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二级感想

计算机二级感想
计算机二级感想

C语言论文

很快C语言二级强化课已经过去了7周了,今天已经不用再去教室了上课了,心里真有些不舍,C语言对我来说真很重要,因为我学的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那是一种微机和编程经常打交道的专业,说实话我很喜欢C语言,也很喜欢编程。今年的课我真的很喜欢因为老师真的教会我很多东西,特别是对二级的强化认识,让我了解到作为一个将来要和信号打交道的工作人员,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好,有些程序应该怎么编写才符合最佳要求。但是无论做什么东西都有遗憾,那就是自己没有报名参加二级计算机考试,可是也没办法,首先我刚开始是没打算选这门课的,但是我大一的老师说我们专业对编程要求很高。他建议我选修这门课,就这样自己坐在了二级强化班的教室里,刚开始还好,自己一直很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可是到了最后就不行了,因为我报名参加了计算机一级考试,自己要考试要复习,所以后来就把二级放了,没办法因为我还是知道,考试过才是最重要的,记得老师曾说,报了二级强化班为什么不报名参加二级考试,那是因为我是一名专科的学生,我们学校要求专升本的学生必须要有两张证书,那就是计算机一级证书和英语四级证书,所以我就没有报名参加二级考试,这也是自己最遗憾的地方,我想要是自己是一名本科学生,就用不到那些无聊的证书了,我很坚信自己肯定能考过二级,可是为了一级考试,我放弃了二级的课程(也不是放弃,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用功了),课下也不是很用心好好复习和编程,而是一心把重点放在一级的复习上。

二级课真的很精彩,我也很喜欢,上课让我又一次了解二级C语言,特别是在指针和最后的学习。我想这对于以后的我在学编程有很大的作用。而对于我来说,二级计算机学起来还是很好学的,因为那些都是很基础的,对于一个只是想要证书的学生来说只要好好在课上注意听,记下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有心的同学应该找一本笔记本记下老师听是讲的重点、难点、考点等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有就是记下自己平常所遇到的知识点,和自己平常遇到的不会的编程题,课下好好问问老师。其实刚学编程的时候,老师就讲编程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对它有兴趣,培养自己编程兴趣,这就是刚开始为什么我喜欢上了C语言,喜欢上了编程,课下也很有兴趣,学学其他的知识,记得当时自己就是先模仿基础题,然后就是去编程,去学习,去模仿课上老师讲的和课下老师老师要求我们应该做到的,通过“模仿-改写-编写”的上机实践过程,通过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并掌握基本的程序调试方法。我想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每位同学都可以很好地学会C语言编程题。其实总结起来就是课上一定要记笔记,课后一定要复习,老师会在上课时给我们二级强化题和往届考试题,及二级考试内容,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到图书馆借一本C语言练习册是很必要的,自己有空就做做,大二我们有的是时间。又没什么课。同时我们还要做题,相信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都有C程序软件,课下好好做做就OK了。

而学二级C语言,我们该怎么学习呢?我们又做了什么?其实第一节课在上课我就了解了,今年上海市计算机考试的内容及要求。我们就按照这样按着要求自己看看书,看看以前忘记的东西,同时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在指针和文件这两章进行了详细的复习,我记得接下来就是无尽的题海战术了,每次都是题题题。。。。。。讲讲讲,就这样进行强化训练,都不知道自己U盘里存了多少套试题。不过这样也好就是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题海战术,知道了近几年的出题类型。知道课下自己该做些什么。。。。。。

二级课程是很好但是也有很多缺点,我自己的感觉就是:

1)课堂上讲的太多了,虽然题海战术是不错,但是在课堂上讲的太多了,没有消化的时间,更不用说记笔记了。因为讲的太快。

2)二就是理论联系不到实际,怎么说呢?就是老师讲的时间太多了,其实编程题也占了很多分值,老师可以给我们点时间让我们在上课

的时候多做点编程题,因为虽然我们只是为了考证书,但是我们的

目的不是在那一张纸上,而是以后,我们走上工作还是编程理论的

应该不会太对,所以老师可以给我们点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让我

们多做做编程题。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不会眼高手低了,因为记

得有次老师让我们编程,那试题真的很熟悉,就像老师讲的那样,

这样的题型我们已经讲了N遍了,但是结果老师是知道的,一节课

两道题我们编程的结果让人欲哭无泪,就一道题我相信有很多人还

是拷贝别人的,两道题很少人交上去吧!还好我自己做出来了两道

题,但是时间已经是下课了,还是老师指点了我,这也是为什么我

最后只是交了一道题(我是为了老师能早点回去,就没让您直接拷贝

走,但是那试题我是真没做出来了。)所以老师应该让我们多点时间

实践。

3)就是这次二级计算机考试,我也听同学们讲了,二级的试题及过程,结合自己考试一级的经历,我是想说,老师一方面应该严格要求教

学,另一方面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次提醒我们,按照要求来答

题,因为记得我同学说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交试卷,什么盘什么文

件夹,要交什么文件,该怎么交文件等等。所以我建议老师平时就

要求我们按照什么格式交,怎么交,要交什么文件等等。、

4)最后我建议老师不要经常广播,因为这样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多给我们一些自由的时间,让我们来记一些东西。

5)最后下学期就要到自己考二级了,我希望自己能幸运的选上老师的课,把二级过了。

计算机导论实验六—可视化编程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 项目名称:实验六可视化编程基础 学院:**学院专业:******************** 报告人:某某某学号:201*******班级:***01 同组人:无 指导教师:王小民 实验时间:2016.12.6提交时间:2016.12.10 声明: 本次实验内容由报告人和同组人独立完成,所有涉及到他人的工作均已说明。报告人和同组人均同意教师及学校为教学活动而引用本实验的内容,且无需事先征得同意和特别说明。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算法设计和流程图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算法设计工具Raptor的基本工作环境 3.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设计方法 4.掌握Raptor的子图和子程序设计方法 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和实验环境 1.实验说明: 本实验以熟悉可视化编程工具Raptor为主,Raptor为程序和算法设计的基础课程 的教学提供了实验环境。使用Raptor设计的程序和算法可以直接转换为 C++/C#/Java等高级程序语言。 2.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PC 软件环境:Windows 10 中文企业版、Raptor4.0汉化版 三、实验分析设计 Raptor专门用于解决非可视化的环境的句法困难和缺点。Raptor允许我们用连接基本流程图符号来创建算法,然后可以在其环境下直接调试和运行算法,包括单步执行或连续执行的模式。该环境可以直观地显示当前执行符号所在的位置,以及所有变量的内容。 由于Raptor是一种基于流程图的可视化程序设计环境。而流程图是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图形符号的集合,其中每个符号代表要执行的特定类型的指令。符号之间的连接决定了指令的执行顺序。由于流程图是计算机基础课程首先引入的与程序、算法表达有关的基础概念,所以一旦开始使用Raptor解决问题,这些原本抽象的理念将会变得更加清晰。 四、主要实验过程(或核心代码说明) 1.安装Raptor程序设计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Word 2003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位于界面最上方的蓝色长条区域,用于显示文件的名称与存储路径,称为标题栏 B.执行菜单栏的“视图”命令,点击“标尺”选项,在文本编辑区上边和下边会显示标尺 C.状态栏中会显示已经打开的Word文档的当前文档页码、文档总共的节数、文档的总页码、文档的作者、当前光标的位置信息 D.Word 2003一般默认安装在【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子文件夹下 2.