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三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三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三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一、二单元)一、基本要求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熟悉汉语拼音的主要拼写规则。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能看拼音写词语。

2.汉字

(1)能辨析学过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

(2)会用音序检字和部首检字两种方法查字典。

3.词语

(1)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应识记、理解、运用的词语。

(2)能依据字典、词典,并结合生活中的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辨析近义词、多义词。

(4)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5)能按照要求给词语归类。

4.句子

(1)认识完整的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2)能仿照例句给句子换个说法。

(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能按照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5)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语序错乱的句子。

5.标点符号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句、冒号、顿号和引号。(二)阅读

1.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对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按原文填空;会默写指定的古诗。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习作

初步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叙述要通顺明白。

二、例证性试题(括号内均为例题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niàn yán

纪(念)(延)安

2.根据要求填空。

“遥”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辶)部,除去部首有(10)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Y)。

3.选字填空。

愤奋

李明学习很勤(奋)。

4.选词填空。

注视张望瞭望

水兵站在军舰的甲板上,用望远镜(瞭望)远方的海面。

5.阅读下面句子,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6.选择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画“√”。

亲密.

(1)事物和事物之间距离短,空隙小,跟“稀”“疏”相反。()

(2)关系近,感情好。(√)

(3)不公开。( )

7.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旁边画“”。

成绩.(jì jī) 涌.上(rǒnɡyǒnɡ)

8.读一读,想一想,这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哪一个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一只青蛙坐在井底下,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只乌龟爬到井沿上,对着青蛙大声说:“朋友,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青蛙说:“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还会搞错吗?”

(1)朋友之间不要吵架。()

(2)说大话是不对的。()

(3)坐在井底看天,说天很小,比喻见识短浅。(√ )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

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9.边读边想上面这段话从哪些方面写了五彩池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用√表示。

(1)从大小、深浅、形状等方面写了五彩池的特点。()

(2)从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写了五彩池的特点。()

(3)从大小、深浅、颜色、形状等方面写了五彩池的特点。(√ )

10.根据下面要求完成习作。

题目:我想当一回

要求:

(1)别忘记把题目补充完整哦!

(2)你想当一回什么呢?是当一回爸爸(妈妈)、当一回飞行员,还是当一回小猫,或者当一回牙膏呢?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越有趣味越好!

(3)根据想象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选材新颖,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四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参考我市所选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和下册一、二单元)。

一、基本要求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熟悉汉语拼音的主要拼写规则,能看拼音写词语。

2.汉字

(1)对学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选择字义。

(2)能辨析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

(3)会用音序检字和部首检字两种方法查字典。

3.词语

(1)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应识记、理解、运用的词语。

(2)对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容易理解的词语。

(3)能按要求给词语归类。

(4)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4.句子

(1)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能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语序错乱的句子。

5.标点

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句、冒号、顿号、引号,认识省略号、书名号。

(二)阅读

1.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对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按原文填空。

2.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习作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的简短的记叙文。初步学写日记、书信。

二、例证性试题(括号内均为例题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jí k?nɡxì yī sī bùɡǒu

(聚集) (空隙) (一丝不苟)

2.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旁边画“”。

涨.价(zhànɡzhǎnɡ) 看.守(kàn kān)

3.按照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要查的字应查部首应查音序选择一种字义打“√”

①凝结()

凝.视冫N

②注意力集中(√)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不( 计)其数( 络绎)不绝

5.读一读,按照要求填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6.为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和猎人的小船翻.了。(②)

(2)红军长征翻.山越岭,行程二万五千里。(①)

(3)请你把这篇英文翻.成中文。(③)

①越过②反过来,倒过去,变动位置③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7.读一读,在意思正确的词语旁边画“”。

(抱歉疲倦神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挥舞悔恨热心)可以用来表示人的动作。

8.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过了着

①谁没读(过)这本书?

