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姓名:何璐(交换生)

班级:经济91

学号:09182250

实验报告

1.第二章十二题

1.1实验目的

建立一元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方程进行检验和预测

1.2实验内容

1)做出散点图,建立税收随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

2)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3)若2008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8500亿元,求该地区税收的预测值及区间。下表是中国2007年内地各地区税收Y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资料

1.3实验过程与结论

(1)做Y关于GDP 的散点图,按照如下步骤:

在Eviews软件中,选择Quick/Graph(图1-1),出现Serise List(图1-2)对话框

图1-1

图1-2

在Graph窗口的Graph Type栏中选择Scatter Diagram,点击OK按钮,即出现如图1-3所示的散点图。

图1-3

在Eviews软件下,为了得到税收Y随GDP变化的一元线形回归方程,选择Quick/Estimate Equation(图1-4),得到如下结果:

图1-4

由此可知,Y随GDP变化的一元线形方程:

Y=-10.63+0.071GDP

(-0.12) (9.59)

R2=0.7603

斜率的经济意义是:2007年,中国内地各省区GDP每增加1亿元时,税收平均增加0.071亿元。

(2)在α=5%的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31-2=29的t分布的临界值位2.045,可由此判断,斜率项显著不为零,截距项显著为零.

R2=0.7603,表明税收的76%的变化可以GDP的变化来解释,拟合度较好

(3)通过Eviews操作得出Y在GDP=8500下的预测值(图1-5)为593.2667

图1-5

2、第三章十一题

2.1实验目的

学习对二元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并进行F检验和t检验

2.2实验内容

1)估计回归方程的参数及随机干扰项的方差,计算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2)对方程进行F检验,对参数进行t检验,并构造参数95%的置信区间。

3)如果商品单价变为35元,则某一月收入为20000元的家庭的消费支出估计是多少?构造该估计值的95%的置信区间。

在一项对某社区家庭对某种消费品的消费需要调查中,得到表2-1的资料。

表2-1

2.3实验过程与结论

1)、2)均可直接由手工得出结果,而在Eviews软件下,回归结果(图1-2)如下:

图1-2

由此可知,Y关于X1和X2回归方程如下:

Y=626.5-9.79X1+0.0286X2

(15.6)(-3.06)(4.90)

R2=0.9022

3)当X1=35 X2=20000下,Y的估计值为856.2025(图1-3)

图1-3

图1-4

由手工得出,Y均值为95%的预测区间为(768.58,943.82)

Y个值的95%的预测的区间为(759.41,952.99)

3.第四章第八题

3.1实验目的

学习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异方差检验和对模型进行修正

3.2实验内容

1)试用OLS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线性模型

2)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3)如果存在异方差性,试采取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对数

表3-1列出了某年中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每个家庭平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的统计数据。

表3-1

3.3实验过程与结论

1)在Eviews软件下,OLS估计结果如图3-2所示

图3-1

2)异方差性检验

首先采用G-Q检验。在对20个样本按X从大到小排序,去掉中间4个个体,对前后两个样本进行OLS估计,样本容量为8。数据为图3-3。

图3-3

前一个样本OLS估计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4

后一个样本OLS估计结果如图3-5所示:

图3-5

于是得到如下F统计量:

F=(RSS1/(8-1-1))/(RSS2/(8-1-1))=4.86

在5%的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6,6)的F分布临界值F0.05(6,6)=4.28,于是拒绝无异方差性的假设,表明原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其次,采用怀特检验。对原模型进行OLS估计后的结果窗口中,选择“View\Residual Tests\White Heteroskedasticty(no cross terms)图3-6.得到如图3-7的检验结果。

图3-6

图3-7

从nR2统计量对应值的伴随概率值容易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原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3)首先,对模型结果采用加权最小二重估计。如图3-8,3-9,3-10。

图3-8

图3-9

图3-10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得到如图3-11结果:

图3-11

在Eviews软件下,通过程序生成权w=1/@sqrt(exp(6.8251+0.00045*x))然后回到原模型估计结果,按图3-12操作

图3-12

得到检验结果如图3-13:

图3-13

其次,采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法修正原OLS的标准差。

回归到原模型,点击Estimate按钮,出现Equation Specification 窗口,点击Options按钮,并选择默认的White选择(图3-14),点击OK按钮退回到Equation Specification 窗口,在点击OK按钮,得到如图3-15的结果。仍可以看出,变量X对应参数修正后的标准差比OLS估计的结果有所增大,这表明原模型OLS估计结果低估了X 的标准差。

图3-14

图3-15

4、第四章第九题

4.1实验目的

学会对模型进行序列相关的检验,并对存在序列相关的结果进行修正

4.2实验内容

1)当设定模型为LOG(Y)=β0+β1LOG(X t)+μt时,是否存在序列相关?

