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 工作分析知识点

06092 工作分析知识点
06092 工作分析知识点

06092工作分析

II、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

(1)工作的概念P1

狭义的工作:指在某一段时间为了某个目的所从事的活动,即任务。

广义的工作:指个体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总和,通常由一系列专门任务组成。有以下几个特点:1)工作是组织的细胞;2)工作是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体;3)工作是同类职位(岗位)的总称;4)工作是人与组织之间的桥梁。

2、领会:

工作分析的含义P3

也称职务分析、职位分析或岗位分析,它是全面了解组织中一项工作特征的管理活动,即对该项工作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的一个系统过程。实质就是区别是组织中一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差异,其目的是为组织内每项工作制定一份全面正确并符合组织需要的工作说明书,同时为组织提供工作分析报告。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领会: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1、识记:

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

2、领会:

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工作分析流程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五)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六)工作分析的完成阶段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1、识记:

(1)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P25

立项阶段、准备阶段、调果阶段、分析阶段、以及完成阶段。(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1、领会:

制定工作分析的总体原则

1)系统原则

2)动态原则

3)目的原则

4)经济原则

5)职位原则

6)应用原则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1、应用:

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1、识记:

职位分类标准

2、应用:

收集工作的相关信息

(五)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1、领会:

工作分析阶段的分析流程

第三章工作分析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分类

(二)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工作分析方法比较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分类

1、领会:工作分析的分类

(二)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1、识记:

(1)职位分析问卷法;

(2)职能工作分析法

2、领会:

(1)工作日志法;

(2)文献分析法;

(3)关键事件法

3、应用:

(1)观察法;

(2)工作实践法;

(3)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三)工作分析方法比较

1、领会:工作分析方法适用的工作类型比较

第四章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描述的编写

(二)任职资格的编写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描述的编写

1、识记:

(1)工作描述;

(2)工作职责;

(3)工作关系;P116:指某一职位在正常的工作情况下,主要与组织内部哪些部门和哪些职位发生工作关系,以及需要与组织外部哪些部门和人员发生工作关系。

(4)工作权限:P116指根据该职位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组织赋予该职位的决策范围、层级与控制力度,该项目主要应用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描述与职位评价,以确定职位“对组织的影响大小”和“过失损害程度”;另外,通过在工作说明书中对该职位拥有的工作权限的明确表达,可以进一步强化组织的规范化,提升任职者的职业化意识,并有助于其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2、领会:

(1)工作程序;

(2)工作范围;

(3)业绩标准;

(4)工作环境

(二)任职资格的编写

1、应用:任职资格的编写

第五章工作分析的应用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二)工作分析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三)工作分析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四)工作分析在人员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1、领会:工作分析与招聘广告的关系(二)工作分析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1、识记:绩效考核的模式

2、领会:绩效指标的操作化

3、应用:KPI的含义与特点

(三)工作分析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1、识记: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四)工作分析在人员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

1、识记:培训流程

2、领会:

(1)工作分析与培训的关系;

(2)工作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第六章工作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设计概述

(二)工作设计的思想演变及其发展(三)工作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四)工作再设计

(五)工作设计的新思路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设计概述

1、识记:

(1)工作设计

(2)工作设计的内容

2、领会:

(1)工作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2)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的关系

(二)工作设计的思想演变及其发展

1、领会:工作设计的思想演变及其发展(三)工作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1、识记:工作设计的程序

2、领会:工作设计方法的比较

3、应用:工作设计的方法

(四)工作再设计

1、识记:工作再设计

2、领会:工作再设计的意义

3、应用:工作再设计的方法

(五)工作设计的新思路

1、领会:

(1)传统工作设计的特征及其缺陷;(2)柔性工作设计及其优越性

第七章职位评价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职位评价的基本概念

(二)职位评价指标体系

二、考核要求

(一)职位评价的基本概念

1、识记:(1)职位评价

2、领会:

(1)职位评价的作用;