②我读完(了)这本书。

③我正读(着)这本书。

9.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搭配起来。

形式好看改善土壤

样式正确改进工作

格式多样改良生活

10.判断下列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昂首挺胸”的“首”字是第一的意思。(×)

(2)《颐和园》一文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1.读句子,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因为)他今天病得很厉害,(所以)没有参加篮球比寒。

(只要)是对集体有益的事,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去做。

12.扩句。

(慈祥的)爷爷(快步)走过来了。

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喜鹊在半空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飞翔,喳喳地叫道:“看来是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清脆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看,可不,一群鸽子在头顶上盘旋。它伸长脖子朝上喊道:“鸽子,看来天上数你飞得高了。”鸽子两眼注视着高空,对喜鹊说:“不,我们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和彩云并肩飞向远方。

“啊!是这样。”喜鹊飞着飞着,好像明白了什么。

1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喜鹊很虚心。()

大雁飞得最高。()

天外有天。(√)

14.根据下面要求完成习作。

“幸亏我没迟到……”“幸亏他没来……”“幸亏我带去了……”“幸亏我及时发现了……”生活中这样的心理感受很多,想想感触最深的那次是什么事情?把它写下来,我们共同分享吧。

要求:

(1)自拟题目。

(2)选材新颖,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350字。

五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参考我市所选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和下册的一、二单元)。

一、基本要求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1)能利用汉语拼音正确地认读、拼写。

(2)知道大写字母的用法。

2.汉字

(1)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2)会写已学过的生字,能读准字音,并把字写工整。

(3)能辨析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多义字的意思或给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3.词语

(1)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4)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句子

(1)能按要求改写、扩写、缩写句子。

(2)能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写在句子中。

5.标点

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句、冒号、顿号、引号。

6.背诵默写

(1)能默写教材中的古诗,并知道诗的作者。

(2)能默写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

(二)阅读

1.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理解学过的古诗文中的词句。

(三)习作

1.能根据要求选择材料,写简单的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2.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二、例证性试题(括号内或横线上为例题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yáo lán dǎ jiǎo nu? d?nɡ qián fú

(摇篮) (打搅) (挪动) (潜伏)

2.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旁边画“”。

高涨.(zhànɡ zhǎnɡ) 歼.灭(qiān jiān) 作用.(y?nɡ r?nɡ) 3.组词。

购(购买) 帜(旗帜) piān(扁舟)

钩(鱼钩) 织(编织) biǎn (扁担)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竭尽全力春风拂面兴国安邦由此及彼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2)红军过后尽开颜

...。

(全都喜笑颜开。)

6.默写古诗《赠汪伦》。(略)

7.查字典。

(1)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将应查找的部首填写在括号里。

延(廴) 魄(白、鬼) 享(亠、子)

(2)用音序查字法查下列字,将应查音序写在括号里。

诞(D) 匾(B) 魔(M)

8.先填空,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滔滔不(绝):断受(益)匪浅:好处

9.修改病句。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

(改为: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0.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只要……就…… 无论……都…… 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敬爱的周总理(虽然)已经逝世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胜地”和“胜利”中的“胜”字意思相同。(×)

(2)“游览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是反问句。(√)

(3)“动弹”的“弹”应该读轻声。(√)

(4)在《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共出现3次,表达了台湾

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疯狂地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100多号人拼命地向南跑。可是,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东西方向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老汉消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道: “桥窄,排成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人群中有人不满地叫起来:“党员也是人。”有人跟着嚷道: “这可不是拍电影。”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竟没有人再喊,100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 训斥)道:“你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在一边。队伍秩序井然。水,爬上了老

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这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小伙子竟来推老汉: “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是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人们望着白茫茫的世界,惊呆了。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2.将“训斥、喊、吼、拖、推”这5个描写老汉动作的词选填到文中括号里。

13.从文中找出写洪水不断上涨变化的三个句子,画上横线。

14.从文中找出形容木桥状态的四个词语写在括号里。

( 窄窄的)( 发抖)(呻吟)( 塌)

15.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山洪暴发的危机时刻,老汉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共产党员之歌。(意思正确、完整即可)

16.根据下面要求完成习作。

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_之中。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文章中不准用真实的人名、地名,人名、地名可以用字母表示。

六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参考我市所选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和下册的一、二单元)。

一、基本要求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语音

熟悉汉语拼音的主要拼写规则,能正确地认读汉字、拼写字音。

2.汉字

(1)能正确书写所学过的汉字。

(2)能辨析典型的形声字。

(3)能辨析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

3.词语

(1)能正确读写、使用所学过的常用词语。

(2)能理解课文中学过的重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能正确理解运用所学过的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4.句子

