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规范书

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规范书
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规范书

华能天镇武家山49.5MW风电场工程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

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次

目次 (1)

1.总则 (2)

2.工作范围 (3)

2.1 供货范围 (3)

2.2 服务界限 (3)

2.3 技术文件 (3)

3.技术要求 (4)

3.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4)

3.2 环境条件 (4)

3.3 工程条件 (5)

3.4基本设计要求 (5)

3.5 基本技术参数要求 (6)

3.6 成套装置箱变外壳要求 (7)

3.7 其它配套设备 (7)

3.8 其它技术性能技术要求 (7)

3.9 设备标识 (7)

4. 质量保证 (8)

5 试验 (8)

5.1接地变压器 (8)

5.2 接地电阻器 (9)

5.3 其他设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9)

6. 包装、运输和储存 (9)

7. 卖方应填写的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技术参数表 (10)

8. 卖方应填写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 (11)

9.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1)

9.1 备品备件 (11)

9.2 专用工具 (12)

附表1 投标差异表(格式) (13)

附表2: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供货规范和数量 (13)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华能天镇武家山49.5MW风电场工程,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它提出了该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装置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卖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

1.3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买方认为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投标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技术规范书所建议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卖方应按较高标准的条文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1.5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7 卖方在应标本技术规范书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技术规范书的技术差异。如果卖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买方发现卖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技术条件书的条文存在差异,买方有权利要求退货。

1.8卖方应充分理解本技术规范书并按本技术规范书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1.9注“★”条款为关键条款,对这些关键技术条款规定产生任何偏离将导致废标。

1.10 投标者资质:投标者必须自己设计、制造, 提供过6套及以上且至少有3套经过3年以上连续安全运行考验的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投标者必须具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先进的工艺及完善的检测设备, 以确保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可靠的质量。

2.工作范围

2.1 供货范围

本技术规范书要求采购的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规范和数量见附表2“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供货规范和数量”。报价时须报总价和标准元件价。

2.2 服务界限

2.2.1 从生产厂家至指定交货地点的运输和装卸全部由卖方完成。(以商务合同为准)

2.2.2 现场安装和试验在卖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买方完成, 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卖方应及时解决,并提供备品、备件,做好销售服务工作。

2.2.3卖方协助买方按标准检查安装质量, 处理调试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发生设备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2.4装置在投入运行一年内,如发生因产品质量而导致的损坏,供方应负责维修,更换零部件。

2.2.5卖方应向买方提供人员培训服务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2.3 技术文件

2.3.1 卖方在订货前应向买方提供一般性资料,如型式试验报告、鉴定证书、安装使用说明书、总装图和主要技术参数等,提供中文版本。

2.3.2在技术协议签订7天内,卖方向买方提供下列图纸资料及拷贝光盘2份(AutoCAD 2004)。

1) 组装图: 接地变、电阻箱外形尺寸图。成套装置总装图及原理图:应表示设备总的装配情况,包括全部重要尺寸、外型尺寸、设备的重心位置与总质量、受风面积、运输尺寸和质量、端子尺寸及其它附件、吊点位置等。

2) 基础图:应标明设备尺寸、基础螺栓的位置和尺寸等;

3) 额定铭牌图:应包括制造厂家、制造年月、产品型号、出厂编号、主要额定参数(见标准DL/T402第5.9)、泄漏比距(mm/kV)和总爬距(mm)等。

4) 产品说明书

2.3.3 设备供货时提供下列资料: 设备的开箱资料除了2.3.2条所述图纸资料外,还应包括安装、运行、维护、修理说明书(中文或中英文对照,并提供电子版),部件清单,易损件的清单,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一式8份。

3.技术要求

3.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1094.1~2-1996《电力变压器》

GB1094.3-2003 《电力变压器第三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1094.10-2003 《电力变压器第十部分声级测定》

GB1094.11-2003《干式电力变压器》

GB7449-1987《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

GB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0229-1997《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12108-2006 《电流互感器》

DL/T 780-2001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器》

以及其它相关标准。

以上标准如有新版本,按最新版本执行。各执行标准如有类似条款,则以要求高者为准。

3.2 环境条件

3.2.1境条件

海拔: 1850m~2200m。

3.2.2 环境温度

最高气温: 39.4 ℃。

最低气温:-38.8 ℃。

年平均气温:6.5℃。

3.2.3风速平均: 1.9m/s。

3.2.4覆冰厚度: 10 mm。

3.2.5相对湿度:年平均: 58 %。

3.2.6雷暴日: 35天

3.2.7污秽等级:Ⅲ。

3.2.8耐震能力: 8 度设防

水平加速度: 0.3 g

垂直加速度: 0.15 g

共振、正弦拍波试验法,激振5次,每次持续时间5个周波,各次间隔2s,并考虑其端部连接导线振动和导线张力的影响。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水平加速度应计及设备支架的动力放大系数1.2。

