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区划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区划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区划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号:201201189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课程考查报告

课程名称:水土保持规划

专业年级(班):水保12(3 )

学生姓名(学号):拓兰兰(2012011891)

指导教师:刘增文

学年学期:2015-2016第一学期

靖边县水土保持区划

前言:水土保持区划是自然特点、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划分与合并的研究。在继承前人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和我国各种区划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任务和特点。通过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区划和建立区划信息系统,揭示不同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特点,为区域资源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1.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6°58′45″- 38°03′15″,东经108°17′15″- 109°20′15″,地跨长城南北,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相邻,南与延安市的子长、安塞、志丹、吴起县接壤,东接横山县,西连定边县。全县土地总面积4970.36平方公里。县境南北最长为116.2公里,东西最宽为91.3公里。县政府所在地是张家畔镇。

1.2地质地貌

全县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海拔介于1123米—1823米之间,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高点在中山涧镇水路畔村的大墩山,是芦河、红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发源地;海拔最低点在红墩界镇的白城则。

1.3水文气候

靖边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通风条件好,雨热同季,四季明显,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低温霜冻,其次是大风和冰雹。年平均降雨量395.4毫米(348.3-431.3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768.2小时(2516.1-3037.7小时)。年平均气温7.8℃,≥10℃的植物生长有效积温为2800℃(2358.0-3356.2℃),年平均无霜期为130天(115-145

天)。

1.4土壤植被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隶属榆林市,土壤地貌以风沙滩地、丘陵沟壑和黄土塬为主,该区土壤主要以风沙土、砂土、砂壤土以及黄墡土为主。风沙滩地的滩地中心最低,分布有潮湿土和沼泽土;地势稍高之处为盐化潮土;滩地边缘分布有固定的风沙土;滩地向沙丘过渡的地段,分布有半固定风沙土,沙地中心地带主要分布流动风沙土;西部内流风沙滩地,大部分为草甸盐土、盐化沼泽土等。

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砂生、盐生、沙生六个类型,乔灌木树种达27科37属54种。主要用材林树种有杨树、柳树、油松、樟子松、侧柏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树、桃树、梨树等。

1.5主要河流特征和现状

靖边县域内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支沟648条,均属黄河水系。其中一级支沟65条,二级167条,三级416条。年均径流总量为2.4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7.69立方米/秒。较大的河流6条,分别为红柳河、芦河、大理河、黑河、周河、杏子河。县内河流的特征是流量小,随季节变化而暴涨暴落,夏秋汛期内有洪水补给,水大流急,泥沙俱下,水流浑浊;春冬枯水期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水流清浅,有的甚至断流。河流结冰期较长(每年11月~次年3月),冰层厚度可达70~80厘米。靖边县有较大的海子(湖泊)23个,面积约2700多亩,主要的有:许沙畔海子、郝家海子、四柏树海子、熟地畔海子、明水海子。从海子滩到大石砭还分布一些小海子,随着季节变化或水或涸。

2.社会经济条件

2.1乡、村、户数、总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家畜

截至2011年统计,全县辖11个镇,6个乡,共10.38万户,总人口34.2万人,人口密度为54人/k㎡,人均占有土地27.8亩,其中农业人口29.28万人,占总人口的85.6%,农业劳动力人口23.8万人,占总人口的69.9%。家畜数量达8万余头,其中羊约占5万头。

2.2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靖边县土地面积为5088平方千米,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类型的用地。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2.3农、林、牧、副业生产结构及产值、人均产值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7亿元,增长13%,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11.79亿元、1.02亿元、14.02亿元、0.22亿元和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9元,增长11.7%。,2010年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302元,增长14.4%;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1132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9元,增长26%。

2.4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评价,开发途径及水保治理措施

据1982年土壤普查测定,全县总土地面积763.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95万亩,牧业用地(草地)88万亩,城乡居民用地(含机关、学校等占地)10.52万亩(城镇1.06万亩,村庄9.46万亩),交通用地4.3万亩,水域用地3.8万亩,非生产用地、难利用地100余万亩,可耕地只有257万亩。可耕地中,由于水土保持的需要,约60%的土地不宜垦种,实际利用的仅在100万亩左右。