2)若原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试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原模型。

3)若原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试用序列相关稳健标准误法估计原模型。

中国1980-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与工业增加值Y的统计资料表4-1

4.3实验过程与结论

1)在Eviwes软件下,得出4-2的回归结果:

图4-2

由于D.W.值为0.379,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下,样本容量为28D.W.分布的下限临界值d L=1.33,因此,可判定模型存在1阶序列相关。

也可以通过LM检验法进行检验,步骤如下:

在原模型估计结果窗口中,选择“View\Residual Tests\S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图4-3),在出现的Lag Speci..窗口中,输入滞后阶数“1”,得到如图4-4的检验结果。从nR2统计量对应值得伴随概率值容易、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原模型存在1阶序列相关性。同时,从图4-5下半部分的Test Equation中可以看出,RESID(-1)显著不为0,也表示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图4-3

图4-4

西安交通大学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基本I/O扩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TTL 芯片扩展简单 I/O 口的方法,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编制的方法; 2、对利用单片机进行 I/O 操作有一个初步体会。 二、实验内容 74LS244 是一种三态输出的8 总线缓冲驱动器,无锁存功能,当G 为低电平时,Ai 信号传送到Yi,当为高电平时,Yi 处于禁止高阻状态。 74LS273 是一种8D 触发器,当CLR 为高电平且CLK 端电平正跳变时,D0——D7 端数据被锁存到8D 触发器中。 实验原理图: 三、实验说明 利用74LS244 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 再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连续运行程序,发光二极管显示开关状态。

四、实验流程图 五、实验连线 1、244的cs连接到CPU地址A15,Y7—Y0连接开关K1-K8; 2、273的CS连接到CPU地址A14,Q7-Q0连接到发光二极管L1-L8; 3、该模块的WR,RD连接CPU的WR,RD,数据线AD7-AD0,地址线A7-A0分别与CPU的数据线AD7-AD0,地址线A7-A0相连接。

六、程序源代码(略) 七、实验结果 通过开关K01 到K08 可以对应依次控制LED 灯的L1 到L8 ,即当将开关Ki 上拨时,对应的Li 被点亮,Ki 下拨时,对应的Li熄灭。 此外,如果将开关拨到AAH 时,将会产生LED 灯左移花样显示;如果开关拨到55H 时,将会产生LED 灯右移花样显示。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TTL 芯片扩展简单I/O 口的方法,同时也对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编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对利用单片机进行I/O 操作有一个初步体会,实验使我对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 非线性电路实验报告

Duffing 方程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李禹锋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在工程领域中,在噪声环境下对信号进行检测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课题。混沌理论表明一类混沌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小信号具有参数敏感性,同时对噪声具有免疫力,因此使得它在信号检测中非常具有发展潜力。为此,本文分析了Duffing 方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利用Duffing 方程来进行微弱信号检测的原理和过程,并在Matlab 平台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Duffing 方程在噪声背景下进行信号的检测。 关键词:混沌理论;信号检测; Duffing 方程;仿真研究 1 引言 在噪声背景中检测微弱的有用信号是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传统的基于线性理论的信号检测方法由于对噪声背景下的输出信噪比难以提高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在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更是受到了限制。然而很多研究证明,利用“混沌振子对周期小信号具有敏感依赖性,而对噪声具有免疫性”的特点,从噪声背景中提取微弱的周期信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 在众多的信号检测中,正弦或余弦信号的检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余弦小信号作为检测对象,在Matlab 平台下,对Duffing 方程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基于Duffing 方程的信号检测 2.1 Duffing 方程的数学模型及分析 Duffing 方程已被证明是混沌系统,大量学者对其进行过许多研究,研究它的动力学行为可以揭示系统的各种性质。Duffing 系统所描述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目前已成为研究混沌现象的常用模型[2]。 霍尔姆斯型Duffing 方程为: 232()()cos()d x dx k x t x t t dt dt γω+-+=(1) 式中,cos()t γ为周期策动力;k 为阻尼比;-x (t )+x 3(t )为非线性恢复力[3]。其状态方程为: dx y dt =(2) 3cos()dy ky x x t dt γω=-+-+(3) 在k 固定的情况下,系统状态随γ的变化出现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当策动力γ为0时,计算得到相平面中结点为(0,0)和鞍点为(±1,0)。系统

