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2)

三字经 (2)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曰所蝉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心朽此五嗅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长幼序友与朋当顺序勿违背礼月社遇书数古六艺今不惧违书学人共尊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 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 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 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 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 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 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 学,。为人子,,亲师友,。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投入地背)父子恩,,,。长幼序,,,,此十义,人所同。 我们说名句,学常识。(快速拍手背)三才者,,,。三纲者,,,夫妇顺。(学生齐说)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三字经,来认识我们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一起来感悟三字经的博大精深。 (二)、诵读,读正确。 1、请听我读: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但比我读得更好,还能背出来。相信自己的请举起小手。真自信! 2、请打开书到28页,找到这四行文字,跟着老师读一遍。(三字三字地读),再跟我一行一行地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作/《中庸》,子思/笔。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 曰江河 曰淮济

经典诵读教案第二课 经典推荐: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背诵 2、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及重点 重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传授新知 1、小黑板出示: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2、指名读句子。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4、同桌根据注释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6、老师解释句意: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

最著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7、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四、开阔视野 师:简单介绍五岳 (1)师讲故事,生认真听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到这几座山上去看看呢? 五、趣味诵读。 (1)齐诵 (2)拍手读 (3)唱读 六、学有所悟 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我们无法见到济水奔流的壮观景象,但济南却因此而得名。不少大诗人为济水吟出许多名篇佳作。如白居易的《题济水》。 3、把你想想法写在第5页的学有所悟上,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三字经第8

三字经第(8)节教学设计 单位:四会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学设计者:莫海容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11个生字,并能说说你是如何记住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 (3)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事物存在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六谷、六畜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2)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简介三字经。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4.学习目标: 5.出示三字经: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二、合作探究,初读感知 探究一: (1)小组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在小组内交流。 (2)同伴不会的,请你帮帮他。 探究二: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不认识的字? 探究三:你知道哪些句子的意思?你是怎样诵读经典的? 三、展示汇报,激励贯穿 展示一:下面我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所学。 闯关我最棒:小老师我来当生字关我来闯词语关我来闯句子关我来闯①我们来当小老师:(出示生字)带全班读生字并组词,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其它同学认真聆听并评价) ②我们小组来闯生字关:(设计迷宫图)每出示一个生字让组员开火车或者齐读。 ③我们来闯词语关:(设计有趣的动物并点击出现词语)植物鸟兽动物稻粱麦黍稷菽鸡犬豕六畜 ④我们来闯句子关:(出示句子)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第18课时

《三字经》18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三字经》之——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授课目标 1、懂得读书和做事都要讲究方法,才有大的收效。 2、让学生知道读书必须通过思考感悟,才能有收获。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4、感受祖国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 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读书才有大的收效,希望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对你们以后的看书学习能有所帮助。 四、学文释义 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教师课件制作播放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教师课件制作播放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3、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人之初—名俱扬”

《三字经》教学设计 封开县金装镇万安小学黎洪翠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班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熟读成诵,感悟韵文的意思。 2 引导学生从小懂得接受严格教育,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和孝敬父母长辈。 4、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诵读之中,给儿童以浸润和感染。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熟读成诵,简单理解经典韵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如何让小学生明白后天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及培养接受严格教育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经典韵文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吗?下面一起欣赏电影,好吗? 2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孟母三迁》。 3 让小朋友自己抢答,故事中的人物,或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教师适时提示或鼓励。

