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几点建议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几点建议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几点建议

徐州市第四届“创新杯”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几点建议

胡殿均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221004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宠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把握整合的概念,勇敢的在实践中探索,并冷静的反思。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整合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整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我国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多年。然而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没有落到实处。追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深莫测,难以实现,无从入手;其二:也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只要“用了”,就是“整合”。基于这些状况,下面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并对整合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与实践。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运用这种思想和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

然而然地融到所有的课程及学科的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师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整合的概念:1、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效率;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要密切注意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前者点明了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后者则说明了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不是单纯的利用“工具”,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冲击。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树立信息意识;

在信息时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意识是一种对信息的特殊敏锐的感受力,是一种对信息所持的恒久的注意力,以及正确辨析、鉴定信息价值、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我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要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增强知识的综合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生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学科内容,还有信息技术内容,甚至是更广泛的综合性知识内容。整合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片面的、单一的接收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是一种双向整合,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又包含了“课程→信

息技术”的整合,同时又是一种深化和提高。

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又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在系统环境下,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依照课程改革的要求,确定这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是整合的关健目标。四个要素重新定位,也就意味着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

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议

1、注意作好整合的准备工作

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现在很多学校都具备了“整合”的条件,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甚至是非常先进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准备不是“硬件”的准备,而是“软件”的准备,它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准备、教师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准备。

作为教师要注意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是以课程改革为依据,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基础,不清楚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无法达到整合中“融”的境界。

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苦练计算机技术。如:文字处理软件像Word、Wps、数据处理软件Excel,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像Powerpoint、Authorware 、Flash 、

Photoshop 、视频和音频处理技术,网站制作软件Dreamweaver 、FrontPage……掌握了这些技术以后,把这些技术运用到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关于教师的培训,本人建议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指导,以自我培训为主。有人说培训的机会太少,不如说自我培训的意识淡泊。现在有了因特网,有了搜索引擎,想学的知识与技巧在网上很容易找到,而且技能的掌握需要点滴的积累,妄想通过大型培训一口气“吃成胖子”往往事与愿违。相反的,在一次次的国家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中又有多少人在浪费国家的人力、财力?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准备,应以信息技术课堂为突破口,以整合实践为训练环境。一方面,作为学校应落实、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作为教师要珍惜信息技术课程提供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工具,像自行车、电话一样,学生只要多学、多接触,就能掌握,教师不必等待学生将信息技术系统的掌握了才实施整合,可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整合中逐步提高技术。

2、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

万里长征起步难,作为教师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逐步的融入整合之中,而不是等待、观望,以至于站在整合的门槛之外。那些对整合望而却步的人应该向已经整合的人学习,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还不如那些仅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者”。实施整合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也许我们会遇到这

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做了,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反思、修订方案,重新进行实践,将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如此循环行动实验,最终建构出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新型模式。

3、整合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

整合应用到各门学科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工具而言数学、物理能够用到“几何画板”,英语与中文写作能用到word,物理、化学实验能用到多媒体技术等等。就教学策略而言有些内容适合说教式,有些内容适合个别辅导式教学,有些内容适合探索式学习,有些内容适合协作式学习,有些内容适合多种学习策略。所以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紧密联系各学科不同的特点,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来进行,而不是简单的1+1=整合。

4、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层次的理解课程整合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

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整合中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对知识进行重构和创造。利用诸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

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增速过快,教材更新过于缓慢,学习者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以至于不能与时代接轨,因此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而优化教学,从而使现代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

施展的空间,因为这个本领与这个时代不搭配,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也注定拥有“屠龙本领”的人才抑郁而终。从上所述,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21世纪这个战场上驰骋万里。 为了迎合21世纪的到来,这个“国家之本”——教育需要进行改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符合人们对于知识的要求,更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思,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强,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教育之中,这样称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

