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

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

(2 020 年版)

2019 年11

目录

1.前言 (5)

2.相关背景 (5)

2.1.技术发展 (5)

2.2.网络建设 (6)

2.3.产业合作 (6)

3.5G 终端发展策略 (7)

4.5G 终端产品要求 (8)

4.1.无线通信要求 (8)

4.1.1.NSA/SA 要求 (8)

4.1.2.模式要求 (8)

4.1.3.频段要求 (9)

4.1.4.语音方案要求 (9)

4.1.5.版本要求 (10)

4.1.6.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0)

4.1.6.1.NR 模式功能要求 (10)

4.1.6.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11)

4.1.7.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1)

4.1.7.1.EN-DC 组合功能要求 (11)

4.1.7.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12)

4.1.8.NR 模式其它要求 (12)

4.1.9.LTE ONLY 模式 (13)

4.1.10.紧急呼叫 (13)

4.1.11.短信业务 (13)

4.1.12.网络切片要求 (13)

4.1.13.IP 协议栈要求 (14)

4.2.性能要求 (14)

4.2.1.NR 模式速率要求 (14)

4.2.2.时延要求 (14)

4.3.硬件体验要求 (15)

4.3.1.WLAN 功能要求 (15)

4.3.2.机卡相关要求 (15)

4.3.3.NFC 功能要求 (16)

4.4.软件体验要求 (16)

4.4.1.终端管理要求 (16)

4.4.2.视频彩铃要求 (16)

4.4.3. 5G 开关 (16)

4.4.4.信号显示要求 (16)

4.4.5.API 要求 (17)

4.5.业务及应用要求 (17)

4.6.安全能力等级要求 (17)

4.7.质量要求 (17)

4.7.1.协议/射频要求 (18)

4.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18)

4.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18)

4.7.4.天线性能 (18)

4.7.5.续航及功耗要求 (19)

4.7.6.发热要求 (19)

4.7.7.稳定性要求 (19)

5.产品标识要求 (19)

结束语 (20)

附录2:终端的工作频段 (21)

附录3:引用技术规范汇总 (22)

附录4:版本更新记录 (22)

1.前言

2019 年6 月6 日,中国移动获得第五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2019 年10 月31 日,中国移动宣布 5G 商用,正式迈入 5G 商用时代。5G 终端作为5G 业务触点、应用载体、服务入口,是 5G 商用后快速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国移动作为全球领先运营商,坚定、积极、扎实地推进 5G 商用发展,为更好地引导 5G 终端产业发展,特制定和发布本白皮书。

本白皮书针对中国移动 5G 终端产品推动策略及产品要求等进行说明,如无特殊说明,本白皮书中产品要求均针对 5G 商用手机;非手机类 5G 终端产品要求参见《中国移动 5G 商用泛智能终端产品白皮书》。

2.相关背景

2.1.技术发展

2019 年,面向 5G 商用,中国移动已针对 5G 终端网络接入、吞吐量、多模互操作等端到端关键性能开展专项验证和攻关,终端基本功能和性能无问题,稳定性大幅提升,基本具备商用基础。

2020 年,面向 5G 规模商用,中国移动开展 SA 组网等新技术验证,积极推动 SA 成熟商用;将持续推动终端低成本方案成熟,提升终端稳定性,优化功耗、发热等关键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芯片供应方面,2019 年已推出 7 款 5G 商用芯片,初步形成“旗舰-高端-中高端”芯片布局态势,2020 年将推出更多款5G 商用芯片,

持续完善“高-中-低”5G 芯片供应体系,支撑 5G 商用终端发展。2.2.网络建设

为加快推动 5G 产业成熟,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服务体验,支撑面向垂直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应用探索,中国移动从2018 年起在 17 城市建设 5G 试验网络,开展规模试验。2019 年,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5G 基站,在超过 50 个城市提供 5G 商用服务。2020 年,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提供 5G 商用服务。

2.3.产业合作

5G 终端的成熟与规模发展需要产业合作伙伴聚集资源、通力合作,2018 年 2 月中国移动联合主流终端产业合作伙伴发起“5G 终端先行者计划”。经过一年多努力,“先行者计划”已成功推出首批 5G 终端,2019 年下半年,实现近 20 款5G 终端上市销售。

5G 终端产业已从初期聚焦首批产品研发转变为提升 5G 终端性能和稳定性,促进 5G 终端规模普及,孵化 5G 典型应用,培育 5G 终端生态。为此,2019 年 6 月中国移动“5G 终端先行者计划”升级为“5G 终端先行者产业联盟”,联盟将以“终端先行、开放共享、创新共赢” 为愿景,持续丰富 5G 终端新产品,加强 5G 与各行各业融合,探索 5G 新型商业模式,构建 5G+终端繁荣生态。先行者联盟合作范围将扩展到终端产品、芯片器件、操作系统、应用内容、解决方案等领域,具体工作将以产业市场、基础能力、特色应用、产业生态四个版块协同推进。基础能力方向:开展 5G、AI、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

究;提供网络开放环境协同端网;特色应用方向:孵化 5G 创新应用,

创新运营服务模式,提升流量价值;产业市场方向:深度挖掘 2C、2B、

2H 终端产品需求,促进供需衔接,挖掘市场机会;产业生态方向:融合终端各新兴生态伙伴,建立产业标准,打造各领域标杆解决方案。

3.5G 终端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将坚持“三多一新”5G 终端产品策略,即多模式频段,多终端形态,多用户选择,新产业生态。

多模式频段:推进终端多模多频发展。2020 年起全面支持 NSA/SA,推动实现 2.6GHz 终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 4.9GHz 终端产业成熟。支持更多频段实现“全球通”保障国际漫游。

多终端形态:全面引导个人、家庭和行业领域加快推出创新终端,

为 5G 与各行业融通发展做好终端准备。优先聚焦市场空间大、示范效应强的重点品类,如基础连接型、流量拉动型和行业纽带型产品,解决 5G 商用初期市场的终端需求。

多用户选择:推动 5G 芯片和终端价格快速下探,2020 年底推出1000-2000 元档 5G 手机,实现高、中、低端 5G 产品协同发展,实现5G 替换 4G。面向消费和行业市场,分别打造超百款终端产品,为个人和行业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实现 5G 终端和用户规模发展。

新产业生态:面向消费领域,携手内容、应用和终端厂商,在超高清视频、办公、娱乐、VR 等领域,打造 5G 特色应用,提供与 4G 差异化体验。面向行业领域,建立行业产品库,针对 14 个重点行业打

