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与普契尼音乐特点

威尔第与普契尼音乐特点
威尔第与普契尼音乐特点

浅析威尔第与普契尼的音乐特点

摘要:在世界歌剧史上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作曲家莫过于威尔第和普契尼,两位都是十九世纪的音乐巨匠,虽都为意大利作曲家,但其风格却决然不同,各有特色。

关键词:威尔第;普契尼;歌剧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13-01

威尔第(giusepe verdi, 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贾科莫·普契尼(g.puccini,1858-1924)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但往往带有悲观和宿命的色彩。普契尼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不断探索革新艺术表现手法。他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就,顺应时代的潮流,兼收并蓄了当代和声、管弦乐法、曲式等方面的新技巧,创造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咏叙风格;乐队担负戏剧性布局的作用,积极参加到舞台情节的发展中去;他力求使歌剧的戏剧性布局动力化,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影响。

由于威尔第与普契尼的音乐风格上的不同,所以对于演唱他们作品的歌唱家们的声音要求也不同,威尔第式的歌唱家无论男女首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

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格里高利圣歌的特点

格里高利圣歌的特点(源起古希腊) 1,吸收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没有固定的节拍。没有乐器伴奏。 2.唱词一律用拉丁文。 3.旋律崇高,超脱。不是用来欣赏的音乐。而是实用性的音乐。格里高利圣歌在音乐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欧洲万代作曲家创作的源泉 复调音乐的萌芽。(公元9世纪) 1.奥尔加农无节制体裁弥撒套曲,经文歌 2.迪斯康特有节奏 3.福布尔东三声部 小结。 1.中世纪宗教支配着社会意识,在音乐方面,宗教音乐有统治地位。 2.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是单音音乐发展的高峰,成为历代作曲家创作的源泉。 3.音乐开始有了复杂的节奏,多声部音乐逐渐代替了单声部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 4.乐器种类的增加预示着乐器的产生。 14世纪的法国音乐和意大利音乐 新艺术(14世纪) 14师姐产生于法国和意大利,法国作曲家兼音乐理论家维特利在其著作《新艺术》中提出新的作曲法,歌词自由创作,少用固定掉。节拍的结构要规范,力求节奏简明匀称。禁止用平行5,8度。提出了对位法复调写作的理论。 代表人物:法国马肖,意大利兰迪尼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约1450 1600年) 1.勃垦第乐派 代表人物: 杜费其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 本舒瓦其宗教作品为三个声部构成的和声式织体,世俗作品(尚松)多为回旋歌。 2.弗兰德乐派 拉索运用了主调和声与复调模仿手法的结合 3.威尼斯乐派 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 风格特征:分组合唱的原则,形成富有四声效果的‘威尼斯风格’ 4.罗马乐派 帕莱斯特里娜无伴奏合唱风格,后期作品有清日析的主调化倾向,被誉为‘教会音乐的救星’

第二章 16世纪的新趋势 世俗音乐: (声)法国的尚松,产生于15世纪,法语演唱的世俗多声部歌曲 意大利的牧歌:原意为用母语写的诗或田园诗,14世纪,直接启示意大利抒情歌曲的产生。 德国的利德:用德语演唱的艺术歌曲。 器乐曲:利车卡尔,康佐涅,舞曲,幻想曲,托卡塔 通俗低音(也叫数字低音):在乐谱低声部下方加注数字,意标记和弦性质,位置与进行,演奏者可以依据数字低音即兴增加或者变化,通常两种乐器同时:大提琴,大键琴。管风琴。 第三章 奏鸣曲: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17世纪后期,科雷利对套曲形式的奠定起了重大作用,他的奏鸣曲通常由慢→快→慢→快四个乐章组成。 现奏通常3到5个乐章,由乐器独奏或者加钢琴来演奏。 奏鸣曲的形式; 三重奏鸣曲:两件小提琴和通俗低音 独奏奏鸣曲:一件小提琴和通俗低音 键盘乐器 1.克拉维克德:击弦古钢琴 2.哈普西科德:羽管键盘,拨弦古钢琴,管风琴,现代钢琴 协奏曲的代表人物,(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 亨德尔:英籍德国伟大作曲家 主要作品:歌剧《塞尔斯》(1738年)题材:历史题材,神话题材和浪漫题材。 艺术成就:亨德尔音乐简洁明朗,结构宏大,旋律庄严,宽广,悠长,合唱有壮丽的气魄。他重视纵向的和声关系,常用简洁的手法,创造出感人的作品。 巴赫:欧洲近代音乐之父(1685--1750) 声乐作品:200多部康塔塔,5部受难乐 器乐作品:键盘作品《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 艺术成就:巴赫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博大精深,他使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复调音乐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并将高度的复调思维和新颖的主调手法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成为音乐史上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章末测试答案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音乐 C. 宫廷音乐 D. 文人音乐 答案: 全选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 古琴音乐 B. 宴乐 C. 文人自度曲 D. 答案: 朝会乐文人自度曲古琴音乐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的音乐观念是? A. 道法自然 B.