(2)职位评价的原则

3、应用:职位评价的步骤

(二)职位评价的指标体系

1、应用:职位评价的常用指标

第八章职位评价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排列法

(二)分类法

(三)点数法

(四)因素比较法

(五)海氏职位评价系统

(六)职位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应用二、考核要求

(一)排列法

1、识记:排列法

2、领会:排列法的优缺点

(二)分类法

领会:职位分类法的优缺点

(三)点数法

1、识记:点数法

2、领会:点数法的优缺点

(四)因素比较法

1、识记:因素比较法

2、领会:(1)因素比较法的优缺点

(五)海氏职位评价系统

1、识记:海氏评价法

2、领会:海氏评价法原理

(六)职位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应用

1、领会:职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中,提出了“识记”、“领会”、“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释。

2、领会: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3、应用: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高艳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月第1次印刷。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领会教材中的关键词,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备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

括号内。每小题1分)

1.最简单易懂也最为省时的职位评估方法是()

A.排列法B.分类法

C.点数法D.海氏法

答案:A

2.增加工作内容,使员工的工作变化增加,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

A.工作轮换B.工作分担

C.工作扩大化D.工作丰富化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1.编写工作说明书的准则有()()()()()

A.完备性B.普遍性

C.实用性D.预见性

E.逻辑性

答案:ABCDE

2.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A.问卷法B.访谈法

C.观察法D.工作日志法

E.文献分析法

答案:ABCDE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

1.工作分析的流程可以概括为_______个阶段。(五)

2.工作日志法又称______________。(工作写实法)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工作设计

答案: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兼顾个人的需要,提高工作绩效,对工作的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等有关进行的变革和设计。

2.工作描述

答案:对工作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规范的描述性文件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简述工作设计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工作内容。

(2)工作职责。

(3)工作关系。

(4)工作结果。

(5)工作结果的反馈。

2.简述工作分析在战略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实现战略传导。

(2)明确工作边界。

(3)提高流程效率。

(4)实现权责对等。

(5)检查工作效果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试述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

(2)为招聘和录用提供明确的标准。

(3)为培训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

(4)为科学的绩效提供帮助。

(5)为薪酬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6)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工作分析06092

《工作分析》(课程代码06092) 第一大题:名词解释题 1、工作分析 2、职位 3、工作说明书 4、职责 5、胜任力 6、工作要素 7、工作规范 8、关键事件法 9、工作评价 第二大题:填空题 1、从内容上划分,设计调查问卷可以从______和_______两个角度考虑。 2、工作分析的成果是______和______ 。 3、工作评价应在人员和时间上保持一致,其中在人员上保持一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时间上保持一致是指_______________。 4、编写工作说明书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 5、工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它为企业的薪酬设计奠定了基础。 6、岗位工作说明书由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7、工作分析的主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海氏职位评价体系中,讲工作要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三大类。 10、美国电器制造协会和美国金属贸易协会开发并推荐实用的一种工作评价标准中,将工作要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大类。11、按分析的导向划分,工作规范推导方法可分为_________的工作规范推导方 法和_________的工作规范推导方法 第三大题:单项选择题 1、工作分析思想溯源可追溯自:(). ? A.泰勒 ? B.狄德罗