造通用、标杆型解决方案,提供供需共享平台,加速需求对接与商机

共享,为垂直行业提供丰富的终端产品。

4.5G 终端产品要求

需满足工信部进网许可相关要求。

4.1.无线通信要求

4.1.1.NSA/SA 要求

必选支持 NSA/SA。

必选支持 NSA/SA 模式自动切换,即终端在仅存在 NSA 覆盖的区域自动驻留 4G 网络,连接态时根据网络配置添加 5G SCG;在存在 SA 覆盖的区域优先驻留 5G 网络,依据网络配置进行 IRAT 互操作。

必选支持 NSA Option3x,支持 Option 3x 上行分流。

必选支持 SA Option2。

4.1.2.模式要求

■至少支持五模:NR/TD-LTE/LTE FDD/WCDMA/GSM。

■单卡终端必选支持如下单卡模式,双卡终端必选支持如下双卡模式:

➢单卡模式:NR/TD-LTE/LTE FDD/WCDMA/GSM。

➢双卡模式:卡 1 必选支持 NR/TD-LTE/LTE FDD/WCDMA/GSM,卡2 必选支持 TD-LTE/LTE FDD/WCDMA/GSM。

■选网要求:

➢使用中国移动户卡时,对于工作在 NSA/SA 模式的 5G 终端,中国大陆地区场景开机选网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 5G

(SA)、5G(NSA)、4G 、2G ;对于仅工作在 NSA 模式的

5G 终端,中国大陆地区场景开机选网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

5G(NSA)、4G 、2G 。

4.1.3.频段要求

■NR 模式必选支持 n41/n79[注]/n78。

➢n41 频段必选支持 2515MHz-2675MHz

➢n79 频段必选支持 4800MHz-5000MHz

➢n78 频段必选支持 3400MHz-3600MHz

[注]:n79 频段将根据工信部 5G 终端入网相关要求适时调整。

■LTE FDD、TD-LTE、WCDMA、GSM 频段要求参考《中国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根据市场及用户使用需求推荐支持其它更多频段。

4.1.4.语音方案要求

■NSA 模式下,采用 4G 网络语音方案,必选支持 VoLTE。

■SA 模式下:

➢必选支持 EPS Fallback 流程,回落至4G 采用VoLTE 业务,当通话结束后终端自主返回 NR。

➢推荐具备升级支持 VoNR 的能力。若支持 VoNR,则必选支持EVS 语音编解码,音频带宽必选 EVS-WB,推荐 SWB。

➢必选支持通过终端能力指示区分 EPS Fallback 和VoNR。

■对于双卡终端,使用中国移动用户卡时:

➢当工作在 NSA 模式下:一卡必选支持 VoLTE/CSFB 语音方案,另一卡必选支持 VoLTE/CSFB/WCDMA/GSM 语音方案。

➢当工作在 SA 模式下:一卡必选支持 EPS Fallback(推荐具备升级支持 VoNR 的能力),另一卡必选支持

VoLTE/CSFB/WCDMA/GSM 语音方案。

4.1.

5.版本要求

■NR 模式支持 3GPP R15 2019 年6 月或以后协议版本。

■LTE 模式支持 3GPP R12 或以后协议版本,与 NR 相关技术特性(如双连接、IRAT 互操作)必选支持 3GPP R15 2019 年6 月

或以后协议版本。

■其它模式版本要求参见《中国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4.1.6.支持 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4.1.6.1.NR 模式功能要求

■n41/n79 下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下行四流传输;必选支持下行256QAM。

■n41 上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上行单流传输,3000 元及以上产品必选支持上行双流传输,可工作在发射分集模式;必选支持上

行 256QAM。

■n79 上行功能要求:必选支持上行单流传输,推荐支持上行双流传输(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将适时必选支持上行双流传输);必

选支持上行 256QAM。

■必选支持 n41/n79 频段终端最大总发射功率 26dBm,即 n41 /n79 power class 2(HPUE),其中 n79 至少支持 4800MHz-

4900MHz 频段范围内 HPUE。

■必选支持 n41/n79 频段 SRS 在两天线间轮发,推荐 n41/n79 SRS 在四天线间轮发。

➢3000 元及以上必选支持 n41 两端口 SRS 在四天线间轮发。

■互操作:

➢必选支持空闲态和连接态下的NR→LTE移动性过程,包括小区重选、切换和重定向。

➢必选支持空闲态和连接态下的LTE→NR移动性过程,包括小区重选、重定向;推荐支持LTE→NR切换,必选支持 LTE

到NR 终端自主返回。

4.1.6.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其它模式功能要求参见《中国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4.1.7.支持 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4.1.7.1.EN-DC 组合功能要求

■必选支持两载波 EN-DC 组合,即 LTE 1 载波+NR 1 载波。

■必选支持 Band3+n41、Band39+n41、Band3+n79、Band39+n79 、Band1+n78、Band3+n78、Band5+n78、Band8+n78 EN-DC 组合;

推荐支持 Band40+n41、Band40+n79 EN-DC 组合。

■对于 EN-DC 组合中 n41/n79 频段:

➢必选支持下行四流传输;必选支持下行 256QAM。

➢必选支持上行单流传输;必选支持上行 256QAM。

■必选支持 n41/n79 频段 SRS 在两天线间轮发,推荐 SRS 在四天线间轮发。

■必选支持 Band3+n41、Band39+n41、Band3+n79、Band39+n79 EN-DC 组合时,终端最大总发射功率达到 26dBm;推荐支持动

态功率共享,推荐支持 n41/n79 power class 2(HPUE),即

NR 每通道最大发射功率为26dBm。其中,n79 至少支持4800MHz-

4900MHz 频段范围内 HPUE。

4.1.7.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其它模式功能要求参见《中国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4.1.8.NR 模式其它要求

■带宽:必选支持 60MHz/80MHz/100MHz 小区带宽配置;必选支持n41 频段 160MHz(2515MHz-2675MHz)内任意起点的单载波

100MHz 连续带宽。

■必选支持子载波间隔 15kHz、30kHz,推荐支持 60kHz。

■BWP 要求:支持网络配置 1-4 个上行/下行 BWP,支持通过 RRC 或者 DCI 信令动态激活 BWP。

■帧结构:支持根据网络配置下发的帧结构配置。对于 n41 频段,支持下行/上行子帧配比 7:1:2;支持上下行转换 5ms 单周期

配置。对于 n79 频段,支持下行/上行子帧配比 1:3;支持 5ms

单周期配置,支持 2.5ms 双周期配置。

■非连续接收(DRX):支持 idle 态下的 paging DRX;支持 RRC 连接态下的 C-DRX,和长周期、短周期配置。

■NR 物理层其它要求参考附录 3《中国移动 5G sub-6GHz 终端总体技术规范》。

4.1.9.LTE ONLY 模式

5G 手机LTE ONLY 模式要求(5G 手机仅工作在 LTE 模式),参考《中国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必选支持 3GPP 协议规定的 LTE 和 NR 之间配置流程。

