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生的自白(我的真实经历)

一个艺术生的自白(我的真实经历)
一个艺术生的自白(我的真实经历)

一直以来,艺术生一直被非艺术生在背后指指点点。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一群没靠真本事就能混进大学的人。可他们怎么知道,在我们成功的背后也有过努力和辛酸。。。

我叫匆匆,来自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一个老师,从小在她的大道理下长大,只是依稀记得很小时侯她很疼爱我。。

从小,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有外婆,他们有一个群体经常一起玩。而我,在我妈妈九岁的时候,外婆就去世了,我也没有伙伴可以玩,因为从我5岁开始就失去了自由。

5岁,我就开始学钢琴,我那时就会弹很多儿歌;6岁,我会弹简谱;到7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要我学五线谱,那时我觉得自己好累。。所以坚持不想学了。于是我还没到读书的年龄,就提前上了小学。

所以那时我是班里最小最矮的,但孩子是不懂自卑的。。那时读什么都懂,所以老师也很喜欢我,小学时期几乎没有听到过批评的话。

初中,我被转入了一所全封闭全日制的民办中学。是被外界称为败家子的学校。可是进去后,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其他人没有学会生活独立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经历过了。在那里,有很多的艺术课,我当时主修了二胡而不是画画,也让我开始接触其他的乐器,小提琴笛子古筝。。可是最终也没有修成正果。那个学校里,所有的人都很团结,也都很有感情。我是学校首届的毕业生,学校因为教学方面经验不足,学的实验教材也不很完善,所以最终没考上重点高中。这是我现在最大的遗憾。

高中,因为是普通高中,上本科的几率较小,学校艺术班招人的时候,我就去了报名。后来我也就被收纳了。从此,我开始专心的投入一个,我将来必将从事的领域。

画画的时候,我很专心,很讨厌被人打扰。高二的时候,暗恋过一个学长。那时他已经大一了。自从他上了大学就很少和我联系。我们就只是发发短信。其实我很想念他。有一次,我画完画才开机,看到一条未接来电,十几条短信。他说在校门口等我,可时间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我知道我错过了。。后来他就有了女朋友。。。直到现在。

高三的冬天,我去奉贤的商学院学画画。传说是上海最严格的地方。到了那里我才看到那里的居住环境,是校外的一栋十分老式的八九十年代的宿舍楼,上下铺,没有热水要自己打,墙面很脏,每层楼都有一扇锈迹斑斑的大铁门,晚上就把我们关再里面。寝室的电路已经老化,去年就有人触电身亡。所以那个三楼一直是被空关着的,透过铁门往里看,黑暗阴森。。狭长的走道,延伸向另一头,镜头最终定格在那扇高高的窗户,看不见远处,只见天空。

早上6点起床,跑步到大学里的食堂,每天吃一样的饭,毫无新仪但也算能吃饱。7点集合进画室,然后就是画一上午的画,然后吃饭,下午又画,然后吃饭,晚上再画,然后10点回寝室,11点睡觉,6点醒来……日子过的很轮回极规律,我们不知道春节快要到了。。

我们是在小年夜才知道要过节的。画室的BOSS,在小年夜的晚上,终于放我们回家一次。和2个同学包了一辆当地的黑车,飞快地驶回家。路上,透过车窗玻璃,看到了久违的夜景,很多人家在放烟火和鞭炮,烟火飕飕的飞到天上,鞭炮声连连。。我们却还在赶回家的车里,气氛就变的格外凄凉。然后才有一个人反应过来,今天是小年夜啊……从来没有象那样多仇善感。。

到了年初2,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牢狱。。没过几天就要艺术高考了。。

BOSS不让我们考上戏,我们私下叫人报好了名。我和一个同学,在考试前一晚上,偷偷的逃出来,跳上一辆开往莘庄的车,满怀着成功脱逃的兴奋走了。。

到了上戏附近我们开始找房子,可一直到9点半还没找到,我们走了七家旅馆都是考生爆满。。我们从静安走到长宁。。路过了住不起的半岛,路过希尔顿,路过了星巴克。。那些美丽的绅士的人在夜里沉醉。。一个女人在酒吧的门前牵着一条漂亮的苏格兰犬招摇的扭着走过。。那是在冬天,我们俩出来的匆忙没穿多少衣服也没带够钱。。夜里格外寒冷,看着纸醉金迷的世界。。我们真的很想哭。。