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较多;耕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步提高。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生态基础脆弱,土地退化依然存在;耕地迅速减少,耕地产能亟需提高。

土地资源的开发途径及水保治理:实行“三保、四统、五扩”。“三保”:一要保护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二要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三要保育生态环境,建设北部风沙防护林和南部水土保持林,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四统”:一要统筹南北区域差异;二要统筹城乡发展;三要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四要统筹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五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

代特色农业基地。一要扩大绿色蔬菜种植面积,建设一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二要扩大白绒羊等优势畜禽饲养规模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建设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畜牧业基地;三要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及深加工基地;四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基地;五要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建设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2.5生活条件、人畜饮水、粮食、燃料、饲草余缺情况

近年来,靖边县人民政府根据靖边县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业结构调度力度,发展特色经济,使得农民生活水平逐日上升,同时有计划地规划风景旅游区。县内水源丰富,人畜饮水量充足,粮食、燃料、饲草等均有盈余,可供出售。

3.水土流失情况

3.1水土流失情况

据历史记载,靖边县在历史上曾为丰腴之地。后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林草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平衡失调,致使毛乌素沙漠南移,土壤沙化,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3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4.5%,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1380吨,侵蚀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剧。北部风沙区侵蚀模数为3340吨/平方公里,为中度流失区,中部梁峁涧区侵蚀模数为14400吨/平方公里,南部丘陵侵蚀模数为16800吨/平方公里,均为强度流失区。其中轻度流失区面积为1290平方公里占30%,中度流失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占25.3%,强度流失区面积602平方公里占14%,极强流失区面积705平方公里占16.4%,剧烈流失面积615平方公里占14.3%。

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危害极大,加剧了土地切割和坡面侵蚀。全县沟谷面积154万亩,占总面积的20%;梁涧地缩小破碎,沙化面积仍有发展趋势;坡面侵蚀使全县每年损失有机肥百万吨左右,对农、林、牧危害十分严重;威胁水库安全,缩短水利运行年限;破坏道路桥梁,阻隔交通,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3.2水土流失成因及其评价

造成水土流失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人为因素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根

本原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是客观条件。

自然因素包括(1)气候:暴雨是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动力。风速是形成风蚀的主要动力。(2)地形:地形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必要条件。全县有近四分之一的面积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森林覆被率低,草原退化沙化,这又为发生风蚀提供物质和创造了条件。(3)土壤:由于底土粘重,透水性差,加之早期侵蚀严重,土层变薄,肥力减退,抗蚀能力明显减弱,遇到降雨,极易发生地表径流,形成水蚀。而风沙土、砂土,土质松散,易被风吹动,形成风蚀。(4)植被:植物覆盖既可保护地表免受雨滴击溅,又可调蓄、涵蓄水分,减缓风速,削弱径流。

人为因素包括(1)陡坡开荒,破坏植被。人为作用导致森林、灌草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2)耕作粗放,重用轻养。农家肥施用量的普遍减少,使土壤有机质不断下降,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差,涵养水分能力弱;大型农业机械减少,限制了农业深翻耕地,造成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蓄渗水能力下降,促进了土壤侵蚀的发展。(3)过牧过伐。森林大量成片砍伐后,未及时更新,又未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4)开矿、修路、采石、取土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后,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致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抗风蚀能力差,土壤的沙化程度逐年加剧。(5)预防监督力度不够,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破坏速度大于治理速度的现象,致使人为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4.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4.1水土保持成绩与经验