浙教版数据的分析初步知识点总结八下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月日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浙教版 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 学案主题八下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课时数量第()课时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概念并进行数据处理; 2、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难点:会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教学过程 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表示数据集中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表示数据离散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 12 1 ( n X x x x n =+++ ……)叫做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读作x拔) 加权平均数:若一组数据中x1、x2、……、x n的个数分别是f1、f2、……、f n,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122 1 () n n X x f x f x f n =+++ ……就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n=n) f1、f2、……、f n分别叫作x1、x2、……、x n的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 例题 (1)2、4、7、9、11、13.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2)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3)8个数的平均数是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4)某人旅行100千米,前50千米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后50千米速度为为120千米/小时,则此人的平均速度估计为()千米/小时。A、100 B、109 C、110 D、115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相差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几种趋势。 例题 (1)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A.85 B.86 C.92 D.87.9 (2)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1、许多中外学者如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当斯密等都论述并强调它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多) 2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1747 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 现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他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单、填) 3、1950 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单) 4、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 )工作面临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 变化。(多) 5、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 )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4)对客户 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简、多)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 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名)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在岗位说明书中。 (名) 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名) 4 、职责:是指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加以表达。(填) 5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单) 6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单)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 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 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ESDA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求重要信息的过程,利用EDA技术,分析人员无须借助于先验理论或假设,直接探索隐藏在数据中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等,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 常见EDA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平行坐标图 主题地图的数据分类问题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自然分割分类。 空间点模式:根据地理实体或者时间的空间位置研究其分布模式的方法。 茎叶图:单变量、小数据集数据分布的图示方法。 优点是容易制作,让阅览者能很快抓住变量分布形状。缺点是无法指定图形组距,对大型资料不适用。 茎叶图制作方法:①选择适当的数字为茎,通常是起首数字,茎之间的间距相等;②每列标出所有可能叶的数字,叶子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③由第一行数据,在对应的茎之列,顺序记录茎后的一位数字为叶,直到最后一行数据,需排列整齐(叶之间的间隔相等)。 箱线图&五数总结 箱线图也称箱须图需要五个数,称为五数总结:①最小值②下四分位数:Q1③中位数④上四分位数:Q3⑤最大值。分位数差:IQR = Q3 - Q1 3密度估计是一个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方法。 应用不同带宽生成的100个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核密度估计。 空间点模式:一般来说,点模式分析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类型的事件数据。因为每一事件都可以抽象化为空间上的一个位置点。 空间模式的三种基本分布:1)随机分布:任何一点在任何一个位置发生的概率相同,某点的存在不影响其它点的分布。又称泊松分布

2018年04月自学考试06092《工作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分析 (课程代码06092)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的是 A.狄德罗 B.泰勒 C.苏格拉底 D.亚当斯密 2.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的是 A.孔丘 B.管仲 C.荀况 D.孟轲 3.以特定现象为目的,以个人或工组为对象,有观察人员实施的工作日写实是 A.特殊工作日写实 B.工组工作日写实 C.个人工作日写实 D.个人及工组工作日写实 4.收集工作分析信息时,对多个从事同样或相近的工作的员工进行访谈的方法是 A.个别员工访谈法 B.群体访谈法 C.董事人员访谈法 D.陪审团访谈法 5.功能性职务分析法(FJA)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涉及到 A.工作执行者与数据、人、事的关系 B.工作执行者与数据、组织、事的关系 C.工作执行者与组织、人、事的关系 D.工作执行者与数据、人、组织的关系 工作分析试题第1页(共5页) 6. 以一个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工时消耗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工作日写实 B.测时 C.参与法 D.瞬时观察法

7. 我国最早开始的工作分析的初始研究是1916年,当时研究的是 A.劳动经济学 B.人事心理学 C.劳动定额学 D.工业心理学 8.制定实施计划属于工作分析基本流程中的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形成阶段 D.应用修订阶段 9.成本最高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关键事件法 B.问卷调查法C.职位分析问卷 D.资料分析法 10.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是 A.工作分析系统化B.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 C.工作分析技术多样化 D.职位说明书标准化 11.冰山素质模型中不可见素质是 A.知识与技能 B.感知 C.动机 D.认知过程 12. 与有关人员的沟通在工作分析实施基本流程中的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形成阶段 D.应用修订阶段 13. 工作任职者的必备条件分析是想确定工作任职者应具备的 A.最高资格条件 B.最低任职资格 C.胜任资格条件 D. —般性任职资格 14. 职位分类法的不足是 A. 对职位等级的划分和界定存在难度 B. 方法不太灵活 C. 不适用于组织中职位发生变化的情况 D. 只能适用于小型组织 15. 职位描述中关于职位主要做什么的内容被称为 A.工作概要 B.工作职责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2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 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

江苏省自考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选1*20=20 1.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 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 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 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 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 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 9 8.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 9.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19 10.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 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 20 12.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 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 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 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

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 17. 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 0 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 19. 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P31 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 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 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 48 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24. 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 25. 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 26. 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

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a R λλ=∈ 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 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 λλλ+=+)(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线 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 //。 当我们说向量a 、b 共线(或a //b )时,表示a 、b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