C. 非乐 D. 礼乐 答案: 非乐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 朝会乐 B. 祭祀乐 C. 国风 D. 宴乐 答案:朝会乐祭祀乐宴乐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 声无哀乐 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大音希声 D. 礼乐

答案:大音希声礼乐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 民间歌舞 B. 民间歌曲 C. 说唱音乐 D. 宫廷音乐 答案: 宫廷音乐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 A. 山歌 B. 号子 C. 弹词 D. 小调 答案: 号子山歌小调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 A.

劳动号子 B. 小调 C. 山歌 D. 京剧 答案:劳动号子 4 【单选题】(2分) “孟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 A. 时调 B. 吟唱调 C. 谣曲 D. 插秧山歌 答案:时调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 A. 对花调 B. 茉莉花调 C. 摇篮曲 D.

花儿 答案:花儿 第三章 1 【单选题】(2分) 省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 白族 B. 普米族 C. 纳西族 D. 傈僳族 答案:纳西族 2 【多选题】(2分)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 A. 十二木卡姆 B. 呼麦 C. 冬不拉弹唱 D. 长调 答案:长调呼麦 3 【单选题】(2分)

威尔第、普契尼及其歌剧作品异同之比较

南京理工大学 《西洋歌剧名作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威尔第、普契尼及其歌剧作 品异同之比较 班级:10042203 姓名:马若飞 学号:1004220334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2011-12-10

威尔第、普契尼及其歌剧作品异同之比较 世界歌剧的历史,是从意大利开始谱写的,歌剧于1600年左右在佛罗伦萨诞生以来,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经过几代作曲家创作、积淀,终于在威尔第、普契尼的创作中达到了又一个顶峰。 不可避免地,全世界的歌剧发展几乎都是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下进行的。威尔第与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极其相近的共同点,他们都十分敏感、十分准确地观察、审视着他们身边的社会情况,用符合社会心理的思想指导歌剧创作; 因此所创作出的作品风格迥异。但是,他们之间又具有显而易见的差异,两位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个人审美观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影响了他们对人、对社会的认识方式和程度,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因而使得他们作品的社会价值有所区别。虽然他们的歌剧都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献,但如果我们把他们的歌剧与他们的社会、思想联系起来,再把他们之间由于所处的环境差异而导致作品的不同来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学习研究两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而更好地诠释两人的作品。 一、作品整体风格方面 刚刚已经提到,两人作品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以为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威尔第的歌剧中那种胸怀宽广的气度,包含着对祖国对家庭的爱,普契尼的歌剧则更多地描写人间感情;威尔第的歌剧更具有戏剧性,普契尼的歌剧则具有抒情性;威尔第的歌剧创作风格为浪漫主义,而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风格则属真实主义。” 浪漫主义是继古典主义之后风靡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其特点是理想性强,感情炙烈,喜欢描写和赞美自然,艺术手法夸张。而真实主义的思潮还在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进行激烈斗争的年代里就开始萌动了,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真实主义才兴旺发达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认为“优秀的创作有如一面照路的镜子,既映出美丽的蓝天,也照出路上的泥塘。(司汤达)” 威尔第是一位把浪漫主义歌剧发挥到极致的作曲家,威尔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戏剧性的力量和热情。他具有通晓情节和冲突方面——也就是戏剧方面的全部情感的想象力,因而能使戏剧性场面充满令人激动的表现力。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的脚本作家:“短小的戏剧、迅速的发展、饱满的热情……热情至上!”威尔第是真正的意大利人,他的艺术以旋律为基础,对他来说,旋律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的表达。他坚持说:“缺乏自发、自然和简明的艺术不是艺术。”威尔第继承了丰富的传统,又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是浪漫主义歌剧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威尔第的歌剧能够震撼人心的话,普契尼的歌剧则能够感化人心。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洋溢着不同于威尔第的清新风格,虽然没有威尔第歌剧那样大气磅礴、那样深刻,他的抒情性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听众,无论他们来自哪一个阶层,都感受到了普契尼歌剧所特有的真诚、自然和亲切。”因为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描绘的人和事,往往就像发生在他们身边故事。普契尼的作品虽然没有威尔第那么多,他一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却几乎每一部都代表了他的水平,都是他充分构思之后的精心之作。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戏剧化的矛盾冲突、热烈而紧张的舞台气氛、抒情而伤感的音乐风格,寻常百姓的心理和身边琐事的悲剧,以及他对平凡生活中小人物的同情心,无不打动人心。无论是歌剧男女主角的爱情悲剧,还是音乐中的异国风韵,全都会在戏剧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渗入到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深处。 比如《托斯卡》,话剧《托斯卡》是一部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把性、虐待狂、宗教和艺术各种成分融为一体的一部作品。他以真实主义的手法体现了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强暴、凶杀和历史事件等因素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这里不仅有善良的爱,正义的爱,也有像斯卡尔皮亚、斯波莱塔那样险恶的坏人。《绣花女》是以博得人们同情的眼泪而获得成功的,《托斯卡》则是能唤起人

