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A箱变接地电阻试验报告

800kVA箱变接地电阻试验报告
800kVA箱变接地电阻试验报告

接地电阻试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6年11月

1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方法原理、野外工作布置及装置形式;掌握高密度 电阻率法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高密度电阻率法软件。 2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直流电阻率法的范畴,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勘探方法,仍然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 流的变化分布规律。相对于传统电法而言,高密度电阻率法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利用程控 电极转换器,由微机控制选择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实现了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可以快速 采集到大量原始数 据。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 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 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 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 地层岩性沿纵向的电性变化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 种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该观测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和资料处理两部分,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设置在 一定间隔的 测点上,测点密度远较常规电阻率法大,一般从 1m~10m 。然后用多芯电缆将 其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 极转换开关上,电极转换开关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换接 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 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测量信号 由电极转换 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 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随 机存储器。将数据回放 送 入微机,便可按给定程序 对数据进行处理。高密度电 阻率法现场工作时是在 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 上,同时布置几十乃至上 百个电极,然后用多芯电缆 将它们连 接到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电极转换装置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 电极距,进而用自动电测仪,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 的电阻率法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 | 説据处返邮分 説孫輕野汨分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保证安全运行,同时根据配电设备维护规程的有关规定,我部于20xx 年3月1日上午8:00 对乐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矿各变配电点的接地及其各变压器对地绝缘情况进行测量试验。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验前的准备: 1、制订试验方案: 前期,我们组织机电队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接地装置,查找接地极的适合试验的位置,制订、讨论、修改试验方案,提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2、试验方法: 接地电阻表本身备有三根测量用的软导线,可接在E、P、C三个接线端子上。接在E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到被测的接地体上,P端子为电压极,C端子为电流极(P、C都称为辅助接地极),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准备采用两种方式测量:(1)、将辅助接地极用直线式或三角线式,分别插入远离接地体的土壤中;(2)、用大于25cm×25cm的铁板作为辅助电极平铺在水泥地面上,然后在铁板下面倒些水,铁板的布放位置与辅助接地极的要求相同。两种方法我们都采取接地体和连接设备不 断开的方式测量,接地电阻电阻表将倍率开关转换到需要的量程上,用手摇发电机手柄,以每分钟120转/分以上的速度转时,使电阻表上的仪表指针趋于平衡,读取刻盘上

的数值乘以倍率即为实测的接地电阻值。 3、试验工具: 我们准备好ZC29B-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ZC110D-10(0~2500MΩ)型摇表、万用表、铜塑软导线(BVR 1.5mm2)、测电笔、接地极棒和接地板等试验用具及棉纱等辅助材料。 二、试验过程: 1、3月1日上午,现场试验人员进行简单碰头,并进行分工:由帅锐进行测量、值班人员蔡富贵和彭余坤配合操作、陈应沫记录、班长方兴华负责监护; 2、8:45试验开始; 3、测量辅助接地极间及与测量接地体间的距离; 4、采取第一种方法,将接地极棒插入到土壤中并按照图纸接好线; 5、将测量接地体连接处与连接端子牢靠连接; 6、将导线与接地电阻表接好; 7、校正接地电阻表; 8、测量并记录数据;(试验数据见附表) 9、采取第二种方法,测量并记录数据; 10、整个试验过程结束。 恒鼎实业弓角田煤矿春季预防性试验设备外壳接地测试记录 恒鼎实业弓角田煤矿春季预防性试验变压器绝缘测试记录 使用仪器: ZC29B-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