(完整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时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门课为我们提供一个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可以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放眼世界,看清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拓展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即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我们的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及建议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及建议 不知不觉,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两年了,虽然每学期的课很少,但琐碎之中却尽是精华,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奥运与中国,西藏问题等都深刻揭示了当代我国面临的抉择,问题和不朽记忆。每一次课都是更深一步认清我国现实和国家政策的机会,每一次课都必将提升自己对时事和政策的理解能力。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几次课的接触,对老师渊博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每次上课,伴随着老师激情的演讲,都感觉自己的民族主义在燃烧,对内团结,一致对外的想法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涌上心头。就我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弄清了形势才能更加体会到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坚信并支持国家的政策才能缓解形势的紧张。当代我国很多人对国家的某些合适的政策心存偏见,往往是由于自己没有对整体形势有良好的把握而失去了独立辩解政策适合与否的能力,只偏信于媒体或者某一个人的宣讲,导致了很多政策不能一致的贯彻下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浪费。同样,有很多人根本就是对国家政策曲解,对政策心存怀疑,这样社会和国际形势能好起来吗?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更真诚地的去了解形势,理解政策,政府和人民间的关系一定会亲切起来,全中国人才能同心协力,共同朝着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 我认为本课非常之有必要,因为我们大学生虽然知识来源面很广,但很少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做出深刻的揭示,通过此种讲座形式的交流后,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我们的胸怀视野,提高了社会责任感,而且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如何分析当代形势与政策能力的过程。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18学时. 学分: 1学分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门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任务: 形势与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教学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进行教育。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容整理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整合? 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教育的新的需求(不要固步自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信息化+知识经济国民素质决定国力强弱) 2、中国的情况(各国了解) 亚洲:后来居上美国:一马当先中国:奋起直追英国:稳步跟进 美国的举措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 2000年底,提出了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美国)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 .面向学生(NETS·S) .教师(NETS·T) .管理员(NETS·A) 英国的举措第一个提出整合的国家 亚洲各国的情况 新加坡2000年实现全国联网,学生二人一机,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日本1999年为全部中小学配多媒体电脑(小学24台;中学42台,特教8台) 马来西亚建多媒体学院 印度CLASS2000计划: 万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千所学校建校园网,百所智能化学校(Smart School) 韩国万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教师一人一机 中国的努力 1996年推出了100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 2000年前后,大多数高校接入中国教科网CERNET 已建成一大批教育网站,包括上百个网校;多所高校开办网上学位教育。 2004年据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估计,中小学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应在40000至45000之间 2000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2000年“校校通”工程 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4年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 .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 .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了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有一些心得体会。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

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 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沙小新01420121903 关键词:形势、政策、发展 摘要:本学期学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通过观看“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中心——形式与政策”网站的视频进行学习的,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内至少观看十二个学时。老师在网站上上传的视频丰富多样,包括“百年潮·中国梦”、“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系列视频和其他政治时事以及重大要闻视频。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一、学习体会 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中,我主要观看学习的是我较为感兴趣的“大国崛起”系列的视频。此系列视频共12集,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和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国家支持的航海冒险,开创航线,两个大国开始在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在英国,由于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专利法》颁布和《国富论》的出世,英国工业迅速崛起,市场贸易快速发展。并且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之后,日本开始向欧美学习,开始“民治维新”,发展国家工业,并且去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现在,日本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了世界上经济第二强的国家。其他视频的主要内容就不一一详述了。大国崛起系列视频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以国际视野看待外国的发展模式,不单从经济角度的发展,而且从政治的发展角度,评述中国之形势。 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了解到了世界大国的发展过程,通过和我了解的我们国家现状对比,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同时,也认识到:现在中国的文化面对太多的冲撞,日流,韩流,欧美流,中国的文化被打的支离破碎,我想,要想长久的立于大国之位,很好的保护和发展本国的文化是必要的,也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能做的就是更努力的学习,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改革建议 形势包括国际形势、地区形势、国内形势等,也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安全形势、科技形势、军事形势、外交形势等;而政策包括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对内政策又有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政治政策、科技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等。因此本课重点介绍当今国际国内时事的发展态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了解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1]。 这学期之前,我们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是通过制。授课方式也较为传统,同学们到教室,老师进行面授,基本上也是以播放教学视频为主的,可是同学们大都不重视此课程,缺席情况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院系班级:电气工程学院测控1101 姓名: 学号: 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

引言: 经过三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它带给我国际形势、就业形势等重要认识,让我意识到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自己,要时刻了解时事,掌握大势,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也培养了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的发展。更好的融于社会,服务社会。 摘要: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优缺点,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社会环境、自身价值 正文: 一形式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开放与完善,但是在一些方面,人们表现的不尽其然。比如艺术,人们不能说现代艺术比古希腊文明中的艺术水平高出多少;比如精神,现在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在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后,还有四百多人没有撤出,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数天数夜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给了全国人民中国不会灭的信心。早期中国共产党员为了解放全中国,甘愿献出宝贵生命,这又是现在仅凭一纸入党申请书就加入共产党的现代人所未体会到的。社会的物质化、世俗化影响着大部分人,大学生也很难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所以造成很多大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只关心及时享乐,无心学习,更别说集体利益了。因此能够让学生看清社会现象,了解国家时事和自身就业前景,形式政策课显得很重要。 二形势与政策课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环境 1)首先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集体的力量。 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很多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从全国震惊的汶川地震,到南方雪灾,到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

《形势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报告)要求87751

《形势与政策》课程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11 更新时间:2011-6-27 一、社会实践(调查)安排 (一)实践课程目的与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外交立场、外交政策,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适用专业:全校统招本科各专业大一、二学生。 (三)学分:1个学分。 (四)社会实践(调查)安排在假期进行。 任课教师放进假根据学校教务处和形势政策教研室的安排,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 (五)在社会实践(调查)经常上,每个学生撰写2000字以上论文(或报告)。 (六)教师批改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给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二、社会调查的方法 常用的有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 整理资料主要是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鉴别、归类、数据录入和分析(有的还要进行统计分析)。

