水泥厂经常进行信息交流,了解水泥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变化情况。不经复检的水泥坚决不用,严格按不同等级、品种、按批存储使用。 了解水泥的实际活性,坚持对水泥厂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水

泥的平均强度标准差和工序能力指数,水泥进厂后立即使用促凝压蒸法预测水泥强度,将其预报结果在前期统计范围内作为混凝土质量控制和设计配合比的依据,否则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2. 2 沙子 沙子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方材料尚应因地制宜。 为保证质量,必须有稳定的货源,定期进行系统检验,按批检测骨料的颗料级配,含泥量及粗沙的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建立了逐车验收制度,收料人员逐车对照标准目测,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拒收。进场沙子用时全部过筛,筛除沙子中的泥块和超轻物。 沙子由于产源不同,造成细度模数不同,含石量不同,吸水率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最好分别使用。 2. 3 掺合料 选用的掺合料,应使砂浆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水泥的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对每批进厂的掺合料按规定进行烧失量、需水量比等试验,严格按品种、批号存储使用,并挂标识牌,以防错用、误用。 2. 4 外加剂

生料的质量控制概要

生料的质量控制 金顶集团流云 摘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原燃料材料成分的变化、各种物料配比的波动、工艺设备的不完善及分析样品缺乏代表性等因素,生料的化学成分波动较大。因此,要及时分析、研究、调整,恢复到目标值范围内。本文简述生料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分析引起生料成分波动的主要原因,提出调整的方法。 关键词:生料质量;成分波动;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是生产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根据设计和工艺技术文件的规定,控制生产过程各工序可能出现的异常和波动,使生产处于可控状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目的是产品性能质量控制,使产品达到所需性能的满足程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的产品。 合理而稳定的生料是保证熟料质量和维持正常煅烧操作的前提。全合格的生料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合理而稳定的化学成分;合理的细度;合理的配煤。为了获得合格的生料,必须在对各种原燃材料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加强对生料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配料方案的实现。笔者认为,生料的质量控制一般分三个方面:生料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出磨生料质量控制;入窑生料质量控制。 1生料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 1.1出磨生料质量控制主要项目 (1)碳酸钙滴定值(或氧化钙) 控制生料中碳酸钙(或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料的石灰饱和系数。通过对其含量的测定,基本上可以判断出生料中石灰石与其他原料的比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二种:测定生料中的碳酸钙滴定值;测定生料中的氧化钙含量。 出磨生料中碳酸钙合格率要求在60%以上。但实际生产中往往波动较大,有时达不到60%,在这情况下,应该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搞好原材料的预均化,控制入磨物料的水分,经常抽查入磨物料的下料量等,都是减小生料成分的波动,提高出磨生料合格率的具体措施。 (2)氧化铁 生产过程中对氧化铁的控制,是为了及时调整铁质原料的加入量,稳定生料成分,达到控制熟料铝率的目的。在配料方案确定后,就应力求做到使生料铝率相对稳定,这样才能稳定窑的热工制度,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 (3)生料的细度 水泥熟料矿物的形成,基本上靠固相反应进行。对于生料在物理化学性质、均化程度、煅烧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固相反应的速度与生料的细度成正比关系,其比表面积越大,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同时,生料越细,颗粒的表面自由能越大,越利于反应的进行。从理论上说,生料粉磨得越细,对熟料的煅烧也愈有利。但实际生产中,不恰当地提高粉磨细度,会降低磨机产量,增加能耗。研究表明,生料细度超过一定限度(比表面积大于5000cm2/g)对熟料质量的提高并不明显。从经济指标的角度考虑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确定合理的生料细度控制范围。 所谓合理的生料细度应包括这样两个含义:①一定范围的平均细度;②生料细度的均齐性。也就是要控制生料中粗颗粒含量。有资料表明,当生料细度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