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第四版)-高教社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第四版)-高教社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第四版)-高教社

第一章 绪论

1. 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 mL 1

)分别为 0.36,0.38,

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g mL 1

,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

.05

39

.037.035.038.036.0=++++=

x g mL 1

标准偏差

1

222221

2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

mL g n x x s n

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

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

.038

.037.0%100-=?-=

?-=μ

μ

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

B

(单位mg L 1

)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 11

58.26

)0.50.40.30.20.15.0(--?=?+++++=

=L mg L mg x B ρ 318.06

)

540.0410.0380.0280.0160.0140.0(=+++++=

=A y

已知线性回归方程为 bx a y += 其中

088

.0)58.2()

318.0)(58.2()

()

)((1

2

1

1

2

1

=---=

---=

∑∑∑∑====n

i i

B n

i i i B n

i i

n

i i

i

A x x y y

x x b ρ

ρ

092.0=-=x b y a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x y 088.0092.0+=。

代入数据可求得相关系数 9911.0)()()

)((2

/111221±=??

????----±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或

9911.0=r 。

4. 下面是确定某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的一组数据:空白信号(相对单位)为5.6,5.8,6.2,

5.2,5.3,5.6,5.7,5.6,5.9,5.6,5.7;10 ng mL 1

铁标准溶液信号(相对单位)为10.6,10.8,10.6。试计算此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 解:65.511

7

.56.59.56.57.56.53.52.52.68.56.5=++++++++++=

b x

27.01

)(1

2

=--=

∑=n x x

s n

i b bi

b

46.627.0365.5=?+=+=b b L s k x x

检出限 S

s S x x D b

b L 3=-=

其中 )/(502.0)010(65

.5)6.108.106.10(31

1

1--?=?--++==mL ng mL

ng d dx S ρ 该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为 1

1

61.1)

/(502.027.03--?=??=

mL ng mL ng D 。

第三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1. 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 (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 (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 (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 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 +1个不同的支能级,2J +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6)用n 、L 、S 、J 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1

L ;把J 值不

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 S

1

L J 。

(7)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而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8)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

2.计算:(1)670.7 nm 锂线的频率;(2)3300 cm 1

谱线的波长;(3)钠588.99 nm 共振线的激发电位。

解:(1)1141101047.47.670100.3--?=??==s nm

s cm c

v λ

(2)nm cm

303033001

1

1

==

=

λ (3)eV nm

s cm s eV c

h E 107.299.588)

100.3()10136.4(11015=?????=?=--λ

3阐明光谱项中各符号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答:光谱项表示为n

2S 1

L ,其中n 为主量子数,其数值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S 为总

自旋量子数,若N 为原子的价电子数,S 可取

2N ,12-N

,22

-N ,…, 21,0;L 为总轨道角量子数,对于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L 只能取值)(21l l +,)1(21-+l l ,

)2(21-+l l ,…,21l l -。

2. 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 20 eV ,计算在1 eV ,5 eV ,10 eV 和20 eV 时相应的波长(nm )。

解:已知E

s cm s eV E c h ??????=??=---)

100.3()10136.4(110115λ 1 eV 时,nm 1241=λ 5 eV 时,nm 2.248=λ 10 eV 时,nm 1.124=λ 20 eV 时,nm 04.62=λ。

3. 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光谱项。

解:光谱项分别为:基态 31

S ;第一电子激发态 31

P 和33

P 。

第四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1. 何谓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和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称为共振线;灵敏线是指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是具有较低激发电位和较大跃迁概率的共振线;最后线是指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或浓度逐渐减小时而最后消失的谱线,最后线往往就是最灵敏线;分析线是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谱线,是元素的灵敏线。

2.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线和离子线;(2)等离子体及ICP炬;

(3)弧焰温度和电极头温度;(4)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5)反射光栅和光栅常数;(6)线色散率和分辨率;

(7)闪耀角和闪耀波长;(8)谱线的强度和黑度;

(9)标线和分析线对;(10)标准加入法。

答:(1)原子线是原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离子线是离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

(2)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大于0.1 %、其正负电荷相等的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ICP炬是指高频电能通过电感(感应线圈)耦合到等离子体所得到的外观上类似火焰的高频放电光源。

(3)弧焰温度即为激发温度,电极头温度即为蒸发温度。

(4)当原子发射的辐射从弧焰中心穿过弧层射出时,被其自身的基态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自吸严重时会使谱线从中央一分为二,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5)在光学玻璃或金属高抛光表面上,准确地刻制出许多等宽、等距、平行的具有反射面的刻痕,称为反射光栅;光栅常数是相邻两刻痕间的距离,即为光栅刻痕密度b(mm1)的倒数。

(6)线色散率表示具有单位波长差的两条谱线在焦平面上分开的距离;分辨率是根据瑞利准则分辨清楚两条相邻光谱线的能力。

(7)闪耀光栅刻痕小反射面与光栅平面的夹角i称为闪耀角;闪耀角所对应辐射能量最大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8)谱线的强度常用辐射强度I(J s1m3)表示,即单位体积的辐射功率,是群体光子辐射总能量的反映;谱线的黑度S是谱线透射比倒数的对数。

(9)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为比较线,又称为标线。在被测定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所选用的分析线与标线组成分析线对。(10)标准加入法是当测定的元素含量很低时,或者试样基体组成复杂、未知时,通过加入已知的不同量或不同浓度的待测元素的标样或标准溶液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3.推导出原子线和离子线强度与原子总密度的关系式,并讨论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exp()1(kT E N v h A Z

g I i ij ij i

ij --=

α,

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激发电位(E i ),与谱线强度是负指数关系,E i 越低,谱线强度越大;(2)跃迁几率(A ij ),与谱线强度成正比;(3)统计权重g ,与谱线强度成正比;(4)原子总密度(N ),与谱线强度成正比;(5)激发温度,主要影响电离度,存在最佳激发温度。

4. 谱线自吸对光谱定量分析有何影响?