在PC中,I/O的中文意思是(C)。 A.读写存储器 B.操作系统 C.输入/输出 D.接口电路 3.在Word 2003中,执行菜单栏中的(A)命令进行设置,可以禁止Word启动时自动显示任务窗格。 A.视图/任务窗格 B.文件/属性 C.窗口/任务窗格 D.工具/选项 4.Internet中电子邮件服务使用的协议是(D)。 A.TCP/IP B.HTTP/FTP C.SPX/IPX D.POP3/SMTP 5.当一个文档窗口被关闭时,该文档将(D)。 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贴板中 D.由用户决定是否保存 6. 与十进制数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A)。 A.0111 B.0101 C.1000 D.1001 7.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D)。 A.Byte B.KB C.MB D.GB 8.在Windows中按文件名查找时,可用(A)代替任意单个字符。 A.? B.* C.! D.% 9.在PowerPoint 2003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诗情画意”应用设计模板,在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B)。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10.Windows窗口菜单中呈灰色的选项,表示(A)。 A.该选项不能执行 B.该选项可以执行 C.该选项正在执行 D.该选项已被删除 11.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是由(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A.加法器 B.控制器 C.驱动器 D.中央处理器 12.在Windows中,若要查看某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可(B)该文件夹图标,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A.右键双击 B.右键单击 C.左键双击 D.左键单击 13.下列程序不属于附件的是(C)。 A.计算器 B.记事本 C.网上邻居 D.画笔 14.计算机系统加电启动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再给(A)加电。 A.主机 B.投影仪 C.显示器 D.打印机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9845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Office软件简单运用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与班级代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SS1-305 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2013年11月27 日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一WORD文档的常用编辑与排版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编辑方法。 2、掌握字符和段落的格式化 3、掌握样式的使用。 4、掌握分栏格式的设置。 一、实验设备和软件 1、计算机。 2、Word2002或以上版本。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打开“《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文档 2、将标题居中。点击菜单“格式”宀“段落”,对齐方式选择居中,然后点击【确定】。(或点击工具条中的【居中】按钮) 3、将标题设成二号黑体、加单线下划线、色字。点击菜单“格式” 宀“字体”,中文字体选择黑体,字号选择二号,字体颜色选择红色,下划线线型选择单线,然后点击【确定】。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 4 学时/周授课班级:XXX 学生人数:X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 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四章Internet 基础及应用第五章Word 2003 文字处理软件第六章Excel2003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第七章PowerPoint2003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60 学时。 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 WindowXP 、