3.2.9 污秽条件

污秽等级:Ⅲ级

3.3 工程条件

3.3.1 系统概况

1) 额定电压: 110 kV

2) 最高电压: 121 kV

3) 额定频率: 50Hz

4)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110kV中性点经放电间隙、隔离开关接地。

3.3.2 设备安装地点:组合箱变式

3.4基本设计要求

3.4.1 泄漏比距不小于2.5cm/kV(III级) (按40.5kV计)

3.4.2 设计寿命

全部设备必须是全新的、持久耐用的。即使在本标书中没有明显地提出,也应满足作为一个完整产品一般所能满足的全部要求。卖方应保证设备能耐用30年。

3.5 基本技术参数要求

3.5.1 干式接地变压器

1) 型号:DKSC-400/35

2) 额定容量:400KV A

★3) 额定电压:35kV±2×2.5%

★4) 调压方式:无载调压

★5) 最高电压:40.5kV

★6) 阻抗电压:≥6 %,允许偏差范围+5%~–5%;

★7) 联接组别:ZN;

8) 冷却方式:AN

★9) 绝缘要求:

额定短时(1mim)工频耐受电压: 85kV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200kV

绝缘耐热等级:F级;

外绝缘耐污秽等级:Ⅲ级,爬电距离400mm

10) 损耗:按照Ⅸ型变压器的要求

11) 空载电流:厂家提供

12) 温升限值(周围环境温度40℃):

13) 局放水平:≤5PC

14) 噪音水平:在额定运行情况下,距变压器本体水平2m处,离地高度为变压器的1/2处,所测得的噪音水平≤55dB。

15) 使用条件:户外,全工况型,中性点接接地电阻。

16) 使用寿命:30年

17) 结构要求:下部电缆进线,高压侧中性点与接地电阻连接。

18) 其余技术水平应符合GB10229-88中第六篇《接地变压器》的规定。

3.5.2 接地电阻器

1) 电阻值:100Ω

★2) 额定电压:35/√3 kV

★3) 最高电压:40.5/√3 kV

★4) 长期电流:A,温度不超过允许值厂家提供

★5) 10s 通流:200A,温度不超过允许值

3.6 成套装置箱变外壳要求

1)接地成套装置箱体内包括接地变压器及接地电阻。箱体的设计应美观大方、便于安装和维护,壳体材料采用不锈钢板,防腐、防水,防台风、防护等级为IP43。

2)设智能湿度控制器, 当环境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时,自动启动加热器, 降低湿度, 当湿度低于设定湿度5%时, 停止加热;带自动温控换气,温控起始温度400C。

3)箱体内安装照明设备;照明开关装在箱体外,具有防水功能。

4)保证箱体内各设备的安全距离,并设置好底部安装孔位置。

5)箱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端子(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2mm)。

3.7 其它配套设备

1) 接地变中性点与电阻柜之间配单相隔离刀闸,该刀闸的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其额定电流等参数根据具体工程确定。

2) 小电阻柜配电流互感器,变比50/1A,10P10,10V A。

3.8 其它技术性能技术要求

3.8.1成套装置的要求:电缆下部引线到接地变,接地变高压侧中性点与接地电阻连接,变压器铁芯和较大金属结构部件均应可靠接地。

3.8.2接地变套管为每相单套管型。

3.8.3 电阻材料要求为金属(进口不锈钢)材料。

3.8.4 电阻器电阻元件的联结应采用栓接或焊接,不得使用低熔点合金作连接,栓接时的紧固件应考虑电阻运行温度产生的不利效应。

3.8.5 电阻器的支柱绝缘子应符合GB8287.1标准的要求。

3.8.6 电阻器的套管应符合GB/T1294

4.1和GB/T12944.2的要求。

3.8.7 接地端子:电阻器对外连接的端子应与发热电流相适应,铜质引线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3.8.8户内布置的电阻器壳体的设计应便于安装和维护,壳体材料采用不锈钢板,防护等级为IP3X。

3.8.9户内布置的接地变底座及电阻箱外壳均应有可靠的接地端子(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2mm)。

