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中国股市为何涨少跌多

二十年来中国股市为何涨少跌多
二十年来中国股市为何涨少跌多

中国股市20年来,为什么一直是涨少跌多。根本原因股票市场的制度设计把融资功能放在了第一位,投资功能放在了从属地位;从而导致了融资功能的强化和投资功能的弱化;许多政策的出发点往往向融资方倾斜,投资者的利益被根本漠视。股市之所以被投资者质疑为“圈钱机制”也来源于此。

1.中国证券市场严重不公和低效

2008年、2011年两次危机中,A股的下跌幅度远远大于处于危机中心的欧美股市,为什么?恰恰说明股市下跌主要不是来自于外因,而是归因于内因。股市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因此产生的企业造假、机构操纵市场、潜规则的寻租、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监管缺位等因素都使中国证券市场严重不公和低效。

2.新股不断发行是否伤害市场

为什么股市连连暴跌的情况下,新股发行、扩容依旧不断提速,市场是否因此受到伤害?扩容会导致流动性严重不足,市场当然会受到伤害;但是股市下跌的主因并不是来自于扩容压力,而是来自于政策面偏紧、宏观过热、微观业绩下滑以及股市本身的结构性缺陷。2008年即使IPO暂停股市仍然下跌。

3.监管层救市是否有效

为何大盘暴跌时,监管部门不采取措施护盘,而一旦股市上涨却总要加以限制?如果股市大幅上涨,出现严重的股市泡沫,不仅股市本身不可持续,对宏观经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措施给股市适当降温、抑制过度投机;而股市暴跌时,只要没有崩盘的危险,监管部门就没有理由采取护盘,因为股市更多应该靠市场本身自发调节,监管层救市有可能会扰乱市场运行,短期内即使见效,长期内对于市场发展也无益;更何况,无论是政策救市还是资金救市,都超出了监管层的能力。监管层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通过加强监管确保市场公平有效,良性运转。

4.上市公司为何很少分红

为何一、二级市场差价一直是主要的获利途径,而通过上市公司分红赚钱的比例一直很小? 一二级市场差价的受益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分红的受益者是所有投资者,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在收益分配上必然向机构倾斜,普通投资者只能讨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另外,股市作为融资机制设立的出发点决定了股市投资功能的缺失,这部分解释了上市公司很少分红的制度性根源。

5.为何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内幕交易等“黑幕重重”

为什么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内幕交易等“黑幕重重”?谁该对此负责?所有当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监管层在发行制度设计、交易制度、市场监管存在缺位;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盲目追涨杀跌;上市公司造假、内幕交易短期也许获利,长期内必然咎由自取;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即使获利也必然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中介机构缺乏职业道德,短期内能够揽到业务,长期内有可能威信扫地,丧失市场份额。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6.中小板、创业板为何暴涨暴跌?

是什么导致了创业板“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 小板、创业板本身估值不合理,致使市场定价远远偏离其内在价值,https://www.360docs.net/doc/cd7694348.html,/这是它们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三高”的原因主要来自利益机制的不均衡,致使寻租、造假、利益输送、虚假出价、追涨杀跌等行为正常化,其中的问题每个人都清楚,却缺少足够的动因去解决,而且每个利益主体都不干净,所以对于存在的问题无力、也不愿去解决。所以三高问题归根结底来自于制度设计的缺陷。

7.股市增长并未与经济发展同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股市增长并未与经济发展同步,如何看这种现象?归根结

底来源于制度设计缺陷导致的股市结构性畸形;https://www.360docs.net/doc/cd7694348.html,/正面,股市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发达国家许多年走过的路,反面,股市的过度扩张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二者的反差决定了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8.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何未能有效受到保护

为什么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关的制度规定往往不起作用?而有利于上市公司发股票的很快会实行?这种现象首先是由股市作为融资机制设立的出发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上市公司和机构主导市场、普通投资者相对弱势的利益分配格局决定的;此外,也与监管层的政策取向和执行力度密不可分。

9.中国股市还有投资价值吗?