4 直接导入学习。师:同学们,“孟母”在课文哪里说到?(请学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韵文。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 学生打开书本找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听录音范读韵文。 2 师:刚才听到的是古人的吟诵。我们一起跟读好吗?(请学生说:好)。 3、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再读。(教师领读) 4自己用手轻拍桌面,找着自己的节奏,自己读。 5同桌互检。 6 个别检读,正音。注意:“苟”读gǒu;“杼”读zhù;“窦”读dòu读。 7 齐读韵文。 8 小组合作朗读韵文。 小组内各成员接力读韵文,每人一句。②小组接力读完后,小组集体齐读韵文一遍。 9 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10 请学生评出读音准确、畅顺的小组。(全班掌声鼓励。) 11 全班模仿胜出小组的读法朗读。 三、合作,诵读经典。 1 师生合作读韵文。具体做法:老师读每句韵文前半句,学生就快速读后半句。例如:师:人之初。生:性本善。师:性相近。生:习相远。①教师与集体接力读;②教师与个别学生接力读。 2 生生合作诵读韵文。男生读每句韵文前半句,女生就读后半句。然后换过来。 3开展小组之间合作模仿接力诵读韵文比赛。 四、“我最棒”背诵经典。 1 明确要求。师:在两分钟内看看那位同学背得有节奏、流畅。 2 “我最棒”背诵比赛。 3 全班共同评比胜出:谁最棒。(然后掌声鼓励,“棒——棒——棒”) 五、感知韵文。 (一) 1、PPT展示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澧县一完小叶梅芳 教材说明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黄香”,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被当做小朋友们学习榜样的“孔融”(课件出书2个人物图及他们各自的名字) 2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的第2课试着读读课文吧! 板书:礼仪篇 二、读 课件出示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读请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 (1)指名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师配乐范读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师:(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4)师:现在我想请我们班的女同学向男同学来介绍这两个人物,读(女生读)(5)师: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男孩子,那就请我们的男同学自豪的读一读(男生读) (6)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 师: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按节奏拍手读读这两个小朋友的故事!(齐读) (7)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三、悟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黄香温席》视频)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自由答 (板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2)师解释:是的,在天气炎热的夏天,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每天晚上总是先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指屏幕)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黄香怕父亲受凉,就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父亲的被窝。 现在科技发达了,天气热了有电扇,天气凉了有暖炉,虽然不必像黄香这样做了,(指屏幕)但是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男生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3)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生自由答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你的这些行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对,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准则。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看来你们有机会做下一个黄香! (4)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牢牢记住了黄香,并不是因为他做得官有多大,也不是因为他曾被皇帝夸过,而是因为:女生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5)《黄香温席》的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这样的好孩子,我们真的应该夸一夸,那你想怎样夸夸黄香?

三字经第三课

三字经第3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闻,数,识,文,千,才,光,纲,亲,顺”等字。 2.正确流利的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熟练记住文中的三才、三光、三纲、四时。 教学内容: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教学环节: 一、导入: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说一说你说了解的关于数字的故事或成语? 听读 二、新授: 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增长见识,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认识文字。 〖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十个一为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注〗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数字起源》说一说:没有数字,生活会怎么样? 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注〗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是君王与臣子的要合乎义理,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注〗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注〗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神奇汉字 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注〗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四大发明:造纸术、司南又名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三字经第2课时

《三字经》第( 2 )课时 《三字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启蒙课本,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 1、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2、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

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四.提问 1、昔日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好好读书,三迁其居择邻居。孩子不学习,把织造一半的布匹剪断以教育孩子. 2、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五.总结 1.一起诵读。 2、前面的三位已经说明故事的出处,我想提问者应该明白主要的故事情节,在此我就补充一点拙建:这十二字真言,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笔者,借此希望我们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对父母付出报答

三字经.第二课doc

《三字经》第二课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昔:从前。孟母:孟子的妈妈。择:选择。 邻:邻居。处:相处。子:孟子。 机:织布机。杼:古代织布机上的梭子。 窦燕山:五代时晋国人。义方:好办法、好方法。 俱:都。扬:传播。 译文: 战国时期,孟子的妈妈为了使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竟然逃学,孟妈妈就割断织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五代的时候,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孩子就很有办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成就,名扬天下。 附: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由妈妈把他抚养长大。孟子的妈妈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子家住的附近有一块墓地,常有送葬的队伍从他家门前经过。孟子就经常到墓地去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儿子玩这样的游戏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搬到城里。 到了城里,孟子的妈妈要求孟子熟读《论语》,长大向孔子那样做人。可是,孟子的家在集市的旁边,叫卖声终日不断。孟子经常和

