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诸王世系

明朝诸王世系
明朝诸王世系

明朝诸王表如下~~

如果你是姓朱的~又有以下某个字作为辈份且偏旁正确,那你就可以对照一下是否父祖的辈分是否相同~如果一样~那恭喜你~~你可能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当然对现实而言没有任何的用处~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明蜀王世系表(包括郡王)

明蜀王世系表 1.蜀献王朱椿,太祖庶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1378~1423) 2.蜀庄王朱悦熑,献嫡一子,洪武年封世子。永乐七年薨,谥悼庄。追封 3.蜀靖王朱友堉,悼庄嫡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宣德六年薨。无子。(1424~1431) 4.蜀僖王朱友[土党],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无子,叔悦菼立。1432~1434 5.蜀和王朱悦菼,献庶五子,初封保宁王。以僖王无嗣,宣德十年进封。天顺五年薨。1435~1461 6.蜀定王朱友垓,和嫡一子,天顺七年袭封,本年薨。1462 7.蜀怀王朱申鈘,定嫡一子,天顺八年袭封。成化七年薨。无子。1464~1471 8.蜀惠王朱申凿,定庶三子,初封通江王。成化八年进封。弘治六年薨。1472~1493 9.蜀昭王朱宾瀚,惠嫡一子,弘治七年袭封。正德三年薨。1494~1508 10.蜀成王朱让栩,昭嫡一子,正德五年袭封。在任期间,尊好儒雅,不近声妓女乐,又创设义学,兴修水利,振济灾荒。嘉靖二十六年薨。1510~1547 11.蜀康王朱承爚,成庶三子,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三十七年薨。

1549~1558 12.蜀端王朱宣圻,康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1561~1612 13.蜀恭王朱奉铨,端嫡一子,万历六年封世子。四十三年袭封,本年薨。1615 14.蜀王朱至澍,恭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封世孙。四十四年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张献忠攻陷成都,至澍率妃妾投井自杀,全宗皆被害。1616~1643 华阳 悼隐王悦耀,献庶二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别城武冈州,寻迁澧州。宣德八年薨。 康简王友●,悼隐庶一子,正统二年袭封。成化九年薨。 悼康王申鍷,康简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二十年薨。 恭顺王宾●,悼康庶一子,弘治五年袭封。嘉靖七年薨。 康僖王让核,恭顺嫡一子,正德五年封长子,卒。以子承爝袭封。追封王,谥康僖。 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温懿王宣墡,庄靖嫡一子,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安惠王奉鈗,温懿庶一子,万历十五年封长子。二十八年袭封。四十年薨。 王至潓,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明初十大名将列传 寒风袭来,卷回百年,金戈铁马,百万军,名将如云,他们开疆扩土,书写着一个个传奇,每人的头顶都闪烁这将军最为荣耀的称号,名将,随着风,仿佛就在眼前。。。。。。大鹏展翅飞万里,划翱天香无人迹。羽随风狂寒如刃, 告问远知天上来。清风唯伴花清霜,夜入铁色瞳冥慏。 但寻将军今何在,天上群星自孤傲。此诗为本人亲做卷首诗,望此知识能助于大家。 最优秀的统帅--徐达大将军 朱元璋亲如兄弟的朋友,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即使王保保这样的名将都能去打过,智谋过人武艺高强,堪称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名将。 而且,需带还是驻地的老丈人,明仁宗的外祖父。徐达和常遇春战绩 徐达到底是不是吃烧鹅死的 朱元璋和徐达下棋谁赢了 徐达的武艺怎样? 徐达儿子徐辉祖与燕王妃徐氏是否同母生?哪个年长呢? 谁知道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上徐达和朱元璋下棋时下出了什

么字?怎么回事 明仁宗是徐达的外孙吗?这么说明朝仁宗以后的皇帝也都 算是徐达的后代了 徐达北上的战略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赐徐达蒸鹅肉?最牛前锋横行天下--大将军常遇春 一提起常遇春,总让人想起一个闪电般的战争,横扫天下,那个时代中最优秀的前锋,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全胜大将军。《明史常遇春列传》 明初大将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是不是被害死的? 历史上的常遇春屠过哪些城 常遇春死在哪里,他的字是什么? 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吗? 横枪立马势宽海--武靖李文忠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看似关系户,实则是的明朝开国的名将,与徐达常遇春齐名,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步兵综合性将领,北征荒漠时用骑兵比以骑兵为主战的蒙古人用的更好,是中华的传奇与骄傲。岐阳王李文忠是什么人? 李文忠是十王之首吗? 明朝的外姓王有谁? 李文忠怎么样啊 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最厉害的守城将军--朱文正

