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

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

幅度1.3—2.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

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

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

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

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

产生心脏破裂。

(3)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输血补液。

(6)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医院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规范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简称CPR,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患者脑、心和其他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 【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骨折 【发生原因】 用力过猛、过大、按压位置过高、压力不均匀或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 患者清醒后主诉胸骨局部疼痛或经检查证实按压部位有新发生的骨折灶。 【预防及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

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 4~5cm,儿童按压幅度 2.5~4cm,婴儿按压幅度 1.3~2.5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 【发生原因】 气道不畅、吹起力量过大。 【临床表现】 下腹部胃区隆起,患者复苏时从口腔溢出胃内容物,相关检查提示有肺炎。 【预防及处理】 1. CPR 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 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 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心肺复苏并发症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cm,儿童按压幅度2.5—4cm,婴儿按压幅度1.3—2.5cm。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心脏破裂。 3.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输血补液。 6.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心肺复苏及复苏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英文翻译 (2) 正文 (3) 一、心肺复的苏概 (3) 二、发病原因 (3) 三、疾病分类 (3) 四、临床表现 (4) 五、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5) 六、注意事项 (7) 七、临床资料 (8) 八、病情观察及护理 (8) 九、讨论 (10) 参考文献 (10)

心肺复苏及复苏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内容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心肺复苏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的探讨,能更好的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 方法:本文结合护士工作实际并参考有关文献,通过对一组病例的分析得出相关的护理方法。 结论:加强心肺复苏后的病情观察,护理对保证心肺复苏最终成功很重要。 【关键词】心肺复苏 【Abstract】 Objective:In this crticle,through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nd nurs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RP),can better promote the nursing work. Method:The basis of practical nurses work and refer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s of a group of related nursing mrthods. Conclusion:To streenghen the observation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on (CRP),nurs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guarante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RP) final success. 【Key words】CRP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东方医院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2015.7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A是() A、人工循环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2、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 至少80-100次/分; B 至少100次/分; C 至少 120次/分; D 至少60-80次/分 3、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4、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10-12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5-6次/分钟 D 12-20分钟 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 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6、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7、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8、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 200J; B 300J; C 360J; D 150J 9、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 100J; B 100-150J; C 150-200J; D 300J 10、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11、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2、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D 俯卧位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干货)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 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 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 幅度1.3-2。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 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 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 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心肺复苏操作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20分)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 A 有气管插管 B.在医院 C.时间早晚 D.是否给药 E.是否除颤 2、胸外心脏按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肋骨骨折 B.心脏破裂 C.肝脏破裂 D.脾脏破裂 E.胃破裂 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同步电击除颤 D.非同步电击除颤 E.立即安放心脏起搏器 4、CPR时用于提高心脑血流灌注的药物是( )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氯化钙 E.利多卡因 5、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 ) A.心前区叩击 B.心脏按压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按额托项,保持呼吸道通畅 E.心内注射 6、首剂量能量为( )的单相波形或双相波形电复律(同步)电击对于成人稳定型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好 A. 50J B. 100J C. 200J 7、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正确的按压部位是( ) A. 胸骨中、下 1/3 B. 胸骨中、下 2/3 C. 胸骨中、上 2/3 D. 胸骨中、上 1/3 8、胸外按压时要尽量减少中断,而且中断时间不超过( ) A. 5秒 B. 10秒 C. 15秒 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新指南流程中去除了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 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考试试卷(二)

