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作业 第四小组

计量经济学作业 第四小组
计量经济学作业 第四小组

计量经济学小组作业

论文题目:

浙江省三次产业对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

组别:第四组

组员姓名:杨纯妮P100210129

张远平P100210130

张滕P100210133

黄晨晖P100210134

何丽芳P100210135

吴垠P100210136

分析浙江省三大产业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的商品或劳务的增加量的总和。三大产业是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生产法通过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可以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本次作业就是要通过三大产业分析其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浙江省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其三次产业结构分布比较合理,研究其经济结构有助于实现研究的目的,这是本次作业选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并且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影响产业结构

引言:

地区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分配法、使用法三种方法。本次作业就是要运用生产法的原理来验证三大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生产法的原理是: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总产出-改产业的中间消耗)(公式一)=∑各个产业的增加值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地三产业的生产总值)

(公式二)运用生产法知道了三次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关的分析。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性如何?他们之间的回归线性方程会是怎样的呢?通过下面的过程我们就可以推算出该回归线性方程。

一.进行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浙江省1978年到2010年的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进行了以下假设:

Y=c+β1X1+β2X2+β3X3 (方程一)

其中:

Y代表地区生产总值

c 代表常数项

β1代表第一产业的相关系数

β2代表第二产业的相关系数

β3代表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

X1代表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

X2代表第二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

X3代表第三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

因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所以通过求三大产业各自的系数来达到此次作业的目的。

二.数据的来源及整理

年份全省生产总值

(亿元)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1978123.7247.0953.5223.11 1979157.7567.5664.0726.12 1980179.9264.6184.0731.24 1981204.8669.0694.6841.12 1982234.0184.8898.4450.69 1983257.0982.89113.1261.08 1984323.25104.40141.4877.37 1985429.16123.88198.91106.37 1986502.47136.29230.89135.29 1987606.99159.41281.47166.11 1988770.25195.68354.39220.18 1989849.44210.95386.25252.24 1990904.69225.04408.18271.47 19911089.33245.22494.11350.00 19921375.70262.67653.43459.60 19931925.91315.97983.96625.98 19942689.28438.651398.12852.51 19953557.55549.961854.521153.07 19964188.53594.942232.171361.42 19974686.11618.902554.571512.64 19985052.62609.302766.951676.37 19995443.92606.312974.741862.87 20006141.03630.983273.932236.12 20016898.34659.783572.882665.68 20028003.67685.204090.483227.99 20039705.02717.855096.383890.79 200411648.70814.106250.384584.22 200513417.68892.837164.755360.10 200615718.47925.108511.516281.86 200718753.73986.0210154.257613.46 200821462.691095.9611567.428799.31 200922990.351163.0811908.499918.78 201027722.311360.5614297.9312063.82

三.数据的基本分析

(一)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如下图所示:

相关性分析

如上图所示,从其显示出来的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出,Y 分别与X 1、X 2、X 3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37216、0.999660、0.998536,说明了Y 与X 1、X 2、X 3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线性模型在解释它们的关系时是比较恰当的,即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性很强。

(二)做散点图。如下图所示:

散点图

04,000

8,000

12,000

16,000

20,000

24,000

400

8001,200

1,600

X1

Y

04,000

8,000

12,000

16,000

20,000

24,000

5,000

10,000

15,000

X2

Y

04,000

8,000

12,000

16,000

20,000

24,000

4,000

8,00012,000

16,000

X3

Y

上面三副散点图分别显示了三次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次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关系紧密,尤其是第二、三产业更为明显,他们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呈直线关系。其中第一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分为两个部分,即,当第一产业小于600亿元的时候,它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小,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刚好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前5年,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浙江生省的第一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也就是图中第一产业大于600亿元以后的那部分。

(三)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我们用(方程一)来进行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入下图所示:

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回归分析图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方程:

Y=6.264422+0.949553X1+0.998902X2+1.007313X3

(0.821283 )(26.69746)(55.95868)(49.54988)

R2=0.999993 DW=2.396712 F=1217724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

(1)R2、R2接近于1,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反之,如果R2越接近于0,则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很差。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很好。

