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数生长期的特点

微生物对数生长期的特点

Four characteristic phases of the growth cycle are recognized.

1. Lag Phase.

Immediately after inoculation of the cells into fresh medium, the population remains temporarily unchanged. Although there is no apparent cell division occurring, the cells may be growing in volume or mass, synthesizing enzymes, proteins, RNA, etc., and increasing in metabolic activity.

The length of the lag phase is apparently dependent on a wide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size of the inoculum; time necessary to recover from physiacal damage or shock in the transfer; time required for synthesis of essential coenzymes or division factors; and time required for synthesis of new (inducible) enzymes that are necessary to metabolize the substrates present in the medium.

延迟期

特点:开始时细胞一般不立即进行繁殖,细菌数几乎不增加,曲线稍平。此时期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比较旺盛,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此期的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

产生的原因:是细胞为了适应新环境需要进行调整,比如需要合成新的必需的酶、辅酶或某些中间代谢产物,或者缺乏足够的能量或生长因子。或接种时造成损伤等。

原因:由于细胞进入新环境, 细胞数目无增长,甚至有所下降有一个适应过程,进行大量的酶(诱导酶)的生成。

细胞特性:细胞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个体体积显著增大,适应新环境,合成新的酶;有时可见到接种群体大部分死亡。如果接种用的是饥饿的细胞或新培养基营养不丰富,则该时期延长。

培养基成分接种到同样组成的培养基比接种到组成不同的培养基中,其延迟期要短些;

应用(意义):由于延迟期的长短能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周期,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延长生产周期,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所以在生产实践中总是设法缩短延迟期。

采取的缩短lag phase 的措施有:

①增加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②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③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在种子基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某些成分。

④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认识延迟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由于延迟期的长短能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周期,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延长生产周期,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所以在生产实践中总是设法缩短延迟期。

发酵工业上需尽量缩短该期,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

2. Exponential (log) Phase.

The exponential phase of growth is a pattern of balanced growth wherein all the cells are dividing regularly by binary fission, and are growing by geometric progression. The cells divide at a constant rate depending up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rowth medium and the conditions of incubation. The rate of exponential growth of a bacterial culture is expressed as generation time, also the doubling time of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Generation time (G) is defined as the time (t) per generation (n = number of generations). Hence, G=t/n is the equation from which calculations of generation time (below) derive.

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对数期的细菌细胞代谢活动最强,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生长和繁殖,菌体数目按几何级数增加。对于细菌来说,此时期的菌数以2n 速度增加,n代表细胞分裂的次数。

应用意义(1)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2)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生产中接种的最佳种龄

此期的生理特点:

菌体代谢活跃,消耗营养物质多,生长速率快,菌体数目显著增多。

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

处于该期的细胞对理化因素较敏感

由于此时期的菌种比较健壮,生产上常用该时期的菌体作为菌种。另外,实验室常用对数期的菌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遗传研究或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等。

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

食品工业上尽量使有害微生物不能进入此期

现象: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对于细菌来说,此时期的菌数以2n速度增加,n代表细胞分裂的次数。)应用: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接种的最佳种龄

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应用意义(1)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2)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生产中接种的最佳种龄

由于此时期的菌种比较健壮,生产上常用该时期的菌体作为菌种。另外,实验室常用对数期的菌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遗传研究或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等。

3. Stationary Phase.

Exponential growth cannot be continued forever in a batch culture (e.g. a closed system such as a test tube or flask).

Population growth is limited by one of three factors: 1. exhaustion of available nutrients; 2. accumulation of inhibitory metabolites or end products; 3. exhaustion of space, in this case called a lack of "biological space".

Dur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if viable cells are being counted, it cannot be determined whether some cells are dying and an equal number of cells are dividing, or the population of cells has simply stopped growing and divid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like the lag phase, is not necessarily a period of quiescence. Bacteria that produce secondary metabolites, such as antibiotics, do so dur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of the growth cycl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re defined as metabolites produced after the active stage of growth). It si dur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that spore-forming bacteria have to induce or unmask the activity of dozens of gene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sporulation process.

