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4T13:59:49.3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陈国清张萍王宏伟

[导读] 国际社会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衡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为孕产妇以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华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52899)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972例参与研究,调查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9%,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3.02%,产后保健指导率为

52.78%,产前检查率为99.38%,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8%,产后访视率为42.28%,产后访视3 次率为9.47%。结论:孕产妇第一次产前检查时间明显延后,产后访视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的保健服务。

【关键词】保健服务;孕产妇;利用情况

国际社会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衡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为孕产妇以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为了使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下降,就必须做好孕期保健工作,这也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新生儿质量以及整体人口质量的重要方法[1]。本研究对972例孕产妇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任意挑选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分娩的972例孕产妇,孕产妇年龄最大的为34岁,最小的为23岁,年龄平均为(27.7±4.3)岁。

1.2方法

对所有孕产妇实行面对面交流调查,调查内容具体有孕产妇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配偶状况、生产经历等基本情况;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时、产后等各个时段的保健服务具体利用情况。

1.3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X2检验,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一共有972例,其中城市人口有490例,占孕产妇总数的50.41%,农村人口有482例,占孕产妇总数的49.5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1例,占10.39%,初中359例,占36.93%,中专或高中306例,占31.48%,大专或大学182例,占18.72%,研究生及以上24例,占2.47%;孕产妇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主要是个人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种;511例孕产妇家庭住址和保健服务机构距离在5千米以内,占52.57%。

2.2保健服务利用情况

972例孕产妇中接受过新婚保健指导或孕前保健指导的产妇有494例,占50.82%,接受过优生指导或优生咨询的有499例,占51.34%;为了生育孕前采取了戒除烟酒的有626例,占64.4%,采取了防辐射措施的有414例,占42.59%,按时服用叶酸的有559例,占57.51%;认为妇幼技术水平是保健机构选择的第一条件的孕产妇有661例,占68%,将医院服务质量视为第一要素的有198例,占20.37%。

2.3系统管理

484例孕产妇建立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9%;494例孕产妇接受新婚保健指导或者孕前保健指导,接受率为50.82%;接受产前保健指导的孕产妇有807例,接受率为83.02%;接受产后保健指导的孕产妇有513例,接受率为52.78%。

2.4产前检查

966例孕产妇进行了产前检查,占99.38%。产前检查在5次及以上的孕产妇有722例,占74.28%,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7.4次。772例孕产妇在孕周12周以内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占97.42%,主要进行全身检查,项目有肺、心、脾、肝等的检查和测量体重、身高、血压等,另外还有阴道检查以及辅助检查;193例孕产妇在孕周13-18周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占19.85%,主要进行胎心胎位、腹围、宫围等产科检查,另外还有唐氏筛查、血尿常规、B超等检查;6例孕产妇第一次产前检查在孕晚期,占0.62%,主要进行血尿常规复查、胎心监测、产科检查等。

2.5分娩方式

从分娩方式来看,632例为顺产,占64.09%;334例为剖宫产,占34.36%;5例难产,占0.51%。分娩方式的选择,有535例孕产妇是听从家属或者医生的建议,占55.04%;有408例是根据自身状况决定,占41.97%,另外29例由于其他原因决定。

2.6产后访视

411例孕产妇进行了产后访视,访视率为42.28%。其中204产后访视一次,占20.99%;115例产后访视2次,占11.83%;92例产后访视次数超过3次,占9.47%。产后保健指导的内容包括产褥期卫生保健指导知识宣传以及计划生育避孕措施宣传。

3.讨论

孕前医学咨询主要是为了对母亲的身心状况以及社会环境因素进行明确,能够使新生儿缺陷有效减少研究表明,当前对于胎儿畸形、胎儿染色体病的诊断发现大多是通过孕前进行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来完成[2-3]。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过新婚、孕前保健指导或优生咨询的孕产妇占50.82%,有差不多50%的孕产妇没有接受过相关指导,表明有必要增强宣传孕前保健服务的重要性[4]。

卫生部对孕产妇的保健要求进行过相关的规定,其中产前检查必须到90%,孕早期检查率要有40%,产前检查一共要有5次[5]。本研究结果产前检查超过5次率为74.28%,较前些年的一些研究结果略高,表明孕产妇的保健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另外也由于当前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医越来越方便。

综上所述,相关组织和部门仍要继续加强孕期保健的宣传,使孕产妇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并主动进行孕期保健,从而使孕产妇的健康以及新生儿的质量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林利,方红,孙源樵等.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9):50-52.