分析比较巴洛克时期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风格的区别

二、分析比较巴洛克时期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风格的区别 宝坻区教研室王连生 亨德尔和巴赫同年出生,他们都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不过亨德尔的生活和他的创作活动与巴赫又全不相同。亨德尔居住英国近五十年之久,他的活动始终同英国民族结合在一起,因此英国人民把他看作本国的作曲家。亨德尔的创作活动历时很长,作品很多,共写出四十多部歌剧、三十部清唱剧、卷帙浩瀚的合唱、田园剧、室内乐和古钢琴、管风琴曲等,但亨德尔创作的最伟大的作品要算是清唱剧。他的清唱剧大都借用圣经的题材,如《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耶弗他》、《扫罗》、《约书亚》、《所罗门》和《以斯帖》等,他的清唱剧以合唱为中心,在宗教的外衣底下描绘出人民的贫困与苦难、他们同奴役者的斗争和从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英雄形象;在他的清唱剧中,人民群众是主角,人民的形象充满着史诗的宏伟和戏剧性的力量,反映了他那个时代英国人民的民主愿望、真正利益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这些作品才能为他同时代人所接受,也为后来先进的艺术活动家所理解。亨德尔的一些器乐作品也很有特色,他为节日在露天演出的大型乐队而写的组曲《水上音乐》和《焰火音乐》等,都有鲜艳的色彩和乐观的气概,他的一些协奏曲和为不同乐器而写的奏鸣曲,都有较为深刻的内容,反映了他面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而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其中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马太福音书耶稣受难乐》和《b小调崇高弥撒乐》是其代表作。他把描写耶稣的受难和死而复活的圣经传统题材,用来形象地体现受尽折磨和践踏的德国人民这一主题。因此,在《受难乐》中,他自由地采用了世俗的民歌旋律、舞蹈性曲调、标题音乐的技法、音画式的描绘。以及庞大的表演方式——四个独唱声部、两个合唱队、两架管风琴和两个乐队,着意刻划一个普通人在为争取善良和正义的斗争中所经受的考验。表现了他对那还十分模糊的理想世界的信念,以及对德国凄惨现实的深沉反抗。巴赫的《b小调崇高弥撒乐》也不是那种单纯的教堂祭乐,由于它大量采用民间乐观的音乐素材和充分发挥乐队创造音乐形象的独立作用,因此,整个作品充满着生气和活力,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表现了贝多芬的“通过黑暗走向光明”这一思想。 在巴赫的作品中虽然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巴赫实际上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留传下来的最大的音乐遗产也正是器乐作品。在巴赫的器乐创作中,最得心应手的领域是管风琴,但管风琴却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乐器,因此,他的一些管风琴作品只是经过后人改编为管弦乐队曲后才得到流传。此外,他的钢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和古组曲、大提琴独奏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在他的器乐创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巴赫虽然没有创造新的曲体,但是他把当时还不完备和没有定型的一些曲体,例如托卡塔、赋格曲、圣咏与幻想曲、圣咏与前奏曲等,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分析威尔第的歌剧特点