稳定期:

特点:①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处于动态平衡,培养物中的细胞数目达到最高水平。

②细胞分裂速度下降,开始积累内含物,产芽孢的细菌开始产芽孢。

③此时期的微生物开始积累代谢产物,对于发酵生产来说,一般在稳定期的后期产物积累达到高峰,是最佳的收获时期。

稳定期的长短与菌种和环境条件有关,生产上常常通过补料、调节pH值、调整温度等措施,延长稳定期。

特点:

1 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

2 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值

3 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4 细胞内出现储藏物质,芽孢菌内开始产生芽孢

产生原因:

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碳氮比不合适

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酸、醇、毒素等)

物化条件(pH、氧化还原势等)不合适

产量常数:

概念:表示微生物对基质利用效率的高低

Y=菌体干重/消耗营养物质的浓度

根据产量常数可确定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如:Y=0.5,表示要得到5g菌体,需某营养物(葡萄

糖)10g。

4. Death Phase.

If incubation continues after the population reaches stationary phase, a death phase follows, in which the viable cell population declines. (Note, if counting by turbidimetric measurements or microoscopic counts, the death phase cannot be observed.). During the death phase, th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decreases geometrically (exponentially), essentially the reverse of growth during the log phase.

衰亡期:

特点:①细胞死亡数增加,死亡数大大超过新增殖的细胞数,群体中的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

②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

③因菌体本身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菌体死亡、自溶等,发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

衰亡期比其他各时期时间长,它的长短也与菌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特点:

1 R为负值

2 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的衰退形

3 释放次生代谢产物,芽孢等

4 菌体开始自溶

产生原因:

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现象:整个群体出现负生长(R < 0)

特点:细胞形态多样,产生膨大、不规则的退化形、出现自溶(autolysis)、产生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释放芽孢等产生原因:外界环境严重恶化、细胞内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导致菌体死亡。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微生物学-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本章教学重点 ?反映出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研究大生物时有所不同。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生长:单位时间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个体计数——个体数目;群体重量测定——细胞物质的重量;群体生理指标测定——代谢活性。(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通常用来测定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或样品中所含微生物个体的数量(细菌、孢子、酵母菌)1、培养平板计数法(参见P147)一个菌落可能是多个细胞一起形成,所以在科研中一般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来表示,而不是直接表示为细胞数。 2、膜过滤培养法 3、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液体稀释法) 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常规方法:采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接 计数(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2)其它方法:比例计数、过滤计数、活菌计数。 (二)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参见P147)1、比浊法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即O.D.)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2、重量法 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 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 3、生理指标法(参见P148)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多或生长旺盛,这些指标愈明显,因此可以借助特定的仪器如瓦勃氏呼吸仪、微量量热计等设备来测定相应的指标。 (参见P340,表12-12) 常用于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检测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微生物群体繁殖生长,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了解是对其进行研究与利用的基础。 一、生长曲线(参见P130)生长曲线(Growth Curve):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一般用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一条典

微生物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的制作 将少量单细胞的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菌细胞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 ①.延滞期(lag phase) 其它名称:停滞期、调整期、适应期 指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细胞数目不增加的时期. 1.现象:活菌数没增加,曲线平行于横轴。 2.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 0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细胞内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增强 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 对外界不良条件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3.原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合成新的酶,积累必要的中间产物 ★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 ◆菌种:繁殖速度较快的菌种的延迟期一般较短; ◆接种物菌龄: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时,其延迟期较短,甚至检查不到延迟期; ◆接种量:一般来说,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延迟期(发酵工业上一般采用1/10的接种量); ◆培养基成分:◇在营养成分丰富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的延滞期比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时短;◇接种后培养基成分有较大变化时,会使延滞期加长,所以发酵工业上尽量使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与种子培养基接近。 认识延迟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发酵工业上需设法尽量缩短延迟期; 采取的缩短lag phase 的措施有: ①增加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②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③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在种子基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某些成分。 ④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 ②.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又称指数期,指紧接着延滞期的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期. 现象: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最大,即代时最短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 代谢最旺盛 细胞对理化因素较敏感 影响因素: 菌种 营养成分 营养物浓度﹡ 培养温度