10点,我们在长宁找到了一个警后卫的招待所,花了170住了一晚。。

2月18日我们联考,那日早上上海突然下起了大雪,在二工大考试的学生和家长就有数千人。有梦想的没梦想的都着那些苦。

2月的某日,我和同学又去了无锡考试,虽然是3个人,但也还是觉得很孤独,早上站在无锡某学校的操场上集合,又看到了数千人。他们有广西的,山东山西的,河南的。。他们的路途比我们还遥远,也没有父母陪伴。听到我们是从上海来的,就有2种反应,一种是惊讶,一种就是不屑和鄙视。但结果都一样,都不和我们多说什么话。这就是上海给他们的印象吧。。所以我们很孤独

考完美术,整个人轻松了也挖空了。一时也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进度,知识也停留在高二的时候,我们艺术班的成绩全校最低。其他班的老师开始嘲笑我们班主任,也可是看我们的笑话。和非艺术的同学,也看不起我们一样。可在我心里我也在嘲笑他们,成绩真正好的学生懂得别人的辛苦,到是那些平庸之备章着自己比我们考的好,就看不起艺术生。我高一的同桌,过去数学考试哪次选择题不是抄我的?现在她强了,就说我们艺术生不要文化也能上大学,不公平。气~~~~

辛辛苦苦奋斗那么久,回到学校,除了班主任的慰问,却被周围一些无知的家伙看不起,真的很不好受。那时已经3月了……

4月还是这样混沌的走过,天气开始热了。。艺术的分数陆续揭晓,有考的很好的,也有考的很差的,考最好的也不是画的最好的,考4000名的到是那个画了6年平时画的最棒的。。他差点疯了。。我还是那么中调。。

5月填志愿,我斗争了很久还是填了SD。。某晚醒来,觉得自己不行了,这样下去要考不上了。第2天开始莫名其妙的很清醒,读书也越来越来劲。。

6月我被录取了。。觉得好似不真实的感觉。。

我的分数距离模拟考提高了91分。。感觉若有神助。或是那晚醒来,就是神在召唤我。。

结尾:不管怎样,我考上了本科。而我的那位骄傲的同桌现在落榜了。。填专科的时候她心高气傲非要填复旦,现在连专科都没考上。我那位4000名差点发疯的同学考上了上大影视学院,因为上大那次考试他没有失利。

总之,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有了应该的归宿。努力过的人都有了好结果,高傲的人只有不好的下场。

重点PS:

1。我花了2个小时打了此文,首先献给那些和我一样经历过这么多艰苦的艺术生们,并同样向他们致敬。

2。我把此文献给比我们还要努力的人,向他们致敬。也献给没有考上的但还继续努力的人。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是美学的技术性,艺术直接产生于创造它的主体——人。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美学的精神和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表现和展示传播等程序触动、激发欣赏者的情绪,引导欣赏者的欣赏行为。它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 艺术的真实性--- 一个永恒的不容回避的话题,自古以来就被人津津乐道。 艺术形象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成果,就存在着一个认识的正确与否活真实与否的问题。那么艺术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艺术真实性。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都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不会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艺术真实就是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显示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性。作为艺术,真实是基础、是生命。离开了“真实”,就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艺术真实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他的真实必须来自实际生活。因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也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反过来,实际生活又是检验艺术真实的唯一尺度。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还要用实际生活来检验。只有作品既真实地再现了实际生活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的某些方面、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和评价,又同生活的客观实际相一致或大体一致,才算具有艺术真实。 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实际生活的人和事,主要是指实际上已经存在和发生的人和事。而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实现其价值。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和孤立的现象。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它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

