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

在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国家逐步加大了园林化城市的建设力度。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法律条例的约束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建立了互惠共利的良好局面,在大力扶持绿化产业的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在悄然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森林与城市园林的基本概念,深入剖析二者的内在联系,并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简述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基本概念

城市森林的构建主要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确保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并统一规划各个景区景点,利用城市内的生物群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城市森林具体是指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的绿化植被和植物群落,如城市风景园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等。而城市园林则主要是指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人工打造的休闲娱乐公园或主题花园,综合管理生活绿地及行道树,为人们营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且城市园林侧重于社会效益,利用绿化植被的大面积覆盖,促使其兼顾生态效益。通常来说,城市园林泛指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作用,并为城镇居民提供社交、文化传播平台的绿地,具体包括休闲公园、居民生活区绿地。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递增,城市生态环境直接决定了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城市园林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关乎到民生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二、深度剖析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内在联系

1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趋同性

城市园林是建立在优化传统园林景观基础上的,既要保证景观文化效益,又要注重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在学术理论的角度上,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能够建立紧密的内在联系,实现协同发展。但单独从各自的基本概念上来说,城市森林的内涵要更加深化,所涉猎的范围也明显超过城市园林,换言之,可以将城市园林看作是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都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既能够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又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二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进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稳定发展。

2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本质性差异

尽管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有诸多方面的共通点,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存在本质性的区别。首先,城市园林主要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文化功能,追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化效应,而经济功能为辅。另外,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体现在多方面。而城市森林是以生态经济功能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次,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所应用的植物群落形式有明显的不同,城市森林主要以乔木等高大的树木作为森林群落,并将其作为重点经营管理对象,要求其具备突出的森林环境原始特征。再者,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具体管理要求不同,且自身的稳定性也有所差异,城市园林景观以人工景观为主,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加大人工管理力度,

而城市森林体系较为稳定,基本的粗线条管理即可满足要求。城市园林景观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建设管理成本投入明显偏高,而城市森林则不需要投入较高的费用,运营管理成本也相对较低。最后,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空间区域划分范围及特性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园林主要以市区内的景观为主,逐步向城郊拓展,而城市森林则以市郊为中心逐步向市区内扩展。

三、预测生态园林与生态森林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要汲取现有城市绿化的经验,遵循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基本原则,管理人员应增加树种的多样化,提高景观斑块的丰富性。1)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可以增加绿化体系中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系生物链平衡稳定,同时,尽可能减小钢筋水泥的城市覆盖面积,适当嵌入河流、湿地、绿化带等成分,进而提高生存环境质量。2)统一规划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环绕市区外缘。公共绿地的布局因地制宜。营造公共绿地时,尽量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率。重视住宅区和街道绿化,使住宅区和街道的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3)在城市郊区和附近地区大力营造城市森林。城区建筑物密集,土地价格高昂,大面积发展绿地受到限制,而城市郊区和附近地区人口密度低,地域辽阔,土地价格相对低廉,发展城市森林的潜力大。城区绿地面积有限,生态效益不明显,在城市郊区和附近地区大力发展森林,实现城郊一体化的绿化建设,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综上所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深刻认

知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内在关系,并采取恰当的策略,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姚有明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现代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现代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袁孝权200801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2班2008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城市建设方面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城市林业的建设就是其中一方面,现在各个大中城市都纷纷建设了有特色的城市森林,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还只停留在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今,让森林走进城市的计划已经成为城市林业建设的一个目标,本文将简要介绍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其功能,以及当代中国城市森林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林业;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Title:Modern urban forest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for urba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lso subsequently heighten. Of urba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s one aspect, now all cit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urban forest, should see is that our urban forestry construction also only sta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 development, now, let the forest into urban plan has become urban forestry construction of a target,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urban forestry and its functio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 fores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words:Urban forestry ;Urban forest;Urban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 影响(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通用 版) 摘要:从城市森林建设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森林的内涵,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政府部门和城市林业科学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森林城市生态系统 在目前以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人文因素计划(IHD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ES)为核心的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中,有关碳循环与温室气体的研究是主要焦点之一。 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一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每年将大量的碳排放到大气中;