微生物学资料

绪论 1)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小:指个体微小;简:指构造简单;低:指进化地位低。 3)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生菌和真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 4)真核微生物有:真菌(酵母、霉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比面值 = 表面积/体积 = 3/r);(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分布广,种类多;(五)适应强,易变异。 6)发展史:(自己看课本P2页微生物史简表) 第一章原核生物 一、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基本形态:球状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状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短杆菌,长杆菌,梭杆菌···) 螺旋状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弧菌,螺旋菌有鞭毛,螺旋体无鞭毛,螺菌) 二、细菌的形态是固定不变的,通常为球状、杆状、螺旋状,故可以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三、细菌大小测量: 显微测微尺,细胞大小表示:直径×长, 单位:微米 细菌的构造(P11页图1-1): 一般构造:一般细菌都有的构造 特殊构造:部分细菌具有的或一般细菌在特殊环境下才有的构造 四、革兰氏染色步骤 1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染料和细胞间的结合得更牢。3用乙醇或丙酮进行冲洗脱色。4、用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复染。例如沙黄。 五、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特点: (1)厚度大(20~80nm); (2)化学组分简单: 一般只含肽聚糖90%和磷壁酸10% 。 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结合在G+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特有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子进行共价结合的称~。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称~。 六、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1、通过分子上大量的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提高细胞膜上需Mg2+的合成酶的活性;2、贮藏磷元素;3、能调节细胞内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4、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5、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异表面抗原的物质基础;6、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以及抗补体的作用;45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革兰氏阳性细菌:厚约20~80nm由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革兰氏阴性细菌:埋藏在外膜层之内,是仅由1~2层肽聚糖网状分子组成的薄层(2~3nm),含量约占细胞壁总重的10%,故对机械强度的抵抗力较G+细菌弱。 七、G-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