答:在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限制可分析的含量围。

5. 激发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具体要求?

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对激发光源的要: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6. 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工作原理和基本特点。

答:目前常用的激发光源有(1)直流电弧光源,其工作原理是:直流电弧被高频引燃装置引燃,阴极产生热电子发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奔向阳极,炽热的阳极斑使试样蒸发、解离,解离的气态原子与电子碰撞激发并电离,形成的正离子撞击阴极,阴极不断发射电子,这样电极间形成等离子体,并维持电弧放电,气态原子、离子与等离子体中其它粒子碰撞激发,产生原子、离子的发射光谱;其特点是,电极温度高,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电弧温度一般可达4000~7000 K ,激发能力强,但放电的稳定性差,定量分析的精密度不高,适用于矿物和难挥发试样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分析。

(2)低压交流电弧光源,其工作原理是:为了维持交流电弧放电,发生器由高频高压引燃电路和低压电弧电路组成。电源接通后,高频高压电路使分析间隙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气体导电通道,引燃电弧。同时,低压交流电经低频低压电弧电路在分析间隙产生电弧放电。随着分析间隙电流增大,出现明显的电压降,当电压降低于维持放电所需电压使,电弧即熄灭。每交流半周都以相同步骤用高频高压电流引燃一次,反复进行此过程可使低压交流电弧维持不灭。其特点是:弧焰温度可达4000~8000 K ,激发能力强,但电极温度低,其蒸发能力稍差,光源稳定性较好,定量分析的精密度较高,广泛用于金属、合金中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3)高压火花光源,其工作原理是:高压火花发生器使电容器储存很高的能量,产生很大

电流密度的火花放电,放电后的电容器的两端电压下降,在交流电第二个半周时,电容器又重新充电、再放电。反复进行充电、放电以维持火花持续放电。其特点是:电极温度低,灵敏度低,火花温度高,可激发难激发元素,光源稳定性好,适用于低熔点金属和合金的定量分析。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其工作原理是:用高频火花引燃时,部分Ar 工作气体被电离,产生的电子和氩离子在高频电磁场中被加速,它们与中性原子碰撞,使更多的工作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气体。导电的等离子体气体在磁场作用下感生出的强大的感生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又将等离子体加热,使其温度达到1104

K ,形成ICP 放电。当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被载气导入ICP 炬中时,试样被蒸发、解离、电离和激发,产生原子发射光谱。其特点是:激发温度高,一般在5000~8000 K ,利于难激发元素的激发,对各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低的检出限,ICP 炬放电稳定性很好,分析的精密度高,ICP 光源的自吸效应小,可用于痕量组分元素的测定,但仪器价格贵,等离子工作气体的费用较高,对非金属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较低。

7. 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何种光源?

(1)矿石中元素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2)铜合金中的锡(%.0x Sn =ω);

(3)钢中的猛(%.0~%0.0x x Mn =ω);(4)污水中的Cr 、Cu 、Fe 、Pb 、V 的定量分析; (5)人发中Cu 、Mn 、Zn 、Cd 、Pb 的定量分析。

答:(1)直流电弧光源;(2)低压交流电弧光源;(3)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光源;(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光源。

8. 简述ICP 光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性能。

答:其工作原理是:用高频火花引燃时,部分Ar 工作气体被电离,产生的电子和氩离子在高频电磁场中被加速,它们与中性原子碰撞,使更多的工作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气体。导电的等离子体气体在磁场作用下感生出的强大的感生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又将等离子体加热,使其温度达到1104

K ,形成ICP 放电。当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被载气导入ICP 炬中时,试样被蒸发、解离、电离和激发,产生原子发射光谱。其分析性能是:激发温度高,一般在5000~8000 K ,利于难激发元素的激发,对各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低的检出限,ICP 炬放电稳定性很好,分析的精密度高,ICP 光源的自吸效应小,可用于痕量组分元素的

测定,但仪器价格贵,等离子工作气体的费用较高,对非金属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较低。

9. 简述ICP 光源中元素被激发的机理。

答:在ICP 放电中,除了有很高粒子密度的电子和氩离子外,还有很高密度的亚稳态氩原子,它是由较高能态的氩原子通过光辐射或与电子碰撞产生 hv Ar Ar m

+→*

--+→+e Ar Ar e m

这样,在Ar -ICP 中,被测定物质的原子(M )的激发和电离除了与电子、氩离子碰撞激发、电离外,还与激发态氩粒子(Ar*、、Ar m

)发生碰撞电离。在在Ar -ICP 放电中,被测定物

质的原子和离子的激发模型可归纳为(1)与电子碰撞热激发 -

*

+-+-+--

*-+→++→++→+e M e M e M e M e M e M 2

(2)离子-电子复合

-

*

-

+

*-++→++→+e

M e M hv M e M 2

(3)宁电离激发

-

*

+*

-+*++→+++→+e

Ar M

Ar Ar M e Ar M Ar Ar M m

m )()(

(4)电荷转移激发

Ar

M

Ar M Ar M Ar M +→++→+*

++++

(5)辐射激发 *

→+M hv M

反应式中M*、M +

、M +

*分别代表被测定元素的激发态原子、离子和激发态离子。

10. 光谱仪由哪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光谱仪基本上都由四个部分组成:(1)照明系统,主要作用是使光源发射的光均匀而有效地照明入射狭缝,使感光板上的谱线黑度均匀;(2)准光系统,主要作用是使不平行的复合光变成平行光投射到色散棱镜上;(3)色散系统,主要作用是将入射光色散成光谱;(4)记录系统,主要作用是把色散后的元素光谱记录在感光板上。

11. 乳剂特性曲线在光谱定量分析中有何作用?