4.1.10.紧急呼叫

必选支持 IMS 紧急呼叫,对于终端在收到 380 消息指示应发起IMS 紧急呼叫的情况,终端应使用 380 消息中 Contact 头域内的紧急URN 发起 IMS 紧急呼叫。

对于 SA 模式,必选支持通过 EPS Fallback 方式回落至 VoLTE 发

起 IMS 紧急呼叫。若终端支持 VoNR,必选支持通过 VoNR 发起 IMS 紧

急呼叫。

紧急呼叫号码包括 110、119、120、122。

对于终端能识别的紧急呼叫号码(例如 112、911 等国际通用紧急

呼叫号码以及网络下发的紧急呼叫号码),终端应根据当前网络紧急呼

叫支持情况,选择适当的网络发起紧急呼叫。

4.1.11.短信业务

必选支持 SMS over IP(IMS)和 SMS over NAS 的短信业务。优

先采用 SMS over IP(IMS)短信方式。

4.1.12.网络切片要求

必选支持网络切片功能。支持接收并保存来自于网络的 URSP 规

则(或者预配置规则);支持根据 URSP 规则参数对 PDU 会话进行

相应配置。

支持网络切片的选择流程,在 RRC 和 NAS 信令中支持携带网络切

片选择协助参数(NSSAI,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t Information),必选支持以 DNN 进行网络切片选择,推荐支持以 APP ID、FQDN、IP 三元组进行网络切片选择。具备同时接入两个及以上网

络切片(同是 eMBB 类型)的能力。

4.1.13.IP 协议栈要求

支持 IPv4 单栈、IPv6 单栈以及 IPv4/v6 双栈,默认打开 IPv4/v6

双栈;在同时获得 IPv4 和 IPv6 地址时,优先通过 IPv6 访问同时兼

容IPv4 和IPv6 的业务应用。

4.2.性能要求

4.2.1.NR 模式速率要求

速率网络配置[注]

峰值速率要求

下行速率带宽100MHz,下行四流,下行256QAM 大于等于1.7Gbps 带宽100MHz,上行双流,上行256QAM 大于等于250Mbps

上行速率

带宽100MHz,上行单流,上行256QAM 大于等于125Mbps [注]:该速率为NR理论峰值速率

4.2.2.时延要求

NR 控制面时延:20ms 量级。

NR 用户面时延:在无线空口上行/下行方向,从空口协议栈层 2/3 SDU 入口点到对端协议栈层 2/3 SDU 出口点,成功传输一个应用层包

/消息所用的时延,在 eMBB 场景时上行单向时延均不大于 6ms,下行

单向时延不大于 4ms。

4.3.硬件体验要求

4.3.1.WLAN 功能要求

支持 IEEE 802.11 b/g/n/ac,推荐支持 IEEE 802.11 ax。支持2.4GHz 以及 5GHz 频段。需支持无线路由功能,可将手机当作无线接

入点,以供其它设备接入后通过手机的数据连接进行网络访问,无线

热点须支持给下挂终端分配 IPv6 地址。

必选支持 WiFi 1*1 天线,推荐支持 WiFi 2*2 天线。当终端开启WiFi 热点功能时,WiFi 峰值速率需至少达到下行 280Mbps。

4.3.2.机卡相关要求

终端支持使用 4G USIM 卡接入 5G 网络。当使用 4G USIM 卡接入5G 网络时,终端必选支持如下要求:

1)支持存储 5G 为最高优先级,用于 HPLMN、UPLMN、OPLMN 选择。

2)支持存储 5G 注册成功的 PLMN 信息,用于下一次开机选网。

3)支持存储 5G 的NAS 安全上下文。

4)支持 5G 鉴权密钥的计算和存储。

5)支持采用 Null-Scheme 方式生成 SUCI。

支持 5G SA 模式相关鉴权登网功能,包含支持获取 SUCI、支持AKA 认证过程等,遵循 3GPP R15 相关规范的要求。

支持 STK 功能、USAT 功能以及相关的主动式 UICC 命令;支持ENVELOPE 指令流程;支持业务专用 USIM 卡接收 IMSI、SMSP 等用户

数据后触发的确认短信自动发送过程;支持业务专用 USIM 卡更新IMSI、SMSP 等用户数据后触发的 USAT 显示过程。必选支持 BIP 功能。

4.3.3.NFC 功能要求

推荐支持 NFC 功能。支持 NFC 的产品需采用基于 GSMA 统一标准的 NFC-SWP 方案,支持通过 SWP/HCI 协议与 USIM 卡通信,遵循 ETSI 相关规范要求。

4.4.软件体验要求

4.4.1.终端管理要求

必选要求支持终端管理功能(DM),需遵循《终端管理技术规范》、《终端管理接口规范(终端能力开放接口分册)》。

4.4.2.视频彩铃要求

必选支持播放 9:16、16:9 等多种比例高清视频彩铃,必选支持AVC Level 3.1,对 AVC Level3.1 视频彩铃内容默认申请带宽为2176Kbps,详细要求需遵循《中国移动 VoLTE 终端技术规范》。4.4.3.5G 开关

5G 终端需支持 5G 网络开关功能。当 5G 网络开关功能打开时,终端可接入 5G 网络;当 5G 网络开关功能关闭时,终端不能接入 5G 网络,但可接入 4G 网络。

5G 网络开关功能默认处于开启状态。

4.4.4.信号显示要求

若终端工作在 NSA 模式下,在空闲态检测到 LTE 小区广播的 NSA 指示(SIB2 消息中 UpperLayerIndication 字段),信号状态栏需显示“5G”标识;连接态终端建立 NR SCG 连接时,信号状态栏需显示“5G”标识,否则信号状态栏显示“4G”标识。终端在数据连接激活

和非激活状态下应有明显区别。其余状态的信号显示要求参考《中国

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若终端工作在 SA 模式下,附着 NR 小区后,信号状态栏需显示“5G”标识,信号强度基于 SS-RSRP。且在数据连接激活和非激活状态下应有明显区别。其余状态的信号显示要求参考《中国移动 4G 手机产品白皮书》。

4.4.