分析威尔第的歌剧特点 摘要: 威尔第是着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举世公认的歌剧大师,他的歌剧将人们内心的激情戏剧化,给人一种悲欢交织中的美感。本文以威尔第的歌剧为切入点,通过威尔第的阶级立场论述威尔第的思想及创作,并探讨其对意大利以及对整个世界歌剧史的影响。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特点 一、前言 歌剧是一种有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进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最杰出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为自己民族的歌剧艺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威尔第一生创作了三十部歌剧作品,他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上,从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的革命性出发,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歌剧创作上的创造性的伟大艺术成就。 二、威尔第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威尔第,l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小镇隆科莱,他从小热爱音乐,参加教堂的合唱团,随教堂的管风琴师学习音乐,并在乡村当管风琴手,显露了卓越的音乐才华。 他是世界最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从18年的开始创作第一部歌剧,他的歌剧创作生涯长达54年之久,在他的音乐中,沿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传统,并且非常注意作品的歌唱性,使管弦乐的戏剧发展和声乐的鲜明旋律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主要歌剧代表有《弄臣》、《游吟诗人》等,在晚期意大利歌剧史上留下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威尔第歌剧的创作时期及其风格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创作历程犹如他坎坷不平的生命成长历程,他的作品在年代和创作思想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四十年代是威尔第歌剧的早期创作, 19世纪的五十到七十年代是他歌剧的成熟时期,内容触及一定的社会问题,使他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作曲家;19世纪的八十年代是其晚期的歌剧的创作时期,下面从三个时期来论述威尔第歌剧特点。 1、处于萌芽时期的早期创作 19世纪四十年代是意大利人民努力推翻法国和奥地利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时期。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威尔第从小就有反侵略,反分裂的民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吴胜明 巴洛克时期地定义 “巴洛克”()这一术语很可能源自葡萄牙文地“”意是形状不规则地珍珠,该词最初用来表示对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产生地某些艺术作品地嘲弄和鄙视.如果“巴洛克”不再是贬义词了,而是用来广泛地指称那一时期地艺术和音乐.巴洛克时期地艺术创作及其丰富且数量庞大,因而通常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巴洛克”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是反宗教改革运动地一部分,巴洛克地影响和精神匀速传遍了欧洲各地,尤其是德国南部和奥利地.在这里,罗马天主教会地反宗教改革运动在对抗北方新教地斗争中最为成功,尽管巴洛克精神起初于反宗教改革运动相互联系,但是它也成为了新教改革中同样不可或缺地组织部分,并且实际上遍及了精神和世俗地所有地艺术表现形式,宗教,政治,经济和科学领域地一些重要运动也影响了巴洛克时期地艺术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地三个阶段 巴洛克风格地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地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地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地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地教会精神地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地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地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地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地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地文化烙印.巴洛克时期音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阶段——是巴洛克风格地形成期;中期阶段——是巴洛克风格地定型期和晚期阶——是巴罗地风格地盛期,也是完善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巴洛克音乐地风格与作曲家 新地巴洛克风格,常被称为“现代风格”它是以巴洛克自身有地一些风格性作曲手段为特点,其实一种手段是以单旋律来写地,这种风格地旋律线条为一种风格简单地和弦伴奏所支撑,这也就是所谓地主调风格,其特点是自由地节奏,戏剧性地停顿和非对称地乐句,作曲家通过更具有旋律性地段落来减弱音乐表达地单调,这最终催生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在单身风格地差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巴洛克地另一特征是“竞走风格”在这一风格中,作曲家在和声风格或者是对位风格地作品中使用了器乐和声乐,巴洛克晚期地很多声乐和器乐音乐形式都来自这一写作风格,也就是所谓带有复调性地风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旋律 旋律写作多种多样,有宣叙调地宣讲性风格,也有巴洛克晚期咏叹调和器乐旋律地极其华丽地风格,后者旋律写作过程中,短小地音型发展成为了具有相当地长度和复杂性地旋律线条,在宣叙调风格中,宣讲性风格对现在人地耳朵来说似乎是一种对旋律地否定,主导者形式结构.宣叙调为巴洛克早起地地作曲家创造,代表了这样一种旋律乐思,即结构完全取决于语词上地考虑.有两种形式得到了运用,一种是“清宣叙调”和“带伴奏地宣叙调”前者是只有低音为声部伴奏,后者是更具有戏剧性地,由乐队进行伴奏.带伴奏地宣叙调通常用于康塔塔或者歌剧或者清唱剧这样地戏剧形式中引入咏叹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和声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地一个突出地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地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地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地优点在于:它强调地是两端地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地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地乐谱是根据当时地“数字低音”而编配地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地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半音化手法和不协和音响在巴洛克音乐中得到了自由地运用,以此来达到表现性地目地,键