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实训台电气主接线模拟图的认知 【实验目的】 1.熟悉本实训装置电气主接线模拟图; 2.理解本实训装置电气主接线模拟图的设计理念; 【主要仪器设备】 THSPGC-1型工厂供电技术实训装置 【实验原理】 整个系统模拟图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按电压等级): (1)35kV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模拟部分: 此部分采用两路35kV进线,其中一路正常供电,另一路作为备用,两者互为明备用,通过备自投自动切换。在这两路进线的电源侧分别设置了“WL1模拟失电”和“WL2模拟失电”按钮,用于模拟外部电网失电现象。 35kV母线有两路出线,一路送其他分厂,还在该段线路上设置了故障设置按钮,并在此输电线路上装设微机线路保护一台,通过设置线路选择及故障(三相短路)模拟单元,可以完成高压线路的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内容。另一路经总降变降压为10kV供本部厂区使用。 10kV高压配电所中的进线也有两路:来自35kV总降压变电所的供电线路和从邻近变电站进来的备用电源。这两路进线之间互为暗备用关系。总降变T是按有载调压器设计的,通过有载调压分接头控制单元(模拟按钮、工业触摸屏)实现有载调压。在10kV母线上还接有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母线上并联了4组三角形接法的补偿电容器组,对高压母线的无功进行集中补偿。 当低压负荷的变化导致10kV母线的功率因数低于设定值,通过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单元,实现电容器组的手动、自动补偿功能。除此外在10kV高压配电所的1#和2#母线上还有四路出线:一条线路去一号车间变电所;一条线路去二号车间变电所;一条线路去三号车间变电所;一条线路直接给高压模拟电动机使用,还在高压电动机进口处设置了进线故障(三相短路)并且于电动机供电线路上装设了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以及短路故障设置单元,可以完成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实验内容。 该装置还配备微机备自投装置,可以完成进线备投和母联备投等功能。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和选择开关可以接通和断开线路,进行系统模拟倒闸操作。本装置用一对方形按钮来模拟断路器:当按下面板上的红色按钮时,红色指示灯亮,表示断路器合闸;当按下面板上的绿色按钮时,绿色指示灯亮,表示断路器分闸。用长柄带灯开关模拟隔离开关:当把开关拨至竖直方向时,红色指示灯亮,表示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当把开关逆时针旋转30度,指示灯灭,表示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实验/实训/实习步骤】 (1)按照正确顺序启动实训装置:依次合上实训控制柜上的“总电源”、“控制电源Ⅰ”和实训控制屏上的“控制电源Ⅱ”、“进线电源”开关。 (2)把无功补偿方式选择开关拨到自动状态。本节实训要求HSA-53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HSA-536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中的所有保护全部退出,微机备自投装置设置成应急备投状态。 (3)依次合上实训装置控制屏上的QS111、QS113、QF11、QS115、QF13、QS213、QF21、QS211、QS212、QF22、QS214、QS215、QF24、QS216、QF25给10kVⅠ段母线上的用户供电,接下来依次合上实训装置控制屏上的QS217、QF26、QS218、QF27给10kVⅡ段母线上的用户供电,在装置的控制柜上把电动机启动方式选择开关打到直接位置,然后按下电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结合测试计划预先的规定对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全面测试,找出其中存在的编码和页面风格等存留的错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也将系统的精确度提升为最大。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