5.API 要求

需支持 Open Mobile API 标准规范,具体要求参见《移动终端应用基础能力技术规范—NFC 分册》。针对安卓 9.0 及以上 OS,必选支持通过安卓 Telephony 和Open Mobile API 与USIM 卡交互。

4.5.业务及应用要求

需支持终端管理功能(DM)及中国移动特色业务,业务预置需符合工信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网络安全,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并向用户明示应用软件的相关信息。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需可卸载,对于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确保已被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保证终端获得进网许可证前后预置软件的一致性。

4.6.安全能力等级要求

需至少支持工信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等级四。

4.7.质量要求

5G 终端质量要求需满足《中国移动 5G 手机质量管理及测试白皮书》。

4.7.1.协议/射频要求

5G 终端协议栈和射频部分的实现符合 3GPP TS 38 系列规范要求,满足 GCF 5G 终端协议、射频和 RRM 一致性验证要求。

4.7.2.多网络端到端兼容性要求

在多个网络设备厂家的 5G NSA 和 SA 网络下,终端可正常完成开机找网、注册、链路建立、重选、切换等基本功能,具备数据、语音、短彩信等基本业务能力。

对关键特性如 SRS、BWP、C-DRX 配置等,在多个网络设备厂家的小区内通过多套参数端到端兼容测试。

4.7.3.关键通信性能要求

■接入注册成功率:终端在极好点、好点和中点的开机接入和注册成功率达到100%,在差点不低于90%。

■链路建立成功率:在规模试验连片小区路线上,终端的数据链路和语音链路建立成功率不低于90%。

■上/下行峰值速率:在多个网络设备厂家的小区内,终端在极好点的上下行UDP峰值速率不低于理论值的85%。

■长保持性能:终端在小区极好点峰值速率上下行传输至少保持10分钟,在连片小区路线上,上下行数据及语音并发业务传输

不断,至少保持30分钟。

4.7.4.天线性能

终端单天线和多天线性能应满足《中国移动 5G 手机质量管理及测试白皮书》。

4.7.

5.续航及功耗要求

终端续航及功耗要求应满足《中国移动 5G 手机质量管理及测试白皮书》。

4.7.6.发热要求

终端表面温度在待机充电、通话、数据传输(4G/5G)时不高于40 摄氏度,在玩游戏、在线播放视频时不高于 45 摄氏度(环境温度为 25 摄氏度时测试)。

[注]:具体测试场景及参数参见中国移动 5G 终端入库测试用例。

4.7.7.稳定性要求

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应满足用户在日常使用对稳定性的要求,具体指标参见《中国移动 5G 手机质量管理及测试白皮书》。

5.产品标识要求

产品在包装盒正面、POP 等宣传材料印制联合 LOGO 标识和 5G LOGO,印刷方案与终端厂家 LOGO 印刷方案一致,详见《中国移动企业品牌 VI 规范》及《5G LOGO VI 规范手册》。产品外观不能带有除了终端厂家 LOGO 以外、未经中国移动许可的任何其它第三方的 LOGO 或功能标识。

结束语

在中国移动和合作伙伴的共同推进下,中国移动快速推出首批5G 终端,实现重大突破。面临 5G 商用后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移动已升级“5G终端先行者计划”为“5G 终端先行者产业联盟”,并将持续推进联盟发展,与终端产业链合作伙伴携手,共推 5G 产业繁荣,共创生态辉煌。

本白皮书采用定期滚动更新的方式,本版本自发布之日起生效。除本白皮书所列相关要求外,5G 终端还需遵循相关行业要求。本白皮书解释权归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附录 1:缩略语表

中国移动 2020 年 5G 全面发力

通信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新周期景气度高 (一)通信是经济活动基础行业,需求回暖+政策推动提升景气度通信行业是人类现代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行业。广义来说,通信行业是指人类解决非面对面、远距离交往的工具集合。而现代经济活动又可以抽象概括为信息的产生、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以达到信息的流动或增多有形的物品附加价值目的。因此,通信业则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性环节。随着信息爆炸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通信行业的需求也愈发高涨。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最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其重要性和景气度必将达到空前高度。 电信业务总量高增势头不改,数字经济与信息消费增长确保通信行业高景气度。我国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9%,增速再创新高。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完成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6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IPTV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9.4%;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72.9%。信息消费方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2017年我国总体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占GDP比重达到32.9%。远期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数字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将持续提高通信需求,有力促进通信行业的高景气度。 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持续提高为维持通信行业高景气打下牢固用户基础。2018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37亿户,总数达到17.5亿户,比上年末增长8.5%。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10.2部/百人。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2亿户,比上年末减少1151万户,普及率为13.1部/百人。

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白皮书

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白皮书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普及,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剖析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一、行业现状与趋势 1.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5G技术的逐渐推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90%。预计到202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进一步增长,达到近14亿人。 2. 移动应用市场蓬勃发展 移动应用市场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中国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一,并且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各类应用与功能丰富多样,从社交娱乐到生活服务、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移动应用的用户覆盖面越来越广。 3. 移动支付逐步普及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遥遥领先全球。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成为人们的主要支付方式,涵盖了线下线上交易,便利了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未来,移动支付将进一步融入各个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

二、发展潜力与挑战 1. 5G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 5G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G网络的高速、 低延迟将带来更加出色的用户体验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5G基站 的建设不断加快,更多的智能设备将加入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泄露、滥用个人信息的风险不容忽视。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法规建设和 技术防护手段,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维护用户利益和权益。 3. 移动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 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这也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发展 的不平衡现象。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加 广泛,用户体验更为完善;另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的移动互联网覆 盖率和应用水平较低。未来,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普及的 力度,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三、未来展望与建议 1.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创新发展 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各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创新 发展。通过不断引入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提升移动互

2019-2020年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

中国移动5G商用手机产品白皮书 (2 020 年版) 2019 年11 月

目录 1.前言 (5) 2.相关背景 (5) 2.1.技术发展 (5) 2.2.网络建设 (6) 2.3.产业合作 (6) 3.5G 终端发展策略 (7) 4.5G 终端产品要求 (8) 4.1.无线通信要求 (8) 4.1.1.NSA/SA 要求 (8) 4.1.2.模式要求 (8) 4.1.3.频段要求 (9) 4.1.4.语音方案要求 (9) 4.1.5.版本要求 (10) 4.1.6.支持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0) 4.1.6.1.NR 模式功能要求 (10) 4.1.6.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11) 4.1.7.支持NSA 模式的终端功能要求 (11) 4.1.7.1.EN-DC 组合功能要求 (11) 4.1.7.2.其它模式功能要求 (12) 4.1.8.NR 模式其它要求 (12) 4.1.9.LTE ONLY 模式 (13) 4.1.10.紧急呼叫 (13) 4.1.11.短信业务 (13) 4.1.12.网络切片要求 (13) 4.1.13.IP 协议栈要求 (14) 4.2.性能要求 (14) 4.2.1.NR 模式速率要求 (14) 4.2.2.时延要求 (14) 4.3.硬件体验要求 (15) 4.3.1.WLAN 功能要求 (15) 4.3.2.机卡相关要求 (15) 4.3.3.NFC 功能要求 (16) 4.4.软件体验要求 (16) 4.4.1.终端管理要求 (16) 4.4.2.视频彩铃要求 (16) 4.4.3. 5G 开关 (16) 4.4.4.信号显示要求 (16) 4.4.5.API 要求 (17) 4.5.业务及应用要求 (17) 4.6.安全能力等级要求 (17) 4.7.质量要求 (17)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