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XX学院:XX 2013年12月31日

计算机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式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了在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或扩大已有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从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加速发展。然而,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是必然的,对于银行而言,企业的盈利风险关系着银行资本的深度运作,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财务质量好坏也与贷款数量息息相关。随着越来越多的贷款发放给企业,如何保证资产质量安全,如何管理信贷风险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风险,基于此的银行信贷不能一概而论,而信用评级作为授信业务的首要工作,是把控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合理的信用评价可以减少银行坏账,有效的信用评价并挖掘企业的信用能力是银行信贷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构建企业与信贷资金的阶梯。然而,如何合理地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人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试图找出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银行企业用户的信用评价方法。 关键词:银行,企业用户,信用评价,信用评级 国内外相关研究 2004年,东北财经大学的王平[1]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平衡记分模型。该模型的指标体系比商业银行现有客户评级模型更具体、更详细,纵向四个层次,横向九个维度,其模型中的所有指标权数的设置有统一的标准,计算分类有统一的公式,这尽可能地保证客观性。此外,该模型更多地注重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仅仅是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该模型以大连市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证明了综合平衡记分模型的有效性。然而该模型权重的设置是根据对信用等级值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的,主观性色彩浓重,且其客户信用等级共分为10类,对于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说,仍然过于单薄,再有其企业成长能力指标、业务流程指标等信息难以准确获得。 2005年,浙江大学的冯蔚蔚[2]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客户群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其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词啊用logis回归方法建立了两个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然后用模型对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客户群进行了检验分析。其得出的结果有以下几点:对于制造业来说,其选择的八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息税前收益与总资产比率、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证倍数、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信用风险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信用评级结果表明,大企业客户群最好,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最低,国有企业客户群的信用风险高于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但是logis模型有其局限性,对于大数据集合缺乏适应性,且其选用指标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来说稍显单薄,从而使得其模型与当前环境下的信用评价有所偏差。 2010年,王瑛[3]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企业客户群,并通过建立相应的决策树,得出银行企业客户信用评定的模型。同时对聚类分析置能处理定量目标以及相关性目的的局限性进行改进。通过聚类分析对企业划分为三类,各因素间相互独立,相关性较小,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聚类因子来进行决策树分析从而得到银行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其得到的聚类因子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净资产,主营收入,营业利润,经营现流,总现金流,利润总额,税后利润,净利润。然而,聚类分析的方法虽然高效,但是其要求要先分类,然后根据权重重复聚类,在现实中,银行的信用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其中很多还难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实验一:键盘的使用方法与中/英文输入 【实验目的】 1. 熟悉键盘布局,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 2. 掌握Windows下汉字输入法的设置与使用、切换; 3. 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实验内容】 1. 熟悉键盘各区域,并区分它们功能的不同。 2. 用标准指法进行英文输入练习。 3. Windows软键盘的使用。 4. 使用Windows任务栏上语言指示器,进行输入法的切换。 5. 练习智能ABC输入法下的汉字输入。 【实验步骤】 1.熟悉键盘各区域,并区分它们功能的不同。 2.用标准指法进行英文输入练习。 请输入以下英文: We all stood there under the awning and just inside the door of the Wal-Mart. We waited, some patiently, others irritated because nature messed up their hurried day. I am always mesmerized by rainfall. I get lost in the sound and sight of the heavens washing away the dirt and dust of the world. Memories of running, splashing so carefree as a child come pouring in as a welcome reprieve from the worries of my day. 3. Windows软键盘的使用。 启动Microsoft Word,输入下列特殊字符: ①标点符号:。,、:…~〖【《『 ②数学符号:≈≠≤≮∷±÷∫∑∏ ③特殊符号:§№?○???◇◆※ ④Webdings: ⑤Wingdings:? ? ? ? ? ⑥特殊字符:? ? ?§ 提示:①~③通过软键盘输入,④~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输入。 4. 使用Windows任务栏上语言指示器,进行输入法的切换。 5. 练习智能ABC输入法下的汉字输入。 (1) 使用智能ABC汉字输入法输入汉字 第一步:开机,进入Windows 2000/xp桌面; 第二步:单击“开始”按钮,将鼠标指针指向“程序”选项,在级联菜单中,单击“Microsoft Word”选项,进入Word编辑窗口; 第三步:单击状态栏 En 按钮,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在屏幕上显示汉字输入状态窗口; 第四步:分别单击输入状态窗口各按钮,观察窗口显示有什么变化。观察完毕再次单击,返回初始状态。 请输入以下汉字: 长治因地处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尧舜时期,长治是“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商为黎国,韩建别都,秦置上党郡,北周名潞州,明朝时设潞安府,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称由此而来。1946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AVA文献综述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文献综述 JAVA创意游戏坦克大战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王辰 系名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黄俊莲 日期2012年3月10日

前言 JAVA创意游戏坦克大战的设计与实现是我毕业设计的题目,我选择这样一个游戏软件作为题目的原因,不光光因为我是一个喜爱玩游戏的大男孩,同样的我也很看好游戏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毕业后我有意从事相关工作。 现在游戏行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电视广告,动画片,电影以及很多平面媒体上我们都能见到很多相关的宣传与资讯。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数字娱乐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中国有近500万动画,网络游戏爱好者,另外至少还有400多万潜在用户群,以此带动的市场近有10亿元的规模。而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游戏行业将成为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解决一日三餐,温饱出行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娱乐生活,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在网络的环境中,可以给与的不仅仅是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并且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庞大的数据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流的位置。 主题 游戏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统计,全国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不足1万人,人才的缺口相当之大。最然我国的游戏产业比不上美国,韩国。但是我们拥有的是无比巨大的潜在市场。我相信随着市场秩序的建立,国家的大力扶持,游戏产业的春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2007年的中国网游市场风云突变,新旧交替。这一年我们见证了