大明藩王郡王表

大明藩王郡王表 (基本上把大明分封的藩王都写上了,里面有重叠的封号是某王死后把封号再封的) 把蒼龍天帝前辈修改的版本放上去了,在此谢谢他 太祖、惠宗、成祖、仁宗、宣、英、代、宪、孝、武、世、穆、神、光、熹、威、安、绍、昭,凡十叶十九帝,兴、睿、恭、礼、敬、顺、端、裕八赠帝,秦、晋、燕、周、楚、齐、潭、赵、鲁、蜀、湘、代、肃、辽、庆、宁、翼、岷、谷、韩、沈、安、唐、郢、伊、虞、吴、衡、徐、润、汉、赵、郑、越、蕲、襄、荆、淮、滕、梁、卫、郕、沂、德、许、秀、崇、吉、忻、徽、兴、岐、益、昌、衡、雍、寿、汝、泾、荣、申、蔚、岳、裕、景、颍、戚、蓟、均、靖、潞、邠、福、沅、瑞、惠、桂、永、简、齐、怀、信、湘、惠、怀、定、永、悼、悼、颖、德、邓、陈、沅、涪、沔、沣亲王九十八国。 后先秦二十一王,晋十四王、周十四王、楚十二王、齐一王、潭一王、赵一王、鲁十四王、蜀十四王、湘一王、代十三王、肃十二王、辽九王、庆十一王、宁五王、翼一王、岷十三王、谷一王、韩十四王、沈十三王、安一王、唐十四王、郢一王、伊八王、虞一王、吴一王、衡一王、徐一王、润一王、汉一王、赵十三王、郑十一王、越一王、蕲一王、襄十一王、荆十二王、淮十一王、滕一王、梁一王、卫一王、郕一王、沂一王、德九王、许一王、秀一王、崇九王、吉十王、忻一王、徽五王、兴一王、岐一王、益九王、昌一王、衡七王、雍一王、寿一王、汝一王、泾一王、荣八王、申一王、蔚一王、岳一王、裕一王、景一王、颍一王、戚一王、蓟一王、均一王、靖一王、潞二王、邠一王、福二王、沅一王、瑞二王、惠一王、桂五王、永一王、简一王、齐一王、怀一王、信一王、湘一王、惠一王、怀一王、定一王、永一王、悼一王、悼一王、颖一王、德一王、邓一王、陈一王、沅一王、涪一王、沔一王、沣一王,凡三百九十一王。 郡王: 秦则永兴、保安、兴平、永寿、安定、宜川、临潼、合阳、渭南、汧阳、崇信。 晋则高平、平阳、庆成、宁化、永和、广昌、平阳、闻喜、和顺、交城、阳曲、西河、方山、临泉、云丘、宁河、徐沟、河东、太谷、义宁、河中、襄阴、新化、安溪、靖安、旌德、荥泽。 周则汝南、顺阳、新安、永宁、汝阳、镇平、宜阳、遂平、封丘、罗山、内乡、胙城、原武、鄢陵、河阴、项城、宜阳、颍川、义阳、汝阴、临汝、沈丘、上洛、鲁阳、临湍、堵阳、河清、新会、义宁、平乐、崇善、海阳、安定、曲江、博平、聊城、汾西、鲁阳、信陵、邵陵、莱阳、东会、富阳、会稽、浦江、丽水、应城、益阳、奉新、南陵、京山、华亭、宝坻、汤溪、瑞金、商城、临安、柘城、修武、安吉、汝宁、彰德、顺庆、保宁、仪封、安昌、遂宁、洧川、宁阳、仁和。 楚则巴陵、永安、寿昌、崇阳、通山、武陵、黔阳、通城、景陵、岳阳、江夏、东安、大冶、缙云、保康、武冈、宣化、汉阳、兴国。 齐则乐安、长山、平原。 鲁则安丘、钜野、邹平、乐陵、东阿、东瓯、郯城、馆陶、翼城、滋阳、阳信、高密、归善、新

