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

2.专题地图的分类。(P10)

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

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的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

经济等内容;

文化地图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内容;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3) 其它专题地图: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内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2、按数据特征分类

尽管专题地图所能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将它们表示在地图上,从其内容的数据特征而言,无非是两种,即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含分级数据)。

3、按内容概括程度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在地图上概括的程度和繁复程度,可分为解析型、合成型和综合型三种。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

一、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

1、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

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

1)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按地图比例尺仅能定位于点)或呈点状的,如居民点、工矿企业中心;

2)分布呈线状或带状的,如道路、河流、海岸等;

3)呈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可分为:

①间断而成片分布于广大面积上的,如湖泊、沼泽、森林、某种矿藏的分布区等;

②在大面积上分散分布的,如人口分布、某种农作物播种等;

③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如气温、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前两种离散分布的有一定的相对意义,如散布的集群可视分为成片分布、而在大面积上大量的成片小块可视为散列,应相应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2、各种现象的时间特征

通常有四种情况:

1)反映现象特定时刻的,如其一截止日期的行政区划状况或工业产值,可有历史、现状和未来三种状况;

2)反映现象变迁过程的,如人口迁移、战线移动、货运等;

3)反映某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两个时间的经济对比;

4)反映现象周期变化的,如许多气候象,水文现象。

二、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强调表示手段、所表示现象的分布特征和指标特征)

目前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数法、统计图法和运动线法。表示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现象和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图用途的要求(表示信息的精度及其使用的性质)。

定点符号法(以下简称符号法)是采用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符号法以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反映物体的特定属性:符号的形状与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即定性特征;符号的大小表示数量指标,即定量特征。电子地图中利用符号的焦距、时间等变量反映现象的动态变化。

线状符号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的质量特征。线状符号在普通地图上的应用是常见的,如用线状符号表示水系、交通网、境界等。线状符号除了表示上述要素外,常用来表示一定范围内专题要素的主要方向,如地质构造线(图2-8)、山脉的主要走向、气象上的锋、社会经济现象间的联系等。线状符号可以用颜色和图形(形状),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如区分海岸类型,区分不同的地质构造线(图2-8),表示某河段在

不同时期内河床的变迁位置。线状符号一般不表示数量特征,符号的粗细只代表质量等级的差异,如主要和次要的区分。

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乃至注以注记),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或区域间的差别)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例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磁偏线、等震线、等重力异常线等等。

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点数法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分散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定位图表法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整个制图区域或线状连续分布)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或线状分布范围)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分区统计图表在制图区域各个区划单位(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区划单位)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以表示并比较各个区划单位内现象的总和构成及动态,这种方法叫分区统计图表法。统计图表通常描绘在地图上个相应的分区内。

分级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

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三、表示方法的比较(区别与联系)与配合,当相同表示手段的两种或多种表示方法配合时,应怎样处理。

1、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

联系:表示手段相近,都是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特征。

区别:(1)符号法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尽可能反映全部点的分布状况;定位图表法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来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

(2)符号法说明特定时刻的或某一段时期内的现象;

定位图表法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3)符号法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定位图表法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

2、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

联系: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的手段可以完全一样。都可以表示现象的数、质量指标。

区别:符号法中的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符号之间可以压盖。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分区统计图表中的每个图形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物体,而是代表某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内的任一适当位置。通常情况下图表之间不可以相互压盖。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3、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

联系: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均可用线状的符号表示定位于线(或两点间)的专题现象,有些图上两种方法形式上也颇相似。

区别:(1)线状符号法是表示实地呈线状分布现象的分布,是反映静态的现象;运动线

法则反映各种分布特征现象的运动(或发展)状况,是反映动态的现象。

(2)线状符号法一般是反映现象的质量特征,如海岸类型、道路种类等等,运动线法则常用复杂的“带”表示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线状符号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定位比较精确;运动线法的结构有时很复杂,定位亦不够精确,有时仅表示两点间的联系或概略的移动路线,在表示面状现象时,符号只表示运动的趋向,并无定位意义。

4、范围法与质底法

联系:范围法与质底法都是反映面状分布现象的方法,并且都是以底色、晕线或花纹等形式反映质量特征为主的。

区别:(1)范围法表示的是某一种或几种专题现象分布的具体范围,几种现象的分布范围可能会重叠,在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质底法表示的是全制图区域内按现象的质量指标进行的分区,分区不可能重叠,全区也无空白;范围法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而质底法一般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