谈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摘要:随着我国要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提出,使得刑事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和改进再度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2010年出台的《关于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让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不再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排除规则不尽相同。但当前非法口供排除对获取非法口供所使用的非法手段界定并不明确;非法口供排除程序规定不明确;缺少与非法口供排除相关的配套制度;非法口供排除规定的效力还有争议等难题。所以应该根据我国国情,考虑侦查水平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中进一步排除"毒树之果"获得的口供。 关键词:非法口供证据规则获取口供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evision law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the criminal evidence exclusionary rule has been improved and again beca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n the illegal obtained evidence exclusionary rules" issued in 2010, white has already preliminaried form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kes that the core country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weight of evidenc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does not believe the confession easily, and prohibits to extract confessions". And it differs from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on exclusion rules. But the current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ary rule does not give a certain definition to the mean obtaining illegal evidentiary statement. The principles of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procedure is not clear;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is caking of related system to match with it;The effect of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is still a debatable problem. So it is need of society to gradually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of illegal evidenc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btaining conf essions from the "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 can’t do exist in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Keywords:Illegal confession Evidence Rule Acquiring oral confession

浅谈艺术的本质

浅谈艺术的本质 作者:王宏建 《美术》自去年八月号发表千禾同志《"自我表现"不应视为绘画的本质》一文以来,又先后刊登了几篇提出商榷的文章。理论上的争论,对于促进学术的发展是有益的。本文仅就艺术的本质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艺术的哲学基础问题,也是美学上长期以来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相关的概念和所论的范围确定下来,否则架空立论,把属于这一范畴的问题放到另一范畴去说,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当然,有些问题如创作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艺术的社会功用问题等,都与艺术的本质相关,但毕竟不是一个范畴。我们说,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内部联系;或换言之,也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规定着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其它的什么事物。因此,要说明艺术的本质,就必须找出艺术内部的这种规定性,以及确定艺术同其它相关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差别。 关于艺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本身,而首先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但它与相关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又有本质的区别。恩格斯曾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承认不承认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是能不能正确理解艺术本质的前提。 唯心主义美学根本否认艺术是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家的头脑反映出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否认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把艺术看作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克罗齐就曾主张:艺术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心灵的活动"。弗洛依德则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表现。认为"绘画艺术的本质,就是画家内心的自我表现"的提法,也是在回答什么是艺术这一艺术哲学的根本问题时,把艺术看成是艺术家主观意识的产物,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仅仅是由于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上述几种说法在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把艺术创作看成是纯主观意识的活动,是无关于外物也无关于艺术家对外物的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种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它把艺术创作中的某一特点加以绝对化,代之以"艺术的本质",从而否认艺术对现实的依赖关系,从根本上颠倒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旧唯物主义美学承认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肯定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反映客观存在的艺术是第二性的。如亚理斯多德就说,艺术"实际上是摹仿"。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提出:"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他们在艺术的哲学基础问题上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但只是从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上来考虑问题,还没有看到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艺术这种意识形态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全面而准确地阐明艺术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学说,在美学史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我们探讨艺术的本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才有获得真理的可能性。 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多种形式,它们有共性,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时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各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有的可以直接反映经济基础,更接近经济基础,如政治、法律、道德等等;有的则间接反映经济基础,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如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根据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思想,更高的意识形态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的。因此可以说,艺术这种更高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不同,但却是紧密相联的,特别是与政治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过去"四人帮"把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歪曲为艺术要为其反革命的具体政策服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极为荒谬和有害的。但是,如果因此就否认艺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说什么"当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后……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就逐渐暴露出是下个不科学的危险的口号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同样是荒谬和有害的。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在任何阶级社会里,进步的、革命的艺术总是由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革命的政治所决定的,并反过来给其政治以至经济基础以积极的影响;而落后的、反动的艺术则是由落后的经济

女人体最真实的艺术

女人体最真实的艺术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近年来,神州大地上一股标榜人体艺术之风越刮越猛,全裸人体摄影大行其道,令人大感 疑惑,并且,所谓的“人体艺术”大多是裸女体。不仅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其中的艺术体 现在何处人体艺术难道非“脱”不可吗难道找几个一丝不挂的人体模特在青山绿水之 间, 极力摆出几个漫不经心的POSE,然后就艺术了 其实,人体艺术展示的是生命的力量、柔美与大自然及社会环境和谐生存的状态。其包 括绘画(油画)、人体雕塑、人体彩绘、人体摄影、人体写真等。人体艺术作品多以半裸、局部 裸露和巧妙着装的艺术造型等为主。 西方的艺术自古以来,即以人体为其研究之中心。但是一到东方就变味了,为何因为 东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曰“佛教思想”,它认为人体为一切罪恶之果; 二曰“儒教思想”,它以储蓄文饰为人身修养之极致。

