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产权法导论)【圣才出品】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产权法导论)【圣才出品】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产权法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导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的本质与范围

知识产权的概念、本质和范围

“知识”的本质、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

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与知识产权

构思与表现

“知识”的特征

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知识产权的分类

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知识产权的性质

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

知识产权法与民法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法导论

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述,基本揭示了知识产权的本质,界定了它的范围。

(1)“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劳动成果”划清了界限。

(2)“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智慧”“智力”划清了界限。

(3)“创造成果”的概念也使之与“创造活动”划清了界限。

(4)“创造成果”概念中的“创造”一词的限定,使之将非创造成果排除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之外。

(5)知识产权之所以将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并列,是因为创造成果权的概念不能覆盖工商业标记权的内容。

(6)强调知识产权依法产生,反映了立法者的价值判断。

二、知识产权的对象

1.知识产权的对象、客体

(1)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本身。知识产权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专指那部分合于法律规制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它们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2)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在对象上所施加的、能够产生一定利益关系的行为。

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对象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知识”,是具体的、感性的、客观的范畴,是第一性的事物,是法律关系发生的客观基础和前提。客体是抽象的、理性的范畴,是利益关系即社会关系,是第二性的。只有借助于作为权利客体的“行为”,才可以产生事实上的法律关系。

权利发生的前提或基础,也即权利的对象或标的,并非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权利、

义务所能指向的唯一事物,只能是权利人或义务人各自的行为,它才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因此,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客体是权利与对象的中介。

2.“知识”的本质、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

(1)知识的本质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它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描述得以表达。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都属于“知识”范畴。

(2)知识的存在方式

知识是一个由复杂的形式、结构、符号系统组成的世界。

(3)知识的社会功能

创造是人类的天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作为“器物”,通过生生不息的创新,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技术、新的文化和新的制度,不断带给我们崭新的生活方式。

3.知识与知识产权

理性认识知识产权中的“知识”与“知识产权”,就必须澄清两个层次逻辑:一个是权利,一个是对象,对象又涉及载体和形式两个概念。

(1)关于权利

权利是一种法律关系、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权利虽然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它摸不着、看不到,既是无体的,也是无形的。无形只反映权利的一般属性。无形不是知识产权的特殊属性或独有的征象。

(2)关于对象,即知识产权概念中的“知识”

①须分清“形”和“体”的区别。

体和形既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体,是指物质载体。“形”是指一切能使人感知的事物的状态、样式或存在的方式。二者是事物的两个不同的维度。“形”是“体”的存在方式、状态或时空秩序,“体”是“形”得以实现的物质承载物。

②要区分“无体”与“无形”。

a.关于“无体”。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作为知识,作为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知识是无体的,知识产权属于无体财产权,这是它的重要属性,但却不是它独有的属性。

b.关于“无形”。无形就是“形而上”,无样式、无结构、无形态,或者无限,或者是抽象,要么是根本不存在。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是“形而下”的、具体的、确定的、可感知的,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不是无形的,知识只是无实体的。

知识是客观的,是我们或看得见或摸得着或可以为我们的其他感觉器官感知的实实在在的存在。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观”,是认识和解释知识产权问题的出发点。

4.构思与表现

(1)构思与表现或称思想情感和表现形式,二者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道”与“器”,或者“无”与“有”的关系。

(2)构思是为表现抽象的思想寻找具体形式的过程,构思是趋于明确的,但本质仍是抽象的、无形的、不确定的,而非具体的,它还停留在主观阶段。

(3)同一思想,可以有不同的构思和表现。构思是思想的最后阶段。构思一旦确定,它与表现之间就具备了对应关系。

5.知识与载体或形式与质料

知识作为形式,是客观的。知识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与内容是知识的一对范畴。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形式是表现的,是无实体的,故形式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或称质料)加以表现。