(2)范围法往往是根据各具体现象的各自分布状况描绘它们的范围轮廓,而质底法中的各区域则是在统一的原则和要求下,经过科学的概括而划分的。所以,范围法中各区域范围是各自独立、互不依存的,不同现象的范围轮廓的概括程度也不一定是同等的。质底法中的分区单位间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彼此毗连,有着同等的概括程度,如果这一分区范围扩大,必然是另一区域缩小,不同的概括程度则会改变原来对分区指标的正确反映。

5、点数法与分级统计图法

联系: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

区别:(1)表示的手段不同

(2)分级统计图法能简单而鲜明地反映地区间的差别,尤其是反映各区域经济现象的不同发展水平,能得到各地区简单的相对数量指标的概念。点数法能较好地现象分布的地理特征,它能反映现象的绝对指标。

(3)点数法比分级统计图法统计得详细,但分级统计图法更实用。易于设计与制作。6、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

联系: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均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表示方法。他们都能反映各区划单元之间的数量差别,但不能反映每个区划单元内部的具体差异。

区别:(1)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分区比较固定,如以某一级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分级统计图法则不然,它是以相对数量指标的分级为划分依据的(各级所包括的分区的数目不一定同等且不固定)。当分级改变后,各色级的范围也随之改变。(2),当各个区划单元的数量指标值很接近时,从分区统计图表上很难看出它们的差别,而在分级统计地图上,只要适当地选择分级,就可清楚地表现出其微小的差别。其次,在同一幅分区统计图表上,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现象的几种指标的结构,分级统计图上则很困难。但表示单个指标时,色级要比统计图表明显得多。(3)分级统计图法可以与其他精确制图方法配合使用,但分区统计图表法较难配合,特别与符号法不宜一起出现。

7、表示方法配合运用的原则和可能性

1、应采用恰当的表示方法和整饰方法,明显突出地反映地图主题内容。

2、表示方法的选择应与地图内容相适应。

3、应充分利用点状、面状和线状表示方法相配合。一般说,在一幅地图上不宜多于3—4种表示方法。

4、当两种近似的表示方法配合时(如质底法和范围法),应注意突出主要者。如质底法用底色,范围法用区域符号或晕线。

5.当两种以上的表示方法或整饰方法配合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选择,以保证地图清晰易

读。

第三章: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

一、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地理变量:是对地理现象的定性描述或定量描述。地理变量按精确程度基于量表系统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在制图时需对这些地理变量进行分类、处理才能变成地理数据。

属性数据:是非定位数据、描述数据或语义数据,是对地图要素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描述。属性数据用于专题制图时,可根据其对现象描述的精确程度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属性数据的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语言等。

定名量表:研究事物时,只使用定性关系,不使用定量关系。如地图上表达物体的分布、性质、状态等。

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把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如大小、新旧、主次等。无起点,也无单位。

间隔量表:如果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

比率量表:这是一种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它不但要有计量单位,而且有起始点,可以描述客体的绝对量。

2、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方法与检验。

二、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方法与检验。

(一)基本原则

专题要素的分级处理主要包括分级数的确定和分级界限的确定。它们受地图用途、地图的比例尺、数据分布特征、表示方法、数据内容实质、使用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制约。

1.分级数量的确定

分级数量的确定,要做到详细性与地图的易读性、规律性的统一。依据统计学原理,分级数的多少与对数据的概括程度成反比,即分级数越多,概括程度越小,在图上表示的越详细,反之亦然。

分级后的数据作为直接使用的制图数据将以符号的形式表示在地图上,因此分级数与采用的表达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符号法:艺术符号,通常只宜分为3级。几何符号,可以区分5—7级。

线状符号:分级数量同艺术符号相似。

分级统计图:在使用同种色表达时,最多分为5级,果用两个颜色来表达,则可以明确地区分7—8级。

分区统计图表:较粗略时分3级,最多不超过5—7级。

2、分级界限的标定

在国内外的地图和地图集上,我们常常看到在图例中分级界限标定的混乱,例如,表示人均收入时表示为:

<100 100—300 300—500 500—700 700—1000 >1000(元/人)

<100 101—300 301—500 501—700 701—1000 >1001(元/人)

0—99 100—299 300—499 500—699 700—999 >1000(元/人)。

正确的标定方法是采用左闭右开或左开右闭的形式,如下:

≤100 100—300 300—500 500—700 700—1000 >1000(元/人)