一般的人认为做艺术家的模特儿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是与操皮肉生涯者同样的卑鄙下 贱,这是浅薄之徒鄙陋之见,实不足畏。模特儿以自身肉体之美显示于人,而且因为其肉体 之美而使艺术家完成伟大之创作,间接来说就是她在协助创作,因此说她们对艺术界功绩 甚伟,也不过分。 很多艺术家在谈到裸人体艺术创作时都直言,那是出于内心深处的原始欲望,确切地 说是男人对于女人的欲望。贝斯利兹也曾说:“我们会好不犹豫地去表现自己,去表现发生 在我们的灵魂与肉体里的事”!而事实也的确这样。 在所有的艺术家中,绝大多数为男人,而裸人体艺术创作的对像则绝大多数为女人,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但是为什么就一定是女人体呢男人体就次之又为什么会是人体呢如果排除了艺术家内心的原始欲望性的冲动,那一头去了毛的猪和一个女人体究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

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 马蒂斯是19世纪法国野兽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他对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文)

引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程序中极为重要的规则,它贯穿在从侦查到审判的全过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在刑事诉讼中的各个阶段弹性要求也不一样,对这种弹性的把握直接决定了刑事案件处理的程序的合法性。而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对侦查阶段的侦查措施、手段、审查起诉阶段争议证据的认定、以及审判中的法官自有裁量权的规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特别是非法证据的使用情况,往往使得同一案件在一审和二审中的结果发生巨大差异。只有程序公平才能保证实体公平,在刑事诉讼中,如何规范公检法等机关的行为,如何保护被追诉者的权利以维护公平正义和人权,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必须面对的问题。实现程序正义,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案情回顾 (一)案件基本事实 一度被誉为非法证据排除典型案例的章国锡案,二审出现了大逆转。章国锡,原宁波市东钱湖区建设局担任建设工程项目经办人、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及建设局局长助理。他的案子之所以轰动一时,缘于一审法院援引“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程序优先于实体,排除检察院指控的部分证据。在章国锡案中,鄞州检察院涉嫌非法取证,侦查人员有可能对章国锡采取了刑讯逼供。法庭上,律师出示了2010年7月28日章国锡的体表检查登记表,表上载明:章国锡右上臂小面积的皮下淤血,皮肤划伤2厘米。但是对于章国锡被刑讯逼供,鄞州检察院矢口否认,并递交了一份侦查机关盖章和侦查人员签名的关于依法办案、没有刑讯逼供、诱供等违法情况的说明。庭审中,检方还以“审讯录像涉及机密问题,当庭播放不利于保密”的理由,拒绝了辩方要求当庭播放审讯录像的要求。经过3次公开开庭审理,2011年6月20日,鄞州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相关规定,控方在庭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侦查机关获取被告人章国锡审判前有罪供述的合法性,因此将检察机关指控的7万元予以排除,只认定了6000元。并据此判决被告人犯受贿罪,免于刑事处罚。 这是2010年7月1日《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出台后,全国首例适用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将侦查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证据依法予以合理排除的刑事案件。 (二)本案的争议点 本案的争议之处有三点: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

艺术来源于现实

艺术来源于现实,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自然界,但它又超越了自然界本身所表现的。以绘画为例,很多艺术创作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有我们作为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这里边是包含着情感的,某一时间人们认为肥硕的马是最美的,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相关的。其实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美本身的追求,而艺术总是以美为标准和目标的,艺术的基本品格也是审美。 艺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的创作也不是那么随意的。基于这点,在欣赏了《破铜烂铁变奏曲》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触。该艺术创作是以我们生活中最平常的生活用品创造出了不平凡的节奏和 动感,她以那高低起伏的旋律,淋漓尽显世界各国不同的艺术文化,这种大胆的想法和结合是完美的,给人情感上的一种享受,使人感到震撼。当然,我承认并佩服创作者那奇特的创意,我不得不说这种创造是人类更加文明化的体现。这种将自然之声与噪音在合理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竟将艺术的美感表现的如此尽然。她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不能用单调的语言来阐释的。我想对艺术的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情感的投入的。 艺术是属于人文的,这种艺术审美能力是作为每一个现代潮流下的人更应该学习并具备的。 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文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所选的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