前言 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平台。在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充分释放前沿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带动作用。在众多前沿数字技术中,5G以划时代的技术能力、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对其他技术的带动作用,有望成为启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支点。 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中国深刻认识5G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技术产业创新上走在了世界前列。2019年6月,中国颁发5G牌照,成为全球第一批进行5G商用的国家。尽管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5G产业发展仍逆势上扬。在一年多的商用时间里,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手机终端加速渗透,融合应用开始落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多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初步展现了其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助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 5G将正式开启产业互联网变革的新篇章。我们深切感受到,5G正在切实推动ICT产业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在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5G的高知名度提高了产业用户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吸引产业用户探索与之有关的行业级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等正集结力量,以5G为驱动,推动基础设施的重构和变革,探索新的产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构造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与4G 产业生态限于移动通信领域不同,5G产业生态需要促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5G商用的进程不仅仅是应用的创新进程,还是元器件、终端、网络、平台甚至制度的联动创新进程,其创新的复杂度和难度要远高于4G,开启的创新空间广度和深度也将远远超过4G。2020年,将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未来2-3年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这一时期,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产业转型之风已起,需产业界同仁齐心努力。 一、5G逆势增长,商用一年成绩可观 2020年中国5G正式进入规模商用时期。春节期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发展承压。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进一

中国移动超级SIM卡技术白皮书-0610-clear

中国移动超级SIM 卡技术 白皮书 (2020 年) 中国移动研究院 前言 中国移动 China Mobile

SIM卡是运营商认证用户身份的硬件载体,具有高安全等级的加密特性,是运营商与用户间的重要触点。 自移动网络诞生以来,起初手机终端的业务仅有打电话、发短信, SIM卡承担终端侧的入网认证、起到业务的安全保障作用。随着通信网络、终端技术的演进,手机终端上的业务从传统的电话、短信演变为丰富多变的第三方业务,继而对SIM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期望除电信功能外发挥更大的作用。GP多应用和NFC技术的兴起,使得SIM卡技术不断革新,由单应用Native卡升级为多应用卡,在ISO 7816接口基础上增加了支持NFC功能的SWP (单线协议)接口,同时提供用户应用空间与行业伙伴合作,SIM卡发展为承载各类业务的高安全性优质容器。SIM卡技术发展为业务合作带来无限可能,中国移动推出超级SIM卡,希望为产业各方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契机。 本口皮书旨在明确中国移动对于个人领域SIM卡的发展方向、架构设计及能力要求,希望能够为产业在规划设计SIM卡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时提供参考和指引。利用超级SIM卡空间开放能力,中国移动希望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探索高质量的SIM卡业务,提升SIM 卡价值,构建SIM卡业务生态体系,服务用户生活。 木白皮书的版权归中国移动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木建议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目录 1.概述 (2) 2.技术架构 (5) 3.技术要求 (6) 3.1硬件层 (6) 3.1.1芯片安全要求 (6) 3.1.2物理电气特性 (6) 3.1.3终端与卡通信接口 (6) 3.1.4擦写寿命要求 (7) 3.2COS层技术要求 (7) 3.2.1基础电信功能 (7) 3.2.25G新增功能 (7) 323 GBA 认证 (8) 3.2.4BIP 协议 (8) 3.2.5多物理通道 (8) 3.2.6多逻辑通逍 (9) 327密码算法性能 (9) 3.3应用基础能力层技术要求 (11) 3.3.1GP多应用管理技术 (11) 3.3.2API (11) 3.3.3国密算法 (11) 3.3.4RAM/RFM 技术 (12) 3.3.5客户端访问SIM卡的安全控制机制 (12) 3.3.6用户空间 (12) 3.4预豐应用 (12) 3.4.1SIM快捷确认 (12) 3.4.2SIM 盾 (13) 3.4.3白卡写卡 (13) 结束语 (14) 缩略语列表 (15) 参考文献 (16) 1.概 述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一、手机行业概况 1、发展历程 手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通讯网络的代际发展,随着通讯网络从1G到5G,手机也发生了从大哥大到功能机、功能机再到智能机的颠覆式变革,并且伴随着像素、屏幕优化及生物识别解锁等升级式发展。 手机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分类 手机可以分为智能机和功能机两种。功能手机相较于智能手机,功能固化,网络连接服务简单,并无独立的操作系统。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下,具有开放操作系统、更快运行速度和更丰富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流产品,能够满足通信、社交、娱乐等综合需求。但同时,功能机由于具备操作简单、功耗低、待机时间长以及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在部分电力短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市场需求。

功能机与智能机的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3、产业链 中国手机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几个环节:上游手机芯片设计和制造,操作存储系统开发、零部件生产。中游手机产品的代工、生产及下游不同渠道手机产品的销售及后端手机的维修、回购等延伸交易价值链。 中国手机制造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4、出货量 2012-2020年我国手机出货量呈起伏变化状态。从2017年开始,受需求滞缓影响,我国手机出货量及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均逐年下降。2020年我国手机出货量降至3.08亿部,其中有87.66%是国产品牌手机,共计2.70亿部。2021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1.74亿部,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为1.55亿部,占比89.08%。 2012-2021年H1中国及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5、上市新机型 手机厂商为了节约研发和营销成本,而且使供应链的厂商在生产中扩大规模,更好地控制原材料和运输,从2012年起,我国智能手机新机型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2年3905款新机型下降到2020年仅上市462款新机型。智能手机作为现阶段手机的主要产品,其上市机型整体也呈下降的态势,2020年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363款,占比78.57%。202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手机上市累计机型

全球及中国5G手机出货量及发展前景分析

全球及中国5G手机出货量及发展前景分析 一、5G手机行业概况 5G手机是指使用第五代通信系统的智能手机。相对4G手机,5G 手机有更快的传输速度,低时延,通过网络切片技术,拥有更精准的定位。 5G手机将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上游的元器件制造商、中游的通信设备商和下游的终端厂商都将获益,预计到2025年,5G 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万亿元。 5G,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速度快、泛在网和低时延等特点。 5G手机是5G应用的典型终端,也是目前最先推出的5G终端设备。随着5G基础设施的不断渗透、运营商5G套餐等配套服务的不断加强,5G手机发展势在必行,5G时代将掀起新一轮的手机品牌竞争。 二、5G手机行业市场现状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5G手机也是2019年下半年的一大热门,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5G手机的出货量接近1900万台,市场对5G 手机的需求远高于预期。