<100 100—300 300—500 500—700 700—1000 ≥1000(元/人)。

3、分级界限的确定

分级界限的确定是分级的最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则是保持数据分布特征和分级数据有一

定的统计精度。

用等值线法和分级统计图法编制的地图,主要任务是解决级别划分的原则(有的原则也适用于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地图的分级)。根据反映现象分布的目的可有三种情况:(1)按数据分布特征分级的原则,适用于任何要素和现象;

(2)按各分级单元的个数分布的原则,适合于按一定指令性标准反映单元个数的统计;(3)按地图上各级面积分布的原则,适合于与实地面积有关的分布现象,如人口密度。

按数据分布特征分级的基本原则:

(1)客观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应以数据的集群性作为分级数的重要依据。

(2)分级界限应在数据变化显著的特征点上,使各级内部差异尽可能小,等级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

(3)分级的结果,一般是中间级别包含的单元多,而两端级别所包含的单元较少,尤其数据较大的级别包含的单元更少些。也有要求分级单元数近似相等的。

(4)根据地图的用途和要素特征,要保留个别的特征级别和分级界,例如某地势图上,反映地形起伏特征的200米等高线,国家规定的控制人口增长率的界线,经济上的一些特征数据。

(5)在分级的基础上,为了用图的方便,保持凑整的分级界限。

(6)对于离散分布的现象,且物体个数不多时,相邻级别的分级界限可以断开,即各级别中的某两级之间并不相互连接,以反映数据的客观分布,而对于连续分布现象的分级,其界限必须相互连接。并要正确处理分界点的所属关系。

(二)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方法很多

从数据的特征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考虑数据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的分级方法。

2、按分级数据单元物体的个数进行分级的方法。

3、按地图上各级分布面积对比的分级方法。

考虑数据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的分级方法

数学法则分级方法: 数列分级方法、级数分级方法等。

统计学分级方法:统计量分级(平均值、标准差、逐次平均、分位数)、自然裂点法、自然聚类法、迭代法、逐步聚类法、模糊聚类法、模糊识别分级法等。

等间隔分级;其间隔有系统地向量表的高端变大或变小的分级;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间隔的分级;按需要自由的分级。

三、专题数据分类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专题地图的数据处理:1、数据的分类处理2、数据的分级处理3、数量指标的改变

(一)基本原则

1、自然要素的分类是相应学科的任务,但是由于制图表象的特殊性,还存在着适宜于制图表达的制图分类方法。学科分类与制图分类并不总是一致的,学科分类是基础,制图分类是在符合于学科分类原则下的具体应用。

2、学科分类是按照该学科研究确定的指标进行分类的,如地貌类型是按成因和形态因素的组合划分的,但在为农业用途的地貌类型图上,形态指标的划分可能更细,同时可加入地面组成物质因素甚至人类耕作对地貌景观的影响等因素对地貌予以分类,这种农业地貌类型图对农业生产更有意义。

3、由于地图比例尺的限制,学科分类的多级制不一定能够在地图上完全反映出来,通常小比例尺图上反映较高的一、二级,大比例尺图上反映较低的一、二级。

4、由于地图表达能力的限制,某些学科分类的分级制不一定能全部用制图方法显示,如

土壤类型中的“复区”。

(二)数据的分类方法

主要有:判别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法。

1.判别分析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已掌握的和历史上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的数据信息,总结出客观事物分类的规律性,建立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判别该样本所属的类型。判别分析必须事先知道各种判别的类型和数目,并要有一批来自各类的样品,才能建立判别函数对未知属性的样品判别和归类。例如,在评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时,可根据产品的多项指标(如其内在质量、外型美观以及包装、价格等)判别消费者对商品喜欢或不喜欢。判别分析依其判别类型的多少与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总体判别、多总体判别和逐步判别等。

2.系统聚类方法

系统聚类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聚类方法,聚类的依据是把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把差异大的样本区别开来,成为不同的类。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统计量有多种定义方法。它是一种定量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几个样本(或指标)各自为一类,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小的两个样本归为一类,计算新类和其它样本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两个样本或新类归为另一个新类,每次合并缩小一个类,直到所有样本划为一个类(或所需分类的数目)为止。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可以有许多定义,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是最短距离法。

第四章:专题地图设计

1。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叫做视觉“变量”或“基本图形变量”(形状-定性、方向、尺寸-定量、明度-分级数据、密度、颜色-定性或定量).