为什么绝大多数股民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赔钱?中国股市还有投资价值吗?中国股市作为融资机制设立的制度性缺陷必然导致投资功能的弱化或丧失,这决定了很少有投资者能够赚取丰厚的投资收益,少部分人即使可以赚取收益也只是残羹冷炙;中国股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决定了,只有剔除了这些因素才有投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股市虽然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仍然有向下调整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股市已经触底反弹、中国股市仍然萎靡不振的原因。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d7694348.html,/baike/stock/201111074361.html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曾经“撼动”中国股市的26位大佬,背后内幕 资本的市场,几度浮沉。那些曾经叱咤证券的大佬们,也是步步惊心。曾经运筹帷幄、执掌乾坤的大佬们也几因贪欲,身陷囹圄。如今走下神坛,但他们的人生却比证券市场更为震荡。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管金生,是1995年“327”国债事件的主要操纵者,由于其“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从而导致债券期货市场崩盘。结果使得当时具备中国最大也最有活力的万国证券公司元气大伤,最后被迫与申银证券合并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而本人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 “资本大鳄”唐万新德隆系的创始人唐万新,曾经是资本市场最显赫的大佬,资本运作能力一时倾倒众多企业家和众多的金融人物。由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而最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其操控的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 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吕梁:

“中科系”神笔策划人神秘的吕梁先生就像“007”电影中的人 物一样,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身兼三大角色轮转自如,曾被称为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曾被誉为点石成金的传奇大师。由于中科系”内部发生老鼠仓,合伙人董沛霖因银行诈骗案被拘,股民纷纷割肉,从而使得高傲了将近两年的中科创业连续9个跌停,50亿元市值烟消云散,并波及其他“中科系”股票,此后“中科系”轰然倒塌。此后吕梁彻底消失,从2001年至今仍杳无音讯。名庄马晓1993年至1998年,对上海股市来说,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马晓就是这时代“叱咤风云”的庄家之一。他的做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狙击延中、爆炒界龙、败走东宝、平出海鸥,最后以做庄“S”公司胜利出局,得以“金盆洗手”。"草根庄家"朱耀明朱耀明曾是南京证券业内无人不知的人物。他倒国库券5年,几万变百万,倒邮票6年,百万变千万,打新股5年,千万变数亿;他是股市中著名的“黑庄”,曾参与炒作百科药业、凯诺科技、爱使股份和南方建材等多只股票,股价为他而动;他还把一家盈利的证券公司“整没了”——新华证券因为他而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紧急关闭;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中国证监会,被判令终身不得炒股。"江南第一猛庄"葛政1996年,金信信托进入证券行业,借助广泛的市场资源,金信信托历来做庄凶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屡有斩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作者:稿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12-26 15:42刘鸿儒 20年弹指一挥间。翻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远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中国“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及“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到中国股市“三大证券教父”、中国股市“德隆神话”缔造者唐万新及迅速成长迅速倒下的上海“首富”周正毅……过去20年间那一个个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沉沉浮浮的领军人物、资本大鳄如今仍历历在目。 领军人物各领风骚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他们的名字无不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刘鸿儒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30多年来,结合实际致力于有关金融政策、货币流通理论、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专著8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部,论文300余篇。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吴敬琏:“经济学界的良心”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d7694348.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d7694348.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360docs.net/doc/cd7694348.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十大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 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