(2)F检验是多总体线性显著行检验,从图中知其相伴概率是0.000000,反映了变量之间高度线性,方程的回归效果显著。

(3)t检验是检验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关系的检验,图中回归系数t统计量表明第一产业产值X1、第二产业产值X2、第三产业产值X3对于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性影响。

(4)从表中可以看出C的t检验的值是0.821283,p=0.4187.根据t检验的假设,因为0.4187>0.05,所以t检验不通过,也就是说,C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没有关系或者是不存在线性关系。原因是:本次作业是把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把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只要把三次产业的总和想加就可以得到地区生产总值,其他的因素与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关系,所以常数项就没有通过检验。因为没有通过t 检验的解释变量按常理应该被踢出的,但在模型中常数项可以被存在并且常数项对被解释变量已经没有了影响,所以在此就不在考虑常数项。

(5)利用回归方程中的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可以分析各个自变量的边际效应,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对被解释变量带来的变化。就对第一产业来说,它的回归系数是0.949553,在第二、三产业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当第一产业增加一个单位时,就会0.9495个单位的第一产业的总值转换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也同样。

以上的五点就是对案例的回归分析或者是统计检验,其中的第(5)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的,揭示的是该模型的经济意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应用该模型。

四估计预测区间

预测区间估计

从预测区间估计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信息:X1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463.9732、438.6500、1163.080、64.61000;X2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2901.903、1398.120、11908.49、64.07000;X3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2128.195、852.5100、9918.780、26.12000;地区生产总值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5489.307、2689.280、22990.35、157.7500。总的样本个数为31个,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各自的总和分别为170168.5、14383.17、89958.99、65974.05。

由于其置信区间的计算过程复杂,在加上水平有限,所以在此不便计算。

五.用该模型的预测与运用

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的原理和过程如下:通过一直变量来推算出未知变量。现在已知三次产业2010年各自的生产总值,即已知X1=1360.56,X2=14297.93,X3=12063.82,现在所要做的工作是通过一致的值来推算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

预测的结果如下:

预测分析

从上面预测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预测的Y的值为27732.46,实际值为27722.31,二者的差距仅为10.15,这说明了预测值与真实值非常相近。同时也再一次说明了样本与总体的拟合度很好,验证了上述原理。因此,可以近似的运用此模型方程作为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关系的预测方程,即:

Y=6.264422+0.949553X1+0.998902X2+1.007313X3;

每个地区都会有该地区的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同GDP一样是可以通过某些实际的指标计算出来的。地区的生产总值可以通过以产业产值为指标,通过加总来计算,这是计算GDP或者地区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1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李子奈潘文卿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EViews应用实验教材》任英华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3 《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2011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局编制

计量经济学作业HW1

Homework1for Econometrics (due March27,2013) Spring2013 Instructor:Jihai Yu TA:Kunyuan Qiao 1.Suppose that you are asked to conduct a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smaller class sizes lead to improved student performance of fourth graders. (i)If you could conduct any experiment you want,what would you do?Be speci…c. (ii)More realistically,suppose you can collect observational data on several thousand fourth graders in a given state.You can obtain the size of their fourth-grade class and a standardized test score taken at the end of fourth grade.Why might you expec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ass size and test score? (iii)Woul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necessarily show that smaller class sizes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Explain. 2.The data set BWGHT.DTA contains data on births to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Two variables of interest are the dependent variable,infant birth weight in ounces(bwght),and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average number of cigarettes the mother smoked per day during pregnancy(cigs).The following simple regression was estimated using data on n=1,388births: \ bwght=119:77 0:514cigs (i)What is the predicted birth weight when cigs0?What about when cigs20(one pack per day)? Comment on the di¤erence. (ii)Does this simple regression necessarily capture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s birth weight and the mother’s smoking habits?Explain. (iii)To predict a birth weight of125ounces,what would cigs have to be?Comment. (iv)The proportion of women in the sample who do not smoke while pregnant is about0.85.Does this help reconcile your…nding from part(iii)? https://www.360docs.net/doc/cd14340912.html,ing data from1988for houses sold in Andover,Massachusetts,from Kiel and McClain(1995),the following equation relates housing price(price)to the distance from a recently built garbage incinerator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学号:0120231 姓名:孙馥琳 专业:122税务 修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万建香老师 成绩: 评语: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摘要 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93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加了解我国消费的因素。先通过相关的背景理论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依此提出部分政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收入 Abstract Abstractthe recent phase of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in some cases, using the related data from 1993 to 200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Purpose is to let us know more about China's consumption factors. To pass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theory questions; Collected the relevant data, using EVIEWS software measurement model for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test, and modified.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to reveal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ies. Keywords: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计量经济学小组作业