(1)能正确理解重点句子在课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能修改错误明显的病句。

5.修辞

能理解比喻、拟人、拟物、夸张、设问、反问、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并能运用。

6.标点

能掌握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7.文学常识及背诵默写。

(1)了解两册课本学过的课文中名家名篇的出处、作家姓名。中国作家,要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朝代);外国作家,要知道他们的国籍。

(2)能默写教读课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的篇章或片断。

(二)阅读

1.能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

2.能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3.能体会文章表达思路、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4.能正确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实词的意思和课文的大意。

(三)作文

1.写五百字左右的记叙文,能根据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确定详略,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书写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例证性试题(括号内或横线上是例题的答案)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B)

琐屑.A.xiāo B.xia C.xua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组成词语。

前仰后(hé)合

3.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愿跟着它走到天崖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崖”字应为“涯”)

4.选词填空。

春风像母亲的手轻轻A(A.抚摸B.吹C.拂)着你。

5.对《背影》中父亲说的“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确理解是(B) A.表现父亲的乐观精神。

B.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劝慰。

C.表现父亲很坚强。.

D.表现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

6.填空。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

7.诗文默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香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跑)了出来,(偎√、靠)在他的轮椅上直想哭。

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

8.选择运用正确的字。(用“√”)

9.请给第三节加上标点符号。

(“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10.“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c)a表示声音的延长;b转折作用;c解释说明的作用。

“呜——呜”火车开动了。破折号的作用是(a)

11.“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此时的“我”心中会怎样想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我”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

12.根据下面要求完成习作。

题目:的礼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收到或者送出一些礼物。礼物有大有小,价格有高有低,形式多种多样。小小的礼物往往凝聚着关爱、祝福和深情,也许还包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请将这个故事诉诸笔端,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成一篇有意思的作文吧。

要求: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仔细想想与这礼物相关的人事景物非同寻常之处。

(2)选材新颖,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3)字数500左右。

九年级语文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参考我市所选用的初中学段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及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基本要求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语音

①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能利用汉语拼音正确地认读、拼写。

②正确认读课文中字词,并能给字词注音。

2.字词

①正确书写、理解、运用学过的常见词语。

②准确纠正常见的错字、别字。

3.句子

能发现、修改常见的语病。

4.修辞

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并能分析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5.语文常识

了解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6.背诵默写

能默写教读课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二)文言文阅读

1.准确把握朗读中的断句。

2.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

3.掌握课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翻译文句。

(三)现代文阅读

1.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2.把握文章的思路、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精妙所在,并做些简单的分析。

5.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四)作文

1.写600字左右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句流畅,材料安排详略得当,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写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3.写五六百字的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根据研究的主题搜集筛选资料。

2.能对资料进行研读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二、例证性试题(括号内或横线上是例题答案)

1.下面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C)

A.天籁.(lái)撰.写(zhuàn)报复.(fū)

B.衣钵.(b?)陈迹.(jī)朗颂.(s?nɡ)

C.燕.(yān)山嫡.(dí)传程灏.(hào)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震耳欲聋姿态万千变幻莫测

B.问心无愧挥洒自如可歌可泣

C.一尘不染埋头苦干平淡无奇

D.眼花潦乱赫赫有名申张正义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

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

..要数除夕了。

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

..的成果,是麦田。

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

..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就会自然

..漂起来。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建筑是艺术,是的音乐,又是简洁的哲理诗。任何建筑,不管设计者与建造者是

否,其实都在表达一种思想。

A.凝固自觉

B.凝练自觉

C.凝练自愿

D.凝固自愿

5.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6.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A)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7.填空。

《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这首词运用了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8.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

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

9.某校有关领导对使用不到一年的新建教学楼的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看了这些数据,你对学校有怎样的建议?用一句简洁的话加以表述。

项目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

百分比15 % 22 % 38 % 25 % 答:爱护公物的教育必须加强。

阅读《孔乙己》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足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0.对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C)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困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11.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

....的一项描写方法是(D)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12.孔乙己的出现总能给酒客带来欢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孔乙己迂腐不堪,不过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同时也表明了社会的冷漠。

13.结合《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全文,说说你认为鲁讯笔下的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物?