3.9 设备标识

3.9.1 设备铭牌

1) 铭牌在出厂前应安装在设备上,由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

2) 设备铭牌文字应使用中文书写,所有铭牌用不锈钢螺丝紧固。

3) 所有警告及信息标记,不管永久的或暂时的皆采用中文,标记要求在10米远处应易于读到。

4)电气设备的铭牌内容要与IEC标准的要求一致。

3.9.2 设备标识和编号

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应有地址标识和编号。设备编号应标记在供货商的图纸、规范书、有关文件和铭牌上。

4. 质量保证

4.1 订购的新型产品除应满足本规范外, 卖方还应提供该产品的鉴定证书。

4.2 卖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试验等(包括卖方的外购件在内)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若买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卖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 卖方应积极配合。

4.3 附属及配套设备必须满足本规范书的有关规定的厂标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并提供试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4.4 卖方应有遵守本规范中各条款和工作项目的ISO9000–GB/T19000质量保证体系, 该质量保证体系已经通过国家认证和正常运转。

5 试验

5.1接地变压器

5.1.1出厂试验项目

1)外观及一般检查

2)绕组电阻测量

3)零序阻抗测量

4)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测量

5)负载损耗试验(兼站用变时)

6)绝缘特性(绝缘电阻、吸收比、介损)及一分钟工频耐压、感应耐压试验7)局部放电试验

5.1.2型式试验项目

除了出厂试验项目外,还包括:

1)标准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2)温升试验

5.2 接地电阻器

5.2.1出厂试验项目

1)外观及一般检查

2)电阻值测量

5.2.2型式试验项目

除了出厂试验项目外,还包括:温升试验

5.3 其他设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6. 包装、运输和储存

6.1变压器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应及时包装, 否则应得到切实的保护。其包装应符合铁路、公路和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6.2所有部件经妥善包装或装箱后,在运输过程中尚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免散失损坏或被盗。

6.3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应标明买方的订货号和发货号。

6.4运输时所有组件、部件等不丢失、不损坏、不受潮和不腐蚀。

6.5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运输和装载的要求。

6.6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

7. 卖方应填写的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技术参数表

卖方应填写设备的规范表,并经生产厂家技术部门确认,其规格和内容如表7。

表7 10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规范表

8. 卖方应填写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

卖方应填写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 其格式如表8.1。

表8.1 主要部件来源、规范一览表

9.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9.1 备品备件

卖方应向买方提供必要的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应是新品, 与设备同品牌、同型号、同工艺。备品备件清单见表9.1。

表9.1 备品备件清单

9.2 专用工具

卖方应向买方免费提供专用工具及仪器见表9.2。

表9.2 专用工具及仪器

附表1 投标差异表(格式)

投标人要将投标文件中,与招标文件有差异之处,无论优于或劣于招标文件要求,均汇集成此表。

投标人:盖章:

投标授权人签字:

时间:

附表2:35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供货规范和数量

说明1:投标报价为设备单价,此报价为设备供货到变电站含指导安装费等在内的综合单价。

说明2:必须严格按报价表格式报价。

接地电阻国家标准

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2.1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第3.3.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人、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4.2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第3.4.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电源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章接地与安全:第14.7.5.3条要求,当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因此对于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依据GB50089-9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第12章:电气;第12.6.4条: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2.7.2条:输送危险物质的各种室外架空管,应每隔20~25米接地一次,每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12.7.3条:危险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凡生产、加工或储存危险品的过程中,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导电物体,均应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第

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目录 1,执行主要规定 2、技术指标、使用环境 3、执行标准 4、实验要求 5、产品验收标准及验收方法

铜覆钢接地材料技术规范 1.执行主要规定 1.1 本技术条件书适用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技术条件 1.2 本技术条件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供方应提供符合本条件书和技术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供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条件书的要求。 1.4生产厂家对所响应的技术参数必须提供经中国电科院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影印件,提供在有效期内的工业品生产许可证书及在网运行销售业绩,用户使用证明等资料。 1.5投标方或制造商必须有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1系列的认证书和UL认证证书。 1.6镀铜圆钢与扁钢或角钢采用放热焊接,应符合相关规定。 1.7焊接完毕后,清楚焊渣并涂一层防腐漆,两层银色油漆。 1.8接地圆钢沿泉沟两侧敷设,每隔50米与已建内连接带焊接连接 1.9图纸部件8采用镀铜圆钢。表面镀锌,镀铜厚度大于或等于0.25mm,单根长度不小于100米。 2.0中间接头处所有电缆接地箱总接地电缆镀铜圆钢相连连接线采用60*8镀锌扁钢。接地电缆接线端子采用双螺栓压接方式与60*8扁钢相连,与已建接地带连接板共同压接,压接宽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 2.1镀铜接地材料必须提供国家电网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并符合UL认证。 2.技术指标、使用环境: 1.规格尺寸