微生物简答题

A病毒的基本特点: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2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代谢活动。3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4对干扰素敏感。 A毒性噬菌体及其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A噬菌体的应用及危害:应用:1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2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3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4测定辐射剂量。危害:1抗生素发酵与噬菌体污染。2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 A什么是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是存在游离于原核微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环状闭合的双螺旋DNA分子。原因:1于细胞质中,于染色体外独立存在,也可结合在染色体上,以附加体形式存在。2可自我复制。3可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至另一个,可单独转移,也可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4对于细菌的生存不是必要的。5功能多样化。 A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什么:自发性、稀有性、诱变性、突变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不对应性、独立性、稳定性、可逆性。 A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原理:采用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方法,祧选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使微生物生长在代谢不活泼,生长受抑制的环境中。方法:蒸馏水漂浮、斜面传代保藏、矿物油中浸没保藏、冷冻保藏、真空冻干保藏等。 A如何获得工业菌种:1目的基因的获得。2载体的选择。3重组载体的构建。4工程菌的获得。 A退化的菌种如何进行复壮:1纯种分离。2通过记住进行复壮。3联合复壮。 A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1合理的育种。2选用合适的培养基。3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4控制传代次数。5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6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A简述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途径:来源:土壤、空气、水、人及动物体、加工机械及设备、包装材料、原料及辅料。途径: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 A简述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十倍系列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A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理想指标菌应具备的特征是什么:1仅来自人或动物的肠道,并在肠道中占有极高的数量。2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具有与肠道病原菌相同的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生存时间应与肠道致病菌人致相同或稍长。3培养、分离、鉴定比较容易。 A简述啤酒酵母(单双倍体型)、路德类酵母(双倍体型)、八孢裂殖酵母(单倍体型)生活史的特点:啤酒酵母:1单倍体营养细胞核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进行牙殖。2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3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路德类酵母:1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裂殖。2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3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独立生存。八孢裂殖酵母:1营养细胞是单倍体。2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向进行。3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存,因为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 A细菌细胞壁中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殖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 A简述基团移位的过程:1少量的HPr被磷酸烯醇丙酮酸(PEP)磷酸化。PEP+HPr→磷酸~HPr+丙酮酸。2磷酸~HPr将它们磷酰基传递给葡萄糖,同时将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释放到细胞质内。这步复合反应由酶II催化。磷酸~HPr+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HPr。 A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116sRNA参与生物蛋白的合成,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的,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216sRNA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9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一、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生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这是个体生长的定义。繁殖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1、细菌的个体生长 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细胞的分裂与控制,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 细菌在个体生长过程中通过染色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细胞壁扩增: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种“硬”性结构。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大。 细菌的分裂:当细菌的各种结构复制完成之后就进入分裂时期。此时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肤聚糖插入,导致横隔壁向心生长,最后在中心会合,完成一次分裂,将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菌。 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除某些真菌外,我们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已不是单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单个的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微生物群体繁殖生长。 细菌接种到均匀的液体培养基后,当细菌以二分裂法繁殖,分裂后的子细胞都具有生活能力。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里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we)。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①延迟期(停滞期、调整期) 表现:不立即繁殖,生长速率近于0,菌数几乎不变,细胞形态变大。 特点:分裂迟缓,合成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 原因:调整代谢,合成新的酶系和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新环境。 消除: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菌龄接种;培养基成分(种子、发酵) ②对数期 表现:代谢活性最强,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大。 特点:细菌数目增加与原生质总量增加,与菌液浊度增加呈正相关性。 代时: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时间,亦即增加一代所需时间。 G=t1-t0/n 影响G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很低时影响)、培养温度。 ③稳定期(最高生长期、静止期) 表现:新增殖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动态平衡。 特点:生长速率又趋于0,细胞总数最高。 原因:养分减少;有毒代谢物产生。 稳定期细胞内开始积累贮存物,此阶段收获菌体,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 延长:补料,调pH、温度等。此时,菌体总数量与所消耗的营养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称为产量常数(生长效率)。Y = X - X0 /C 其中X-稳定期细胞干重/ml,X0 -接种时干重/ml,C-限制性营养物浓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加速期:经过迟滞期后,细胞开始大量繁殖,进入一个短暂的加速期并很快到达对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微生物经过迟滞期的调整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使细胞数目喝菌体质量的增长随培养时间成直线上升。 Monod方程:菌体生长比速与限制性基质浓度的关系方程。 减速期:微生物群体不会长时间保持指数生长,因为营养物质的缺乏,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导致生长速率下降,进入减速期。 稳定生长期:微生物在对数生长后期,随着基质的消耗,基质不能支持微生物的下一次细胞分裂。 衰亡期:随着基质的严重缺乏,代谢产物的更多积累,细胞的能量储备消耗完毕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PH,无机离子浓度的恶劣变化,使细胞生长进入衰亡期 简单反应型:底物以恒定的化学计量转化为产物,没有中间产物的积累 并行反应型:底物以不定的化学计量转化为一种以上的产物,而且产物生成速率随底物浓度而变化,无中间产物的积累。 串联反应型:底物形成产物前积累一定程度的中间产物。 分段反应型:底物形成产物前全部转化为中间产物,再由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 复合反应型:大多数发酵反应即底物转化产物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联合反应。 得率:生成的菌体或产物与消耗的基质的关系。 最大生产率:指发酵时间按从对数生长期开始至发酵结束计算得出的生产率。 开放式连续培养与发酵:指在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细胞随发酵液一起从发酵容器中流出,细胞的流出速率与新细胞的生成速率相等。 封闭式连续培养与发酵:指在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中,只允许发酵液从发酵容器中流出,而使微生物细胞保留在发酵容器中。 单级式连续培养与发酵:采用单个发酵容器进行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多级式连续培养与发酵:采用多个发酵容器串联起来进行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恒浊器:指通过光电池检测发酵容器中发酵液的浊度,使发酵容器中的微生物细胞浓度保持恒定,从而保证微生物以最大的生长速率生长。 恒化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发酵容器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从而保持微生物恒定的生长速率。 循环式连续培养与发酵:由发酵容器流出的带有或不带有细胞的发酵液再返回发酵容器本身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非循环式连续培养与发酵:由发酵容器流出的带有或不带有细胞的发酵液不再返回发酵容器本身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微生物生长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指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与限制性基质结构相似的抑制剂,它与限制性基质竞争性与微生物结合,微生物不能同时与竞争性抑制剂和限制性基质结合。稀释率:表示单位时间新鲜培养基流入培养器的体积与培养器总体积之比。 调节稀释率:在开放式单级均匀混合非循环连续发酵系统中,通过人为调节新鲜培养液流入发酵器的速度。 基质的消耗速率=流入的基质速率--流出的基质速率--细胞生长基质消耗速率--菌体维持基质消耗速率--产物生成基质消耗速率 产物浓度的变化=产率—流出率 发酵罐:是培养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发酵生产生物量或其代谢产物的容器。 搅拌器:在发酵罐中实现一系列混合,包括气液混合,分散空气,氧的传递,热量传递,固体微粒的悬浮和保持整个罐内环境条件的一致。

