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迎奥运,学《论语》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迎奥运,学《论语》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迎奥运,学《论语》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迎奥运,学《论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点评:此句不但表达出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运动健儿与国际友人热烈欢迎的态度和十分快乐的心情,而且表达出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拥护与支持。

2.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点评:此句表达出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朋友以礼相待、礼让友善、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而且突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重大主题。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点评:此句表达出中国人民对弄虚作假、使用兴奋剂等行为的疑惑、批评和否认,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奥运精神。

4.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点评:此句旨在告诉人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之大厦,离不开“道德”这个基础,传播了“人人都要讲道德,讲道德的人大有人在,讲道德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思想。

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让老年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点评:原文体现了“老有所安、友人所信、少有所怀”的仁爱思想,旨在告诉人们都要树立敬老爱幼、讲究诚信的思想。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点评:此句不但反映出只有全人类的体育竞技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全人类的身体素质得到普遍提升,才是理想目标这一思想,而且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有着密切联系,一脉相承。

7.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机智的人动而不被约束所以快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所以长寿。

点评:原文表达了机智的人乐于自由运动,仁厚的人静有常故寿,意思是一个仁厚的人长于保持操守。在“智者”与“仁者”相比下,孔子似在赞美仁者。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点评:原文体现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的谦虚态度和敬业精神。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点评:此句体现了以道为途径,以德为灵魂,以仁为核心,以“六艺”为学习演习内容的孔子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人文文化的精髓。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点评:原文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两种不同态度和表现所做的分析。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点评:此句似有一些警示意味,反对裁判员、运动员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得到好成绩和奖牌。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点评:本句旨在教育人要保持高风亮节,不要随波逐流。

13.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点评:原文用于分析人、启发人、引导人、教育人,都很合适。

1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点评:原文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小视年轻人,要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

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点评:此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平等共存、和睦相处、和平发展、和谐进步的美好愿望,使各国朋友感觉到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点评:若为君子,应有明断是非的眼光,本句着重表达了对个人品格和修养塑造的重视。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

点评:此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的做人标准。比如,在运动会上,自己不希望被别人绊倒,就不要去绊倒别人。这种品格在竞技场上显得尤其重要。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点评:原文说的是品行好的人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品行差的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用这种方法分析人、识别人、评价人、启发人是必要且重要的。

19.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点评:原文有两种解释:一是“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这种解释告诉人们,在实行仁德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不要谦让,自己主动去做就是了。第二种解释是“面对仁德连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这种解释告诉人们,自己的老师做了有违仁德的事情也不能让步。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

点评:此句富有指导意义――提醒运动健儿,要想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做好事先的训练工作和准备工作。

论语学而篇原文和翻译优选稿

论语学而篇原文和翻译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论语·学而篇》(我的学习资料)

论语 学而篇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⑥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

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学生。善于辞令。《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注释、说明] 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说:通"悦",高兴,愉快。愠:恼恨,怨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论语全文(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shí 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 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qín wèn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én qí zhèng qi ú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yǐ dé zhī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én zhī qiú zhī yú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第(35)课时《论语之微子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35)课时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四会市迳口学校 教学分析: 《论语·微子篇》是《论语》中的一篇,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教学内容:《论语·微子篇第十八》18.1——18.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掌握《论语》的文学常识,品味《论语》语句流畅、简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背诵课文,默写文中的佳句。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能熟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能熟记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讨论、听讲述,逐步疏通课文大意,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解释各章大意,理解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学原则。《论语》中心是讲做人的道德。 二、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微子篇第十八 2、教师范读课文(1——6章) 3、学生诵读课文(1——6章) (要求:语音准确,声音响亮,停顿恰当。) 4、明确文中表示人名的词语。 5、选章讲读课文。 【原文】 18-6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辏。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论语.学而篇》原文与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

论语六则、师说解析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我是学中文的,可以给你做具体的讲解: 按原文、注解、译文的顺序排列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习”有两种说法: 1.复习; 2.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1.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2.孔子教给其弟子的具体知识是礼乐射御书术,射箭、驾车、礼仪、音乐等学问都需要不断演习操练,因此此处应该是演习的意思 3.《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弟子、朋党

论语(带拼音版)完整版

论语

xuéér dì yī 学而第一 wéi zhèng dìèr 为政第二 bā yì dì sān 八佾第三 lǐ rén dì sì 里仁第四 gōng yě cháng dì wǔ 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 雍也第六 shùér dì qī 述而第七 tài bó dì bā 泰伯第八 zǐ hǎn dì jiǔ 子罕第九 xiāng dǎng dì shí 乡党第十 xiān jìn dì shí yī 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 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

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 季氏第十六 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 wēi zǐ dì shí bā 微子第十八 zǐ zhāng dì shí jiǔ 子张第十九 yáo yuē dìèr shí 尧曰第二十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 使民以时。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八佾》篇 《八佾》是《论语》第三篇的篇名。《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第一章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第二章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第三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第五章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第六章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第七章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目标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设计2.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殆(dài)论(lún)语说(yuè) 罔(wǎnɡ)好(hào)焉(yān) 惑(huò)逾矩(yújǔ)愠(yùn)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2)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3.作者名片 4.背景追溯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1.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2.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字、词、句,供学生探究。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疑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 shí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 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 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ò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fù zhī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 dào kě wèi xiào yǐ 道,可谓孝矣。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chǐ rǔ yě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ān mǐn yú shìér shèn yú yán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ān kě wèi hào xué yě yǐ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zǐ yuē bù huàn ré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én yě

论语:《微子篇》全文

论语:《微子篇》全文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能够去乎?”曰:“直道而 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 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 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 “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 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 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

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 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 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 ————————————————————————————————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另译】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自我赏析】 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自我赏析】 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孔子当时作为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为了生存而必须提出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的无奈体现,从另一方面也提想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但是,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状况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孝敬父母,关心长辈,考虑到老人们心灵上的需求。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论语(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y xu??r shí xí zh? bù yì yua hū yǒu p?ng zì yuǎn füng lái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bú yì la hūr?n bù zh??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y qí w?i r?n yt xiào tì?r hào fàn shàng zht xiǎn y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r hào zu? luàn zht wai zh? yǒu yt jūn zǐ wù bt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btn lì?r dào shyng xiào tì yt zht qí w?i r?n zh? btn yú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zǐ yuy qiǎo yán lìng sa xiǎn yǐ r?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yng zǐ yuy wú rì sün xǐng wú shyn wai r?n m?u ?r bú zhōng h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ng yǒu jiüo?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y dǎo qiün shang zh? gu? jìng shì?r xìn ji? y?ng ?r ài r?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 使民以时。 zǐ yuy dì zǐ rù z? xiào chū z? tì jǐn?r xìn fàn ài zh?ng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r q?n r?n xíng yǒu yú lì z? yǐ xu? w?n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y xián xián yì sa shì fù mǔ n?ng ji? qí lì shì jūn n?ng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zhì qí shyn yǔ p?ng yǒu jiüo yán ?r yǒu xìn su? yuy wai xu? wú bì wai 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zh? xu? yǐ 之学矣。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一)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一)《论语●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

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个人述职报告】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得感受。以下是分享的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的文章,欢迎阅读!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

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今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 __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