孕产妇保健服务实施方案

孕产妇保健服务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院孕产妇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根据《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1、原则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2、主要内容 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各一次产前检查及产褥期保健、产后42天健康检查。 3、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孕产妇。 4、服务内容 (1)、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①、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病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结合孕妇实际情况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 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②、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③、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高危门诊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2)、孕12~28周每4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其中免费产前检查1次,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①、孕妇健康情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有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②、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③、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 ④、对发现有异常或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及时转至高危产科门诊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3)、孕28~40周,在36周之前每2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36周之后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其中1次免费产前随访,高危孕妇酌情增加次数。 ①、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要关注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征。 ②、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③、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并注意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④、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监测。 (4)产后访视:产妇分娩后,应于3~7天内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①、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出血和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②、对康复正常及出现母乳喂养、产后便秘、痔疮、会阴伤口等问题的产妇要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 ③、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建议其返回医院治疗。 ④、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①、为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 ②、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

保教人员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总结.doc

保教人员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卫生清洁与消毒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是减少疾病发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染的有效措施。清洁就是清洗保洁各种物体,而消毒则是除去或消灭机体以外的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细菌、病毒)。 一、托幼机构清洁卫生消毒的目的: 为保证入园儿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可以有效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日常情况下保证该场所的卫生质量,卫生消毒以及规章制度落实,适时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 二、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内容: 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洁卫生工作,消毒工作包括预防性消毒工作和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生时的疫源地消毒工作。 三、清洁卫生消毒的方法: 1.机械消毒法:其特点是幼儿园中操作简便,每天必用的方法,它能清洁除尘,排除或减少病原体,但不能杀灭病原体。如刷洗或利用水的机械作用清洗抹擦、肥皂洗手等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适用于集体机构。 2.物理消毒法:利用空气和日光,开窗使空气流通,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使一些不宜清洗消毒的玩具、图书、被褥等,可放在日光中曝晒,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作用。3.热力消毒法:适合于集体机构,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消毒方法。大多数病原体可在60℃-70℃温度内死亡。常用的热力消毒法有消毒柜、流通蒸汽、煮沸消毒等,尤其适合于餐具、茶具、毛巾等物品的消毒。 4.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制品的消毒药,配制后使用,是杀死病原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托幼机构常用的含氯消毒液、如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漂白粉溶液等。适合于消毒物体表面如门窗、地面、厕所、家具、教玩具等擦洗。 5.消毒灯消毒法:常见的为紫外线灯和臭氧消毒灯。但要注意照射面,避免产生死角,适用于房屋和物体表面。 四、常用消毒种类: 1、煮沸消毒: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饮具、毛巾、餐巾、服装、床单等耐湿物品。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后开始计时,持续煮沸15-20分钟。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2、流通蒸汽消毒: 适用范围:适用餐饮具及餐桶、菜盆等。流通蒸汽法是利用100℃水蒸气进行消毒。最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标准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 (一)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2.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并落实孕24周后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急诊。 (三)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特别要关注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表现特征。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建议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测宫底高度、腹围,并注意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4.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并督促做好自我监测。 (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自测试题及答案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孕早期健康管理内容是在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孕中期健康管理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旆查和产前诊断。 二、判断题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孕晚期对孕产妇进行2次随访。没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孕产妇的孕早期、孕中期相关随访。( × ) 4、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 ) 三、单选题 5.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早孕建册人数是指( B ) A.在辖区内怀孕12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B.在辖区内怀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C.在辖区内怀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人数 D.在辖区内怀孕12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健康教育的产妇人数E,在辖区内怀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保健指导的孕妇人数 6.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股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

