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危险源辨识-1

加油站危险源辨识-1
加油站危险源辨识-1

加油站危险源辨识-1

加油站油罐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清单

加油站油罐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清单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时间:

加油站加油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清单

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时间: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925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场站是我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 1.液化天然气具有危险性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5%~15%,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 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扩散系统为 0.196,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泄漏引发事故 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气瓶、压缩机、LNG储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加油站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加油站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对危险部位、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现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以控制危险因素(源)为核心,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因素(源)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级负责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了危险因素(源)定点、分级、控制管理、信息管理、检查要求和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加油站范围内的施工场所、所有人员、设备、施工过程、施工服务等。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公司安全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中指导与控制。 1、加油站根据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确定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控制重点。 2、各班组根据加油站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确定管段范围内的控制重点。 3、各班组负责确认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涉及设计原因的,由安全办公室确认。 4、各班组负责辨识和评价各自管段内和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和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制定安全预防及控制措施,并报安全办公室确认和审批。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和危险评价过程确定施工过程T识别危险源T登记、评价、汇总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 1、辨识范围 1.1 危险源辨识覆盖加油站范围内的施工、产品及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施工过程、工作环境、人员活动、临时构筑物、辅助设施等。 1.2 考虑七种危害因素 1.2.1 化学危害: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露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

油库危险源

1、禁止吸烟 加油站是绝对禁止吸烟的,汽车驶入加油站后,驾驶员和乘客不管是在站内还是站外,都不能吸烟。因为加油站附近聚集来了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分子,细微的火星都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2、禁止拨打手机 有研究显示,手机正常待机时,内部电流只有8~10mA左右,当接打手机时,包括射频天线,听筒话筒,背景灯等处于都工作状态时,手机内部的电流可能增大至2 -2.5A,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当接触到加油站浓密的易燃气体分子时,容易引起火灾甚至爆炸。 3、停车加油一定要熄火 进加油站加油时,一定要停车熄火,关闭电源和发动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加油安全,避免在加油过程中发生意外,引发不可控制的后果。

4、禁止使用塑料容器灌装汽油 不能使用塑料容器装油品,因为油料在塑料容器内流动时摩擦产生静电,而塑料是绝缘的,不能及时将静电排除。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会与油料分子发生反应,非常危险。 5、不要加得过满,将油枪尽量深入油箱口 加得过满,容易造成漏油。一般满箱的加油量以加油机自动跳枪为宜。加油时将油枪尽量的深入油箱口,可以减少加油过程中挥发汽油蒸汽,从源头上减少星星之火,以免出现着火的危险。 6、不要拍打脱化纤、尼龙和针织衣服等 因为拍打或穿脱化纤、尼龙和针织衣服,不要梳头等。他们之间产生摩擦就会产生静电,瞬间能点燃加油站附近弥漫的易燃易爆气体分子。 7、雷雨天气最好不要加油 汽油易燃易挥发,在加油时往往会向外飘散,同时,新注入的汽油也会挥发,使加油车辆周围的空气中油雾浓度剧增,如果这个时候刚巧赶上打雷,后果不堪设想。在一些安全意识较强的加油站是强制规定,雷雨天不给加油的。所以你也尽量不要选择在雷雨天的时候去加油。

加气站(CNG)重大危险源

汽车加气站(CNG)重大危险源 1.天然气具有危险性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5%~15%(V/V),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扩散系统为0.196,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泄漏引发事故 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气瓶、压缩机、干燥器、回收罐,过滤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管道被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制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1995年9月29日,四川自贡富顺华油公司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因钢瓶泄漏燃烧发生爆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 3.高压运行危险性大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要求充装站的压缩机必须加压至25MPa以上,才能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内,这是目前国内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贮存容器。若钢瓶质量或加压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可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1995年10月7日,四川省遂宁市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因钢瓶质量问题发生喷射燃烧,火焰柱高达20余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余元。 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 4.天然气质量差带来危险 在天然气中的游离水未脱净的情况下,积水中的硫化氢容易引起钢瓶腐蚀。从理论上讲,硫化氢的水溶液在高压状态下对钢瓶或容器的腐蚀,比在4MPa以下的管网中进行得更快、更容易。从以往事故被炸裂钢瓶的检查情况看,瓶内积存伴有剌鼻气味的黑水,有的达到了2.5~5kg,其中积水里的硫化氢含量超过了8.083mg/L。1995年8月12日,四川绵阳地方天然气公司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因脱水工序处理不净,在给钢瓶充气时而发生爆炸并起火成灾。 5.存在多种引火源 商业性汽车加气站绝大多数建立在车辆来往频繁的交通干道之侧,周围环境较复杂,受外部点火源的威胁较大,如邻近建筑烟囱的飞火,邻近建筑的火灾,频繁出入的车辆,人为带入的烟火,打火机火焰、手机电磁火花、穿钉鞋摩擦、撞击火花、化纤服装穿脱产生的静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 制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2155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s and safety control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场站是我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 1.液化天然气具有危险性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5%~15%,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扩散系统为0.196,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泄漏引发事故 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气瓶、压缩机、LNG储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3.高压运行危险性大 站内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要求充装站的压缩机必须加压至25MPa以上,才能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内,这是目前国内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贮存容器。若钢瓶质量或加压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可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 4.低温冻伤 由于LNG在压力为0.40MPa的条件下,储存温度约为-162℃,泄漏后的初始阶段会吸收地面和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气化。但到一定的时间后,地面被冻结,周围的空气温度在无对流的情况下也会迅速下降,此时气化速度减慢,甚至会发生部分液体来不及气化而被防护堤拦蓄。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或者来不及气化的液体都会对人体产生低温灼烧、冻伤等危害。 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来不及气化的液体或喷溅的液体,会使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变脆、易碎,或者产生冷收缩,

