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语文二下传统节日

2018部编人教语文二下传统节日
2018部编人教语文二下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 zhōuài zhuǎn tuán 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下册“传统节日”(部编人教版版)

识字2 传统节日 文本解读: 《传统节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2课。本文是根据传统民谣改写。将识字与传统节日紧密结合。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8句话,前7句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8句话与第1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本课教学采用课件展示、思维导图、拓展节日等策略,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强化语言实践,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识读生字、朗读文本 2、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能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能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3、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等难以理解的,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进行学习,大部分的字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2、联系生活理解“传统”,感受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古诗背诵,激趣导入 1、飞花令—春 课前进行古诗词背诵,关于春天的诗歌,激发学生感知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21教育网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

是“行+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ɡyuánxiāomǎntánɡ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ɡyuèbǐnɡshǎnɡjúxiǎo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 赏菊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传统节日》教案

识字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准备:PPT 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二、读诗歌,学节日 1、这首诗歌一共提到了几种节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歌,

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以及每个节日的风俗(生反馈) 2、下面我们详细的来学习一下这首诗歌,同学们,新年的第一个节日是什么?(春节)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风俗呢?(贴窗花 放鞭炮) 3、说到贴窗花,你想一想,春节里还要贴什么?(贴春联)哪位同学来拼读?(生读)同学们,你平时还会贴什么(贴纸、贴画)(知道的词语真多)记住这个字了吗 4、除了这些,春节里还会有哪些风俗?(生说,出示灯笼) 5、春节有那么多的风俗可真热闹,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6、过完春节,就到了元宵节,哪些同学喜欢元宵节,为什么(看花灯、吃元宵),老师也特别喜欢吃元宵(出示图片)看,这些甜甜糯糯、可爱诱人的元宵们真的太馋人了,一起读出他们的名字(拼音读),我们怎么才能把这些小家伙的名字记住呢(交流识字方法)除了吃元宵,还有刚才大家说的看花灯呢,每到元宵节这天,大街上是什么场面?句子中是怎么说的(人如潮),什么是人如潮?(生说,出示)哦,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呢(比喻)是啊,像潮水一样涌现出来的人们都来到大街上感受节日的喜庆,多么热闹啊!我们还一起读感受下节日的喜庆,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生读) 7、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语老师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大街小巷?(城市里的每条街道)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词语了里哪个字最难写?“街”(观察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哪部分高?应该注意什么?)书空。生写。 8、同学们,不久前我们因为一个节日放了三天假,知道是什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2传统节日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把民谣读正确、读通顺,背诵民谣,结合情境和生活练习说话。 3.借助图文阅读,丰富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传、统”等15个生字,学写“贴、街”等9个新字。 2.正确朗读民谣,借助图文,丰富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教学难点: 1.背诵民谣,结合情境和生活练习说话。 2.通过节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激发出喜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把民谣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传、统”等15个生字,学写“贴、街”等9个新字。 2.正确朗读民谣。 教学难点: 学写“街”等笔画较多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成为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活动往往成为很多人一起参与的重要的文化活动。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指名读课题,注意“传、统”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018部编人教语文二下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 zhōuài zhuǎn tuán 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