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狗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艺术学习对我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总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好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总是能够提起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我们愉快地从中受到教育。这也正与现代社会注重大学生人文气息的培养相吻合的。时代在变迁,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感知、领会美,提高审美素质也就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吸纳我们人类那些先进文化成果,抵制不良文化影响,提高其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这才有助于我们获得全面发展,这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大学生艺术审美的学习和培养对造就高素质、完美的人格有很大影响。我们深知:高雅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是高雅文化的集中体现,他们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因此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助于我们审美能力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篇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 篇 篇一: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与基本前提,和谐社会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与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把尊重与保障人权作为其核心任务,在人权保障过程中实现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宪法基础。然而,这仅是一个宣示性的原则规定,并未涉及人权的具体内容。因此它还有赖于各部门法的具体规则的配套实施,才能实现其预定的价值目标。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具有人权保障价值的证据规则。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并未确立该规则,已导致了我国诉讼中漠视人权、侵犯人权现象较为普遍的恶果。所以,在修改诉讼法时,明确设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是完善诉讼法自身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需要。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运用于整个诉讼程序中的证据采纳规则,是一个系统的制度体系,本文不可能全面整体的分析该规则,所以笔者仅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行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功能的角度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的理论基础,即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状况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运用状况;第三部分提出在刑事诉讼法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以及保障该规则取得最优效果的配套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我们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社会的,其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思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最原则,最根本的确认,然而,宪法毕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如何在具体的立法和司法中建立和完善人权保障机制从而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现实有效的保护,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效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个很大的研究方向,笔者不可能方方面面尽述,本文仅选择一个极其微观的视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保障诉讼人权的功能和价值。试图为司法工作发挥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在功能做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关于非法证据(Illegally Obtained Evidence)的概念,诉讼法学界并无定论。我国《诉讼法大辞典》则将“非法证据”定义为“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的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证据”。也有学者认为非法证据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内容、证据形式、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人员及程序、方法的证据材料”。本文中的非法证据是指“办案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或用其他不正当的方法获取的证据” 。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ly Obtained Evidence)就是指国家执法、司法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手段或非法程序获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诉讼中作为不利于被告的证据。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该规则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联邦宪法第4修正案规定:“人民保护自己的人身、住宅、文件及财产不受任何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容侵犯,除非是有某种正当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 摘要: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文论界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文学问题。由于作品题材不同,体材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不同等等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其作品内容上与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出入或者不同,从而也引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质疑批评和争论。对于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之间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文论界现已形成许多看法,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看法都趋于一致。本文将依据一些成熟的观点对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审美性感悟艺术真实生活本质假定性近些年来,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好多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例如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文学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那些事儿》等等一系列的通俗文艺作品。于是,人民大众在欣赏完之后,各种意见便蹦了出来。有一群人拍着说双手赞好,说这些作品再现了历史上的帝王雄风,给人们带来了震撼,也让现代的人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反对的人则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影视文学作品不尊重历史,在故事情节里随便虚构,导致与历史真实出入很大,扭曲了历史的真实性。实乃艺术的糟粕。 我们暂且不论谁对谁错,但从这一点分歧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艺术的创作上面,是否应该遵从客观事实,是否应该忠诚的反映生活原