镀铜圆钢:镀铜圆钢外径大于等于Φ17.8mm,长度为100米/卷,保证镀铜圆钢上每点的铜层厚度在0.25mm以上。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Q/GDW466-2010 中关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要求,其每点的镀铜厚度要在0.25mm以上) 2.技术要求 2.1铜覆钢接地材料及相关配件应优先采用设计制造经验成熟、结构简单。 2.2作为电气工程接地用的铜覆钢,其设计选型,应满足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满足现行规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且铜必须连续、均匀、牢固的包覆在钢芯上。铜层表面应光滑平整,具有均匀的金属光泽。不应有明显的缺陷,如毛刺、气泡、锈蚀、裂皮、漏覆、结疤等。 2.3铜覆钢所用钢材应符合GB/T 699 及GB/T 700 的规定。电铸用铜应符合GB/T 5246 及GB/T 467 的规定,电镀用硫酸铜应符合应符合HG/T3592 的规定。 2.4各类型的单根(股)铜覆钢铜层厚度任意测量值,最小值不应小于0.25 mm。厚度测试区域内,铜层的均匀性(铜层测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满足Q/GDW 466-2010《电气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2.5焊接用作水平接地体自身(十字、T字、一字等)连接、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间连接、水平接地体与设备接地线连接以及水平接地体的其他连接等。在完成连接后,连接应为永久分子连接,不会变松或被腐蚀,技术要求需满足Q/GDW 467-2010 《接地装置放热焊接技术导则》相应规定。 2.6铜覆钢试样经腐蚀性能循环试验后(包括4.9 四个环节顺序进行,每个试样在循环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更换,按照电流-温度循环试验、冰冻-融化试验、中性盐雾腐蚀试验、故障电流试验的顺序进行,见/GDW 466-2010《电气工程接地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正式版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 优缺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人一定电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有高电阻接地、中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等三种方式。这三种电阻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对于用电容量大且以电缆线路为主的

电力系统,其电容电流往往大于30A,如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仅调谐工作繁琐困难,故障点不易寻找,而且消弧线圈补偿量增大,使得投资增加,占地面积也随之增大。电缆线路不宜带故障运行,采用消弧线圈可以带故障运行的优点也不能发挥,因此这样的系统常采用电阻接地。电阻接地根据系统电容电流的不同,分为高电阻接地和中电阻接地两种情况。 (1)高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多用于电容电流为10A或稍大的系统内。接地电阻的电阻值按照流经该电阻上的电流稍大于系统的接地电容

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避雷针的地线属于防雷保护接地,如果避雷针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接地电阻都是按要求设置的,那么就可以将防静电设备的地线与避雷针地线接在一起,因为避雷针的接地电阻比静电接地电阻小10倍,因此发生雷电事故时,大部分雷电将从避雷针地泄放,经过防静电地的电流则可以忽略不计。】 接地分三种 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混凝土、电杆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1 Q以下 防静电接地: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将易燃油、天然气贮藏罐和管道、电子设备等的接地。 防雷接地:为了将雷电引入地下,将防雷设备(避雷针等)的接地端与大地相连,以消除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设备、人身财产的危害的接地,也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很多,不同的系统根据配电系统的不同以及接地故障电流的大小规定 了不同的电阻值,把目前规范中的一些规定值现做一个摘录。其中有两本规范根据09年建 设部文件已经更新或者作废了。但仍然可以参考。 (1 )信号接地一一为保证信号具有稳定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 (2 )功率接地一一除电子设备系统以外的其他交、直流电路的工作接地。 (3 )保护接地一一为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接地。 14.743电子设备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宜大于4Q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电子设 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但此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 Q。若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m。不论采用共用接地系统还是分开接地系统,均应满足本规范第12章防雷有关条款的规定。 电子设备应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采用屏蔽措施。 (1)直流地(包括逻辑及其他模拟量信号系统的接地) 。 (2)交流工作地。 (3)安全保护地。 以上三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均不大于4Q。在通常情况下,电子计算机的信号系统,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969-82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 及优缺点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人一定电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有高电阻接地、中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等三种方式。这三种电阻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对于用电容量大且以电缆线路为主的电力系统,其电容电流往往大于30A,如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仅调谐工作繁琐困难,故障点不易寻找,而且消弧线圈补偿量增大,使得投资增加,占地面积也随

