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发展调研

商贸服务业发展调研
商贸服务业发展调研

商贸服务业发展调研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消费政策主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我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步加大,对壮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主动作用。

一、差不多情形商贸服务业,我县要紧有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商贸物流业、典当寄卖、拍卖业和部分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现有云岭mall 商城、皖南第一街、万达女的街等到3 个要紧商业服务中心,其中苏果超市泾县社区店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年营业额约4800 万元,是我县唯独的大中型商业销售网点;全县餐饮业有800 多户,住宿业经营户200 多户,其中已获得星级称号的宾馆酒店共7 家(泾谷大酒店、华侨宾馆为一星;福鑫隆大酒店、泾川宾馆、桃花潭明珠大酒店为二星;天竹居假日酒店、红睿宾馆为三星)。小商品市场有桃花潭市场1 个,经营面积2000 多平方米,从业人员400多人,年营业额约2000万元;城区农贸市场4 家,其中太平湖市场是我县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集散地,经营面积近20000 多平方米,年交易额约1 亿元。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确保农民放心消费,我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先后有安徽辉隆农资有限公司、皖南丰乐种业有限公司、泾县阳光商贸有限公司和泾县如海贸易有限公司等4 家企业承担了该项目建设任务,分不到我县各乡镇建设和改造农家店达126 家,其中日用品消费农家店89 家,农村生产资料农家店37 家。但由于受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县大型物流配送目前依旧一个空白。为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国务院推出了“家电下乡”的政策,全县9 7 家符合条件的销售网点已备案,共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39490 台,销售金额8558万元,发放财政补贴资金1094.5 万元。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是国家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又一项旨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今年6 月,安徽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家电以旧换新推广省份,通过认真审核,宣城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泾县店已审核备案,成为全县第一家家电以旧换新指定店,标志着我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已正式启动。

行业治理职能。全县加油站点36 家,茧站34 家,再生资源备案网点2 8 家,生猪定点屠宰场(点)4 家,酒类流通备案476 户。

近年来,我县商贸服务业要紧出现以下特点:

1、总体规模增长。2009年,全县商贸服务业增加值5.8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35.4%,占GDP的比重为13.9 %,总量同比增加0.88亿元。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同比增长17.1 %。

2、市场主体增多。2009 年,全县工商营业户9232 户。批发零售业单位数207 个,同比增加13 个,其中限额以上的企业已达7 户,同比增加1 户;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5 个,实现零售额2.7 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个百分点。

3、网络日益完善。2005年起,我县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全县已累计建设126 个连锁乡村农家店,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同时效益初显。2009年,全县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亿元,同比增长18.1 %。

4、企业改制顺利推进。重点围绕国企业改制,持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和进展。直属国有企业清峰食品有限公司等6 个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存在咨询题及缘故

1 、农村商贸服务业相对滞后。城乡间进展不平稳,农村服务业严峻落后于县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缺少大型的商品流通设施和农副产品市场,专门是集贸市场建筑简单,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有些市场骑路经营,连差不多的设施都没有。

2、社区商业服务比较薄弱。社区商业是指以特定居住区的居民为要紧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和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我县尚没有一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全县有一定商业基础的社区仅2—

3个,大部分社区商业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

理,服务功能单一,居民消费不方便等咨询题比较突出

3、整体进展水平不高。从现时期看,县城仍旧是商贸服务业进展的主体力量,具有较大规模的大型超市只有苏果、如海、台客隆,一定程度上讲明了我县商贸服务业尚不够发达、业态水平不高。大众化餐饮、洗浴、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修理、洗衣等居民日常消费类的商贸服务业缺乏引导和监督。

4、现代流通进展缓慢。尽管我县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所加快,但仍处在初级流通形状,传统商贸形式居主导地位。专门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5、地区间进展不平稳。商贸服务业进展好的有茂林、榔桥镇等。泾川镇作为县城所在地,商贸服务业的进展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云岭、桃花潭等旅行、经济进展较好地区,商贸服务业相对发达。偏远山区乡镇因地域和经济进展因素,商贸服务业进展相对滞后。

存在咨询题的要紧缘故:

1、观念因素。“重生产轻流通”、“重工轻商”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与“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等战略相比,还没有摆上应有位置。

2、政策因素。在政策扶持上,工业、农业的扶持政策较多,力度持续加大,而商贸服务业相应的引导资金、政策扶持则较少。

3、进展因素。城镇化水平不高,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有限,农村消费的要紧群体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购买力外流现象较严峻。在基础设施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与发达地区相比,现代化程度还不高,商品流通不够顺畅;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大型的商品流通设施和农副产品市场较少,辐射能力不强,集合效应不够。

4、人才因素。要紧表现在商贸服务企业现代治理类人才缺乏,专业人才偏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等传统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工作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规划引导、强化宏观调控。

1、编制并实施商业网点规划。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合理定位,通过项目建设,兴建物流园区,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旅行购物商业街等,持续增强和完善都市商业功能,促进都市流通业的健康进展。

2、修编并实施成品油零售网点规划。调整编制加油站(点)行业布局规划,是适应经济、社会、交通进展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工作的依据。

3、加大市场监测,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石油、粮食、肉类、农资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

(二)扩大消费增长、促进商品流通。

1、认真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加大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加大与销售网点的对接,引导和督促网点主动完善措施,搞好服务,扩大伙儿电消费。依靠“万村千乡”承载企业如海贸易有限公司,扩大农村连锁网络,增强“一网多用”功能。

2、组织企业开展促销、品牌销售和广场展销活动。

3、促进餐饮、娱乐、服务业升级。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项目推动等关心服务业转型升级。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老字号品牌,突出特色优势,推动连锁经营,形成集群优势,打造集人文历史和现代特色为一体的旅行文化休闲产业区。

4、大力实施“放心肉、放心酒”工程。按照方便群众、优化布局、爱护环境、适当集中的原则,调整编制县生猪定点屠宰厂设置规划,以国有控股企业县清峰食品有限公司为载体,建立全县生猪定点屠宰肉品统一配送系统。加大巡查,严格监管,加大对酒类流通的治理,实施酒类流通备案制度和随附单制度,确保酒类市场经营安全。

(三)推动综合执法,强化商务治理。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体制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大行业协会建设和治理,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2、加大行业治理。强化典当、拍卖、旧货业、成品油、生猪屠宰、茧

丝绸等一些重点行业监督治理,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保证审批审核事项的程序合理、实体公平。依法行政,加大治理,确保经营主体守法经营、规范经营。

3、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加快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兴商” 活动,大力倡导商业职业道德,弘扬优秀传统商业文化,提升市场主体的守信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推动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双峰县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现状与出路

双峰县商务局局长尹楚才

一、商贸流通服务业进展现状

商贸流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围绕“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大服务”的目标,坚持科学进展,经营网络逐步建立健全,流通设施持续完善,开放式的流通格局逐步形成,流通经济得到了快速进展。

一是商业网络进展较快。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 多个,专业市场8 个,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建材大市场已初具规模,青树坪富厚商业步行一条街被誉为全省乡镇第一街。县城现有超市150 家,其中大型日用品超市9 家。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工程,2005、2006、2007年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260 家。

二是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社会购买力明显增加,商贸流通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 年达到19.5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9.6%。

三是社会奉献越来越大。一是对GDP 的奉献,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对GDP 的奉献为28.4%,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74亿元,对GD P 的奉献为1.1%;二是对税收的奉献,2007 年全县国税、地税总收入2.5 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税收收入0.17 亿元,占税收收入的6.8 %,住宿餐饮业税收收入0.028 亿元,占税收收入的1.1 %;三是对社会就业的奉献,全县从业人员53 万人,其中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约1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0.8%。

四是经营方式逐步变化。流通企业持续由商品批发零售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进展,以名牌商品的总经销、总代理,邮政、化肥、农药等物流配送,蔬菜、粮油、副食品行业的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营销方式初具雏形。电子商务、旅行服务等悄然兴起。

五是流通秩序明显好转。通过对食品等产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加大了对流通领域假冒伪劣商品和非法经营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爱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县肉类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县城牲畜进点

