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优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 全面——既有知识、智能 应达到的水平, 也有思想品德、 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应做的挖掘和渗透等。 具 体——对识记、理解、运用等行为要求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评定标准和依据, 具备可测性。适当 ——即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 设层次性目标, 有因材施教措施。 明确—— 即教学目标表 述要准确,简明。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连接点, 着力使学生掌握基 础知识,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抓住技能的训练点、 智能的开发点、着 力使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第三,要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点, 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为了使教学内容达到优化, 应做到: 1、组织教学内容要统观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形成 “立体 ”化的知

识系

统。

巴班斯基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 收到优质效果, 它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素质教育的 主攻方向。

所谓优化教学过程是指选择的教学过程的方法, 可以使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 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效果。 显然,优化教学过程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它是在对教学规律与原则把握的基础上,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明确的安排; 是 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个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方案。

那么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 ? 巴班斯基认为: 教学过程是否达到 了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 其一是效果与质量标准,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 尽可能 地发挥最大的效率, 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其二是时间标准, 即教师必须 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学的要求。 据此,我们确定当前优化的教学过程标 准是:教学效果佳,时间耗费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

、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 据。因此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

2、要挖掘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纵向序列和横向间的有机联系,按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知识内容。

3、要确定适当的深度和广度,把深度、广度、难度、速度控制在学生脑力潜能的可接收范围内。

4、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如在众多的地理知识、

技能中,有些地理概念、规律和技能,处于明显的核心地位。为此教师要统观全局,对教学过程进行珲向控制,恰当地确定重点,做到讲授时抓住重点,提问时体现重点,讨论时落实重点,讲评时不忘重点,安排练习时紧扣重点,设计板书

时标出重点,归纳小结时点出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益。

三、优化教学方法

只有科学地选择和组合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优化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在:

1 、注意启发式、重视情趣性

启发式的宗旨在于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想和创造才能。启发思考的关键是设计好教师的提问与师生交谈的问题,使其简明、具体、有启发性,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生动而

丰富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进而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2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多样

性、可综合性、可优选性等特点。在综合、优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合

时,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本身教学特点、教学的具体阶段及目的任务,要着力强调教学方法的时效性。

3 、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如地理教师在选用高效教法的同时, 还必须

设计、引导和启发学生实施最佳的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读图,初步培 养其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总之,优化教学需要树立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观, 实 现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结合; 教师点拨诱导与学生自己解决 问题相结合; 培养收敛思维与培养发散思维相结合, 教知识与教方法相结合。 坚 持启发式,实行分组教学;承认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把学生 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教学手段 (媒体 )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粉笔、图画等,有利于学生实际观察能力的培

养。现代化的媒体,如电视、录像机、计算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学习难度,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所以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时, 应在认真分析教学内

容和学生实际, 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 需要,选择最佳媒体, 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

现代化结合后, 教学实践,这时我们选择的教学手段才可以

说是优化的。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一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

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

1、优化导入。设计优化的导入环节,关键在于提高导入的目的性、针对性、 启发性与趣味性。

2、优化提问。要目标明确,内容集中,表达简明,时机适宜。忌随意设问, 深浅失度,思维无序,集体回答。应该提属于学生 “最近发展区 ”里的一些问题。

3、优化讲授新知。优化的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教法要有启发性、

多样性,时间要适宜,语言要严谨、有感染力。讲授的知识要体现出 师生双边活动的 再付诸于课堂 对各种教学

“精”、“准”、

透”。

4、优化讨论。讨论要紧紧围绕论题,保证讨论时间,尊重学生发言,鼓励

发表独特看法,适时进行指导。我们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观点独特”,不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多端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高度重视“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学习、会向自己的未知领域开拓。

5、优化巩固练习。练习目标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

6、优化总结。总结要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语言简练。一节课

的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除设计优化各教学环节外,还要合理安排各环节的顺序和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并优化相连两个环节的过渡和衔接。

总之,要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

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情境。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六、优化反馈评价过程