周朝诸王世系表

周朝诸王世系表 文王(姬昌) 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 成王诵(前1042—前1021) 康王钊(前1020—前996) 昭王瑕(前995—前977) 穆王满(前976—前922) 恭王繄扈(前922—前900) 懿王囏(前899—前892) 孝王辟方(恭王)(前886—前892 ) 夷王燮(懿王子)(前885—前878) 厉王胡(前877—前841) 共和执政(前841—前828) 宣王静(前827—前782) 幽王宫湦(前781—前771) 平王宜臼(前770—前720) 太子泄父 桓王林(前719—前697) 庄王佗(历子克之乱)(前696—前682)釐王胡齐(前681—前677) 惠王阆(历叔颓之乱)(前676—前652)

襄王郑(历叔带之乱)(前651—前619) 顷王壬臣(前618—前613) 匡王班(前612—前607) 定王瑜(匡王弟)(前606—前586) 简王夷(定王子)(前585—前572) 灵王泄心(前571—前545) 景王贵(前544—前520) 悼王猛(为弟子朝弑)(前519—前519) 敬王匄(悼王弟)(前519—前476) 元王仁(前475—前469) 贞定王介(前468—前441) 哀王去疾(为弟叔袭弑)(前440—前440)思王叔袭(为弟嵬弑) (前440—前440)考王嵬(前440—前426) 威烈王午(前425—前402) 安王骄(前401—前376) 烈王喜(前375—前369) 显王扁(烈王弟)(前368—前321) 慎靓王定(前320—前315) 赧王延(前314—前256)

年表细解: 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纣王。纣王兵败自尽,商亡。武王建立周朝。封周公旦于鲁、封弟召公奭于燕、封武王封弟叔度于蔡、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振于曹。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丘,比于诸侯,使管叔、蔡叔(武王二弟)为其相以制商遗民。周武王求舜后裔得妫满,封之于陈。封姜子牙于营丘(今淄博东南),建立齐国。 前1042年:武王崩,子周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少,周公旦(武王弟)摄政。 前****年:成王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封以叔虞。史佚督成王择日封叔虞于唐(后改名晋)。 前****年:管、蔡疑周公不利成王,遂与武庚禄父发兵袭周公。周公奏成王后起兵平乱,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封弟康叔封于康(子孙改国号为卫)、封微子开(商纣庶兄)于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 前1035年:成王年长,周公返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位。 前1021年:成王崩,太子钊继位,是为周康王,以召公、毕为相。康王在位时天下安宁,百姓乐业。 前996年:康王崩,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时王道微缺。 前979年:楚国不臣,昭王伐楚,取胜。 前976年:昭王再伐楚,至汉水,全军覆末,昭王死于江中,子周穆王满继位。穆王在位时,王道衰微。 前922年:穆王崩,子周共王繄扈继位。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高效作业人民版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解析:选D。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由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可知政府由君、臣构成,故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黄宗羲认为君臣应是平等的,学校是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批评,学校既培养人才,又参与国家政治,这与传统社会治理结构中臣子、子民绝对服从君主大为不同,说明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故D项错误。 3.(2020·唐山摸底)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明朝世系——明朝

明朝世系 ●明朝[1368——1644]。1368年朱元璋建立国家,至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明亡,历经十二世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明朝中央集权制达到封建社会顶峰。宫廷纷争十分激烈,内乱外患,蒙古旧贵族一直在北边虎视中原。明朝经济文化颇有成就,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世系表[1368-1644] [朱姓] ●【一】太祖朱元璋【1328-1398】,在位30年【1368-1398】,葬于南京钟山孝陵,年号【洪武】。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7岁为生计剃度出家,1352年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受郭子兴赏识,与郭子兴养女结婚【即马氏】,1353年在家乡募集兵马,得徐达、周德兴等将领,后与徐达密议,征得郭子兴允许,带着徐达、汤和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在定远获得地主知识分子冯国用、

