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文具店》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文具店》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文具店-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文具店》教学设计

《文具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80-81页《文具店》 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卡片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森林文具店开业了,慢羊羊村长带着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来到森林文具店购买了一些学习用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购物小票)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人物创设情境,感受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新授: (1)认识小数

1.出示情境图,说一说每本笔记本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 2.那其它三种文具的价格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呢?独立完成学习单中的“填一填,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了,那这些数是什么数呢?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智慧老人: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使学生建立小数和元角分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用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很常见,许多学生已经有了体验,并已了解了部分相关知识,也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认识小数的组成部分 1.同桌讨论:观察文具店的商品单价,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最重要的特征(板书3.15,并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数点把我们的小数分成了几部分? 师:我们把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体会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小数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由教师重点介绍和强调,不让学生讨论,以免将名称弄错。 (3)小数的读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 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 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 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第2、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计算:一般先算整百加减整百数、整十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 加。(注意进位与退位) 2、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3、万以内的加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十就要向前进1. 4、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 10;如果要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的数是9。 5、加法的验算:(1)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6、识记以下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验算(1)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2)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1)被减数-差=减数(2)差+减数=被减数7、解决问题: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没有小括号),要从左往左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数。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 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 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2020年春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答题卡

! 2020年春学期小学期末检测答题卡 三年级数学 姓名 学校 班级 准 考 证 号 ! 0 0 0 0 0 0 0 0 0 0 0 ! 缺考考生,由 监考员用2B 铅 笔代为填涂准 考证号并填涂下面的缺考违纪标记。缺考涂1,违纪涂2。考生禁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要认真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 1 1 1 1 1 1 1 1 1 1 ! 2 2 2 2 2 2 2 2 2 2 2 ! 3 3 3 3 3 3 3 3 3 3 3 ! 4 4 4 4 4 4 4 4 4 4 4 ! 5 5 5 5 5 5 5 5 5 5 5 ! 6 6 6 6 6 6 6 6 6 6 6 ! 7 7 7 7 7 7 7 7 7 7 7 ! 8 8 8 8 8 8 8 8 8 8 8 ! 1 2 9 9 9 9 9 9 9 9 9 9 9 1 2 3 4 5 6 7 8 ! A A A A A A A A ! B B B B B B B B ! C C C C C C C C ! D D D D D D D D 请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1 ! ! 9.( )( ),( ),( ); 10.①( ),②( ),③( ),④( ); 11.( ),( ),( );12.①( ),②( ),③( ),( ); 13.( ),( ),( );14.( )15.( ),( ); 16.( );17.( );18.( ),( ),( ); 19.直接写得数。 51+52﹦ 75-72﹦ 24×20﹦ 40×90﹦ 0.8+0.8﹦ 4.1-0.4﹦ 6×700﹦ 25×40﹦ 20.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4-7.8= 60×25= ★64×78= 21. 用递等式计算。 (359-286)×6 465-355÷5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理解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和答题卡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三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10分) 1. 乘数的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 )有2个0。 A. 可能 B.一定 C. 不可能 2. 最大两位数与最大一位数相乘,积是( )位数。 A.三 B.四 C.五 3. 运动会上,小华拍球85个,小强拍的个数比小华的2倍多一些,比小华的3倍少一些。小强可能拍( )个。 A . 265 B . 228 C . 160 4. 用14根1厘米长的小棒围长方形,一共有( )种围法。 A. 2 B. 3 C. 4 5. 用3根都是12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周长( )。 A. 相等 B. 正方形长一些 C. 长方形长一些 6.妈妈今年30岁,女儿今年6岁,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 )倍。 A. 6 B. 5 C. 4 7.王阿姨和张阿姨两人各打印一份稿件。两人都打印了9分钟,张阿姨完成任务,数一数正好打印1800个字;王阿姨每分钟打印200多个字,还没有完成。她们两人已经打印好的字数相比( )。 A.张阿姨多一些 B.王阿姨多一些 C.一样多 8. 吴老师今年42岁,他的体重可能是65( )。 A. 千克 B. 克 C. 厘米 9. 估一估,C 杯中果汁连同杯子 一共重( )克。 A.50克 B.250克 C.160克 10.用4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右面的图形, 它的周长是( )厘米。 A. 10 B. 32 C. 20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空1分,共26分) 11.要使33□×3的积是四位数,□最小填( ); □62×4的积是三位数,□可以填( );301×□的积约是1500,□里应填( )。 1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第10题) (第9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文具店的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文具店 的说课稿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年级数学上册《文具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文具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理念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的“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所谓初步认识小数,就是主要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对元、角、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也学习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为本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作出了铺垫。同时本单元也为以后的教学中,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的继续学习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在的情境中,通过“填一填,说一说”,借助元角分体会小数的意义,正确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通过自己的试读和小组的互读、交流,会快速准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在“猜一猜”的活动中,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改写成以元为单元的小数,知道1角=元。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启发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标。同时也会采取直观演示法、尝试法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教学中走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2.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将通过生活情境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加减法的验算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 - 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 差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1时= 60分1分= 60秒半时= 30 分1刻=15分钟 60分=1时60秒=1分30 分=半时15分钟=1刻 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0上打了点,向前借1,自己变成9) 3、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比如说在一个苹果、一个柿子之类的东西;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比如小狗,小动物之类;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比如大象、蓝鲸。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时针走1小格是12分,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一圈是60;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三年级数学卷考答题卡

