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篇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 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1、商业信用:a、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 b、商业信用过程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工商企业;c、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 本的动态一致;d、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分散性和自发性。2、银行信 用:a、银行信用中提供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资本 b、银行信用反映着以银 行为一方,以其他经济主题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 c、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 本的动态不同 d、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3、国家信用:a、安全性高,风险小 b、具有 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 c、用途具有专一性。4、消费信用:a、非生产性 b、期限较长 c、风险比 较大。5、国际信用:a、规模大 b、风险大且具有双向性 c 复杂性 d 方向上不对称 二、为什么把股票集资看作一种信用关系?首先,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形 式上分离。 股东即所有者一般不直接经营, 而是邀请经理经营, 经理虽有支配实际资本的权利, 但没有所有权。其次,股份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者不必具体过问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只获得 股息和分红收入,这一点类似于存款者的存款取息。再次,投资者如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出售 股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最后,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 三、 利率的分类 1、按市场规律划分,2、按能否调整划分 3、按期限划分 4、按市场范围划分 5、 按实际经济的影响划分(名义&实际)6、按利率的执行情况(一般&优惠)7、按融资主体(再 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五、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 2、经济运行周期 3、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4、 物价水平 5、央行的货币政策 6、银行的成本和贷款对象 7 历史利率水平 8 国际利率水平 六、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对宏观经济的调节:1)聚集社会闲置资金 2)调节经 济结构 3)调节信贷和投资规模 4)调节货币流通 5)影响企业的生产、投资规模 6)调节国际 收支平衡 2、对微观经济的调节: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八、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及含义:概念:指示剂货币供给和真实货币需求基本一致,表 现为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三层理解:1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和真实需 求基本相等 2 均衡包括供求总量的相等和供求结构的一致, 各个主体在市场上提供的商品和劳 务都能等价交换。3 货币供求在一定幅度内相互偏离的广义均衡。 九、引发通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原因:1、财政性过量发行(财政赤字);2、信用膨 胀——信用的过度扩张;3、投资规模扩大;4、外贸的巨额顺差和大量国外游资的涌入。治理 对策:1、财政金融紧缩政策:(需求拉上型)2、工资——物价管制:(成本推进型)冻结、 管制 3、实施供给政策:减税,削减政府公共开支,限制货币供给增长率 4、币制改革:(恶 性通胀)5、结构调整:微观的财政/货币政策 6、保持经济低速增长 7、国际紧缩政策 十、通胀的分类:1、需求拉上型通胀;2、成推进型通胀:1)工资推进型 2)利润推进 型;3、心理预期型通胀:1)适应性预期 2)合理预期;4、结构性通胀;5、输入型通胀 1 / 8

十一、商业银行:1、定义:是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存款 和个人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2、特点:利息水平相当,信用功能扩 大,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最本质的特征)。3、基本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调节经济,金融服务。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 要求商银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保证银 行的经营与发展。流动性:要求商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包括资产 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效益性:要求商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商 银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最终目标,有其性质决定。三者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 面,必须寻求三者的最佳组合,但往往只能在牺牲其它两项的基础上来使另一项增加。如何在 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的条件下,将利润率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商银 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十二、货币政策的含义:一国央行为了实现其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给量以 及信用量进行调控所制定和采取的方针和措施。其构成要素:货币政策工具 中介目标 最终目 标,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正向传导、逆向制约。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 经济增长。 十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含义:央行在 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 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 间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金融手段。 作用机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影响货币乘数, 影响超额准备金,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的预期。缺点:能量太大,对经济的震动太大;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会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优点:主动权在央 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的影响,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比较客观公平,受外界干扰较小 较准确地体现央行的政策。2)再贴现率:含义: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整利率,调节经济的 手段。作用机制:影响利率总的水平,影响利率的结构,产生一种告示效应,防止金融恐慌的 作用。缺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强制性影响,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不确定的。优点:有助于央 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具有调节的灵活性和微调性,既能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又能调节货币供给结构。3)公开市 场业务:含义:央行以某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指标为依据,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 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作用机制:影响利率、商银的超额准备金,调节长短 期证券市场的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缺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强制性影响,收效比较缓慢,对 技术要求比较高。优点:央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灵活精巧的进行调节,可以经常性持续性的 操作产生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具有极强的可逆性,操作迅速。2、选择性政策工具:证券投机 的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放款管理,优惠利率,预缴输入保证金。3、直接信贷管 理:信用总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管理,利率管制,直接干预。4、其他政策工具: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判断一个货币政策工具的好坏,从 5 个方面判断:对利率、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 行为、大众心理预期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伸缩性。 十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制定目的:表明货币政策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追踪目 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2、选择标准:1)可测性:经济变量数据容易收集且准确;2)可控 型:经济变量数据央行可以容易控制;3)相关性: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2 / 8

