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19例,治疗失败13例,治疗成功率为59.4%;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26例,治疗失败6例,治疗成功率为81.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是指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颅脑损伤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重物砸伤、交通事故撞伤、坠落伤等。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颅脑损伤的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多变,且并发症较多,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则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极高。由此可见,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范围19~76岁,平均年龄为(46.9±

2.6)岁。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车祸撞伤4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钝锐器砸伤5例。接诊时,患者的GCS 平均评分为(5.6±1.9)分。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之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院前急救时尽量迅速到达现场并判断评估病情,迅速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开通静脉通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及时转送;合并脊柱骨折者采用硬质担架搬运,在转运途中适当将伤者头部抬高(颈椎伤者除外),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其平稳[2]。在急诊科,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的情况,迅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CT、血常规、血型、胸腹部穿刺等以尽快明确诊断,及时请各专科(如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等)医生协助诊治,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快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基层医院颅脑创伤病人的急救与转运

基层医院颅脑创伤病人的急救与转运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残率则处于第1 位。进几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基层医院医护和监护条件较差,对颅脑创伤病情变化认识不足[1]。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许多乡镇基层医疗单位, 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工作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等情况。尤其是西部地区显得尤其突出,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没有CT。在这种条件下, 基层外科工作中不能对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但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显得十分重要。有效的处理及时转运可防止并发症, 减少残障, 提高抢救成功率。xxxx年x月-xxxx年x月我院收治137 例颅脑损伤病人, 现将院前急救及转运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1 年7 月我院收治急救颅脑损伤病人137 例, 男85 例, 女52 例; 年龄6岁-72岁, 平均40岁;急救车出诊35 例,亲属护送入急诊科102例;车祸伤69例,打击伤27例, 坠落伤31例, 其他10 例; 现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3-5分6例,5-8分19例, 8-12分44 例, 12-15分68 例;有头皮损伤99例;合并其他器官脏器损伤9例。 1. 2结果转院治疗110例,途中死亡2例;住院治疗27例。 2急救与转运

2.1院前急救随时做好急救物品准备, 接到急救电话及时出诊。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 应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 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防止各种原因产生新的损伤。快速评估病情,根据GCS评分及时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 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对有创口病人紧急包扎,出血较多病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呕吐、呛咳病人, 紧急进行呼吸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缓解呼吸困难。当确认呼吸道已畅通后,给予吸氧。当上述措施采取后仍不能减轻缺氧症状者,则给予辅助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或已停病人,行紧急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确保呼吸道通畅。观察现场了解致伤原因、暴力情况和病人受伤体位、意识、出血量等, 以便向接收救治人员提供伤情记录,帮助伤情判断,以指导治疗。其他脉搏细数或测不清者,首先建立起1条或2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血压过低者,可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适量应用升压药物。脉搏洪大且慢、呼吸减慢并合并有瞳孔一侧或双侧散大者,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和血压的前提下,紧急给予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有合并伤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病情较重,及时与有条件治疗的上级医院联系争取最短时间内转院治疗。 2.2 转运途中的救护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 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 立即转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抢救。对病人正确搬运、迅速转送,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再损伤。颅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做详细记录。观察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1.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临床上依据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分为嗜睡(能叫醒)、浅昏迷(不能叫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反应)和深昏迷(压迫眶上神经无反应)3种。也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即对病人睁眼、言语和运动3方面的反应进行计分,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 2.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应15~30分钟观察一次,评估病人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 动态的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4.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等。 5.头痛、呕吐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二、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 1 . 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能正确回答问题. 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 3 . 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 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

颅脑外伤急救护理 1.伤情评估与准备:初步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伤后时间及伤后表现,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抢救室和监护室内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齐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2.体位:保持正确体位是护理的关键之一,应给予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3.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应松解限制呼吸的衣物,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及异物,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给予低流量吸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躁动者给予约束双手。 4.止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协助医师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可能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5.防止感染:防止颅内感染,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6.心肺复苏: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 7.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迅速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剌,如周围静脉不易穿剌者,行深静脉穿剌,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应在