截止2000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5.17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53%,建成基本农田56946h㎡,营造水土保持林170020h㎡,经济林2900 h㎡,种草29630h㎡,水库27座,淤地坝897座。林草覆盖率提高18.1%,耕地粮食产量由1982年555㎏/ h㎡增加到891㎏/ h㎡,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验:对坡度>15%的坡耕地应该进行退耕还林,不宜还林的地区也要进行坡改梯整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土壤侵蚀量;对未利用地和裸岩应该尽量进行植树种草,以便增加植被覆盖度,可以起到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的破环植被和荒弃地是靖边县近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需要特别重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应该谨慎审批,加强开采过程中的管理和开采后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4.2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①群众的思想意识不够:大多数居民都对水土流失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对于水土保持积极性不高。政府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工作不够具体和细致,对于造成水土流失的开矿等建设项目没有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即“重开发轻保护”。

②投入有限。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财政投入多为表面工程,真正从防治水土流失这一根本点出发而投入的财政经费及其有限,也缺乏专门的水土保持规划人才指导。

5.水土保持分区

5.1分区原则

(1)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区域的划分及相应的建设方向和改造措施的提出,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法则,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法则。

(2)主导因素和综合因素相结合。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综合作用,但更要抓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以便划分区域的界线。

(3)同一区域的主要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建设方向和治理措施必须基本相似,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

(4)各区的地域必须连片;

(5)区域界线以自然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界线为主,但当区划界线与镇、乡行政界线接近时,可以采用行政区界线,保持各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统计区划数字,应用区划成果。

5.2分区主要依据

(1)水土流失类型、特征及其分布。

(2)各区所处的地貌类型、植被以及气候条件。

(3)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人类活动的强度。

(4)水土流失强度以及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效果。

5.3分区体系

5.4分区论述

(1)北部风沙滩区中度侵蚀区:包括杨桥畔、镇靖、龙洲、高家沟、杨渠、石窑沟、天赐湾、杨米涧;目前人们对于水土流失危机意识较轻,水土保持意识不强。建议未来多植树种草,增加绿化带和森林覆盖率,采取措施限制开发建设项目占地,保护绿化带。

(2)西北部风沙滩区微度侵蚀区:包括席麻湾、三岔镇、盘龙山;水土流失情况相对来说比较轻,主要建议多植树造林种草,倡导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

(3)中部梁峁涧轻度度侵蚀区:包括杨桥畔、镇靖、龙洲、高家沟、杨渠、石窑沟、天赐湾、杨米涧;位于县城中心,人口密度比较大,经济产值以农业为主,治理时建议进行生态种植,因地制宜地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发展退耕还林。

(4)西南部丘陵沟壑区强度侵蚀区:包括石咀、大路沟、周河、五里湾;丘陵沟壑地区水力侵蚀比较严重,在治理时应将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量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因地制宜布置排水沟、截流沟、蓄水池、水窖等,修建水利设施。

(5)东南部丘陵沟壑区极强度侵蚀区:包括小河、青阳岔镇、畔沟、乔沟湾;这部分虽然面积不大,但侵蚀程度最为严重,在农耕方面,应进行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加强人工林的建设,增加林草覆盖率,并辅以工程措施,修建水利设施。

5.5附图:陕西省靖边县水土保持区划图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 (2012年8月10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每年由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水土流失预防和

治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水土保持规划 第九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分布、类型、面积、危害、变化趋势以及防治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备案。水土流失潜在危害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山东省龙口市水土保持区划

山东省龙口市水土保持区划 前言:水土保持区划是自然特点、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划分与合并的研究。在继承前人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和我国各种区划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任务和特点。通过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区划和建立区划信息系统,揭示不同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特点,为区域资源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隶属于烟台市。东经120°13′~120° 44′,北纬37°27′~37°47′。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带上一个璀璨的明珠。东西最大横距46.0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7.43公里,海岸线长68.38公里,全市总面积893.82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龙口市处胶东低山丘陵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台阶式下降,东 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市域状若枫叶。全市地貌形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类型:境内东南部为低山区,面积计155.6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47%,共有大小山头311座,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9座,500~599米的6座,400~499米的8座; 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北缘,属构造侵蚀和构造剥蚀类型,由于长期风化侵蚀,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沟谷浅而宽,呈“U”字形,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面积281.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1.56%;平原根据成因及地貌特点,可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三种类型,总面积为454.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97%。 3、水文气象龙口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与邻县、市多以山的分水岭为界,故境内 河流皆源于东、南部山区,曲折西北行,共有大小23条河流,主要河流有黄水河、泳汶河、南栾河、龙口河、北马南河、八里沙河,均为季节性河流。除黄水河、八里沙河外,其余河流皆为境内河流,属季风雨源型。 龙口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7℃,平均年降水量590.4mm,四季分明,季风进退明显,湿热同季。因受海洋影响,气温适中,光照充足。年降水量的75%