冯国胜,并接受二人建议,夺取金陵为根据地,向金陵进发,途中又获得知识分子李长善。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林儿称帝,号小明王,立国号宋。不久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灶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与张天灶战死,朱元璋被升为大元帅。1353年攻占徽州后,经大将邓愈推荐,觅得老儒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为避免树大招风,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直到1364年才称吴王。随着军事实力日益增强,与各义军割据政权矛盾日益尖锐。1360年徐寿辉部将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宣布即位皇帝,随后同张士诚共同举兵,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大胜。1366年朱元璋将韩林儿沉入长江,同年征讨张士诚,张士诚自缢而死,随后又讨灭了方国珍、陈友定,并乘胜南进,攻克广东、广西。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1368年包围大都,随后朱元璋坐镇汴梁,指挥进军元大都决战,元顺帝逃往上都,徐达攻进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称帝后,继续派兵南征北伐,在1387年完成全国统一。然后开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的措施。1397年颁布《大明律》,并带头实行自己制定的法律,其女婿欧阳伦向陕西贩运私茶被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的女婿胡惟庸依仗李善长当上左丞相独断专行,一次胡惟庸的儿子乘马时,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摔死,胡惟庸判车夫抵命,朱元璋大怒,非要胡惟庸亲自偿命,胡惟庸遂有政变之心。1380年胡惟庸谎称其宅出甘泉,请朱元璋去观看,途中被內使奇云提醒,急忙回宫,随后下令逮捕胡惟庸,并抄家灭族。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专门设立了巡检司,由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自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乘机大开杀戒,屠杀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后,立即将其逮捕,并抄斩三族。徐达将手中大权一并交出以求保命,朱元璋没杀他,但趁他生病最忌吃蒸鹅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没几天徐达离开人世。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只有汤和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 【二】惠帝朱允炆【1377-1402】,在位4年【1398-1402】,葬于北京西山,年号【建文】。朱元璋喜欢四子朱棣,长子朱标死后,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众臣一致反对,只得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为此非常气愤。1398年朱元璋病逝,22岁的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对手握重兵的诸王不安,与亲信大臣商议进行削藩,以加强中央皇权。朱棣闻讯后,立即上书称病,暗私制武器,招兵买马,企图以武力夺取皇权。朱棣的行动被朱允炆获悉,与心腹大臣密谋,孤立朱棣,最后再废除朱棣。丛1398年开始削藩,连废周、岷、湘、齐代五王,便把矛头指向朱棣。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为出师有名,指责和朱允炆一起策划削藩的齐泰、黄子澄二人是奸臣,以清君侧为借口,自称举兵为“靖难”。朱允炆先命黄炳文讨伐朱棣,其有去无回,又采纳齐泰、黄子澄建义,派李景隆出征,结果又大败。随后朱棣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后屯兵镇江,准备向京城发动进攻。朱允炆派人求和,被朱棣拒绝。朱棣的弟弟和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城失陷。

明朝世系图

明朝世系图 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第8代第9代第10代第11代第12代 朱元璋┬朱标懿文太子┬朱雄英虞怀王 │├朱允炆建文帝 │├朱允熥吴悼王 │└朱允熞衡愍王 ├朱樉秦愍王 ├朱棡晋恭王 ├朱棣燕王┬朱高炽仁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祁镇┬朱见深明宪宗┬朱祐极悼恭太子 │││││├朱祐樘明孝宗┬朱厚照明武宗 ││││││└朱厚炜 │││││├朱祐杬兴献王┬朱厚熙岳怀王 ││││││└朱厚熜明世宗┬朱载基 ││││││├朱载壡 ││││││├朱载垕┬朱翊釴宪怀太子 ││││││└朱载圳├朱翊铃靖悼王 ││││││├朱翊钧明神宗 ││││││└朱翊镠潞简王┬朱常洛┬朱由校明熹宗│││││││├朱由?简怀王│││││││├朱由楫齐思王│││││││├朱由模怀惠王│││││││├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栩湘怀王│││││││└朱由橏惠昭王││││││├朱常溆 ││││││├朱常洵 ││││││├朱常治 ││││││├朱常浩 ││││││├朱常润 ││││││├朱常瀛 ││││││└朱常溥 │││││├朱祐棆岐惠王 │││││├朱祐槟益端王 │││││├朱祐楎衡恭王 │││││├朱祐枟雍靖王 │││││├朱祐榰寿定王 │││││├朱祐梈汝安王 │││││├朱祐橓泾简王 │││││├朱祐枢荣庄王 │││││└朱祐楷申懿王 ││││├朱见泽崇简王 ││││├朱见潾德庄王 ││││├朱见湜皇子 ││││├朱见浚吉简王 ││││├朱见治忻穆王 ││││├朱见淳许悼王 ││││├朱见澍秀怀王 ││││└朱见沛徽庄王

│││└朱祁钰 ││├朱瞻埈郑靖王 ││├朱瞻墉越靖王 ││├朱瞻垠蕲献王 ││├朱瞻墡襄宪王 ││├朱瞻堈荆宪王 ││├朱瞻墺淮靖王 ││├朱瞻垲滕怀王 ││├朱瞻垍梁庄王 ││└朱瞻埏 │├朱高煦汉王 │├朱高燧赵简王 │└朱高爔 ├朱橚周定王 ├朱桢楚昭王 ├朱榑齐恭王 ├朱梓潭王 ├朱杞赵王 ├朱檀鲁荒王 ├朱椿蜀献王 ├朱柏湘献王 ├朱桂代简王 ├朱楧肃庄王 ├朱植辽简王 ├朱栴庆靖王 ├朱权宁献王 ├朱楩岷庄王 ├朱橞谷王 ├朱松韩宪王 ├朱模沈简王 ├朱楹安惠王 ├朱桱唐定王 └朱栋郢靖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欧阳学文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qí)(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