貌,是否应该在作品里加入创作者的主体思想和能动性,而这种艺术与现实的相似度到底应该如何权衡,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那么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讨论有关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弄明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一个适中的判断。 一、艺术的真实 那么,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呢?我们知道,艺术是创作者通过对自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那么这也就是说,艺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忠实于生活,反映生活社会本质规律和现象的精神文化产品。那么这种艺术产品的真实性是怎么体现的呢?艺术的真实其实是指作家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有规律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它融入了生活真实和主体的特征,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真实,一种内蕴的、假定的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性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能动的、审美性的反映。 那么体现在作品上,这种真实性就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境,以此作为载体,构造一个审美的世界。这就是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它不一定需要生活中百分之百的原貌展现,而是通过并不完全真实的构建重组,用使读者和作者都认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形态来得到展现。这种看似虚构或者不完全真实的故事其实其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沉重的话题: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郑铁生 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无论对于文艺创作还是文艺理论建设,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然而理论界苍白无力,主流文化失语无声,使得这一话题纷争无序,议论杂沓。本文从扫描明清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历史剧的三次争论的理论要点入手,捋清延伸的轨迹,凸显这一理论话题长期论争在当代最有价值的成分:一、如何看待“历史真实”?二、怎样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切点?三、 “艺术虚构”的形态与“艺术真实”。这些理论问题的内涵虽然很大,但明确标示出来,有利于在理论建设上有所总结、有所推进、有所深化。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有重大理论性质的话题。早在明清时代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滥觞,上世纪40年代初、60年代初、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围绕历史剧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三次大争论。面对这长达五百多年的沉重的话题,当历史剧中正剧、戏说、“假说“、“胡说”铺天盖地而来、鱼目混珠之时,理论界苍白无力,主流文化失语无声,因此,今天不仅有必要对这沉重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而且应当在理论上有所总结、有所推进、有所深化。 一、五百多年来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论争的再审视 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应该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的生命统一体,这是衡量其优劣成败的准绳。究竟历史真实是什么?艺术真实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古往今来所谈所论,不可谓不多,但是至今仍在探索,亟待我们认真梳理,扬长去短,深入开掘。首要的是如何从理论上去建构,既是一种史论,“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刘勰语),又是一种创作论,指导践行。 最早论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话题,是伴随《三国演义》的问世出现的虚实之争。今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文:吴玉亮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艺术是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紧密相连的。艺术常常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本文侧重于绘画与哲学的关系,尤其是东西方哲学各自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其比较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表现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一般人认为,西方哲学偏向于“纯粹理性”,中国哲学偏重于“实践理性”。前者强调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在西方文论中常常谈“形象”和“典型”等,偏重于艺术如何反映客观现实;而我们中国讲“意象”、“意境”,则侧重于审美主体对对象的渗透和把握。这些,反映在绘画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现论”和“表现论”。 大家知道,西方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比较强调模仿和反映客观的,这与他们西方的哲学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虽然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超感官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充其量不过是理念世界的一种仿本。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模仿的物质世界本身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画家可以画出比原型“更美”的物象来。尽管两者有深刻的分歧,然而都认为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再现,模仿。这种强调艺术模仿再现生活的再现美学在欧洲已持续了一两千年。在这种传统中发育成熟起来的绘画,在再现外部世界真实性上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绘画是在特定的中国哲学系统中孕育起来的,与西方《诗学》同时出现的《乐记》就指出:“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德之华也”。这标志着一条与西方模仿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美学强调与“真”统一,而中国美学强调与“善”的统一。总而言之,东方美学更多地把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前者为“纯粹理性”,后者则是“实践理性”。虽然它们都以感情为中介,不过前者更多地导向外在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导向内在的意志。二者价值定向、价值标准不同,所以在艺术上要求和表现也不一样。我们看到西洋绘画很重视体积感、质量感、透视感、色感、光感等等,哪怕是想象、虚构的事物,例如拉斐尔的圣母与天使、鲁本斯的精灵与魔鬼等者力求逼真,他们对于透视、色彩、人体结构的解剖比例都可借鉴实用科学来验证。我们知道像达.芬奇画可以用投影几何来证明,色彩可以用光谱分析来检验,人体的结构与比例可以用解剖学来分析。而中国传统绘画就明显地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因为中国美学把艺术看作一种德行化人格,它不强调艺术同具体客观事物相验证,而要求“以意为主”,“取会风骚之意”,即使是“传移模写”的作品,其目的也是为“达意”。越到后来,这一特点就越明显。清代八大山人的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心写极目所见的‘具体’,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向’”。可以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绘画十分明显的特点之一。这在文同的画竹中表现得很突出。他自己也说过,“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遗之,故一发于墨竹”。《毛诗序》说得更为清楚:“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