微生物对数生长期的特点

微生物对数生长期的特点 Four characteristic phases of the growth cycle are recognized. 1. Lag Phase. Immediately after inoculation of the cells into fresh medium, the population remains temporarily unchanged. Although there is no apparent cell division occurring, the cells may be growing in volume or mass, synthesizing enzymes, proteins, RNA, etc., and increasing in metabolic activity. The length of the lag phase is apparently dependent on a wide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size of the inoculum; time necessary to recover from physiacal damage or shock in the transfer; time required for synthesis of essential coenzymes or division factors; and time required for synthesis of new (inducible) enzymes that are necessary to metabolize the substrates present in the medium. 延迟期 特点:开始时细胞一般不立即进行繁殖,细菌数几乎不增加,曲线稍平。此时期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比较旺盛,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此期的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1. 内容 1.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生长曲线:在不补充营养或不移去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里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时期。 ⏹迟缓期:当细菌被接种到新鲜培养基而处于一个新的生长环境,开始一段时间内,通常不立即进行细胞分裂、增殖,生长速率近于零,细菌的数目几乎保持不变,甚至稍有减少,此时细胞内的RNA、蛋白质等物质含量有所增加,相对地此时细胞的体积最大,说明细胞并不是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迟缓期。 迟缓期是细胞分裂启动之前的恢复或调整期,而不是生长的休眠或停留期。迟缓期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代谢活跃,体积增大,从介质中快速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和其他细胞组分,为细胞分裂准备。 迟缓期形成的原因: 细菌接种到一个新的环境,暂时缺乏足够的能量和必需的生长因子,需要调整代谢,需要合成必需的酶、辅酶或某些中间代谢产物,“种子”老化(即处于非对数生长期)或未充分活化,接种时造成的损伤等均可造成迟缓期的出现。此期的长短与营养成分、菌种遗传特性、菌令和接种量等因素有关。 ⏹对数期:一旦细菌细胞的生理修复或调整完成,迟缓期即告结束,细胞开始进入快速分裂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细胞数目的增加以几何级数进行,故称对数期。对数期的细胞分裂速度最快、代时最短、代谢活动旺盛、酶活性高、对环境变化敏感,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并且细胞内的核糖体等组分也像细胞数目一样以同样的对数生长速率增加,细胞合成核糖体以及蛋白质越多,其生长速率也越快。因而对数期的细菌通常被广泛地用于生产上的“种子”,并在科研上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稳定期: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一次性培养,分批培养)中,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只能维持一个短暂的时期,最终生长速度将会降低,代时延长,细胞活力减退,进入了稳定期。在稳定期中,新生的细胞数目与死亡的细胞数目相等,总菌数达到最大值,活菌数保持恒定。 稳定期形成的原因: 随着细菌细胞的生长和数目的增加,培养基中的营养被逐渐消耗而不能满足生长需要,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甚至有害物质积累达到了抑制生长的水平,氧气消耗导致了厌氧环境的出现。 稳定期细胞的特征:细胞从生理上的年轻转化为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含有较少的核糖体,RNA和蛋白质合成缓慢,mRNA的水平低下,因此细胞的生长变得不平衡,细胞的形状有的也发生改变。因不能维持细胞壁的合成与修复,细胞的染色特点也发生改变,如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生殖及其操纵 一、微生物生长生殖的概念 微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当细胞个体生长到一定时期,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即生殖。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能够明显分开,但对低等特别是单细胞的微生物,由于细胞小,这两个过程紧密联系、特别难划分,因此,微生物的生长生殖,一般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研究动物、植物有所不同。 1、细菌一般没有有性生殖,多采纳二分裂方式。 2、真菌除了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大量孢子如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等外, 还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孢囊孢子等。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单位时刻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 个体计数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群体重量测定 群体生理指标测定 〔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通常用来测定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或样品中所含微生物个体的数量〔细菌、孢子、酵母菌〕。 1、培养平板计数法 样品充分混匀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或倾注在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注重: 1)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 2)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适宜,便于正确计数; 一个菌落可能是多个细胞一起形成,因此在科研中一般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来表示,而不是直截了当表示为细胞数。 2、膜过滤培养法 当样品中菌数特别低时,能够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成的菌落进行统计。 3、Themostprobablenumbermethod〔液体稀释法〕 1〕未知样品进行十倍稀释; 2〕取三个连续的稀释度平行接种多支试管并培养; 3〕长菌的为阳性,未长菌的为阴性; 4〕查表推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数目; 4、显微镜直截了当计数法 采纳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截了当计数,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总数量。 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瞧瞧; 〔二〕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1、比浊法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opticaldensity,即O.D.)表示菌量。多应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的培养。 2、重量法 以干重、湿重直截了当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或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该方法适合于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