一、理论依据 回归分析是在对线性分析模型提出若干假设的条件下,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了无偏的、有效的参数估计量。但是,在实际的计量经济学问题中,完全满足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并不多见。 如果违背了某一项基本假设,那么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就不能得到无偏的、有效的参数估计量,OLS法失效,这就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估计模型。 二、建立建立GDP的CD生产函数模型

1984-2014年GDP、就业人数、资本形成总额统计表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 利用EViews软件估计结果得: LnY?=-4,3705+0.5841lnL+0.8851lnK t = (-1.4306)(2.0309)(33.7808) R2=0.9991 R2=0.9990 F=6995.2170 DW=1.7909 即: 在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劳动投入每增加1%,产出将平均增加0.5841% 在劳动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投入每增加1%,产出将平均增加 0.8511%. 三、自相关性 自相关性的检验

由残差图估计得残差et呈线性回归,表明随机项ut存在。 DW检验: DW=0.56918 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n=31k=2 查表得得下限临界值d L=1.36和上限临界值d U=1.50 由W=0.56918<d L=1.36,这时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回归检验法 建立残差项e t与e t-1、e t-2的回归模型。由结果可得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相关。

相关图和Q统计量检验 明显可得我国gdp模型存在着一阶自相关性 各阶滞后的Q统计量的p值都小于0.05 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残差序列存在自相关。 自相关性的修正 迭代估计法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LS lnGDP C lnLlnK AR(1) AR(2)”得到表3.2.1回归结果。

计量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下表列出了某年中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每个家庭平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 的统计数据。 地区可支配收入 (X)消费性支出 (Y) 地区可支配收入 (X) 消费性支出 (Y) 北京10349.69 8493.49 浙江9279.16 7020.22 天津8140.50 6121.04 山东6489.97 5022.00 河北5661.16 4348.47 河南4766.26 3830.71 山西4724.11 3941.87 湖北5524.54 4644.5 内蒙古5129.05 3927.75 湖南6218.73 5218.79 辽宁5357.79 4356.06 广东9761.57 8016.91 吉林4810.00 4020.87 陕西5124.24 4276.67 黑龙江4912.88 3824.44 甘肃4916.25 4126.47 上海11718.01 8868.19 青海5169.96 4185.73 江苏6800.23 5323.18 新疆5644.86 4422.93 (1)试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线性模型; (2)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3)如果存在异方差性,试采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解: (1)a.建立对象,录入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如下图: b. 设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C、X,操作

(2)a.生成残差序列。在工作文件中点击Object\Generate Series…,在弹出的窗口中,在主窗口键入命令如下“e1=resid^2”得到残差平方和序列e1。如下图: (3)a. 设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计量经济学各章作业习题(后附答案)

《计量经济学》 习 题 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B 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 D 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是指【】 A 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B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C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 变量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 3、进行相关分析时,假定相关的两个变量【】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不是随机变量 D 随机或非随机都可以 4、计量经济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5、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6、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7、经济计量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A 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 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 个体设计→总体设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 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8、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 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 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市场均衡分析 D 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9、计量经济模型是指【】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建立模型