欧洲歌剧

欧洲歌剧 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牧歌剧的人文主义气息,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 2.法国早期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无疑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此人原籍意大利后被贵族带到巴黎。他从宫廷乐手起家,几年之内就掌握了宫廷的歌剧上演的审批权,成了法国音乐界的国王。他很好的把意大利歌剧移植成为适应法国国情艺术形式,把当时法国宫廷崇尚的舞蹈(芭蕾)艺术融入歌剧,同时把法语诗优雅独特的韵味充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布景服装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威尔第及曲目

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13岁开始学音乐,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共写了28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 创作生涯 威尔第雕塑 第一时期 第一时期,4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是威尔第的成名期。威尔第在米兰开始了歌剧创作活动,参与了意大利人民反抗法、奥占领的爱国运动,创作了包括爱国英雄歌剧及爱国歌曲在内的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歌剧。1839年初,威尔第夫妇移居米兰。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贝托》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观众和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奥贝托》虽然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奥贝托》打开了威尔第闯进意大利歌剧界的大门。此后,他与斯卡拉歌剧院经理莫雷利签订了创作合同。斯卡拉歌剧院领导梅雷利邀请他写的三部歌剧1840年,其中第一部《王国的一天》一败涂地,又值他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病亡,曾经一度情绪低落。梅雷利又劝说他,给他看《纳布科》的台本,剧中的爱国主义热忱打动了威尔第的心。1842年3月9日,威尔第创作的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的歌剧《纳布科》,在首演后大获成功,其中希伯来人合唱《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翅膀》令人热血沸腾,是威尔第艺术生涯中的第一块里程碑。并在威尔第逝世后的葬礼上被成千上万的人们吟唱。《纳布科》的成功,把威尔第引上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 第二时期