水土保持规划

绪论 水土保持规划: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促进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根据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平衡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特点、防治途径,以及区域的相似性和区间的差异性,将规划区划分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所进行的工作。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轻微,植被覆盖度较高,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需重点加强预防保护的区域。 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资源开发比较集中,基本建设等人为活动频繁,损坏原地貌后极易造成强烈水土流失,给当地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重点加强监督管理的区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风沙灾害加剧,给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危害,对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利用有较大影响,需重点加强综合治理的区域。 水土流类型区根据土壤侵蚀外营力(水力、风力、冻融等)的不同,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特点,所划分的水土流失自然类型区。 水土流失或土壤侵蚀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和生物侵蚀等形式。 水土保持规划研究内容 研究生产发展方向,确定农、林、牧用地比例,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农业经营为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研究水土保持治理途径,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位置,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以及治坡与治沟紧密结合,达到集中连片、连续治理、互相促进。 研究规划的科学依据,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而产生的蓄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效益问题。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规划类型 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中尺度水土保持规划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水土保持规划的步骤:开展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规划实施进度,明确近期安排;估算规划实施所需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水土保持规划的特点: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实用性; 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为水土保持原理和流域生态经济平衡原理。基本特性体现在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平衡、机制平衡和功能平衡三个方面。 平衡模式: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差异,不同类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或同类系统在不同时序上呈现出不同的流域生态经济平衡状态。根据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不同组合,可归纳为3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即稳定的、自控的和优化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 水土保持规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水土保持规划直接关系着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江河湖泊的利用与整治以及区域生态环境、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1-64号)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4号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8月10日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每年由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目录 目录 (1)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2) 规划编制说明 (2) 规划提纲 (2) 1规划概要 (2) 2基本情况 (4) 3规划原则与目标 (6) 4水土保持分区 (7)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预防保护规划 (8) 6监测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监督管理规划 (9) 7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措施规划) (10) 8科技示范推广 (12) 9投资估算 (13) 10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14) 11近期、远期实施意见 (15) 12组织管理 (16)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规划编制说明 1.适用范围:大、中流域水保编制,省、地、县级水土保持编制,专项工程规划,区域性规划 2.编制重点: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调查研究 3.规划期:省级10-30年,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 近期水平年(重点),远期水平年;水平年宜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4.规划编制的任务: ○1.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2.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3.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4.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 ○5.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6.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7.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8.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规划提纲 1.规划概要 2.基本情况 3.规划原则、目标与总体布局 4.水土保持分区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规划可单独列为一章) 6.治理措施规划(综合治理规划) 7.科技示范推广(技术支持) 8.投资估算 9.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10.近期、远期实施意见(进度安排) 11.组织管理 1规划概要 综述规划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和分区,规划的目标、依据和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投资、进度、经济条件

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

《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颁 布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4〕8号)、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886号)等规定,近日,《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水利厅、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综〔2014〕58号)、《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甘发改收费〔2014〕1198号)相继颁布施行。该《办法》和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制定出台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我省水土资源、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办法》明确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方式。规定水土保持补偿费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负责征收。其中水利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补偿费由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征收。 《办法》规定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分成比例。规定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1:2:1:6的比例分别缴入中央、省、市(州)和县(区)国库。 《办法》明确了水土保持补偿费使用范围。规定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主要用于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地貌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建设。具体用于七个方面:(一)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等;(二)水土保持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三)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和培训;(四)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五)水土保持技术、法律咨询;(六)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办案以及装备、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修;(七)省政府确定的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其他支出。 根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甘发改收费〔2014〕1198号)精神,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对一般性生产建设项目,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2元一次性计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不在水土保持补偿费计征范围之内。