载体,是指支撑事物形状或结构的物质材料。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形式。形与体,即形式与物质材料,它们通常为一个事物自然属性的两个方面,形式借助物质材料为载体得以客观外化,物质材料则借助形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状态。

知识产权制度就是利用了形式与质料的二元关系,通过赋予形式的设计人对形式的控制、利用和支配权来实现对其利益的保护。知识产权中“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不包含质料的价值,而是对纯结构和形式的利用权所表现的市场价值。

6.“知识”的特征

(1)“知识”作为形式,不具有实体性,它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

知识所彰显的,是反映一定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知识作为形式是人类心智结晶的外在的客观表现。

(2)“知识”作为形式,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的特点。

“知识”一旦被描述、表达出来,则呈现一种可为人感知的客观状态,其后,无论是借助于形形色色的物质材料做介质以支撑其存在,还是被抽象转化为意象,存储于大脑的记忆中,或是被转化为抽象的数字关系,压缩进电脑中,就知识的形式特征而言,具有永不磨损的品格。

(3)“知识”作为形式,受其非物质性决定,它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地再现或复制自己。

人类可以不受地域、国别以及特定物质材料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利用不同的载体,不

受数量限制地复制相同的结构与形式,并互不影响。因而知识一旦被生产出来并予以公开,客观上就为人们提供了共占共享该知识的可能。

三、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以及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

1.知识产权的分类

(1)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分类方法:以知识的功能为标准划分的。

①著作权是广义的,包括著作权和邻接权,其保护对象所实现的功能是精神上的,又称非实用功能。著作权保护对象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

②工业产权是指著作权以外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其保护对象所实现的功能是物质上的,又称实用功能。保护对象的范围已超出“工业”的范围,凡是以实现人类的衣、食、住、行、作等生活、生产的功能,满足以物质消费为目的的知识类型,都属于这个范围。另外,还有以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功能为目的的符号、标记类型的知识。

(2)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分类方法:以知识产权价值的来源作为标准。

①创造成果权的价值,直接来源于对该成果的商业性利用。创造成果本身是获取财产价值的源泉。

②工商业标记本身不是其财产价值的源泉,它的价值,来源于所标记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它所标记的工商业主体的商业信誉。标记功能是指商业标记在市场活动中,因其区别功能为供需双方所节约的交易成本。此外,它还指代商品或服务以及工商业主体的商业信誉,是市场评价的反映,二者之间是“标”和“本”或“流”与“源”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5分/题,请选做其中的6题,共30分) 1.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指经知识产权法规范和调整而形成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 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作者对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专有权利。广义:著作权、邻接权 狭义:著作权 4.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邻接权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5. 作品: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6. 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依照著作权法规定,行为人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不必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尊重其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7. 创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质性特点: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非显而易见的。显著的进步: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长足的进步。 8. 许诺销售权:许诺销售,是指以做广告、在商店橱窗中陈列或者在展销会上展出等方式作出销售商品的意思表示。 9. 优先权:指申请人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就相同主题又提出专利申请,依法可将第一次申请日作为申请日。 10. 职务发明创造:又称雇员发明,是指发明创造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概念辨析、比较(10分/题,请选做其中的2题,共20分) 1. 知识产权与物权: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信誉和其他无体财产而依法享有的支配性无体财产权。它并非单纯产权,其客体是无体财产,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法阅读参考书目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类 1、张玉敏:《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李雨峰、王迁、刘有东:《著作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张耕:《商业标志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汤宗舜:《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著作类 1、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李扬主编,《知识产权的合理性、危机及其未来模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6、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金海军著,《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阳平著,《论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从知识产权特征出发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吴汉东、胡开忠等著,《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王先林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3、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郭禾:《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 版。 15.刘华:《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分析与绩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16.盛世豪:《知识产权与竞争优势――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7.梁彗星,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出版社,2006年1 月版 18.冯晓青:《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9.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020年电大考试《知识产权法》期末机考题库及答案