韩系网游几乎全线溃败。领略了史玉柱从征途到巨人的资本胜利。遭遇了韩国网游屡屡向中国运营伙伴发难的无奈。更多的也发现了中国网络游戏玩家的逐渐成熟。从2007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网络游戏市场总体增量约6.4亿。其中,完美时空,金山,巨人,网龙等新企业迅速成长。目前的网民群体中,玩过网络游戏的网民也已经接近一半,其中付费游戏用户平均每月花费的金额达到84元。我国在2006至2008年间,网络游戏产业总值将达到221.6亿元。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网络游戏的好景能否持久?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这样认为。机遇当然会伴随风险,然而也正是风险才能成就更大的机遇。渴求成功的人士,只要掌握问题的关键,自可趋吉避凶。他指出,目前网络游戏鱼龙混杂,如战国之乱,因此还难以形成专一的用户群。用户忠诚度不够,私服外挂问题,也是每一款游戏心中的痛。因此,谨慎的做法是仔细考虑游戏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独特之处,有市场前景。专业人士预言,随着网络游戏的蛋糕做大,国内运营商不甘心为韩日游戏开发商久做嫁衣,而思自立。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必能在玩家人心方面更胜一筹,就看产品开发,美工能否成功挖掘这部分市场。游戏产业如火如荼,然而Java作为一款火爆的编程语言同样广受欢迎。2011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7817亿元,呈现高成长态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761和1073亿元。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867和1673亿元。数据显示,软件开发行业前景广阔。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 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 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 参考教材: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 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 一、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C类考证)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P2P文件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作者姓名 (学号计科系XX级XX班) 摘要:对等网(P2P)主要指计算机之间以对等方式形成的网络连接,弱化或完全取消了服务器的作用。文章首先将对P2P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实现、主要应用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P2P技术与C/ S模式互联网的区别; 最后介绍了JXTA协议。 关键字:P2P; 文件共享; C/S模式; JX-TA 1 引言 随着像Napster、Gnutella、Freenet等P2P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的流行,P2P(Peer- to—Peer,即对等网络)这种完全不同于客户/ 服务器的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机模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财富》杂 志誉为将改变互联网未来的四大新技术之一。P2P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直接交换信息,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 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在这种网络中所有节点是对等的,这些对等节点具有共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服务,它们之间通过直接互连

实现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以及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而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的支持,消除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 2 P2P网络技术的研究 2.1 P2P网络的基本概念 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 非中央式服务器) 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 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P2P网络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TCP/IP协议并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一端。P2P技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使 其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不再存于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PC机上。P2P使得PC重新焕发活力、不再是被动的客户端,而成为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双重特征的设备。 2.2 P2P网络的分类 关于对等网的分类,目前尚不统一,有很多争论,安P2P的定义大致可分为集中目录式对等网络、纯分布式对等网络、混合式对等网络。 2.2.1 集中目录式对等网络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工商管理一班 郑沛琪 1.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EMIAC ,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81年IBM 推出PC ) 2.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或:CPU 、存储器、I/O 设备) 软件 3. 存储器:包括主存(内存)和辅存(外存)两种。 内存:①特点:相对快、小、带电储存(易失性) ②举例:CPU 内存元件、内存条、高速缓存 外存:①特点:相对慢、大、不带电储存 ②举例:硬盘、光盘、MP3(4,5)、U 盘、磁盘等 4. ROM (只读存储器)与RAM (可读写存储器) 5. (1)键盘键区分布 (2)正确的打字方法 (3)一些键的描述: 例如:组合键 Ctrl ,Alt ; 上档键 Shift ; 奇偶键 Num Lock ,Caps Lock, Insert (插入/替换) 6. 显示器 7. 打印机 击打式打印机 例如:点阵式,高速宽行 非击打式打印机 例如:喷墨,激光 8. 总线: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 AB :地址总线—传递地址功能 DB :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CB :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息 9. 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OS (操作系统),DV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10. 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性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其对计算机和用户使用的危害/干扰程度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两种。 11. 计算机的数字和单位 系 统 总 线 C P U AB DB CB RAM ROM I/O 接口 外设