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研究

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1T15:59:57.4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李田卫 [导读] 对水土保持进行合理区划与功能定位,无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务局 338500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要保持社会经济和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水土保持工作。全国各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各自的特点,分属不同的类型,而区划正好可以实现各地区水土保持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便科学有序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和前提,水土保持区划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水土保持区划不仅可以促进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为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我国的水土区划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划;功能定位 引言 众所周知,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生态环境继续遭受人类破坏,现有水源依旧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会给当代及未来全球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所以,对水土保持进行合理区划与功能定位,无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水土保持功能内涵与原则 1.1 水土保持功能的基本内涵 水土保持功能是对以往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梳理出水土保持功能的相关知识。具体地说,是指一个地区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对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它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功能。为防治水土流失,维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实现水土保持基本功能的有效延伸。以往的实践和研究经验也表明,各区域的水土保持功能应覆盖多个分支,包括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多功能实现,表明各分支区在水土保持功能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水土保持功能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水土保持功能上处于领先地位。又称为水土保持的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内容决定了支护面积。国内水土流失防治的基本特点、方向及相关措施。 1.2 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确定原则 一是水土保持的直接相关原则。由于其基本功能本身具有直接作用和影响,在实际的水土保持工作中,首先要确定其直接作用与水土流失防治的关系,然后再进行研究。 考虑其他水土保持功能,如生态、改善水质、控制风蚀、减轻地质灾害等。 第二,综合性原则,评价区域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的各项功能。目前,中国已从国家层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希望通过各种水土保持措施覆盖全国,突出水土保持工作的宏观性。 三是单功能原理。在评价区域,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应处于主导地位。这里所说的单一功能,是指每个功能都代表着水土保持的单一作用和作用。例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把蓄水与水土保持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单个函数也叫统一函数,但在函数确定过程中,这两个函数需要分别确定。 2.水土保持区划存在问题 2.1现有区划难以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需求 目前,我国已对全球水土流失类型重点防治区进行了相应的区划。其中,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属于自然区划范畴。在区划过程中,通常考虑自然因素,很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难以反映生产活动的特点和以人为本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水土保持区划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目前水土流失类型划分体系不完善,缺乏连续性和边界明晰性,缺乏对行政边界完整性的考虑,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困难。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也缺乏区域完整性,不能从国家层面指导水土保持区划。因此,现有的水土保持分区难以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的需要。 2.2区划研究深度不够 虽然我国在水土保持区划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水平与国际研究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的区域化研究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足够的研究深度和力度。这主要表明,现有的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存在许多基本问题。例如,许多研究者在对分区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使得在水土保持分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自然分区,但缺乏社会经济考虑;分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水平较高。简单来说,有的命名规则不规范,有的边界内容不够可操作性和模糊性。水土保持区划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研究中,但较少涉及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区划研究。由于不同的区域特征和不同的区域化手段,区域化标准不统一。总体而言,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仍然滞后。 2.3水土保持区划问题的解决对策 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是解决水土保持区划问题的有效对策。由于地域辽阔,地域特征丰富多样,条件复杂,区划的对象、目标和规模差异很大,因此,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不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我国地形地貌、气候、水土流失、人类活动以及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同一水平分区和不同水平分区的特征指标和共同指标,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特征指标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岩溶区、土壤厚度等,常用指标主要有植被、光照、社会、经济、地质、地貌、土壤等。 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包括因子层、目标层、指标层和因子层四个体系。要素层是水土保持区划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水土流失、自然地理和土地利用四个要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有利于水土保持区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水土保持区划中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层是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是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和关键。水土保持区的建设应综合水土保持区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系统地反映生态、自然、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因子层主要包括植被因子、气候因子、地貌因子、水文因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第17卷第2期2010年4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 sear ch of So 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 n Vo l.17,N o.2 A r p.,2010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琦1,杨勤科2,1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2.西北大学,西安710069) 摘 要: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水土保持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和方法,分析了 “国标”的优劣,提出了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介绍了常用的效益计算和评价方法,最后对效益评价 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体系;效益计算;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10)02-0032-05 Parameters an d Methods for B en efit Evalu atio n of Region-scale Soil an d W ater C on servatio n WANG Qi1,Yang Qin-ke2,1 (1.I nstitute of S 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 f S 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 sources,Y angling,S haan xi712100,China;2.N 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A 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o 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 n plays an im po 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fic sy stem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 n,and has beco me one o f the m ost popular to pics with both scien-tists and conserva tionist.This paper systema tically analyze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o blems on the benefit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A nd then,the pape r sug gested a regional-scale ev aluatio n paramete r system.Meanw hile,the prevalent methods of benefit evalua tion were intro duced.Fi-nally,w e loo ked ahead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benefit ev aluation. Key wor ds:benefits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parameter sy stem;benefit calculation;benefit evaluation 水土保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弱和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贡献[1]。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的计算和分析。通过效益评价可查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理解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理及其区域适宜性,为制定修编进一步的治理规划方案提供依据。因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孙立达等[2]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进行过详尽评述;一些教科书和专著,如水土保持学、中国水土保持[3]等,专门设有章节开展专题讨论介绍。本文以近年来各类学术期刊文献和一些水土保持效益评价计算案例为基础,注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探索,讨论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期促进该研究的深化。1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是指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定性描述、定量分析时所用的变量,指标体系则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指标集。效益评价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能客观、准确、全面并定量化反映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2]。 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既是保障指标体系科学性的先决条件,又是确保评价结果合理的前提。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包括[1,4]:(1)指标内涵符合土壤侵蚀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能科学有序地演绎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2)指标能用具体数值表达,反映治理效果,即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的强度 *收稿日期:2009-12-3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B05);黄河水利委员会项目“黄土丘陵三副区水土流失预测预报的区域模型与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作者简介:王琦(1984-),女,湖南怀化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GIS、RS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E-mail:w angannqi@https://www.360docs.net/doc/cd17854880.html, 通信作者:杨勤科(1962-),男,陕西陇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和GIS应用研究。E-mail:qk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d17854880.html,