答:孔乙己屈辱、懦弱、好喝懒做、迂腐麻木,是一个受封建教育毒害很深却又不自知的悲剧人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

..可乎?”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会:恰巧遇到;亡:逃跑;死国:为国事而死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失期,法皆斩。

译文:误了期限,依据军法都要斩首。

16.根据下面要求完成作文。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

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纲要及命题说明

2015—2016学年宿豫区六年级毕业考试纲要 小学语文命题说明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依标扣本是命题的指导思想。 1.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为合格考试,试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发挥小学毕业考试命题对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功能,注意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以课标为尺子,紧扣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总目标要求,在复习中要充分落实小学阶段所要达标的系统知识、学习水平和基本能力(既包括知识积累、读书积累,更包括语言表达与应用)的整合与训练。 2.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凭借教材,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综合考查。不任意提高和降低要求,不考繁、难以及超标、超越小学生思维水平而无限拓展的内容。全区统一一张试卷,不分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不另设城镇学校的附加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命题内容注重基础和实际能力的运用,命题形式强调整合性和灵活性,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命题的范围、形式与要求 (一)范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考查重点,同时延伸到小学语文课本外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 1.重视基础。以六上、六下教材为基本依托,以第十二册教材内容为主(60%-70%),辐射小学六年所学语文基础知识。 2.注重语言积累与实际运用。“语用”仍是今年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单项练习,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考查。 3.命题将根据我区学生实际情况,力求兼顾城乡、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试题的基础题、提高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二)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验进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 社会经 ,从而引,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 行审视和升华 。 认知自然、体验自 厚 渐浓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 天、因地制 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 基 辑 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 重 超出自然 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 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 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 理利用。 合他“乐山乐水” 却契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 消极 情怀。

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小学语文考点考纲

初中数学考点考纲 校区:中海名都 姓名:廖秋萍 2011年 8月 16日 * 基础知识部分 * 一.基础知识之字词 考点: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汉语字词,尤其针对所学的多音字、形近字以及字词的汉语拼音与含义进行考试。第一种类型:给加点字注音 考察的是学生对字词读音的把握,一般要求注音的字多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多音字或形近字。如:感慨( ) 气概() 偏裨( ) 裨()益 第二种类型: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考察学生对汉字的读音以及写法的掌握,考察的字词一般是多音字词和容易被忽视的字词。如:舟jí()jī()拿qì()约qiè()而不舍 第三种类型: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 考察学生对相近词语意思的把握并对它们用法进行区分。 如: 严峻严厉严格 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他变得更加,让每个施工人员都不敢有任何马虎。 第四种类型:写出已给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考察学生对字词意思的把握,以及对字词的联系和区分记忆。 如:醒悟——觉悟(近义词)醒悟——执迷(反义) 第五种类型:根据语句意思或文段意思,写出字或词语的意思。 要求根据语句或文段的感情色彩进行整体把握和理解后,对字词的意思进行揣度。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意思 易错点:

①对多音字的读音混淆; ②对形近字容易记混淆; ③意思相近的字词不能根据句子需要进行正确的运用; ④不能根据句子或文段的感情色彩进行词语含义的理解与分析; 应考要点: ①平时的学习过程不断学习和积累字词,尤其是小学阶段易错的字词,在读音和写法上都注意进行区别记忆,保证在考试过程中遇到多音字和形近字都能进行区分; ②学习和积累字词的过程中,对字词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同步进行记忆,并对其含义进行区别,掌握其不同的用法和意义。 ③学习分析语句和语段的情感,并根据语段的情感理解语句中的词语。 二.基础知识之语句仿写 考点: 考察学生对语句修辞手法的把握和运用。 主要考察的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对偶。 易错点: 对修辞手法认识和掌握不足,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将修辞手法弄混淆,比喻和拟人、排比和对偶都是比较容易被颠倒的。 应考要点: 分条理地对各个修辞手法进行详细地讲解,并且将容易混淆的比喻和拟人、排比和对偶进行对比讲解,加强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三.基础知识之病句修改 考点: 考察学生对语句的综合分析和整体理解能力。 病句的种类有很多: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不论是哪一种问题,都是对学生把握语句的能力的一种考察。 第一种类型: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 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学生对语句的综合分析能力,不需要学生进行修改,但是学生必须能够知道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第二种类型: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学生不仅要知道句子存在语病,并且要确切地找出语病所在而且要做出正确的修改,这种形式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必须掌握找出语病的技巧以及修改语病的方式。 第三种类型: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此种类型不需要学生亲自进行修改,也不需要学生亲自找出语病之所在,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语句中具体的语句问题,并且能够判断出题目中对语病的分析是否恰当。 第四种类型: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此类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修改语病方式的把握,做题时学生必须对题目中的修改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题目中的修改方式是不是合适的。 易错点: ①找不出语句毛病之所在,以为句子是完全正确的;