越南皇帝世系表

越南世系表 1.丁朝[大瞿越](公元968-980年) 丁部领结束了十二使君之乱,建立第一个独立王朝丁朝。国号大瞿越, 被北宋封为交趾郡王。 丁先皇(大胜明皇帝)丁部领968-979年父子同时为杜释杀,尊为先皇。 南越王丁琏968-979年为丁部领长子,同时被杀,并未登基。 丁废帝丁璇979-980年 2.前黎朝(公元980-1009年) 黎桓为丁朝十道将军,趁丁废帝年幼试图篡位。宋太宗派军来救,黎桓 趁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败宋军。黎朝分全国为十道,并立佛教 为国教。 天福帝黎桓980-1005年天福、应天黎桓死后诸子争立。 中帝帝黎龙越1005-1008年应天、景瑞 帝龙铤黎至忠1008-1009年 3.李朝(公元1010-1225年) 李朝定都升龙(今河内),并分全国为二十四路,第一次引入科举制度。 李朝亦为佛教国家,国王多出家为僧。李朝建国后,仿效中国唐朝和宋 朝而采取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 在位的117年里,越南进入了政治集中、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的时期。 李朝前期多次与宋朝、真腊、占城发生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公元1127 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国势开始衰弱,国内封建诸侯相互交战,争夺权力。 李朝末年,发生了范猷之乱和陈嗣庆、陈承兄弟专权的场面。最后权臣 陈守度趁李昭皇年幼,篡夺政权而建立了陈朝。 李太祖(神武帝) 李公蕴 1010-1028年顺天李公蕴原本是前黎朝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公元1010年,李公蕴趁前黎朝发生内乱而自立为帝,改元顺天,定都升

龙(河内)。 李太宗李佛玛(李德政) 1028-1054年天成、通瑞、乾符有道、明道、天感圣武、崇兴败诸弟叛乱而释之,试图支持侬志高反宋,最终不成功。 李圣宗李日尊1054-1072年龙瑞太平、彰圣嘉庆、;龙彰天嗣、天祝宝象、神武改国号大越 李仁宗李乾德1072-1127年太(泰)宁、英武昭圣、广佑、会丰(符)、龙符、会祥大庆、天符睿武、天符庆寿派李常杰十万大军陷宋三州,终为郭逵所败。 李神宗李阳焕1127-1138年天(大)顺、天(大)彰宝嗣仁宗侄,国势始衰。 李英宗李天祚1138-1176年绍明、大定、政(正)隆宝应、天感至宝宋始封为安南国王。 李高宗李龙翰1176-1211年宝符、天资嘉瑞、天嘉宝佑、治平龙应陈守度开始专权。 李惠宗李旵1211-1224年建嘉 李昭皇李天馨1224-1225年天彰有道惠宗女,唯一女王。 4.陈朝(公元1225-1400年) 1225年,掌握李朝大权的辅国大尉陈承与殿前指挥使陈守度,强迫年幼 的女皇李昭圣让位于陈承之子陈炬,并强迫李姓一概改为阮姓。陈朝分 全国为十二路,抵抗了蒙古人的三次进攻。 陈太祖(初谥徽宗,太宗追崇) 陈守度1225-1264年终身为太师,未登基。陈太宗元孝皇帝陈日煚1225-1273年建中、天应政平、元丰守度侄,以李昭皇为后,蒙古第一次入侵。 陈圣宗宣孝皇帝陈日烜1273-1279年绍隆以李昭皇为后,为乱伦之举。 陈仁宗睿孝皇帝陈日燇1279-1293年元朝第二三次入侵,仁宗臣服于元朝,为安南国王。 陈英宗仁孝皇帝陈烇1293-1314年擒占城国王制至。陈明宗文哲皇帝陈日爌1314-1329年开泰被迫禅位。 陈宪宗陈旺1329-1341年开佑国势始衰。