2.符号类型:

点状符号:几何符号:以简单几何形状为轮廓的,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的一种符号类型。(轮廓、内部结构、方向、几何变化、组合、颜色)

艺术符号:是区别于几何符号的另一种以表示呈点状分布物体为主的符号类型,由于符号形象逼真美观,有较强的自明性,被称为艺术符号,并广泛

应用于人文经济地图和旅游地图中。

透视符号:透视符号是按照一定的透视原理绘制的,多半用来表现各

种建筑物,多用于各种旅游地图中。

线状符号:沿某一方向延伸并有依比例的长度特性,但宽度一般不反映实际范围的符号。面状符号:一种填充于面状分布现象范围内用于说明面状分布现象性质或区域统计量值的符号,可以表现从定名尺度到比率尺度的所有数据的类型。一种是以图纹或色彩差异反映不同面状现象或物体的质量特征,即性质差异;另一种是以明度差异表现等级的概念。

3 专题地图多层次视觉效果:一、图面视觉平面层次的构成

1.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层次差别

2.不同的专题要素间的层次差别

3.同类要素中不

同等级符号的层次差别

构成图面视觉层次的方法有:

(1)改变符号的大小或强化符号的内部结构(2)用色彩的变化

(3)利用不同的视觉形态(4)利用对符号的装饰

二、图面配置的视觉平衡

地图是由主图、图名、图例、比例尺、文字说明及附图等共同组成的。图面配置的设计

是要将它们摆布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表现出空间分布的逻辑秩序,在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面积的条件下匀称和谐。所谓“视觉平衡”就是指按一定原则摆布各图形要素的位置,使之看起来觉得匀称合理。

三、构图与定位

基本原则:主题明确,信息传输合理;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即对称、均衡、和谐、统一。

1、主从明确

(1)表现主题的主图的幅面要大,要避免附图和图表在总面积上超过主图的现象发生;

(2)主图在空间上占据优势的位置,大多是安排在幅面的中间。当附属的图件较多时,依照视觉重力的道理,将主图安排在左上方位置;

(3)主图在其符号、符号结构或色彩上应表现出具有较强的力度,使读者的视线首先被吸引。对于有两幅或两幅以上主地图的多单元地图,应将其中重要内容的地图用较大的比例尺,并置于左上方(或左方);次重要内容的地图用相对较小的比例尺,并按视觉方向自左到右,由上到下安排这些地图。

2、图面均衡

构图均衡是专题地图图面配置中重要的构图原则。所谓均衡就是指均匀平衡。由于地图主题的原因,有时可能使图内图形密度不一致。

3、疏密均衡

普通地图在设计主比例尺时应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的幅面,设计较大的比例尺。专题地图则不一定,当某专题图有较多的附属图件,如图例、附图和附表时,这类图面的构图,则不应将主区比例尺设计得过大,使图面塞得过满,要给各图形单元留出一定的空白,给人以宽松的,有变化的,轻快之感。

4、和谐统一

图幅内各地图间图像符号和结构方面也有和谐统一的问题。各图的主图与附图、附表方面,也有和谐统一的问题。但这些不属于构图问题。从构图角度说,和谐统一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构图要紧凑,二是关系要协调,;三是要整齐一致。

第九章地图集

1.地图集:为了同一的用途和服务对象,依据统一的编制原则而系统汇集的一组地图,编制成册(或活页汇集),即称为地图集。

2.特点:有统一的思想结构;共同的、协调而完整的表示方法;图幅编排的先后次序,各类地图的比重,各图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都符合于逻辑性和系统性;图幅的配置和图例的表示有着一致的规格和原则;各地图内容的取舍,制图综合的要求有着统一的规定;地图集内各地图的投影和比例尺,都经详细研究,选择使用,使地图集内各地图相互可比,相互补充而又相互配合。

类型:按内容:普通地图集专题地图集(自然、人文)综合性地图集.