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些改造活动(如森林砍伐)使得碳排放量增加、吸收能力降低。这两方面的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CO2质量分数已由工业化前(1750年)的(280±10)μg/g增加至当前的367μg/g。随之而来的是温室效应增强。据IPCC2001年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全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在过去的100年中上升了约0.6℃,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人为的增暖率将保持在每10年增加0.1~0.2℃的幅度。 1城市森林的内涵 1.1城市森林概念的提出 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城市森林”(UrbanForest)这一名词。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ERICJORGENSEN教授首次完整提出“城市林业”(UrbanForestry)的概念。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对于城市森林的定义为“城市森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社会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及培训市民”。中国有关学者将城市

分析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分析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生物学与生态学的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是人类实践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森林认识深化的必然,更是生态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 森林在地理、历史和生长、繁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它是自然界中能够再生产和能够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只要人类热爱森林、合理利用森林,并严加管理和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共同演化的历史。自然既是人类孕育的温床,又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生存的坚实基础。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更重要的是协调维护着自然生态平衡,保护与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效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保障,以林业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已经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林业不仅是一个周期性长、投入大的公益性行业,而且是融入“社会?生态”这个复杂的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维护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谐的主体之一。现代科学家认为,现代和谐林业应该是:其一,以人?地系统为对象;其二,和谐地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的关系,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其三,“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因此,和谐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

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参与协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探究和管理,采用生态化技术,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诸因子间关系,倡导生态文化,维护人类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荣。 显然,和谐林业理论之一旨在解决生态危机,并着力于从林业的角度去解决社会危机和人类心灵危机。也就是说,和谐林业的目标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基础,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满足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需求。所以,林业是一个与工、农业有着不同公益性的产业部门。过去、现在、将来,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森林。如今华夏大地的生态化和人居环境的园林化,与社会林业的生态系统经营,是现代化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为人类生活、生存环境与社会游憩事业,拓展了一个新的天地,创造了更为美好境界的未来。所以发展林业,有利于改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今天,人们只有正确认识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草原、荒漠、城市、河流和湖泊(陆地水源)等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学联系,才能真正掌握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平衡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