记录表的“个人史”项中,询问内容是( E )。 A.剖宫产史 B.高血压病史 C.自然流产史 D.遗传性疾病史 E.服用药物 四、多选题 7.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第1次产前检查时,属于国家免费服务项目的是( ADE ) A.血常规 B.血脂 C.血糖 D.血型 E.肝功能 8.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第2~5次产前检查时,孕晚期保健指导的内容包括( ABD ) A.运动 B.母乳喂养 C.产前筛査 D.自我监测 E.避免致畸因素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人员:保教人员 培训内容:消毒卫生常识 一、室外环境: 1、活动场地:干净、清洁、安全,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随时做好保洁工作。 2、绿化带:随时清除杂草、纸屑、落叶、果皮等杂物,定时浇水、修枝、松土。 3、厕所:及时冲刷,做到清洁,无异味,每天上下午各消毒一次。 4、周边环境;无乱堆放现象,及时清除杂物,做好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二、午睡床: 1、床围栏、门窗等儿童接触密切的物品,每日消毒药品擦洗消毒。 2、地面: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药品拖洗。 3、空气:每日上午开窗透气,每周紫外线消毒两次。 4、被褥、床单:每天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两周换洗一次,每月阳光曝晒一次。 三、幼儿活动室及办公室: 1、地面(空气):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药品喷洒、拖洗。 2、门窗、桌椅、储柜等:窗明几净,每天清洁并用消毒药品擦洗。 3、毛巾、口杯:每天清洁一次,并用消毒药品浸泡消毒。 4、玩具:每周用消毒药品浸泡消毒一次。 5、幼儿用书:每周阳光下暴晒一次。 四、厨房: 1、干净、清洁,摆放有序,每日用消毒药品清洗灶台、储存台、水池、地面等。 2、幼儿餐具每日用餐后洗净并消毒,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消毒方法:消毒柜消毒30分钟。 3、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使用前必须消毒,炊具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

培训人员:保教人员 培训内容:幼儿夏季健康小知识 夏季天气炎热,幼儿抵抗力差,脏腑娇嫩,又喜好户外运动,稍不注意,极易生病,所以掌握一定的夏季保健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提倡孩子多喝白开水。 各种饮料如汽水、果汁、可乐等含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过多摄入除了对孩子的牙齿发育不利,还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引起超重和肥胖。从营养学观点看,白开水对健康最有益。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立即进行新陈代谢,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体内毒素的功能。 二、饮食要讲究营养均衡。 夏日炎炎,家长怕孩子上火,只给吃清淡的饮食,且不知幼儿正处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过于清淡的饮食会导致营养障碍,故夏季孩子的饮食应多样化,应补充鲜鱼、鲜肉、鲜蛋、猪肝等(可做成鱼末、肉末、肝末粥,既易于消化又具有营养),或以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来取代肉类,也是不错的方法。此外,五谷类也不宜少吃,如果宝宝味口不佳,家长可换以粥、凉拌面等,容易入口,又有营养的食谱来引起孩子的食欲。 三、忌过多食用生冷瓜果。 夏季各种瓜果较多,家长常会做一些爽口的凉菜,若无意间使宝宝进食过多生冷瓜果凉菜,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等。当孩子不舒服时,建议最好能赶紧就医、了解症状。 四、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夏日午时气温最高,家长都希望宝宝多睡少动。但据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在深睡眠过程中,大脑各中枢的抑制过程明显加强,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网暂时关闭,脑血流量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如果宝宝在深睡眠阶段突然醒来会有强烈的不适感。 五、大汗后不宜冲冷水澡。 宝宝生性好动,夏季极易出汗,家长们应注意,孩子大汗时不能冲冷水澡,大汗后如用冷水一冲,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储留体内,影响机体功能,一些感冒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宝宝容易生病。尤其是高温季节,运动后头部特别容易出汗,这时如果用冷水冲洗头部,容易刺激到颅内的动脉血管,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造成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可能出现呕吐现象。专家建议,较好的降温方式是在运动后半小时洗个温热水澡,更有利于调节体温、使全身肌肉组织得到放松。 六、空调不宜开的时间太长。 长时间使用空调的房间里因门窗紧闭而使室内新鲜空气含量少,室内干燥,幼儿皮肤的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孩子待的时间久了易产生疲乏,加之长期暴露在冷而干燥的空气中,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下降,一些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所以,有婴幼儿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调,不但需要多给宝宝喝水,而且空调开放时间不要太长,并适当增加室内的湿度。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和卫计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xx〔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x 办公室设在孕产妇保健部,具体负责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二、工作制度 (一)妊娠风险筛查。 首次建立《母子健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建册医生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所列条目逐项核对,孕产妇符合《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中1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 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①确定孕周;②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育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③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常规体检及妇科检查等;④血