学院:__________金融学院_____________ 上课学期: ___ 2011-2012第一学期_________ 课程名称: _______ 金融计量学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实验主题:_ GDP增长与三大产业关系模型____ 小组成员: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摘要 (3) 1.引言 (3) 2.提出问题 (3) 3.建立模型 (4) 4.制作散点图 (4) 5.模型参数估计 (8) 6.模型的检验 (9) 6.1.计量经济学检验 (9) 6.1.1.多重共线性检验 (9) 6.1.1.1.简单回归系数检验 (10) 6.1.1.2.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10) 6.1.1.3.逐步回归法检验 (14) 6.1.2.异方差性检验 (15) 6.1.2.1.图示检验法 (16) 6.1.2.2.White检验 (16) 6.1.2.3.异方差的修正 (17) 6.1.3.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 (18) 6.1.3.1.D.W.检验 (18) 6.1.3.2.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 (19) 6.1.3.3.序列相关性修正 (19) 6.2.经济意义检验 (20) 6.3.统计检验 (21) 6.3.1.拟合优度检验 (21) 6.3.2.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 (21) 6.3.3.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 (21) 7.结论 (22) 8.对策与建议 (23) 9.参考文献: (23)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GDP增长为前提的,而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GDP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 1.引言 GDP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GDP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GDP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GDP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提出问题 我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

CCER 计量经济学 第三次作业和答案

Intermediate Econometrics Class 1 Problem Set 3 with Answers Handout Date: Dec. 4th, 2011 Due Date: Dec. 9th, 2011 (Hand in BEFORE class) 1.An estimated equation is with , and SSR = 1.5 Use F-statistic to test the following (1). (2). (3). (Hint: The tests involve only the sub-matrix in the lower-right corner of . Refer to TA materials for the formula of inverses of partitioned matrices.) (1). equals the single element at the lower right-hand corner of ,which is 2.5. Then the F-statistic is calculated as It falls well short of any usually critical value for . So we cannot reject . (2). only involves the elements in the sub-matrix in the lower right-hand corner of The F-statistic equals From the tables of F distribution, , so we cannot reject the null at 5% significance level.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税收影响因素的研究学号: 姓名: 专业:

税收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税收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1991-2010年税收规模资料的分析,以了解税收的结构、规模及演变的新特点,并探讨影响税收的各因素,运用Eviews软件对1991—2010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税收财政支出 OLS 1 问题的提出 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他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涨,对税收影响最大的当属财政支出。另外各种消费价格指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前人有对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具有影响进行过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税制结构的生产力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规定着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比例,决定着税制结构的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来衡量。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同的国家里,税收规模即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以世界银行公布的1980年的调查材料为例,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里,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为1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率为23.3%;而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是28.1%。显然,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愈高,税负承受能力愈强,因而也为税制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三者综合起来对税收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了很大的增长,因而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计量经济学作业第5章(含答案)

计量经济学作业第5章(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对于一个含有截距项的计量经济模型,若某定性因素有 D. m-k 2 ?在经济发展发生转折时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方法来表示这种变化。例 如,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时。1991年前后,城镇居民商品性实际支出 丫 对实际可支配收入X 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现以1991年为转折时期,设虚拟变 [1 1991# WS D =< 量 r [O f 1毀坪以前,数据散点图显示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 消费部分下降了,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了。贝U 城镇居民线性消费函数的理论方程 可以写作( ) A. h 二几+耳扎+如)拓+斗 3. 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 在一定条件下,参数儿可近似用一个关于【的阿尔蒙多项式表示 ),其中多项式的阶数 m 必须满足( ) A .障匚上 B . m k C . D .用上上 4. 对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解释变量的滞后长度每增加一期,可利用的样本数 据就会( ) A.增加1个 B.减少1个 C.增加2个 D.减 少2个 5. 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大多存在序列相关性,在分布滞后模型中,这种序 列相关性就转化为( ) A. m B. m-1 C. m+1 将其引入模型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为( m 个互斥的类型,为 ) B. C. Y 讦 A+ +"0+ 斗 D.

A.异方差冋 题 B.多重 共线性问题

问题 6. 将一年四个季度对因变量的影响引入到模型中(含截 距项),则需要引入虚 拟变量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7. 若 想考察某两个地区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则下列那个模型比 较适合(丫代表消费支出;X 代表可支配收入;D 2、D 3表示虚拟变量) () A.Yj"+陆+野 B .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变量中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 ( ) A.外生变量 B.滞后内生变量 C.虚 拟变量 D.先决变量 E.内生变量 2. 关于衣着消费支出模型为:h 吗+叩左+必史+勺3工』』+ "逅+色,其中 丫为衣着万面的年度支出;X 为收入, 1 女性 "i 大学毕业及以上 D = : D 3i =J o 男性, 3i 其他 则关于模型中的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比男性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 (或少 支出)差额 B. 珂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大学毕业及以上比其他学历者在衣着消 费支 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C. 5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大学及以上文凭者比男性和大学以 下文凭 者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D. 表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女性比男性大学以下文凭者在衣着消 费支出方面多支出(或少支出)差额 E. 表示性别和学历两种属性变量对衣着消费支出的交互影响 、判断题 1 ?通过虚拟变量将属性因素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与样本容 C.序列相关性问题 D.设定误差 £ =坷++以叭JQ+舛 C. 】 D 丄吗皿吗+风+儿