郑州市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摘要 来源:郑州市林业局浏览次数:4243次发布时间:2005-10-12 11:24:5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依据《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郑州市风沙源治理及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特编制《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2003-2013年)》。 第二条“森林(生态)城”,是以建设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功能稳定且结构完善的现代近自然型城市,是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环境绿化(美化、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第三条“郑州森林生态城”的范围规划在:东至雁鸣湖湿地及中牟沙丘东缘;西至郑州西北屏障邙岭及西南贾峪、白寨一带的水源地;北以黄河、黄河滩地及标准化堤防为界;南至省道102线附近的龙王、薛店一带。其中包括:城市中心建成区及近郊的五个区,以及远郊的中牟县、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的部分乡镇。规划范围包括郑州城市及周边9个县(市、区)的43个乡(镇、场)的884个行政村,规划区总人口361.2万人,总土地面积2896.3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3-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13年。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九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方向,以《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为基础,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郑州”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森林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森林生态城市。 第十条规划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森林生态城”纳入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依据“森林生态城”规划设计的要求,整体推进,分期实施,把“森林生态城”建设落到实处。 2.优化生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生态森林康养、依托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康旅产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森林康养产业从属于大健康产业五大基本产业集群中的“以追求身心健康的养老、养生调理康复”的康养服务产业,是康养产业的子产业,是属于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能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强劲的括动效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是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的商业综合体,是健康产业?种连锁经营新模式。那么,未来山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之路,需要努力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共享的平台,应不断提升生态森林旅游的生态文化含量、生态文化品位、生态文化个性,走出一条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品牌、以生态旅游区大格局思维为引领,以森林康养旅游活动为载体、以康养文化项目为支撑、以森林研学旅游为动力,以森林体验旅游为聚集,以森林创意旅游为演绎,以森林开发特色旅游为主题;推进生态康养推进康旅产业的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超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活动,比上年增加约1亿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共享经济领域的服务提供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将有效缓解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也曾表示,“共享经济”等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以及当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研究评估的方法,以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满足市民接近和回归自然的渴望,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提高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主流的研究方向。 1.城市森林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概念主要差异性在于城市林业主要侧重于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林业经营管理的范畴,是一个多方面的经营管理体系;而城市森林是将城市绿地主要以森林的形式进行构筑和管理,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1]。因此,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 广义上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一般而言,生态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共同支撑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它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人类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依赖性,为人们评价各种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影响提供了一种参考,以防止和减少自我毁灭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3]。 2.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该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这内部效益,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的外部公益作用。 3.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主要研究方法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 来源:《林业与生态》2018年第02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抓手。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形势下,开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城乡生态面貌,打造美丽宜居家园,正是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和生态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 强化意识牢记使命 创森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是森林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开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创森是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的迫切需要。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挥森林强大的生态功能。开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就是要结合湖南生态建设的实际,针对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城镇造林绿化水平,逐步构建起以森林为主体的城乡生态体系,为国土生态安全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 创森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建设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态环境优势可以说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活动,能够有效地推动县域生态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将县级城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市,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福址人人共享的美好愿景。 谋篇布局科学规划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森过程中,各市州政府要加强指导,发挥县市区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森林城市创建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建立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部门分工负责制,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共同开展创建工作;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森林城市创建的强大合力。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市场的一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计算方法,比较系统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国外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方法主要为旅行价值法和意愿调查法。如日本林野厅[1]于2000年对其国家的森林公益机能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价,选取的功能指标包括水源涵养等六大类指标。目前国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各异, 但被普遍认可的是Daliy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2]。Daliy 认为,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欧阳志云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作用”。以李金昌、孔繁文为代表,对生态系统的评估特别是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蒋延玲、周广胜等(1999)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

但在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中, 自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 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估算”一文发表以后[3], 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 动和争议.主要是以Costanza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派”和以Pearce 为代表的“环境经济学派”,围绕该论文的一些观点、计算方法和有关 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价值的可计算性、计量方法和计量中技术处理问题等方面[4~7]。Pearce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可计算性或者说其计算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方法上,坚持应该遵 循“货币化”二原则, 即以“支付意愿”表达的“消费者偏好”和边 际分析。Costanza 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宏观量与GNP一样可以计算,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是一个宏观经 济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微观经济学问题,因此不必建立在边际分析之上;计算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市场价格、准市场价格、替代成本等各种方法.应该说Pearce等人对Costanza等人的工作的经济学挑剔是深刻有力的。只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计量没有与经济学接轨,它就难以为经济学家 接受并对经济实践产生影响.但是,Costanza等人的一些观点为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综述 面临全球环境问题严重威胁,自然资源有价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所 以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改变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观,近一步地认知森林的生态地位。对于公众 而言,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评价能使他们更容易和准确地了解森林的作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协作单位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了标准编制组、根据《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草案拟定了编制工作方案和编制技术方案;二是资料收集阶段:根据编制内容,广泛收集资料;三是调研阶段:根据编制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分组赴东北、中南、西南、华北等省份进行了调研;三是标准起草阶段:根据草案、资料和调研报告,首先编制完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初稿),编制组集中开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形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征求意见稿),将征求意见稿发送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针对每位专家反馈的意见,编制组逐一进行细致的讨论、分析和商榷,修改后形成了《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送审稿)。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是唐小平、王恩苓、马国青、玉生、蒋三乃。 唐小平负责总协调、组织和标准编制组内标准的最后技术把关;马国青、王恩苓、蒋三乃负责标准总框架的起草;玉生和马国青负责具体内容的编制;马国青负责调研工作及专家意见汇总。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的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情况 (一)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树种组分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一树种组力求木材 硬度和栽培特点具有同质性。 2、系统性原则。为系统探索和总结我国珍贵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本着同特点相归类的原则系统将我国的珍贵树种分成不同树种组。 3、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包括全国所有珍贵树种,反应全国所有具有栽培 技术和具有栽培潜力的树种。 4、实践性原则。总结和收集全国所有珍贵用材树种,具有丰富栽培经验 的地区与栽培技术成熟的树种优先进行分类,力求所选择的树种栽培技术具 有实践性。 (二)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木材硬度及常绿、落叶、针叶等特征作为指标,将我国珍贵树种分为7个类群,并对每个类群的划分条件、生物学特性、分 布范围和栽培范围进行了描述。具体如下: 1、常绿红木树种组。一般指常绿的紫檀属树种,包括紫檀和檀香紫檀2 个树种。 2、落叶红木树种组。一般是指落叶的黄檀属树种,包括黑黄檀、黄檀、降香黄檀和印度黄檀4个树种。 3、常绿阔叶软木树种组。木材硬度(端面)小于700kgf/厘米,材质具