单选题 B 巴黎公约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最惠国待遇原则 被誉为现代专利法之始的是( B )B 、1624年英国垄断法 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称为(D.地理标志 D 当今世界,最权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管理机构除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外,另一个是( B )B .世界贸易组织 电影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 C )。C .50年 对商标局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B )B 、3个月 对商标提供注册保护的创始国是(C )C 、法国 F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 C.20年 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 D3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G 根据法律规定地理标志权( B ) 。 B .不能转让 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为(B.实用新型 购物天堂”四个字用于推销商品或服务属于( B )。B .商务标语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经审查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权自( A )之日起生效 A 、公告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 C 18个月)即行公布。 J 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注册商标有异议,其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法定期限为(D.5年 甲公司设计了新型自行车,其发明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 B 6个月)内,又向专利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享有优先权 甲公司申请注册的“鹰”商标,经商标局初步审定,乙公司认为与自己注册在先的商标近似,自公告之日起(B )内,可以提出异议B 、3个月 甲公司有一发明,其要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局可以根据甲公司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时间是自申请起(D.3年内L 李某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取得了著作权。其著作权保护期为(C 25年) 李某申请的商标经初步审定,自公告之日起(B3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 李某申请的商标正在进行初步审定,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但时间自公告之日起( B )B .3个月内 M 某一经营者先后在同一指定的商品上注册了“红玫瑰”、“白玫瑰”、“黄玫瑰”等若干个近似商标,这些商标属于( D )。D .联合商标R 认为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人是(D.任何人 S 商标的首要功能是( A 区别功能) 申请人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B 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实用新型的保护期为(B10年) 世界上最早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是当时的( C )C 、威尼斯共和国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中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这属于三个条件中的( A .新颖性说明书是详细记载发明和实用新型( B 技术内容)的文件 T 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叫做( C) 。C .服务商标W 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为(B.证明商标 我国法律规定,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叫做( D ) 。D .作品我国负责专利申请审批的组织是( B )。B .专利局 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这类行为称为( D.反向假冒侵权. 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这类行为称为( A .使用侵权 我国商标局对申请的商标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的内容不包括( D ) 。D .商标是否具备法定构成要素 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实行(C 、形式审查制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的发表权的保护期为(C.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D.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自( B) 之日起产生。B .作品创作完成 我国专利法规定,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合于工业上应用的新技术称为( C ) 。C .外观设计

(完整版)知识产权法考试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编号:0322617/0322322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四、考试对象:法学专业学生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周3学时,第四学期或六学期开,共18周。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现行《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及其相关法规。 七、教学主要内容与考核要点 一.总论 1.知识产权的概念。 2.TRIPs协议给出的知识产权范围。 3.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4.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及基本特点。 二.著作权 5.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概念和种类。 6.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和不保护的客体。 7.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和特殊规定。 8.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的各项具体权利的内容;著作权的保护期。 9.邻接权的概念及其范围、内容。 10.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概念、种类。 11.著作权侵犯行为的认定。 12.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 13.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的概念及其辨析。 三.专利权 14.专利、专利权、发明人(设计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职务发明、现有技术、优先权日、首次销售、初步审查、实质审查的概念。 15.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共同发明、委托发明的专利权归属。16.我国专利法保护的三种专利的概念及其相互区别;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的概念。17.专利申请的原则:先申请原则与优先权原则。 18.授予专利的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 19.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 20.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21.专利权的限制制度。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可以授予专利强制许可的情况。22.专利纠纷的解决。假冒专利问题的解决。 四.商标权 23.商标的含义、功能。 24.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识的辨析。