答:(1)了解感光板的性质;(2)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3)选择合适的浓度围;(4)由S 值推算lg I 。

12. 简述光栅色散原理。

答:光栅的色散原理是光在刻痕小反射面上的衍射和衍射光的干涉作用。一束均匀的平行光射到平面光栅上,光就在光栅每条刻痕的小反射面上产生衍射光,各条刻痕同一波长的衍射光方向一致,经物镜聚合并在焦平面上发生干涉。衍射光相互干涉的结果,使光程差与衍射光波长成整数倍的光波互相加强,得到亮条纹,即该波长单色光的谱线。

13. 简述光谱定性分析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答: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激发光源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各种元素的一系列特征谱线。在光谱定性分析中,一般只要在试样光谱中鉴别出2~3条元素的灵敏线,就可以确定试样中是否存在被测元素。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标准光谱图比较法,又叫铁光谱比较法,定性分析时,将纯铁和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将谱板在映谱仪上放大20倍,使纯铁光谱与标准光谱图上铁光谱重合,若试样光谱上某些谱线和图谱上某些元素谱线重合,就可确定谱线的波长及所代表的元素。这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多种元素的定性分析。(2)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定性分析时将元素的纯物质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以这些元素纯物质所出现的光谱线于试样中所出现的谱线进行比较,如果试样光谱中有谱线与这些元素纯物质光谱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说明试样中存在这些元素。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定性分析少数几种纯物质比较容易得到的指定元素。

14. 简述标法基本原理和为什么要使用标法。

答:标法是通过测量谱线相对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在被测定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为比较线,又称为标线。分析线与标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称为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在工作条件相对变化时,分析线对两谱线的绝对强度均有变化,但对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影响不大,因此可准确地测定元素的含量。从光谱定量分析公式a c b I lg lg lg +=,可知谱线强度I 与元素的浓度有关,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标法可消除工作条件变化等大部分因素带来的影响。

15. 选择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原则是什么?

答:(1)标元素与分析元素的蒸发特性应该相近,这样可使电极温度的变化对谱线的相对强度的影响较小。(2)标元素可以是基体元素,也可以是外加元素,但其含量必须固定。(3)分析线与标线的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应尽量接近,以使它们的相对强度不受激发条件改变的影响。(4)分析线对的波长、强度也应尽量接近,以减少测定误差。(5)分析线对应无干扰、无自吸,光谱背景也应尽量小。

16. 下列光谱定量关系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a c b I lg lg lg += (2)A c b I I R lg lg lg

lg 2

1

+== (3)A r c rb S lg lg +=? (4)A c b U lg lg lg += (5)A c b U U lg lg lg

2

1

+= 答:(1)应用于被测元素含量很低时的绝对强度法光谱定量分析;(2)采用标法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时。(3)在用摄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4)采用光电直读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5)采用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时。

17. 讨论并绘出下列函数的一般图象。

(1))(H f S =,S 谱线黑度,H 曝光量; (2))(I f S =,I 谱线强度; (3))(lg T f I =,T 激发温度; (4))(lg c f I =,c 被测定元素的含量; (5))(c f S =?, S 分析线对黑度差; (6))(s c f R =, c s 加入

的标准量。

答:对应的关系式分别为(1))lg (lg i H H r S -=; (2))lg (lg i I I r S -=; (3)T

k Z E N c h A g I ij i

ij i λα)1(4343

.0lg --=; (4)a c b I lg lg lg +=;

(5)A r c rb S lg lg +=?; (6))(s x c c A R +=

绘图略。

18. 已知光栅刻痕密度为1200 mm 1

,当入射光垂直入射时(

0),求波长为300 nm

的光在一级光谱中的衍射角

为多少度。

解:已知光栅公式 λ?θK d =±)sin (sin ,b

d 1

=, 0,1±=K ,nm 300=λ,代入公式

得36.0sin =?,o 1.21=?

19. 已知光栅刻痕密度为1200 mm 1

,暗箱物镜的焦距为1 m ,求使用一级和二级衍射光谱

时,光栅光谱仪的倒线色散率。 解:已知 Kfb

Kf d dl d D 1===

λ,m f 1=,1

1200-=mm b ,代入公式可得 1=K ,1833.0-?=mm nm D ;2=K ,1417.0-?=mm nm D

20. 某光栅光谱仪的光栅刻痕密度为2400 mm 1

,光栅宽度为50 mm ,求此光谱仪对一级光

谱的理论分辨率。该光谱仪能否将Nb 309.418 nm 与Al 309.271 nm 两谱线分开?为什么?

解:51

102.1240050?=?==-mm

mm klb R

nm nm R 35

106.2102.1)271.309418.309(21

-?=?+==?λλ <

nm nm 147.0)271.309418.309(=-

该光谱仪不能将这两条谱线分开。

21. 某光栅光谱仪的光栅刻痕密度为2000 mm 1

,光栅宽度为50 mm ,f 0.65 m ,试求:

(1)当cos 1时,该光谱仪二级光谱的倒线色散率为多少? (2)若只有30 mm 宽的光栅被照明,二级光谱的分辨率是多少?