在暗流涌动的全球5G手机市场中,华为和三星冲在了最前端,2019年华为和三星分别以690万台和67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全球5G手机厂商出货量排名的第一和第二,其按出货量统计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了36.90%和35.83%,整体上来说不相上下,平分秋色。 Vivo、小米和LG等手机厂商也纷纷展开布局,2019年均有百万级别的5G手机出货量。可见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对于5G手机潜在的需求量也十分庞大,5G手机的发展将会在未来三年之内迎来高峰。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度逐渐提升,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我国手机的出货量也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17年开始,我国手机的出货量以高于10%的速度开始下滑,2019年下半年,5G 风潮袭来,5G手机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颓势。2019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3.89亿台,同比下降6.04%。 5G手机与其他手机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5G网络,当然前提是有5G网络,要三大运营商先把网络建设起来,支持5G网络的手机自然就具备5G网络的优点。 中国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5G套餐活动,截至10月12日,5G套餐预约用户数量合计超过1000万户,其中,中国移动5G预约用户超过682.8万,中国联通超过253.6万,中国电信超过244.5万。 2019年12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为541.4万台,而2019年12月我国手机的出货量仅为3044.4万台,5G手机占总出货量的17.78%,

中国移动5G通信指数报告第六期

中国移动5G通信指数报告第六期 从今年发布的六期5G通信指数报告来看,5G手机整体性能在持续提升,短板得到重点优化,第六期41款终端的平均通信指数达到83分,相较第五期提升1分,同时41款终端通信性能短板也有所优化,其中5G待机功耗普遍降低5-10%。 在此次测评中,中国xx共选取了20xx年6月1日-11月30日上市的5G手机,涉及12个品牌41款终端进行5G通信能力评测。其中4000元以上档位xxMate 40 Pro拔得头筹,xx IQOO 5 Pro、小米10至尊版紧随其后;3000元-4000元档位中,xx IQOO 5占据第一,随后为OxxReno4 Pro、xx X50 Pro;2000元-3000元价位中,xx畅享20 Plus 5G通信性能最佳;而在2000元一下机型中,Redmi K30至尊版获得最优表现。 除各个价位表现排名外,报告还公布了5G通信指数第六期获奖名单,最终xxMate 40 Pro斩获第一名,因其在四个维度上表现均优秀,荣获5G通信指数第六期最高分。同时还获得了极速奖,因其在城区xx、定点等场景中均具有优秀的上下行传输速率,获得数据传输维度最高分。此外,xx畅享20 Pro获得节能奖,该终端在5G 数据业务的能耗表现突出,相较平均功耗节电约10%。 20xx全年5G通信指数持续提高芯片手机款型迅速丰富 结合前五期5G通信指数报告,回顾20xx年全年可以发现整个5G通信指数持续提高,芯片及手机款型迅速丰富、产品价位也在快

速下探。从5G通信四大维度来看,终端数据传输性能表现平稳;终端通话性能快速提升,满分总段占比提升了32%;终端逐渐支持更多速率增强特性和更广泛的漫游能力,关键功能得分逐期上升;终端和芯片功耗优化取得一定进展,搭载联发科技芯片的终端均分超出总体均分8.1分。同时,同芯片不同终端的功耗表现存在差异。 报告指出,xx麒麟系列芯片的通信指数总体表现优秀,各个维度上均有良好表现,尤其是传输数据性能领先。而搭载高通骁龙系列的5G终端款型较多,不同终端的通信表现差异较大。与前两者不同,联发科芯片低功耗表现优秀,打造联发科芯片的终端功耗排名均处于前30%。 在已发布的六期5G手机通信指数测评中,选取了20xx年11月1日-20xx年11月30日期间上市的13个品牌88款5G手机进行通信测评,六期评测总排名第一名为xx30。评测结果显示,4000元以上榜首为xx Mate 40 Pro;3000-4000元的排名情况依次为xxV30 Pro、xx nova 7 Pro、xx30 Pro;2000-3000元的价位分别为xx30、xx nova 7、xx畅享20 Plus;2000元以下Redmi K30 至尊版表现突出。 对于国内5G通信发展情况,报告认为当前中国xx5G SA已规模商用,依靠产业各方不断努力,终端5G SA通信能力已基本满足当前商用质量要求。后续随着5G快速发展、生态圈不断扩大、协议不断演进,对于终端设计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带来更多挑战,需产业各方联合聚力,支撑5G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移动 5g

中国移动 5g 5G发牌三年来,中国移动始终行在前、做在先,联合广大合作伙伴 创造了多项5G新纪录,实现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有力推动了我 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5G在全球的加速普及,进一步促进了数 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1、全球规模最大5G精品网 通过深入实施“5G+”计划,中国移动已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 品质优良的全球最大5G网。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建成开通5G基站超85 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规模的1/3。预计今年年底,中国移动5G基站将 突破110万个。 2、全球5G用户规模最大 在5G网络的密集覆盖下,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数扶摇直上、持续领先,截至今年4月底,已达约4.77亿户,构建起规模强大的“5G社群”。 3、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 2020年4月30日15时55分,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在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开通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成功实现5G信号对珠峰北 坡登山线路及峰顶的覆盖。5G上珠峰了!世界移动通信史再次被刷新! 4、全球最大“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 北斗是“天上一张网”,5G是“地上一张网”。2020年10月22日,中国移动发布了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并启动国家5G 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该项目可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广大区域提

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可应用于车辆管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交通领域,赋能数字社会发展。 5、全球首创5G网联无人机高空基站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巩义市米河镇遭遇前所未有的强降雨, 受灾区域一时成为通信“孤岛”。危急时刻,中国移动翼龙无人机5G高 空基站从贵州安顺千里奔袭,风雨兼程,跨越4省1200公里,第一时间 飞往巩义市米河镇,紧急为灾区提供移动通信保障,成为高科技抢险救援 的“硬核”代表。 6、全球率先推出5G新通话 2022年4月12日,中国移动率先试商用并发布5G新通话产品。这 是5GSA网络架构下的音视频业务解决方案,相比2G/3G/4G,5G新通话新 在“更快、更清、更智、更广”,具备超低时延、超清画质、不占流量、 一键视频四大优势,通话画质分辨率可达720p。 7、全球首例5G远程人体手术 3000公里如咫尺!2019年3月16日上午,中国移动携手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医院,顺利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新型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应用,对降低患 者医疗成本、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具有重要意义,打造了5G医疗标杆 示范。 8、全球首个跨国5G+AR远程装配系统 2020年5月,中国移动联合华菱湘钢打造出首个跨国5G+AR远程装 配系统,在疫情期间有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已落地5G远控天车、