实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

2017年行情总结及未来下半年行情展望

2017年行情总结及未来下半年行情展望 一、上半年行情总结 2017年6月30日,周五股市收盘,标志着2017年上半年行情的结束,上半年的十大牛熊也浮出水面:十大牛股:西部建设(211.05%)、创业环保(146.86%)、冀东装备(115.19%)、北新路桥(129.33%)、鸿特精密(122.84%)、海康威视(101.96%)、珠海港(115.66%)、天山股份(89.62%)、汉钟精机(85.30%)和保变电气(76.11%) 十大熊股:*ST昌鱼(-66.69%)、*ST准油(-57.92%)、第一创业(-57.97%)、开尔新材(-57.38%)、*ST 宝实(-55.36%)、*ST运盛(-54.73%)、*ST上普(-54.81%)、*ST墨龙(-54.96%)、恒泰实达(-53.96%)、香梨股份(-53.49%) 十大牛股涵盖了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几个板块:白马股、雄安新区等板块;十大熊股集中在“ST“阵营。有人说,抛开小盘股,上半年是牛市,算上小盘股,则是不折不扣的熊市。的确,上半年的市场一定时间内呈现以下几个极端的情况:上证50VS非上证50、白马股VS非白马股;雄安VS非雄安。这种分化和分化持续的时间在A股史无前例,更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顺势就成为了唯一可行的操作策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A股纳入MSCI,A股的投资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台、五粮液、苏泊尔、大华股份、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这些优质的消费白马股得到了资金疯狂追逐。而随着A股纳入MSCI,首批的222只个股中业绩较好,位置较低的品种继续得到资金的追捧,像科大讯飞、玲珑轮胎、航天信息等等,业绩为王、价值投资成为了市场资金尤其是外部资金的首选和优选。 除开价值投资,跟随国家政策炒股是A股亘古不变的永恒逻辑。像之前的自贸区、国企改革、央企混改到如今的雄安,他们都成为了牛股的集中营,短期爆发力无人能及,上半年的十大牛股,他们占据了半壁江山。 而随着新股发行的加快,对借壳重组的监管趋严,ST股无疑成为了重灾区,ST板块,几乎成为了上半年熊股集中营。目前政策导向,资金的投资偏好都集中于了价值投资,尤其是行业龙头,像白酒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安防的海康威视;人工智能的科大讯飞;家电的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医药的恒瑞医药、特斯拉的鸿特精密等等。 从上半年看,当前的市场风格一方面是估值向均值回归。蓝筹白马股估值提升,而创业板的低迷则更多的是对前期高成长预期的去伪存真。另一方面,在存量博弈的经济中,业绩同样在向龙头企业集中。中国经济经过30年发展,很多行业已从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时代,强者恒强或是未来的趋势。整体来看大盘强于小盘,价值强于成长 从行业方面来看,上半年市场景气度较高的白酒、家电、消费电子、保险表现较好。而前期估值较高,盈利下行风险较大的农业、纺织服装板块跌幅较大。在当前结构性行情背景下,资金更偏向盈利能力强的消费、大金融等板块,而景气度差的行业则由于业绩增速放缓或者停滞不前而遇冷。 二、下半年行情展望 7月3日,标志着下半年行情的开始。从周一、周二的行情看,下半年的行情不容乐观。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大崩盘 中国股市历史很短,但也曾经有过两次大崩盘:第一次:1993-1994,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第二次:2001-2005,股指从2245-998,大盘跌幅为55.55%,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目前大盘最大跌幅为36.45%,很多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左右。这次会如何运行呢?会不会是第三次大崩盘呢?上两次大崩盘事件值得我们警惕。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但无论如何,即使是熊市,每年也会有一至二次的中级行情,但前提是要有资金实力。1.为什么鬼佬不敢轻易给上市公司高于20倍以上的市盈率?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人占多数,聪明的机构投资人拍拍脑袋一想啊,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0到50年,美国每年有50万家企业注册,10年后只剩下4%不到,大多数公司能生存10年都够呛,即使来上市的质量好一点能活的相对久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未来世界500强吧?所以打个对折,20倍左右或以下还是可以接受的。 2.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就能享受20倍以上的市盈率呢?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都活不到50年,你给它50倍市盈,那不是自己傻是什么?抛开“智力问题”,很显然这不是有关基本面估值领域的问题,而是资金问题。我们知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里的推手就是供求关系,而货币就充当这个一般等价物.所以资金充裕价格就会逐步偏离价值上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无非两方面一是国内,二是国际。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资本管制和间接融资比例十分高的国家,所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这里就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一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牛市会持续到2017年