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

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05-04T13:46:48.2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廖聪聪李万荣,林辉,梅柏林[导读] 加强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能节约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率,提升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2]。 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12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更短,恢复良好率和中度残疾率更高,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率、死亡率更低,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利于提升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多发伤;院前急救 颅脑外伤是一类常见的创伤,且常合并其他多发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院前急救是抢救的重要环节,利于把握最佳抢救时机,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后续治疗的难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就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8—62岁,平均(38.6±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4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7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18—66岁,平均(39.4±4.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5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5例,挤压伤8例,其他3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抗休克、止血、建立静脉通道等常规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措施为: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认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给予气管插管,做好口腔、呼吸道护理,给予吸氧,确保呼吸畅通;如患者心跳停止,则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输注生理盐水、代血浆、甘露醇;留置导尿管、输液管,并加强对导管的观察;及时将其转送至医院,在转送途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其呼吸畅通,并将各类管道妥善固定,实施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1.3评价标准 1.3.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 1.3.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救治效果。采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估结果分以下几项:①恢复良好:患者存在轻微异常神经症状,但能实现生活自理;②中度残疾: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以往某些活动已无法恢复;③重度残疾:患者不能独立活动,需他人照顾;④植物状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肢体存在反射反应,可吞咽食物,偶尔能自发睁眼。⑤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相关实验数据,以百分率(%)和标准差( )标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并分别实行t值和X?检验,根据P值大小判定组间差异,若P<0.05,则两组差异明显。 2,结果 2.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 观察组患者送诊时间和开始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表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送诊时间、开始手术时间( ±s,h)