之增大。电缆线路不宜带故障运行,采用消弧线圈可以带故障运行的优点也不能发挥,因此这样的系统常采用电阻接地。电阻接地根据系统电容电流的不同,分为高电阻接地和中电阻接地两种情况。 (1)高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多用于电容电流为10A或稍大的系统内。接地电阻的电阻值按照流经该电阻上的电流稍大于系统的接地电容电流的原则来选择。由于接地故障时总的接地电流比较小,对电气设备和线路所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热效应也比较小,同样也减少人身遭受电击的危险和靠近接地故障点的人员遭受到电弧和闪络的危险,还可以带故障继续运行2h,以便利用这段时间消除接地故障,保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中电阻接地

接地电阻的国家标准

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2.1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第3.3.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人、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4.2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第3.4.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电源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章接地与安全:第14.7.5.3条要求,当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因此对于

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依据GB50089-9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第12章:电气;第12.6.4条: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2.7.2条:输送危险物质的各种室外架空管,应每隔20~25米接地一次,每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12.7.3条:危险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凡生产、加工或储存危险品的过程中,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导电物体,均应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第12.7.4条: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应采用TN-S或TN-C-S系统,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路,中性点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石化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4章:电气装置;第14.2.2条:钢油罐接地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4.2.3条: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宝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4.2.10条:进出洞内的金属管道接地电阻不宜大于20Ω。电力和信息线路应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洞内。接地电阻不宜大于20Ω。电缆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应装设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电缆外皮和瓷瓶铁脚,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关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黄)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分析 李景禄1、李政洋1、张春辉2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 2.长沙信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10076) 摘要:本文对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对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消除、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限制及对电网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小电阻接地方式故障点的接地阻抗对零序保护的影响,特别对比分析了架空线路绝缘子闪络造成的瞬时性故障和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时对零序保护的影响,认为:小电阻接地方式使供电可靠性下降的原因是架空线路绝缘子闪络时故障电流大,足以启动零序保护,而在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接地时由于接地点接地电阻大会使零序保护“失灵”。因而小电阻接地方式仅适用于纯电缆网络,不适用于架空线路为主或架空电缆混合网。 关键词:小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断线、过渡电阻接地、人身安全Analysis of Neutral Point via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Li Jinglu1、Li Zheng Yang1、Zhang Chunhui2 (1.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6,China; 2.Changsha Xinch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Changsha 410076,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neutral point via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ethod, elimination of ferroresonance overvoltage, the limitation on the over-voltage of arc light earthing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fault point grounding impedance of zero-sequence protection.Special analysis of the overhead line insulator flashover caused by instantaneous fault and overhead insulated wire break ground on the influence of zero sequence protection.Draw the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the small resistance grounding mode l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is overhead line insulator flashover fault current is large enough to start the

技术要求规范书3《抱杆技术要求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抱杆 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2014年12月

目录 1、设计原则 (2) 2、设计依据 (2) 3、施工及验收依据 (2) 4、材料选用 (2) 4.1塔身材料 (2) 4.2连接材料 (2) 5、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 (3) 5.1连接要求 (3) 5.2制作要求 (3) 5.3安装要求 (5) 5.4工艺要求 (6) 6、变形限制 (6) 7、维护要求 (7) 8、其他要求 (7)

1、设计原则 移动通信工程抱杆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基本风压按30年一遇采用,但基本风压不得大于0.75kN/m2。抱杆结构抗震设防烈度按所在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采用。 2、设计依据 (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2)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GB50135-2006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2 (5)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YD/T5131-2005 (6)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 3、施工及验收依据 (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2)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3)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YD/T5132-2005 (4) 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CECS236:2006 (5) 其他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4、材料选用 移动通信工程抱杆结构采用的钢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所有材料均应符合质检要求,应有书面鉴定。 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4.1塔身材料 移动通信工程抱杆的钢材宜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Q345低合金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有条件也可采用Q390钢或钢材强度等级更高的结构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我国现行有关国家标准。 施工中如采用进口钢材或代用材料时,必须提供该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并进行抽样检查,经设计同意后方可采用。 杆身及支撑均采用热轧无缝钢管,且不允许拼接。 4.2连接材料 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抱杆结构的焊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想适应。