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等。○5注意孕妇需要关注的表现特征及病史。 2、筛查结果处置。 (1)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绿色标识,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2)对于筛查结果阳性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筛查阳性。对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筛查阳性的孕妇,孕产妇保健科完成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级填写《转诊单》,反馈给筛查机构。 (3)孕产妇保健科每月负责对全县医疗机构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收集、登记和统计、上报工作。 (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 1、首次评估 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1)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2)黄色标识:妊娠风险一般。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3)橙色标识:妊娠风险较高。孕妇年龄≥40岁或BMI≥28,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 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 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 1.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13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3.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 1.进行孕中期(孕16~20周、21~24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3.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 1.进行孕晚期(孕28~36周、37~40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高危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四)产后访视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人员:保教人员 培训内容:消毒卫生常识 一、室外环境: 1、活动场地:干净、清洁、安全,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随时做好保洁工作。 2、绿化带:随时清除杂草、纸屑、落叶、果皮等杂物,定时浇水、修枝、松土。 3、厕所:及时冲刷,做到清洁,无异味,每天上下午各消毒一次。 4、周边环境;无乱堆放现象,及时清除杂物,做好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二、午睡床: 1、床围栏、门窗等儿童接触密切的物品,每日消毒药品擦洗消毒。 2、地面: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药品拖洗。 3、空气:每日上午开窗透气,每周紫外线消毒两次。 4、被褥、床单:每天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两周换洗一次,每月阳光曝晒一次。 三、幼儿活动室及办公室: 1、地面(空气):干净、清洁,每天用消毒药品喷洒、拖洗。 2、门窗、桌椅、储柜等:窗明几净,每天清洁并用消毒药品擦洗。 3、毛巾、口杯:每天清洁一次,并用消毒药品浸泡消毒。 4、玩具:每周用消毒药品浸泡消毒一次。 5、幼儿用书:每周阳光下暴晒一次。 四、厨房: 1、干净、清洁,摆放有序,每日用消毒药品清洗灶台、储存台、水池、地面等。 2、幼儿餐具每日用餐后洗净并消毒,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消毒方法:消毒柜消毒30分钟。 3、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使用前必须消毒,炊具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人员:保教人员 培训内容:幼儿夏季健康小知识 夏季天气炎热,幼儿抵抗力差,脏腑娇嫩,又喜好户外运动,稍不注意,极易生病,所以掌握一定的夏季保健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提倡孩子多喝白开水。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学生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资料 (一)卫生知识 1. 教学卫生保健。教学卫生主要是指学生的用脑卫生和用眼卫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大脑正处在发育成熟阶段,易于兴奋,也易于疲劳。如果违背大脑活动规律,让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会产生过度疲劳现象,轻者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头昏脑胀,重者会导致兴奋与抑制机能紊乱,头痛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进而出现神经衰弱,严重损害学生健康,使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甚至不能再坚持学习。所以,一定要预防和克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学生的用眼卫生也应该引起充分注意。如果学生的视力受到损害,近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记忆程度,影响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使学生智力发展受到限制;远则会给学生将来的工作造成困难,使之不能从事某些专业工作,限制他的才能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个损失。造成学生视力减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时间持续太长,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光线不足,印刷品、桌凳不合适等。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经常做眼保健操等。 2.个人卫生保健。做好个人卫生的关键在家庭。学校除同家长配合好外,也应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卫生要求和必要的指导。如要按时饮食,饭前饭后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

不喝生水,不吃腐烂水果,生吃瓜果要洗净或消毒等,尤其要注意克服学生吃零食等坏习惯。要教育学生保持身体的清洁。每天睡觉之前、起床以后要洗脸刷牙,要经常剪指甲,有条件的要经常洗澡。身体的清洁卫生可清除细菌的寄生条件,预防疾病。 3.环境卫生。学校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要不断美化绿化校园,搞好学校建筑设备的清洁卫生,做到教室、阅览室、宿舍、厕所、运动场以及劳动场所和其他设备都清洁卫生。一般应每天一次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清理。 4.合理的作息制度。作息包括各科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社会活动、课外小组活动等)的时间规定,饮食、睡眠和休息时间的安排等。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睡眠是消除疲劳、保护健康的基本生理要求。小学生要有十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早睡早起,睡前洗脸洗脚,睡前不吃东西,不躺在床上看书说话等。学生要保证早餐的供应量。一般来说,学生如果早餐摄入量不足,就会影响上午第三第四节课的学习。据卫生部门调查,现在学生体育、劳动和学习活动所消耗的热量,超过了摄取的热量,这是值得注意的。研究表明,吃热量充分的早餐,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 春季是各种病源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的季节,加之早春的气候多变,昼夜温差、气压、湿度变化较大,忽冷忽热,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机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因而容易诱发