西安交大数字图像处理第二次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次作业

摘要 本次报告主要记录第二次作业中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本次作业以Matlab 2013为平台,结合matlab函数编程实现对lena.bmp,elain1.bmp图像文件的相关处理:1.分别得到了lena.bmp 512*512图像灰度级逐级递减8-1显示,2.计算得到lena.bmp图像的均值和方差,3.通过近邻、双线性和双三次插值法将lena.bmp zoom到2048*2048,4. 把lena和elain 图像分别进行水平shear(参数可设置为1.5,或者自行选择)和旋转30度,并采用用近邻、双线性和双三次插值法zoom到2048*2048。以上任务完成后均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1.把lena 512*512图像灰度级逐级递减8-1显示 (1)实验原理: 给定的lena.bmp是一幅8位灰阶的图像,即有256个灰度色。则K位灰阶图像中某像素的灰度值k(x,y)(以阶色为基准)与原图同像素的灰度值v(x,y)(以256阶色为基准)的对应关系为: 式中floor函数为向下取整操作。取一确定k值,对原图进行上式运算即得降阶后的k位灰阶图像矩阵。 (2)实验方法 首先通过imread()函数读入lena.bmp得到图像的灰度矩阵I,上式对I矩阵进行灰度降阶运算,最后利用imshow()函数输出显示图像。对应源程序为img1.m。 (3)处理结果 8灰度级

7灰度级 6灰度级 5灰度级

4灰度级 3灰度级 2灰度级

1灰度级 (4)结果讨论: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灰度级下降到5之前,肉眼几乎感觉不出降阶后图像发生的变化。但从灰度级4开始,肉眼明显能感觉到图像有稍许的不连续,在灰度缓变区常会出现一些几乎看不出来的非常细的山脊状结构。随着灰度阶数的继续下降,图像开始出现大片的伪轮廓,灰度级数越低,越不能将图像的细节刻画出来,最终的极端情况是退化为只有黑白两色的二值化图像。由此可以得出,图像采样的灰度阶数越高,灰度围越大,细节越丰富,肉眼看去更接近实际情况。 2.计算lena图像的均值方差 (1)实验原理 对分辨率为M*N的灰度图像,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2)实验方法 首先通过imread()函数读入图像文件到灰度矩阵I中,然后利用 mean2函数和std2函数计算灰度矩阵(即图像)的均值和标准差,再由标准差平方得到方差。对应源程序:img1.m (3)处理结果 均值me =99.0512,标准差st =52.8776,方差sf =2.7960e+03。 (4)结果分析 图像的均值可反应图像整体的明暗程度,而方差可以反应图像整体的对比度情况,方差越大,图像的对比度越大,可以显示的细节就越多。 3.把lena图像用近邻、双线性和双三次插值法zoom到2048*2048; (1)实验原理 图像插值就是利用已知邻近像素点的灰度值来产生未知像素点的灰度值,以便由原始图

西南交通大学限修课数学实验题目及答案四

实验课题四曲面图与统计图 第一大题:编程作下列曲面绘图: 用平面曲线r=2+cos(t)+sin(t),t∈(0,π)绘制旋转曲面 t=0:0.02*pi:pi; r=2+cos(t)+sin(t); cylinder(r,30) title('旋转曲面'); shading interp 用直角坐标绘制双曲抛物面曲面网线图,z2=xy (-3

axis off 用直角坐标绘制修饰过的光滑曲面曲面:z 4=sin(x )-cos(y ) x 与y 的取值在(-π,π) [x,y]=meshgrid(-pi:0.02*pi:pi); z4=sin(x)-cos(y); surf(x,y,z4); title('picture 4'); shading interp axis off 用连续函数绘图方法绘制曲面)2 s in (6522x y x z ++=,x ∈[-2pi,2pi], y ∈[-2pi,2pi],并作图形修饰。 ezsurf(@(x,y)(x^2+y^2+6*sin(2*x)),[-2*pi 2*pi -2*pi 2*pi]) title('picture 5'); shading interp axis off 第二大题:按要求作下列问题的统计图: x21是1—10的10维自然数构成的向量,y21是随机产生的10维整数向量,画出条形图。(提示bar(x,y)) x21=1:10; y21=randn(10,1); bar(x21,y21) 随机生成50维向量y22,画出分5组的数据直方图。(提示hist(y,n))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实验内容: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 (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 (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2、指标选择 3、、数据来源 我们从中国统计局网站上取得中国1978-2006年的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各年的CPI。见表2.1: 表2.1 人均GDP与人均消费的原始数据(现价)单位:元