λb 。 4. 共面向量 (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p 与向量,a 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x y 使p xa yb =+。 5.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 若三向量,,a b c 不共面,我们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叫做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 ,,x y z ,使OP xOA yOB zOC =++。 6. 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系: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对空间任一点A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有序实数组(,,)x y z 叫作向量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记作 (,,)A x y z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z 叫竖坐标。 (2)若空间的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垂直,且长为1,这个基底叫单位正交基底,

06092工作分析自考复习资料

工作分析复习资料06092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每小题1分一、单项选择题)的工业企业中,当时被称为岗位研究,后来又被应用于政府文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 官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日本D.英国A.美国B.德国C年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2、1747 。的人().中国管仲D.英国亚当斯密A.美国狄德罗B.德国狄德罗 C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3 50年代..1914—1945年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A.1747年B)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上发、工作分析,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4 展而来。D.泰勒A.狄德罗B.宾汉C.巴鲁斯 年,提出来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的是()5、1950。D.泰勒A.狄德罗B.赛迪?范C.巴鲁斯2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许多中外 学者都论述如(.亚当斯密B.管仲.苏格拉底C.荀况D.柏拉图EA )。2、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CA.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B.工作面临的困难.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E.组 织经营环境的变化D.社会环境的变化1分)三、填空题(每小题、(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 资源系统的基石的是。1 6分)四、简答题(每小题1、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5 工作分析概述第二章) 1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称为(1 ).职系C.职位 D A.职务B.职组。2、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以、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职位D.职系A.职务BC.职级 。最佳主体()、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也是是工作分析中的3‘天然的'.工作任职者C.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BD.专家A.工作分析小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负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称为()。 A.职位B.职务C.职业D.职组E.岗位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的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 .职组E.岗位.工作族A.职位B C.职系D 。、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称为()3 .岗位.职组E.工作族A.职群 B C.职系 D 分)三、填空题(每小题1 (职责)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的是。1、(工作分析)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繁琐和2、在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中,极具挑战的工作。它是工作分析人3、(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员进行工作分析的依据。4。、工作分析的客体就是(工作岗位)也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奠基工程。(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5、、6(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某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工作或职业。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工作分析经过系统的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利、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劳动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薪酬设计、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2、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工作要素是指工作生活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任务3既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负担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目的的要素集合。4、职业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5、职位分类,然后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 i,X2, ,x n,那么,X =丄(X[ + x2+ + x n)叫做 n 这n个数的平均数,X读作“ X拔”。 注:如果有n个数X|,X2, ,X n的平均数为x,则① ax i,ax2, ,ax n 的平均数为a x ;②X i + b, X2 + b, , X n + b 的平均数为x + b ;③ ax i + b,ax2+b, ,ax n + b 的平均数为 a x +b o (2)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 f2+ f k二n ),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X= Xifi+X2f2+ Xkfk,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 , f k叫做权。 n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x1,x2, , x n,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 _ 1 x= (X1+X2+ +X n) n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X= X1f1+X2 f2+__x k f l,其中f1+ f2+ f k 二 n o n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x = x'+ a o其中,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x '1 = X1 a , x'2= X2 a,…,X'n= X n a o x'= 1(X'1+ X'2+ + x'n)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为冷,冷,叫做原数据,n X 1,X*2, ,X n,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o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 吃个;若n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卫和第n +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2 2 2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 波动越大。