法学《知识产权法》课后习题汇总

《知识产权法》课后习题汇总 一. 知识产权法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客体 3.知识产权法 4.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5.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客体 二.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概念。 2.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3.简述知识产权的分类。 4.简述《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 的识产权的类型。 5.如何理解“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6.简述知识产权与物权利的区别。 7.简述我国《民法通则》保护的知识产权的 类型。 8.简述知识产权专有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9.简述知识产权地域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10.简述三种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11.简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12.简述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的特征。 13.简述知识产权的客体的特征。 14.简述知识产权法的内容体系。 15.简述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16.列举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法规名称。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完善。 二. 著作权法 一.名词解释 1.著作权 2.邻接权 3.著作权法 4.著作权主体 5.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6.作者 7.作品 8.委托作品 9.合作作品10.职务作品11.汇编作品12.演绎作品13.保护作品完整权 14.署名权15.发表权16.表演者权17.出版者权18.表演权19.展览权20.出租权21.信息网络传播权 22.著作权合理使用23.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 24.著作权集体管理25.法人作品 二. 简答题 1.简述著作权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著作权与著作物所有权的区别。 3.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6.简述著作权的自动保护原则。 7.简述我国著作权法的体系。 8.简述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内容。 9.简述外国人作品获得保护的条件。 10.简述作者的构成要件与认定。 11.简述法人视为作者的条件。 12.简述职务作品的概念及其权利归属。 13.简述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 14.简述合作作品的特征、权利归属以及著作 权行使规定。 15.简述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取得的条件及其权 利归属。 16.简述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7.简述合作作品与汇编作品之间的区别。 18.简述作品获得保护的条件。 19.简述我国著作权法中作品的分类。 20.简述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21.简述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和特征。 22.简述著作财产权的内容与特征。 23.简述享出租权的著作权人情形。 24.简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条件。 25.简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情形。 26.简述属于著作权法合理使用情况中的“对 他人作品适当引用”的具体含义。 27.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 28.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 29.比较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异 同。 30.简述邻接权与著作权的联系与区别。 31.简述表演者权的取得的条件 32.简述表演者的权利和义务。 33.简述表演权与表演者权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产权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08春华网<<知识产权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009年06月25日星期四14:54 《知识产权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一项权能是() A 复制权 B 发行权 C 出租权 D 信息网络传播权 2.狭义邻接权最初仅仅包含() A 出版者权 B 表演者权 C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D 广播组织权 3.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有效期限不超过() A 5年 B 8年 C 10年 D 20年 4.目前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行使著作权最多的是() A 美术作品 B 音乐作品 C 电影作品 D 计算机软件 5.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 A 制片人 B 参加电影创作的每个自然人 C 由作者与制片人通过合同来约定 D 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片人享有 6.下列中属于工业产权中的创造权成果权的是() A 产地标记权 B 商标权 C 商号权 D 专利权 7.下列中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 A 某甲发明的一种速算器 B 某乙发明的一种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 C 某丙发明的一种新型水稻杂交栽培方法 D 某丁发明的一种可视电话 8.“三性”判断的顺序是() A 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B 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C 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D 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 9.取得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和个人() A 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有权许可他人实施 B 享有独占的实施权,但无权许可他人实施 C 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但有权许可他人实施 D 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许可他人实施 10.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应由() A 专利局作出 B 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 C 仲裁机构作出 D 法院作出 11.发明专利请求实质审查的法定期限为自申请之日起() A 1年 B 1年6个月 C 2年 D 3年 12.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 A 5年 B 8年 C 10年 D 15年 13.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必须经 () A 国务院批准 B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C 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D 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专利主管机关批准 14.在我国不能作为商标使用的要素是() A 字母 B 颜色组合 C 三维标志 D 气味