(3)在波长560 nm 时,该光谱仪理论上能完全分开两条谱线的最小波长差是多少? 解:(1)cos 1时,11

385.0200065.021

1--?=??==

mm nm mm

m Kfb D

(2)51

102.12000302?=??==-mm mm Klb R (3)51

100.22000502?=??==-mm mm Klb R

nm nm R

3

5

108.210

0.2560-?=?=

=?λ

λ。

22. 已知某光栅摄谱仪的一级闪耀波长为350 nm ,试估算该光谱仪适用于一级和二级光谱

的波长围。

解:光栅适用的光谱波长围 5

.03505

.0)

1(±=

±=

K nm

K i K λλ

当1=K 时,适用的波长围为 nm 700~3.233 当2=K 时,适用的波长围为 nm 3.233~140。

23. 测定钢中猛的含量,测量得分析线对黑度值S

Mn 134,S

Fe 130。已知感光板的 2.0,求此分析线对的强度比。

解:分析线对的黑度差 R r S lg =?,4130134=-=?S ,0.2=r ,代入得100=R 。

24.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SiO 2中微量铁的质量分数时,以Fe 302.06 nm 为分析线,Si 302.00 nm 为标线。标准系列中Fe 加入量和分析线对测得值列于下表中,试绘制工作曲线,求试样中SiO 2中Fe 得质量分数。

w Fe / %

0 0.001 0.002 0.003 R

0.24

0.37

0.51

0.63

解:标准加入法的定量关系式为 )(s x c c A R +=,以R 对s c 作图如下

0.20

0.250.300.350.40

0.450.500.55R

c s / %

当工作曲线与横坐标相交时,0=R ,此时s x c c -=,从图上可得出 %0018.0=x c 。

25.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摄谱分析法测定某合金中铅的含量,以镁作标,铅标准系列溶液的质量浓度和分析线、标线黑度测得值列于下表中。试绘制工作曲线,求算A 、B 、C 合金中铅的含量,以mg mL 1

表示。

编号 S Pb

S Mg

Pb

/ mg mL 1

1 17.5 7.3 0.151

2 18.5 8.7 0.201

3 11.0 7.3 0.301

4 12.0 10.3 0.402

5 10.4 11.

6 0.502 A 15.5 8.8 B

12.5

9.2

解:摄谱法定量分析的关系式为 A r c rb S lg lg +=?,以S ?对c lg 作图如下

S

lg c Pb

算得A S ?、B S ?、C S ?,由工作曲线查得铅浓度分别为1

26.0-?mL mg A ,

134.0-?mL mg B ,141.0-?mL mg C 。

第五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2)宽带吸收和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4)谱线的自然宽度和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和压力变宽;(6)石墨炉原子化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8)基体改进剂;

(9)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10)共振原子荧光和非共振原子荧光。答:(1)原子吸收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的光谱线;原子发射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光能、电能或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态,然后从较高的能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谱线。

(2)分子或离子的吸收为宽带吸收;气态基态原子的吸收为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是吸收线轮廓的的总面积即吸收系数对频率的积分;峰值吸收是中心频率0两旁很窄(d 0)围的积分吸收。

(4)在无外界条件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然宽度;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称为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是由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压力变宽是由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谱线变宽,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又称为压力变宽。

(6)以石墨管作为电阻发热体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称为石墨炉原子化法;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氢化物在以电加热或火焰加热的石英管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化称为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8)基体改进剂是指能改变基体或被测定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以避免化学干扰的化学试剂。

(9)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元素的特征浓度;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定义为元素的特征质量。

(10)共振原子荧光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的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的荧光称为非共振原子荧光。

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为什么可以发射出强度大的锐线光源?

答: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约为103 nm,所以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使用锐线光源;由于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一般在1~20 mA,放电时的温度较低,被溅射出的阴极自由原子密度也很低,同时又因为是在低压气氛中放电,因此发射线的热变宽D、压力变宽L 和自吸变宽都很小,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104~10 3 nm)。加上空心阴极灯的特殊结构,气态基态原子停留时间长,激发效率高,因而可以发射出强度大的锐线光源。

3.试从原理和仪器装置两方面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

答:(1)相似之处:a. 都是吸收光谱;b. 工作波段相同190900 nm;c. 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同,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d. 定量分析公式相似A Kc。

(2)不同之处:a. 吸收机理不同,分子吸收为宽频吸收,带状光谱,而原子吸收为窄带、峰值吸收,线状光谱;b. 仪器组成部分的排列不同,分子吸收为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原子吸收为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单色器作用不同);

c. 光源不同,分子光谱为连续光源,钨灯、氢灯,原子光谱为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

d. 光源的工作方式不同,分子光谱为直流信号,原子光谱为交流信号;

e. 检测器不同,分子光谱为宽频吸收,信号强,普通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原子光谱为窄带吸收,信号弱,必须用光电倍增管。

4.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度一般优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主要原因何在?

答:在原子吸收测量条件下,测量对象是占原子总数99%以上的基态原子,而原子发射光谱测量的是占少数的激发态原子,温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激发态原子数的变化,而它们在原子吸收测量条件下占原子总数不到1%,对基态原子数的影响很小,因此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度要优于原子发射光谱法。

5. 简述原子吸收峰值测量法的基本原理。 答:原子峰值吸收测量是在中心频率

两旁很窄(d

0)围的积分吸收测量,此时K = K 0。在原子化器中吸收线的变宽以多普勒变宽D

为主,根据经典理论,峰值吸收系数

K 0与

D

成反比,与积分吸收成正比,??

?=

νπ

ννd K K D 2

ln 20,由于

K = K 0,代入

kN K D

??=

π

ν2

ln 20可得kNl A D

??

?=π

ν2

ln 2434

.0,合并常数后得 Kc A =,即原子

吸收峰值测量的基础。

6. 说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1)锐线光源,发射谱线宽度很窄的元素共振线;(2)原子化器,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气;(3)分光系统,使锐线光源辐射的共振发射线正确地通过或聚焦于原子化区,把透过光聚焦于单色器的入射狭缝,并将待测元素的吸收线与邻近谱线分开;(4)检测系统,将待测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检波放大、数据处理后显示结果;(5)电源同步调制系统,消除火焰发射产生的直流信号对测定的干扰。

7. 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中对光源如何进行调制?为什么要进行光源调

制?