宰杀率达到100%。

二、商贸流通服务业存在的咨询题

一是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弱。体制不顺,流通服务业主管部门机构不明确,乡镇一级差不多上没有明确抓商贸流通业的;扶持工业、农业的政策措施较多,力度持续加大,有专项进展资金,而流通服务业差不多没有相应的政策;融资不易,申请贷款十分困难。

二是规模不大,竞争能力差。我县商贸企业总体散小弱,档次低,辐射面小,配套设施不完善,治理不规范。传统商贸形式居主导地位,现代商贸流通欠发达,连锁经营比例低,物流进展缓慢,运算机治理的普及率还专门低。商贸人员素养偏低,同类市场还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三是布局不当,旺气市场少。商贸行业是国家开放的竞争性行业,准入条件低,加之缺乏网点布局规划治理,白费大量商业资源。有的市场商家入驻率低,形成“空壳市场” 。县城人气较旺的农贸(水果)批发市场,占地不到20 亩,人流、物流涌堵严峻,进出不畅,设施简单,各类产权的门店夹杂,存在各种隐患,亟需扩建改造。乡镇市场大都以街以路为市,缺乏规范治理。

四是城乡不一,市场开拓难。农村是一大消费市场,然而乡镇市场与城区市场相比,存在网点偏少、设施简单、档次偏低、服务功能较差、假冒伪劣产品较多的咨询题,连锁经营、超市等才刚刚开始向镇乡延伸,农民感到消费难、消费不方便又不安全。

五是环境不优,各种负担重。办理证照手续繁锁,行政性收费项目较多,企业负担仍旧较重。水电气价格高,经营成本大,商业企业的水、电、气价格远远高于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同网不同价。

三、进展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建议:

1、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流通服务业地位。

21 世纪的经济是流通主导型经济。生产制造财宝,但流通实现财宝。进一步大力进展流通服务业,关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固增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固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把流通服务业摆到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商贸流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

2、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流通服务业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流通业

进展政策,一是设置促进流通业进展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商贸流通环境、大型市场

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持重点流通企业的贴息和补助。二是加大融资力度,尽力关心流通企业解决融资难咨询题。三是实行土地优待政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现代物流基地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其用地应享受工业用地政策。四是实行水电优待,对流通企业加工用水用电,实现与生产企业同网同价的公平待遇。五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舞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型流通业态、仓储设施、农副产品市场等流通基础性项目。

3、搞好进展规划,培养流通服务业市场。尽快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流通服务业进展打算和市场建设规划,一是商业网点规划应与有关产业相促进,幸免同类市场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二是合理规划乡镇集贸市场,逐步解决以街以路为市咨询题。三是大力进展社区商业,重点进展生活保证性服务业。四是培养、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市场,连续培养农机市场、建材市场,启动农产品、农资物流中心、旅行市场建设,建设好城区现代商贸物流园区。五是主动实施国家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4、优化进展环境,减轻流通服务业包袱。各级各部门应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加大监管,在监管中搞好服务,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

派、乱检查”,切实减轻流通企业的负担,为流通业营造宽松的进展环境。

唐山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跨更加展

我国加入WTO 以来,开放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河北省委、省政府制

定了将我市建设为冀东区域经济中心和全省经济领头的重要规划。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对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认真分析我市对外开放与商贸流通服务业进展面临的现状,主动创新进展思路,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大开放、搞活大流通重要精神,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可连续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唐山市商贸流通服务业进展现状