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概念

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概念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 林业的“四个地位”: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出了林业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个文件中,中央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温家宝同志在2009年6月

22日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时,加了一个地位,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的“四大使命”:2009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园林绿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12848838.html,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园林绿化的关系 作者:姚有明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3期 在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国家逐步加大了园林化城市的建设力度。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法律条例的约束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建立了互惠共利的良好局面,在大力扶持绿化产业的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在悄然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森林与城市园林的基本概念,深入剖析二者的内在联系,并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简述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基本概念 城市森林的构建主要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确保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并统一规划各个景区景点,利用城市内的生物群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 城市森林具体是指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的绿化植被和植物群落,如城市风景园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等。 而城市园林则主要是指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人工打造的休闲娱乐公园或主题花园,综合管理生活绿地及行道树,为人们营造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且城市园林侧重于社会效益,利用绿化植被的大面积覆盖,促使其兼顾生态效益。 通常来说,城市园林泛指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作用,并为城镇居民提供社交、文化传播平台的绿地,具体包括休闲公园、居民生活区绿地。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递增,城市生态环境直接决定了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城市园林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关乎到民生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二、深度剖析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内在联系 1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趋同性 城市园林是建立在优化传统园林景观基础上的,既要保证景观文化效益,又要注重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在学术理论的角度上,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能够建立紧密的内在联系,实现协同发展。但单独从各自的基本概念上来说,城市森林的内涵要更加深化,所涉猎的范围也明显超过城市园林,换言之,可以将城市园林看作是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一新要求,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深刻内涵,同时,这一新要求也明确指明了生态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文化的基本界定 何谓生态文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贾庆林主席在贺信中特别指出,生态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 我在新近主编出版的《中国现代林业(第二版)》中,也对森林文化、生态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是这样理解的,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也可以把生态文化理解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广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自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 具体讲,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来满足人的多重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是渗透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的文化。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认识、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二)生态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研究对象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它是与有关人与人的关系的社会文化或人文文化概念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本质属性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涉及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它与属于社会科学的传统人文文化不同,是一种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有关系的一种全新的、交叉的先进文化。从其本质属性看,生态文化是生态生产力的客观反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渗透于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 从价值功能而言,生态文化的价值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正确指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间的个体利益关系;能科学地协调好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尤其是后者,能使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首先,明确了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范畴,利用文献资料,总结当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三类主要方法:直接市场评估法、替代市场评估法和模拟市场评估法。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法的探讨,分析当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中有以下三个问题有待解决:(1)没有在评估方法中深入考虑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相对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的差异和所具有的独特价值;(2)评价方法大多是静态的,评价结果用途有局限之处;(3)评价结果不统一,可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标签: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TB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唯有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梦想。当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渐起步,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建设和其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能再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意义。 1 研究现状 1962年,美国政府在其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城市森林(Urban Forest)”这一名词。城市森林是新兴的研究林学和生态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指一种与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所不同的森林形式,它会更多地受到城市影响,也会更多地为城市发展所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多重作用,城市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其服务价值不仅包括为居民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原料,更重要的是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具体体现在改善城市小气候、维持城市及周边CO2与O2的平衡、净化空气、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有人体保健、教育文化、景观游憩等众多独有功能。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集多种价值于一体,对生态建设和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论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论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发表时间:2009-12-17T16:43:52.37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杨齐星(秦皇岛市海港区环境保护局,河北秦皇岛066000 [导读]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日渐受到重视。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日渐受到重视。