2、按压频率为每分钟______,按压幅度为_______并保证每次按压后_____________。 3、面对心脏骤停病人如果施救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该进行____________的心 肺复苏,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经接管病人。 4、新指南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采用环状软骨加压避免造成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5、按压—通气比率是__________。 6、如果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该从_________开始心肺 复苏,同时尽快使用_______。 7、双相波除颤器能量剂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8、新指南建议___________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连续电击除颤。 9、高级生命支持(ACLS)目的是在加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基础上给予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进而改善________。 10、心搏骤停应用复苏药物,首选________。 11、开放气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专业救护人员仅凭和或就应该紧急启动心肺复苏。 13、在意外事故现场,对受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 14、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一)、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二)、新指南的生命链包括那几个环节?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 (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 (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 (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 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I导联S深、山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3.脑血管血栓塞形成的表现 脑血栓血栓塞形成的表现轻度时可出现不断地打哈欠,酸塞到比较大的血管时出现功能障碍、意识障碍。4.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血流变慢甚至无血流或无复流。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及流程)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及流程 1、呼吸:畅通呼吸道,清除口腔内异物。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 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简易呼吸器,机械通气,氧疗。 2、心脏: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无心电监护下可盲 目除颤,必要时开胸心脏按压。药物: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注,可加大剂量1-4mg重复。在静脉通道建立之前,可行气管内给药。心电监护:室颤,有细颤时静注肾上腺素使之变为粗颤,用非同步除颤,能量200J、300J、360J,若不成功,首选利多卡因1.0-1.5mg/kg静注,每3-5分种重复。然后再除颤。 3、脑:冰帽降温或全身亚低温。循环恢复给予脱水药物。 地米,醒脑静,纳洛酮等药物,尽早高压氧治疗。 程序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是否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立即抢救→通知医生→BLS及ALS并举→气道开放,吸痰、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通气、持续心脏按压术,接上心电除颤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祥细记录抢救经过。

气管插管脱出的急救预案 气管一旦脱出: (1)无自主呼吸者,立即予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并及时吸出病人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管道通畅(通知麻醉科重新进行气管插管) (2)若有自主呼吸者应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立即通知医生,采取下一步治疗。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做好护理记录。 程序 (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2)严密观察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部分的长度(从切牙至管口)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严密观察气囊的充盈情况,如有漏气及时发现,通知医

急性左心衰竭抢救预案 1. 大多数病人有心血管病史。 2. 严重呼吸困难,焦虑不安,频繁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液。 3. 两肺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血压可下降,甚至于休克。 4. X线胸片示肺淤血改变。 急性左心衰竭抢救程序 『基本抢救措施』 体位:坐位或半坐位双腿下垂床旁 给氧及消泡:鼻导管或面罩加压.从2000~6000ml/min,使氧气通过20%~30% 酒精湿化瓶,以消泡 镇静:杜冷丁50~100mg皮下注射或肌注或吗啡5~10mg 注意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200mg+10%GS100ml 或地塞米松10mg iv ↓正性肌力减轻前后负荷 快作用强心药:西地兰0.4mg静注,冠心病患者可毒K0.25mg 静注或选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球囊泵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2006年7月10日17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与同事接到新闻线索,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西有一13岁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水中,一小时后孩子被救了上来,村民将她倒提起来,以排出孩子体内的污水,来自省会的部分媒体记者纷纷抓拍着这一新闻现场。时间一秒秒过去了,尽管孩子胃中排出一些食物残渣与河水,但仍无济于事,孩子依然无呼吸心跳。看着跪在地上乞求的孩子父亲,已经赶赴现场的曹爱文也十分焦急。“120还没到,谁会做人工呼吸呀?”,围观人群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出身医生家庭的曹爱文当即再次拨打120,可信号时断时无,经过两分钟的努力,终于接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喂,120您好,请教我人工呼吸怎么做……”“五下压胸,一下吹气。”不顾小女孩嘴角冒着白沫,曹爱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3分钟,5分钟,8分钟后,还不见小女孩醒来,给孩子做着心肺复苏术的曹爱文急得直掉泪。18时47分,120急救车终于急驰而至。但为时已晚,19时30分,医生宣布抢救失败。 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两名参赛选手呼吸心跳骤停,在他们倒地10多分钟之内竟没有人能实施紧急的心肺复苏。

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家中去世,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广州著名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执行会长颜湘蓉应邀参加“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流会”时在演讲台上猝死;著名笑星马季先生和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冠心病而猝死……,这些人均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道路交通事故、各种安全事故数量的增长也使越来越多的事故当事人需要现场急救。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有掌握一定现场急救知识的人在医生到达之前,尽快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心肺复苏(CPR)还局限在医院里,但近30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心肺复苏已在发达国家普及,走出了医院,来到了社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专家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我国近年来,无论是医疗卫生部门还是社会团体都在积极推行心肺复苏,其结果使不少垂危、濒死病人的生命被挽救回来。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沙法教授对中国大力开展心肺复苏普及工作十分赞赏。他认为要提高心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使那些年富力强、应该继续为社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 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 cm,儿童按压幅度2.5 —4 cm,婴儿按压幅度 1.3 — 2.5 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 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 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⑷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 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 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 第4—5肋间。 (5)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 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⑵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 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 来源。 (2) 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 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 渗葡萄糖等)。 (4) 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 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 心脏破裂。 (3) 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 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 输血补液。 (6) 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心肺复苏的意义目的