在线考试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薛靖峰学号:1009034122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MIS”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苏贵影 2014年3月 06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克萨斯等十个州创建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相互认可的学位证书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从而正式拉开网络远程考试的序幕。著名的考试机构有美国思而文学习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从事教育和计算机化考试服务的专业公司,在世界的6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200多个考试中心,可用25种语言提供近百个不同类型,一千多种考试,每年全球参加计算机化考试的人数约400万。当今大部分的授证机构均委托思而文公司为其进行测试、评估。最出名的网络教育案例,当属美国政府举办的TOFEL考试[4],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TOFEL培训与考试,大大减少了美国政府对于此项考试的开支,并能更快速、准确地为期望进入美国学习的学生服务。目前美国约有80所大学允许学生通过网络考试获得学位,另外,加拿大、英国等其它西方国家也在大力开展网络考试系统。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突飞猛进相比,国内的计算机考试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晚,但国内在网络远程教学研究工作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各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己陆续在网上设立了自己的考试系统,并开展相关研究。国家信息产业部也开发了办公自动化证书CEAC远程考试系统、红旗Linux远程考试系统[5]。 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考察和试用,我们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点[6]:(1)C/S 结构和B/S结构并存,但基本都可以在网络上使用;(2)大都提供自动组卷和自动评卷功能,但水平参差不齐;(3)考核软件使用仿真模拟环境和调用真实环境两者都有;(4)均采用了开放式试题库,扩充比较容易;(5)对题库的分析管理部分都比较重,都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考试使用计算机的尝试是从计算机类考试开始的,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多项全国计算机考试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试。1991 年开始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1994年起开始的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办、教育部批准的非计算机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7]。这些使用计算机的考试旨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使用能力,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虽然它们适用的系统经历了几次升级,考试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但基本的考试形式一直延用至今。另外,人事系统为评定职称开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财务系统推出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次飞跃,在考试中计算机取代了纸和笔,引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354 Report The Progress In Work And Life, Including The Recent Work Situ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Feedback On Problems,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Next Stage Pla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 正式样本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报告资料可用在工作生活中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汇报进度,汇报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反馈,下一段计划的部署,以保证计划有效地进行。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了解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保证安全运行,同时根据配电设备维护规程的有关规定,我部于20xx年3月1日上午8:00 对乐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矿各变配电点的接地及其各变压器对地绝缘情况进行测量试验。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验前的准备: 1、制订试验方案: 前期,我们组织机电队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接地装置,查找接地极的适合试验的位置,制订、讨论、修改试验方案,提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2、试验方法: 接地电阻表本身备有三根测量用的软导线,可接在E、P、C三个接线端子上。接在E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到被测的接地体上,P端子为电压极,C端子为电流极(P、C都称为辅助接地极),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准备采用两种方式测量:(1)、将辅助接地极用直线式或三角线式,分别插入远离接地体的土壤中;(2)、用大于25cm×25cm的铁板作为辅助电极平铺在水泥地面上,然后在铁板下面倒些水,铁板的布放位置与辅助接地极的要求相同。两种方法我们都采取接地体和连接设备不 断开的方式测量,接地电阻电阻表将倍率开关转换到需要的量程上,用手摇发电机手柄,以每分钟120转/分以上的速度转时,使电阻表上的仪表指针趋于平衡,读取刻盘上的数值乘以倍率即为实测的接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引言 (4) 二.关键字 (5) 三.摘要 (6) 四.系统概述 (7)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 (8) 1.1引言 (9) 1.1.1编写目的 (9) 1.1.2项目背景 (9) 1.1.3参考资料 (9) 1.1.4定义 (9) 1.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0) 1.2.1要求 (11) 1.2.2目标 (12) 1.2.3条件,假定和限制 (12) 1.2.4可行性研究方法 (12) 1.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13) 1.2.6评价尺度 (13) 1.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4) 1.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4) 1.3.2工作负荷 (14) 1.3.3人员 (14) 1.3.4局限性 (14) 1.4技术可行性分析 (14) 1.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14) 1.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5) 1.4.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15) 1.4.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15) 1.4.5技术可行性评价 (15)

1.5经济可行性分析 (15) 1.5.1资金支出 (15) 1.5.2效益 (15) 1.5.3收益/投资比 (15) 1.5.4投资回收期 (15) 1.5.5敏感性分析 (15) 1.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16) 1.6.1法律因素 (16) 1.6.2用户使用可行性 (16) 1.7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 (16) 1.7.1引进已有管理系统 (16) 1.8结论意见 (16)

软件工程实验 一.引言: 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建立在其上的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考试测试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正在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Internet的考试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线考试系统课题产生的背景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Intra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以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可以大规模的实行考试,实现考试的客观、公证性,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刻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网络考试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Web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 二.关键字: 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维护。

接地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湘潭大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专业):采矿工程**班 课程:矿山电工学 实验名称:接地电阻的测量 实验日期:2013年12月4日