三、社会实践参考选题 根据当年的热点问题灵活布置选题。 马列部贵州省情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1.6.24 (一)要求 1. 在指定的选题范围内任选作一题。 2. 每题2000字以上。 3. 基本政治观点必须正确,否则成绩不及格。 4. 各学院、各专业(班)统一收齐于放假前各专业统一交到: 南校区:交到南区马列部资料室(老图书馆2楼。每周二、四) 北校区:交到北区马列部教学科(逸夫楼8楼) 蔡家关校区:交到蔡家关校区各个学院教学科 5. 格式: 答卷上写清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和学号。只能手写,不能打印。 (二)选题 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 谈谈你对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认识 3.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4. 谈谈你对我国高校扩招的认识? 5.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的认识 6.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 7.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问题? 8.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全面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不能离开信息技术而单纯对学科知识本身学习进行评价。 3.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5.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他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6.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之上的。这里有个层次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

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较为深刻、全面、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几次课,但却使我获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背负时代的使命,对于认识国家动态,国际形势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认识之余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扎实学习,敢于实践创新。不愧于自己,不愧于他人对自己的希望。(开篇概括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本段介绍了《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全面、可读性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晌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聚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朝鲜半岛问题等板块的学习。授课老师是我们的辅导员:她年轻,授课独具一格;他漂亮,上课氛围温馨有活力。(学年内学到的具体内容)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前面三段都是介绍意义)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

最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 (一)《形势与政策》(代码:A000024) 建议学分:1 建议课时:16(理论教学16学时) 课程定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先修与后续课程: 实行分学期讲座,每学期4课时,1-4个学期开设。大一期间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同时进行,大二在完成大一两门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继续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 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从而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增强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教学内容介绍: 《形势与政策》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 1.理论学习: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形势与政策课紧密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的理论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等方面与时俱进设定教学内容,由思政课教学部召开教育教学专题会议,共同确立每学期具体授课内容。 2.实践学习: 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服务学习活动,大二的服务学习成绩计入《形势与政策》考试成绩中。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之意义与建议意见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之意义与建议意见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年月日【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个人体会、建议与意见 【摘要】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较为深刻、全面、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几次课,但却使我获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背负时代的使命,对于认识国家动态,国际形势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认识之余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扎实学习,敢于实践创新。不愧于自己,不愧于他人对自己的希望。????????? 个人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

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我们要努力寻找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切合点,到祖国西北部支持大开发。其次,我们要熟识创业和就业的政策体系,看清社会形势。再次,提高自我就业、创业能力,不断调整自己学科和专业化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国际形势选择就业方向。 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 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 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教学建议 1、?正如形势与政策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所说,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论是大学生党员,还是普通大学生,我们学了这门课程,就应该与时俱进,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从现在开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加强理论学习,敢于第一个付诸实践!我想这个意见很重要。 2、感觉本学期教学课题比较实际。“形势与政策”本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所以更应该针对大学生思想和关注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 3、合理安排学时,感觉还可以适当增加课程节数。 4、希望老师教学于实践中,偶尔可以带领大家出去了解实际社会,以便于学有所用;提高教 学效率,分班不愧是一种好办法,毕竟一个班几百号一起上,影响课程质量;每节课后应该安排同学写写本节课的感悟;时刻激励同学们热爱祖国,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5、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争把《形势与政策》打造为学院、校、市、省、国家精品课 程,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我想高质量师资、先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是少不了的。

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结合周边及世界局势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了飞一般的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精神建设上却不是令人满意,社会上因价值观扭曲而造成的不理智现象屡见不鲜。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在大学时代建设良好的价值观无疑是使我们中华民族价值观整体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认为,如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爱国,责任,理想。 1.爱国 爱国是价值观建设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国家应该说是一个人目前最大的实质性的所属体,也是能够保障一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集体。目前对于爱国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大家不爱国,而是有时爱国的方式并不正确,也就是说,大学生在爱国方面还还存在着盲目性。结合世界当前局势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崛起的姿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及部分国家的恐慌,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实质性的差距,所以,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仍然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主要目标。而目前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总是借领土问题挑起争端,如目前我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以及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在这些争端产生时,总是有不少人以爱国为由,发起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二零一二年九月上旬爆发的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全国范围的暴力游行,西安等地出现了打砸抢烧等事件。最令人心痛的是,在游行人群中,不乏高校学生。爱国本没有错,但这样的爱国行为纯属是在歪曲的价值观下形成的产物,试想,强大的中国难道没有我们考虑的周到,需要我们用这种暴力的行为来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退一步说,即使国家的决策体系出现了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