加气站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加气站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事故隐患整改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毕都处在监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线路”。公司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采用公司、分公司、班组三级检查体系,对装置内的生产、工艺、设备、电仪、安全设备、设施状况及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科学预判。针对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季节特点,坚持自下而上、点线面结合,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等形式进行交流、研判,深刻汲取事故的教训,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总结规律特点,实施安全风险超前预判。 1.排查风险点。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点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全过程排查本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上报公司安全科,进行分类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

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红红、橙、黄、蓝四级,以此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二)分级管控。对预判出的风险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落实责任,采取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管控和整改评估,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预判出来的问题和风险点定方向、定责任、定机制,并对风险预控机制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评估,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1.明确管控措施。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级、科室、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 2.风险公告警示。在装置区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配备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安全撤离通道等。 (三)排查隐患,提高意识。公司有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坚持“实事求是、细致全面、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的原则对站内的设备、工艺流程及指标执行、劳动纪律、应急器材等全面检查,针对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的任务指标层层落实,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同时加强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项目部所有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查处薄弱环节和安全

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记录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根据项目特点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和识别: 1、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该企业涉及的物料进行危化品辨识与分析。 2、依据《危险货物品目录》(GB12268-2012)对系统中使用的物质及产品进行辨识与分析。 3、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对项目中使用到的各种物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计算。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加油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危险有害因素从人、物、环境、管理方面进行辨识与分析。 5、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作业场所可能发生事故类型进行辨识与分析。 6、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进行辨识与分析。 3.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2.1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该加油站经营储存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汽油、柴油。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修订版3.0.2条规定,汽油火灾危险类别为甲B类。该加油站所经营

CNG加气站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NG加气站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说明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了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导则。某集团公司根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制定集团公司的加气站《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主要包括单位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周边区域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 一、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1、危险目标的确定 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目标: ⑴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 ⑵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文件; ⑷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⑸其他 2.根据加气站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确定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二、消防设施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1、消防栓; 2、灭火器材; 3、消防沙; 4、防爆墙; 5、个体防护的设备。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组成人员 a.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b.现场指挥人 (3)主要职责 a.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c.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d.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e.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f.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g.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h.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i.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j.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四、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a.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b.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c.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

加油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X加油站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XXX加油站有限公司 (盖章)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原则 (1) 1.2编制依据 (1) 2.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概况 . (4) 2.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4) 2.2生产经营单位周边及总平面布置情况 (5) 2.3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6) 2.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 (6) 2.5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7) 3.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 (9) 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11) 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 (11) 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2) 7.评估结论 (14)

1.总则 1.1 编制原则 为规范加油站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确保安全作业,由油站安全管理小组进行风险评估。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9 号,自 2007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3 号,2014 年 12 月 1 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 号, 2009年5 月 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 号修改, 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7 号,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7)《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公告第 94 号);

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文件编号:AQSCBZH01受控状态:受控 加气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全套资料汇编 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 适用行业:加气站 编制时间:2019年9月