04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2014年9月9日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水利厅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财政【2014】58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4〕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补偿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征收并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的资金。 第三条水土保持补偿费全额上缴国库,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四条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缴库、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发展改革、人民银行、审计部门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五条在本省境内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缴纳义务人),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前款所称其他生产建设活动包括: (一)取土、挖砂、采石(不含河道采砂); (二)烧制砖、瓦、瓷、石灰; (三)排放废弃土、石、渣。 第六条水土保持补偿费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负责征收。其中,水利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土保持补偿费由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征收。

第七条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下列方式计征: (一)开办一般性生产建设项目的,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计征。 (二)开采矿产资源的,在建设期间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计征;在开采期间,对石油、天然气以外的矿产资源按照开采量计征,对石油、天然气按照油气生产井占地面积每年计征。 (三)取土、挖砂、采石以及烧制砖、瓦、瓷、石灰的,按照取土、挖砂、采石量计征。 (四)排放废弃土、石、渣的,按照排放量计征。对缴纳义务人已按照前三种方式计征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其排放废弃土、石、渣,不再按照排放量重复计征。 第八条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标准,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会同水利厅另行制定。 第九条开办一般性生产建设项目的,缴纳义务人应当在项目开工前一次性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开采矿产资源处于建设期的,缴纳义务人应当在建设活动开始前一次性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处于开采期的,缴纳义务人应当按季度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的,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时限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条缴纳义务人应当向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报送征占用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开采量、取土挖砂采石量、弃土弃渣量)等资料。 负责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额,并向缴纳义务人送达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通知单。缴纳通知单应当载明征占用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开采量、取土挖砂采石量、弃土弃渣量)、征收标准、缴纳金额、缴纳时间和地点等事项。 缴纳义务人应当按照缴纳通知单的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第十一条下列情形免征水土保持补偿费: (一)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服务设施、孤儿院、福利院等公益性工程项目的; (二)农民依法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的;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