对5g时代的政治知识点的认识[意外拿到中国移动5G手机报告总结3个知识点]

对5g时代的政治知识点的认识[意外拿到中国移动 5G手机报告总结3个知识点] 前两天我收到了一份《中国移动2019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主要是针对当下热门手机进行评测。 有一项测试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5G芯片及终端的评测专题。 简单的看了一下,然后我整个人就疯了。 因为看之前,我的期望是现在或者未来哪款芯片在5G网络下性能更好?到底哪款搭载5G芯片的手机连接5G网络更厉害?然后我看了下结果,发现中国移动为了不蹂躏不伤害手机厂商自尊心,不损害各个厂商利益,将具体的型号取消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都是这样的: 性能最好的是芯片1,其次是芯片2;性能最好的是手机1,手机2紧追其后,手机3更次...emmm... 大家隔着屏幕能听到我的咆哮不? 正当我近乎绝望的时候,我再次拿起这份报告,又反复的看了5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从5G芯片评测的专题里,我依旧看出了破绽! 快!快!大家拿好小板凳和瓜子,坐稳当的,我把关于这份报告中关于5G的干货都告诉你们! 01目前的5G芯片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移动介绍了参加测试的5G芯片,一共有三个,这仨芯片也可以说是撞开5G大门的先行者,有麒麟980+巴龙5000、高通骁龙855+骁龙X50、联发科M70。 从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到,麒麟和骁龙的5G芯片是独立的,可以附着在之前的旗舰SoC中,而联发科M70则是集成式的5G

芯片,并且也是全新的,之前没出过。 中国移动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巴龙5000和联发科M70是2/3/4/5G多模modem,骁龙X50是5G单模modem。 啥意思? 5G多模modem,2G、3G、4G和5G都能用,而5G单模modem,只能用5G,别的网络制式它用不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骁龙855拥有支持2/3/4G的modem,也使高通骁龙855+骁龙X50的芯片支持全制式的网络。 02NSA架构和SA架构啥意思?有啥区别 中国移动5G专题报告的第二项讲到了5G协议栈完善度,涉及到了射频一致性及协议一致性的问题,主要与NSA架构和SA架构的兼容性有关。 我相信,看完上边这句话,你可能一头雾水,不知道我叨叨的啥。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说,目前为止,5G芯片分为两个架构,第一是NSA架构,第二是SA架构。因为5G芯片来自不同的厂商,有高通骁龙的,有华为麒麟的,还有联发科的,所以在架构在搭载上略有不同。有两种架构都支持的,还有仅仅只支持NSA 架构的。 你又要问了,NSA架构和SA架构啥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 我用目前为止最通俗的话给你们解释一遍!举个例子。 王四,是一名超市老板,拥有一家4号超市,生意挺好,挺赚钱。 生意太好,人满为患,王四需要再开一家超市。 他有两个方案,方案A:开一家新超市5号超市,让王五来掌管。 这种方式最方便,一个老板看着一个店,也不是很累。缺点是花钱多,因为雇王五需要很多钱。 第二种方案,方案B是,王四自己掌管两家店。 这种方案虽然节约经济开支,但是很麻烦,难操作,你需要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简介、6G市场需求、市场格局及6G研究规划分析报告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简介、6G市场需求、市场格局及6G研究规划分析

(一)何为6G 所谓6G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或 6thGenerationWirelessSystems),简称6G,它是5G系统的延伸和发展。这里的G就是Generation,即“代”的意思。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讯开始,到第二代的数字移动通讯,目前已经经历了四代。当前世界各国的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处于3G和4G时代,移动通信特别是第四代移动通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逐渐体会到快捷的数字移动通讯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变化。2019年6月6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发了第五代移动通讯网络(5G)的商用许可证,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开始正式搭建5G网络平台,各终端制造商也正式推出基于5G的各种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2019年11月部分地区已开始正式办理5G业务。2020年中国移动等网络运营商将全面推出5G智能手机,由此宣告5G时代的正式来临。 在5G即将全面商用之际,中国、美国、英国等通讯技术大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就宣称已正式开始了6G网络通讯技术的研发。5G尚未完全商业应用就宣称研发6G是否属于商业炒作?从1G到5G,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每10年更新换代一次,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某一代开始投入应用之时就开始了下一代的技术研发,新一代技术的成长基本上需要10年时间的锤炼。移动通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使用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着地里”的发展模式。在4G即将淘汰,5G即将商用之时,研发6G是一种必然。待5G逐渐衰老淘汰之时,6G技术才可能及时担当起未来通讯的重任。 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相互集成的全连接网络通信系统。地面基站的信息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布满整个地球,这样6G移动通信将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网络信号能够抵达任何一个偏远地区,这样可以让身处山区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接受远程教育。更为重要的是,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降到微秒级,将使5G技术更加完善并在许多方面实现突破。此外,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信卫星系统、地球图像卫星系统和6G地面网络的联动支持下,地空全覆盖网络还能帮助人类

《2030+愿景与需求白皮书(第二版)》

2030+愿景与需求白皮书 前言 移动通信领域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从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1G)到万物互联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移动通信不仅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社会经济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加速提升的新引擎。5G已经步入商用部署的快车道,它将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渗透到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行业,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使能者。 为了推动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融合,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全面实施“5G+”计划,包括5G+4G协同发展、5G+AICDE和5G+生态,最大程度释放5G对各领域的放大、叠加、倍增效能。“5G+”将以5G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覆盖人们生活、生产和社会治理多个方面,打造新体验、新动能和新模式,助力综合国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 按照移动通信产业“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节奏,业界预期2030年左右商用6G,其中2018-2024年将开展愿景需求制定、关键技术研究及概念验证,2025-2030年将进行标准制定、产业化和初步商用。为此,芬兰政府丰先启动6G大型研究计划,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也为6G研究开放太赫兹频谱,韩国政府提出“引领6G商业化”发展目标,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也于2018年开始着手研究6G。我国以“创新、协调、绿包、开放、共享”为内涵的新型发展理念,也应成为5G向6G演进的发展理念,成为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作为面向2030+的移动通信系统,6G将进一步通过全新架构、全新能力,并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打造6G全新技术生态,推动社会走向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数字孪生”世界,通过“智慧泛在”实现“6G重塑世界”的宏伟目标。 中国移动研究院已于2019年11月发布了(2030+愿景与需求》报告第一版[1],对2030年后移动通信发展的总体愿景与新应用场景进行了预测和探讨。结合未来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展望,第二版报告在过去一年的研究基础上,更新了6G网络性能指标的初步需求。 6G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白皮书旨在引发业界的讨论与思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白皮书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白皮书 一、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概述 1、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定义和范围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具备多种先进功能,如计算、通信、数据存储和处理、互联网接入、多媒体播放和智能控制等,可实现移动办公、移动通信、移动娱乐、移动教育等应用的设备。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则是指以移动智能终端为核心,涵盖硬件制造、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研发、内容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产业生态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其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这些设备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可满足人们在工作、学习、娱乐、交通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已超过3亿部,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将迎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白皮书将详细阐述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定义、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针对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推动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普及化。在早期,移动智能终端主要通过短信和WAP方式与互联网连接,后来随着3G、4G 和5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能够更加快速地访问互联网,推动了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在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款iPhone智能手机,引领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潮流。随后,许多厂商也进入了智能手机市场,推动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在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同时,移动操作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iOS、Android等。 在中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内厂商的进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在2010年,