围产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工作制度

围产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开展辖区内孕产妇保健工作,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技术规范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提供孕产期保健技术服务。 二、负责为为辖区内孕妇建立《开封市孕产妇保健手册》(孕产妇健康档案),提供不少于5次的产前检查,提供孕期保健、营养咨询、医学指导等服务。同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请做好异常情况随访工作。 三、负责高危孕产妇的筛查(高危评分)、管理、转诊、随访等工作。对辖区内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登记、系统管理,并及时转往上级医院,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四、负责将孕妇(妊娠28~36周、37~40周)转往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对其产检信息定期随访。 五、负责产妇的产后访视工作,对高危产妇、高危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为辖区内产妇进行产后42天健康检查和保健指导,检查发现异常者,应转往上级医院。 六、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普及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加强宣传,公示免费服务内容,提高早孕建册率。 七、接受上级部门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按时参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工作例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 八、定期组织召开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例会,并对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九、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做好围产

保健门诊各项登记,完成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及反馈工作。 十、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孕产妇保健工作任务。

幼儿卫生保健培训知识

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一、幼儿园卫生班级消毒 1室内空气:每日早、中、晚采用开窗自然通风方法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晚上孩子离园后打开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 2、桌子:两餐前两点前用抹布或喷壶对桌面、桌腿、边缘及下面进行擦拭。 3、椅、柜、把手、床边、窗台、扶手、水龙头、墙面:每天午饭后、傍晚孩子离园后用抹布进行擦拭。 4、地面及厕所,按照地面随脏随拖、厕所随用随冲随喷雾的方法,每天至少4次对厕所和地面进行消毒,洗刷间的水龙头、水管、墙面等处要每次用前都消毒。 5、餐具:每餐用完后,请老师将餐具送厨房用开水浸泡清洗后放消毒柜里高温消毒半小时。 6、水杯:每天傍晚孩子离园后,请老师将水杯用流水清洗后放消毒柜里高温消毒半小时。 7、毛巾:每周消毒清洗与晾晒。 8、玩具:每周五用消毒液浸泡20分钟再用清洗洗净。幼儿寝室、活动室、厕所地面随时清扫。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把擦洗消毒一次。 9特殊情况:若班内出现传染病患儿,孩子全部进行户外活动后进行全面消毒,患儿以及患儿左右两边的、被褥用消毒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清水洗净并进行户外阳光暴晒,全班幼儿被子、书包、以及书籍进行

阳光暴晒。班级教室、寝室、卫生间的地面桌椅等其他防水物品全部用消毒液进行冲洗工作。 二、幼儿养成教育 1、洗手: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拧开水龙头,保持水流量适宜,双手冲湿后关上水龙头,香皂或洗手液手掌相对冲出泡泡,然后冲洗手背,交叉洗手后,转洗大拇指,冲洗手指间,转洗手腕,然后打开水龙头把泡沫冲洗干净,冲洗干净后,关上水龙头,捧手甩三下,最后摘下自己的毛巾,把毛巾打开把小手擦干。 2、喝水:幼儿集体喝水的方式:从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小班幼儿坐在椅子上等待,老师倒水。如桌面撒水,可以把桌面擦干,喝完水后可以由值日生收凉杯,擦桌布,除了集体喝水后,幼儿还可以随渴随喝,口渴的幼儿可以自取水杯,到保温桶前排队接水喝。 3、小班穿裤:穿裤子时,要让幼儿知道裤子分前后,两手抓住裤腰,两脚伸入裤筒内,向上拉,当两脚露出裤腿时,先把鞋子穿好,然后将裤子提起,学会把内衣塞到裤子里。 4、穿衣:中大班幼儿穿开衫衣的方法:两手握住衣领右手经头上从左绕到右边,将衣服披在肩上,双臂一只一只伸入衣袖。前颈对齐,从下往上,逐个扣扣子。 小班幼儿穿开衫衣,两手握住衣领,衣领向外大拇指握衣领,四指握衣面,经头上轻轻向后甩披在肩上,双臂一只一只伸进衣袖前颈对齐,从下往上逐个扣扣子。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之一

