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课

《三字经》第二课
《三字经》第二课

《三字经》第二课

学习内容:

《素读本》第二课,从“首孝弟”至“人所饲”,共120字。

学习过程:

(温故部分,放到每天早上晨读,不占用课堂时间来温故)

一、背诵和识字

1、第一步:听。

务必让学生手指书本,认真听老师吟诵(或者听录音),多少

遍依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问:“小朋友,学会了吗?”2、第二步:跟学。

需要指点的地方:

前四个文字组(三个字为一组)为一个意义组,吟读的时候语速均等,“识”是入声字,读短促,“文”拖长,表示一个意思结束。

“一而十”到“千而万”为一个意义组,节奏加快。

“三才者”到“夫妇顺”为一个意义组,读的时候强调“才“、“光”、“纲”。语速放缓。

“曰春夏”到“本乎数”为一个意义组,前面分述节奏快,总结句语速放慢。

最后一个意义组入声字比较多:菽、稷,食、六,都要读短促。

3、第三步:试背。

试背可以配动作,让孩子们放松自己,不要总是要求做得端端

正正的,这个环节就是要活起来的。

4、第四步:识字。

除了认识单个字之外,还可以认识:见闻、天地、春夏、秋冬、四时、南北、水火、五行等词语。

二、游戏问答

1、排列顺序:十、百、千、万

请把这四个字从小到大排练,从大到小排列。每个小朋友有这四张卡片,在桌子上打乱顺序。老师说“从小到大”排列,或“从大到小”排列,看看哪些同学动作最快,可以玩两三次,训练孩子的数字反应能力。

2、“三才”指的是?“三光”指的是?“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四个方向是指?”“五行”指什么?“六谷”指什么?“六畜”指什么呢?

三、每课一字

孝字,上面是长头发的老人,下面是小孩子,儿孙搀扶老人。

想想,我们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呢?老师坐公交车,经常看到爷爷奶奶帮孙子孙女背书包站着,孙子孙女却坐在位置上,这是孝顺的好孩子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四、户外玩方位游戏

到操场,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找到太阳出来的地方是东方,然后老师说口令:北、东、南……看看有哪些孩子站对方向,多玩几次。

这节课内容比较多,可以不玩“兄弟相认”的繁体字简体字互认环节。

7 【幼小衔接】小学预备班—吉趣国学 第7课 三字经七

吉趣衔接教案 教师年级幼儿园大班期次 课程吉趣国学讲次第七讲名称三字经(七)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这本书的基本信息 2、阅读三字经的经典选段,理解“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每一句的意思。 4、重点字词:始:开始,发愤:发奋图强。 5、让孩子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好贡献。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引导孩子学习三字经中精勤治学等好品质,熟记相关节选 教学流程及授课提纲 一、衔接上节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又学习了两个人刻苦学习的样子,大家说是谁啊?生:朱买臣和李密。 师:那有哪位同学可以上台给大家讲一下这两个故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很棒!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两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讲,想想从他们的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二、文本讲解 (一)刻苦学习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师:大家知道“苏老泉”是谁吗?他就是苏洵,号老泉,是宋代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会写很好的散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老泉上了年纪,多大了啊?(二十七),对,二十七的时候才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而我们现在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好时间,发奋读书,才不会像他一样将来会后悔。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始”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开始。 师:很棒。大家跟老师再读一遍这句话,然后我们开始学习下面的知识。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师:上一句我们讲了苏洵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突然明白读书的重要性,那么,读书有什么用呢,哪位同学可以上台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很好,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能挣钱,最主要的是能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现在好好读书,以为就可以到各个岗位上去工作,那么大家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拓展活动:请同学们上台写下自己自己希望成为的职业,并写下理由。 师:好,希望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成为心想事成,那么,能够当上自己喜欢的职业,首先要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 师:很好,最后,我们还是要学会这些诗句,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下吧!