2021-2025年中国5G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word 版)

2021-2025 年中国 5G 行业 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2021-2025 年中国 5G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5G 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6) 第一节5G 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5G 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1 年中国5G 行业发展分析 (9) 第一节5G 开启“万物互联”. (9) 第二节2019 年我国5G 行业环境 (10) 一、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催生5G 技术 (10) 二、5G 关键性能指标 (11) 三、国家政策引领,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我国5G 实现快速发展 (12) 第三节2019 年中国5G 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3) 一、日、韩、中、美、欧引领5G 发展 (13) 二、我国5G 正处于建设期 (14) (一)规划期:标准制定(2017-2021) (14) (二)建设期(2021-2025) (15) (三)应用期(2021-) (16) 三、2019 年我国5G 发展情况分析 (17) (一)2019 年值得被记住的5G 关键节点 (18) (二)迅速铺开的5G 网络 (20) (三)5G 枪响,终端抢跑 (21)

(四)垂直行业应用还需添一把手火 (23) (五)5G 赛道吸引新入局者,资本争相涌入 (24) 四、2021 年展望 (25) 第四节2019 年中国5G 产业链分析 (25) 一、无线侧:AAU 结构变革推动核心部件升级 (26) 二、传输侧:网络架构变化提升光器件用量 (27) 三、全球设备商CR5 超60%,国内设备商竞争优势凸显 (29) 四、产业链相关企业 (31) (一)华为 (31) (二)中兴通讯 (31) (三)中国铁塔 (32) (四)烽火通信 (32) (五)光迅科技 (32) (六)高新兴 (32) 第五节2019 年用户对5G 的认知度 (33) 一、用户对5G 的认知度高,认为5G 对生活的影响大 (33) 二、用户对5G 网络的期待 (34) 三、5G 网络建设资金投入 (35) 四、5G 网络建设速度 (36) 五、5G 网络建设质量 (37) 第六节应用:应用颠覆生活和生产方式 (38) 一、用户对5G 应用场景的期待 (38) 二、5G+文化娱乐 (40) 三、5G+智能家居 (40)

5G新通话技术白皮书

5G 新通话技术白皮书 (2022 年)

目录 1. 背景 (2) 2. 核心理念 (2) 3. 业务描述 (3) 3.1 业务概述 (3) 3.2 典型场景 (3) 3.2.1 智能翻译 (3) 3.2.2 趣味通话 (4) 3.2.3 智能客服 (4) 3.2.4 多屏通话 (5) 3.2.5 通话中内容分享 (6) 3.2.6 远程协助 (6) 4. 平台关键技术能力 (6) 4.1 基础网络能力 (6) 4.2 媒体处理能力 (7) 4.3 运营管理能力 (7) 5. 终端关键技术能力 (8) 5.1 概述 (8) 5.2 VoNR+终端架构 (8) 5.3 芯片技术 (9) 5.4 新通话应用运行环境 (9) 6. 推进倡议 (10) 缩略语列表 (11) 参考文献 (12)

1. 背景 通话是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多年来功能较为单一,5G 技术为通话的业务创新和体验升级提供了机会。2022 年 4 月 12 日,中国移动发布 5G 新通话系列产品,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5G 新通话具有平台入口价值,将为 5G 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多来,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产业各方深入探索 5G 时代通话业务的创新,联合发布《5G VoNR+ 白皮书》和《5G VoNR+ 技术及产业白皮书》,明确了VoNR+技术发展路径,持续探索基于VoNR+的5G 新通话业务。为推进产业支持5G 新通话,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发布《5G 新通话技术白皮书》,对平台及终端支持 5G 新通话业务提出相关功能和技术需求,包括业务场景、平台及终端技术能力等方面,旨在为平台、终端和芯片支持 5G 新通话业务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引,呼吁产业链各方共同推动产业成熟。 2. 核心理念 5G 新通话是运营商基础通话业务的升级,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可视化、全交互的全新体验。初期,立足于当前终端能力,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客户端,在终端原生通话入口,即可使用一系列增强能力和创新服务;下阶段,升级网络和终端能力,在通信网“流量”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流量”,联合产业各方建立新的通话生态,从“通话工具”向“平台生态”演进,构建视频通话的应用交互平台,打造基于手机号码的流量入口。 5G 新通话还将带来通话业务及商业模式的升级,从运营商主导业务设计与服务提供,转变为产业各方共同参与业务创新,丰富新通话应用场景。全新的服务体验将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产业参与各方也可共享新增运营收入。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白皮书(doc 50页)

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 BEA公司谨呈 2022年3月23日

BEA公司作为当今软件应用服务器市场的翘楚,公司技术和产品脱胎于电信业巨子AT&T,解决方案成功服务于世界500强中所有的电信公司,在电信行业积累了深厚的经验。BEA中国公司则始终关注着中国移动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将先进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移动。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对当今中国移动的竞争分析、NGOSS系统的建设分析、中国移动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设计以及BEA公司的解决方案综述,本方案力图为中国移动提供一个先进的而又是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BEA中国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 1综述 (5) 1.1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转变 (5) 1.2新业务的诞生 (6) 1.3移动业务竞争对软件平台的需求映射 (7) 1.3.1EIS整体框架结构 (7) 1.3.2企业应用集成平台 (9) 1.3.3现有业务与Internet的嫁接 (11) 1.3.4CRM系统的客户感知渠道的建设 (12) 1.3.5建立新的商业价值链 (13) 2NGOSS系统概述 (15) 2.1NGOSS™的体系结构综述 (17) 2.2NGOSS™系统实现 (19) 2.2.1规划管理 (19) 2.2.2企业级应用体系结构 (19) 2.2.3技术实现 (23) 3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分析 (24) 3.1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现状分析 (24) 3.2NGOSS™与中国移动 (25) 3.2.1综合接入门户 (26) 3.2.2核心业务平台 (28) 3.2.3系统互联平台 (29) 4BEA TELCO-PLATFORM解决方案 (33) 4.1解决方案综述 (3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