卫生保健知识培训之一 培训时间:2011年1月14日 培训地点:###幼儿园二楼会议室 培训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大家对做好幼儿园预防性消毒与春季多发病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到实处。 培训目的:梳理消毒隔离及春季多发病与传染病防治知识要点,提高职工在卫生保健方面的综合能力。 培训标题:幼儿园春季多发病与传染病防治(一) 幼儿园预防性消毒工作 培训教材:《红太阳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教材一~五》 培训内容: 一、幼儿园春季多发病与传染病防治(一) (一)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与感冒比较,呼吸道症状较轻护理:多喝水,适当降温,避免高热惊厥。 二、幼儿园预防性消毒工作 幼儿园消毒工作的相关法规(掌握) 幼儿园安全法规中国家对幼儿园的卫生消毒有何要求?幼儿抵抗力弱,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搞好卫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幼儿园要做到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每天消毒。用流动水洗手洗脸,厕所要每日清扫干净、消毒,婴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幼儿园消毒知识(掌握) (一)消毒的方法:机械消毒法(开窗通风、刷洗、利用水的机械作用、肥皂擦手冲洗等),机械消毒法的特点是只能减少病原体,而不能杀灭病原体..。物理消毒法(利用日光中紫外线的作用杀灭附在物品表面上的致病微生物。其方法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在日光下持续曝晒3~6小时。主要用于衣服、被褥、图书、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如开窗空气流通、曝晒)。高温消毒法:利用水和蒸气的的高温作用,将物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杀灭(消毒柜、蒸气、煮沸)。化学消毒法(常用84消毒液,次氯酸纳、来苏尔、漂白粉溶液等)。消毒灯消毒法(紫外线灯和臭氧灯)。 (二)消毒的种类 1、房屋空间的消毒:一般每周一次,传染病流行期间每天一次,可选择在每天上午或下午幼儿园起床以后,关好门窗,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适合的温、湿度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而空气流动是调节温、湿度的有效措施。有人曾经做过测试,对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空气的各项数据进行化验,然后将门窗紧闭,让3个人在屋里看书,3小时后,再次对这些数据进行化验,结果发现,气温上升了1.8℃,二氧化碳增加了3倍,氨的浓度增加了两倍,而空气里灰尘的含量竟然增加了将近9倍。这种由于人体体热的扩散、呼吸所致的空气变化,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头晕、目眩和记忆力减退等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及温度和湿度的增高,不仅使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而且热能代谢也会发生障碍,从而使在室内学习或工作的人呈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蘼,学习和工作效率低,容易打瞌睡。二氧化碳含量超过限度,甚至还会造成昏迷。

孕产妇保健服务规范

孕产妇保健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所有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 1.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保健服务和指导。 (1)孕妇健康情况评估:询问病史、家族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2)开展孕早期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 (3)对发现有妊娠结局的孕妇,需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诊查,并在2周内对转诊结果进行随访。 2.孕16-24周、24-28周各进行1次产前保健服务,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情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作产前诊断和有异常需要转诊的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一般保健、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孕16-20周重点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并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相应检查。 (3)孕24-28周重点加强自我监护方法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和分娩准备教育,建议孕24-28周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并落实孕28周转上级医疗机构继续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转上级医疗机构。 (5)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机构急诊。 3.孕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保健服务,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酌情增加产前保健次数。了解孕妇的健康情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并进行指导。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孕产妇管理制度

孕产妇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 1、医院定期召开妇幼保健医生例会。由产科主任主持,医院孕妇中心工作人员、产科医生、护士长参加,院长、主管妇产科工作的副院长、列席参加。主要是传达上级妇幼保健工作方针政策,督促、指导院内孕产妇保健工作,统计院内妇幼卫生信息,开展业务培训。 2、医院妇幼保健人员每月按时参加市级妇幼保健工作例会,上报医院妇幼卫生的统计信息,参加业务培训。 登记制度 1、登记内容包括门诊登记、产前检查登记、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HIV监测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登记内空要求准确、真实。 2、登记由妇幼保健科负责,并及时上报医院管理部门。 3、由专人负责,责任到时人,及时交接,确保登记制度落实。 4、科室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核实相关数据和登记内容,确保做到“三无登记”,即无漏登、无错登、无混登。 产前检查制度 1、对怀孕妇女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登记。 2、所有的孕妇应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 3、对孕产妇进行孕早期卫生保健知识指导、提供卫生、营养、心理分方面的医学帮助;,告知孕期注意事项、避免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逐步开展优生筛查。 4、产前检查时要按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高危因素筛查评分,并填写好孕产妇保健手册。对发现高危因素或有异常症状的孕妇及时随诊、指导或转送上级医疗保健单位诊治,并列入高危孕妇个案管理。 5、孕12周、16周、20周、24周、28周、30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各进行一次产前检查,每个孕妇至少5次以上,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 高危孕妇、或边远地区孕妇要提前待产。有临产征象:腹痛、破水、动红等情况时应立即持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医院住院分娩。 产后访视制度 一、产科应对在医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二、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生应随时进行访视,(每天巡视检查不得少于6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认真的询问和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危险因素,确保产后母婴安全。 三、产后访视一月内不得少于3次,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产后42天必须作产后检查。 四、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五、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