明朝皇帝皇后列表

第1任洪武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3一1382),是安徽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第2任建文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氏,光禄少卿马全女。洪武二十八年十月,册后为皇太孙妃。建文改元,立为后。生二子,文煃、文圭。靖难兵入城,而后崩于火,闻者哀焉。 第3任永乐成祖朱棣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九年(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朱棣称帝册封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四日去世,享年46岁。谥“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玄宫落成,葬入陵园。 第4任洪熙仁宗朱高炽诚孝昭皇后张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 麒诚孝昭皇后画像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第5任宣德宣宗朱瞻基孝恭章皇后孙氏,他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后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渐被宣宗冷落。宣宗为立孙氏为后,命胡后上表辞位,以早定国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后辞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孙太后去世,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 第6任正统英宗朱祁镇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第7任景泰代宗朱祁钰皇后汪氏,北京人,祖父汪泉世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统十年(1445),郕王朱祁钰18岁,册封汪氏为郕王妃。授汪氏父亲汪瑛为中城兵马司指挥,“食禄不视事”。正统十四年(1449) 册封王妃汪氏为皇后。进汪皇后祖父汪泉为都指挥同知;进汪皇后父亲汪瑛为锦衣卫指挥使,旋又晋升为左都督,明武宗元年(1506)十二月,汪氏去世与景帝合葬金山。第二年武宗给汪氏的谥号是:“贞惠安和景皇后”。 第8任天顺英宗朱祁镇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 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云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第9任成化宪宗朱见深孝贞纯皇后王氏,上元人,中军都督追赠阜国公王镇之女。为宪宗皇帝第二位皇后(第一位吴氏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被废)。孝宗时,她被尊为皇太后,武宗时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号“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武宗好出宫游玩,王氏常涕泣相劝。她在宫内待人仁和,从不误罚一人。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日,王氏去世,谥“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六月十六日葬茂陵。孝穆皇后纪氏,孝宗生母,广西贺县人,是当地少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 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弘光朝 颍冲王朱由榘,追赠(初封颍上王) 德怀王朱由桦,追赠 隆武朝 皇太子朱琳源,幼殇,谥庄静太子 邓王朱器盛(初封德安王) 唐王朱聿?,后任监国,后即位为绍武帝 陈闵王朱聿鈵,追赠 陈世子朱琳渼 永历朝 怀愍太子朱慈爝[注36] 悼愍太子朱慈? [注37] 皇太子朱慈煊[注38] 沅哀王朱慈?,幼殇,追赠 涪悼王朱慈炜,幼殇,追赠 沔殇王朱慈熠,幼殇,追赠 澧冲王朱慈焯,幼殇,追赠

永兴王[注39] 新田王[注39] 江华王[注39] 嘉善王[注40] 监国鲁王 世子朱弘? 世子朱弘枬 朱弘棅 翼王朱议氻[注41][ 非皇族诸王 根据明朝会典等制度的规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为国公,死后可追赠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实行至明朝灭亡,及南明的弘光、隆武两朝。但是至永历朝时,在孙可望的逼迫下,永历帝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惯例,先后封其为平辽王(不受)、冀王(不受)和秦王。此 后又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进封晋王),刘文秀为南康王(进 封蜀王),白文选为巩昌王,冯双礼为庆阳王,马进忠为汉 阳王,郑成功为延平王(进封潮王,未受)等。 明朝追赠诸王 大王,明太祖外高祖,洪武二年追赠[注42][10][6] 高王,明太祖外曾祖,洪武二年追赠[5] 扬王陈公,明太祖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赠[5]

徐王马公,孝慈高皇后父,洪武二年追赠[5] 郭子兴,太祖追赠滁阳王[11][6] 徐达,封魏国公,太祖追赠中山王,谥武宁 常遇春,封鄂国公,太祖赠开平王,谥忠武 李贞,封曹国公,太祖赠陇西王,谥恭献(尚曹国长公主)李文忠,封曹国公,太祖赠岐阳王,谥武靖(陇西王李贞之子) 邓愈,封卫国公,太祖赠宁河王,谥武顺 汤和,封信国公,太祖赠东瓯王,谥襄武 沐英,封西平侯,太祖赠黔宁王,谥昭靖 沐晟,封黔国公,英宗赠定远王,谥忠敬(黔宁王沐英之子)张玉,追封荣国公,仁宗赠河间王,谥忠武 张辅,封英国公,英宗赠定兴王,谥忠烈(河间王张玉之子,土木堡之变死事) 张懋,嗣英国公,武宗赠宁阳王,谥恭靖(定兴王张辅之子)朱能,封成国公,成祖赠东平王,谥武烈 朱勇,嗣成国公,英宗赠平阴王,谥武愍(东平王朱能之子,土木堡之变死事) 朱希忠,嗣成国公,世宗赠定襄王,谥恭靖(平阴王朱勇之后) 朱永,封保国公,孝宗赠宣平王,谥武庄 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 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 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 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