三字经第三课

第三课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养:养育。教:教导。过:过错,失误。严:严格,严厉。师:老师。惰:懈怠、失职,没有尽到责任。子:子女,小孩儿。不学:不肯读书学习。非:不是。宜:应该。幼:年纪小的时候。为:作为,成就。何为:能干什么呢? 译文: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这是当爸爸的过错。仅仅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失职了。(在古时候,教育孩子只是爸爸的责任,但在今天已经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的责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应该存在任何懒惰之心的,这是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这是不对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老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附:故事《溺爱的下场》 从前,有一位妈妈在年纪很大的时候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因此非常疼爱他,把他宠得又任性又霸道。 有一天,这个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儿,看到院子里一只老母鸡下了一只大鸡蛋,他很好奇,就把鸡蛋拿回家。到家以后,孩子兴奋地那吃鸡蛋给妈妈看。妈妈问鸡蛋是哪里来的,孩子说是从邻居家的鸡

窝里拿的。妈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说:“孩子,快把鸡蛋收起来,别告诉别人,一会儿妈妈给你煮熟了吃。 过了不久,孩子有从别人家里拿来几颗青菜,妈妈见了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今天咱家不用买菜了,以后再有机会多拿几次,省下的菜钱给你买玩具。”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他认为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不用自己辛苦赚钱,还能吃得好,穿得好。那些靠做工赚钱的人还不如自己过得舒服呢。过了几年,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偷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妈妈想管他,可是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最后,他先偷东西太慢,竟然去拦路抢劫,结果失手将被害人杀了。最后被抓起来,判了死刑。 当刽子手要砍他头的时候,他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法官批准了他的请求。妈妈哭哭啼啼地来到他身边,谁知他一口咬掉了妈妈的耳朵。妈妈疼得大声喊叫,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死到临头还要害你的妈妈。”孩子说:“当初我偷鸡蛋的时候,如果你制止我,骂我一顿,就不会有今天了! 是呀,如果当初那位妈妈对儿子严格要求,儿子能成为抢劫、杀人的罪犯吗?正应了那句老话:惯子如杀子啊。面对儿子被砍头的下场,妈妈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字经(6 凡训蒙)

6 凡训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 2.掌握文中“训、蒙、诂、庸”等字的意思。 3.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 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熟读成诵。 2.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 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读过哪些书令你印象深刻? 2.今天,我们学习《三字经》中的第六课。 【凡训蒙……至平治。】 二、诵读感悟: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学生跟着视频读课文。(提醒:注意自己不懂的字词,读准字音。)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2.边讲边读,理解意思: 引导看注释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点拨,相机了解故事,齐读句子。 (1)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训,教导。初,开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 (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对事实要考证清楚,不确定的地方不要妄下定论。会详细解释古代文字的意思,会分句读,才能略知大概。) (2)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善,好。中,处事不偏不倚。 (《论语》共有二十篇,孔子去世后,由他的弟子把他说过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话编辑而成。《孟子》共有七篇,讲道德、仁义。) (3)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庸,经常,永不变化。易,改变。 (《中庸》出自子思的手笔。“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保持不变。写《大学》一书的是曾子。《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三、学习神奇汉字“初” 四、老师讲故事《小学》 五、诗歌赏读: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六、指导完成32页“连一连” 七、朗读、背诵课文。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七届读书节。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 ,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_ ,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 ,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 ,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 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 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 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 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 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 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 学,。为人子,,亲师友,。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投入地背)父子恩,,,。长幼序,,,,此十义,人所同。 我们说名句,学常识。(快速拍手背)三才者,,,。三纲者,,,夫妇顺。(学生齐说)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三字经,来认识我们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一起来感悟三字经的博大精深。 (二)、诵读,读正确。 1、请听我读: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但比我读得更好,还能背出来。相信自己的请举起小手。真自信! 2、请打开书到28页,找到这四行文字,跟着老师读一遍。(三字三字地读),再跟我一行一行地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作/《中庸》,子思/笔。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 曰江河 曰淮济

经典诵读教案第二课 经典推荐: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背诵 2、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及重点 重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传授新知 1、小黑板出示: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2、指名读句子。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4、同桌根据注释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6、老师解释句意: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

最著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7、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四、开阔视野 师:简单介绍五岳 (1)师讲故事,生认真听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到这几座山上去看看呢? 五、趣味诵读。 (1)齐诵 (2)拍手读 (3)唱读 六、学有所悟 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我们无法见到济水奔流的壮观景象,但济南却因此而得名。不少大诗人为济水吟出许多名篇佳作。如白居易的《题济水》。 3、把你想想法写在第5页的学有所悟上,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三字经第五课