_艺术真实_辨析_赵炎秋

1收稿日期2:2008-03-08 1作者简介2:赵炎秋(1953-),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 2008年第3期 中国文学研究R esearch of Ch i nese L iterature 第3期,2008 [理论纵横] /艺术真实0辨析 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关键词:生活;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文艺思想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想中,/艺术真实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通行的艺术真实观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认为,生活可以分为生活现象与生活真实两个层面;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虚拟反映,它并不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评判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必不可少的标准;生活真实是判断艺术真实的主要标准。 1中图分类号2I022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3-7535(2008)03-014-04 A rt Truth:A ConceptW hich need Collate and Sti pulate Agai n Z HAO Y an-qiu (Co llege of H uman it y,H unan N or m al Un i vers it y,Chang sha,410081) K ey word s :life ;lif e trut h ;art truth ;art thoughts Abstrac t :The art truth is a very i m po rtant concept i n conte m pora ry Ch i nese art thoughts .T he re ex it so m e proble m s i n trad-i ti onal v ie w o f art trut h .T he t hesis thought ,tha t life can be div i ded t wo l eve ls o f life phenom enon and life truth ,art trut h i s a sup -positi onal re flecti on of life trut h and it is not super i o rity than life trut h .In judg ing literary w ork ,a rt truth i s an i m po rtant cr iter i on but i s no t so l e and i ndispensable cr iterion .L ife trut h is t he m ain criter i on i n j udg i ng art truth . 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想中,/艺术真实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它既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又是一个价值论的标准。批评家们既用它来指称文学作品的某种品质,又用它作为评判文学作品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准。但认真思考,这个概念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重新进行厘清。一 艺术真实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那里。在对历史与文学进行比较的时候,亚里斯多德写道:/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0112亚里斯多德的论述隐含着一种观点,即文学作品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更能表现出现实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这种观点为后世大多数批评家所接受,并发展成为艺术真实的思想。 我国文艺理论界艺术真实观的直接源头则是毛泽东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中的有关论述。毛泽东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 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都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 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 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末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迅速地完成。0122这段话从艺术真实的角度看,至少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它肯定了艺术真实的存在,是通过艺术所创造的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带普遍性的一种东西;其次,它从高度、力度、集中性、典型性、理想性和普遍性等六个不同的方面界定了艺术真实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再次,它提出了创造艺术真实的主要方法,即/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0;复次,它肯定了艺术真实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此外,常被人们引用的,还有鲁迅关于艺术真实的有关论述,如:/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简介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简介 “比较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改进本国法”[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起源并发展于国外的证据规则,在对其进行分析以前,对相关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简要介绍,进而比较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起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轫于美国。从法制史观察,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际上是颇为近代之产物。虽然早在188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之判决中曾约略提及违反宪法规定为搜索所得证据之排除规则,然美国依然承继英国习惯法之见解,即,凡与系争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与重要性之证据,均认为有证据能力,纵使该证据之取得系出于不正之方法,或有违宪法之规范者,仍无碍其证据能力。[2]直至1914年,联邦最高法院在Weeks v. U.S一案中,将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之搜索、扣押所取得之证据予以排除,扬弃了上述的英国传统证据法则,正式宣示采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然各州之间、州与联邦之间,此规则并未推行,很多州议员根据银盘原理,逃避此规则的使用。直至1961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对Mapp v.Ohio 一案的裁定中,才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普遍适用于各州法院。而随着1966年,联邦最高法院对米兰达一案之判决,标志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完全确立。 综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及其他各级法院多年来有关证据排除之判决加以归纳分析,证据排除法则之适用,最主要乃在排除因违反宪法第四、第五、第六、第十四修正案及其相关规定所取得之证据。质言之,该法则概以适用于非法搜查、扣押(Search-and-Seizure Exclusions)、违法通讯监察(Exclusion of Evidence Obtained by Illegal Wiretapping or Eavesdropping)、非法取得自白(Exclusion of Confessions Obtained in Violation of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强制自证己罪(Self-incrimination and Related Protections)、违反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Exclusions)及侵害辩护权(Rights to Counsel as it Relates to the Exclusion of Evidence)等情形而取得之证据排除。[3] (二)两大法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比较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作为世界上两大主要法系,由于各自的法律文化土壤不同,正所谓“法治的成长必须扎根于相应的法律文化土壤”[4],两者在对该规则的制定上存在很多区别。而两大法系这方面的代表,分别为德国与美国。下面以两国为例,观察两者的区别。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体例不同。英美法系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由法律预先设立排除证据材料的一般规则,然后再列举若干例外;而大陆法上的证据排除,则是在承认证据资料一般均具有证据能力的前提下,对于某些个别情况设置例外,此例外即无证据能力之特例。从证据法规则的形式上看,尽管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是通过判例法逐步确立起来的,比较而言,大陆法系国家缺乏英美法上具有普遍意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采用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国家,在证据制度立法上表现出的成文化倾向令学者们相当惊奇。[5] 2、非法证据排除发生的阶段不同。美国事实审理与法律审理者的区分以及高度发达的审前准备程序,为避免非专业的陪审团成员接触到那些非法取得的证据,而形成不恰当的事实判断,就要在事实审理之前确定哪些证据不能进入庭审。因此,其证据排除是发生在