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

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 【摘要】目的回顾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探讨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急救模式的途径。方法做好伤者的气道管理、控制出血、稳定循环系统及降低颅内压。结果现场死亡3例;中途死亡5例,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脑疝所致的呼吸心博骤停、窒息。126例入院后,急诊CT发现有颅内血肿、广泛性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颅骨粉碎性骨折,由急诊室医护人员护送至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或急诊手术。结论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专业性强,对参与急救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尤其要注意早期的诊断与救治。 【关键词】颅脑外伤;院前急救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仅次于四肢骨折之严重创伤[1],至少是组成多发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患者由于伤势危重,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于现场及转运途中或送达医院后很快死亡。院前急救如能做到将院内的急救工作前移,可为院内综合抢救颅脑外伤的成功奠定基础。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6例,男94例,女32例;年龄8岁~78岁,平均36.4岁;闭合性颅脑损伤7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6例;脑挫裂伤79例,脑干挫伤13例,颅内血肿49例,颅骨骨折71例,颅底骨折4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7例;合并伤:胸外伤33例,腹外伤26例,脊椎骨折25例,休克38例;格拉斯哥(GCS)评分均在3分~8分。 2 院前急救方法 我们在确立的颅脑损伤院前救护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院前急救颅脑外伤规范化要求方法为:①迅速了解病史;快速判断病情。②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判断病情的危重性要注意了解:受伤的时间;受伤的原因及受伤时头部的位置;头部外伤的着力点及对侧部位。开放型的损伤要观察有无脑组织液外溢;伤后的意识,患者对压眶和压胸有无反应,有无昏迷及昏迷时间的长短,并用GCS昏迷计数法判断其昏迷的程度;肢体有无开放性或明显的骨折存在,疑有者必须先做固定并止血;瞳孔(大小及形状)的变化;对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要进行动态监测;了解有无其他合并伤(同时做好记录和标识)。全面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最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创伤原因。③紧急现场急救:我中心对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程序:颅脑损伤一清除口腔内食物、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头部偏向一侧一吸氧一止血包扎伤口一建立静脂通道(有意识障碍者: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或50%GS 100 ml静脉注射)。④设立信息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与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络沟通。初步确定院内需首先进行的救命手术,运送途中告之欲送医院。⑤搬运和转送过程: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应注意颅脑外伤的患者很可能伴有颈、胸椎的外伤,因此不能轻易的搬动头颈部,应将躯体与头颈部同时初步固定后,再行搬运。嗣后抬高头部l5°~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诊治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23T14:59:47.1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刚马建军 [导读] 回顾性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 陈刚马建军(湖北松滋中医院外科 434200)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方法分析GCS3-8分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伤情、处理措施及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40%,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和合并并发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效降低颅内压和防止并发症为降低死亡率的三大主要措施;同时强调动态CT复查和去骨瓣减压术及高渗盐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逐年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市自2002年7月-2010年7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50例,本文介绍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着重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关的处理措施。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以首诊GCS≤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为纳入标准,男121例,女29例,年龄5岁-8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20-30岁93例。交通事故伤95例,高处坠落伤30例,直接打击伤12例,其它伤13例,伤后6小时入院者127例,6小时后入院者23例。 2、CT表现 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9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血肿42例,硬膜外血肿22例,脑内血肿16例,多发性血肿13例。单纯脑挫裂伤14例,单纯性硬膜下血肿8例,弥漫性轴索性损伤9例,迟发脑内血肿15例。 3、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及颅内高压症状,GCS评分6-8分95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43例,双侧瞳孔散大15例。危重患者伴有呼吸、循环障碍等生命体征改变。 4、合并伤和主要并发症 合并骨折18例,合并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炎30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深静脉栓塞3例,高血糖性肺酮症酸中毒2例,合并血气胸4例,单纯气胸1例。 5、治疗 凡CT检查发现有颅内血肿及明显脑受压者,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血肿清除,挫伤脑组织清除,合并明显脑挫伤,脑水肿着去大骨瓣减压术,去大骨瓣减压术131例,单纯血肿清除术5例,2次以上手术12例。术后处理和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气管切开呼吸功能支持,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维护。脱水对于脑肿胀严重者,用甘露醇加速尿同时应用;对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加用高渗盐溶液,7.5%盐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脏器的血流灌注同时又避免引起医源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的防治;加用催醒活脑药物;早期高压氧治疗等。 二、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常见疾患,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在30%-40%左右,提高救治水平始终是神经外科的工作重点,我们从经治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入手,在减少死亡率基础上提高救治成功率。我们认为减少死亡率应强调急救观念,重视常规救治手段,采取综合治疗。颅脑损伤具有伤情多变,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率高,我们应强调动态CT复查的重要性。 1、死亡原因分析 对死亡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严重脑挫裂伤和脑肿胀病人,多在入院3天内因自主呼吸停止而死亡,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于常见并发症逐渐减少,而一些少见并发症就凸显出来,肺栓塞、消化道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也成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随着深静脉置管的普及,对深静脉栓塞所致的肺栓塞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处理措施;应重视合并伤的诊断,单纯气胸或失血性休克处理不难,但合并腹腔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倍增,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本组死亡病例有数例是因诊断延误,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失血性休克,并都不表现出低血压,腹腔穿刺为有效诊断措施,但常常被忽略,因此对可疑者应常规腹腔穿刺。救治过程中的延误也是其死亡原因。 2、急救处理和早期诊断 在重型颅脑损伤所有处理原则上,时间是最重要的,急救应从急诊室开始,防治低血压和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道顺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止因呼吸道梗阻引起脑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同时判明是否合并有失血性休克、气胸等危及生命的合并伤,须知遗漏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相当高。本组织急诊室遗漏2例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在术中发现血压不相称后,都因手术延迟死亡。抢救延误是除了脑损伤重外另一主要原因。临床事实表明,对于需要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施治的早晚,其预后相当悬殊,本组死于原发脑损伤的20例患者,伤后6小时辗转来院,至术前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者16例。 对所有颅脑损伤患者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以决定是否手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手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特别对于年轻患者,凡CT 检查发现颅内血肿及明显脑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者,均予及时手术治疗。术前予以降颅压药物争取手术时机。对于血肿表浅者,可先钻孔减压,而后再扩大骨瓣开颅或去骨瓣减压。对于拟非手术治疗的病例,也应随时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本组治疗过程中,因病情恶化,CT 复查见迟发性血肿者15例,及时调整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生命。 3、手术减压解除脑受压 可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关键在于有效解除颅内高压,处理合并伤。对于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在去除病灶的基础上,去骨瓣减压术无疑是解除颅内高压状态的有效措施,合理的去骨瓣减压术应当满足如下几个条件:⑴必须确实去除占位病灶,包括血肿和严重挫伤的脑组织;⑵颅底骨折的减压、咬除蝶骨嵴。从侧方解除脑、特别是脑干受压;⑶静脉血管的保护,静脉血管的受压可能是顽固性颅内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术中直接损伤外,静脉血管的急性闭塞,特别是侧裂血管嵌顿于不够低的颅底骨,保证皮层主要静脉的脑膜敞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