心肺复苏的意义及目的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简称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而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按目前国内院前急救医疗的实际情况,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很难在黄金时间的最后一刻到达。这就要求我们的住所能在现代化的医疗救助保护之下,同时我们的同事、家人、朋友具有简单、实用、有效的急救技术,才能防患于未然,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古人云:“死而复生谓之苏”,复苏就是对濒临死亡患者的拯救。心搏骤停后,患者立即进入临床死亡状态,只有复苏才能起死回生。人从出生一步步走近死亡,人患病后,一种可能是加快了到达死亡的步伐,另一种可能是逐渐接近死亡,因疾病的治愈而又远离死亡。但心搏骤停是快速地到达了生死离别的生死线,大部分患者会结束生命,少部分患者在死亡线上挣扎、徘徊,最后逃离死亡。美国生命医

学科学院院长唐万春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

“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了,希望我们将这道关把好!”美国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国不到1%,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最初的目击者包括家属不懂急救方法。 2. 在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没有施救而耽误了急救时间。 3. 最初的目击者做出了错误的紧急处理。 严酷的现实要求全民都要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技能,医务人员更要成为执行的典范。人们拥有了驾驶技术就可以开车驰骋,掌握了语言工具,就可以同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人们已经拥有许多娴熟的技能,请您再学一项一辈子可能用不上,但可受益一生的、保护生命最重要的技术—心肺复苏术。这是一项能在危急关头将处在死亡线上的亲人拉回来的实用技能。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心肺复苏部分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有关孕妇心脏骤停、ACS、特殊复苏环境的指南更新请参阅pdf原文。 ………………………………………………………………………………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 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 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 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 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 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 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 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5(更新):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5(旧版):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AED),以增加院外突发心脏骤停的存活率。2010年《指南》建议在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建立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及早有效呼吸干预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及早有效呼吸干预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关键词】有效呼吸;心肺复苏;心跳骤停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早有效地进行呼吸干预(气管插管或面罩人工吹气)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生在本医院内外2002年至2004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85例,根据CPR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呼吸干预措施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及早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面罩人工吹气加胸外心脏按压,称呼吸干预组;另一组单纯胸外心脏按压,称非呼吸干预组。结果:85例患者中呼吸干预组CPR有效者占55.3%,成功者占36.2%;非呼吸干预组CPR 有效者占15.8%,成功者占10.5%。结论:及早有效的呼吸干预能很好提高CPR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关键词]有效呼吸;心肺复苏;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然而CPR的成功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能否果断、及早、准确地施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有效的呼吸干预对提高CPR的成功率和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的选择 2002年至2004年本院发生的现场急救、急诊抢救、住院留观患者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5例,其中男61例,女24例,年龄15岁~68岁,平均年龄55.7岁。原发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42例,脑出血12例,颅脑外伤11例,急性中毒(包括有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4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窒息2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1.2 需要CPR判断标准 所有病例都有突发意识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音消失或无效“叹息样”呼吸,血压0/0kPa,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 1.3 治疗方法 所有CPR85例患者,均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制定的《CPR指南讨论稿》中,关于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执行。在确定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CPR,体外直流电击除颤,接心电监护,同时开放静脉通道,施行药物复苏。其中47例及早有效施行呼吸干预(气管插管、面罩人工吹气);其余38例未施行任

心肺复苏操作试题(二)