2020届全国卷(II)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握,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有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多彩的生活 主题单元:在本单元中有描写小学生快乐幸福学校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带我们一同感受自然的《金色的草地》一文,还有体现儿童对人生思考和感悟的《爬天都峰》,同时也让我们从《槐乡的孩子》一文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字音 1、强调的字音 打扮(dǎ)蒲公英(pu)发颤(chàn)景颇族(po)哈欠(qiàn)似乎(sì) 汲取(ji)鲫鱼(ji)缕缕炊烟(lü)一本正经(jing)满载而归(zài) 2、多音字 好 hǎo 友好当 dāng 当时教 jiào 教师晃 huàng摇晃hào 好奇 dàng 上当 jiāo 教书 huǎng晃眼 假jiǎ假山朝 cháo 朝向似①shì似的觉 jué感觉jià假日 zhāo 朝气②sì似乎 jiào 午觉 盛 shèng盛开发 fā发生相xiàng照相都 dū首都chéng盛饭 fà头发 xiāng 相信 dōu 都是 藏cáng收藏吐tǔ吐痰载zài装载禁jīn 不禁zàng西藏 tù吐血zǎi 记载 jìn 禁止 中①zhōng中心长①cháng长处散sàn 散步 ②zhòng中枪②zhǎng长大 sǎn 散文 3、同音字 dài待(等待)代(代表)带(丝带)戴(穿戴) chá查(检查)察(观察) biàn辨(辨别)辩(辩论)辫(发辫) feng峰(山峰)锋(锋利)蜂(蜜蜂) 字形 1、易错的汉字察绒舞戴仰勇苍 2、特殊部首戴—戈雀—隹(小)些—止辫—辛勇—力 3、形近字组词 雀耍钓仰 省要钩迎 4、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识字并能举例

珠——朱桥——乔停——亭襟——禁 亿——乙谋——某障——章诗——寺绿——录 词语 1、生字表中的词语 2、积累的四字词语 绚丽多彩白发苍苍满载而归屡屡炊烟惹人注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句子 1、比喻句 (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第2课)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就像小猴子一样(第3课) (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小辫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向觅食的小鸭子。(第4课) 2、拟人句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要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第1课) 3、夸张句 再看看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4、积累的句子 (1)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第2课课后) (2)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后趣的是,跑来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第1课) 课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 1、主要内容——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美)和(团结)。,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文章层次——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3、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要求背诵)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