颅脑外伤急救流程 1.伤情评估与准备:初步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伤后时间及伤后表现,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抢救室和监护室内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齐全,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2.体位:保持正确体位是护理的关键之一,应给予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3.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应松解限制呼吸的衣物,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及异物,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给予低流量吸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躁动者给予约束双手。 4.止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协助医师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可能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5.防止感染:防止颅内感染,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6.心肺复苏: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 7.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迅速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剌,如周围静脉不易穿剌者,行深静脉穿剌,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快速滴入,否则起不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另外,再加入法莫西丁或西迷替丁等抗酸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8.低温治疗:术后48h内严密观察有无中枢性高热的出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出现采用冰帽降低头部温度。 9.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改变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瞳孔是反映颅脑伤情变化的窗户,所以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如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嗜睡时应提高警惕,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留专人守护,间隔5~10min观察瞳孔变化。对重症患者实施颅内压时时监测,当颅内压高于5.30kPa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0.营养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是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患者术后1d可进流质软食物,2~3d给半流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从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等。清醒患者应鼓励进食,以增加抵抗力。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15T11:50:09.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作者:何雄飞刘开礼 [导读] 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研究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实施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另外50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颅内压无明显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生存状态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手术;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4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raniotomy with large bone cranio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on June 2017 March 2015, which will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large bone craniotomy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ther 50 cases of traditional craniotomy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survival st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fore operation. The me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were less than 0.05. The survival st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compared to P < 0.05. Conclusion Craniotomy with large bone flap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Large bone flap craniotomy;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Clinical efficacy 重型颅脑外伤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损伤,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在患者受伤后,其颅内组织会受到严重破坏,出现颅内血肿而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在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将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2]。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传统方式为骨瓣开颅减压术,但临床实践表明其效果欠佳,不能让患者的损伤得到有效改善。本院将以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手术及传统开颅减压手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28±8.75)岁,高空坠落致伤13例,交通事故致伤26例,重物砸伤11例。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34±8.69)岁,高空坠落致伤15例,交通事故致伤23例,重物砸伤12例。基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传统开颅手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后实施传统去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在患者颞额或颞顶开切口,将骨瓣去除6㎝×8㎝大小,将患者的颅内损伤组织清除后为患者常规放置引流管,采用扩大减张缝合处理硬脑膜后完成手术。 1.2.2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后实施手术,从耳部前1㎝向上至顶结节,再沿内上侧至顶骨中线旁2㎝作手术切口,之后向前平行开切口至发际前方。开5处颅骨钻孔,游离骨瓣并向前开颅骨窗直到额极,加你个蝶骨平台完全暴露,,并于颞底部增大范围进行去骨处理。取出骨瓣后的骨窗大小为15㎝×12㎝。多边放射切开硬膜并将颞极、颞叶底部和额叶前中部、底部暴露。对患者血肿和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对硬膜进行颞肌筋膜减张术处理,不保留骨瓣,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采用人工脑膜完成修补减张缝合。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抗炎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措施。 1.3 评价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对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生存状态评估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标准,评分在5分时为生存状态良好,3~4分为残疾,2分为植物人状态,1分为死亡,其中生存状态良好表示患者能正常开展日常生活;残疾为患者存在精神和意识障碍,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植物人状态为患者昏迷且无明显复苏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前后颅内压比较 手术前颅内压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P<0.05,见表1。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5例临床资料。结果康复出院45例,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严密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重症颅脑外伤;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常合并并发症等特点[1],患者能否救治成功,往往取决于是否有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护理[2]。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5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现将护理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齡2~60岁。其中,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19例,脑内血肿及多发血肿20例,广泛脑挫伤10例。GCS评分3~5分者26例,6~8分者29例。康复出院45例,好转7例,死亡3例。 1.2方法 1.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一般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且有力,呼吸慢而深。脑干功能衰竭往往表现为血压下降,心跳变弱、脉搏变快,呼吸慢而且不规则。呼吸次数显著减慢,出现叹息样、抽泣样呼吸或者鼾声、则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应该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体温不升高或者中枢性高热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体温慢慢升高且持续不退,需警惕有无继发的感染。 1.2.2观察瞳孔变化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非常重要。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性期,每15~30min就要检查1次,同时记录。颅脑损伤后出现一侧瞳孔缩小,但很快迅速出现一侧或者双侧的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提示脑疝。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中枢性高热,且两侧的瞳孔不等大,不圆且时大时小,对光反射变得迟钝或者消失提示脑干损伤。 1.2.3观察有无其他合并症状颅脑损伤多伴有其他部位受伤,如合并腹部内脏伤、胸部伤、四肢骨折、脊柱损伤而成多发伤。能否早期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是救治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关键。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胸部、腹部疼痛,肢体有无活动障碍,有无肢体瘫痪,并及时汇报给医生,协助医生更好的判断病情。 2 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胸腹伤的观察难点及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胸腹伤的观察难点及护理 体会 【关键词】 ,颅脑外伤;胸腹伤;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胸腹伤的观察要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54例患者,其中合并胸外伤164例,合并腹外伤62例,合并胸腹伤28例。结果:254例患者中,治愈238例,死亡16例,死亡率6.3%。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腹伤的患者应做全面检查,重视临床观察,加强护理。 [关键词]颅脑外伤;胸腹伤;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09例,女46例,年龄7岁~78岁,平均40.9岁;其中脑胸复合伤164例,脑腹复合伤62例,脑胸腹复合伤28例。 2 病情观察 2.1 认清颅脑损伤与合并伤在症状上互相掩盖的规律[1,2] 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的昏迷掩盖闭合性胸腹伤的主诉和体征,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胸腹腔穿刺,B超、CT、X线都有助于诊断。颅脑外伤与复合伤所致的休克相互掩盖。严重的复合伤多伴有休克。脑灌注减少可暂时缓解颅内压增高,从而掩盖了颅内出血病变。反之,颅内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可放射性引起血压升高,从而掩盖了休克的表现。经开颅手术解除脑疝后,血压迅速下降,再进一步查休