优化的课堂反馈要及时,信息交流渠道要广,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特点。教师应作为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学生状况,控制教学过程,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浅析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浅析 “裁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有什么样的过程,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呢?我在这几年的教改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做法与认识作一番肤浅的分析,以求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目标明确,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重要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便于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做到心中有数,不犯本末倒置的错误。要想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实施操作,依照课堂教学程序,把所传授的知识点、难点、重点都设计成一组相关的知识链,依照学生的心理特征,由浅入深,从基本知识点到培养创新精神,基本要求到较高要求这样的顺序排列,进而达到引人入胜。2.教育对象的定位必须准确 “教书育人”四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职责,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一味地注重学习好的而忽略了中差生的进步,单纯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教育的大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这个“全面”同样包括差等生。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每一位教师必须对教育对象的定位问题慎之又慎。只注重优等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一味地去转化差生,看似有情,实际不合理,我的标准是抓中间促两头,双管齐下,全面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面,不少专家、学者都曾作过较为精辟的论述。我认为:借鉴别人的经验固然可以,但重要的是自我在实践中摸索、研究、概括出自己的一套适合学生实情的课堂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课上的有趣味性,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必须先让学生对你所教内容感到有趣。很显然单调乏味的、照本宣讲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去创造一些新方法、创设一些新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课本不会说话,尤其是要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更需要教师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二、要把数学知识点、难点、重点设计成相关的问题链,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学生。上数学课,知识的系统性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素质:一是要有“学”,二是要有“识”。如果教师的“学”不足与学生比肩,教师的“识”未必精当透辟,就匆匆忙忙上讲台,教学的目的就不可能完成。 第三、多媒体的应用,开阔视野、化解教学难点。应用多媒体上课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为单调乏味的课堂增加新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此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但是多媒体不能滥用,因为它只是一种工具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

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理论 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1927--1987)是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土,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 一、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准则。所谓"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衡量是最好的。"最优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当是各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准则是: (1)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方面都达到他该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 (2)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归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 二、教授最优化的八个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前者更为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 (1)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2)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 (3)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的顺序; (4)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包括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5)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采取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 (6)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7)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8)按最优的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 (1)组织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2)激励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3)检查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

教育过程最优化

《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 读了《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此书分别阐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对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活动中的典型困难的分析、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条件、为预防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论对优秀生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等内容,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原理,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总结了在实验学校实施教学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发现这本书不像其它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下面谈谈如何做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判断它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科普读物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并在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依靠学生周围现实中所熟悉的事实、例子,探讨和完成课上所学问题的作业,也可以同时完成几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其次,教学不应完全依赖“课本”,也就是说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用教材”,新课程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自主教育空间,要把教材当作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载体,当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抓手,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围着教材转。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 桦甸市站前小学刘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是关键。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效率,才能实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情”和“趣”始终贯穿在一起,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情感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我们在施教过程中应力求使教学环节异彩纷呈,教学方法新颖别致,教学手段千姿百态,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师应像演员进入角色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体现个性,把握特长,发挥特长,从而把课堂组织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这样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情趣。记得三年级讲数学课“整十数乘整十数”时,我抓住了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以“小燕子送信”这一教学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整节课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思维的压抑,唯老

