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简介

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简介
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简介

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内容摘要:本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课,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体现21世纪学科综合与交融的新教育体系。通过系统性、整理性的改革,我们采用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综合性、创造性、原本性教育原理结合其“本土化”或者说是“中国化”的新创造加以有机整合和拓展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教学对象:研究生+本科生

学分/周学时:2学分/4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

奥尔夫教学法课程大纲

A. 课程简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课,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体现21世纪学科综合与交融的新教育体系。通过系统性、整理性的改革,我们采用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综合性、创造性、原本性教育原理结合其“本土化”或者说是“中国化”的新创造加以有机整合和拓展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授课对象主要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面向中国音乐学院各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及研究生。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学时/周/1学期,参加本课程的学习并达到课程评价要求者,可获2学分。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教育学基础。

二、课程价值

本课程涉及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音乐美学原理、音乐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等范畴,并结合本专业的特性,围绕奥尔夫“整体的艺术观念”,倡导“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这个核心(即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体现哲理性、艺术性、

实践性、体系性,融合动作、舞蹈、语言等各种艺术于一体,以达到健全的人格教育。

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学会将音乐作为最好的手段进行音乐教育,运用经过学生融会贯通的学科的传统的和现代的观点,分析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音乐教育的各种问题。它是所有学习音乐教育或有志于成为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牢固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实践课程。

三、课程目的

(一)总体目的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在从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课程论和教学论、测量评价、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了解这些范畴的基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为从事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综合性、创造性、完整性、平衡性、即兴性等教学特色为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全面而综合的实践平台。

(二)具体目标

本课程本着“原本性”“即兴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目标原则,使学生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能够:

1、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认识奥尔夫的中心思想。明确本学科涉及的

基本范畴和

相应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教育哲学、美学、心理学观点,在理

解这些观

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看法,并运用前人和自己的观点、方法解决音

乐教育实

践中实际问题。

2、使用本学科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选或教师建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

课题,充分

表现即兴创作的能力,研究和创新及具有个性的研究设计思想。形成良好的个人风格和特色

3、了解奥尔夫课程的分类、要素和过程,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课

程和教学课程。

4、掌握一定的歌唱的基本技术与技巧,以及音量、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

等基本控制能力,具备一定的演唱

能力。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动作统一、协调、优美,富于表现能力。

掌握一定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

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5、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多种多样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的

了解,激发学生探究音乐文化奥秘

的志趣,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和发展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能

够与本民族文化完美结合,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

突出民族音乐的传播。

6、扩展学生的全球文化视野,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培养

学生参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能力。

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与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密

切关系以及各民族音乐的共性与特性。

7、了解音乐教师教育在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还要掌握其它的

音乐教育体系的原理及实施(达尔克

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并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运

用这些知识。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从教学对象出发,选择最符合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

神话、寓言、民间传说、童话等等内容进行教学(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民族风格。

(3)重视实践的教育特点与相关的基础原理有机的结合

(4)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即兴创作、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5)注重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全面型高素质音乐教育者

(二)课程内容与进度

1、课程内容

(1)奥尔夫的生平

(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社会学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3)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

1)结合语言的音乐教学

说唱儿歌

说唱节奏

歌唱

2)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

声势(捻指、拍掌、拍腿、跺脚)

律动

舞蹈

戏剧表演

指挥

3)结合音乐的音乐教学

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

自制乐器演奏

五、课程实施

(一)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学时为36学时。

(二)教/学方式

1、教师与学生互动

2、教师课堂讲授。

3、学生课外自读。

4、学生个体/小组课外研究(项目)。

5、学生个体/小组项目演示(课堂)。

6、课堂讨论。

7、网络交流/网络答疑:使用本课程“教学互动”学习论坛和网络互动栏目。

(四)主要教学材料

1、主要教科书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音乐出版社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著

2、同类教科书

(1)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管建华著

(2)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海南出版社杨立梅、李妲娜

(3)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

(4)后现代音乐教育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管建华著

3、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详见“教学资源”。

(五)教学条件

1、教师条件

本课程要求对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积累的教师承担主讲。

2、设备条件

本课程需要使用计算机,音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课程评价

(一) 评价原则

1本课程的评价原则紧扣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重在考察学生在理解、参与、创新的艺术综合运用的能力,表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想法,是否能够主动地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解决音乐教育活动的某些实际问题。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现场点评、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