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肃王房:瞻禄贡真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皇帝名字和五行 明代皇帝世系 姓名庙号谥号年号陵墓 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 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东宫朱标之长子) 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成祖开始,帝位由燕王这一系世袭)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 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 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 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1621年)庆陵 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朱由检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朱元璋之后的每一位皇帝,名字中都含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之一。 关于姓名中出现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原因: 为了明确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朱元璋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用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 《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里对为什么这么做及各支派用字都有比较清楚的表述:明太祖建藩,子孙世系预锡嘉名,以示传世久远.当神宗中叶,仅及祖训之半,而不亿之丽,宗禄亏乏,议者遂有减岁禄,限宫媵,且限支子之请.由是支属承祧者,亲王无旁推之恩;从继世者,郡封绝再袭之例;以及名婚不时有明禁,本折互支无常期.启、祯时,军饷告绌,大农蒿目,安能顾赡藩维.亲王或可自存,郡王以至中尉空乏尤甚.一旦盗起,无力御侮,徒手就戮,宗社为墟,惜哉! 考之史册,汉诸王表与王子侯离而不属,世次难明.唐宗族蕃大,源远流长,然诸王以不出合,不分房,子孙皆阙而不著.宋史於太祖、太宗、魏王廷美之裔,迄临安沦没,悉载谱牒,而贤愚并列,漫无裁割.兹表明代亲王至郡王而止,以从史、汉诸王及王子侯之例.又彷唐宗分房法,系各府郡王於亲王之下,如小宗之从大宗.其余不得封者,概不载. 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命名虑有重复,乃於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 东宫拟名曰: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府曰: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2003年第2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2,2003 总第58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 niversity f or N ationalities Gen.No.58 ?边疆民族研究?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杨林坤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哈密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时期哈密的历史,首先要理清其统治世系。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缺憾。本文以《明实录》等史料为主要依据,确认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在哈密的实际统治地位,并对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重新进行了订正、后王时期哈密的统治阶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明代;哈密;世系;朝贡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3)02-0024-05 哈密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兀纳失里遣使朝贡以来,就与明中央政府开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到明成祖初期,明朝设立哈密卫、册封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朝贡,被纳入明朝政治版图。明朝借之于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之功效[1]。因此,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对于了解明代的西北边政、西北民族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首先须理清其统治世系。近些年来,已有专文探讨明代哈密世系[2],但已有研究成果中仍存在缺憾,本文遂就此问题再行考证,并重新订正了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另外,本文对察合台后王在哈密统治时期、哈密统治上层的状况亦进行了初步探讨。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 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的世系,在方法上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史料是《明实录》,而《明史》成书晚于《明实录》,并多采获实录,且较之实录则流于简约,年时不详,故应多以实录为据。对于《明实录》的价值,论者历来见仁见智,褒扬者赞其成颂,贬抑者以其无史。不过,仅就其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记载来说,仍然较其它史料为胜。实录最重以时系事,而且明廷对西北民族事务没有过 收稿日期:2003-01-03 作者简介:杨林坤(1978-),男,河北丰润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明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 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 袭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 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 、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 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

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故於金门。 鲁世子朱弘?朱以海、一子隆武元年八月封世子。二年六月薨。 鲁世子朱弘枬朱以海、二子永历三年八月封世子。五年,舟山陷,申人毅挟之,不知所踪。 鲁王朱弘桓朱以海、八子1662年后—1683年永历十七年二月生。不知何年袭封。三十七年,降清,内徙於山西。 钜野国 明朝钜野国诸王编辑 宣德二年(1427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钜野僖顺 王 朱泰墱朱肇煇、嫡二子1427年—1464年宣德二年封。天顺八年薨。 钜野恭定 王朱阳蓥朱泰墱、嫡一子1469年—1505年 成化五年袭封。弘治十八年 薨。 钜野庄宪 王朱当涵朱阳蓥、嫡一子1506年—1529年 正德元年袭封。嘉靖八年 薨。 钜野端肃 王朱健櫏朱当涵、庶一子1531年—1555年 嘉靖十年袭封。三十四年 薨。 钜野惠荣 王朱观燖朱健櫏、庶一子1557年—1572年 嘉靖三十六年袭封。隆庆六 年薨。无子,除。 钜野王朱寿1645年—1646年隆武中袭封。二年十二月薨。 邹平国 明朝邹平国诸王编辑 宣德四年(1429年)封。