通过城市森林对气候环境、环境保护以及其美学功能方面来论述城市森林对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以后城市森林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城市森林;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城市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但也是环境污染、生态赤字和社会混乱的源和流。随着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急剧膨胀日益突出与尖锐化。因此,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城市,如何迎接这场挑战,日益显示出它的紧迫性和严重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终于在大自然的惩罚下,认识到“城市发展必然与自然共存”、“把森林引入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即是对这场挑战的有益探索,并日益成为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的新热点。 1 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概念 1.1城市森林。尽管城市森林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近40年的历史,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对其定义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以将城市森林定义为生长在城市(包括市郊)的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 1.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结构单元包括草地、花坛、林荫道、公园、自然保护区、片林、林带、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园林小品等。各个单元有机结合,通过许多生物学和人为过程加以联系,最终构成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而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换、物质和能量流动等内部联系形式可反映整个系统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亦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城市森林系统的乔、灌、草等要素通过各单元结构构成统一整体,结构愈合理,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就愈协调,系统功能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最优化组合。 1.3城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城市的结构以人及其社会经济要素的流转为中心而建构,城市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被远远抛在城市建筑的原则之外,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低下。中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城市水资源和能源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只有发达国家的1/10,绝大部分城市缺乏科学的绿地系统,城市绿化的土地和资金不足,全国有3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居民面临着生态失调的严峻挑战。 2 城市森林与气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影响最显着的部分。全球森林约占陆地面积的1/3,在吸收CO2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和调节局地气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CO2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城市和乡间的绿化可降低气温,削减城市热岛效应,有效调节城乡气候。 2.1森林与温室气体。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已引起了全球温室效应。一百多年的时间全球气温上升了0.5~0.7℃,加上森林退化和保护措施不够,森林的滥伐,毁林开荒,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如全球海平面上升将淹没许多岛国,使生态难民再度增加;气候变暖将使温度带北移,部分珍稀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干旱的加剧致使农牧业生产受到威胁,沿海渔业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温室气体的增加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碳汇。森林作为碳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生成有机质贮存在植物的枝、叶、干和根中。据估计,全球森林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为1000~1200亿吨,占大气总贮量的13%~16%。森林土壤是森林中最大碳库。积极培育森林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轻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 2.2森林对气温的影响。森林是一种特殊的下垫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气温的年季变化。森林庞大的林冠层,在大气与地表之间调节温度和湿度,形成了林内小气候,也影响了周围环境。林冠层繁茂的枝叶可以吸收反射太阳光,削弱太阳辐射,因而林内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小于林地。到了冬季,在温带一些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由于林冠的覆被阻缓了积热的散发,从而使林内气温比林外高1.1~1.5℃。南方和北方虽然植被带及气候有较大差异,但林内外气候变化的规律具有一致性,在林区低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加上森林枝叶的总面积较大,造成夜间强烈辐射冷却,有利于形成雾、露、霜和雾凇等凝结物,增加了水平降水。森林中水平降水比无林地多1~2倍,占林区全年降水量的5%~7%。 2.3绿化调节城乡气候。绿化区总辐射比非绿化区少88%~94%,到达林地辐射的仅6%~12%。林木的蒸腾作用也可使大气降温,蒸腾量的大小不仅跟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同时还受环境、叶面积、土壤温度和蒸腾时间的限制。高温酷暑的夏季林内温度比林外低,使人感觉凉爽舒适。 3 城市森林与环境保护 3.1城市森林与空气环境 3.1.1净化空气。森林由于日间光和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供应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而吸收氧气。但是,光和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的20倍,因此总的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研究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 3.1.2吸收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很多,主要是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的蒸汽等。这些有害气体虽然植物生长不利,但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有许多植物种类,对它们分别具有吸收能力和净化作用。 3.1.3阻滞烟尘。林木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3.1.4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城市人口众多,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细菌,绿化树木可以减少空气细菌的含量。这是由于绿地上空灰尘减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杀菌而具有杀菌能力。据调查,城镇闹市空气中的细菌数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 3.2 城市森林与噪音环境 3.2.1噪声与环境噪声。环境噪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事业以及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主要包括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一·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还能生产有很多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当然现代森林的主要生产功能还是表现为它是―个巨大的原材料供应者.木材及木制品,在建筑,交通,采掘,轻纺,水利电力筹许多生产部门是不可缺少的物资.木材的化学加工产品及各种林副产品也是重要的原材料及出口物资. 中国有繁多的经济林木树种,林副产品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的中草药材,多种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产品的丰富多彩,实在是举不胜举.这些产品从需要上讲,不仅在国内牵涉到各行各业,不可缺少;而且其中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是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仅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在我国的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又有很多油料植物,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现代的森林仍然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者,由于世界上一些化石能源渐渐枯竭,森林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正在引起越来越大的重视. 二·涵养水源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主要功能表现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三个方面。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侵蚀.我国的有关观测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荒坡地小得多.森林能够蓄水保肥,消洪补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保育土壤 森林中活地被物和凋落物层层截留降水,降低水滴对表土的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同时林木根系固持土壤,防止土壤崩塌泻溜,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功能。风蚀是土壤流失的一种灾害.风力可以吹失表土中的肥土和细粒,使土壤移动,转移.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更是风起沙飞,往往埋没了农田和村庄.风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更为普遍. 四·净化大气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等)的吸收、过滤、阻