3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关注和考察记录,包括学生出勤率、问题的解决方式、课内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指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为学生的期末成绩。

4.每学期应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观摩,并纳入考核内容。

(三)评价标准

1、学生对本课程的核心思想、基本观点的理解。

2、学生的表现与课程基本内容的相关性。

3、学生在学习中体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4、学生在学习中体现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四)评价比例

1、课堂出勤(必须)。

2、学生积极主动参与(50%)(平时+期末)。

3、课堂演示(40%)。

4、讨论参与(必须)。

5、试卷考核(10%)。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 王丽雪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王丽雪 摘要:现代教学理念下需要创新幼儿音乐教学,以充分满足幼儿成长需求。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幼儿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音乐 审美素养,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得到情感上美的体验。本文中 详细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法;应用要点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利用奥尔夫音 乐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改变学前音乐教学现状,提高学前音乐教学的水平。 1、奥尔夫教学法分析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游戏为主,提升幼儿创造力、表达能力、社 会交往能力。 1.1 原理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音乐”。原本性音乐把动作、舞蹈、 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人类活动状态,通过节奏让幼 儿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从做中学”和中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 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有着些许相似之处。 1.2 原则分析 (1)有机综合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活动教学法是把舞蹈、律动、间操、语言学习等多种形式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表现出来。游戏是幼儿主要学习方式,奥 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教师通常引导幼 儿观察倾听自然界或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声音,然后让幼儿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 出来,幼儿可以运用自身身体部位有节奏地打击出声响。 (2)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可以 进行大量的即兴创作,幼儿主要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场景发出的声音进行模仿, 创作属于自己的动作,即兴敲打,进行自己的音乐学习。 2、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 2.1 采用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音 乐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听说训练、乐器练习、歌唱跳舞以及角色表演的方式, 促使幼儿对音乐进行学习和感受,促进学前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1)听说训练。在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聆听,感受音乐中的优美形象和情节,并且鼓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表达。在音 乐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引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然后对音乐进行聆听,帮助幼儿对音乐进行了解。 (2)乐器演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使用教具是重要的方式,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促进音乐教学的完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教具有响板、串铃以及三角铁等打击乐器以及钢琴、钟琴等定音乐器。操作简单、音色优美, 深受幼儿喜欢。 (3)唱和跳。在学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发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另外,角 色表演也是幼儿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 姓名:张静 学号:40815017 班级:08级教育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今天,就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起源于含义 案例分析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以后之事。 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案例分析教学法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而教师则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实施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如下图) 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奥尔夫教学法基本内容

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 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 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⑧创作。奥尔夫教学法让每个儿童把机器开动起来,积极参与创作。这里指的是“元素性”的创作,如一个节奏型、一个舞蹈动作、一个简单的固定音型,虽然总是比较简单、粗糙,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是“我们自己的”。 ⑨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发展。 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