师是从。所以,我们必须实行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充分活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中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我生性活泼开朗,非常喜欢在课上和学生们讨论交流有时兴致所致还会唱上几句,能幽默时则幽他一下,课堂上经常洋溢着欢声笑语。我还喜欢在上课时走到学生们中间去,与学生融为一体,近距离地与他们沟通,这种感觉特别好。我允许学生们发言时不必举手,可以站起来就说,尤其是对同学有不同意见,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时,更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随时都会迸发出智慧和思想的火花。我校赵瑞丽老师曾做过一节综合实践课,学生们在课上的出色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班的张宇新同学,敢于提出问题来考考老师和同学们,思维是何等的敏捷,令人叹服。能教出这样敢想、敢说、敢问的学生,应该说得益于班主任老师给学生营造的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巧施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好坏,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一堂课甚至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一种方法,那么就会疲劳。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子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 (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 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 1、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其教养水平可以用五级记分制来作定量评估,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可采用高、中、低三级评定制。 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均遵守卫生学为之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这种定额在当时苏联统一颁发的《学校章程》中作了具体规定。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2012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总第206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6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王春华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为方法论基础,分析了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基本 成分和联系,并进而建立了较完备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最优化的准 则和程序,提出了最优化教学条件的创设方法,同时指出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途径。该 理论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特点,在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该理论应与时俱进,从 如何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0-0188-0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独树一帜,对世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对当代的教学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基础 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美苏两国的竞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运动。尽管改革的内容在各国并不相同,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高难度”、“高速度”却是各国教学改革的共同特征。这次教学改革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教师不能适应新教材教法的要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未能实现,等等。 在苏联,除了以上问题外,学校教育改革的片面性、形式主义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而且,由于苏联的中小学学制只有十年,比别的国家少两年,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尤其突出。教育界亟需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理论作指导。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副院长。他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创造了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先进教学经验。此后20余年,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在总结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验与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思想的依据是科学在提高人类活动效果中的作用这一方法论原理。为了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优方案,有必要重新考虑教学论中有关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成分,它的内部和外部联系、规律性以及相应的原则、方法和形式等问题。巴班 收稿日期:2012-09-22 作者简介:王春华,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2011年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CJYJ19)、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J12WH111)的阶段性成果。 881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新课改以来,课时大幅度减少,但内容并没有减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操作,体现了课堂改革的精神。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课堂效率兴趣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人格品德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重要作用,其人格力量是“挡不住的诱惑”。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关爱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 2、教师的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真正做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抓住特点,落实知识点,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经常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二、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教师应着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

理环境。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抓住课堂,创设诙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切记“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但是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摒弃。要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为课改的首要任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够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改善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场景。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境下,学生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模仿、交际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率

最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 计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简单评析)今天的几堂课让我们体会到几位老师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的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学习机会。我想在我们享受五一假期的时候他们一定在辛苦地备课。让我们再一次对四位老师表示感谢!不知道大家的假期过得怎样?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给大家一天的假期去温州玩,你要去动物园呢还是去商场购物?在没有前提的条件下这似乎是一个难题。这是在假期里我和我姐姐讨论的问题。最后她去了动物园我去商场购物。因为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她要带她上幼儿园的女儿开眼界,我呢,因为增肥计划的成功要去买衣服。所以在明确了目的以后我们所选择的内容或方式也就明确。在我们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成功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就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仅整堂课要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清晰的目的。其次从课堂的内容而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的四个“优化”入手。 一、优化教学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教材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这一教材资源,不仅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且周围的环境、事物和事件也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一系列资源构成了完整的英语教学资源体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1、合理增删教材; 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告诉我们这课,或这单元要教些什么?要使学生掌握得好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删减,调整,置换等“艺术”的加工,使教材更适合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案例1)比如我们在教学日期的时候就可以增加中西方的一些著名节日的名称的日期,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跨文化认知。当然教材的编排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案例2)有些内容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地区,就象八年级上册的十二单元,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对于这个话题对于我们的学生十分陌生,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内容替换成What’s the best restaurant? 因为这些餐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可以让学生进行 service, quality和 price 的比较,同样甚至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利用周边资源; 同样在我们的周围也能够找到许多可用的资源,如我们在教学颜色的时候就可以讨论学生们的衣服的颜色,在教学物主代词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室内同学的物品,在讨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时候可以谈谈任课老师或一些名人的特征。(案例3)所以学生、教师、社会名人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将英语学习融于正实的生活中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使英语学习因富有生活气息而洋溢出生机和活力。 3、链接真实事件。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一、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季和林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体味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课的愉悦和快感呢?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首先,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对立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拒绝的情绪,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教师多么的努力、多么的投入,收效也是甚微。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三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新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使课堂永远是学生留恋的地方。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俗话说,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同样,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也是一样,他们不可能全部如老师所愿。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就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作为标准。教育颂扬人性,