答:采用和空心阴极灯同频率的脉冲或方波调制电源,组成同步检波放大器,仅放大调频信号,为了消除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发射干扰。

8. 试比较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优缺点,并说明GF AAS 法绝对灵敏度高的原因。

答:(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优点是:试样用量少,液体几微升,固体几毫克;原子化效率几乎达到100%;基态原子在吸收区停留时间长,约为10

1

s ,因此绝对灵敏度极

高。缺点是:精密度较差,操作也比较复杂。(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优点是: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广泛,但原子化过程中副反应较多,不仅使气态基态原子数目减少,使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降低,而且会产生各种干扰效应。

9. 哪些测定条件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灵敏度?

答:(1)分析线,通常选择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以得到最好的灵敏度;(2)单色器光谱通带,合适的光谱通带可提高灵敏度;(3)灯电流,尽量使用最低的灯电流;(4)原子化条件,在火焰原子吸收中,选择使入射光束从基态原子密度最大区域通过的原子化条件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在保证完全原子化条件下尽量使用低的原子化温度。

10. 下列说确与否?为什么?

(1)原子化温度越高,基态气态原子密度越大;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越大,光源辐射的强度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调制光源可以消除荧光发射干扰; (4)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可不用单色器; (5)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6)原子荧光发射强度仅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有关,而与激发光源的强度无关。 答:(1)错,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基态气态原子密度N 0受温度影响很小,基本不随温度变化;

(2)错,空心阴极灯的电流太大,放电不稳,信噪比严重下降,灵敏度降低; (3)错,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用调制光源是为消除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发射干扰; (4)对,由于原子荧光的谱线比较简单,可不用单色器;

(5)错,标准加入法的测定中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因此并不能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而它能消除基体干扰和某些化学干扰,故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6)错,N l k I A I f 0?=,N 与c 成正比,所以 c l k I A I f 0?=,f I 与0I 也成正比。

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背景干扰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抑制和校正光谱背景?简述用氘灯校正背景吸收的原理。

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的背景干扰是由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和固体微粒产生的光散射引起的干扰。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改变火焰类型、燃助比和调节火焰观测区高度来抑制分子吸收干扰,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选用适当基体改进剂,采用选择性挥发来抑制分子吸收的干扰;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可采用仪器调零吸收法、邻近线校正背景法、氘灯校正背景法和塞曼效应校正背景法等方法来校正背景。氘灯校正背景是采用双光

束外光路,氘灯光束为参比光束。氘灯是一种高压氘气气体(D 2)放电灯,辐射190~350 nm 的连续光谱。切光器使入射强度相等的锐线辐射和连续辐射交替地通过原子化吸收区。用锐线光源测定地吸光度值为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值,而用氘灯测定的吸光度仅为背景吸收值,这是因为连续光谱被基态原子的吸收值相对于总吸光度可以忽略不计。仪器上直接显示出两次测定的吸光度之差,即是经过背景校正后的被测定元素的吸光度值。

12. 试从原理和仪器装置两方面比较AAS 法和AFS 法的异同点。

答:(1)AAS 法和AFS 法是基本原理完全不同的两种分析方法,前者基于气态基态原子对辐射的吸收,后者基于气态基态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荧光发射,属于发射光谱分析法。(2)AAS 法和AFS 法所用仪器相近,均有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制系统组成,不同的是AAS 用的是锐线光源,AFS 除可以使用锐线光源外,还可以使用连续光源;仪器位置不同,在AFS 中,激发光源置于与分光系统(或与检测系统)相互垂直的位置,而AAS 中,在同一直线方向上。

13. 计算火焰温度2000 K 时,Ba 553.56 nm 谱线的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已知g i /g 0

3。

解: eV nm

s cm eV hc

E i 24.256.553100.310136.411015=????==--λ

)

200010618.824.2(exp 3)(exp 1500K

K eV eV

T E g g N N i i i ???-

=-=--κ

6

1081.6-?=

14. 在火焰温度3000 K 时,Cu 324.75 nm 谱线的热变宽为多少?(M

Cu 63.54) 解: Cu

D M T

7

10

16.7λλ-?=? 54

.633000

75.3241016.77nm

??=- nm 3106.1-?=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第二外语不指定参考书目) 《英国文学史》,王松林朱卫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美国文学史》,王卓李权文,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英国文学选读新编》及其20世纪卷,陈红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0《美国文学选读新编》及其20世纪卷,罗良功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0《语言学教程》(新版) 胡壮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语词汇学教程》张维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华先发邵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外语不指定参考书目) 《语言学教程》(新版)胡壮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语词汇学教程》张维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2版 《现代外语教育学》舒白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华先发邵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华南师范大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3

01.语言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0日语(自)或242法语(自)或243德语(自)③709英语写作与翻译④809基础英语 一、基础英语(含阅读理解、成段改错、完形填空、英美概况);英语写作与翻译(翻译部分含英译汉和汉译英)。二、复试科目:笔试:报01方向的考语言学基本知识,报02方向的考英美文学基本知识,报03方向的考翻译理论;面试:听力,专业面试,二外口试。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本专业招生总人数中拟接收6名推免生。 02.英美文学 03.翻译理论与实践 初试参考书: 01.朱永涛王立礼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5 03.孙辉主编.《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复试参考书: 01.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6 02.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考核题