唐山市自1988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以来,坚持在实践中摸索积存体会,强力推动出口拉动、消费拉动、投资拉动战略,以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目标,加速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京唐港和海港开发区建设为龙头,以拓宽开放领域、促进内地区域市场融合、优化投资环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规划依据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武昌区“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武昌区“十一五”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武昌区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武昌特色区域商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关于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议》 2、现代服务业现状评价 表1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①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武昌区拥有丰厚的区位、金融、科教、智力、行政、通讯等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先天的资源优势为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武昌区应努力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②产业发展块头较大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全口径税收的角度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武昌区“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1%,在三大产业中块头最大。其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弥补武昌区过度型工业退出所留下的GDP和税收缺口,同时对武昌区现代都市工业和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③龙头企业地位突出 本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昌区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7.5%)、设计业(77.8%)、金融业(42.9%)、现代物流业(34.3%)、批发和零售业(33.8%)等都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地位突出。龙头企业的壮大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提升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具体表现为行业全口径税收及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从全口径税收来看,武昌区现代服务业2004年、2006完成总税收分别为79550.03万元、175602.6万元,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6%,比武昌区GDP增速(13.97%)多出近35个百分点;从企业户数来看,武昌区从2004年到2006年现代服务业企业户数年平均年增长比率达11.1%。 (2)劣势 ①空间再布局有难度 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武昌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有必要从武昌区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出发,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进行空间再布局。但要真正实现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再布局却面临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第一,现有的城市布局已基本固化,要想改变,将会面临土地征用、拆迁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且拆迁费用不菲;第二,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可能会影响原址处企业的商业利益,增加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可能性;最后,再布局必然会增加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施工量,且在施工期间,其正常使用会受到影响。有鉴于此,在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X”服务业发展规划》《X市“X”规划纲要》,牢牢抓住“X”服务业发展良好机遇,不断挖掘服务业发展潜能,有效解决影响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发展整体规模不大、内部结构不优、有效供给不足、投资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破解各种因素制约中加快发展,使服务业在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支撑全市追赶超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三个X”建设。充分发挥X区位交通、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历史人文等优

势,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城融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进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实现服务业提档升级,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二)目标任务。扩大总量。“X”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长13%以上,到X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优化结构。到X年,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全域旅游、健康养老、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显著提高。集聚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具备较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品牌。切实发挥优势,着力将X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养生胜地,打造X 休闲之都品牌。 三、突出重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X”期间,服务业发展要牢牢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挖掘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完整版)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1X—201X年,远期展望201X年—201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X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 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 1. 4) 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X年的3 1.78下降为2 7.8,下降 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1X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 4.99亿元,平均增长 10.96,占gdp的比重为 8.2;比201X年的 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X年预计实现4 8.97亿元,平均增长1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 ~ ) 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为加快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使之与建设绍兴百万人口大城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适应,根据市委五届二次全体会议和市政府五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结合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所指商贸服务业包括传统商贸业、专业市场、旅游餐饮娱乐业、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会展产业等。本规划区域为绍兴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绍兴市区和绍兴县柯桥。 第一篇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绍兴的商贸服务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全市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1.47亿元,市区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44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91.98亿元,市区达到74.04亿元,市区地方税收中商贸服务业实现的税收已占到18%以上,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 2.骨干商厦扩张提升,竞争性商业网络结构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营、集体商厦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化和外地商场的进驻,绍兴商贸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两年来,好又多、雄风电器、苏宁电器、永乐家电等商业企业纷纷进驻市区,一方面促进了市区商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本地商厦的改造扩张步伐。国商大厦、华联商厦、华谊商厦等几家骨干商场都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竞争力不断提升。 3.各类市场发展迅速,逐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近年来,绍兴的专业市场在量的扩张的同时注重质的提高,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特别引人瞩目,到底,全市共有专业市场357家,年成交额798.41亿元,有42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绍兴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的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五位。市区共有专业市场82个,年成交额94.71亿元,有1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剖析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 %,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二、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要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一、什么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性服务(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未来2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6、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

xx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xx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 x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综述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原则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期限 (2) 五、规划依据 (2) 第二章现状分析 (5)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 (6) 三、商贸服务业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10) 第三章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 (14) 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4) 二、政策环境分析 (15) 三、区域发展环境 (15) 四、发展条件分析 (17) 五、结论 (19) 第四章国内商贸服务业先进城市经营业态分析 (20) 一、国家“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重点业态 (20) 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业态 (20) 三、合肥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2) 四、襄阳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2)