深圳大学计算机导论互联网与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互联网与网络安全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2016. 10.2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12.9 教务处制

实验步骤: 一、浏览器使用,网页下载和保存、搜索引擎使用和信息检索方法。 (一)浏览器使用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 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域网等内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这些文字或图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信息。大部分网页为HTML格式。 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许多浏览器还支持其他的URL类型及其相应的协议,如、HTTPS(HTTP协议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类型和URL协议规范允许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中嵌入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流媒体等。 游览器使用: 1.单击【开始】菜单,在弹出的开始菜单中选择【Internet】命令,打开IE浏览器窗口。 2.也可以通过桌面双击IE浏览器的图标来打开IE浏览器、

3.新打开的IE浏览器窗口中不会显示任何内容。需要您指定网站地址才能够访问并显示内 容。 4.打开健康频道页面 在人民网首页的导航栏中单击【健康】超链接文本,打开健康频道页面。

5.打开详细页面 在高血压专题页面中单击某个文章标题,即可查看该标题下的内容。 6.在【健康】频道页面顶部的导航栏中单击【高血压】超链接文本,可以打开高血压专题页 面。 7.在详细页面中可以阅读打开的新闻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经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不仅是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看,更是技术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即目前流行的Office 2010的基本组件的用法;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5.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多媒体操作软件;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 3. Office 2010各组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5. 多媒体及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指导思想是: 1. 立足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现实生活贴切和具有趣味性的实例进行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强化实践,大学计算机这门课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因此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致用,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掌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文献综述应该写些什么

文献综述应该写些什么?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 / 35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 / 35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 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 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 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 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 6.Linux,自由操作系统 3 / 35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实验0 SimpSim模拟器环境及Visual C++编译调试环境 【实验目的】 1了解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 2 熟悉Simple Simulator模拟器环境,掌握使用Simple Simulator模拟程序的执行。 3 掌握SimpSim的单步运行方法,学会单步运行时对存储单元和各寄存器中值的进行 观察。 4 熟悉Visual C++编译调试环境,掌握C语言源程序的建立、编辑、修改、保存。 5 掌握C语言程序的编译和程序调试。 【实验准备】 (1)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 任何计算机内部都是用0 和1的序列来表示的,这可以很容易地被计算机理解,但人们却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在用像Visual C++ 这样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能被程序员所理解的一组指令或命令,但计算机却不容易理解。为了在人和机器之间搭建通信的桥梁,制定一个翻译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台计算机只能理解它自己的语言(机器语言),所以最终必须将每个程序翻译为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等价程序,这样计算机就能够理解并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指令。执行这个翻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叫做翻译器,如图1.1 所示。翻译器通常对指定的语言进行工作。也就是说,C 程序的翻译器不能翻译Java语言程序,反之亦然。有两种特定类型的翻译器用来执行高级语言的转换过程: 编译器和解释器。 图1.1 翻译器的基本作用 编译器 翻译过程本身包含一系列对输入语言的转换。图1.2 显示了编译器的通用阶段。虽然对包含在每个阶段的行为的具体讨论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了解翻译过程的一些方面,以及如何与编写的程序进行联系,有利于对计算机程序编译调试过程的理解。 在将程序递交到任何翻译器前,需要使用编辑器或文字处理程序来创建源程序。大部分翻译器需要文件扩展名,将程序保存为特定的类型。例如C 编译器要求包含C程序的文件以“.C ”作为扩展名。如果提交给翻译器的程序没有这个程序没有这个扩展名,编译器就不会对它进行翻译。 一旦创建了程序,它就被递交给预处理程序。正如其名字所指明的一样,该程序在“处理器”或编译器之前进行工作。它可能是一个独立于编译器的程序,也可能是具有不同名称的相同的编译器。预处理程序执行这样的任务,例如将一个或多个文件的内容合并入程序中,并在整个程序中用一个字符串取代另一个字符串。预处理程序扫描整个源代码,寻找“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