明朝皇帝家谱

明朝皇帝家谱 明朝皇帝个人小档案: 1,姓名:朱元璋属相:龙享年:71岁,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父亲:朱世珍(俗名朱五四)。母亲:陈氏。初婚:25岁。配偶:马皇后。子女:26子,16女。出生日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卒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陵寝:孝陵:南京东郊紫金山独龙峰玩珠阜南。接班人:朱允炆,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最失意:朱标早逝。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最痛心:马皇后病逝。最擅长:反腐倡廉,刚猛治国。 2,姓名:朱允炆属相:蛇,享年:不详。年号:建文,庙号:惠帝。谥号:无。父亲:朱标,母亲:吕妃初婚:16岁。配偶:马皇后。子女:2子。出生日期: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卒年:不详陵寝:无。接班人:朱棣,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最失意:失去帝位,死因不明。最不幸:平燕失利。最痛心:削藩未果。最擅长:诗文。 3,姓名:朱棣属相:鼠,享年:65岁。庙号:太宗,成祖(嘉靖)父亲,朱元璋。母亲:马皇后,一说碽(贡)妃,初婚:17岁,配偶:徐皇后,子女:3子5女,出生日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卒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陵寝:长陵:北京昌平天寿山主峰南。接班人:朱高炽,最得意:得皇位,最失意:夺位不正,人心难服。最不幸:病死行军途中。最痛心:诸子争储位。最擅长:弘扬传统,尊文善武。 4,姓名:朱高炽属相:马享年:48岁,年号:洪熙。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父亲:朱棣,母亲:徐皇后。初婚:18岁,配偶:张皇后,子女:10子7女。出生日期: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卒年:洪熙元年(1425年)。陵寝:献陵:北京昌平天寿山一岭南。接班人:朱瞻基。最得意:保住帝位。最失意:身体虚弱,不重视保健。最不幸:在位一年。最痛心:弟弟们图谋夺嫡。最擅长:等待。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 作者:张琴197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博物馆在四川成都凤凰山南麓发掘了明初蜀王世子朱悦熑墓,该墓由三个砖筑的纵列式筒拱券组成,全长33米。墓内发现了五百余件各种类型的釉陶俑,有仪仗俑、武士俑、牵马俑、乐俑、侍俑、文官俑。而这批俑现在陈列于我院的展厅中。对如此众多的俑的随葬意义的探讨不能单纯的只研究俑,应该将俑放到墓葬中去,放到整个明代的历史背景中,同时结合其他地区明代藩王墓的情况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界对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还比较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全国的明代藩王墓葬的发现情况,供有兴趣的同事参考,大家互相交流,一起来进行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 一、明代的分封制度 洪武初年,明太祖感念宗族势力单薄,因此有意识扶植子侄,以期壮大羽翼,屏藩朝廷。于是,他将他的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幼子朱楠夭折无封外,其余24子皆封亲王。从而开启了明朝分封藩王的制度。 《明史&S226;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S226;诸王: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属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竭,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冕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为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

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 明朝自太祖到神宗总共有37位皇子开府京外,明朝在藩亲王前后共有266位。这些亲王中除掉末代王、废王、南明颠沛诸王,又加上追封王和他们的世子、世孙墓,全国所有明代藩王墓大约有280座。 二、明藩王墓发现情况 1、陕西省 分封于陕西的王有:太祖次子秦愍王于陕西西安。神宗五子瑞王于陕西汉中,被张献忠杀死于重庆。 已发现的藩王墓有:秦愍王朱樉墓,秦隐王朱尚炳墓,秦宣王朱怀埢墓,秦康王朱志墓,秦惠王朱公锡墓,秦简王朱诚泳墓,秦□□世子朱敬鉁墓,陕西长安。还发现一座郡王墓:秦藩兴平安僖王朱公铄墓,在陕西长安。 2、山西省 分封于山西的藩王有:太祖三子晋恭王于山西太原。太祖十三子辽简王于山西大同,不见其墓地。太祖二十一子沈简王于潞州(山西长治)。 已发现的藩王墓有:晋裕王朱求桂墓,在山西榆次。还有一个郡王墓:晋恭王第七子广昌王朱济熇(he)墓,在山西太原。 3、河南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