目录 第1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6) 1.1 分级管控目的 (6) 1.2 分级管控的依据 (6) 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6) 1.2.2 企业安全生产资料 (7) 1.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7) 1.4 名词解释 (8) 1.4.1 风险 (8) 1.4.2 可接受风险 (8) 1.4.3 重大风险 (8) 1.4.4 危险源 (8) 1.4.5 风险点 (8) 1.4.6 危险源辨识 (9) 1.4.7 风险评价 (9) 1.4.8 风险分级 (9) 1.4.9 风险分级管控 (9) 1.4.10 风险控制措施 (9) 1.4.11 风险信息 (9) 1.4.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 1.5 加气站概况 (9) 1.6 职责 (10) 1.6.1 总经理职责 (10) 1.6.2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10) 1.6.3 生产管理部门(公司办公室) (10) 1.6.4 加气站子站点 (11) 1.7 工作程序和内容 (11) 1.7.1 工作程序 (11) 1.7.2 准备阶段 (11) 1.7.3 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13) 1.7.4 风险点确定 (15) 1.7.5 危险源辨识 (16) 1.7.6 风险评价 (18) 1.7.7 风险控制措施 (22) 1.7.8 风险分级管控 (24) 1.8 文件管理 (25) 1.9 绩效考核 (26) 1.9.1 成果 (26) 1.9.2 效果 (26) 1.9.3 绩效考核 (27) 1.10 持续改进 (27) 1.10.1 评审 (27) 1.10.2 更新 (27) 1.10.3 沟通 (28)

LNG加气站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LNG加气站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号:(2/A) 某单位 实施日期:年月

某单位令 (第1号) 《某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于2011年12月06日经广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专家评审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请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员工学习,按规定组织综合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安全生产。 总经理: 年月日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加强燃气安全管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置站区生产安全事故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维护公司声誉和社会形象,促进某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6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5)《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83号);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令〔2009〕第17号); (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9)《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粤府[2006]16号); (10)《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36号); (11)《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粤安监〔2010〕11号); (12)《关于深入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安办[2011]22号); (13)《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 (14)《××市燃气条例》(××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5)《××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府〔2005〕37号); (16)《××市××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某单位在经营液化天然气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液化天然气火灾、泄漏、冻伤事故时初期的公司内一级和各站点内二级事故处置。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应急救援时作参考。

加油站风险评估报告最新版

平邑县XXX加油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7年10月4日

目录 1.前言 (3)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3) 3.物质固有性危险性分析 (3) 4.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析 (7) 5.经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 6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0) 7.危险事故分析 (10) 8.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10) 9.针对主要危害因素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10)

附件11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前言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平邑县佳成加油站为查清目前存在的事故风险隐患,科学评估事故风险防控能力,客观界定事故风险等级,并为生产安全达标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特编制《平邑县佳成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平邑县佳成加油站主要经营汽油、柴油。西、北邻乡村公路,东、南邻农田,周边300米范围内,没有重要公共建筑物、文物保护单位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没有室外变配电站。周边环境及安全防护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站内储罐区设埋地卧式油罐4个,其中有2个柴油罐,公称容积为20 m3,汽油罐2个,公称容积分别为20M3、16 M3油罐总容积(柴油罐折半)为56M3,存设施有税控加油机4 台、站房一座,罩棚面积为180M2,,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管理施工规范》(GB501586-2002,2006年版)的规定,该站被划分为三级。 现有4人,其中站长1人,安全员1人,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均通过安全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建立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现场作业管理。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进行辨识,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3.物质固有性危险性分析 主要经营的成品油料有汽油、柴油,这些油料自身的危险性取决于这些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如易挥发、易流失、易燃易爆、有毒等。 汽油、柴油属易燃易爆化学品,在设计、施工、经营过程中,管理不善易造成汽油和柴油泄漏,与点火源,即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物质危险特性见表3-1。

加油站评价办法

山东省加油站安全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加油站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加油站的安全评价。 本导则所称“加油站”为GB50156所规定的“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以及车用乙醇汽油的专门场所”。 本导则不适用于撬装式加油装置、农村加油网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所有引用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并应按最新版本修订本导则的相关条款。安全评价时,可根据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报告的实际评价内容,引用未列入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实施)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2002)第141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 《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6〕5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新建与改建车用乙醇汽油加油站设计施工验收规范》DB37/593-2005

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及其辨识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1993年8月5日,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Flix borough )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Major Hazards),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随后,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HSE)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汽车的发明,用计算机监控的生产装置等。这些无疑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产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例如:(1)2001年2月23日,广州增城市福和镇一私人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导致上百名村民出现轻重不同的中毒症状。附近8个村约二三千名村民连夜紧急撤离。(2)2001年9月21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一家化工厂储藏在库房的约300t硝酸铵爆炸,死亡29人,受伤2442人。从这些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体现出重大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化工厂对重大危险源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性,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事故的主要类型一是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泄露,引起大范围内的人员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二是可燃物质大量泄露,遇火源引起火灾和爆炸。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使我们痛苦地认识到现代化工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潜在的危险性非常巨大。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化工厂四周的居民密度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一旦事故发生,不仅给化工厂内部带来损失,而且也使周边的居民的健康生命和环境遭受巨大的危害。它所带来的灾难性和社会性,所表现的技术性已经超过了事故本身,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人类安居乐业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因此,作为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的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成为现代大中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重大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辨识。 1.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的哪些区域、部分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事故触发因素等。