标准接地电阻的规范要求

一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 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二接地分三种 1 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混凝土、电杆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1Ω以下。 2 防静电接地: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将易燃油、天然气贮藏罐和管道、电子设备等的接地。 3 防雷接地:为了将雷电引入地下,将防雷设备(避雷针等)的接地端与大地相连,以消除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设备、人身财产的危害的接地,也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接地要求: 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小电阻接地系统时,保护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2000/I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流经接地网的人地短路电流(A)。 2 当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系统时,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与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宜超过4Ω: R≤120/I 2)仅用于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 式要求,且不宜超过100,: 尺≤250/I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A)。 3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网中,当接地网的接地: 1)对装有消弧线圈的变电所或电气装置的接地网,其计算电流应为接在同一接地网中同一电力网各消弧线圈额定电流总和的1.25倍; 2)对不装消弧线圈的变电所或电气装置,计算电流应为电力网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时最大可能残余电流,并不得小于30A。 4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达到上述规定值,技术经济不合理时,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可提高到30Ω,变电所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可提高到15Ω。 四低压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达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适宜于以电缆线路为主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一、前言 三相交流电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问题,既涉及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也涉及电网的经济性。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系统过电压水平及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通讯干扰等。在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由于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相对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断开故障线路,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的时间很短,这样就可以使电网中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从而使电网的造价降低。这里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不做过多的讨论,下面主要讨论6~35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 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 ●不接地 ●经消弧线圈接地 ●经电阻接地 自1949年至80年代我国基本上沿用前苏联的规定,6~35KV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谐振)接地方式。近10多年来沿海一些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电网的容量和规模急剧扩大,配电线路逐步实现电缆化,系统电容电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电缆线路逐步代替架空线路,电网结构大大加强。在电缆线路为主的城市电网中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因单相接地过电压烧坏设备的事故概率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城市电力部门广泛考察了国外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结合本地电网的具体情况,经过充分的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

1-高压型智能接地箱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文档 高压型智能接地箱技术规范书 杭州巨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智能环保型接地箱目的和意义 (3) 1.1、高压电缆运行常见问题 (3) 1.2、高压电缆线路在线监测的必要性 (3) 2、智能环保型接地箱系统架构和功能要求 (4) 2.1、系统建设目标 (4) 2.2、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4) 2.3、系统应用功能 (6) 2.3.1、在线监测装置台账管理 (6) 2.3.2、环流在线监测装置的检测功能 (7) 3、智能环保型接地箱技术指标 (8) 3.1、无线通讯装置指标 (8) 3.2、电源装置技术指标 (9) 3.3、精确接地环流采集装置技术指标 (9) 3.4、电缆表层温度采集装置技术指标 (12) 4、智能环保型接地箱功能 (12) 4.1、接地环流监测功能 (12) 4.2、电缆表层温度功能 (13) 4.3、电缆水位功能 (13) 4.4、防盗报警功能 (14) 5、智能环保型接地箱装置 (14) 5.1、智能环保型接地箱特点 (14) 5.2、接地箱箱体技术要求 (14) 5.3、接地箱用途 (15) 5.4、智能环保接地箱型号 (15) 5.5、箱体结构图及安装图 (15) 5.6、产品使用维护 (19) 5.7、智能接地箱优点 (19) 5.8、智能化的体现 (20) 5.9、现场安装图展示 (23) 6、智能接地箱检测报告 (25)

1、智能环保型接地箱目的和意义 1.1、高压电缆运行常见问题 高压接地箱是汇集高压接地电缆接地线的连接设备,目前大部份的高压接地箱摆放的位置离市区都比较远,而且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这给犯罪份子提供了有利的作案环境,而传统的接地箱普遍采用铝合金等材料制作而成,无任何防盗功能,且极具回收价值。一旦失窃,也无人知晓,只有在线路检修的时候才能发现.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1.2、高压电缆线路在线监测的必要性 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层一般采用交叉互联双端接地或单端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正常情况下金属护层对地只有几十伏的感应电压,几安到十几安的感应电流,电力电缆多采用固体绝缘的电缆,引起电缆发生劣化的原因较多,有电劣化、热劣化,化学劣化、机械劣化,失窃等,对于高压电缆(110kV及以上),其屏蔽层只能单点接地,如果电缆护套因化学、机械甚至鼠虫害等发生损坏而多点接地,金属护套对地环流就会上升至很危险的数值。一旦电缆接地系统遭到破坏,金属护套的电压将由正常运行时的工频感应电压变为悬浮电压。当电缆金属护层上的悬浮电压将会上升到电缆外护套工频耐压容许值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将导致外护套击穿或护层保护器烧毁,更严重的会导致电缆主绝缘击穿等安全隐患。而电缆运行管理一般采取人工周期巡视的方式,难以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利用科学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检测是主网电缆线路日常运行维护的一项重要技术检测工作。现有传统模式的接地环流技术检测工作,主要靠依赖运