部分实验技能考核试题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动态法测定未知纯液体在不同温度(6个以上)下的饱和蒸汽压;并求出在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及下的沸点。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温度(6个以上)及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2)用作图法求出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 (3)从图上求出下的沸点。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利用旋光仪测定室温下蔗糖转化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催化剂HCl的浓度为3M)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 (2)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 (3)求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半衰期。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依据初速率法确定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各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2)求出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21世纪师范类教学用书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课后参考答案汇编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合编 刘瑞林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绪 论 答案: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工作自动化。 5.相对误差较大。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解:最底浓度 12005 .01-?=== mL g V m B μρ 610=?G B ρ 466 10520 1010?=== ∴B G ρ 1:G=1:5×104 2.解:检出限量 g V m B μρ510005.0=?=?= 3.答:应选用(2)1mol·L -1HCl 作洗液,因为HCl 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 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 2﹑HNO 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 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 4Ac 溶解PbSO 4,而不溶解Hg 2SO 4 。 (2)用氨水溶解Ag 2CrO 4,而不溶解Hg 2CrO 4 。 (3) 用NaOH 溶解PbCrO 4,而不溶解Hg 2CrO 4 。 (4)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PbSO 4 。 (5) 用HNO 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 2SO 4 。 5.答:(1) H 2O 2+2H + +2e=2H 2O E 0=1.77 V Sn 4++2e=Sn 2+ E o =0.154 V

华中师大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以及学费介绍

华中师大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以及学费 介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即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1月批准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2008年开始招生,2009年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 MTI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地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全日制MTI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作为我国专业硕士之一,MTI不仅面向英语专业的考生,同时也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时间经验者报考,其中非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受到报考院校的欢迎。 2015年华中师大翻译硕士的招生人数为55人。华中师大翻译硕士学费总额是2万元,学制两年。 英语笔译方向(招生30人) 英语口译方向(招生12人) 日语笔译方向(招生13人) 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的考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翻译硕士英语或日语 ③英语或日语翻译基础 ④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下面凯程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华中师大翻译硕士专业: 一、华中师大翻硕研究方向 翻译说以的细分研究方向大体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要求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同时提高,加强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互译能力。会开设英汉、汉英的翻译课程,同时英文写作和关于中文素养的课程也会同时开设。目的是可以在翻译各种文体的文本时,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及准确的用语进行翻译工作。口译在交传和同传方面都会有相应的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培训,其中包括视译、带稿同传等各种方式。口译更为注重实战经验,培养过程中,模拟回忆或实际回忆的次数非常多。 二、华中师大翻译硕士考研难不难 总体来说,2015年华中师大翻译硕士的招生人数为55人,专业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华中师大翻译硕士每年都有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根据凯程从华中师大研究生院内部的统计数据得知,华中师大翻译硕士的考生中90%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翻译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化学)上册A卷

一、命名及写结构式:(共8分,每一小题1分) 1CH CHCHO2CH 2 CHCH2OCHC(CH3)2 3 COOH OH OH4CH3COOCH CH2 5. 2-甲基-4-硝基苯磺酸 6. (E)-4-己烯-2-醇 7. (2R,3S)-2,3-丁二醇8. 肉桂酸 二、完成反应式:(共30分,每一小题2分) 1. (CH3)3CCHOH CH3 HBr 2. H H OH HO HIO4 3. Cl 3 CH3 H 4.OH 稀HNO3 5. CH3CH3 C2H5O C2H5OH 6. C6H5COCH3+ NH2NHCONH2 H+ 7. CH3CH2CH2COCl + AlCl3 8.CH2COOC2H5 CH2COOC2H5 C2H5ONa 9.COOH Br2 P 10.O COOC2 H5

11. CH 2 CH 2CH 2COOH CH 2CH 2COOH 12. CHO +(CH 3CH 2CO)2O 3213. COCH 2CH 3 CH 2CHO +HCN OH - 14. CH 3OOC COOCH 3+2HOCH 2CH 2OH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括号中(共16分,每一小题2分) 1. 分子式为C 5H 8O 在270nm 附近有吸收峰的结构为[ ] A. CH 2CHCH 2COCH 3 B. CH 3CH CHCOCH 3 C. CH 3CH CHCH 2CHO D. CH 2CHCH 2CH 2CHO 2. 预计化合物 CH 3CH CH 2O 的核磁共振信号有[ ] 个 A. 4 B. 3 C. 2 D. 1 3. 下列亲核试剂亲核性大小顺序是[ ] ① OH - ② C 6H 5O - ③ C 2H 5O - ④ CH 3COO -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4. 能使醛酮中C O 还原成CH 2的还原剂是[ ]A. LiAlH 4 B. Na-C 2H 5OH C. Na-NH 3 D. Zn-Hg/HCl 5.下列化合物发生消除反应的难易次序是[ ] 1C CH 3CH 3OH 2 CH 2CH 2OH 3 CHCH 3OH CH 2CHOH CH 34 A. 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③>④>①>② 6. 下列化合物与HCN 加成的反应活性从强到弱的次序是[ ] 1 CH 3COCH 3 2 C 6H 5COCH 3 3CH 3CHO 4ClCH 2CHO A. 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①>③ 7.下列化合物进行醇解反应的活性次序是[ ] 1CH 3COCl 2 CH 3COOC 2H 53(CH 3CO)2O 4 CH 3CONH 2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④>③ 8.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OOH B.HO COOH C. O 2N COOH D.O 2N COOH 四、回答问题:(共8分,每一小题4分) 1、 下面两个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哪一个快?为什么?