实验四接地电阻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接地的种类、意义与接地方法。 2、使学生熟悉接地电阻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方法。 二、主要知识点: 1、接地的概念与作用: 接地是电力系统为了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和保护设备或人身安全而常用的一种技术。接地靠接地装置来实现。接地装置主要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1)接地体。接地体又叫做接地极,是指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2)接地线。接地线是指电力设备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金属导线。 接地体又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地体两种。人工接地体是指专门敷设的金属导体接地极,自然接地体是指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金属导管等。被水泥包围住的导体只要是埋在地中也算接地体,因为受潮后的水泥的导电能力和上壤差不多。 电力系统的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两类,正常接地又可分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工作接地是为了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而装设的接地;其作用如下: ⑴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在中性点绝缘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而人体又触及加一相时,人体所受到的接触电压将超过相电压而成为线电压,即为相电压的√3倍。当中性点接地时,因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很小,或近似于零,与地间的电位差亦近似于零,这时当一相碰地,而人体触及加一相时,人体的接触电压接近或等于相电压,因此降低了人体的接触电压。 ⑵迅速切断故障设备。在中性点绝缘系统中,当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很小,因此,保护设备不能迅速动作切断电流,故障将长期持续下去,对人体是危险的。 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就不同了,当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成为很大的单相短路电流,保护设备能准确而迅速动作切断电源,使人体不致有触电危险。 ⑶降低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的设计绝缘水平。 如上所述,因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其它两相的对地电压不会升高至相电压的√3倍,而是近似于或等于相电压。因此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设计时,其绝缘水平只按相电压考虑。故降低了建设费用,节约了投资。 保护接地主要包括有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及防电磁场屏蔽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电力设备的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绝缘遭受损坏时,导体与大地相接触,电流直接流入大地(短路)。如电力设备的对地绝缘损坏,发生击穿,对地(外壳)短路,或者电场线路绝缘子闪络、断线、导线接地短路等,都是故障接地。 理论上,接地电阻越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就越低,对人身越安全.但要求接地电阻越小,则人工接地装置的投资也就越大,而且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不易做到。在实践中,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易燃体管道除外)和电缆金属外皮以及建筑物的地下金属结构等作为自然接地体。由于人工接地装置与自然接地体是并联关系,从而可减小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减少工程投资。 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中,零线常采用重复接地。 在有重复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当发生接地短路时,能降低零线的对地电压;当零线断线发生断裂时,能使故障程度减轻,照明线路能避免因零线断线而引起的烧毁灯泡的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编写目的 结合测试计划预先的规定对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全面测试,找出其中存在的编码和页面风格等存留的错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也将系统的精确度提升为最大。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

杆塔接地电阻测试作业指导书 ()

前言 为提高云南电网公司供电企业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水平,规范操作方法,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了目前我公司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测试作业指导书。编写中遵循了我国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通用的贯标模式的要求。该指导书纳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标准体系。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 本指导书由云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编写。 本指导书主编人:陈宇民 本指导书主要起草人:陈宇民 本指导书主要审核人: 本指导书审定人: 本指导书批准人: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目次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引用标准 (1) 4 支持性文件 (1) 5 技术术语 (1) 6 安全措施 (1) 7 作业准备 (2) 8 作业周期 (2) 9 工期定额 (2) 10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 11 作业流程 (2) 12 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2) 13 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及对策 (9) 14 作业后的验收与交接 (9)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测试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规范云南电网公司的供电企业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测试作业方法,保证安全,提高试验质量。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云南电网公司供电企业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试验作业。 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本书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DL/T 887-2004《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量》 DL/T 475-2006《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Q/CSG 1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4支持性文件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 《云南电力技术监督系统》(待批) 5技术术语 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接地引下线:电力设备应接地的部位与地下接地体或中性线之间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引下线。 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引下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工频接地电阻: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 6安全措施 。 6.1试验应在干燥季节进行。进入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7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通用范本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为了了解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保证安全运行,同时根据配电设备维护规程的有关规定,我部于20xx年3月1日上午8:00 对乐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矿各变配电点的接地及其各变压器对地绝缘情况进行测量试验。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验前的准备: 1、制订试验方案: 前期,我们组织机电队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接地装置,查找接地极的适合试验的位置,制订、讨论、修改试验方案,提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高密度电法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 1 实验题目: 已知地下异常体的走向和大概的深度,判断异常体的具体位置,电阻性质。 2 实验所用设备: 高密度电法仪一台; 设备电源一台; 电法信号专用电缆7根; 电极57根; 笔记本电脑一台; 图1 电法实验的参数设置 3 实验方案 将56个电极垂直异常体走向布设,电极距为0.5米。另将一个电极接在仪器上作为接地电阻。先测量接地电阻,无异常后,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仪器工作完毕,测量结束。由于时间限制,未进行第二条测线的布设及测量。 测线排列的位置坐标(RTK测量): 起点(第1个电极的位置):X=4003159.244 Y=544036.212 H=64.806 中间点(第28个电极的位置):X=4002171.428 Y=544041.923 H=64.587 终点(第56个电极的位置):X=4003184.042 Y=544047.734 H=64.806