第五课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香:东汉人黄香。九龄:九岁。温席:把被窝焐暖。执:做到。融:东汉人孔融,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让:让给。弟(tì):通“悌”,动词。指尊重兄长。长:兄长。宜:应该。知:知道,懂得。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爸爸,每到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帮爸爸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爸爸妈妈的人都应该学习的。(黄香的孝心值得学习和称赞,但小朋友不要盲目模仿,这样做不利于身体健康,很容易生病。) 汉代人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附:故事《孔融让梨》(见第一讲中第三部分) 附:故事《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 传说他在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只剩下他与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他虽然只有九岁,但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也知道父亲一个人抚养自己十分辛苦,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

一片孝心献给父亲。 每当夏天天气炎热之时,他就用一把扇子扇父亲的蚊帐,使枕席变得清凉,并且把蚊子都赶走,把帐子放好,以便让父亲睡得舒服些。而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每天晚上在父亲睡觉前他就先躺到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褥焐暖,把寒冷驱走,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免得父亲受凉。 正是由于黄香如此孝心,才使他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他长大后,进入仕途,成为以孝闻名、以孝为官的好榜样;加上他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在当时享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美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一品格,才能真正地成才,也是作为子女对父母所尽的最基本的义务。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谈得上热爱人民。 黄香相继任尚书令、东郡太守等要职。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著作。

三字经第15课时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从“论语者,二十篇”到“自修齐,至平治” 教材分析:明确《三字经》的主要精神内涵以及对于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张及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学习并背诵《三字经》从“论语者,二十篇”到“自修齐,至平治”。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三字经》的方法,能熟读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以文章内在含义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三字经》,理解文章大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三字经》 教学素材:《三字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很久的《三字经》了。今天,你们能用不同的方法吟诵给大家听吗?谁先来?(生:我会背:人之初┄┄┄、我和同桌一起来对答、我们这一组接龙、我会打快板) 2、你们真是一群优雅的小吟诵家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就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三字经》,感受他的魅力。 二、学习《三字经》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展示本课内容: lún yǔzhěèr shípiān qún dìzǐjì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mèng zǐzhěqīpiān zhǐjiǎng dào déshuōrén yì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zuòzhōng yōng zǐsībǐzhōng bùpiān Yōng bùyì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zuòdàxuénǎi zēng zǐzìxiūqízhìpíng zhì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第10页,借助拼音把这段《三字经》读四遍。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小朋友在读的时候,眼睛看得特别仔细。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读,读错的地方教教他,争取读得更好。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来,你读。其他小朋友,我们的小眼睛看哪儿呀?小耳朵干什么呢?(看着书,认真听)你们真会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听。

三字经 第27课

《三字经》教案二十七课 教案教学内容: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教学目标:1、能熟读背诵诗句。2、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3、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上次所学内容。2、全班齐背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2、指名读句子。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4、同桌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6、老师解释句意: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

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三、练习诵读 1、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2、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3、分小组赛读句子。 4、接龙读句子。 5、师生拍手齐读,试着熟读成诵。 6、自由背诵 7、检查背诵情况。 四、生谈感受 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学生自由谈启示。 【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

三字经第8

三字经第(8)节教学设计 单位:四会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学设计者:莫海容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11个生字,并能说说你是如何记住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 (3)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事物存在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六谷、六畜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2)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简介三字经。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4.学习目标: 5.出示三字经: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二、合作探究,初读感知 探究一: (1)小组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在小组内交流。 (2)同伴不会的,请你帮帮他。 探究二: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不认识的字? 探究三:你知道哪些句子的意思?你是怎样诵读经典的? 三、展示汇报,激励贯穿 展示一:下面我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所学。 闯关我最棒:小老师我来当生字关我来闯词语关我来闯句子关我来闯①我们来当小老师:(出示生字)带全班读生字并组词,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其它同学认真聆听并评价) ②我们小组来闯生字关:(设计迷宫图)每出示一个生字让组员开火车或者齐读。 ③我们来闯词语关:(设计有趣的动物并点击出现词语)植物鸟兽动物稻粱麦黍稷菽鸡犬豕六畜 ④我们来闯句子关:(出示句子)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育儿知识:幼儿《三字经》教案:第七课时、第八课时(父子恩——臣则忠、此十义——勿违背)

第七课时、第八课时(父子恩——臣则忠、此十义—— 勿违背)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