基于内容教学法的英语国家概况教学

2011年10月 科教纵横 基于内容教学法的英语国家概况教学研究 文/赵永梅 摘 要:本文以认知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内容教学法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研究,分析了将内容教学法引入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教学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内容教学法的两种常见模式在英语国家概括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容教学法;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主题模式;专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239-01 随着我国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为我们培养了无以计数的外语人才。但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人们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要求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因此,全国各高校都加大了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英语选修课的比重。本文拟以内容教学法为依托,将其常见的两种教学模式引入英语国家概括课程进行探讨研究。 一、内容教学法的概念 内容教学法即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CBI)。内容教学理念于20世纪下半叶兴起并引起教育界和语言界的广泛关注。顾名思义,内容教学指的是将目的语的教学和特定的学科或者是主题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模式。这种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通过目标语言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观点的提出建立在语言教学的一定认知上。因为只有给予语言系统和学科内容同等的重视,才能有效促进两方面的齐步发展。运用目的语教授学科内容不仅可以较理想的达到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也为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内容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内容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其一都强调为二语/外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机会在交际的、有语境的环境中进行真实的交互;其二都把二语习得视为一种综合认知行为。但是前者强调语言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自身背景知识的联系,以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激发兴趣,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而后者的核心思想是语言学习应注重有意义的内容学习,Krashen提出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内容教学理念主张将语言能力的提高沉浸在某种主题或者某个学科来进行,这正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和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实践。 教育及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包含双重性。换句话说,所有人类的智慧行为,比如学习、思考、交流等,既需要知识又要有实践过程。如果把技能培训与语言知识分离的话,学习者要将这些语言知识转化为其内在的知识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把语言知识放在一定的专题中来学习的话,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在这种学习里,主题内容的出现会创造语境,而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就有了兴趣和积极性,其课堂参与程度就会提高,从而也能更好的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和语言技能。 从二语习得的视野来看,自然语言的习得是在内容环境中产生的。复杂的语言只有在以真实的、复杂的内容为中心的框架之下,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自然语言从来都离不开其内容和意义。 三、内容教学理念在英语国家概括课程中的应用 内容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也就没有固定单一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理念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四种,即:课程模式、主题模式、专题模式和辅助模式。其中主题模式和专题模式从理论上讲均适用于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主题模式 主题模式的材料来源于目标语的各类话题和主题。而材料中的主题和话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并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到英语国家概况中,我们可以选择横向的主题,比如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对比,或者从纵向方面就某个国家的概述作为一个主题。主题模式旨在以语言为媒介来获取新信息,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在此,我们可以将选修课程的学生按照自主意愿和老师分配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围绕自己选定的话题和主题,将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展开综合训练。 (二)专题模式 专题模式的授课内容某行业或专业有着密切的关联。专题模式的教学既可以由专业教师主持,也可以由语言教师负责。英语选修课设置本身就是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为目标的,因此,任课老师要兼顾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关注的出国留学和旅游问题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旅游热点的专题。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语言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跨度大,涉及面广,有横断面,也有纵深轴线。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英语国家历史与文化知识”为目标,所以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文化知识与内容的介绍,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运用内容教学理念中的主题模式和专题模式的方式,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内容,又学习了语言知识。 新时期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已然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内容教学理念将语言教学沉浸于特定的主题或者学科来进行,是将语言学习同内容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途径。该理念的实践也将对我们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作者简介:赵永梅,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化和教学法方向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哗.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4(4). [2]顾飞荣,嵇胜美.近15年国内C B I外语教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 [3]雷春林.内容教学法(CBI)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4]李丽.基于内容教学理念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项目基金:本研究获西安工业大学“基于CBI理念的‘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JGY23)资助。 2011.10 239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 “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内容及原理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过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是当今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而从中所体现出的综合性、基础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深受教师和儿童的喜爱。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一词在德文中有“原始”“基础的”“初级的”“元素性的”“自然的”“富有生命力的”等多种涵义。这种核心观念统领、贯穿于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乐器等各个方面。原本性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人们亲身参与的音乐活动。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对音乐技能的完全掌握,也不仅仅是提高人的音乐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结构感、平衡感、独立个性、空间感、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特殊功能。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把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儿童能够直接参与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并与其教育目标紧密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模式是它最主要的教学特色,具有以下特点: 1.元素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常常将多种元素性的艺术行为有机地组合成为一种作品的表现载体,即“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而“原本性”重在强调音乐表现手段中每一个环节的元素性,其中包含艺术形式的元素性、音乐技能技巧的元素性、材料采集的元素性、教学方法的元素性等。奥尔夫所编写的音乐教材通常采用的是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如采用不断反复而简单的固定节奏,采用容易上口的五声调式旋律,采用最常见的大小调式、回旋曲式等,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元素来表达人类最本原的思想情感。在奥尔夫看来,表达的情感越具有原本性、越具有单纯性,效果就越纯粹、越直接。 2.综合性。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最真诚、自然、自我的流露方式。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并非是单独的音乐,而 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课例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的,例如在讲故事、歌唱、形体舞蹈、做游戏等活动融入音乐,进行配乐讲故事、配乐表演唱、配乐做游戏、配乐朗诵等教学形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音乐相互关联,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动作、语言、舞蹈、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行为领域原则。以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是奥尔夫体系突出的特点。