防雷接地电阻规范

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工频接地电阻 英文名称:power frequency earthing resistance 定义:工频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其数值假定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位最大值与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电流最大值的比值。 工频就是一般的市电(工业用电)频率,在我们国家是50赫兹。工频是很低的频率。我国通常叫的工频,就是指50HZ的交流电。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建筑物,引人、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防雷检测报告第19条——防雷接地电阻≤10) 电源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 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因此对于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输送危险物质的各种室外架空管,应每隔20~25米接地一次,每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凡生产、加工或储存危险品的过程中,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导电物体,均应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应采用TN-S或TN-C-S系统,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路,中性点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TN-S系统 英文名称:TN-S system 定义: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分开的TN系统。 字母标识: 第一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第二字母表示装饰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 如果后面还有字母,这个字母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C-----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PEN线) TN系统 英文名称:TN system 定义: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接地线与该接地点相连接,即设备不单独接地,只系统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柜设备材料技术规范书

低压配电柜设备材料技术规范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低压配电柜设备材料技术规范书 一、产品技术要求: 1、招标范围投标设备必须符合本标书的技术、商务要求,满足本工程设计图纸要求,满足安顺市市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技术标准和规范 2、设备应符合下列标准规范的要求: GB7251-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GB946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T4942.2 低压电气防护等级; GB3047.1 面板、架和框的基本系列;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设备的技术要求: 3.1、低压配电柜应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而且结构合理、可靠性高、能耗低、无污染、操作保养和维护简便。 3.2基本要求 3.2.1、进出线方式:满足设计要求。 3.2.2、柜体防护等级:IP30 3.2.3、维护方式:低压柜能够进行双面维护 3.2.4、气候环境:满足贵州省气候环境要求 3.3、低压配电柜内设置的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需具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CCC认证证书,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除招标文件技术要 第 2 页共 2 页

求中特定的元器件品牌以外,成套设备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所标注的型号及厂家报价,否则将视为未响应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3.4、为便于开关电器的上下级保护配合和方便管理,配电柜内的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应选用同一品牌体系的产品。 3.5、系统二次线路由供货商根据要求作深化设计,并经设计院审核认可。 4、配电柜的结构要求 4.1、低压配电柜必须是抽出式结构,并配备与其配套的补偿电容柜;采用模数化组合设计,通用性强。具有足够的动热稳定性;电气方案配置灵活。柜体尺寸和数量、排列方式应符合设计图要求,不得作出调整,低压配电柜应为设计紧凑,通用性强,组合装配的抽出式结构。由框架、外壳、柜内功能单元室(含抽出式组件)、母线、保护线和中性线连接排、走线槽、电缆安装支件等组成。柜体采用优质敷铝锌板材,板材厚度不小于2.0毫米,且组装牢固;柜体的上下部应设有充分的通风散热孔装置 4.2、柜体的前后门及其外表面均应进行环氧粉末喷涂处理,喷涂厚度不小于50微米,涂层应美观、牢固、耐腐蚀、抗冲击、不反光,颜色需经招标人确认。所有柜内的零件、螺钉、电缆攀附的支架等均应镀锌,并达到耐盐雾腐蚀的标准。 4.3、低压配电柜的功能单元有抽屉式(馈电柜)、抽出式(进线柜) 第 2 页共 2 页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零序过流 0 引言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及接地装置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早期惠州惠阳的配网主要以架空线为主,线路电容电流较小,因此配网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城网改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采用电缆代替架空线,使得这些地区接地电容电流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过消弧线圈接地已经不能满足系统限制过电压的要求,而且电缆馈线发生故障一般为永久性故障,宜采用迅速切除故障防止故障扩大,所以惠州惠阳10kv配网基本上都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接地变/曲折变),即NRS,由于系统的零序阻抗较小,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的零序过流保护能够迅速切除故障,10kv母线发生故障时,接入曲折变保护的零序过流保护会动作隔离故障。 1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特点 1.1 降低工频过电压和抑制弧光过电压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可降低单相接地工频过电压,因为能迅速切除故障线路,使得工频电压升高持续时间很短,中性点电位衰减很快,弧光重燃产生过电压幅值可明显降低,有效地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 1.2 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和防止断线谐振过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激磁电感和线路的对地电容形成非线型谐振回路,在特定情况下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后谐振无法产生。配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断线时,配电变压器的铁芯线圈与线路对地电容组成的串联回路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谐振,产生过电压。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可以防止大部分的断线谐振过电压,减少绝缘老化,延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网络和设备可靠性。 1.3 避免发生高压触电事故配网系统的架空线路分布较广,高度也不太高,时有发生外物误碰高压线路以及高压线断线情况,极易导致触电伤亡事故。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装有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接地故障,可以立即跳闸,断