邻居家的孩子玩做买卖的游戏。孟子的妈妈觉得住在这个地方很难使孟子集中精神读书,便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那里环境很好,每天书声朗朗,学习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就安下心来读书了。还跟着老师演习周礼。孟子的妈妈看见后非常高兴,知道这次终于找对地方了。 有一天,孟子因为贪玩,竟然和同学一起逃学。等他回家时,看见妈妈生气地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快要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很奇怪,妈妈边哭边说:“如果你不专心学习,就会像我剪断的这块布一样,过去的努力就白费了,你也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孟子听了,心里惭愧极了。从此以后他专心学习,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与孟母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最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附:故事《五子登科》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人。原名窦禹钧,因他老家地处燕山一带,后人便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年轻时,家里非常富有,父母也非常宠爱他。结果他不学好,品行极差,整日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虽然家里有很多钱,但他仍然贪得无厌,与一群地痞流氓混在一起欺负老百姓,剥削穷苦人家,干尽了昧良心的坏事。 他娶了好几个太太,可是到了三十多岁都没有生一个儿子。这在古代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窦燕山也很着急。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

三字经第13课时

《三字经》第(13)课时 《三字经》13.1——13.4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明确经典的主要精神内涵以及了解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了解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2)初步认识韵文三子一句,两句一韵的规律,并能有节奏地诵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了解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了解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个别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二、新授感悟 (一)琅琅书声直面经典——读通顺 师: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三字经》。 课件出示学习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师:学习《三字经》,首先要读通顺,读正确,读流利。(板书:读通顺)(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2、小组合作。 (1)小组内说说每则的大意。讨论每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在小组内交流预习和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惑。 (3)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汇报:

三字经第七课 (1)

三字经第七课 《曰春夏曰秋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而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告诉我们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至于说“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古人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并用它们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这就是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在政治上、哲学上、医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本节课采取“扶”与“放”结合的方式,把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格律规则、用韵规律、达情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引权威解读以晓其源,插时代背景以入其情,拓同类词体以悟其法,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的学习构建由感性到理性、由物象到意象的发展阶层。 二、目标设定 1、初读经文,读准经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经文的意思,并找出韵脚。 2、明白一本四季春、夏、秋、冬是循环往复的,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并了解五行学说。 3、引导学生运用三字经的表达句式与表达手法,根据经文格律,结合经意填词仿写。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二课教案设计 澧县一完小叶梅芳 教材说明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教案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案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教案准备: 课件 教案课时: 一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黄香”,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被当做小朋友们学习榜样的“孔融”(课件出书个人物图及他们各自的名字) 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礼仪篇的第课试着读读课文吧! 板书:礼仪篇 二、读 课件出示课文。 ()学生自由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读请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节奏。 (1)指名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师配乐范读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师:(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师:现在我想请我们班的女同学向男同学来介绍这两个人物,读(女生读)()师:因为这两个人物都是男孩子,那就请我们的男同学自豪的读一读(男生读)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 师: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按节奏拍手读读这两个小朋友的故事!(齐读)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三、悟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黄香温席》视频) ()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自由答 (板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师解释:是的,在天气炎热的夏天,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每天晚上总是先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指屏幕)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黄香怕父亲受凉,就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父亲的被窝。 现在科技发达了,天气热了有电扇,天气凉了有暖炉,虽然不必像黄香这样做了,(指屏幕)但是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男生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生自由答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你的这些行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对,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准则。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看来你们有机会做下一个黄香!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牢牢记住了黄香,并不是因为他做得官有多大,也不是因为他曾被皇帝夸过,而是因为:女生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的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这样的好孩子,我们真的应该夸一夸,那你想怎样夸夸黄香?