从歌剧_唐_璜_看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 歌剧《唐.璜》是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的代表作品之一 ,歌剧中很多咏叹调已经成为人类歌唱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也是世界各国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作者通过自身演出歌剧《唐.蟥》的经历以及对作品的分析,对莫扎特的歌剧思想、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艺术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对演绎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思想 艺术特点 音乐表现 深远影响绪言 笔者在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读研期间,参加了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监制排演的歌剧《唐.蟥》的演出,在剧中饰演了主要角色。剧组分别在凤凰歌剧院、玛里布兰(MALIBRAN)和阿尔斯纳勒(ARSENALE)歌剧院进行了四场演出。为了塑造好角色,在半年多的排演过程中,笔者对歌剧《唐.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这部歌剧的音乐形式、人物表现等都提升了认识高度,了解了莫扎特对《唐.璜》歌剧创作的音乐运用手法和艺术特点。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年轻而卓越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其中22部歌剧作品是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说他是音乐天才、是神童,是因为他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锐和灵感。他为生活创作了大量优美和欢乐的音乐,但也不难看出其中伤感和悲伤的影子,是那个时代给了音乐家坎坷多舜的命运。代表作歌剧《唐.璜》首演于1787年,它取材于西班牙的民间传说。剧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机智勇敢、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妇女,但最终进了地狱。他虽然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人物的特点。所有剧情都是围绕唐·璜和被唐.璜杀死的司令官而发展的。剧中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莫扎特以细腻的音乐表现,赋予每个剧中角色栩栩如生的形象是这部歌剧成功的必然结果。 一、莫扎特的歌剧思想 通过歌剧《唐.璜》可以看出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是发挥音乐主导作用的。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方面用音乐赋予剧中每个角色以强烈的个性,并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所处环境的变迁又赋予其不同的音乐表现,把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莫扎特在创作中是本着一切服从音乐,以音乐为主的思想。他对歌剧音乐的主导思想通过他与许多与朋友的通信中就可以了解到:“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又说:“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叫人把旁的东西都忘了。”在他看来,歌词只是用来借题发挥音乐的材料,歌剧中所有人物的真实情感表现及性格特点,都是用来表现音乐的。这是音乐家对音乐特殊的理解,他说:“我不能用诗句或色彩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因为我既非诗人,亦非画家。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说的真好。他认为作曲家要运用一切尽可能运用的语言,完全通过音乐的表现,把剧情推向各个规定情节。他认为在音乐写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可以“一个狂怒的人是越出一切界限的,他连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所以音乐也应当变得面目全非。”是的,莫扎特是音乐家,他不是用诗歌来指挥音乐,而是要诗歌服从音乐。莫扎特的人生是真正的音乐人生,是纯粹的音 乐人生。他用音乐表现出来生命的音符,都是活灵活现且有血有肉的。他的任何一种用音乐表现出来的情感,都来自于心灵的诉说,这就是莫扎特的歌剧思想。 二、歌剧《唐.璜》的艺术特点 歌剧《唐.璜》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层面上分析,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剧中音乐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及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正像上边所讲的,莫扎特在音乐的处理上,针对每个人的个性用不同的音乐来塑造,用音乐的表现形式使每个人都具有灵性,如同就在我们身边。 2、歌剧克服了和改变了意大利以往喜歌剧音乐中的那些卖弄、夸饰的滑音风格,以自己独有的气质和音乐风格,恰倒好处的音乐表现提高了歌剧的艺术品位。 3、利用大量的重唱形式加强了歌剧《唐.璜》的戏剧性。使剧情增强了矛盾的色彩,浓重地突出和渲染了剧情,使重唱这一有着高超技巧和非凡表现力的表演形式,细腻而深刻地刻画了在同一环境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 4、成功地使用中、低声部担任歌剧的主角。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非常善于使用中、低声部担任主角,例如功勋骑士司令官、滑稽的仆人莱波雷洛、马赛托以及剧中的主角唐璜都是男低音,特别是唐璜角色可以是男低音饰演,也可以是男中音饰演,这是音乐家莫扎特非常独到的一面。 5、从人物性格出发,还采用了意大利喜歌剧那种轻快、俏皮和急口令式的演唱风格,如咏叹调《夫人,请听我说》,使剧情更加戏剧化,增加了可看性 三、歌剧《唐璜》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是充满一种勇敢精神的18世纪风俗喜剧,莫扎特把这部作品称为“二幕喜歌剧”。作品将讽刺与狂飙运动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以最快和最直接的写作手法直接切入主题情节。在第一场中出现了企图不轨的思想和行为,紧接着是挑战、决斗、和临终前的挣扎、对神灵的亵渎、罪犯的潜逃以及复仇的誓言等等,步步扣人心弦。在所有发生的事件中,都是以剧中人物唐璜为中心。唐.璜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温柔多情,但一贯表现出贵族的傲慢态度,习惯于用他自己的方式行事,表现的是个反面人物,但似乎又使人与于同情。他冲破传统的束缚,蔑视社会道德,独自一人站在现实社会的对立面,所有的人物都围绕他而存在,突出了他的主角地位。 剧中唐.璜一共面对三个女主角。第一个女性是唐娜·埃尔维拉,在帷幕升起之前,她就被拐骗,而后又逃走。剧中表现了这个被侮辱的女性的愤怒,但她心地善良,想饶恕唐.璜,愿意拯救唐.璜,并劝说年轻的塞利娜同唐.璜在一起。这段乐曲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咏叹调,这一严肃的音乐形式同整部歌剧表现的轻佻情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个女性是唐娜·安娜,她那充满情感的生活相当复杂。安娜的父亲死于唐.璜的剑下,在父亲被杀害之后,她表现出极大的义愤和子女对父辈之爱,发誓要追杀凶手为父报仇。她的未婚夫唐.奥塔维奥参与了这一行动。唐·奥塔维奥是剧中维护合法爱情传统的唯一角色,他反对放荡不羁的行为。他的两段男高音咏叹调《来自他的沉默》和《我的心肝宝贝》非常抒情动听。 第三个女性是塞利娜,天真和轻浮全部集中在她身上,她忠诚于自己的新婚丈夫,但对唐.璜殷勤讨好也感到欢欣。塞利娜具 从歌剧《唐.璜》看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文/李明月 2010年 第 11 期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8会计学三班 学号:200842114351 姓名:朱华越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也译为“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语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巴洛克、文艺复兴、音乐特点、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浅析意大利歌剧对声乐发展的影响

