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性的真伪

中医科学性真伪的思考

农学院耿亮21416102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何为科学?科学,从字意上讲,应是指符合宇宙自然现实的正确学问。自然辩证法是科学理论中的一种方法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与现实与实践与方法相包容且是符合现实的正确学问。孔德、罗素、石里克等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史有意思的命题,有意思及具有逻辑的分析和能被经验所证实。

张功耀认为中医算不上科学,至少具有非科学的特征,因为中医不能够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也不能够还原成经验事实。比如药性的“五味”和”四气”在经验的世界里找不到任何解释。他进一步认为,中医不但算不上科学,甚至科学性的可能性都没有。她说,所有已经尝试过的“中医科学化”方法,没有一项是成功的,而且中医越是在科学化道路上迈进,其缺点就暴露得越多越充分。

科学概念不应该是歧义的、模糊的,应该明确的、清洗的内涵和外延,而中医不符合这一要求。;例如中医将人体内的脏器统称为五脏六腑(只是在论述经络时,才称六脏六腑),认为支撑人体生命和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是“经络”(也称经脉)。并将人体的主干经脉分为十二条,又称“十二正经”。所有器官的生理、病理内容,全都包容在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之中。脏腑经络的数目不与解剖出来的实物相吻合,却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直接对应。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这些知识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中医脏腑经络为什么要依据这些知识予以命名? 中医专业人士应该将其中的科学原理揭示出来!令人失望的是,中医专业人士却没有能力予以揭示!因此,从系统性上讲,中医理论很难划为科学。

科学理论的可验证性特点是指理论概念所指的对象及其之间的联系必须能以某种方式在事实上得以证明。中医理论中概念的形成取向比喻加以抽象而成有的概念具有浓重的人文色彩和哲学特征,缺乏自然科学的属性;有些概念在运用过程中逻辑关系不清。这种定义的结果,其内涵必然是宽泛的、不确定的…中能用”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来表示定义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对基本概念的明确界定,中医在逻辑上既无法证实法证伪,既无法观测也无法操作,

既没有可能重复性也没有主体间性,因而中医的理论概念就十分鲜明的突出地表现了这种不可验证性。

因此方舟子认为,中医是一个包含了哲学、玄学、迷信、民间医术和巫术的大杂烩。如果有人非要说这种东西是科学,那就是伪科学。中医没有什么科学价值,但是有文化价值。它的民间医术部分含有一些古人的医疗经验,也有一定的价值。对中医“废医验药”目前在实际上做不到,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还相信中医,中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政府不可能对其有太大的动作。

中医是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动态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的基础理论带有文化色彩和哲学意义的概念和命题,并无真正的自然科学基础。它对人及自然的研究是动态的、整体的、抽象的,而又是模糊的、含混的,是类比的或然的;由于中医学理论还没有从自然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分离出来,所以他没有准确的定义和具体的可检验性。故而中医索然可能具体有某些合理性,但在系统性和可检验性上很难讲是科学。对确定性的追求从来就是科学的目标,而中医的模糊性使得中医的特设性假定太多,经常成为迷信活动和江湖骗术的幌子。

但不是科学的并不必然就是伪科学的,也并不是就意味着该废除的。说中医是非科学,只是意味着中医不符合阶段性的科学标准,因为不论是中医还是科学标准时会随着其发展而改变的。因此我们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