孕产妇保健服务宣传材料

附件5 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宣传材料 一、免费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意义 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服务对象:在我市居住的所有孕产妇。 三、免费服务内容: 1、第一次检查。孕3个月前建册,发卡,领取免费服务券,体格检查、妇(产)科检查、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尿9项、ABO血型、Rh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含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总蛋白、白蛋白测定,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测定)、肾功能(含尿素氮、肌酐测定)、RPR,高危筛查。 2、第二次检查。产前检查(测血压、称体重、产科检查、绘制妊娠图、指导孕期卫生和营养)、尿9项、B超。 3、第三次检查。产前检查(测血压、称体重、产科检查、绘制妊娠图、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及自我监护方法、母乳喂养宣教)、尿9项,高危筛查。 4、第四次检查。产前检查(测血压、称体重、产科检查、绘制妊娠图、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及自我监护方法、母乳喂养宣教)、骨盆外测量、尿9项、B超。 5、第五次检查。产前检查。(测血压、称体重、产科检查、绘制妊娠图、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及自我监护方法、母乳喂养宣教、决定分娩地点)、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尿9项,高危筛查。 6、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选择有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住院分娩,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婴儿可在分娩机构享受出生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支。 7、《出生医学证明》和儿童免费服务券的办理

出院前或尽快携带《出生证首发签证表》到原发券机构办理产后访视,领取0~6岁儿童保健服务免费券,再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8、新生儿疾病筛查。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 9、听力筛查试验。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仪在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 10、产后第一次检查(出院后3天内)。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测血压、体温;检查乳房、乳头、乳汁、子宫恢复、恶露、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和母乳喂养。 11、产后第二次检查(产后28~30天)。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测血压、体温;检查乳房、乳头、乳汁、子宫恢复、恶露、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与避孕方法。 12、新生儿初次访视(出院后3天内)测体温、称体重、口腔检查、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检查脐带、听力筛查(限于出院时未检查者)、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指导。 13、新生儿满月访视(产后28~30天)。测体温、称体重、口腔检查、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检查脐带、听力筛查(限于出院或上次访视未检查者)、母乳喂养、预防接种指导。

孕产妇保健管理规定

孕产妇保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根据《母婴保健法》及穗府(94)51号文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在原《*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制定本修正案。 第二条驻区内省、市、部队、企业的医院及区妇幼保健院、区属各医院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孕产妇保健的总体目标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将我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10万以下;围产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保证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城市达到93%,农村达到85%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城市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75%以上。 第四条区卫生局是本区妇幼卫生工作是主管机关,负责本区妇幼保健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办法的监督和实施。区妇幼保健院是全区的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区成立的由驻区省、市、部队、企业的医院及区属各医院产、儿科专家组成的围产协作组,在区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区内围产保健的协调和指导工作,以及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评审工作。区产科抢救组作为对市产科急救中心的补充,主要用以提高我区产科急救能力。 第二章分级管理和职责 第五条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施行医疗保健机构三级网络分工负责。在统一的管理下,充分发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形成自下而上的村、镇、区三级网。村级为卫生站、妇幼保健员和女乡村医生,镇级为镇医院,区级为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级医院。 第六条村(居)委级职责: 1、有专人分管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负责掌握本村(居)辖内(含流动人口,以下同)早孕人数,填写孕产妇登记本,掌握本村(居)辖区内出生人数,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死亡人数及有关数据,发现死亡及时上报,并定期向镇(街)医院妇幼保健医生汇报本村辖区内孕产妇情况。 2、动员本村(居)辖区内早孕妇到镇(街)医院接受孕产期保健,并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使早孕建卡率>90%,保证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城市达到93%,农村达到85%以上。 3、动员本村(居)辖区内孕产妇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掌握有关信息,及时报告或采取措施,保证本村(居)辖区内不出现地下接生。 4、负责做好产后访视工作。 5、定期参加镇妇幼卫生工作例会,汇报本辖区孕产妇管理工作情况,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6、开展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基本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第七条镇(街)医院职责: 1、积极主动地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掌握全镇孕产妇管理基本情况,承担本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广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加强本镇(街)高危妊娠的管理,做到专册登记,专案管理。落实转诊制度,转诊时必须要有详细的转诊记录,病情严重者有医生护送。做好高危妊娠的访视工作。 3、负责本镇范围内《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的建立、回收、统计,定期总结全镇孕产妇管理情况,并上报区妇幼保健院。