最新分析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1)配位效应; (2)沉淀效应; (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0.4V(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0.4V ,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3)碘量法3I2+6HO-===IO3-+3H2O, 2S2O32-+I2===2I-+S4O62 Cr2O72-+6I-+14H+===3I2+3Cr3++7H2O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4V。 (2)反应迅速,且没有副反应发生,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生成沉淀的物质。 (4)应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相差的大小有关。电位差△E较大,突跃较长,一般讲,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大于0.20V时,突跃范围才明显,才有可能进行滴定,△E值大于0.40V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然也可以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n1=n2时,则化学计量点的位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作者: ————————————————————————————————日期: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资料。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撰写,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根据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查阅资料广泛,综合分析透彻,接触学科前沿,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的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论文研究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选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已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除外语类专业外,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非中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8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要有3000字以上的详细中文摘要。详细中文摘要作为论文附录。 二、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十三个部分,依次为封面、中文扉页、英文扉页、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摘要、Abstract、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的格式,包含分类号、密级、UDC、编号、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姓名、申请学位学生类别、申请学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具体样式见附一。 分类号:暂空 密级:非涉密(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涉密论文须标注论文的密级。 UDC:暂空。 编号:暂空。 论文题目:能概括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简明、扼要。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在题目下一行以“——”打头,居中)。

生物化学真题08-11

2008-2012生物化学 2008年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 A.J.D.Warson B.H.A.Krebs C.L. C.Pauling D.J.B.Sumner 23.DNA单链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 A.氢键 B.离子键 C.3′,5′- 磷酸二酯键 D.2′,5′- 磷酸二酯键 24.由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典型α螺旋,其螺旋长度是 A.54 nnl B.36 nm C.34 nm D.15 nm 25.5′-末端通常具有帽子结构的RNA分子是 A.原核生物mRNA B.原核生物rRNA C.真核生物mRNA D.真核生物rRNA 26.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 A.cAMP B.cGMP C.IMP D.IP3 27.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 A.尿酸 B.嘧啶核苷酸 C.嘌呤核苷酸 D.胆固醇 28.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 A. 四氢叶酸 B.泛酸 C.核黄素 D.抗坏血酸 29.大肠杆菌中催化DNA新链延长的主要酶是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I C.DNA聚合酶Ⅱ D.DNA聚合酶Ⅲ 30.大肠杆菌DNA分子经过连续两代的半保留复制,第2代中来自亲代的DNA 含量与总DNA含量的比值是 A.1/2 B.1/4 C.1/8 D.1/16 31.原核生物DNA转录时,识别启动子的因子是 A.IF-1 B.RF-l C.σ因子 D.ρ因子 32.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己糖裂解产生3-磷酸甘油醛的酶是 A.磷酸果糖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烯醇化酶 33.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 A.延胡索酸酶 B.琥珀酰CoA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柠檬酸合酶 34.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A.50S B.60S C.70S D.80S 35.下列酶中,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是 A. L-谷氨酸脱氢酶 B.L-氨基酸氧化酶 C.谷氨酰胺酶 D.D-氨基酸氧化酶 36.呼吸链中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1的抑制剂是 A.抗霉素A B.安密妥 C. 一氧化碳 D.氰化物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 38.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9.以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为例,说明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七、实验题:40小题,10分。 40.从动植物细胞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时,常用EDTA、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和95%乙醇试剂。请根据蛋白质和核酸的理化性质回答: (1)该实验中这些试剂各起什么作用?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回流冷凝法测定溶液沸点的方法。 2. 绘制异乙醇-乙酸乙酯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确定其恒沸组成及恒沸温度。 3. 了解阿贝折射仪的构造原理,掌握阿贝折射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两种液体物质混合而成的两组分体系称为双液系。根据两组分间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三种情况。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形成完全互溶体系时,如果该两组分的蒸气压不同,则混合物的组成与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不同。当压力保持一定,混合物沸点与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 对于二组分体系,常常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而得到立体图形的平面截面图。这种平 面图可以有三种:p-x 图,T-x 图,T-p 图。常用的是前两种。在平面图上,f *=3-φ ,f * max =2,同时共存的相数φmax =3。 单组分的液体在一定外压下,它的沸点是一定值,把两种完全互溶的挥发性液体(组分A 和B )互相混合后,在某一定温度下,平衡共存的气液两相的组成,通常并不相同,因此如果在恒压下将溶液蒸馏,测定馏出物(气相)和蒸馏液(液相)的折射率,就能找出平衡时气液两相的成分,并绘出沸点—组成(T —x )图线,在常温下,两种液态物质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体系称之为完全互溶双液系。完全互溶双液系在恒定压力下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 (1)一般偏差: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如图1(a)所示。 (2)最大负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如盐酸-水体系,如图1 (b)所示。 (3)最大正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如正丙醇—水体系,如图1(c)所示。 t A t A t A t B t B t B t / o C t / o C t / o C x B x B x B A B A A B B (a) (b) (c) x ' x '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第四版)-高教社

第一章 绪论 1. 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 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05 39 .037.035.038.036.0=++++= x μg ?mL -1 标准偏差 1 222221 2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 --= ∑ mL g n x x s n i i μ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综合类:中国科学 数学类: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 化学类:化学学报、应用化学 地理类: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 生物类:动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 医学类:中华医学杂志、病毒学报、生理学报、心理学报 农业类:植物保护学报 材料类:材料研究学报 电子通讯类: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 计算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资源与环境类: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测绘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重点期刊 (18类153种) 1.综合类(4)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基金 2.数学类(8) 数学学报(中英)、数学年刊AB、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物理学报(中英)、生物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学报(中英)、数学进展3.物理类(11) 物理学报(中英)、光学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固体物理学研究与进展、 物理学进展、计算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理论物理通讯(英)、量子光学学报 4.化学化工类(18) 分析化学、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学报、环境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农药、化学试剂、中国化学快报、分析试验室、化学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波谱学、 中国化学(英) 5.地理学学科(7) 地理学报(中英)、地理科学(中英)、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山地学报 6.环境类(10) 自然资源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 7.生物类(20) 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遗传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化学)上册B卷

一. 命名及写结构式(8分,每小题1分) CH 2OCH 2CH 3 2OCH 2CH 3 3. O 2N CH 2CH 2CHOOH CH 3 4.1. C O CH 2CH 2CH 3 2. OH NO 2 2 5. 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醛) 6. R-2-羟基丁醛 7. 顺-1,2-二甲基环戊醇 8. 四氢呋喃 二. 完成反应式(共30分,每小题2分) OH O 2N + BrCH 2CH 3 OH _ 1. 2. O CH 2 CH CH 3+ HBr 3. Cl CH 3 H CH 3 C 2H 5O _ 4. HO + Br 2(H 2O) 3 5. CH 3CH 3 CH 3 OH OH H HIO 4 C C 6. HCHO + CH 3CHO 浓 7. C O OC 2H 5+CH 3CH 2COOC 2H 5 C H ONa