4、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我们各个时期数据的可性,我们必须剔除价格的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GDP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1990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关于调整方法我们可以用Excell也可以用Eviews软件进行,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views软件调整数据的步骤。 利用命令行输入: “Genr averageconsume1=100/cpibase1990*averageconsume Genr averagegdp1=100/cpibase1990*averagegdp” 其中averageconsume1、averagegdp1表示调整过后的人均消费和人均GDP;cpibase1990表示以1990年为基期的CPI。 调整过后的人均消费和人均GDP如表2.2 表2.2 人均GDP与人均消费的可比价数据(单位:元)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生物信息学

课程生物信息学实验名称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的使用系别实验日期: 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 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同组人无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目的:了解常用的序列数据库,掌握基本的序列数据信息的查询方法。 实验步骤:在序列数据库中查找某条基因序列(insulin人的),通过相关一系列数据库的搜索、比对与结果解释 实验结果: 1.该基因的功能是? DNA结合、RNA结合、雄激素受体结合、酶结合、蛋白结合、转录激活活性、转录调控区的DNA结合、微管蛋白结合、泛素蛋白与连接酶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的活性、提高泛素蛋白连接酶的活性、锌离子结合 3. 该蛋白质有没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 该蛋白质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分别为cd00027(Location:1763 –1842 Blast Score: 107)cd00162(Location:23 –68 Blast Score: 134)pfam04873(Location:655 –978 Blast Score: 1301)pfam12820(Location:344 –507 Blast Score: 809)pfam13923(Location:20 –65 Blast Score: 135) 4. 该蛋白质的功能是怎样的? ①E3泛素蛋白连接酶,专门介导L YS-6'-联泛素链的形成,并通过促胞对DNA损伤的反应,在DNA修复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是否也介导其他类型的泛素链形成。E3泛素蛋白连接酶的活性是其抑癌能必需的。②BARD1- BRCA1异源二聚体协调各种不同的细胞通路,如DNA损伤修复,泛素化和转录调控,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③调节中心体微核。 ④从G2到有丝分裂的正常细胞周期进程所必需的。⑤参与转录调控在DNA损伤反应中的P21。⑥为FANCD2靶向DNA损伤位点所需。⑦可以用作转录调控因子。⑧绑定到ACACA 和防止其去磷酸化,抑制脂质合成。 5. 该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什么?如果没有的话, 和它最相似的同源物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给出 示意图。 该蛋白有三级结构,如图所示

西南交通大学限修课数学实验题目及答案五

实验课题五线性代数 第一大题:创建矩阵: 1.1 用元素输入法创建矩阵 ??? ???? ??-=34063689 864275311A ?????? ? ? ?--=96 5 214760384 32532A A1=[1 3 5 7;2 4 6 8;9 8 6 3;-6 0 4 3] A2=[3 5 -2 3;4 8 3 0;6 7 4 -1;2 5 6 9] 1.2 创建符号元素矩阵 ???? ? ?=54 3 2 15432 13y y y y y x x x x x A ??? ? ??+=)cos(1)sin(42x x x x A A3=sym('[x1 x2 x3 x4 x5;y1 y2 y3 y4 y5]') A4=sym('[sin(x) x^2;1+x cos(x)]') 1.3 生成4阶随机整数矩阵B B=rand(4) 1.4 由向量t=[2 3 4 2 5 3]生成范德蒙矩阵F t=[2 3 4 2 5 3]; F=vander(t) 1.5 输入4阶幻方阵C C=magic(4) 1.6 用函数创建矩阵:4阶零矩阵Q ; 4阶单位矩阵E ; 4阶全壹矩阵N Q=zeros(4) E=eye(4) N=ones(4) 1.7 用前面题目中生成的矩阵构造8×12阶大矩阵: ???? ? ?=16A C N Q E B A A6=[B E Q;N C A1] 第二大题:向量计算:

2.1计算:a21是A1的列最大元素构成的向量,并列出所在位置。提示:[a21,i]=max(A1) a22是A1的列最小元素构成的向量,并列出所在位置. a23是A1的列平均值构成的向., a24是A1的列中值数构成的向量. a25是A1的列元素的标准差构成的向量. a26是A1的列元素和构成的向量. [a21,i]=max(A1) [a22,j]=min(A1) a23=mean(A1) a24=median(A1) a25=std(A1) a26=sum(A1) 2.2计算a27=A1+A2;a28=A1×A2 a27=A1+A2 a28=A1.*A2 2.3取矩阵A2的一、三行与二、三列的交叉元素做子矩阵A29. A29=A2([1,3],[2,3]) 第三大题:矩阵运算 3.1生成6阶随机整数矩阵A A=fix(15*rand(6)) 3.2作A31等于A的转置;作A32等于A的行列式;作A33等于A的秩。 A31=A' A32=det(A) A33=rank(A) 3.3判断A是否可逆.若A可逆,作A34等于A的逆,否则输出‘A不可逆’。 if det(A)==0 disp('A不可逆'); else A34=inv(A) end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3)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μ代表随机干扰项。 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活动人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92年 26,923.48 66,782.00 8,080.10 106.4 1993年 35,333.92 67,468.00 13,072.30 114.7 1994年 48,197.86 68,135.00 17,042.10 124.1 1995年 60,793.73 68,855.00 20,019.30 117.1 1996年 71,176.59 69,765.00 22,913.50 108.3 1997年 78,973.03 70,800.00 24,941.10 102.8 1998年 84,402.28 72,087.00 28,406.20 99.2 1999年 89,677.05 72,791.00 29,854.70 98.6 2000年 99,214.55 73,992.00 32,917.70 100.4 2001年 109,655.17 73,884.00 37,213.50 100.7 2002年 120,332.69 74,492.00 43,499.90 99.2 2003年 135,822.76 74,911.00 55,566.61 101.2 2004年 159,878.34 75,290.00 70,477.43 103.9 2005年 184,937.37 76,120.00 88,773.61 101.8 2006年 216,314.43 76,315.00 109,998.16 101.5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大学计算机_实验名称_检索绘图音频及图像处理_第页共页 系别_____ 能动学院___________ 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审批签字 ●目标任务: 一. 信息检索 1.使用百度地图网站搜索西安交通大学南门到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公交线路。(屏幕截图)2.在本校图书馆网站查找两门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屏幕截图)。 3.使用百度图片网站搜索有关“飞机”和“天空”的图片,各下载一张,并分别命名为:天空.jpg,飞机.jpg。 4.使用Ei检索,检索目前中国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相关的工程论文(屏幕截图) 二. 矢量图绘制 题目:使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10办公绘图软件,绘制流程图。 要求:参见实验教材p27,“四. 实验任务和要求”。 三.数字音频处理 题目:使用GoldWave音频处理软件,完成手机铃声制作 要求:从网上下载一个音乐文件,选取最喜爱的片段,将其保存成手机要求的音频格式(如MP3、WAV)作为手机铃声(存放为另一个音乐文件)。 结果:在实验报告中,粘贴两个音乐文件的属性对话框屏幕截图。(分析文件的大小与占用空间的不同) GoldWave软件存放地址: D:\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ECAT.Software\ECAT-Software\GoldWave.rar 或从网上下载。 四.数字图像处理 题目: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飞行编队”图像设计。 要求:参见实验教材p37,“四. 实验任务和要求”(1)飞行编队设计。 结果:将设计的“三角飞行编队图片”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最后上传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专题实验-西安交大-赵仲孟

西安交通大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 实验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专题实验 所属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32班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赵仲孟教授 实验一背包问题的求解 1.问题描述 假设有一个能装入总体积为T的背包和n件体积分别为w1,w2,…w n的物品,能否从n件物品中挑选若干件恰好装满背包,即使w1+w2+…+w m=T,要求找出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解。 例如:当T=10,各件物品的体积{1,8,4,3,5,2}时,可找到下列4组解:

(1,4,3,2) (1,4,5) (8,2) (3,5,2)。 2.实现提示 可利用回溯法的设计思想来解决背包问题。首先,将物品排成一列,然后,顺序选取物品装入背包,若已选取第i件物品后未满,则继续选取第i+1件,若该件物品“太大”不能装入,则弃之,继续选取下一件,直至背包装满为止。 如果在剩余的物品中找不到合适的物品以填满背包,则说明“刚刚”装入的物品“不合适”,应将它取出“弃之一边”,继续再从“它之后”的物品中选取,如此重复,直到求得满足条件的解,或者无解。 由于回溯求解的规则是“后进先出”,自然要用到“栈”。 3.问题分析 1、设计基础 后进先出,用到栈结构。 2、分析设计课题的要求,要求编程实现以下功能: a.从n件物品中挑选若干件恰好装满背包 b. 要求找出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解,例如:当T=10,各件物品的体积{1,8,4, 3,5,2}时,可找到下列4组解:(1,4,3,2)、(1,4,5)、(8,2)、(3,5,2)3,要使物品价值最高,即p1*x1+p2*x1+...+pi*xi(其1<=i<=n,x取0或1,取1表示选取物品i) 取得最大值。在该问题中需要决定x1 .. xn的值。假设按i = 1,2,...,n 的次序来确定xi 的值。如果置x1 = 0,则问题转变为相对于其余物品(即物品2,3,.,n),背包容量仍为c 的背包问题。若置x1 = 1,问题就变为关于最大背包容量为c-w1 的问题。现设r={c,c-w1} 为剩余的背包容量。在第一次决策之后,剩下的问题便是考虑背包容量为r 时的决策。不管x1 是0或是1,[x2 ,.,xn ] 必须是第一次决策之后的一个最优方案。也就是说在此问题中,最优决策序列由最优决策子序列组成。这样就满足了动态规划的程序设计条件。 4.问题实现 代码1: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Link{ public: int m; Link *next; Link(int a=0,Link *b=NULL){ m=a; next=b; } }; class LStack{ private: Link *top;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计量经济学实验 基于EViews的 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一、背景资料 能用消费是引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左右。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 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直流全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路的定标。 二、实验仪器: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1-1)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将四 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

图1-2 全桥面板接线图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 Uo=R R E ?? (3-1)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称实验原理同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即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将电位器Rw3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 。关闭主控台电源。(Rw3、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26_ 学生学号:_201_ 学生:_ _ 实验日期:__5.26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数值型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的插入、删除、修改、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 二、实验任务 1. 设有一批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考试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N=100人,数据如下: (提示:可以建立三个一维数组来存放学生的数据,其中:学号为一个long类型的数组studentID,为一个string类型的数组name,成绩为一个int类型的数组grade)(1)由键盘获取学生人数n,要求学生人数n的取值围11到N-2; (2)由键盘获取学生的相关数据; (3)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的数据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并输出排序后的学生数据; 2. 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1)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输出该学生的所有信息,按如下格式输出: 学号程序设计成绩 2015112324 思德72 若没有该学生,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2)插入一个新学生的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的数据任按学号升序排列。 ⒊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的新成绩替换该学生的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西南交通大学限修课数学实验题目及答案六

西南交通大学限修课数学实验题目及答案六

实验课题六一元微积分 第一大题函数运算 1.用程序集m 文件中定义函数: 键盘输入自变量x ,由下列函数 求函数值:f 1 (12) f 1 (-32) function y=f1(x) if x>0 y=4*x^3+5*sqrt(x)-7 else y=x^2+sin(x) end end 2. 用函数m 文件定义函数f 2 ???<+≥+=06)5sin(0 3232x x x x x e f x 求f 2(-6) f 2(11) function y=f2(x) if x<0 y=sin(5*x)+6*x^3 else y=exp(2*x)+3*x ???≤+>-+=0 )sin(0 754123x x x x x x f

313-+=x x f end end 3.已知 求 其反函 数 syms x f3=(1+x)/(x-3); g=finverse(f3) %g =(3*x + 1)/(x - 1) 4.已知: 92847 653423234-++=+-+=x x x g x x x f

做函数运算:u1 = f 4+ g 4 ; u2 = f 4 – g 4 ; u3 = f 4 * g 4 ; u4 = f 4 / g 4 u5=)(4)(4x g x f ,u6=()()x g f 44 syms x f4=3*x^4+5*x^3-6*x^2+7 g4=8*x^3+2*x^2+x-9 u1=f4+g4 u2=f4-g4 u3=f4*g4 u4=f4/g4 u5=f4^g4 u6=compose(f4,g4) %u1 =3*x^4 + 13*x^3 - 4*x^2 + x - 2 %u2 =3*x^4 - 3*x^3 - 8*x^2 - x + 16 %u3 =(3*x^4 + 5*x^3 - 6*x^2 + 7)*(8*x^3 + 2*x^2 + x - 9) %u4 =(3*x^4 + 5*x^3 - 6*x^2 + 7)/(8*x^3 + 2*x^2 + x - 9) %u5 =(3*x^4 + 5*x^3 - 6*x^2 + 7)^(8*x^3 + 2*x^2 + x - 9) %u6 =5*(8*x^3 + 2*x^2 + x - 9)^3 - 6*(8*x^3 + 2*x^2 + x - 9)^2 + 3*(8*x^3 +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数据 二,理论模型的设计 解释变量:可支配收入X 被解释变量:消费性支出Y 软件操作: (1)X与Y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粗略的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01i i i Y X ββμ=++ (2)对模型做OLS 估计 OLS 估计结果为 272.36350.7551Y X ∧ =+ 011.705732.3869t t == 20.9831.. 1.30171048.912R DW F === 三,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为0.98,表明家庭人均年可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8.31%可由支配性收入的变化来解释。 t 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β不显著为0,表明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消费性支出平均增加0.7551单位。 1,预测 现已知2018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0000元,预测消费支出预测值为 0272.36350.75512000015374.3635Y =+?= E(X)=6222.209,Var(X)=1994.033