牛市会持续到2017年——专访威廉指标创始人 2015年06月28日15:30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作者:谢长艳王博暄 0人参与0评论 “中国股市还在牛市,而且会持续到2017年。”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指标创始人拉瑞·威廉姆斯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表示。早在2012年威廉姆斯就预测中国股市在2015年会迎来牛市。本周,他受弘历集团邀请来到中国,在博股国际投资论坛上他直言:“沪指5000点之后的大幅调整会在6月见底,现在就是买点,7月的股市会继续上涨并创出历史新高。” 牛市还远未结束 《红周刊》:您曾在2012年精准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迎来大牛市。6月5日,沪指成功突破5000点,创7年来历史新高。您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威廉姆斯:做出这种判断有两点。一,我判断全球的利率都处于下降通道,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支撑股市上涨;二,我根据过去100多年的市场周期数据,做了大量的长线周期分析,周期研究也显示,2014年年底牛市会席卷全球,2015年中国股市将出现不同寻常的快速上涨,迎来真正的牛市。 《红周刊》:沪指突破5000点后,开始大幅震荡,您来中国这几天,正好赶上A股暴跌,上周沪指创下7年来单周最大跌幅,本周四周五又是两根大阴线。您怎么看待这轮调整呢? 威廉姆斯:市场还在牛市,但股市从来不会一路走高,总是涨上去再跌下来,磕磕绊绊很正常。沪指从2000点涨到5000点,积蓄的调整压力一直没有释放,股市也需要休息。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中国的监管层查融资杠杆,这些都是导火索,都是短期影响,不会改变长期趋势。在我的研究周期中,中国股市正经历一个80周的强势周期,并保持着总体向上的趋势,现在中国股市的投机还没到达顶峰。 判断A股走牛,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股市也会随之上涨。 《红周刊》:那么这轮调整什么时候会到位呢?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 十大经典造假案

中国股票市场A股历史上十大经典造假案 今天是“3.15”打假日,最近牵牛炒股炒得不亦乐乎,既然打假,那就不妨把证券市场的“假”抖搂抖搂。 各行各业都在打假,股市也得来一次打假行动,这一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做假财报上,希望给各位股民提个醒,别以为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说不定,后面假得很!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新世纪初,中国股市诞生了第一只百元大股——亿安科技。但亿安1999年中报显示其每股利润是0.11元,每股净资产0.57元,利润来源主要是卖VCD、SVCD和音响,还有一大块来自物业管理和仓库保管。 靠高科技叫阵、靠低技术产品上阵的亿安科技却如此牛气冲天,人们不禁要问亿安科技:神话还是笑话?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借助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好风好雨,依托中国国有资本社会化经营的大势,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局面,5年间垒起了110亿元的神话,从此走上了做假的不归路。 中科创业"套"中设"套" 然而,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现实

的尴尬。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在中国财经界素有口碑的《财经》杂志2001年第8期推出的长篇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称,该文记者通过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历时一年的追踪调查,终于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 过去两年间,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