也就是颂扬个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表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第三,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孩子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教学双方都要付出心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局限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而不是“拨苗助长”、“越俎代庖”,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是“抱”学生走,而应该是“扶”“放”相结合。学生发展中会有“真实的残缺”,胜过“虚假的完美”。因为,真实的残缺也是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认知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关注呵护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会收获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它们虽然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又是现行的许多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正如在修建高速公路的设计上,都要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和一些醒目的建筑物来提醒司机,以免司机产生驾驶疲劳而出事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学生各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求多,还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教学过程最优化

1、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质其实就是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其关键是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本质是获得最优效果。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理想的”,也不是一般所指的“最好的”。最优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的目的。具体地说,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 如果师生发挥了全部可能性,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 就可认为是实现了最优化。最优化是相对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案”。可见,最优化不是一种抽象的、僵化的模式,它是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的。这充分显示出辩证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的灵魂。 2、基本标准 巴班斯基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二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3、基本方法体系 (1)综合设计教学任务,并把教学任务内容具体化。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主次。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 (5)采取合理的形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6)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4、对教学最优化理论的评析 教学理论的优势是: (1)以辩证的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巴班斯基以辩证的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他认为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包括: 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而这些结构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完整系统。例如: 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又影响着教学方法 (2)引入最优化思想, 符合劳动活动的普遍原则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两条主要评价标准。这两条标准完全符合高效、低耗的人类劳动活动的普遍原则。 (3)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 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巴班斯基在论述教学过程时指出: “没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 没有他们在教学上的相互作用, 教学是不可能的。不管教师如何教授知识, 要是学生没有激发组织这种活动, 那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9-01-22T15:59:19.6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作者:周义丹[导读] 中学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掌握英语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效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重视英语课堂中的情境导入,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甘肃省临夏县坡头初级中学731801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掌握英语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效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重视英语课堂中的情境导入,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一、重视教学方法 1.重视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地多说英语,说好英语。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动对话,多讨论多练习,还制作一些生动活泼的卡片、模具、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相信,学生只要敢说英语,就能学好英语,另外还采取了分层教学及辅导的方法,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有进步就表扬,使他们时时刻刻感受成功、进步的喜悦。 2.重视对学生的辅导及训练。(1)每周一、三、五的早自习学习英语,我布置朗读内容,学生把布置的内容反复大声朗读和背诵,目的是强化英语朗读背诵,使学生提高语感。(2)基础训练中严把词汇关。在记单词时部分同学基本上能记住单词拼写,但该单词和汉语往往对不上号。面对这一问题,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生多练习,翻开词汇表,先把汉语意思用手或尺子遮住,眼睛盯着单词口头练习,读单词背说汉语,实在想不起再翻开看;然后反过来用手或尺子遮住英语,眼睛盯着汉语说单词,边读边写;再掌握该单词的用法。每天用这种方法把学过的单词反复练习,这样做对于提高单词的记忆水平就有很好的效果。 3.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想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摆脱厌学心理,首先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帮助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再定期评价。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目标会逐渐明确,也就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远大的理想逐渐树立起来了! 4.提供机会,尝试成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内在的积极因素,向成功的目标努力,进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把每一件事情争取做好。如:本人在课堂上提问分层次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能获得一定的成效。 5.教师的爱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和积极性。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教师如果对学生倾注了爱,他们就能得到进步。如:本人在教学中,满怀热情地关怀每一个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能引起愉快的、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又恰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背景。在这种情绪背景下,学生精神饱满,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智力活跃,学习效率提高。那么教师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多关心,勤谈心。(2)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抽时间辅导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3)引导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受到良好的教育。 6.培养学生考试答题能力。先由老师搜集整理出各种原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错误,并详细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如导致把cut的过去分词定写成cuted的,基础知识差,没有记住不规则动词,原因在于学生疏忽了cut这个词是动形合的一个词,此时老师可以列出类似的词。再如完型填空,绝大多数同学根本没有耐心往下看就乱填。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先给他们布置难度小的题,以培养学生的耐心。 7.不放弃学困生,争取提高平均分。差生面大,英语层次低,是英语教学面临的大难题,班上三分之一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但仍有三分之一同学永远在及格线之下,对于这样的同学,多鼓励,少批评,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英语考试中每套题上有20%-30%的题特别简单,如果这些同学都能考30分以上,就不会把平均分拉得太低,再说这样总比考十几分、二十几分,甚至个位数要好得多。我在英语教学时,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听讲,学会本节课的单词。放学后把他们留下来,再给他们分析讲解,如果还不理解,尽量不发脾气,在上课过程中总是设置些容易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勤于思考,从来不放过表扬他们的任何一次机会,每次说完后我就用“Very good”鼓励学生,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继续努力。 8.还利用团队活动,周会等可开展一些小型的英语朗读会、英语小品表演、单词默写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要求学生早读时大声在校园内朗诵英语,教师督促检查,努力营造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会从侧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之,“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我相信教师苦教,学生巧学,英语教学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孔子【礼记?学记】。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岭口镇中心学校李善精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把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所得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一、作为教师要转换角色、转变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