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考试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分)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A有气管插管 B.在医院 C.时间早晚 D.是否给药 E.是否除颤 2、胸外心脏按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肋骨骨折 B.心脏破裂 C.肝脏破裂 D.脾脏破裂 E.胃破裂 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同步电击除颤 D.非同步电击除颤 E.立即安放心脏起搏器 4、CPR时用于提高心脑血流灌注的药物是()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氯化钙 E.利多卡因 5、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 A.心前区叩击 B.心脏按压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按额托项,保持呼吸道通 畅 E.心内注射 6、首剂量能量为()的单相波形或双相波形电复律(同步)电击对于成人稳定型 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好 A. 50J B. 100J C. 200J D.250J 7、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正确的按压部位是() A. 胸骨中、下 1/3 B. 胸骨中、下 2/3 C. 胸骨中、上 2/3 D. 胸骨中、上 1/3 8、胸外按压时要尽量减少中断,而且中断时间不超过() A. 5秒 B. 10秒 C. 15秒 D.20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新指南流程中去除了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 2、按压频率为每分钟______,按压幅度为_______并保证每次按压后_____________。 3、面对心脏骤停病人如果施救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该进行____________的心 肺复苏,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经接管病

心肺复苏的历史学习资料

心肺复苏的历史 所有有生命的机体都面临着两个基本的问题:衰老和死亡。人类也不例外,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也就在一步步迈向死亡,因此一个人的出生也就意味着死亡。为了延缓衰老, 从古到今人们想出了许多长生不老的方法,催生了一个个返老还童的奇思遐想。为了战胜死亡, 特别是当人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使用一切手段挽留生命,延长生命成为人们一直的努力方向。 这一切手段包括的内容很多。复苏术就是当人们面临死亡时所采取的挽救措施, 目的是试图让患者从“死亡”的边缘起死回生。经过千百年的摸索和实践, 人类终于从原始的祈求神灵庇护的巫法发展到现代的心肺复苏术。 结果也从早期的没有效果到现在的抢救成功率逐渐增高。 (一)古代的复苏术 由于科学发展及人们医疗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使得古代复苏术千姿百态,方法各异,效果不佳。 但是人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复苏方法,直到现代心、肺、脑复苏术的诞生, 从死亡线上挽救了无数生命。 1.利用体位复苏: 约3500年前,埃及人对溺水的患者使用了倒挂法,将溺水者头朝下,双脚挂在树上, 这一方面有助于排除肺内的积水,增加肺内氧交换的面积,另一方面增加了胸腔里的压力以帮助呼气, 压力减小后有助于吸气。这一方法在欧洲盛行了很长时间。 18世纪,复苏术的发展与溺水的联系尤为密切,在没有电、没有汽车等现代文明的过去, 溺水死亡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人们在救治溺水的过程中发展了复苏术,当时有“马背复苏法”和 “酒桶复苏法”。马背复苏是将患者横向俯卧在马背上,驱马跑动,由于躯体在马背上反复颠簸, 使患者胸部周期性的受压放松,若胸内压随颠簸撞击的频率而有节律的变化,则可恢复呼吸。 “酒桶复苏法”是将患者俯卧于酒桶上,施术者或医生用手拖起患者的双下肢,将患者前后拖动, 随着酒桶的滚动,患者胸内压增加或减低而引起通气。 2.利用刺激复苏: 1000多年以前,中国的针刺人中穴位,救治突然意识丧失或实际是濒死的患者。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C P 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与处理规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cm,儿童按压幅度—4cm,婴儿按压幅度—。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 R按ABC进行。 [编辑本段] 心肺复苏ABC步骤 A:开放气道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A 开放气道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多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确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确凿: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幅度1.3—2.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不变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算帐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确凿(详尽同上)。 (2)及时算帐呼吸道保证送气流通。

(3)紧张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周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张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不变。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当的不变,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用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用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大凡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 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确凿,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