4 实验分析: 实验过程中,按垂直于异常体的走向方向布线。由于埋藏深度不超过10米。所以我们将电极距设置为0.5米,56个电极距可以测量18层。这样可以测量出地下9米之内的视电阻率情况。 首先,我们对起伏较大的坏点进行了剔除。 图2 注:图中红色的点为坏点,予以去除。 然后将除去坏点的数据体进行反演,结果如下: 图3 反演后所得的参数

我们挑选出迭代次数为1和4的两幅图,也就是均方根误差最大和最小的两幅图进行对比。 图4 迭代一次后所得的图像

图5:迭代四次后所得的图像 5 实验结论 从图4和图5均可看出,在距离原点16米到20米地区域,深度1到4米之间出现蓝色低阻区域,所以推测在17米到18米范围内,深度1.59米到2米之间,有低阻异常体的存在。推测可能是铺设的供水或供暖管道。

在线考试系统项目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项目报告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4) 1.1概念分析 (4) 1.1.1管理员需求分析 (4) 1.1.2 学生需求分析 (5) 1.1.3教师需求分析 (5) 1.2系统分析 (5) 1.3功能分析 (7) 1.3.1功能模块图设计 (7) 1.4.1学生用例图设计 (7) 1.4.2教师用例图设计 (8) 第二章系统设计 (8) 2.1总体时序图设计 (8) 2.2数据库设计 (9) 2.2.1试卷类型表设计 (9) 2.2.2试题表设计 (9) 2.2.3试题内容表设计 (9) 2.2.4试卷表设计 (10) 2.2.5试卷详情表设计 (10) 2.2.6试卷分值表设计 (10) 2.2.7考生答卷表设计 (11) 2.2.8考生答卷详情表设计 (11) 2.3表见关系设计 (12) 2.3.1试题 (12) 2.3.2章节试题统计 (12) 2.3.3试卷 (13) 2.3.4试卷详细 (13) 2.3.5试卷考题详细 (14) 2.3.6考卷列表 (14) 第三章程序设计 (14) 3.1在线考试系统后台程序实现 (15) 3.1.1母版页设计 (15) 3.1.2后台题库添加页面设计 (15) 3.1.3后台题库管理页面设计 (16) 3.1.4后台试卷生成 (17) 3.1.5后台试卷详情查看页面 (17) 3.1.6后台试卷管理页面 (18)

3.2在线考试系统前台程序实现 (18) 3.2.1试卷列表页面设计 (18) 3.2.2前台考试页面设计 (19) 第四章编码设计 (19) 4.1试卷详情的编码 (19) 4.2题库管理的编码 (21) 第五章编码测试 (23) 5.1页面测试 (23) 5.2数据表测试 (23) 第六章部署维护 (25) 6.1创建Windows安装程序包部署Web应用程序 (25) 6.2 Web.config 配置 (29)