所以,奥尔夫的音乐教学常常是以一个很小的语言动机为切入点,继而发展到音乐、动作,最终在一个综合的音乐领域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参与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出,原本性的音乐并不是作为听众或观众去聆听或观赏音乐活动,而要求人们必须亲自、主动地参与到其中的一种音乐活动。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亲身创作。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和音乐都是作为教育的主体存在,其原本性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亲身感受和亲身体验来回归人本教育,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境界。 4.即兴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使人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奥尔夫认为,即兴的方式是最古老、最为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抒发情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即兴常常贯穿于语言、舞蹈、歌唱、创作等其他教学形式之中,通过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亲身实践,以即兴活动的形式来发展提高学生在体验音乐并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这种即兴的创造活动,使学生在音乐、动作、舞蹈、语言等元素性、综合性教学活动体验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得以展示和体现。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建议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与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也是有区别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仍旧长期使用着以基础乐理知识、唱歌为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体现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文章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并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音乐视野,注重实践过程;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多元评价。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作者简介]白艳(1978-),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陕西西安710061)[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2年科研基金项目“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KJ048)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56-0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白艳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包括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柯达伊教育体系和奥尔夫教育体系。其中达尔克兹教学法出现的时间最早,他的教育原则,构成了后两者的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原本性教育,1963年,在奥尔夫音乐学院落成典礼的大会上,奥尔夫做了一个演讲,其中有一段话经常被引用:[1]“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的任务和天职仅仅是从今天的角度,将古老的、不朽的观念重新说出来,并致力于实现它。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新的东西的创造者,而只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人,就像一个火炬的接力跑者,在古老的火种上点燃火炬,并把它传递到今天来。我的后继者命中注定也一样,因为如果这个观念保持着生命力的话,它的生命就不会终结。但是,保持生命力意味着演变。随着时间并通过时间而演变,充满希望和一再激动人心的,正在于此。” 那么什么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音乐?他要求演奏者参与其中,将音乐、语言、舞蹈,也就是肢体动作融合在一起。这种音乐是即兴的,是从内心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律动,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都能够做到的,而且特别适合于儿童。 那么我们笼统的将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概括下,一共有五点: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并不是用单一的形式来存在的,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颠覆了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单一的对儿童进行某一乐器或者单一演唱抑或是舞蹈的训练,而是采用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奥尔夫乐器来演奏的方式。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原本性的音乐是和语言和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最原始的音乐,最原本性最接近人内心的。 2.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即兴性,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很多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即兴性,比如在看到一幅画之后,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或者乐器,或者舞蹈,或者歌曲。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或者身边的任何一个物品来代替乐器进行演奏。 3.参与性与创造性 就像奥尔夫所讲的:“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在奥尔夫的眼睛里,这种行为方式,是非常契合孩子天性的。他强调:“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认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2]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所有的演奏者必须参与到音乐之中,根据自己的心所感受到的,来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4.本土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并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框架,他鼓励人们把他的原本性音乐理念融入到本国的文化之中,而这种形式给了各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严格的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各国的版本都是一种变体性的版本。就像任何一种理论在实践中都会因为不同的人理解的不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试行应用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试行应用 摘要:在20世纪世界音乐教育发展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其具有重要影响力,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们对这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有了越来越丰富的了解和认识。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新一轮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思想不断冲击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头脑,给他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为我所用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课程的视角对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研究,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在伊春附属实验小学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探究,以期达到帮助音乐教师形成正确的学习和借鉴态度、促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音乐教育;小学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背景 音乐教育因为具有技术性实践和理论性研究的特点因此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在学校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育课程是学生综合系统地接受音乐文化符号、信息等音乐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着名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三大体系之一,其严谨性、完整性、发展性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在很多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奥尔夫教学法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二、研究意义 当今世界音乐教育领域使用最广泛的三大教学法就是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与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教学法,三者皆有特长。对很多人来说,奥尔夫教学法可能非常陌生。其实,自从奥尔夫教学法在大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传入大陆以后,包括汪培元教授、廖乃雄教授等在内的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就通过研究和论证后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适合国情,对这套来自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花了大量心血,先后引进并翻译相关论著和文章,并且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教育部门高度关注他们的努力。1988年,有官方倡议在中国音乐家学会成立奥尔夫专业委员会,这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奥尔夫学术研究社团,这个团体通过发表论著和文章,以及在全国各地开展讲座活动,努力的向中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中国奥尔夫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师资培训及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 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 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 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基本内容 1、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2、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 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 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3、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4、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5、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