注 意 事 项 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 答 题 卡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 并用2B 铅笔填涂左边的缺考标记 填 正确填涂 涂 样 错误填涂 例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2、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一、你知道吗?填一填。(每空1分,16分) 1、 、 、 、 。 2、 。 3、 、 。 4、 。 5、 、 。 6、 、 。 7、 、 、 、 。 二、判一判。(说法正确的在横线上打 “√”,错的打“×”)(5分) 1、 2、 3、 4、 5、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黑)(5分) 1、[ A ][ B ][ C ] 2、[ A ][ B ][ C ] 3、[ A ][ B ][ C ] 4、[ A ][ B ][ C ] 5、[ A ][ B ][ C ] 四、我能计算。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 2、列竖式计算。(验算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14分) 42÷2 =228÷6 =824÷4 = 验算: 91÷7 =840÷3= 856÷7 = 验算:

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深度反思报告

诱思探究公开课深度反思报告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 朱滢 时间:2014年12月2日上午第二节 班级:305班 课型:诱思探究 课程分析: 《文具店》是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本小节是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的“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所谓初步认识小数,就是主要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结合购物情景来应用小数。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文具店”情景,各种文具的单价中有不乏用小数表示的;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就到“文具店”从认识这些文具的单价开始。教科书利用学生对商品标价的已有了解和实际经验,从辨认文具的价格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尝试用()元()角()分的形式来表示文具单价,如6.66元就是6元6角6分。学生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明确表示商品单价的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元角分的背景下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组内教师评课: 吴琳老师: 优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导入新课,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思探究”与“五步三查”课堂评价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各个环节的展示进行加分),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注重孩子的说与练,整节课比较紧凑,突出了孩子的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写、动口议。

不足:对小数的组成部分,应该讲再细写,一定要让孩子明确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在小数的读和写上,应该让孩子先通过观察总结出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师在加以总结和归纳。 赵伟老师:导课引入过快;小数的组成部分应在注重强调,概念前置更好写,教师可以先举个小数的例子,让孩子观察后再说、书写。 臧喜艳老师:认识小数这节课,写法和读法较为重要,先让孩子看“点”之前是多少就读多少、写多少,在看“点”之后的,是几就读几、写几;在孩子练习时,最好能让孩子先在投影仪底下书写范例,再在作业纸上完成解答,这样可以降低错误。 张桃娟老师:小数的读法,在还在读完几个后,先让孩子自己归纳读法,教师在出示总结;在小数的写法练习时,学生已经在展台上展示了,教师就不用在ppt 展示了,可以将节省的时间放到后面的练习。 贾老师:“诱思”教学的“思考”,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引导孩子逐步、逐层去学;“学习单”设计较好,对应每一个问题,导学案可结合使用,用问题的方式设计练习;“诱思”独立思考与“自主课堂”小组学习展示相结合,重视评价、激励孩子的学习。 不足:各环节间的衔接语不足;教师太着急了,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在总结。 贺沙沙老师:学生初尝练习时,可以让一个孩子现在站台下做示范,然后在整体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张亭亭老师:思考7,最后一个问题出现的人民币,如果能用真钱来替换,对孩子的认识更好。 党丽娟老师:思考7中出示的人民币有的币值已经不用了,能否换成我们现在用的币值。 段小侠老师:板书设计:如果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这三张卡片竖着贴会比横着贴更具有条理性。 苟江勃老师: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一旦固化就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应当将自主、诱思、常规三种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01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单元“测量” 1、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 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它走一小格是1秒, 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它走一小格是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1时=3600秒(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60圈。)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用几小时几分钟表示) 开始时刻(用几时几分表示)结束时刻(用几时几分表示)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开始的时刻 D、单位转化的问题。(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化成分或分化成秒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60; (2)分化成时或秒化成分是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60。 2、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 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3、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4、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编辑点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涵盖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等共八节知识点,以下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归纳,内容十分精炼,有助于学生做系统了解。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篇二】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 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篇三】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