自考《工作分析》主观题重点内容1

自考《工作分析》主观题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1.工作描述:工作描述主要是解决本工作主要干什么的问题,它是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征方面信息进行描述。 2.工作丰富化:也叫充实工作内容,是指在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作具体改变,使得员工对计划,组织,控制和个体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 3.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当价值的维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当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通常薪酬专家们应用他们来确定职位或工作的薪酬等级,并最终确定他们的薪酬水平。 4.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5.报酬要素:是指一个组织认为在多种不同的职位中都包括的一些对其有价值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组织战略的实现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 6.工作分析系统的实用性:是指运用某种工作分析系统进行工作分析的可行性与难易程度。 7.工作要素法: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的人员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他的目的是确定对成功完成特定领域的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及此行为的依据。他的开放性在于它研究的行为或行为的特征要素与其他工作分析系统所研究的行为或行为的他在要素有所不同。 8.管理工作因子:是一组描述工作内容的因素,根据不同职位工作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管理工作因子,可以使工作描述更容易。 9.工作说明书:就是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征方面信息进行描述,以及规定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和工作背景或经验等发面要求的书面文件。它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任职要求)两部分组成。 10.工作任务:是指在工作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要素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 11.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电话。 12.面谈法:又称访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者就某一职务或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面谈的程序可以标准化,也可以非标准化。 13.管理工作因子:是一组描述工作内容的因素,根据不同职位工作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管理工作因子,可以使工作描述更容易。 14.任务清单分析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倾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任务清单系统一般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的一套系统的方法、技术;二是与信息收集方法相匹配的用于分析、综合和报告工作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 15.工作调查:是指为了改进已经与现实状况不相适应的工作说明书,重新进行工作再设计而进行的调查活动。 16.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电话。 17.观察法:是指由有经验的分析者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过程,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某一时期工作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方法。 18.工作分析系统的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所要测量内容的真实含义。对工作分析系统而言,就是指某工作分析系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被分析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对任职者的要求。 19.工作评价:是指通过一些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具体来讲,

(精选)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6092《工作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作分析试题卷 (课程代码06092) 本试题卷分为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第1页至第4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二部分第5页至第6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要求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卷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职位说明书中,如“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属于任职者的 A.任务 B.职责 C.职务 D.职责细分 2. 界定工作对任职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知识、技能、心理特征等方面要求的是 A.工作描述 B.工作规范 C.职位评价 D?工作分类 3. 最早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将职业分工划为士、农、工、商四类并按职业属性聚居的人是 A.管仲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4. 把工作分析列为科学管理原理五大原则的第一原则的人是 A.丹尼斯?狄德罗 B?芒斯特伯格 C.泰勒 D.吉尔布雷斯 5. 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被公认为是“动作研究之父”的人是 A.泰勒 B.斯科特

C.巴鲁什 D.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6. 被认为是斯科特对工作分析的首要贡献事件是 A.面谈考核科学方法的形成 B.制订了军衔资格标准 C.入伍新兵分类 D.编写了人事配置表 工作分析试题卷第1页(共6页) 7.由心理学家弗莱内根开发的,为工作分析提供了最真实、客观与定性资料,广泛应用于非结构化工作分析的方法是 A.工作要素法 B.关键事件法 C.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D.任务清单法 8.侧重于调查工时利用、确定定额时间、总结先进工作方法的工作日写实法是 A.个人工作日写实法 B.访谈法 C.工组工作日写实法 D.观察法 9.对某工人压实工序进行测时记录为:1.1s、l_3s、1.7s、1.8s、1.6s,按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工人在这道工序的标准时间是 A. 1.4s B. 1.5s C. 1.6s D. 1.7s 10.对不同组织内管理层以上的职位进行分析,最适合的方法是 A.关键事件分析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 11.在工作分析信息收集中,以下属于外部组织或人员渠道的是 A.职业数据 B.职业信息网 C.组织的上游供应商 D.职位的任职者 12.选择业绩标准的提取方法时,对职责目标十分清晰且易于衡量的职责,一般是以什么为导向 A.时间 B.结果 C.关键点 D.差错率 13.在能力要素的等级界定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引导任职者的行为改进的方法是 A.人群百分位法 B?等级行为描述法 C.利克特量表法 D.比较法 14.更适用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任职资格构建的模型是 A.胜任特征模型 B. GATB模型 C. HAY的冰山模型 D. SWOT模型 15.将职位与特定的级别标准进行比较,且对职位要素进行量化评价的职位评价方法是 A.职位排序法 B?因素比较法 C.职位分类法 D.要素计点法 16.在海氏职位评价方法系统中,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与职位责任两级因素权重分配为(70%+30%)的形态被称为 A.上山型 B.中间型 C.下山型 D.平路型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 “数据分析观念 ”解读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数据分析观念”解读 在对“数据分析观念”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新、旧课标在“统计与概率”这一版块的要求与区别。原课标的核心词: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新课标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核心词由“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旧):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数据分析观念”(新):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学习“数据分析观念”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二)为什么要学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学里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时需要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 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四)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1、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 2、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得到一组数据我们要分析什么: ①、数据有什么特点? ②、数据怎样变化? ③、可以推测哪些情况? 3、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