知识产权法课件课后思考题答案

【绪论】 第一讲 1、知识产权的概念。 一种是概括式,即下定义的方法,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对自己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传统) 另一种是列举式,即用列举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方法表达知识产权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重要国际公约:《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TRIPS协议。 2、如何正确理解知识产权的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 3、如何全面理解知识产权的特征? 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 著作权 第二讲 1、什么是作品及其构成条件? 作品是作者基于表达思想、情感、理论、学说而创作的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的智力创造成果。 作品的构成条件 ①作品必须属于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即作品往往是作者为表达其学术观点、情感而创造,其目的并不直接用于工业上的应用和商业上的使用。 ②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也称原创性,它是作品的首要构成条件。独创性的基本含义是指: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的成果。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是作者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而不是对他人已有作品的复制、抄袭或剽窃。 ③作品的可复制性,是指作品必须以一定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为第三人所感知。 2、简述作品的分类(新旧著作权法比较) ①一般作品。a文字作品b口述作品c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音乐作品指交响乐、歌曲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d美术、建筑作品。e摄影作品。f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g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②特殊作品。a计算机软件。b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第三讲 1、什么是作者及如何认定? 作者是指基于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依法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认定:一般原则:本法有规定的除外,著作权属于作者 2、论述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原始主体继授主体 第四讲 1、简述著作权人的人身权的内容; 著作权人的权利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四项人身权利 2、简述著作权人的财产权的内容; 1、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2、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3、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主要标的除外。 4、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展览权主要适用于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特点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特点 ——以提升创新能力与加强专利权保护为视角 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关键词: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自主创新/专利权保护 内容提要: 我国《专利法》于2008 年12 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这次修订的重要特色是强化了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提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立法宗旨条款和关于专利授权条件的改革等方面,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则体现于专利行政执法、诉前临时措施、损害赔偿等方面。 一、引言 2008 年12 月27 日,我国《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下称2008 年《专利法》)。修订后的《专利法》将于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与前面两次修订相比,这次专利法修订,主要是国家自身发展需要的体现,而这突出地表现为提升专利法在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本次《专利法》修订涉及的内容相当多,但其总体风格是基于总结我国专利法制工作经验,出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更加充分地保护国内外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并兼顾社会利益的平衡,促进专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国更好地发挥。从具体的修订内容看,此次修订特别重视提升专利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以及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法》修正案通过后,舆论普遍认为,鼓励创新能力提高和加强对专利权保护,是这次《专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贯穿于专利法的始终。因此,这也可以视为《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的主要特点。正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科技室主任陈广君同志指出的:“这次《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重点就是在我们全国科技大会提出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了切实地推动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与我们现在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吻合” [1]。 二、突出提升创新能力 (一)立法宗旨突出“提升创新能力” 我国的法律都有立法宗旨条款,《专利法》也不例外。《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专利法的精髓所在,也是《专利法》的灵魂和根本指导

2019年知识产权法课本.doc

第一章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1、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智慧创作物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私权) 2、更好的定义:人们对于自己智力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力。 3、理解其定义: ①客体是智力成果/商业标识等非物质性客体,不是有形物质,这是区别于物权的特征; ②不要理解成对知识的财产权; ③知识产权客题分两类:创造性智力成果、识别性商业标识。 4、并非一切智力成果都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如点子、创意,但知识产权也非常注意在赋予创新者 知识产权的同时,避免这种保护的范围扩大,将本来属于公众可以自由利用的信息纳入专有范围。达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利益平衡原则是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帝王原则”。 5、知识产权客体就是智慧创造物,是人民利用其智慧、时间、资金和劳动创作出来的智力成果。 具有以下特征:无形性(本质特征)、智慧性、传承性、共享性。 6、知识产权的内容:一是积极权利二是消极权利 ①积极权利,指知识产权所有人依法享有的许可他人实施其智慧创作物的权利; ②消极权利(禁止权),指知识产权所有人依法享有的禁止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实施其受法律保护的智慧创作物的权利。 7、知识产权特征:知识产权空间效力的有限性,知识产权保护期的有限性(发明专利权20年、外 观制作权10年、著作权有生以来及死后50年),知识产权的独占性,知识产权的法定性(国家授予性)。 8、知识产权性质:是一种民事权利,是私权。 9、分类(基础知识):文学产权、工业产权 著作权: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特征:①单点效力,是指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著作权之效力,只能及于某一件具体的作品,既能禁 也有权许可他人以某种方式利用其作品,但不能阻止他人对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也不能禁止他人对其独立创作的作品正常地行使其版权②双重内容(也称为一体两全),即著作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是相互独立的③自动取得,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即刻自动产生著作权,不必履行任何手续。 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作品是人类智力成果;作品是必须能够被别人客观感知的外在表达;只有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才是作品。构成条件:形式条件:必须是我国《著作权法》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作品形式实质要件:一个具体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须具备独创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复制。类别:文字作品、口述作品、戏曲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不适用著作权法的对象: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 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一定情况 原始著作权人:在作品创作完成后,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直接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除作者外,还有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委托作品中的合同约定人、特殊职务作品创作者所属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他情形)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委托作品中的合同约定人:委托作品,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合同委托他人创作的作品。特殊职务作品创作者所属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职务作品,是指自然人为完 普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全部归属于创作作品的自然人,其所属之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2年的优先使用权;特殊职务作品的自然人享有署名权,其他的权利属于自然人所属之法人或其他组织。