无纸化在线考试系统开题报告软件专业

实习报告 1选题意义及来源 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实现网上考试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考试,对于客观题可由计算机来完成阅卷,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阅卷的工作量。 目前网上无纸化考试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新型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所谓C/S模式,即数据库(比如试题库)内容存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客户端安装相应软件,C/S结构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该结构的程序往往只局限在小型的局域网内部,不利于扩展。而且当用户量比较多的时候,每台客户机上面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使得维护工作变得很繁重。同时,由于应用程序直接安装在客户端,客户机与数据库频繁的交换数据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而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较,B/S模式将应用逻辑与用户界面和数据访问相分离,是系统的维护变得简单(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同时简化了客户端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浏览器即可使用此考试系统,更适宜在Internet上进行考试。 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在线考试系统。它应用JSP等网络软件开发工具进行研发,并充分利用了B/S结构的特点,其功能目标是实现将现有的纸张答题式考试向基于Internet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转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允许系统管理员对试题库进行管理与开发,有效地保证了题库的时效性。 2.国内外发展情况 无纸化考试,是计算机考试的通俗说法,它是一种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考试模式。考试的主要使用工具不再是传统的纸和笔,而是以电脑为代表的各种考试终端,是随着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考试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考试委员会着手进行计算机模拟考试的研究工作,并于1983年编制出有效的模拟考试系统,当时的名称是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1990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等十个州联合创建了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相互认可的学位证书以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2017-2018学年第2学期 题目:在线考试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01班 学号:20151103107 姓名:胡建东 时间:2017.06.20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背景及课题来源 (1) 1.2目的和意义 (1)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 2.1技术可行性 (2) 2.2经济可行性 (2) 2.3社会可行性 (2) 第3章需求分析 (3) 3.1性能需求 (3) 3.1.1准确性和及时性 (3) 3.1.2主存储量 (3) 3.1.3安全性 (3) 3.1.4出错处理需求 (3) 3.1.5易用性和易维护性 (3) 3.2功能需求 (3) 3.2.1界面需求 (3) 3.2.2试卷管理 (4) 3.2.3题库管理 (4) 3.2.4阅卷管理 (4) 3.2.5成绩管理 (4) 3.2.6学生管理 (4) 3.2.7考试管理 (4) 3.3数据流图 (5) 3.4数据字典 (5) 第4章总体设计 (11) 4.1功能结构图 (11) 4.1.1学生考试系统功能结构图 (11) 4.2数据库设计 (11) 4.2.1概念模型设计 (11) 4.2.2逻辑设计 (12) 4.2.3物理结构设计 (12) 第5章软件测试与分析 (15) 5.1功能测试 (15) 5.1.1介绍 (15) 5.1.2目的 (15) 5.2测试用例 (16) 5.2.1用户登录测试 (16) 5.2.2在线考试测试用例 (16) 5.2.3生成试卷测试用例 (16) 5.2.4阅卷评分测试用例: (17) 5.2.5更改题库测试用例: (17) 5.3性能测试 (18)

接地电阻测试报告

接地电阻测量结果分析 曾宪奎 摘要:本文通过对乌江渡发电厂接地网改造前、后工频接地电阻测量结果分析比较,阐述了地处高土壤电阻率的水电厂,充分利用水库中水位相对稳定,水深有一定的保证和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弱腐蚀等特点,敷设水下接地网,增大接地网的散流面积。将工频接地电阻降低到0.3064~0.3281Ω,满足设计值≤0.35Ω,保证安全生产,达到接地网改造的目的。 关键词: 地网构成; 接地电阻测量; 比较与分析 1 概述 乌江渡发电厂位于乌江峡谷石灰岩和页岩高电阻率地区,分为一厂和二厂,一厂增容后装机容量3×250MW, 220kV GIS出线4回架空线路,110kV出线6回架空线路。二厂装机容量2×250MW,220kVGIS出线3回架空线路。一厂和二厂分别接入系统运行,共用一个接地网。1980年设计计算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为12200A,接地电阻设计值为0.5Ω,计算值为0.325Ω。五台机组分别于1979、1981、1982、2003年并网发电,老接地网已运行近23年。通过近几年对乌江渡发电厂工频接地电阻的监测发现,地网接地电阻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保证扩建后若最大单相短路电流上升,不影响电气主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2004年我们敷设了水库接地网,同时对两厂接地网进行了有效连接,从而使工频接地电阻和接地电位分布得到有效的改善,满足了安全运行要求。 2 接地网构成 2.1 乌江渡发电厂接地网构成如图1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2.1.1 一厂接地网 2.1.2 二厂接地网 2.1.3 水库接地网