五、泸溪县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3) 六、小结 (23) 第五章总体思路及目标 (24) 一、指导思想 (24)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 (24) 三、发展思路与推进战略 (25) 四、空间布局 (26) 第六章商贸服务业主流业态规划建议 (28) 一、批发与零售 (28) 二、住宿与餐饮 (28) 三、居民服务业 (29) 四、金融及商务服务业 (30) 五、休闲娱乐业 (31) 六、电子商务 (32) 七、健康与养老服务 (33) 八、农村服务业 (33) 九、现代物流业 (34) 第七章城市商贸服务业网点规划及布局 (35) 一、大中型商业网点建设 (35) 二、专业市场发展建设 (43) 三、社区商业、农贸市场等建设 (45) 四、住宿及酒店业 (47) 第八章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及主要任务 (48) 一、发展思路 (48)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

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共赢。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特别是工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日趋密切。要围绕我市工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的互动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协调共进。一方面,要突出城镇中心区建设,强化城市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商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最新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资料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 2、 3、 4、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

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 商贸服务业,指的主要是与 企业商务贸易活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商贸物流业、典当业、拍卖业和部分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商贸服务业约占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全部服务业行业小类的30%左右。因此,商贸服务业是遍及我国城乡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服务业,关系民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消费需求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市商贸服务业在明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明光市商务局2016年底组建,商服工作的开展距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都还有或多或少的差距。现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将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 的成效 (一)国有商业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非公 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市场主体趋于多元化。 采取招商引资、民间资本投入、股份制改造等 办法,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通过收购、兼并、转产、破产和解体等方式,全面完成了国有商业企业改革任务。2016年末拥有在册商贸个体工商户7800户,从业人员

万人;在册商贸私营企业485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全 年商贸民营个体经济实现税金5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全市商贸业出现了独资、合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民营企业已成为商贸流通业的主体。 (二)商贸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市、乡、村 商品流通初步形成网络化。 到2016年末,接待能力在200人以上的宾馆、饭店近10家,华亚宾馆、嘉山宾馆、嘉年华大酒店等饮食服务企业已成为我市对外接待的龙头企业。有专业批发市场5个,农贸市场20个,其中明光城区6个。2016年开始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一五”期间累计改造万村千乡标准化农家店233个,其中日用品店179家,农资店54家;完成农资配送中心2个。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到 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新增就业人数近千人,新增营业面积超1万平米,获得国家及省级补助资金135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初步建立起了商品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购物环境和条件,农家店已成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一大亮点。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向农村延伸,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安全、便捷、实惠消费,扩大流通企业商品销售,拉动农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摘要) 前言 为充分发挥义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示范引领全省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商贸服务业竞争制高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特编制《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范围: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义乌中国网商城、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工业园区、佛堂产业区等发展空间,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53.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背景 1、全球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义乌是一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的国际商贸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与流通中心。2009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5亿美元,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箱量达到52万标箱,全年常驻义乌的国外采购经营户达到1万人以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614户。当前,义乌正面临着全球小商品采购需求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加快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既可为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拓展空间,又可为小商品市场链的上下游专业市场优化布局与建设创造条件,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积极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工作正积极推进。这将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是义乌探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路径的难得机遇。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可为开展这一改革试点提供发展平台,从而为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坚实基础。 3、浙江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实践亟需引领推进

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2008-2020年为主要规划期,对潍坊市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步骤、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支撑措施作重点规划。以2021-2050年为发展远景期,对潍坊市服务业的发展远景作描述性展望。 一、发展基础 (一)现状特点。 1、服务业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迅速。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8.44亿

元,是1978年(2.94亿元)的173倍,年均增长20.2%(当年价,下同),不仅高于第一产业(11.4%)和第二产业(17.8%)的年均增速,也高于GDP的年均增速(16.6%)。1990~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 2007年高达19.6%,显示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服务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和巨大发展潜力。 2、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8~2006年,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总体演变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从1978年的44.1%下降到2006年的12.3%。第二产业比重在小幅波动中上升,从1978年的43.4%上升到2006年的58.2%,特别是“十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未来几年仍有走高趋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12.5%上升至2006年的29.5%,在2002年达最高值34.5%。近几年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但因增速低于第二产业,故比重略有下降。不过,从长期趋势看,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的态势是明显的。 3、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发展领域逐渐拓宽。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优化升级趋势,正向宽领域、多层次方向拓展。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06年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128.35亿元,在第三产业中占据最大比重(2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升。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