2017年股票一览表

2017年各板块龙头股一览表 (1).指标股: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化、中国银行、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远洋、宝钢股份、中国国航、大秦铁路、中国联通、长江电力 (2).金融、证券、保险: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A、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宏源证券、陕国投A、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3).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保利地产、泛海建设、华侨城A、金融街、中华企业 (4).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5).钢铁: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 (6).煤炭:中国神华、兰花科创、开滦股份、兖州煤业、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国阳新能、西山煤电、大同煤业 (7).重工机械:江南重工、中国船舶、三一重工、安徽合力、中联重科、晋西车轴、柳工、振华港机、广船国际、山推股份、太原重工 (8).电力能源:长江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漳泽电力、大唐发电、国投电力 (9).汽车:长安汽车、中国重汽、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上海汽车、江铃汽车 (10).有色金属:中国铝业、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驰宏锌锗、宝钛股份、宏达股份、厦门钨业、吉恩镍业、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江西铜业 (11).石油化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服、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 (12).农林牧渔: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中粮屯河、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13).环保:龙净环保、菲达环保 (14).航天军工:中国卫星、火箭股份、西飞国际、航天信息、航天通信、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15).港口运输:中国远洋、中海海盛、中远航运、上港集团、中集集团 (16).新能源: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17).中小板: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18).电力设备: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湘电股份 (19).科技类: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 (20).高速类:赣粤高速、山东高速、福建高速、中原高速、粤高速、宁沪高速、皖通高速 (21).机场类:深圳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22).建筑用品: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23).水务:首创股份、南海发展、原水股份 (24).仓储物流运输: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25).水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 (26).电子类:晶源电子、生益科技、法拉电子、华微电子、彩虹股份、广电电子、深天马A、东信和平 (27).软件: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28).超市: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武汉中百、北京城乡、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一种人:只买建仓结束的股票,从不被庄家套牢!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一种人:只买建仓结束的股票,从不被庄 家套牢! 纵观20多年中国股市,庄家傲立潮头,股价翻江倒海,散户生死沉浮。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存在幕后庄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在当前投机气氛甚浓的情况下,庄家行为更是肆虐于市。庄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坐庄手段更为多变,行迹更为隐蔽,盘面更为复杂,走势更为迷茫。庄家如同“变色龙”,善于变化和伪装,不时地编制着一个个巨大的阴谋,让散户不由自主地往里钻。仅就股市图表形态信号而言,就有若隐若现的陷阱,在起伏跌宕的行情中,或是引诱散户蠢蠢欲动,贸然而入,从而卷走散户钱财或是恐吓散户望而生畏,斩仓离场,从而劫取散户廉价筹码,或是故弄玄虚,制造扑朔迷离的市场假象,…,,…真中有假,假中见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分难辨。投资者深为感叹:“只缘身在股市中,不识庄家真脸目。”一幅幅图表形态,宛如一个个五彩的水晶球,令散户迷惑丛生、東手无策,而这些正是庄家狡猾、奸诈、险恶的具体体现。然而,各种各样的庄家手段却很少为人所知,更是无人所破。在这个布满陷阱的市场中,散户拿什么来保护自己?只有掌握破解庄家手段的方法,刺中庄家的咽喉,才能笑傲股林,畅游股海。基于此,我根据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和现状、庄家的坐庄意图和脉络、散户

的炒股特点和习性,对当前股市中的庄家行为进行潜心研究、跟踪观察、实盘检验。并根据我多年亲历,在此详尽地披露了庄家坐庄秘密,将庄家手段袒露于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普通的散户找到识破庄家手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投资者走出技术谜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使散户在强大的庄家面前掌握一套防身制胜术,进而将计就计,借刀杀人,让庄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钻进自已设置的技术陷 阱之中。可以这样说,庄家能够设置技术陷阱,散户就有识别和破解其陷阱的方法。从建仓到出货整个过程中,我重点剖析庄家常用的坐庄手段,对庄家在盘中出现的假动作、假信号、假图表等进行深入的讲解,详尽地揭露了庄家的操盘秘密,让投资者了解庄家的操盘底细,以及对各个阶段的盘口现象、技术特征、量价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使散户通过观察盘面走势,洞悉庄家意图,识破坐庄手段,进而判断庄家想干什么以及将要干什么,是吸货、洗盘还是出货?是反弹、反转还是拉升?是白马、黑马还是病马?庄家的成本是多少?是否有潜力以及潜力有多大?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 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方式。(1)关于建仓问题。在股市实盘操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问:这只股票庄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建仓的?庄家建仓结束没有?庄家建仓为什么还要 抛出筹码?如果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你这样问,说明你是一个新事物的挑战者,如果现在还这样问的话,只能说明你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

中国股市8次牛熊市转换—以史为鉴! 中国第一波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历时两年半的持续上扬,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高位。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途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一轮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观察图中上证指数K线与60日均线的关系.

中国第二波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386点到1558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二轮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股指回到325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波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达1052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三轮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2月17日 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中国第四波牛市:1995年2月18日~1995年9月12日 这次牛市真正只有三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 中国第四轮熊市:1995年9月1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条件具备。 注意观察60日均线系统(图中绿线).