新版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记录

《绝句》教学记录 古诗,语言精湛,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标准》还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更好地认识、吸收和传承丰厚博大的祖国文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古诗的教学,更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为了提高古诗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学《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诗时,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运用字理,析解诗题 教学伊始,我是这样帮学生析解诗题的: 1.幻灯片演示“绝”字的演变过程:“—甲骨—金文—小篆—楷书”帮学生理解“绝”的本义为“截断丝”,引申指“截断、断开、不连接”; 2.启发学生将“绝”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并借助字典,了解“绝句,就是古代格律诗的一种,仅有四句,相当于截取律诗的一半,又叫截句、断句。 3.简单了解绝句有五绝、七绝之分。每句诗有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每句诗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并结合本课所涉及到的古诗,让学生当场作出判断:《绝句·迟日江山丽》是五言绝句,《春游湖》是七言绝句。之后再联类引出杜甫的另外两首绝句,先帮学生从句数上判断这两首诗都是“绝句”,再针对每句的字数分别判断《绝句·江碧鸟逾白》为五言绝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七言绝句,这样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以《绝句》为题的古诗,通过观察、了解“绝”的演变过程,不仅能感受到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生发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而且知道了“绝”的意思,知道了“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分为五言和七言,这无疑为绝句类古诗的再学习结结实实铺了一块砖! 二、联类诗句,丰富积累 《绝句》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我建议学生依据插图和诗句呈现的信息回忆一下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于是,由桃花、小燕子等图片景物联类引出了《春游湖》《惠崇春江晚景》《大林寺桃花》;由作者杜甫写的绝句联类引出了他另外两首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江碧鸟逾白》;由描写春天的诗引导学生诵出了《咏柳》《春晓》《村居》等。优秀而又经典的古诗,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良好审美情趣。而“联类”的意识融于古诗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分类背诵和积累,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迁移,让古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模拟试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中的“浊汴清淮”意象 滕汉洋汴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与淮水本来并不直接相通。自隋炀帝开通济渠,汴水始自陈留偏离旧道汇入淮水。 汴河引黄河水为源,因此也便成为一条浊河。唐人多关注这一特殊的水质现象。高适的《东征赋》云:“出东苑而遂行,沿浊河而兹始。”这里所谓的“浊河”,即汴河。日僧圆仁取道汴河回国时记:“汴州以来,傍河路次人心急恶不善,能似所吃汴河水之急流浑浊也。”以汴水喻人心的急恶不善,可谓能近取譬。 浑浊是汴河留给唐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唐人因此常以“浊水”代指汴河,并将其引为诗歌意象。白居易《茅城驿》云:“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茅城驿是汴河上的水驿。汴河两岸本多平原,如白居易所言,真可谓“无景思”也。加上秋日凄清,此时又正是汴河水浅难行之时,“浊水半和泥”的汴河也自然成为这种凄凉萧条的一部分。此外,汴水浑浊既是常态,则汴水澄清也便成为一种瑞象。姚合《寄汴州令狐相公》云:“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以汴水澄清比喻令狐楚治理汴州的政绩,堪称“浊汴”意象的绝妙反用。 至唐代,“清淮”成为具有吟咏价值的诗歌意象。杨谏《月映清淮流》赋、徐敞及佚名的《月映清淮流》诗,皆唐人的省试作品。“清淮”这一意象被引入省试诗赋,说明其文学审美价值已经逐步经典化。唐诗中大量与运河行旅相关的“清淮”意象,既是这种经典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这种经典文学意象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扩散性影响。 独立来看,唐代运河行旅诗中的“浊汴”与“清淮”意象各有其意义承载。而从唐代的运河交通来看,汴河、淮河与邗沟连接两京和东南地区,汴、淮交汇处作为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最易引发“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的感叹。从运河行旅的角度来看,由淮入汴或是由汴入淮所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无疑是传统的地域分野观念借助运河交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由淮入汴或由汴入淮的情感波动固然与“山川地脉分”等传统文化认知相关,但更直接的是与行旅之人的旅途观感相联系。如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云:“自缘迟暮忆沧洲,翻爱南河浊水流。初过重阳惜残菊,行看旧浦识群鸥。朝霞映日同归处,暝柳揺风欲别秋。长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泪独回头。”诗由“忽见清淮”而引发,由浊汴与清淮交汇处的特殊水质现象,引起“长恨相逢即分首”的感叹。在这首诗里,“浊汴”和“清淮”两个诗歌意象结合在一起,已经超越了两者各自独立时候的内涵指向,重新生发新的意蕴。 除了具象地表现汴淮交汇处的地理现象及抒写由此引发的心理感受,唐人相关的浊汴清淮意象还进一步引申。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诗由汴淮交汇处渡口的不同水质现象,表达世事人生流变不常之理。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云:“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用浊汴清淮交汇而淮水自清的现象,喻清净之心不染尘俗的佛理。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超越了对运河交通地理的书写,是“浊汴清淮”这一文学意象的合理拓展。 (选自2021年2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三)-最新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ánɡ lú yá xiǎo xī méi zi jiǎn shǎo 二、比一比,再组词。 桃( ) 蒌( ) 芦( ) 逃( ) 楼( ) 户( ) 三、阅读与感悟。 (一)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__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____________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 )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之情。 (二)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 )、( )、( )和( ),动态的景物有( )和( )。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3.本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燕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ī fú jù lǒnɡ xínɡshì lǖe ɡuò juàn le ǒu ěr 二、比一比,再组词。 佛( ) 拢( ) 尔( ) 拂( ) 笼( ) 而( ) 卷( ) 副( ) 倦( ) 幅( ) 三、照样子填空。 例:(乌黑)的羽毛 ( )的翅膀 ( )的小燕子 ( ) 的图画 ( )的湖面 ( )的尾巴 ( )的细雨 ( )的天空 ( )的春天 ( )的电线 四、阅读感悟。 1.文章第一自然段从( )、( )、( )这三个部分写燕子( )的特点。 2.文章的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选择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写在横线上。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标准解读 一、识字与写字 1.上册认字230个,下册认字230个,写字220个十200个。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会写1400个左右。 2.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学习多音字,增强预防错别字的能力。 4.认识文房四宝,开始练习写毛笔字。 二、阅读 1.初步掌握独立学习生词的方法,能够根据语言环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生词的意思。学习查词典,能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多义词的词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阅读中积累词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学习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或提炼重要信息,练习找课文中心句、段落中心句,练习概括一篇课文或一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背诵至少18首古诗、教材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指定的课文片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5.练习根据阅读的需要查找资料。 6.继续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扩大阅读量。 三、习作 1.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2.通过伤写、续写等方式,继续练习用词准确、有内容、有条理地写话,并能较熟练地解决不会写的字的问题,完成由说到写的过渡,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3.学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写公约,继续练习在生活和活动中运用启事、留言条、请假条等常见应用文,做到语言得体,格式正确。坚持写日记(每周一篇)。 5.能够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6.学习修改的方法,通过自己大声读、请别人修改、“冷处理”,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发现的其他问题。 四、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考纲