电大知识产权法 第三次形成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5题,共20分) 1、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作品合理使用: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无偿使用其作品的行为。 3、作品: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4、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5、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0题,共40分) 李某设计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了著作权登记。其著作权保护期为() 选择一项: A. 25年 B. 50年 C. 20年 D. 10年 反馈 正确答案是:25年 题目7 题干 作者署名权的保护期限() 选择一项: A. 为20年 B. 为10年 C. 不受限制 D. 为50年 反馈 正确答案是:不受限制 题目8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 选择一项: A.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20年 B.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40年 C.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30年 D. 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反馈 正确答案是: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题目9 创作,是指()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选择一项: A. 参与 B. 指导

D. 直接 反馈 正确答案是:直接 题目10 题干 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自作品()之日起产生 选择一项: A. 创作完成 B. 发表 C. 发表并登记注册 D. 登记注册 正确答案是:创作完成 题干 发行权,即以()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选择一项: A. 出售或者赠与 B. 出售 C. 买卖 D. 批发 反馈 正确答案是:出售或者赠与 题目12 目 题干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享有 选择一项: A. 电影公司 B. 制片者 C. 导演 D. 编剧 反馈 正确答案是:制片者 题目13 题干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著作权法》第16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享有 选择一项: A. 作者 B. 作者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有 C.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D. 双方约定 反馈 正确答案是:作者

知识产权法课程介绍

知识产权法课程介绍 知识产权法课程是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发展和壮大的,是随着知识产权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成为一门显学。 我校知识产权法课程开设较早,发展很快。1992年3月张玉敏教授主编了我国最早一批《知识产权法》教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我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法》必修课程,课时也增加到50学时。此后,我校又先后增加了知识产权双语教学、著作权法、商业标志法、商业秘密法、知识产权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外国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选修课。2000年,为了整合我校知识产权法教师资源,成立了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该中心全国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现在,《知识产权法》课程已成为师资力量强大、配套课程齐全、深受学生欢迎的本科课程。目前,该课程已经成为我校法学重点发展的课程,成为在西南乃至在全国都有相当影响的一门课程。 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截至今年7月份,共培养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其中包含1名美籍和1名我国台湾地区攻读本方向的博士生。从目前来看,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治学严谨、勤于耕耘、整容强大的教师队伍。目前,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课程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学历合理的教学和科研梯队:在师资配置上,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1人,其中博导2人,硕导9人,另聘请5名境内外知识产权法专家作为兼职教授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 士学位。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有: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师资队伍强大,发展后劲很足。3、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先进,教学方法先进。