三字经优秀教案

校本课程《三字经》 (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就是教育与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与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与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与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就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与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学生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与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就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就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就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故事导入、反复诵读、配乐吟唱、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背诵积累、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等。 教学进度

三字经注音完整版(2018最新)

三字经 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xīmèng mǔzélín chǔzǐbùxuéduàn jīzh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zǐbùxuéfēi suǒyí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bùchéng qìrén bùxuébùzhīy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wé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yǒu xílǐyí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suìnéng ràng lít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én zhīmǒu shùshímǒu wén 首孝第,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yīér shíshí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第18课时

《三字经》18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三字经》之——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授课目标 1、懂得读书和做事都要讲究方法,才有大的收效。 2、让学生知道读书必须通过思考感悟,才能有收获。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4、感受祖国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 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读书才有大的收效,希望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对你们以后的看书学习能有所帮助。 四、学文释义 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教师课件制作播放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教师课件制作播放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3、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大《三字经》第三十七课教学设计(缪欣茹)

《三字经》第三十七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儒家思想的启蒙教材,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为第六部分,它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第三十七课属于其中之一,其内容是:“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这一课讲了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唐朝刘晏的故事,它是众多勤学例子之一,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二、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1、能对本课经文诵读成韵,并背诵课文。 2、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能粗略理解课文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学习运用文中所诠释的“勤奋好学”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神童刘晏》的故事,明白从小要勤奋好学的道理。 2、在课文的诵读与故事中受到感染,从而引发立德、砺学、力行的愿望。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根据《三字经》的主题设计,引导学生从韵文的表达内容中,把握人、事、史、情、理等学习要素,遵循教材的韵文形式,构建以诵读为主线,以明意为支点,以拓展为外延,以内化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形成智慧导入、诵读入韵、察文悟理、明史通今的五环节教学流程。 四、教学流程 (一)智慧导入

三字经教案

一年级语文《三字经》背诵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字经(带注释)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人之初—名俱扬”

《三字经》教学设计 封开县金装镇万安小学黎洪翠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班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熟读成诵,感悟韵文的意思。 2 引导学生从小懂得接受严格教育,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和孝敬父母长辈。 4、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诵读之中,给儿童以浸润和感染。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熟读成诵,简单理解经典韵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如何让小学生明白后天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及培养接受严格教育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经典韵文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吗?下面一起欣赏电影,好吗? 2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孟母三迁》。 3 让小朋友自己抢答,故事中的人物,或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教师适时提示或鼓励。

4 直接导入学习。师:同学们,“孟母”在课文哪里说到?(请学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韵文。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 学生打开书本找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听录音范读韵文。 2 师:刚才听到的是古人的吟诵。我们一起跟读好吗?(请学生说:好)。 3、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再读。(教师领读) 4自己用手轻拍桌面,找着自己的节奏,自己读。 5同桌互检。 6 个别检读,正音。注意:“苟”读gǒu;“杼”读zhù;“窦”读dòu读。 7 齐读韵文。 8 小组合作朗读韵文。 小组内各成员接力读韵文,每人一句。②小组接力读完后,小组集体齐读韵文一遍。 9 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10 请学生评出读音准确、畅顺的小组。(全班掌声鼓励。) 11 全班模仿胜出小组的读法朗读。 三、合作,诵读经典。 1 师生合作读韵文。具体做法:老师读每句韵文前半句,学生就快速读后半句。例如:师:人之初。生:性本善。师:性相近。生:习相远。①教师与集体接力读;②教师与个别学生接力读。 2 生生合作诵读韵文。男生读每句韵文前半句,女生就读后半句。然后换过来。 3开展小组之间合作模仿接力诵读韵文比赛。 四、“我最棒”背诵经典。 1 明确要求。师:在两分钟内看看那位同学背得有节奏、流畅。 2 “我最棒”背诵比赛。 3 全班共同评比胜出:谁最棒。(然后掌声鼓励,“棒——棒——棒”) 五、感知韵文。 (一) 1、PPT展示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优秀教案中班

三字经优秀教案中班 【篇一:国学经典《三字经》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三字经》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二、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 三、所用学时:两周 四、教学用具:教学用音频播放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 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

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 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 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 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 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 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 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 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 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2、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粗略讲解 5、指名领读。 六、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 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 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习,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七、作业: 课后摘录并背诵《三字经》 【篇二: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