自考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复习资料资料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 1.工作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工作分析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工作权限分析、工作关系分析、工作环境条件分析、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2.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应慎重,主要应考虑哪几种因素?①工作的结构性.工作分析系统的选用首先取决于工作的结构性.②产业的类型.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与产业的类型相关.③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也影响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④企业价值观.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价值观中对人性的假设.⑤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也与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密切相关. 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其含义以及作用?内容: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标识、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联系、工作的绩效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工作规范. 含义及作用:工作说明书是对企业各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与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以及人员资格条件等所做的统一要求. 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4.科学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哪几方面?1.高层的支持和认可.在编写工作说明书之前,人力资源的经理一定要和相关的高层领导进行讨论,明确工作分析的意义,正确定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取得领导对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编写的理解和支持.2.员工的参与和配合.企业在编写工作说明书时,各部门的主管以及员工应该积极参加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编写技术培训、指导和审核.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向员工宣传制定工作说明书的意义,界定说明书中各项内容的含义.3.逐步分层实施.(1)开展工作分析与调查.(2)界定部门职责(3)分析部门职责(4)分解部门工作任务.4.使用规范用语.规范工作说明书的描述方式和用语关系到工作说明书的质量,因此这一工作不容小视. 5.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工作说明书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会给工作岗位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编写出规范的工作说明书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工作说明书的动态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5.编制工作说明书的一般准则是什么?(案例分析题)1.确定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要依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加以调整,可简可繁.2.选择工作说明书的格式.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采用表格式.3.界定岗位.必须指明工作范围和性质,可以使用“为部门”或“按照经理的要求”这样的词语来说明.4.使用专业词汇.在编制工作说明书时,选用最专业的词汇来表述,比如分析、收集、分解、监督等.5.使用规范文字.工作说明书应使用规范文字填写,字迹要清晰,地方不够可续页. 6.使用正确的表述方式.如使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每个句子应该以动词开头;每个句子必须反映出一定的目的,应该使用让读者一目了然的表达方式;不必要的词语应省略,在使用那些只有唯一含义的词语以及用来详细描述工作方式的词语时,要小心谨慎;对于工作任务的描述应能反映所分配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任职者的性格特征. 7.使用统一的格式.所有的工作说明书最好都用统一的格式,注意整体的协调,做到美观大方. 8.多层次、多角度审核把关.为了搞好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需要企业最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典型岗位代表、部门经理及主管和员工代表、外聘工作分析专家协同工作,共同审核把关. 6.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在安排各类岗位及人员的比例时,应处理好哪几个关系?1.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生产岗位的比例.直接生产岗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处在生产第一线,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非直接生产岗位,为直接生产岗位提供服务,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是必不可少的.2.企业中生产工人内部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的比例.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岗位,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它们两者之间的比例,要根据生产条件和各自的工作量大小进行合理安排.3.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在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由于劳动分工的不同,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工种.这些工种需相互协作,才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地进行.4.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企业在保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失误的前提下,应力求降低管理人员的比重,消除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地现象.5.服务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企业内部的各种服务性岗位,应

最新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精品文档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v r ;BA OA OB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OP a R λλ=∈u u u r r 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ρ+=+ 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ρ?++=++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 ? ???λλλ+=+)( 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六面体法则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 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ρ 平行于b ρ,记作b a ρ?//。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ρ、b ρ (b ρ≠0ρ),a ρ//b ρ存在实数λ,使a ρ =λb ρ。 (3)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AC AB λ= <=>)1(=++=y x OB y OA x OC 其中 (4)与 a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a a ± 4. 共面向量 (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r r 不共线,p r 与向量,a b r r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x y 使p xa yb =+r r r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AC y AB x AP += <=>)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