浅析意大利歌剧对声乐发展的影响 ——以浪漫主义时期为例 学院: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班级:09级一班 姓名:宋颖 学号:12009244067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对声乐发展的影响 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1597年,意大利作曲家培里(1561-1633)和科尔西根据诗人里努契尼的脚本写出了第一部单声的抒情音乐戏剧《达芙妮》,但因其乐谱没有保存下来,故把现存的歌剧《优丽狄茜》作为第一部。1600年,培里和卡契尼两人各自为里努契尼的脚本《优丽狄茜》写了音乐,成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歌剧。 第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欧洲近代歌剧的奠基人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他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并把歌剧的音乐形式定型化。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奥》题材相同,但不侧重抒情而侧重戏剧力量。1637年,威尼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使歌剧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威尼斯歌剧乐派,歌剧被引向更深广的发展。 意大利歌剧诞生后;对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歌剧这个新生音乐艺术品种很快在欧洲各国普及发展,一直非常兴盛,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日趋丰富。几百年来,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直接影响下,激发了诸多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神妙的灵感、动人的想象,他们用精湛的技巧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这些作品以它们动人的剧情、美妙的诗句、丰富的曲调,及其迷人的歌声、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场面和布景体现了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始终兴盛不衰、引人入胜。并以她特殊的风格和始创者的姿态傲然屹立在世界歌剧之林。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并影响了欧洲各国。18世纪下半叶,曾被称为音乐古国的意大利远远落后于德奥音乐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在意大利是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它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并使18世纪末颓废了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浪漫主义思潮是时代的潮流,它使意大利歌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意指17、18世纪欧洲华丽,精制的音乐。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相比之前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力求获得和谐统一、舒缓流畅的效果以及整体四平八稳的风格,巴洛克音乐冲破了这种传统,而变得更加热烈而张扬。虽然这种风格在历史上也曾被指责为“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但巴洛克音乐带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事实,没人能将之否定。西方艺术史认为,在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在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大发展也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一个个星光璀璨的名字组成了巴洛克时期辉煌的音乐天幕。 巴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D.斯卡拉蒂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巴赫的音乐如其人,清泉一般的音调总是含蓄地表达感情,当你在仔细分析其乐式时,感情也许在你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已经到了你的心底。巴赫的音乐创作更是为后人做了铺垫,就好像哲学家或数学家一般。当贝多芬第一次听到巴赫的音乐时,他说:“这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呀!” 在巴洛克音乐里,能和巴赫并肩的大概只有亨德尔。相比巴赫身后的寂寞,亨德尔却在他生前就享有了崇高的声誉和富足的生活。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亨德尔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在于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与神剧,其崇高壮丽、表情生动、富有创新精神和感染力的艺术特点在这些作品中达到了极高的境地。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 1750年,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用更为深入和细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