2.2 一厂、二厂接地网主要由自然接地体和大坝迎水面敷设的人工接地体构成。水库接地网采用120mm2镀锌钢绞线在距大坝约400m处的水库内敷设一个面积约20万㎡的水下接地网。然后用三根120mm2铜绞线引出后分别与一厂、二厂接地网相连接。 3 工频接地电阻测量 3.1 测量依据 根据《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92)、《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5091-1999)以及《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GB/T17949-2000)。 3.2 “参考原点”的确定 如何确定测量间距的参考原点,即电流极和电压极距离从地网的那一点算起是接地测量布线合理与否的第一个问题。但对于大型水电站来说,由于水工枢纽布置范围很大,地网边缘就很难确定。根据国家标准《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的要求,宜确定“电气中心”。 由乌江渡发电厂接地网(见图1)构成可知,主要由一厂、二厂接地网以及水库接地网构成。 假设: R 1------一厂接地电阻 I 1 -------流入一厂地网电流 R 2------二厂接地电阻 I 2 -------流入二厂地网电流 R 3------水库接地电阻 I 3 -------流入水库地网电流 R ij ------三个地网间互电阻 则有: U 1=I 1 R 1 +I 2 R 12 +I 3 R 13 U 2=I 1 R 12 +I 2 R 2 +I 3 R 23 U 3=I 1 R 13 +I 2 R 23 +I 3 R 3 又设地网近似为等电位则: U=U 1=U 2 =U 3 I=I 1+ +I 2 +I 3 由于 U=IR 则: I=R-1U 将接地电阻测量值R 1=0.47Ω、R 2 =0.831Ω、R 3 =0.514Ω(理论值) 代入后得到: R 12=0.17Ω、R 13 =0.127Ω、R 13 =0.16Ω 通过计算可知,各个接地网电流占总电流的百分数分别为: 一厂地网入地电流I 1 占总电流的百分数为43.41%; 二厂地网入地电流I 2 占总电流的百分数为17.76%; 水库地网入地电流I 3 占总电流的百分数为 38.83%。 由此可以看出,乌江渡发电厂地网“电气中心”近似在一厂接地网和水库接地网几何中心连线上,且偏于一厂地网一侧。因此,我们将工频接地电阻测量参考原点选择在大坝顶的一点。至于参考原点的定位问题相对于电流极距离3000m而言影响也就很小了。 3.3 接地电阻测量电流极距离 乌江渡发电厂全厂接地网总面积约50万㎡,等值半径约为800m。与电流极距离3000m之比为3.75D。而地网最大长度约为1250m,与电流极距离3000m之比为2.4D。基本满足水电站接地

java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之网络编程 题目 java课程在线考试系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年1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 背景 (3) 第二章系统总的概述 (4) 2.1 系统的目标 (4) 第三章功能需求 (4) 3.1主要用户类型以及系统功能模块 (4) 3.2数据库的流程图 (5) 3.3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6) 3.4故障处理要求 (6) 第四章运行环境要求 (7) 4.1 硬件及软件设备的要求 (7) 4.2开发工具 (7) 第五章项目总结 (7)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内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于此网络化教育代表了应试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在线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增加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产生: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建设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资源实现网络化考试以避免传统笔试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和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