LNG加气站事故应急预案全套

某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 预案版本号:(2/A) 某单位 实施日期:年月

某单位令 (第1号) 《某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于2011年12月06日经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专家评审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请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员工学习,按规定组织综合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安全生产。 总经理: 年月日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加强燃气安全管理,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综合处置站区生产安全事故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维护公司声誉和社会形象,促进某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2002〕第60号); (3)《中华人民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2008〕第6号); (4)《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5)《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83号);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令〔2009〕第17号); (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9)《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粤府[2006]16号); (10)《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36号); (11)《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粤安监〔2010〕11号);

加油站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与风险控制评价.

加油站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与风险控制评价 摘要:本文根据加油站安全评价实践,运用重大危险源快速评价理论和岩土中爆炸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行标准汽车加油站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与风险控制进行了应用性研究,得出了我国现行加油站重大危险源属于四级重大危险源,并提出了加油站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和控制程度判定意见。 关键词: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加油站 汽车加油站是基层政府和安全评价人员经常遇到的重大危险源单位。如何在较科学的风险定量评价基础上,对其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进行风险控制状态的评判,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油站重大危险源概述 1、危险物质特性及临界量 加油站储存的90#、93#、97#等车用汽油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规定的第2类(易燃物质)中的低闪点易燃物质(闪点[闭口]为-24°)的第11种,储存场所临界量为20T;而车用0#等柴油属于高闪点易燃液体(闪点[闭口]为55°),未列入《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危险物质中,但在加油站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时也应给予相应的关注。 2、重大危险源类别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将重大危险源分为7大类。加油站属于第1类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罐区(储罐)中的可燃液体储罐区(储罐)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现有技术标准规定,加油站油品储罐应为直接埋地方式。 3、周围环境影响 加油站一般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一级加油站不应建在城市建成区内。离居民住宅、生产单位、机关团体、公共场所、交通要道或其他重要公共建筑等应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要求保持安全防火间距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加油站重大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概率 加油站因工艺管线泄漏或加油作业操作不当,形成油蒸气遇明火或高温,引发火灾,由于其燃烧物质质量有限,其后果比较而言较轻。加油站油罐内油品是重大危险源所在,一旦失控,可能酿成重大事故。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95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标准版本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场站是我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 1.液化天然气具有危险性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5%~15%,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扩散系统为0.196,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泄漏引发事故

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气瓶、压缩机、LNG储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3.高压运行危险性大 站内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要求充装站的压缩机必须加压至25MPa以上,才能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内,这是目前国内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贮存容器。若钢瓶质量或加压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可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 4.低温冻伤

加油站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加油站安全风险管控手 册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XXX加油站 2017年4月 发布令 为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起设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特制定《XXX风险管控手册》。本手册通过公司内部组织有关人员评审合格后,现正式发布,望公司员工认真遵照执行。

签批

目录 1.加油站风险评价组织........................... ..... ....................... (1) 2.加油站风险源识别依据........... ............... . (2) 3.加油站风险评价方法............ ...................... . (3) 4.加油站风险等级确定准则....................... . ... .. (4) 5.加油站风险分布图.................... . ... ........ ..................... .. (5) 6.公司辨识出的中等以上风险的可控态............ ........ ...... .. (6) 7.加油站风险管控措施及管控................... ........... . (7) 一、加油站风险评价组织

1、《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XX安监管危化[2016]71号) 2、《XX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XX安委【2016】3号)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5、《××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 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10) 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 三、XXX加油站风险评价方法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2、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3、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4、工作危害分析法JSA 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四、XXX加油站风险等级确定准则 1、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表1 风险评估矩阵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 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1993年8月5日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国外重大事故预防的经验证明: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Flixborough)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Major Hazards),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随后,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HSE)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ACMH分别于1976年、1979年和1984年向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提交了三份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报告。由于ACMH极富成效的开创性工作;英国政府于1982年颁布了《关于报告处理危害物质设施的报告规程》,1984年颁布了《重大工业事故控制规程》。也是由于ACMH和其他机构的工作,促使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CC Directive 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为实施《塞韦索法令》,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要求对工厂的重大危害设施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主管当局提交详细描述重大危险源状况的安全报告。1996年欧共体颁布了《塞韦索法令Ⅱ》,并要求其成员国从1999年起开始执行。从1999年2月起,《塞韦索法令Ⅱ》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塞韦索法令》,新法令是强制性条约。 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1985年6月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关于危险物质应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