则在95%的置信度下,E( Y)的预测区间为(874.28,16041.68) 2,异方差性检验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不一定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经济越落后储蓄率越高,可能出现异方差性问题。 G-Q检验 对样本进行处理,X按从大到小排序,去掉中间4个,分为两组数据, 128 n n ==分别回归

1615472.0RSS = 2126528. 3R S S = 于是的F 统计量: ()() 12811 4.86811RSS F RSS --==-- 在5%的想著想水平下,0.050.05(6,6) 4.28,(6,6)F F F =>,即拒绝无异方差性假设,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西安交大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日期2014 年12月22 日专业班号交报告日期 2014 年 12月27日姓名学号 实验五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设备 1.硬件平台——NI ELVIS 2.软件工具——LabVIEW 二、实验任务 1.使用NI ELVIS可变电源提供的电源能力,驱动直流马达旋转,并通过改变电压改变 其运行速度; 2.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 3.通过编程将可变电源所控制的马达和转速计整合在一起,基于计算机实现一个转速自 动控制系统。 三、实验步骤 任务一:通过可变电源控制马达旋转 任务二: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 任务三: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电源电压,从而逼近设定转速

编程思路:PID控制器输入SP为期望转速输出,PV为实际测量得到的电机转速,MV为PID输出控制电压。其中SP由前面板输入;PV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得到;将PID 的输出控制电压接到“可变电源控制马达旋转”模块的电压输入控制端,控制可变电源产生所需的直流电机控制电压。通过不断地检测马达转速与期望值对比产生偏差,通过PID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达到直流电机转速的负反馈控制。 PID参数:比例增益:0.0023 积分时间:0.010 微分时间:0.006 采样率和待读取采样:采样率:500kS/s 待读取采样:500 启动死区:电机刚上电时,速度为0,脉冲周期测量为0,脉冲频率测量为无限大。通过设定转速的“虚拟下限”解决。本实验电机转速最大为600r/min。故可将其上限值设为600r/min,超过上限时,转速的虚拟下限设为200r/min。 改进:利用LabVIEW中的移位寄存器对转速测量值取滑动平均。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自动化 学号: 2015/12/10

PROTEL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 2、熟练使用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会设计简单、常用的电子线路; 3、熟练掌握建立项目文件、建立原理图文件、绘制原理图、产生网络表、建立PCB 文件、绘制PCB线路图等基本技能;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设计技 巧,掌握创建原理图元件的方法;理解PCB线路图参数设置的意义,掌握手动、自 动布局和布线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巧,掌握创建PCB元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编译环境 计算机一台,Protel DXP集成环境。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文件 File->New design 设置工程名和存储路径后点击OK,进入下图界面。

(2)建立原理图文件 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document创建原理图文件。 (3)绘制原理图 在库下有的元件直接添加到原理图中连线即可;对库中没有的元件需要自行创建,创建步骤如下: 1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创建原理图 库文件(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 2绘制元件边框和引脚,设置引脚名称和编号,然后添加至原理图中。 绘制元件8563 U2如图:

绘制好原理图后点击Tools->ERC检查无错误 绘制好的原理图如下: 最后对每个元件设置一个封装(Footprint): 电容C1,C2 二极管D7,D8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自相关性)