知识产权法课件

知识产权法课件内容 课程大纲: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 6学时)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2学时) 重点掌握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内容(2学时) 重点掌握 第三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2学时) 一般了解 第二章著作权法(20学时) 第一节著作权法引论(3学时) 一般了解 第二节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3学时) 熟悉掌握 第三节著作权的内容和限制(4学时) 重点掌握 第四节著作权的归属和转移(4学时) 熟悉掌握 第五节邻接权(3学时) 熟悉掌握 第六节著作权的保护(3学时) 重点掌握 第三章专利法( 15学时) 第一节专利法引论(3学时) 一般了解 第二节专利权主体和客体(3学时) 重点掌握 第三节专利权的取得(3学时) 熟悉掌握 第四节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3学时) 重点掌握 第五节专利权的法律保护(3学时) 一般了解 第四章商标法(8学时) 第一节商标法引论(2学时) 一般了解 第二节商标权的主体和客体(2学时) 重点掌握 第三节商标权的取得、行使和管理(2学时) 熟悉掌握 第四节商标权的保护(2学时) 重点掌握 第五章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4学时)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保护(2学时) 熟悉掌握第二节原产地名称与知识产权保护(2学时) 一般了解

第一章 1.教学目的: 知识产权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学科,通过学习了解其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内容,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和发展历史,形成对知识产权法的初步认识。 2.教学要求: 通过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学习,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了解知识产权法的概念,掌握关于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 3.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比较方法;研究方法。 3.内容要点: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特性,了解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熟练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了解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渊源及其产生和发展,熟悉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等。 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特性,以及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还有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渊源及其产生和发展,熟悉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总论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言,具有法定保护期的限制是其一个基本特征,但并非知识产权中每一项财产权都具有时间限制。根据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A、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限 B、厂商名称权、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限 C、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和商标权均无法定保护期限 D、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限,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 2、以下诸选项中不属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是()。 A.经营权 B.产地标记权; C.商号权 D.商业秘密权。 3、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的特点,但下列各项知识产权中,( )不具有法定的时间限制。 A、著作权 B、商标权 C、专利权 D、商业秘密权 4、关于知识产权,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A、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 B、知识产权有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属性 C、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D、知识产权仅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自然人(包括特殊自然人主体)可以享有的权利有()。 A、著作权 B、原产地名称权 C、专利权 D、动植物品种权 E、商标权 2、知识产权法调整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 ABD)关系。 A、归属 B、利用 C、创造 D、交换 3、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 A、客体无形性 B、专有性 C、地域性 D、时间性 4、知识产权的范围除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外,还包括( )。 A、商号权 B、商业秘密权 C、产地标记权 D、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E、反不正当竞争权 三、判断改错题 1、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 2、知识产权都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 四、辨析题 1、创造性智力成果与非创造性智力成果 2、创造性智力成果与工商业标志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教材精讲(著作权的保护)【圣才出品】

第九章著作权的保护 9.1 本章要点 ■理解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特征 ■掌握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种类 ■掌握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9.2 重点难点导学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 1.著作权侵权行为概述 著作权侵权行为(包括相关权侵权行为),是指侵犯著作权或者相关权的行为。具体而言,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或者相关权人许可,擅自实施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包括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节目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征 (1)侵权对象的多重性 著作权侵权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包括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和相关权三个方面的权利。 (2)行为的违法性 此处所说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所为之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的规定,行为人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擅自实施了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3)行为的作为性 我国《著作权法》第47、48条总共规定了19种侵权行为,只有第47条第7项规定的“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行为属于消极的不作为。 (4)行为的多样性 著作权是一个权利束,包含的权利种类非常多,因此著作权侵权形式呈多样性,一个行为可能同时侵犯著作权人的若干项权利。 3.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 (1)分类 一般情况下,著作权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 ①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针对著作权作品所实施的行为直接侵犯了被实施对象的著作权。 ②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并不一定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但是却可能促成了第三人所为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使第三人所为的侵权行为得以继续或持续。间接侵权行为可以分为帮助侵权、替代侵权和辅助侵权等。 (2)直接侵权行为的种类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直接侵权行为有19种,且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别:只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须承担民事责任,可能还须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①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此类侵权行为有11种,它们分别是: a.侵犯发表权的行为,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发表其作品的行为。 b.侵占合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即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