论艺术真实与美

论艺术真实与美的关系 摘要:追求理想与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区别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被广泛运用,借以更深切地塑造和表达美。因此,艺术真实的表现手法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它的确为我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感受,它是为审美而生的。 关键字:艺术真实审美历史真实艺术想象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和虚构之所以必须,是因为其补偿了现实生活难以实现和满足的欲望和理想。这种欲望和理想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人类的艺术活动,如古代神话的创作则表现了人们心中美与理想的统一。但创作不是重演和还原,于是尊崇于艺术既要满足创造美的要求,又不能有悖于人们的现实经验的要求,对文艺创作的艺术真实衡量手段应运而生。 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而言的。历史真实是一种已然的真实,是一种力求客观的真实,艺术真实则是一种可能状态的真实,是以有限的艺术时空创生无限可能性的天地人生境界的真实,它带有主观规定性的真实,从而更接近人本身的经验性真实,这样的特点更方便于文艺创作对理想和追求的表达。 一、艺术真实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古希腊神话和其中的英雄故事,甚至是天神的形象塑造都已各种文艺形式表现了出来,并且被人们接受和喜欢。天神的雕塑:强壮有力又富含文艺风采的阿波罗、活泼可爱的丘比特、断臂的维拉斯等等;还有古文化中的歌舞、头饰和耳环,这些无一不表示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劳动、游戏、宗教、武术等,同样也需要艺术,需要追求美。

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丢弃自己一闪而过的思想或意念,但在读天才们所创作的作品时却总能在作品中发现自己曾经丢弃的思想,这便是艺术作品的不可取代性,“我们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认识到的东西,根本不是艺术语言所要表现的。”①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便是人们心中长久的理想,或是一闪而过的灵感的美妙,而这种美妙恰好符合人们的先验经验,使人们产生了共鸣,这便是文艺创作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对于人们追求美的活动是必要的,就如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天神的形象塑造必须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有经验对其的可能状态的证实,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 同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并不是对立,而只是重构。伽达默尔说:“美的本质恰恰并不在于仅仅是与现实性相对和对立,而在于美可以不期而至,美是一种保证。真的东西也仍然不是远不可及的,而是我们碰得到的。”②因此,艺术创作者的才华便在此得以体现,他们将生活真实积累、升华,最终得出一个普遍的典型,一个艺术的真实,借以表现人们的心里期待和对美的追求。 二、艺术真实在于给人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因此,美的存在是需要人们感知的,是“因感知而存在”的。于是艺术真实创造了美,人们的审美体验使美存在,这是生活真实或是历史真实无法达到的效果。 而审美体验的快感的产生原因是艺术作品的原型及其所蕴含的经验使欣赏者或阅读者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原型是人类共同心理情感和基本的普遍的人性的呈现,许多事实和现象证明了人类这种相通性和共同性。而文艺原型是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情感的积淀,是一种心理体验的模式,也是一种关于美的模式。于是原型便是作家创造的美的载体,原型并不是真切的真实,而是一种概念,一种模式。 中国古代文论也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为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可能产生文学艺术,艺术的创造实质上是用生活材料来表达艺术家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文学艺术是因为有了主体精神的灌注才拥有了生命的 ①雅斯贝尔斯著,鲁路译:《尼采其人其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71页。 ②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7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