(可直接使用)计量经济学大作业(1).doc

2010-2011第二学期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大作业名称:2008年12月我国税收多因素分析 组长: 学号:00 姓名:专业:财政学 成员: 学号:00 姓名:专业:财政学 学号:00 姓名:专业:财政学 选课班级:A01 任课教师:徐晔成绩: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批阅日期:

计量经济大作业要求如下: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进行计算和分析; 4.要求:word文档格式,内容四千字左右,并附数据。 内容: 1.确立问题: 选择一个经济预测问题或经济分析问题,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经验分析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系统中某一经济变量与其它一些(至少二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建立模型: 初步建立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软件求解回归方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与经济计量检验,解决可能出现的违反基本假设的问题,最后确定回归方程。 3.提供图表: 给出说明该回归方程建立效果较好的必要的图表,如通过被解释变量的观察值曲线与拟合值曲线来比较其拟合效果。 4.实证分析: 利用回归方程的结果进行一定的经济预测或经济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计量经济学课程组 2011/2/19

2008年12月 我国税收多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税收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及进出口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模型,将几者之间的关系量化。 一、研究背景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是我们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如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等。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远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通过对税收增长的两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对我国的税收增长影响最大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目的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税收的课税权主体是国家,具体包括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税收活动的目的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这是所有国家爱税收的共性。 税收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可以是实物或货币,这反映出税收分配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发展演变的过程。税收既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又是宏观调控的杠杆。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税收是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于一身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职能实现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分析税收收入,有助于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国家财政政策,从而起到维护国家、分配收入、配置资源、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进出口总额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在得到我国税收收入与各主要因素间的线性关系后,针对此模型分别对违背基本假设的三种情况进行假设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并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建立税收收入模型的目的有以下三点: (1)结果分析,即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定性的分析; (2)预测未来,即预测未来税收收入的总量及规模; (3)政策评价,利用模型对各种政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实际经济系统税收收入的实现过程中,税收收入受到经济增长、GDP总量及结构、进出口总额以及税收政策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由经济增长转换为税收的增长还要经过政策性和实施性两次漏出,如下图: GDP分解: GDP(C+V+M) →可征税GDP(V+M) →应税GDP →税收 ↓↓↓税收漏出:不可征税GDP(C)政策性漏出实施性漏出 ↓↓税收政策及制度:税制不完善税收征管不力税收经济生活受制于国家政策,国家政策会因税收经济现状而处于部分调整中,这种调整主要是指税收经济的动荡对整体宏观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会促使国家为稳定经济采取相应措施。

以往《计量经济学》作业答案

以往计量经济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1-2.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答: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或者说,计量经济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即应用计量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计量经济学还是应用计量经济学,都包括理论、方法和数据三种要素。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随机关系;二是因果关系。 1-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模型检验,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1-6.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次作业: 2-1 答:P27 6条 2-3 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设?违背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

计量经济学作业

计量经济学报告 一、背景介绍 为了了解宏观经济模型,找到显著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解释变量,例如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消费支出,公司税后利润,公司净红利支出。 为此找到1990-2001年间的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 量,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公司税后利润,公司净红利支出四个变量为解释变 量进行建模,其中共有观测值48个。在下面建模时设定y为国内生产总值, x1 为个人可支 配收入,x2为个人消费支出,x3为公司税后利润,x4为公司净红利支出。 二、模型设定 模型初步拟合 (1)估计参数 (156.3372) (0.1581641) (0.1557289) (0.1747617) (0.8398794) t= (1.27) (2.90) (5.54) (-7.93) (-0.35) F=2343.75 n=48 (2)经济意义检验 当其他不变,x1即个人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来说,y增加0.4588558个单 位。x2即个人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来说,y增加0. 8628708个单位。x3即公司 税后利润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来说,y增加1.38581个单位.。x4即公司净红利支出每增加 一个单位,平均来说,y减少0..2937867个单位。