心肺复苏专题报告

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护理配合 神经外科吴金平 【摘要】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对我科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结论,及时的心肺复苏及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 心跳呼吸骤停是机体危急状态,是急诊科最危重的病例,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min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C,N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如何在5rain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是CPR成功的关键,因此护士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护理,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对提高CPR的成功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原则:争分夺秒、当机立断、分工合理、配合默契。 1 瞬间判断病情由于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使得全身重要脏器出现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脑。大脑一旦缺血缺氧4—6 min,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 min即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因此,在4~6 min内,最好在4 min内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心肺复苏。1.1 判断依据清醒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呼吸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新的复苏指南提出病人有无循环消失是判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即有无正常呼吸、咳嗽或吞咽等自主活动,强调在10s内完成评估。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心脏骤停,应立即现场抢救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1.2 判断方法呼唤、轻拍、推动患者肩部,如无刺激反应,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行CPR,并紧急召唤其他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2 开放气道立即将患者头后仰,平卧于硬板床上,解开患者衣领、女性胸罩等,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异物和分泌物,解除舌后坠,使呼吸道畅通。 3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过程中,首选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人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患者口唇4周,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气完毕,救护人松开捏鼻手,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下降,听、感觉患者呼吸流动情况,准备进行下次操作。成人1次/4~5 s,12~./min(儿童16次),每次吹气量约700—1100 ml,每次吹气时间超过2 s。口不能张开,口部严重受伤或难以使口密封时,应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应该注意,吹气时不能太急太多,仅需胸廓略有隆起即可,量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胃扩张。 4 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5 s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按压速度为8O一100次/min,下压深度为4—5 cm(儿童为2.5—4 em),下压与放松周期为1:1,按压与吹气比为15:2(儿童为5:1)。每次挤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回到正常位置;挤压节律、频率不可忽快忽慢。 5 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 当其他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护士应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连接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保证人工气道的有效性。 6 建立静脉通道 护士应在3 min内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道,穿插部位首选手肘前窝静脉,此处血管粗大易于穿刺成功且不影响复苏进程,药物到达心内路径短,发挥作用快。因患者远端肢体血液流速减慢,建立通道时不宜选用肢体远端静脉尤其是下肢静脉。周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操作简便,输液速度快,不宜渗漏的优点。 7 选择给药途径 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给药是最佳的给药途径。给药后,可用1O ml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线路,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来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循环功能的急救技术。CPR技术是医护人员人人必需掌握的急救技术。 一、目的 1、通过实施心肺复苏,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循环和意识。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二、注意事项 1、抢救时应动作敏捷,争分夺秒。 2、胸外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适宜,要保证足够的频率和深度(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胸骨下陷成人:至少5厘米)。 3、胸外按压时,操作者的肩、肘、腕应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保持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 4、按压后,要使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5、人工呼吸时,清除口咽分泌物、异物,保证气道通畅。 6、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1、肋骨骨折; 2、损伤性血气胸; 3、心脏创伤; 4、胃、肝、脾破裂; 5、栓塞。预防: 1、行胸外按压时,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要左右摆动,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对于老年病人按压时酌情降低压力。 处理措施: 1、肋骨骨折: (1)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外,尤其注意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

2、损伤性血气胸: (1)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 (2)张力性气胸:可安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气体持续引出。 (3)血气胸若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的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3、心脏创伤:伤员需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胃、肝、脾破裂:严密观察病情,胃破裂者行裂孔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肝破裂的处理原则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通畅引流。脾破裂者应作缝合修补术或切除术。 5、栓塞:发生栓塞后,最重要的是吸氧,并根据医嘱使用激素、抗凝药。 四、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有无活动义齿等情况。 2、患者准备: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便于抢救的需要。 3、用物准备:纱布2块、弯盘2个、手电筒。 4、护士准备: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5、环境准备:安全、光线充足、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避免影响其他患者。 五、操作步骤 1、判断:检查患者,判断意识及大动脉搏动。 (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部,(拍双肩,呼唤双耳,轻拍重唤),呼唤:“喂! 你怎么了?”判断:“患者无反应,意识丧失。” (2)触摸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 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时间为5-10秒钟)。口述:“颈动脉搏动消失。”同时看患者胸廓有无起伏,用颊部感觉有无气流,识别呼吸是否停止。口述:“患者无自主呼吸,胸廓无起伏。” 2、立即呼救:呼叫:“医生快来”。 3、摆放心肺复苏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硬板床或地上,如是卧于软床上的患者, 其肩背下需垫心脏按压板,去枕、头后仰。解开上衣,暴露胸部,松开裤带。 4、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跪或站于患者一侧肩旁。确定部位:胸骨中下段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