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让学生先回答同学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当学生总结这些概念、定理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纠正学生在归纳总结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偏差。最后我对这堂课做一次评价、总结,强调一下基础知识及重难点。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开始时学生学得较慢,对这一切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 我在教学中就会排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创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如学习“一次函数”时我通过学生最熟悉的买雪糕说起,让学生逐步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及特征。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生平和著作 尤·康·巴班斯基(юрийконстаитииович вабаиский,1927-1987)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曾任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出生于罗斯托夫州基辅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毕业于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并留校工作,1955年和1974年先后获得了教育科学副博士和博士学位。在师范学院工作的二十多年中,他担任过教师、团委书记、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和副院长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组织能力,并开始萌发了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 1975年,巴班斯基调往莫斯科工作,担任前苏联教育科学院直属高等院校的教育科学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不久还担任了教育科学院教育史和教育理论研究所书记。1981年起就任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并且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下属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审会议主席。巴班斯基虽然担任了较高的教育领导职务,但仍然保持了平易近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前苏联教师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由于巴班斯基杰出的组织工作和学术研究成果,他获得了前苏联教育科学界的最高奖励乌申斯基奖章和克鲁普斯卡娅奖章,并获得了政府颁布的劳动红旗勋章和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巴班斯基一生孜孜不倦地工作,写出了四百多部(篇)著作,涉及教育科学的众多领域,有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中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成果占了最大的比重。1977年出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棗一般教学论方面》是全面论述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奠基性著作。此后的10年中,巴班斯基又继续联系实际改进和充实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写作了《怎样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1978)、《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棗方法论原理》(1982)、《提高教育学研究的效率问题》(1982)、《教育学》(1983)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最优化的论文。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来源和依据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并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思想依据。 首先,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虽然为各国培养了一批尖子人才,但是大多数学校却因文化知识教学的任务过重而走向反面。前苏联60年代后期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1976年苏共25大要求进一步认真改善普通教育系统的状况,特别强调用综合的观点对待教育,保证学生既能独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又能在蜂拥而来的科学和政治情报的洪流中辨别方向。在这之前,前苏联各地已开展不少教育实验研究,此后的教育改革实验更蓬勃发展起来。但众多实验也引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着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着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 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控制(计划、调整)方面。他对教学过程的环节亦做了新的划分,制定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具体来讲,他提出了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十大教学原则和六项实施办法。巴班斯基认为,应按下列顺序安排课堂教学:提问→讲解→巩固→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之系统化。他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视教学原则为一系统,它所包含成分即每条原则。十大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必须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优作用。其六项实施方法是:①综合考虑任务,注意全面发展;②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③依据教学大纲,分清内容重点;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⑤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⑥确定最优进度,节省师生时间。由此可见,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