克的原因常拖延胸腹伤的治疗。休克所致的血压下降可暂时延缓颅内出血,使脑受压不明显。一旦血压回升,颅内出血逐渐加重,形成颅内压加重。由于休克使脑供血不足,脑缺血缺氧,故又加重了脑实质的损害。 2.2 重点观察呼吸困难 临床医生有时会满足于发现部位的损伤而忽视了另一部分的损伤。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观察,不断地鉴别诊断。如中枢受损引起的呼吸困难为呼吸不规律:长叹样、叹息样呼吸;颅内压增高呼吸深而慢;而胸部损伤所致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伴有口唇紫绀,甚至咯血。听诊:病侧呼吸音低,多由胸部外伤引起血、气胸,致使肺组织和大血管受压,纵隔移位。多发性肋骨骨折形成连枷胸,局部胸壁软化塌陷,特别要警惕肺挫伤、迟发型血气胸。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有这样一个特点:肺挫伤可致呼吸功能丧失加重脑水肿和脑损害。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又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早期原因之一。因此,此类患者必须处理血气胸与脑水肿同样重要,必须同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对血气胸效果较好。 2.3 密切观察全身病情变化 进行严密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度、皮肤温度和色泽的检测。 3 护理方法 3.1 抗休克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19例,治疗失败13例,治疗成功率为59.4%;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成功26例,治疗失败6例,治疗成功率为81.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是指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颅脑损伤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重物砸伤、交通事故撞伤、坠落伤等。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颅脑损伤的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多变,且并发症较多,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则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极高。由此可见,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范围19~76岁,平均年龄为(46.9± 2.6)岁。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车祸撞伤4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钝锐器砸伤5例。接诊时,患者的GCS 平均评分为(5.6±1.9)分。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之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院前急救时尽量迅速到达现场并判断评估病情,迅速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开通静脉通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及时转送;合并脊柱骨折者采用硬质担架搬运,在转运途中适当将伤者头部抬高(颈椎伤者除外),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其平稳[2]。在急诊科,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的情况,迅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CT、血常规、血型、胸腹部穿刺等以尽快明确诊断,及时请各专科(如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等)医生协助诊治,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快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急诊科颅脑外伤处理