3.地图集设计主要内容:设计地图集开本以确定图幅幅面;地图集内容目录的设计与确定;确定各图幅的分幅;确定地图比例尺;确定地图集各图幅的编排次序;设计各图幅的地图类型并进行具体图幅内容表达的设计;地图集图面配置设计;设计和选择地图投影;图式图例设计;地图集整饰设计;地图内容设计。

4。分幅设计原理:就是确定每幅地图应包括的制图区域范围,同时还应确定各区域占有的幅面大小,如双页幅面,单页幅面,1/2单页幅面乃至1/4单页幅面。地图分幅的基本原

则是:

(1)在地图集的普通地图部分,通常先按自然区划或经济区划划分,然后再按政治区划分幅。

(2)保持每一独立行政区划的完整。

(3)对同等级和同比例尺的区域范围,分幅时不要重叠过多而造成幅面的浪费,根据各制图区域的形状及相互关系,可适当安排二个或三个较小的制图区域合为一幅,以减少主邻区的重叠率。

(4)分幅时要为图面配置创造有利条件,使相邻区域的主要城市、交通线能完整地表示在图幅内,以说明制图区域与外界的关系。

(5)地图集中自然地图的分幅类似于以上普通地图的分幅原则。对人文经济地图而言,分幅的问题不是在于如何框定制图区域范围,只有城市地图集有分幅范围的确定问题。

5.统一协调:①一幅专题地图中各内容要素之间的统一协调。即地理基础要素与专题要素之间、几种专题要素之间的统一协调;②相关的专题地图内容之间的统一协调;③成套系列地图、地图集的总体设计和图幅内容之间的统一协调。措施:⒈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⒉采用统一的原则来设计地图内容

⒊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⒋采取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图例的统一协调----内容取舍、概括时的统一协调----轮廓界线综合的统一协调要求

5. 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6. 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

在数学基础方面在底图的地理基础方面在底图的整饰方面

7. 编图按一定的先后顺序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 2.专题地图的分类。(P10) 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 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的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图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况; (4)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数学法则的三要素。 答: (1)比例尺: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形式反映远大于人眼正常视野范围的地物、地貌,故需比例尺对实际的地物、地貌进行缩放表示。 (2)地图投影:把地球表面(曲面)上现象变换到地图平面的函数。 (3)坐标系统:用来对客观实体进行定位。 3、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四项功能。 答: (1)地图具有地理信息载负功能; (2)地图的传递功能; (3)地图的模拟功能; (4)地图的认识功能。 5、地图的类型。 答: (1)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 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 1:100 万到 1:10 万之间)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 1:100 万) 。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 局部区域图,如海湾图、流域图。 (3)按地图的图型(地图内容)划分:?普图地图(地形图、地理图) ;?专题地图。 6、了解地图学的发展史,对重要的事件、代表作品、人物进行识记。

答: (1)在国外,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 4500 多年; (2) 国内的裴秀提出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体” 。 7、地图的成图方法。 答:地图的成图方法可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两类。 (1)实测成图法包括:?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 (2)编绘成图法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8、地图学的定义。 答: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 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见课本 27,以廖克的为主) 。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名词:?大地水准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旋转椭球体:人们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它包含 5 个参数: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 =(a-b)/a;第一偏心率: e2=(a2-b2)/a2;第二偏心率:e2=(a2-b2)/b2。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 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体。 ?什么是一级、二级、三级逼近(近似) :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旋转椭球体是对地球球体的二级逼近;参考椭球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2、地理坐标系的三种坐标系。 (详细内容见课本 36 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资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 料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1.专题地图的概念实质,与普通地图的区别和联系。(P10) 2.专题地图的分类。(P10) 3.专题内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P10) 4.十种表示方法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要点,分点状、线状和面状论述。 6.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步骤,计算机环境下专题地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7.试述普通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在内容分级、表示方法和设色原则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 点。 8.举例说明政区地图与人口地图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9.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56) 10.地图综合的三个重要方面 11.地图注记的原则 第一章绪论 一、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它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专题地图上表示的内容,除了那些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外,还有那些往往不能见到的或不能直接测量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图,人口地图和经济预测图等。

二、专题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就专题地图而言,主要有按内容、按数据特征、按内容概括程度和按用途分类。 1、按内容分类 专题地图按其内容的专题性质,通常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每一类地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 (1) 自然地图可分为: 地势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水文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地理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地图或生态地图)等。 (2) 人文地图可分为: 政区地图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内行政区划及政治、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 人口地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居民的自然变动、居民迁移以及居民的其它组成等内容; 经济地图包括自然资源(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林业、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运、货物运输等) 、通信联系(电信、邮政等)、商业、财政联系、综合经济等内容; 文化地图以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分布和机构设施为主要内容;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 (3) 其它专题地图: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内容类型的专题地图,而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特种军用地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等,或者是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地图学复习资料76570