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问答 一、卫生保健制度有几条? 答:有1.安全卫生制度2.家长联系制度3.门卫管理制度4.保健室管理制度5.食堂管理制度6.新生入园制度7.财务管理制度。 二、幼儿全天热量的分配要求是什么? 答:幼儿全天热量分配要求为:早餐占20-25%、午餐占:35-40%、午餐点占:10%、晚餐:占20-30%。 三、晨间检查应该怎样做? 答:一摸,摸有无发热;二看,看咽部、皮肤、精神状态;三问,问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四查,查有无传染病,口袋有无不安全物品,查到危险品级在备注里。 四、体弱儿童有哪几类? 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生长迟缓轻度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哮喘)、肾炎、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特殊儿童肥胖儿等。 五、怎样管理肥胖儿童? 答:对肥胖儿童要建案管理。1.指导幼儿避免吃过多的谷类食物、脂肪类食物、保证蛋白质食品的共给。2.对中度以上的肥胖儿童在进餐前适当让其先喝点汤再进餐,以减少饥饿感。3.选择大量的蔬菜水果,瘦肉可增加,米面量要控制。 4.适当增加他们的体力活动。5.增加他们的减肥信心,给予心理上诱导,消除心理障碍。6.对重度以上的肥胖儿童每月测量血压一次,每季度查血脂、血糖、胆固醇一次。 六、怎样给幼儿喂药?幼儿园用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1.保健人员负责喂药,送药时间日托为餐后20分钟,不许幼儿自己随便拿药吃。2.鼓励幼儿自己吃药,甜药先吃,苦药后吃,保健人员必须看着幼儿把药吃下再离开。3.只接受家长送治疗性药物,不接保健药和滋补药。4.用药前要核对班级、姓名、药名、用药时间、剂量、药物是否沉淀变质。幼儿园用药注意事项:1.止泻药饭前服2.对胃有刺激的药和祛痰药饭后服。3.感冒时尽量不用抗生素。4.体温38以下不用退烧药。5.咳嗽时不要滥用止咳药。 七、怎样指导班上保育员进行空间消毒? 答:每日开窗通风。一般情况下,每周进行空气消毒一次,传染病流行季节,每天消毒一次。用消毒灯消毒时请注意:关好门窗、室内无人、时间30分钟,消毒结束,开窗通风后,幼儿方可入内。 八、怎样制定带粮食谱?各类食谱的量应该是多少(一餐两点)? 答:1.首先了解本地粮食、蔬菜、豆类及肉类供应情况。按营养需要选择每日所需的食品类、计划数量,力求各营养素之间有正确的比例,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近1:1:4-5。2.根据伙食费标准,本着节约的原

孕产妇保健管理制度

孕产妇保健管理制度 一、由主管领导牵头,产科、儿科及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围产保健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基本固定,定期开展活动。 二、妇产科六诊要按《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填写《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督促初次检查的孕产妇到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 三、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在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封面用红笔表明高危妊娠,做好高危因素的初评分和复评分工作。同时填写《高危妊娠监护卡》。并上报县妇幼保健院,由县妇幼保健院医师取卡后,进行专案登记和定期检查监护。对于流动人口中的高危孕妇,必须填写高危孕妇管理委托书,寄给孕产妇所在地防保站,由居住地和户籍地共同管理。 四、产房、病房医师或助产干要在《保健手册》中认真填写分娩记录,并督促其家属在7天内将《保健手册》送交户口所在地的防保站,以便及时进行产后视访。 五、凡在围产死亡《指孕周28周的死胎,死产及产后七天内新生儿死亡》,妇产科和新生儿科要负责填写,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并做到不缺项,漏项、居住地址中要填写清楚母亲户口所在地,以便核对落实。 六、凡有孕产妇死亡(指怀孕开始至产后42天内),医院须填写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登记卡,并在24小时之内向据地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提供孕产妇死亡的全部原始病历,接受核实调查。 七、建立健全孕产妇、围产死亡评审制度,定期进行孕产付、围产儿死亡评审。 八、按时参加市、县围产协作组会议和活动,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九、帮助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鼓励按需哺乳,实行母婴同室,做好母婴喂养的宣传指导。 十、开展不同形式的围产保健宣传活动,举办孕期保健知识讲座,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