1 ?轻型(I级) (1 )留急诊室观察 24小时;(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作头颅 CT检查;(4 )对症处理;(5 )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2 ?中型(U级) (1 )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须住院;(2 )观察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颅骨X线摄片,头部 CT检查;(4 )对症处理;(5)有病情变化时,复查头部CT , 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3 ?重型(山级) (1 )须住院或有条件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3 )选用头部CT动态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测;( 4 )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 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5 )注意昏迷患者的护理 和治疗,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6 )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给予20%甘露醇250ml 及速尿40mg静脉推注。 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院内治疗。 一、院前急救 对严重颅脑创伤病人来讲,伤后1 h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病人成败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急救站和急救中心的建设,尽量缩短呼救反应时间和抢救半径。当今在美、日等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归属于消防系统,由训练有素的消防员承担院前急救,同时配备现代化的转运设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4~5min,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时间。我国目前的院前急救组织还很不健全,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和做法。在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开展基础创伤生命维护,最优先的处理是迅速而彻底的生理复苏,高颅压的处理必须以此为基础。在没有脑疝或明显颅内压增高的证据时,任何假设性或预防性的处理都不能与最佳的全身复苏相悖。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两点:第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具体措施包括:清理口咽部异物,保持正确头位,建立人工气道以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第二,纠正低血压。包括立即处理活动性伤口,快速静脉输液,补足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80 mm Hg (1mmHg=0.133 kPa)以上。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物(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这是因为伤后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加重颅脑损伤的病死率。 二、急诊室急救 现代颅脑损伤救治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具备高水平的颅脑创伤专业技能,同时,由于现代颅脑损伤合并伤 较多,急诊室还应有同时处理胸、腹、骨、血管及手外科患者的能力。患者来到急诊科紧急处置使危重患者的气道(A)、呼吸(B)、循环(C)尽快达到稳定状态。一旦接触患者,无条件立即投入抢救。第一步立即进行伤情判断,首先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但致残率及致死率在创伤中却居首位。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创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相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分类: (一)安损伤组织层次分 1.头皮损伤; 2.颅骨损伤; 3.脑损伤 (二)按颅腔是否与外界沟通 1.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均已破损,颅腔 和外界相沟通) 2.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仍完整,颅腔和外界没有直接相通) (三)安脑组织损伤的类型 1.原发性颅脑损伤(暴力作用头部产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 荡、脑挫裂伤及原发生性脑干损伤) 2.继发性颅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如脑

水肿和颅内血肿) (四)按其伤情表现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的轻、中、重型分类法。该方法检测颅脑损伤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计分后,再累计得分,作为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至6h。 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头疼和呕吐、瞳孔

改变、眼底改变、锥体束征、脑疝(brain herniation)、全身性改变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原因 棍棒、砖石和锤等钝器造成的挫裂伤;高处坠落、跌倒或运动造成的坠落伤。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病人的急诊抢救和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救治的106例颅脑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6例患者,有2例发病1h后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51例入院后即行开颅清除血肿术,有24例术后6~12h行气管切开术。康复出院77例(72.64%),好转12例(11.32%),,植物人1例(0.94%),死亡16例(15.09%)。结论:对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复合伤患者应及早诊断、迅速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全面整体护理对成功救治颅脑外伤病人至关重要。 【关键词】颅脑外伤;复合伤;急诊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06- 01 复合性创伤是指突发意外的多处创伤,即由于三处严重创伤至少一处危及生命,它包括:颅脑损伤、胸腹创伤、泌尿系及骨与关节的创伤【1】。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危重症,由于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和病情的严重性,经常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因此病情危急,死亡率较高,抢救护理是否迅速及时对抢救成败至关重要。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建筑事业的发展,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不断增多,对临床急诊急救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院急诊科2009年6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病人106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

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患者中,男71例,女25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5岁。106例患者中,ⅰ级脑外伤31例,ⅱ级脑外伤48例,ⅲ级脑外伤27例。其中伴胸外伤29例,血气胸2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32例;伴肝脾破裂19例,肾挫伤血尿22例,腹膜血肿11例;骨盆骨折伴腹腔脏器伤17例。损伤原因:脚手架坠落22例,交通事故63例,爆炸伤5例,撞击伤16例。 1.2 伤情评分 应用sis-iss评分法,本组病人iss值≥20,符合重伤标准。 2 抢救护理措施 抢救室和监护室内急救药品、抢救器械和急救设备一应俱全,随时保持良好 的备用状态。 2.1 患者体位 给予患者平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2.2 伤情观察与评估 重点询问病情,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估计出血量和脏器损伤情况。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情况,特别注意颅脑、腹腔内脏、骨盘、脊柱、四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