《三字经》第二课

《三字经》第二课 学习内容: 《素读本》第二课,从“首孝弟”至“人所饲”,共120字。 学习过程: (温故部分,放到每天早上晨读,不占用课堂时间来温故) 一、背诵和识字 1、第一步:听。 务必让学生手指书本,认真听老师吟诵(或者听录音),多少 遍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问:“小朋友,学会了吗?”2、第二步:跟学。 需要指点的地方: 前四个文字组(三个字为一组)为一个意义组,吟读的时候语速均等,“识”是入声字,读短促,“文”拖长,表示一个意思结束。 “一而十”到“千而万”为一个意义组,节奏加快。 “三才者”到“夫妇顺”为一个意义组,读的时候强调“才“、“光”、“纲”。语速放缓。 “曰春夏”到“本乎数”为一个意义组,前面分述节奏快,总结句语速放慢。 最后一个意义组入声字比较多:菽、稷,食、六,都要读短促。 3、第三步:试背。 试背可以配动作,让孩子们放松自己,不要总是要求做得端端 正正的,这个环节就是要活起来的。

4、第四步:识字。 除了认识单个字之外,还可以认识:见闻、天地、春夏、秋冬、四时、南北、水火、五行等词语。 二、游戏问答 1、排列顺序:十、百、千、万 请把这四个字从小到大排练,从大到小排列。每个小朋友有这四张卡片,在桌子上打乱顺序。老师说“从小到大”排列,或“从大到小”排列,看看哪些同学动作最快,可以玩两三次,训练孩子的数字反应能力。 2、“三才”指的是?“三光”指的是?“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四个方向是指?”“五行”指什么?“六谷”指什么?“六畜”指什么呢? 三、每课一字 孝字,上面是长头发的老人,下面是小孩子,儿孙搀扶老人。 想想,我们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呢?老师坐公交车,经常看到爷爷奶奶帮孙子孙女背书包站着,孙子孙女却坐在位置上,这是孝顺的好孩子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四、户外玩方位游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二集

朗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旁:在这段《三字经》中,讲述了孟母是如何教育孟子的,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还讲述了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为什么都能够考中科举,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儒家思想十分强调父亲和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是,当父亲或教 师有错误的时候该如何对待?我们现代人又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 点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二集。 钱:《三字经》在“教之道,贵以专”以后,紧接着又是四句,哪四句呢?“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这样六个字以另外一个名字而闻名:“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出于西汉刘向的一本书,叫《列女传》,讲历史上各种 伟大的女性,而孟母这个故事也在里面。这是什么样一个故事呢?孟子小时候,父亲 很早就去世了,家境非常的贫寒,所以住在一个破房子里头,而这个破房子还不能在 城里头,古代也是一样啊,城中心的房价贵啊,住在城外,而且城外还不能在城外很 好的地段,在哪里呀?在墓地旁边,那么经常有人出殡、啊办丧事,小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他就受到了熏染,所以小孟子啊从小就学人家这个哭丧,啊他没事就哭,没事就摔那个瓦盆,过去啊这个孝子摔瓦盆,学这个各种各样的丧仪,这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竭尽所能搬家, 从第一个住处搬到第二个住处,第二个住处搬到哪里呢?不巧,搬到了市集上,就搬 到了一个商业街那附近。而隔壁恰好是个肉铺,那么肉铺当然天天要杀猪卖肉,天天 要剁肉在哪里,小孟子又没事干就学着这个肉铺啊,天天也在那剁肉,然后讨价还价 学人家,这一斤肉多少钱,这是后腿,这是前腿,这两蹄子,这副下水,就变成一个 卖肉的孟子,那么孟母当然更着急了,这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好的,更何况,当时 是看不起商人的。咬咬牙,再搬家,这对于一个生活很贫寒的家庭来讲,是非常艰难 的事情,这一次搬到哪里?第三个家,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弦歌不绝,书声琅琅, 孟子受到学校的熏染,就从此开始学什么呢?学打躬,学作揖,因为这师生之间的规矩,跟着耳朵听着在那嚷嚷跟着在那儿背、读书、念书、背书,变得彬彬有礼,这就 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 朗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钱: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子不学,断机杼”是怎么一故事呢?小孟子长大了,长大了 要读书去了,但是呢,还是个孩子,童心嘛,经常翘课,孟子反正看读书也烦,经常 逃课,不去上课。有一天,这小孟子又逃回来了,听着听着课没劲儿逃回来了,孟母 正好在织布,因为孟母那个时候主要靠织布靠卖布来维持生活,一看到孟子又回来了,说过孟子好多次的孟母啊,这个时候一句话都没说,就把织布的梭子,“机杼”就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