实验6.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自相关性的判定和修正 一、实验内容:研究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练习并熟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学会判别自相关的存在,并能够熟练使用学过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 2、实验要求: (1)分析数据,建立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2)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自相关分析 (3)对存在自相关性的模型进行调整与修正 二、实验报告 1、问题提出 通过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观察,我们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证券市场通常也发展的较好,因此我们会自然地产生以下问题,即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GDP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从长期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跟GDP的变化趋势是吻合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股票价格就随之上涨,实际走势有时恰恰相反。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考虑。在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不断增加,老百姓收入增加,投资需求膨胀,闲散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股票的内在含金量增加,促使股票价格上涨,股市走牛。 本次试验研究的1970-1987年的美国正处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状态下,据此笔者利用这一时期美国SPI与GDP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2、指标选择: 指标数据为美国1970—1987年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与美国GDP数据。 3、数据来源: 实验数据来自《总统经济报告》(1989年),如表1所示:

表1 4、数据处理 将两组数据利用Eviews绘图,如图1、2所示: 图1 GDP数据简图图2 SPI数据简图

西安交大金融学实验报告

金融学实验报告 题目:《金融学》证券模拟交易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金融学院 2015年12月16日 【实验题目】 证券模拟交易 【实验目的】 通过选取股票进行模拟交易掌握基本的证券及证券市场知识。 理解证券价格走势的基本特征,价格走势与成交量之间的基本关系:通过对证券分析软件的使用了解证券分析软件基本功能和证券模拟交易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理论基础】 运用财务知识对证券进行基本面的分析。 运用K线分析方法及成交量分析方法描述多空力量对比及变化趋势,进而判断证券价格走势。 运用移动平行线判断证券价格运行状态。 【实验要求】 利用模拟交易系统进行选股分析,并进行股票投资,验证对后市股价预测的准确性。 【实验方案与进度】 本次实验选取分析的股票是信维通信(300136)。利用大智慧证券分析系统和新浪财经网、和讯网、东方财富网等获取股价走势图等相关图表和数据。

在通过对证券分析方法的教材等进行系统地学习之后对股票进行技术面的分析,并结合技术分析,如:K线分析方法、成交量分析方法、主盘控制程度分析表、机构与散户资金对比表等,综合评定股票,预测股票在未来的走势。 【实验过程与步骤】 了解证券投资基础知识; 了解证券投资实践基础知识; 学会看盘,掌握证券投资软件操作; 运用炒股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对股票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预测股票在未来的走势。 一、基本面分析 【公司及股票信息】

【宏观行情分析】 2015年,受益经济结构升级和企业转型,科技行业和ICT行业的估值不断提升。运营商投资进入后4G真空期,单纯网络升级的投资驱动逻辑难以为继,同时行业在网络、系统、业务三个层面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成长的方向已崭露头角。展望2016大通信行业,国家战略需求、反恐安防升级、网军建设将造就信息安全和专网的确定性成长;军改下的军用通信将受益于中国版C4ISR加速建设;ICT融合下,SDN/NFV、大数据技术将产生颠覆。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建议把握有成长确定性的细分子行业,并采取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重点推荐五条投资主线:信息安全和专网通信、军用通信、大数据、互联网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小公司大平台。 11月份结束,12月份来临,受新股IPO、美国加息预期等影响,短期市场可能会有所波动。但展望2016年,上游半导体整合并购不止,中游零组件创新不断,下游新终端产品持续推出,我们对电子行业保持乐观态度。整体来看,虽然今年半导体衰退压力较大,但明年资本支出看增显示出它们乐观态度,加上产业整合并购不断,半导体将继续精彩纷呈;电 子制造业受欧美先进制造和东南亚中低端制造的前后夹击,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加上企业对90后的管理更加困难,很多电子制造厂商都有意愿加强制造的自动化,预计未来两年电子制造自动化仍能保持较高景气。 【公司素质分析】 个股价值评估 公司地位 股本结构 ④公司战略 坚持大客户战略,业绩确定高增长 公司成长逻辑清晰:国际大客户基础+基于核心技术(+份额提升+产品线拓张=确定的高 速增长。公司始终坚持大客户战略,凭借射频技术、快速响应及出色的产品品质得到大客户认可,已经成为苹果、三星、索尼、华为、微软等国际大客户主力供应商,公司将持续跟随客户成长。 在此基础上,其产品在客户的份额不断提升。射频系列,以苹果为例,公司wifi天线在iPhone的份额提升至30-50%,与安费诺不相伯仲,此外也全面进入iPad、Mac等全系列产品线,我们估测苹果手机wifi天线年需求1-2亿美金,平板天线年需求6-7亿元美 金,Macbook天线年需求3-4亿美金,且从iphone7起手机WiFi天线数量大概率将翻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