小学语文考纲

一、拼音汉字 (一)考试内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笔画、偏 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法。 (二)考试要求:1.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句。2.能辨识常用汉字注音正误。 二、词语 (一)考试内容:词语的理解、辨析、归类;成语的运用;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二)考试要求: 1.能熟练地掌握音序、部首查字法,会根据词语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能用指定的意思正确组词。 2.能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辨别、修改错别字。 3.能自己积累一定的词语,按要求写词语,按要求将词语分类。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并能按要求替换词语。 三、句子 (一)考试内容: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见句型的转换;七大修辞方法;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八大类型;口语交际。 (二)考试要求: 1.能按原文或要求写谚语、对联、格言、警句等。 2.会按要求改写句子和仿写句子。 3.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有修改常见病句、正确调整句子顺序的能力。 4.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含义(包括古文中的句子)。 四、古诗词 (一)考试内容:必背古诗词的默写;古诗的分类考察;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 (二)考试要求:能按原文或要求写 五、阅读

(一)考试内容:分析理解题;概括内容题;归纳中心题;感悟道理题;阐述观点题。 (二)考试要求: A.课内阅读: 1.能按原文填空,并指出所填文章的出处、作者等。 2.能把握课文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B.课外阅读: 主要从词句理解、标点使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语言、情感、写作思路等方面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文章的水平。 现代文阅读: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 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六、写作 (一)考试内容:四大文体: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法。 (一)考试要求: A.作文基本要求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2020新教材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填空 一、古诗文:(十首) 1.《绝句》 唐代杜甫(fǔ) ()()江山丽,()()花草香。泥融()燕子,沙暖()鸳鸯。 2. 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枝,春江水暖()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3. 三衢道中宋代曾几 ()()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山行。绿阴不()来时路,添得()()四五声。4. 忆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日出江花红胜(),春来江水()如蓝,能不()江南?

5.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du)》 宋人有()()。田中有株。()走触株,折劲而死。因释 (shì)其未(l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 宋代王安石 ()()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千门万户()()日,总把()()换旧符。7. 清明 唐代杜牧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wéi) 独在()()为异客,每逢()()倍思亲。遥知()()登高处,遍插()()少一人。9. 滁(chú)州西涧( jiàn) 唐代韦应物

独怜()()涧边生,上有()()深树鸣。 ()()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 10.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芳菲(fēi)尽,山寺()()始盛开。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课文段落 1.第二课《燕子》1-3 自然段一一郑振铎 一身()的羽毛,一双()似的尾巴,一对()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kuà ng)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上,飞到那边的()下了。 2.第三课《荷花》2-4 自然段一一叶圣陶 ()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大 纲 (小学1-6年级识字量:450+750+550+400+250+150=255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大纲人教版