在城市中创建森林生态型景观路

在城市中创建森林生态型景观路 X 王 浩,赵 岩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笔者阐明为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森林引入城市,在城市中创立森林生态 型景观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结合工程实际,探讨如何进行森林生态型景观路的规划设 计。 关键词:森林生态型景观路;人工模拟;森林群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00)05-0089-04 A Study on Building the Ecological Forest Parkway in the City WANG Hao,ZHAO Yan (College of L andscape Architectur e N anjing F orestry U niversity,N 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realiz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ecological forest parkway,as a necessity to create an active respond to make the city more charm and natural,has become both functional and unique.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ecolog ical forest parkw ays.And w ith the practic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 ay how to plan it. Key words:Ecological forest parkw ay;Artificial;Forest flor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把森林引入城市,不仅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更代表了城市形象,成为城市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大型城市生态园林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趋势。 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化区域内生长的所有绿色植物,由各种点、线、面的生态绿地组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绿地生态系统。而道路绿化是城市的/绿色廊道0,形成一个城市的绿色框架,也是城市森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最大的接触覆盖面,是城市森林能够形成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此笔者以北京市四季青乡森林景观路的规划设计为基础,探讨将森林景观引入道路绿廊的几点新思路。1 森林景观路系统的价值及内涵 1.1 景观价值 森林生态型景观路是城市园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道路空间景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应从园林艺术美学及道路环境美学观点出发,使森林生态型景观路的绿地形式与道路、建筑协调统一,通过植物的不同布局、搭配、组景形式及其形状、姿态、色彩等,体现一定的艺术美学价值,给人以多姿多彩、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 1.2 生态价值 中国大多数城市人口众多,人均绿地面积很少,绿色数量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对绿色质量提第24卷第5期 2000年9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Vol.24,N o.5 Sept.,2000 X 收稿日期:2000-03-16 作者简介:王 浩(1964-),男,江苏姜堰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