(3)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模型检验:模型整体的R^2 为2343.75,P值小于0.01,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模型整体拟合很好。但是可以看出前三个解释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x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我们怀疑模型中可能存在多种共线性,下面进行多重共线的检验。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 检验方差膨胀因子 从方差膨胀因子来看,除了x3外,其他解释变量的VIF都大于10,因此存在多重共线性。 检验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可以看出x1,x2,x4三者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大,超过0.8,说明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强,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四、模型修正 1、对各变量取对数 取对数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_计量经济学大作业[1]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学号:0090863 0090817 0090832 姓名:组长:邱碧涛组员:杨意钟丹兰 专业:财政学 修课时间:2011-2012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朱永军 成绩: 评语:本文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中国1985年到2009年的数据,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得出各因素与在校大学生总数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从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说明本小组成员对计量经济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275474458@https://www.360docs.net/doc/cd14340912.html,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如何分别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总数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 Abstract This text uses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it establishe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ch uses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to b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other factors to b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hat's more, it uses the model to d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bserve how various factors affec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ectively. Key words: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Model, Econometric, Test

2014计量经济学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2013年计量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chap3-4) Part 1:教材课后习题 第三章 3.5 在调查一项大学GPA 与在各项活动中所耗费的时间之关系的研究中,你对几个学生分发 了调查问卷。学生被问到他们每周在学习、睡觉、工作和闲暇这四种活动中各花多少小时。任何活动都被列为这四种活动之一。所以对每个学生来说这四个活动的小时数之和都是168. (i) 在模型 01234GPA study sleep work leisure u βββββ=+++++ 中,保持sleep 、work 和leisure 不变而改变study 是否有意义? 没有意义。通过定义,有study + sleep + work + leisure = 168,因此如果改变study ,我们必须改变sleep 、work 和leisure 中的至少一个变量,以满足它们的和为168。 (ii) 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型违背了MLR.3? 通过第(i)部分的分析,study 是其余几个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也就是:study = 168 - sleep - work - leisure ,这意味着变量之间存在着完全的线性关系,因此违背MLR.3。 (iii) 你如何才能将这个模型重新表述,使得它的参数具有一个有用的解释,而又不违背假定MLR.3? 只需要删除其中一个解释变量就可以了,比如删除leisure ,建立模型: GP A = 0β + 1βstudy + 2βsleep + 3βwork + u . 此时,参数1β可以解释为保持sleep , work , 和u 不变,当study 增加一个小时,GPA 的改变。 3.6 考虑含有三个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满足假定MLR.1~MLR.4, 0112233y x x x u ββββ=++++ 对1x 和2x 的系数之和感兴趣,记12θββ=+。

计量经济学 作业

1、家庭消费支出(Y )、可支配收入(1X )、个人个财富(2X )设定模型下: i i i i X X Y μβββ+++=22110 回归分析结果为: LS 18/4/02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________ 2X - ________ 2X R-squared ________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________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t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 31.8585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补齐表中划线部分的数据(保留四位小数);并写出回归分析报告。 由表可知,9504.02=R 故 9614.01 10310) 9504.01(12=----=R 回归分析报告如下: 由以上结果整理得: t= 9614.02=R n=10 从回归结果来看,9614.02=R ,9504.02=R ,3339.87=F ,不够大,则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好. 模型说明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说来家庭消费支出将减少元,当个人财富每增加1元,平均来说家庭消费支出将增加元。 参数检验:

在显着性水平上检验1β,2β的显着性。 365.2)310(7108.0025.01=-<-=t t Θ 故接受原假设,即认为01=β。 365.2)310(7969.1025.02=-<=t t Θ 故接受原假设,即认为02=β。 即模型中,可支配收入与个人财富不是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显着因素。 2、为了解释牙买加对进口的需求 ,根据19年的数据得到下面的回归结果: se = R 2= 2 R = 其中:Y=进口量(百万美元),X 1=个人消费支出(美元/年),X 2=进口价格/国内价格。 (1) 解释截距项,及X 1和X 2系数的意义; 答:截距项为,在此没有什么意义。1X 的系数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个人年消费量增加1美元,牙买加对进口的需求平均增加万美元。2X 的系数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的比价增加1美元,牙买加对进口的需求平均减少万美元。 (2)Y 的总离差中被回归方程解释的部分,未被回归方程解释的部分; 答:由题目可得,可决系数96.02=R ,总离差中被回归方程解释的部分为96%,未被回归方程解释的部分为4%。 (3)对回归方程进行显着性检验,并解释检验结果; 原假设:0:210==ββH 计算F 统计量 16 04.0296.01=--=k n RSS k ESS F =192 63.3)16,2(19205.0=>=F F Θ 故拒绝原假设,即回归方程显着成立。 (4)对参数进行显着性检验,并解释检验结果。 对21ββ进行显着性检验 96.174.210092.002.0) ?(?05.011`11=>=-=-=t SE t βββ 故拒绝原假设,即1β显着。 96.12.1084.001.0) ?(?05.02222=<=-=-=t SE t βββ 故接受原假设,即2β不显着。 4.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 、劳动投入L 和资本投入K 的年度 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DW= 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估计量的标准误。 (1)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2)系数的符号符合你的预期吗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建立模型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建立 模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学院:__________金融学院_____________ 上课学期: ___ 2011-2012第一学期_________课程名称: _______ 金融计量学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实验主题:_ GDP增长与三大产业关系模型____小组成员: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摘要 (3) 1.引言 (3) 2.提出问题 (4) 3.建立模型 (4) 4.制作散点图 (4) 5.模型参数估计 (8) 6.模型的检验 (9) .计量经济学检验 (9) 多重共线性检验 (9) 简单回归系数检验 (10) 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10) 逐步回归法检验 (14) 异方差性检验 (15) 图示检验法 (15) 检验 (16) 异方差的修正 (17) 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 (18) 检验 (18) 6.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 (19) 序列相关性修正 (19) .经济意义检验 (20) .统计检验 (21) 拟合优度检验 (21) 方程显着性检验——F检验 (21) 参数显着性检验——t检验 (21) 7.结论 (22) 8.对策与建议 (23) 9.参考文献: (23)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GDP增长为前提的,而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GDP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 1.引言 GDP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GDP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GDP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GDP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提出问题 我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内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伴随着这些想法我们小组做了下面的模型进行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后答案——张龙版

计量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第二章P85 8.用SPSS软件对10名同学的成绩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得r=,这说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期终考试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平时练习成绩较高者,期终成绩也高。 9.(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Y i=?0+?1X i+u i 其中,Y i表示财政收入,X i表示国民生产总值,u i为随机扰动项,?0 ?1为待估参数。 由Eviews软件得散点图如下图: (2)Yi=+ Sê:

t: R2=0.958316 F= df=28 斜率?1=表示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增加亿元。(3)可决系数R2=表示在财政收入Y的总变差中由模型作出的解释部分占%,即有%由国民生产总值来解释,同时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 R2=ESS/(ESS+RSS) ESS=RSS*R2/(1-R2)=+08)*=+08 F=(n-2)ESS/RSS,ESS=F*RSS/(n-2)=*E09 (4)Sê(?0)= Sê(?1)= ?1的95%的置信区间是: [?(28)Sê(?1),?1+(28)Sê(?1)] 代入数值得: [即:[,] 同理可得,?0的95%置信区间为[,] (5)①原假设H0:?0=0 备择假设:H1:?0≠0

则?0的t值为:t0= 当ɑ=时tɑ/2(28)= |t0|=>tɑ/2(28)= 故拒绝原假设H0,表明模型应保留截距项。 ②原假设H0:?1=0 备择假设:H1:?1≠0 当ɑ=时tɑ/2(28)= 因为|t1|=>tɑ/2(28)= 故拒绝原假设H0 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对国家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0/10 Time: 17:31 Sample: 1978 2007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Variable Coeffic Std. t-Statis Pro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