机房接地规范

机房接地规范 接地系统是机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机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房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接地系统是由接地体、接地引入线、地线盘或接地汇接排和接地配线组成。接地系统的电阻主要由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所决定。如果土壤电阻率较高,无法达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1、机房接地系统设计目标 在采用分散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要求如下: (1)工作接地电阻≤2Ω (2)保护接地电阻≤4Ω (3)防雷接地电阻≤10Ω 我公司接地系统要求: 1、计算机系统直流直接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2、计算机系统直流联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3、交流工作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4、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和静电接地小于2欧姆 5、防雷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

2、接地的种类 工作接地:利用大地作为工作回路的一条导线 保护接地:利用大地建立统一的参考电位或起屏蔽作用,以使电路工作稳定、质量良好,特别是保证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多点与大地多次作金属性连接。 静电接地:设备移动或物体在管道中移动,因摩擦产生静电,它聚集在管到、容器和贮藏或加工设备上,形成很高电位,对人身安全及对设备和建筑物都有危险。作了静电接地,静电一旦产生,就导入地中,以消除其聚集的可能。 直流工作接地(也称逻辑接地、信号接地):计算机以及一切微电了设备,大部分采用CMOS集成电路,工作于较低的直流电压下,为使同一系统的电脑、微电子设备的工作电路具有同一"电位"参考点,将所有设备的"零"电位点接于同一接地装置,它可以稳定电路的电位,防止外来的干扰,这称为直流工作接地。 防雷接地: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均应与防雷接地装置作金属性连接。 接地施工方案1 1. 在所选位置向下挖1.6m深的坑; 2. 坑内打入2.2m长,下端尖形的紫铜接地极; 3. 相邻接地体(一根)间距5m,建筑物间距1.5m;

技术规范书2《馈线窗、走线架、接地排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2《馈线窗、走线架、接地排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馈线窗、走线架、接地铜排 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2014 年12 月 目录 一、馈线窗技术要求 2. 1环境条件 ................................................................ 2.. 2馈线窗用材、规格、安装要求 .............................................. 2. 3馈线窗性能要求 ......................................................... 3.. 4 馈线窗的质量保证期..................................................... 4.. 二、走线架技术要求 4. 1环境要求 ................................................................ 4.. 2走线架的结构要求 ........................................................ 5. 3走线架的技术要求 ........................................................ 7.. 4走线架的用材要求 ........................................................ 8.. 5走线架的特性要求 ....................................................... 8.. 6走线架的质量保证期 ...................................................... 9. 三、接地排 9.. 1、总贝U ................................................................ 9.. 2、引用标准............................................................... 9.. 3、产品设计方案........................................................... 1.0 4、技术要求 (10) 5、检验 (13) 6、注意事项 (13)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评价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评价 摘要:在对变电站在低压侧接地运行方式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对10kV小电阻接地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阐述了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点及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变电站;小电阻;接地系统;优点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大城市新发展的10 kV 配电网主要采用地下电缆,使对地电容电流大大增加。如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则需要较大的补偿容量,而且要配置多台。10kV配电网线路在运行中操作较多,消弧线圈的分接头及时调整有困难,容易出现谐振过电压现象。因此我国许多大城市10 kV配电网采用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10 kV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在我国投入运行时间不长,本文就小电阻接地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此种接地方式的选择是合理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给予评价。 2.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分析 一般对于郊区变电站10kV侧带出线的变电站采用的是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于核心城区变电站采用的是小电阻的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某些方面弥补了消弧线圈运行方式带来的不足。 2.1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缺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电网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增多,10kV出线中电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的缺点日渐暴露,主要原因为: (1)消弧线圈各分接头的标称电流和实际电流误差较大,有些甚至可达15%,运行中就发生过由于实际电流值与铭牌数据差别而导致谐振的现象。 (2)计算电容电流和实际电容电流误差较大,对于电缆和架空线混合的出线,单位长度的电容电流也不尽相同,消弧线圈补偿的正确性难以保证。 (3)出线电缆的单相接地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由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永久性故障后,在接地故障点的检出过程中,这对城市中人口密集的现状而言,事故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仅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的概率,并不能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幅值,将使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过电压作用,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综合以上分析,就要考虑小电阻的接地方式。 2.2小电阻接地方式 2.2.1应用介绍 近些年随着配电网的高速发展,电缆线路的比重越来越大,使线路电容电流的数值大幅度增加。据最近对部分变电站电容电流的测量,某些变电站(全站总的接地电容电流已达420A,而且有些变电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详]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 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 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 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 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第六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工程竣工后,须经法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证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七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