2011年大纲版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纲整体分析 2011年《考试大纲》和2010年《考试大纲》一脉相承,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题型示例等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这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大纲版高考历史悠久,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思维方式;社会大背景也需要保持稳定性;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大纲版省份近年就要全部加入其中,最后几年需要在稳定和继承中接轨。 《考试大纲》的高度稳定,预示着对考生的各项要求没有改变,命题的依据、思路,试卷的结构、题型、考查点也会保持稳定。当然,这不意味着反映到试卷上的东西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有些考点会出现轮换考查,即便是考查同一个考点,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更无须说试题依据的情境永远都是新鲜的,往年的高考都告诉了我们这些。 备考指要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近3年的大纲版试卷,无论全国一卷还是全国二卷,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考查7道小题,其中,客观题4道,主观题3道;4道客观题依次考查字音、成语、病句、连贯,3道主观题中必考1道仿用句式题。2011年高考,这5道题考查点还不会有变化。另外两道主观题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既要看去年考过的,又要关注轮换考查点考查的特点,各个考点都要练到,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哪个考点不考,不去训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选材,史传文始终是首选,都是从24史中节选的篇目,写法正统,文字规范、浅易。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考查点固定:理解文言实词、筛选信息、概括文意、翻译文句。题型也固定:前三点为单选题,后一点为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的备考,要高度关注史传文,而且是24史中的篇目。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现代文,它更加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从课内汲取文言知识的营养,通过联想、迁移来解决阅读新材料遇到的问题。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其含义;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无关信息;文章概括和分析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之处;文言文句子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句意通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鉴赏形象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情和景的关系。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在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与抒情的手法。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通过训练,要总结答题的方法,强化答题的步骤,熟悉答案的构成,即明确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一般是诗文结合,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人生的句子,不偏不怪。 用心爱心专心 1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 “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 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 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 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 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 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岀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 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 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 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 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丄),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 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 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 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 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1^1)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 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戉”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戉”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 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戉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

三年级语文考试题型及范围

三年级语文下册考试题型及范围 一、读拼音写词语。 如:tián dìyóu yù (田地)(犹豫) 词语主要来自课文后面的词语表 二、写反义词。 如:动——()吞——() 参看第15页“我的发现”,31页“读读认认”。 三、选词填空。 如:对阵串 一()珍珠一()微风一()翅膀 参看第15页“我会填”及课文中有数量词的句子。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如:光彩夺目的()弯弯曲曲地()鲜花开得() 参看第69页“我会填”及课文中有“的、地、得”的句子。五、多音字组词。 如:jiāo( ) jiàng( ) 教降 jiào( ) xiáng( ) 参看第103页“我的发现”。 六、形近字组词。 如:导()继()

异()断() 参看137页“我的发现”及生字表(二)中的形近字。 七、把词语补充完整。 如:()心()志聚()会() 参看16页、69页“读读背背”,另加“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买椟还珠”。 八、照样子写词语。 如:栩栩如生(AABC) 参看119页“我的发现”。 诚心诚意(ABAC) 参看137页“读读记记”。 零零星星(AABB) 参看137页“读读记记”。 九、选词填空。 如:忠言留言吉言 1.临走写下的话叫() 2.表示吉祥的话叫() 3.诚恳劝告的话叫() 参看120页“趣味语文”。 十一、按要求写句子。 1.修改病句。(举例:略) 2.写把字句、被字句。(举例:略)

3.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用关联词扩句。(举例:略) 十二、将谚语、格言、诗句补充完整。 如:1.绳在细处断, 2. ,一年之计在于春。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参看49、88、104、120、137“读读背背”,55页格言。 十三、按课文原文填空。 如: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背诵课文第1、25课全文,第三课2、4自然段,第五课1、2自然段,第13课3、4自然段,第21课最后一段。 十四、照样子写句子。 1.加比喻句。如: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参看31页“我的发现”。 2.反问句改陈述句。如: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反 问句)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陈述句)参看48页“我的发现”。 十五、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如:(1)取出来(2)长出来(3)从上往下打 1.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 2.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