第一章 1什么是地图?它有哪些特征? 感念: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特征:1数学法则2地图概括3符号系统4地理信息载体 2地图的组成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1)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主体要素 (2)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 (3)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照片文字等补充说明 3简述地图的制作流程? 实测成图(1)常规实测成图: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绘制成图——制印(2)航空摄影成图:高空摄影——野外控制测量——室内控制加密——相片镶嵌——立体测图——实地调绘——清绘整饰成图 编绘成图(1)常规编绘成图: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 (2)卫星遥感资料成图:资料准备——图像处理——图象镶嵌——地图要素转绘——地图整饰——地图制印 4什么是普通地图?什么是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6地图分幅方法有哪两种?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细描述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割多次投影变性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拼接不变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7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哪几种? 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8”J-50-56”是哪个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它的比例尺代码是多少?分幅是经差纬 差是多少? 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比例尺代码是“D” 分幅是经差30秒纬差20秒 9 地图学的定义 (1)地图学是研究空间信息表达,存储和传递的科学(2)是以地理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专题地图复习 (2)

第一章 地图分类是根据地图某些特点与指标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可按多种标准与方法分类,如地图比例尺、制图范围、地图内容、地图用途、地图形式等 地图的分类: 地图按其内容分,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手法表示制图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的一般特征。 专题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别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要素的显示则较为概略,甚至不予显示。 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 3)不仅可以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其分布,而且能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 数学要素、专题要素、地理底图要素(描述区域地理状况的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及境界等要素(即地理基础要素),是作为专题地图的地图而存在的,而表示这些地理要素的地图就成为专题地图的底图。底图具有确定方位的骨架作用,是确定专题要素的

控制系统,底图中的这些要素就是地理底图要素) 专题地图的分类(按内容、数据特征、内容概括程度和用途分类):按内容分: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按数据特征分类: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含分级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表达专题内容的质量特征,即类别的差异 定量数据是指表达专题内容的数量特征,即反映其量的概念 分级数据实质上是定量数据的一种衍生物,也是表达专题内容数量特征的 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分: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按用途分:通用地图、专用地图 专题地图的发展:1913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讨论百万分一地图编制方法和基本规格的专门会议,这对国际百万分一地图的编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专题地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自然地图集》、《气候地图集》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前苏联的《世界大地图集》和《海图集》,这些图集都是旷世之作。 在现代专题地图中,地质图发展最早,已有一百多年历史。20世纪以来,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动物地理、土地利用等专题地图相继发展,这些地图的分类系统、图例设计、制图方法和地图整饰已日趋完善。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 (2)表达灵活: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形状、大小、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地图制图总复习

地图制图总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 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6.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7.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8.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9.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 经纬度。(√) 10.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1.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 12.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3.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 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4.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5.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16.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 一致的。(√) 17.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 18.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9.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0.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 上的表象是直线。(×) 21.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22.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23.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24.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25.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 法。(√) 26.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 逐步发展起来。(√) 27.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28.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新编地图学教程

《新编地图学教程》 1、地图的定义:按照一定制图规则,用线条、符号、图形、文字及色彩等在平面上表示地表自然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书。 2、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3、大地水准面的定义:与一个不受风浪和潮汐等外界因素影响、处于完全静止和平衡状态的平均海平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重力位水准面。 4、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5、卫星定位的技术优势:GPS定位技术具有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等主要特点 6、像片判读的任务:确定某些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判明它们的性质,从影像上判断他们的延续方向,分布范围,确认他的边界,测量这些

地物和现象的主要参数,解释各种现象在空间,时间及成因上的相互关系。 7、列举卫星定位系统在民间的应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华大地水准面。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 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我国已开始用兵GPS技术监测南极洲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四川鲜水河地壳断裂运动,建立了中国地壳形变观测网、三峡库区形变观测网、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等。GPS技术已经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 8、小波分析的定义:是一种将数据,函数或运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然后用其与尺度相匹配的分辨率去研究每一个成分的工具。9、数据库概括和地图概括的区别:数据库概括主要目的是减少数据量,使之能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中分析功能的效率,因而他只有数据库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新编地图学教程总结

中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H=72.289m、1985青岛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H=72.2604m 平均海平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第一章导论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裴秀,“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一里=500m,十里=5000m,一寸=3.33…cm。(P13) 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在现场或记录载体上,利用各种测量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作业,将成果缩小绘制在介质上的过程),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②编绘成图(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属于地图编制)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1.野外地形测图过程: 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步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2.常规编图过程: 资料收集、分类与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遥感制图过程: ①地图数据→地图制作→ ②遥感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