知识产权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 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课程编号:2414221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2/2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况,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掌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理论正确分析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纠纷。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创造性能力和独立学习钻研能力。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吴汉东等编知识产权法通识教材(第一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王迁、王利明等编知识产权法教程(第3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兵编知识产权基础教程(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改变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成绩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计36学时,为考查课。考试分为平时作业(含课程设计)、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比例为20%、20%、60%。评定学期成绩时结合平时出勤情况得出该门课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4学时)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知识产权法

一、填空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反馈 正确答案是:专利复审委员会 题目2 完成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的实质条件包 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反馈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题目3 完成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专利法》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_____________的内容为准, _____________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 反馈 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 题目4 完成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形状;图案;色彩

形状,图案,色彩 题目5 完成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提交的申请文件有 _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请求书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 反馈 请求书,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的文件。

正确答案是:技术内容 题目7 完成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专利申请人自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 ____________ 内,可以向 ____________请求复审。 3个月专利复审委员会 反馈 3个月,专利复审委员会 题目8 完成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____________,自 ____________起计算。 20年申请日

最全最新知识产权法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知识产权法学习题集 一、知识产权法分编(章)习题 第一编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 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业已形成的是以()为龙头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A、反不正当竞争法 B、民法通则 C、合同法D著作权法 参考答案:B (2)世界上最早的商标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B、美国兰哈姆法 C、法国备案商标保护法令 D、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参考答案:C 2、多项选择题 (1)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合同法 C、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D、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参考答案:ABCD (2)知识产权法调整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关系。 A、归属 B、利用 C、创造 D、交换 参考答案:ABD 3、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参考答案: 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和交换关系。 (2)简述知识产权法的性质。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是私法、国内法、强行法。 4、论述题

试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原则;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同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权能中的使用权 2、单项选择题 (1)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 A、有形物 B、无形物 C、信息 D、权利 参考答案:C (2)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知识产权法属于经济法 B、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 C、知识产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知识产权法属于行政法 参考答案:B 3、多项选择题 (1)属于工业产权的知识产权有()。 A、著作权 B、著作邻接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参考答案:CD (2)知识产权是()。 A、对世权 B、对人权 C、支配权 D、请求权 参考答案:AC (3)不具有法定时间性的知识产权有()。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商业秘密权 参考答案:CD (4)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权利的知识产权有()。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表演者权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教材精讲(著作权的限制)【圣才出品】

第六章著作权的限制 6.1 本章要点 ■理解著作权限制的缘由 ■掌握著作权限制的种类 ■准确掌握合理使用制度 6.2 重点难点导学 一、著作权限制概述 1.概念 著作权限制,就是法律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利用其版权作品或受相关权保护之对象,且不构成侵权的制度。 2.著作权限制的缘由 根据权利哲学理论,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民事权利体系中的所有权被称为绝对权,实际上也是相对的。 作为著作权客体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虽然是创作者独创的,但却是在现有文化财富基础上创作的,没有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任何人都无法进行创作。著作权限制就是为了平衡、协调和均衡著作权人、作品的使用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而设立的制度。 3.被限制的对象

根据著作权基本理论,受著作权限制的权利,既可以是著作财产权,也可以是著作人身权,还可以是相关权。 4.著作权限制的种类 法律规定的著作权限制包括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著作权穷竭、强制许可和公共秩序保留等。在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的限制有三种,即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公共秩序保留。 二、合理使用 1.合理使用概述 (1)合理使用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2)理解这项制度应当注意: ①合理使用人不特定。 ②被合理使用的客体为已发表作品。 ③合理使用必须有法律依据。 ④合理使用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⑤合理使用者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既不必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⑥合理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时,使用者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 2.合理使用的条件 (1)使用的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