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这个春天的股市有点冷,但三位财务大家的热情受邀和知无不言,让我们温暖。 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清议——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也是理财周报专栏作者,申草——证券界杰出的“打假”代言人,聚会理财周报会客厅,指点财务核心,揭示纷繁数据背后的真相。 我们,还有作为理财周报读者的你们,能够同时在以上三位财务大家的指点下,踏上捷径寻找财务价值宝藏大门,实在有幸! 也就在这个春天,理财周报年轻的采编人员,也不惴浅陋,从最基础的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出发,操作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专题,迈出艰辛但有意义的财务探索之步。 理财周报记者汪江涛实习记者郭吉桐/文 区别阅读年报指标 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位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都有自己最关注的指标。 做过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最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普通股东净利润”。而另外一位CPA朋友在被问及时,说应该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区别阅读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年报内容丰富,包括会计数据摘要、股本及股东变动、公司治理、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等。囿于专业能力和时间所限,一般的投资者很难面面俱到地阅读。 资产负债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长短期偿债能力等重要信息;利润表集中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主要说明企业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比如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一般来说,依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因为其获得的利润,若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入公司账户,那么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 投资者不能简单地对某些会计科目予以关注,而应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信息。此外,像财务报表附注、重大事项、管理层分析等都值得深究。 稳公司,见未来 正如关心个人年收入一样,投资者也关心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上市公司一年能够创造多少价值,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营业收入和利润。 理财周报统计了截至3月14日公布年报的37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成本及利润数据。375家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收入过百亿元的有17家,苏宁电器(58.01,-0.99,-1.68%,吧)以401亿元居首。同时,375家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1%,利润最高的浦发银行(32.00,-0.44,-1.36%,吧)有107亿元。 我们看到:受益于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银行、证券及房地产等俨然成了最赚钱的行业——尽管这种增长未必能持续;而产品提价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似乎更直接,受益的包括农产品(27.00,-0.49,-1.78%,吧)、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我们注意到: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营业利润下滑的秘密在于成本增幅首次超越收入增幅;决定产品盈利能力的销售毛利率未来走向,更多取决于行业景气度变化和成本转嫁能力;公司三项费用占比继续走低,但财务费用仍很紧张。 对于财务,我们仍矢志探讨;对于本质,我们将孜孜以求。希望理财周报读者和我们一起,从这个春天开始,直面纷繁数据后的真相,做一名睿智的投资人。 营业利润下跌15%的密码:营运成本飞涨64.95% 理财周报记者黄婷实习记者郭吉桐/文 持续一年多的业绩井喷,人们相信会持续更久。但大多数人都基本相信现实的时候,现实常常不相信大多数人。 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与2006年相比,2007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了54.38%,但营业利润却平均下跌了15.30%。到底是为什么呢?理财周报研究发现,秘密是:同期营业成本平均上涨了64.95%。 成本与主营收入、营业利润之间究竟交织着怎样的关系? 2007年成本增幅首次超越主营收 理财周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2007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了54.38%,同期营业成本平均上涨了64.95%,与2006年相比,2007年营业利润平均下跌了15.30%。 在这343家上市公司中,有262家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呈正向增长,占比为76.38%,也就是说,在已公布年报的343家上市公司中,76.38%的公司去年营业利润都得到了增长。其中有86家上市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在100%以上,这86家公司平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为942.67%,而同时,这86家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17.83%,平均成本同比增长率为116.07%。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来,营业成本增幅首次大幅超越主营收入,说明中国实体经济开始迈入高成本阶段,意味着较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迫切到来。 26家公司成本翻番 想要让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成本控制是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已发布年报的343家公司中,2007年营业成本同比平均上涨了64.95%,营业成本增长过快,是对公司利润增长的限制。2007年营业成本同比上涨50%以上的一共有76家,其中26家公司去年的营业成本比06年整整上涨了一倍以上。 去年同比营业成本增长率最高的前五家公司分别是*ST太光、ST 丹科、万通地产、仁和药业和云南城投,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5888.69%、4102.32%、789.12%、763.25%和669.11%。其中*ST太光的主营成本100%来自电子产品,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6.98%的情况下,将近60倍的成本增加让其不堪重荷,导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91.62%。而ST丹科的主营成本有98.53%来自工业,0.91%来自农业,去年农业和工业的涨价,让该公司的营业成本上涨了41倍,因此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倍的情况下,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仅增长了14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