农业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小生物的总称,涵括全部细菌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根圈效应:植物根圈土壤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明显与非根圈土壤微生物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性现象。 微环境:指紧密围绕微生物细胞的环境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物固氮: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毒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溶源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称为溶源菌. 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这种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与表达的亚病毒因子。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 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 噬菌斑:当一个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胞后,隔不久即释放出一群子代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它们通过琼脂层的扩散又侵染周围的宿主细胞,并引起它们的裂解,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就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噬菌斑,它是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食品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 ① 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 ② 维持细胞特定外形; ③ 协助鞭毛运动,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 ④ 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阻止内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而不妨 碍水、空气及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 ⑤ 为正常的细胞分裂所必需; ⑥ 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特异敏感性; ⑦ 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 a) 试剂:结晶紫、碘液、乙醇、番红。 b) 操作步骤:(1).结晶紫作用30s ,水冲洗2s 。(2).碘液媒染1min ,用水冲洗。(3).95%乙醇冲洗10~30s,用水冲洗。(4).番红作用30~60s ,用水冲洗,晾干。 c) 结果: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细菌仍保留为紫色。 d) 原理: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主要由于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能力(脱色能力)的不同导致染色结果的不同。

四.细胞的特殊结构。 ①.鞭毛 ●定义: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着生1根或数根细长而呈波浪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化学组成:鞭毛蛋白(很好的抗原物质) ●生物学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②.菌毛 ●定义:菌毛是一类生长在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微丝。 ●化学组成:蛋白质 ●生物学功能: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 ③.性毛 ●定义:性毛又称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似,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条。 ●化学组成:蛋白质 ●生物学功能: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上,在细菌接合交配时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④.糖被 ●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菌体细胞壁表面形成的一层厚度不定的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因菌种而异,主要是多糖或多肽,有的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也有多肽与多糖复合型的。 ●生物学功能:◆保护菌体,使细菌的抗干燥能力增强。◆贮藏养料。◆粘附物体表面。◆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⑤.芽孢 ●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低、 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 ●化学组成:蛋白质、芽孢肽聚糖、DPA-Ca、磷脂、核糖体、酶类、PNA。 五.原核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了解) ✧须记:系统分类单元——共七级: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第二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一.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特点 1).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2).病毒通过基因组复制和表达,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其他生物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病毒的生物合成实际上是病毒遗传信息控制下的 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4).某些RNA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A),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 5).病毒没有细胞壁,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 二.分类 1995年提出的一个病毒分类系统包括1个目,71个簇,11个亚簇和164个属(超过400个种)。 ①根据寄主范围分:②现在的分类系统分: 一.脊椎动物病毒 dsDNA(双链DNA)病毒 二.无脊椎动物病毒 ssDNA(单链DNA)病毒

微生物重点

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的生活体。二.微生物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三.微生物奠定者,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明发酵是有微生物引起的,创立了巴氏消毒法;柯赫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培养 四.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球菌的个体大小以其直径表示;杆菌,螺旋菌的个体大小以宽度x长度表示 五,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质。。六.培养基配置的原则: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目的明确; 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4.经济节约; 5.灭菌处理。设计培养基的方法:生态模拟、查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3基本培养基:含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 4完全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用以区别不同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

物的培养基。 6选择培养基:在培养集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或除去某些营养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而促进某种微生物的生长。 7富集培养基:营养学成分仅适于一种或一类微生物,而对其他微生物不适合。 六.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滋生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其结果是原生质的总量不断增加成为微生物的增长现象。 七.微生物的群体典型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成为生长曲线。一般把典型的生长曲线粗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时期1 延滞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和适应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细 胞数目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的一段时期—代谢系统是正在适应新环境。特点:细胞重量增加,体积增大,但不分裂繁殖。 时间:几分钟到几小时,据不同菌种和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而异。同一种类,接种物所处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 滞留适应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2 对数生长期,又称指数生长期:指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 特点:在这个时期中,细胞代谢活动最强,细胞旺盛生长,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最短,单位时间内细胞数量倍比增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