(CH 3)2CHCH 2COOH SOCl 2 NH3 (1)(2)8.I 2+NaOH 9. C O C O O +2C 4H 9OH + 10. CH 2 CH 2COOH 2CH 2COOH 11. CHO + (CH 3CO)2O CH COONa 12. O CH 3 +NH 2OH H + 13. C CH 3 H 3C C CH 3 CH 3 H 2SO 4 14. O OC 2H 5 (1) 2C 2H 5MgBr (2) H 3O + 三.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括号中(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是( ) O O CH 3O ①②③ A . ①>②>③ B. 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2.预计化合物CH 3CH 2CONH 2核磁共振信号有( )个 A.4 B.3 C.2 D.1 3.下列化合物中发生消除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 A.CH 3CH 2CH(CH 3)OH B.CH 3CH 2CH 2CH 2OH C.(CH 3)2CHCH 2OH D.(CH 3)3COH 4.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CH 3COCH 3 B.C 6H 5COCH 3 C.C 6H 5COCH 2CH 3 D.CH 3CHOHCH 2CH 3 O +Ph 3P=CHCH CHCH 3反应属于( ) 5. A. Wittig B.perkin C.Cannizzaro D.clemmenson 6.下列化合物中水解反应速度最慢的是( ) A. CH 2=CHCH 2CH 2Cl B.CH 3CH 2CH=CHCl C.CH 3CH=CHCH 2Cl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凝固点的测定测定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f T 比纯溶剂的凝固点 *f T 下降,其降低值f f T T T -=?*f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f T ?=m K f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m 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特性有关。 表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g)和溶剂A W (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3A B B B 10W M W m ?= mol/kg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3A f B f B 10W T W K M ??= g/mol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f K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f T ?,即可计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cd4156951.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和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

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其中:教育实习:6学分,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 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1学分,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 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等: 1学分,结合相关课程进行。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他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非师范及跨专业生补修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细胞大纲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1.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 *细胞的发现 (1)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研制了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与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学说的创立 (1)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2)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强调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它们靠分裂繁殖。人们通常称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确立的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确立的进化论和1866年孟德尔确立的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分裂)产生,并且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细胞学说是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等的基础,并且细胞学说的建立为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确立提供了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后人们才逐步开始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因此细胞学说的建立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了细胞的概念,同时孕育了细胞学的产生;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先于进化论20年,是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基石) 1.2.了解细胞学经典发展时期:原生质理论的提出,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细胞学的建立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原生质:指构成细胞的全部生活物质,呈复杂的胶体系统(普金耶和冯.莫尔命名) 1861年由舒尔策提出原生质理论,认为组陈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各种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分化出质与核。 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概念,因此细胞的概念进一步演绎成具有生命活性的一小团原生质。 *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 1841年R.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 W.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E.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并证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 E.vanBeneden(1883年)和Strasburger(1886年)分别在动物与植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 1883年vanBeneden和T.Boveri发现中心体,1894年R.Altmann发现线粒体,1898年C.Golgi 发现了高尔基体 *细胞学的建立 细胞学是在光学显微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侧重于细胞整体水平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的研究1953年J.Watson和F.Crick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提出遗传中心法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细胞生物学这一学科最后得以形成并确立。

华师学位细则pdf

—1— 华师〔2014〕80号 各学院、各部处、各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14年修订)》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 2014年6月5日

—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学校授予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分别授予;专业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类别授予。 第三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品行端正,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可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相应学位。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篇论文向国内两个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机构设置和职能按《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执行。

第三章学士学位 第五条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 (一)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且符合以下条件者,可提出学士学位授予申请: 1.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平均学分绩点达到1.5及以上;来华留学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须达到八级(或新HSK5级A等)水平; 2.在校学习期间无考试作弊; 3.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或受警告及严重警告处分累计不多于1次。 (二)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参照《华南师范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三)网络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参照《华南师范大学授予网络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试行)》执行。 第六条学士学位授予程序 (一)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本科毕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学士学位授予申请,由学院审核其申请材料并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通过后,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二)学士学位的审定与授予,参照第四章第十二、十三条相关规定执行。 —3—

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

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 华中师范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每年都有不少在职人员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随着十月联考的取消,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人员有所增加。那么,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 据了解,同等学力申硕是在职研究生考试的一种,并且是多数人选择报考的在职研究生形式,很多人认为同等学力申硕不靠谱无非是有这么几个原因:免试入学!大专可入学!课程结束后参加考试!毕业后拿硕士学位单证!下面针对这几个问题逐一解答。 免试入学: 同等学力申硕之所以选择免试入学,是想让更多的在职人员能参与到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当中,因为毕竟现在社会压力大,能有机会多学点东西也是好的。并且同力统考会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的,通过审查的人才能入校学习。 大专可入学: 同力统考招生是允许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入校学习的,但仅仅只是学习,同力统考申硕条件还是很严格的,想参加申硕的人必须本科毕业有学士学位,并且有三年工作经验,否则是不能参加申硕考试的。 课程结束后参加考试:

同力统考先参加课程学习,招收同力统考的院校都是先上课后考试的,一般考生在课程期间满足条件就可以参加同力统考的申硕考试了,通过申硕考试的考生,完成院校的考核拿到结业证书、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了。 毕业后拿硕士学位单证: 同等学力申硕是非学历教育,所以毕业后申硕成功是拿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证书和统研的证书是一样的,有一样的效力,同样被国家所承认。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华中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是否靠谱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