游戏教学法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的策略研究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的基本课型有下列四种:单词、句型、语篇和语音。今天我主要结合这四种基本课型,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游戏教学法来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现在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性教学法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游戏都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个有趣而且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过程。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是将“游戏”和“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游戏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1、哈特利和戴维斯的著名的信息存留测试研究证明: 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所能回忆起的70%的内容是在整堂课 的前10分钟里获得的,20%的内容是在最后10分钟里获得 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构思出如何在一整堂 课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 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2、我们的教学现状:相对于发达国家学校的那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刻板枯燥,因循守旧,即便是最有趣的课堂,15-20分钟以后也会渐渐让学生失去注意力。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感到拘束紧张,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但他

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理念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 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与流变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与流变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作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与其比肩的是达尔克罗兹及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大的而影响。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与流变为探索主题,首先就中国学者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做简要的概述,其次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幼儿教育之中的可适性进行初步的探索,最后浅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标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发展;流变 伴随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德国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论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人们越来越看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众多教育家对这一理论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也进行了许多教育实践活动。 一、中国学者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 第一,立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体系,对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和讨论。2000年杨立梅、李妲娜合著了《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她们认为当今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亟需改革,随之引入了著名的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具体介绍,并且强调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于2002年出版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这本书主要是从各个方面对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介绍和研究,并提供了许多教育实例作为研究依据,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整本书由许多篇独立的文章构成,比如王德君的《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特色》、黄二鹏的《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任华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点》和察觉民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等,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大多数从奥尔夫的基本理论入手,体现了作者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不同认知。 第二,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带入到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比如1986年廖乃雄率先将奥尔夫思想运用到儿童音乐教学研究活动中,其代表著作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陈蓉在2009年出版了《从头到脚玩音乐》的儿童音乐教程,她在书中将理论与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骤都对应结合起来,并且从教学的方法、心理活动等各个不同角度对教学的具体步骤进行归纳分析。1986年廖乃雄将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翻译成中文教材,这本书主要是在奥尔夫音乐思想的基础上,提倡家长积极参与到儿童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强与儿童的互动。并且,这个教材对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倡导人们自己去进行安排和设计。教材中涵盖了众多学者的文章,比如李冰妮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探析》、陈雯的《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运用》、李亚秋的《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董骞的《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实施现状研究》等。这些文章大多数是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意义,并且论述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奥尔夫思想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各种迹象表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学者和教育家都在对其进行研究,这有利于改善我国儿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以《定风波》小、初,高同课异构为例褚树荣等【引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已久被语文教坛所诟病,教学方法的形式化追求也已成为课堂通病。我们都知道教学要基于学情、本乎文体、关注目标等道理,但涉及一篇具体课文,怎样确定内容、选择教法才算是基于学情呢?为了探讨问题,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和宁波泰河中学共同策划了“小、初、高同课异构”活动,华山小学王梁贤老师、泰河中学张倩老师、明港高级中学吕紫绡老师分别展示了课例。策划时考虑到三个因素:首先是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比同一学段的学生学情差别更明显,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同课异构”,更能考察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相关性。其次是教师。不同学段的教师,平时教育对象不同,教学时应该更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保证了观察学情的区分度。第三是教学文本。必须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必须是三个学段的学生都能理解接受,必须有一定的阐释弹性,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所以,课文最终选择了苏东坡的经典词作《定风波》。同一篇课文由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分别在自己的学生中施教,对比的效果最为明显。课堂展示后,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主持入围绕主题对听课的教研员进行专题访谈。【访谈】褚树荣: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学情,贺老师事先做了很好的策划。先请贺老师谈谈,你所理解的学情是指什么?包括学生的知识起点、学习特点、学习任务吗?三堂课“基于学情”主要体现在哪里?贺飞君:我认为学情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基于学情就是因材施教。总体上看,三位教师均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控制教学的起点、梯度和速度,呈现了较好的课堂面貌。小学的课以朗读和积累为主要教学目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并教给孩子们朗读、注释、想象和猜想、印证等诗歌解读方法。初中的课抓住关键词,以深入解读为要务。词前小序有关键句“余独不觉”,以此为起点展开课堂教学,并将苏轼面对风雨这种“余独不觉”的乐观豁达、特立独行的做法扩展到一群人,挖掘古代文人的“士”的情怀,在解读词义、感受意境和诗情的同时兼顾诵读辅导。高中的课注重文本对话和文化渗透。以苏轼所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中“反常合道”为教学切入点,以圣严法师”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为教学勾连点,揭示抒情主人公由“凡夫”到“圣贤”的心路历程,引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抒情主人公思想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