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每年由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水土保持规划 第九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分布、类型、面积、危害、变化趋势以及防治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备案。水土流失潜在危害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跨行政区域或者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三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包括水土流失状况、类型区划分、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投资和效益分析等内容。水土保持规划包括对流域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17854880.html,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作者:解国荣 来源:《珠江水运》2018年第12期 摘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而如何去对水土进 行全面的保持工作,这一点和国土整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去利用水土资源进行国土整治,这一点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我国国内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点。 关键词:水土保持功能水土保持区划应用 1.水土保持功能的具体概念和确认原则 (1)水土保持功能 想要更好的弄懂水土保持功能的具体概念,首先我们就需要从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来进 行入手,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水土保持设施自身在运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旱涝灾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而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人工设立的水土流失防治设施,其在所设定区域内体现出的维护水土资源储备,提高地产等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这两点统一称之为水土保持功能。 (2)水土保持功能的确认原则 确定水土保持功能是否有效,其核心概念就是在其设施所设立的区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是否起到了它原有的作用或者说效能。对于水土保持而言,功能确认的标准是以水土流失防治作为主要的标准典范。举例说明,例如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所起到的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的改善、水质的改善等,此类数据都可以作为水土保持功能的确认原则。 当需要对一片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确认的时候,全面性原则评价是最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当开始进行确认的时候,对于大体类型的确认必须要从全面的角度和当下所实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范畴出发,在确认的过程中全面覆盖并保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起到的作用和效能。 2.当前国内水土保持区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现有区划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水土保持需求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知 【法规类别】工商管理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甘政发[2010]94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11.25 【实施日期】2010.11.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政发[2010]9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省重大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重大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列入当年投资计划的骨干项目。 第三条省重大项目分为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 正式项目是指列入当年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重大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 预备项目是指按照国家、省上有关规划和计划,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当年内开工的重大项目。 第二章项目申报及确定 第四条省重大项目申报范围:

(一)我省境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二)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力的省内建设项目: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重大项目;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业项目;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重大项目;其他骨干项目。 第五条正式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备案表获得批准(核准、备案)。 (二)项目投资基本落实。 (三)项目所在地投资、建设环境良好。 (四)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预备项目在当年得以获批并开工建设,可调整为正式项目。 第六条省重大项目每年确定1次,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省直有关部门、市州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和中央在甘、省属大型企业根据项目的隶属关系及属地原则,提出拟列入下一年度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省重大项目建议名单,于当年四季度报省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构。 (二)省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构根据申请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提出省重大项目(包括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初选名单,征求各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经省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由省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构行文公布。 确定的省重大项目,可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在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资金支持、规费缴纳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或减免。同时,项目法人可在其施工现场、文件材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吕涛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吕涛 发表时间:2019-09-19T11:24:27.6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吕涛刘永基黄杰 [导读]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如何开展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与土地复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以及如何整合和恢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资源的相关研究人员需要研究的主要工作过程中加强生态服务功能的完善不仅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有效地结合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在分析和研究生态服务功能时,既要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又要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保证水土保持的效果,在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时,应考虑区域特征和空间位置。从而保证水土保持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水土保持区划;应用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如何开展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与土地复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水土资源进行土地改良,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内生态安全的保障。这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点。 一、水土保持功能的具体概念与确定原则 1.水土保持功能。想要更好的弄懂水土保持功能的具体概念,首先我们就需要从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来进行入手,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水土保持设施自身在运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旱涝灾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而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人工设立的水土流失防治设施,其在所设定区域内体现出的维护水土资源储备,提高地产等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这两点统一称之为水土保持功能。 2.水土保持功能的确认原则。确定水土保持功能是否有效,其核心概念就是在其设施所设立的区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是否起到了它原有的作用或者说效能。对于水土保持而言,功能确认的标准是以水土流失防治作为主要的标准典范。举例说明,例如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水土保持功能本身所起到的水土资源保护、植被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的改善、水质的改善等,此类数据都可以作为水土保持功能的确认原则。当需要对一片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确认的时候,全面性原则评价是最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当开始进行确认的时候,对于大体类型的确认必须要从全面的角度和当下所实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范畴出发,在确认的过程中全面覆盖并保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起到的作用和效能。 二、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对水土保持各功能类型以及所设计到的因素分别确定其定性和相关的定量指标,进而形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定性指标主要是就区域内是否分布或者是涉及到相应功能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而定量指标就是指对水土保持功能所产生的作用的可量化的指标。对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基本评价可以分为4个步骤即:资料收集、指标分级以及功能排序和权重确定。资料收集是指在水土保持基础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对于指标体系中的能够确定的相关的因素进行有目的性的资料收集。指标分级是指对分析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区域功能定去按照相应的指标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权重确定是指按照层次分析法对各项基础功能类型和相关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功能排序是指将收集到的区域资料按照相应的指标进行分级,然后在分别再分别确定相应的分值,之后在于相应的权重进行相乘,最后得到的就是每个指标的得分,再把这些指标的都分数相加所得到的就是这个区域水土功能类型的总得分,在把各个功能类型的总得分进行相应的排序,其中得分最高的基础功能就是这个区域水土保持的主导基础功能。 三、水土保持区划存在问题 1.区划方式落后。在新的划分中,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属于自然区划的范畴,区划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要对自然因素着重的进行考量,并做出相应的针对性划分,需要减少对社会及经济影响因素的重点强调,以此减少在实际水土保持区划中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导致存在较大局限性。在阶段的区划中由于存在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在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体系的完善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连续性和边界明确性,并且对行政边界完整性的考虑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政策的出台和整体性工作的进行以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一定难度。由此现有水土保持区划难以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需求,在针对性的完善工作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 2.区划研究深度不够。我国学者对水土保持区划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水平与国际区划研究水平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区划研究大都在于表象的研究中,没有针对性的钻研,缺乏足够的研究深度与力度。结合研究情况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主要表现在现有水土保持区划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存在的比重较高,研究学者们对区划的概念认识由于自身研究的不慎如,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在实际的研究中导致水土保持区划无法与实际应用过程中达成共识,很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很大的效果;研究大多侧重于自然区划,而对社会经济兼顾程度不足;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范围狭窄,研究层次较浅,部分命名规则不够规范,一些边界内容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且较为模糊;水土保持区划常常集中于中小尺度研究缺乏对于大尺度水土保持区划的研究;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区域特征的不同,导致在区划中要使用不同的手段,导致区划标准在实际的应用中难以统一。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由于自身环境的影响和学界研究的失重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一定滞后性。 四、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1.三级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我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因此在规划区域以及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全面考虑的基础之上,要对全国规划分区当中的体系进行确定,将三级区作为单元采集和提取相关的指标信息,应用定性和定量进行结合的方式,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实施相关保持功能实施系统的评价。 2.功能评价。结合水土保持基础功能评价的方式,对其中的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其中不同的指标权重可依照层次分析的方式进行确定日。之后依照最后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如某区域的最终计算结果为三级区的基础主导功能。针对对主导基础功能的最终确定,结合所在区域的真实情况,可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的主要功能进行确定,其中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农业的综合生产、减少河湖的淤积等。 3.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从我国当前的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三级区一共有115个,依照功能的统计分类,其中基础功

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1.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和范围。 2.在调查工程对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因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指出方向、提供技术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及管理作提供依据。 4.为方案实施提供技术服务。 编制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防治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的破坏,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保障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主体施工区、堆弃渣场区、施工营地区、交通道路区等。防治责任范围的总面积为

255.02k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249.25hm2,直接影响区为5.77hm2。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通过治理,控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保护工程生产安全和工程区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措施应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各分区水土流失类型、特点和完工后的利用意向,确定水土流防治体系。做到重点治理与面上治理相结合,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措施与复垦利用相结合,统筹布局各类水保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防治措施具体配置中,充分发挥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植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