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问题的原因

巴以问题的原因
巴以问题的原因

浅析“巴以冲突”的原因

巴以(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问题冲突的热点之一,自开始至今已有百年之久。之所以久久不能解决,是因为冲突背后隐藏着深刻而错综复杂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如历史问题、宗教问题、资源问题等方面,同时也包括诸多外部因素,它们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本文试从内部及外部两大方面,分五个小点,浅析“巴以冲突”的原因。

一、“巴以冲突”的内部原因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固巴勒斯坦在历史上也曾经是犹太人的故乡,后犹太人惨遭迫害,在世界各地流亡。

在上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后一直是英国委任统治地。英国人称东部叫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但是,一直到1947年,即使加上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犹太移民,犹太人生活地区只占这个地区面积的6%。在巴勒斯坦总计2.7万平方公里面积中,94%(2.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阿拉伯人生活着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虽然冲突不断,但没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

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

(二)“巴以冲突”的宗教原因

分析巴以冲突的宗教文化背景,有一个城市,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提,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神秘古城。作为中东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世界上宗教遗址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宗教地位。

按照犹太教的传说,上帝耶和华开天辟地的第一道光就是从耶路撒冷的锡安山射向全世界的,上帝所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用的土也是耶路撒冷的土。犹太教视耶路撒冷为至高无上的宗教圣地。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每日祈祷都要朝向耶路撒冷的方向朝拜。祈祷时以“来年返回耶路撒冷”为祝福语,临终时还要叮嘱儿孙设法从耶路撒冷带一小袋土放在墓前,以示自己最后安息在圣地。以色列前总理本古里安曾经说过一句代表犹太人心声的话:“没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耶路撒冷对于穆斯林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传说,穆罕默德从麦加夜行来到耶路撒冷。就是站在耶城的一块巨石上接受了天启。为纪念此事而修建的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历史上的第二座清真寺,对穆斯林具有重要意义。穆罕默德曾经示意,到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朝觐并祈祷一次,相当于在其它清真寺祈祷500次(另两座分别位于麦加和麦地那的圣寺除外)。因此,来耶路撒冷,朝拜阿克萨清真寺,聆听真主的声音,就成了无数穆斯林一生的梦想。

可见,耶路撒冷的宗教地位十分特殊,这就决定了它在巴以冲突中必然要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宣称,耶路撒冷是他们“永恒的首都”。一座城市,同时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世所仅见。耶路撒冷的归属去向,已经成为巴以谈判中最棘手、最敏感的问题,成为巴以冲突的焦点。

(三)“巴以冲突”的水资源矛盾

巴勒斯坦地区气候以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仅为20—500毫米,且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严重贫乏,使灌溉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降水较少,为广大的沙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这地区唯一的一条国际性河流——约旦河及其支流的河水,死海因为约旦河河水的补给量越来越少,调节周围地区的气候能力越来越低,也就使该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同时以色列还在被占的巴勒斯坦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使该地区的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地下水源越来越枯竭。巴以两国针对当地奇缺的水资源的争夺,也促使冲突进一步激化。

二、“巴以冲突“的外部原因

(一)大国干预“巴以冲突”的地理原因

从大范围来讲,中东地区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周围有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里海(内陆湖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历来是大国的必争之地。特别是19世纪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地中海和红海彼此相通,从而使大西洋和印度洋在此沟通,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的航线缩短了8000—10000千米,加上现在这里的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的发展,更增加了这里位置的重要性,有“五海”、“三洲”、“两洋”之称。

从小范围来讲,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更是亚洲和非洲的陆上桥梁。美英等国的地缘政治学家提出的“陆权论”思想更为他们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依据,他们认为,强国应该首先控制陆地,谁统治了陆地的枢纽地带(东欧和中亚),谁就统治了枢纽地带的周边地区(中东等地区),谁统治了周边地区谁就统治全世界。美英等国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必要在中东安排一个前哨,这样以色列就成为他们的首选,所以他们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偏袒、扶持以色列,目的就是要控制这一地区,控制这一地区,就能左右世界的政治秩序。

(二)大国干预“巴以冲突”的资源原因

石油一直被经济学家称为工业的“血液”,而世界的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仅西亚的石油的储量占世界的50%以上,产量占世界的1/3之多,而且产量的90%以上销往世界各地,美英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很大,本国所产石油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缺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中东及北非地区,在世界能源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他们对中东

及北非石油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他们要关心这一地区事务,其目的也就是要控制这一地区的石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控制这一地区的石油资源,谁就能左右世界的经济秩序。

综上所诉,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同时,美英等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插手这一地区的事务,并且过分的偏袒以色列,也使“巴以问题”更加复杂化。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