央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来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4)抗干扰性:能准确传达央行的 意愿。 3、 政策目标包括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1) 货币供给量的特点: 其变化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央行对其控制力比较强,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不容易把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 淆;缺点:不能正确预测其效果,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调节滞后且是个多层次的概念。2)利率 的特点:央行容易控制,数据容易获得,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缺点:因缺乏对预期通胀率 的计算难以控制其数值, 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更多地依赖于经济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化的敏感 性, 容易把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两个政策目标只能二选一, 不能同时选择。 4、 操作目标包括银行准备金和基础货币。5、关系:操作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 是货币政策工具传递的首个目标,是短期调节;政策目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政策 传递的间接目标,是中长期调节。 十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机构传导:央行调整对银行的再贴现率—商银的可贷资金 量—商银的存贷率—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使市场利率按央行调节的目标发生变动。 2、市 场传导: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商银利率和市场利率作用。货币政 策的时滞:内部时滞、中期时滞、外部时滞。 四、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基本内容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 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研究的起点。内容:a、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从只 能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剩余价值,其表现为利润。利息率取决于利润率,该利润率为平均利 润率。b、由于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率有以下三个特点,平均利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平均利率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平均利率的决定具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2、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纯实物):社会上存在单一利率水平, 在该利率水平下,经济运行处于充分就业的平衡状态,该状态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 它强调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2)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r 取决于货币供求状 况,“流动陷阱学说”—当 G 供给曲线 M’与 L 平行部分相交时,r 将不再变动,G 供给上升将导 致 S 上升,不会对 r 变动产生影响。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4)IS—LM 框架下利率的 决定(希克斯,汉森):社会上存在实物市场与货币市场 这两个市场,只有两个市场同时达 到平衡即 LM 与 IS 相交,其交点才能决定利率和收入水平。 七、主要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 币流通量决定于一定期间内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2)货币的数量不影响价 格水平,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是一种定性的分析,不是定量的研究;研究的是交易性 的货币需求。2、费雪的交易货币需求理论:1)假设:假设商品流通速度 V 是一个常数;假设 商品交易数量 T 是一个常数;假设物价水平 P 是一个被动决定的值。2)内容:物价水平会随 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变动而正比例的变动。3、剑桥学派的先进余额需求理论:Md=kPy。4、凯 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是特定时期能够且愿意持有的货币的两,人们 之所以愿意持有货币,原因是流动性偏好;2)三种动机诱发人们的货币需求:1 交易动机(所 得动机&营业动机)2 预防动机 3 投机动机:通过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在现金和政权的选择中 所获收益。货币需求是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的总和。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影响 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1 财富总额 2 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3 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4 人们持有货币所的效用及影响效用的因素。Md/P=f(y,w,rm,rb,re,1/p,dp/dt,u)注意:1 货币需 3 / 8

求不仅是利率的函数,亦是所有资产收益率达函数 2 引入了物价水平和物价变动率 3 他强调 货币需求的相对稳定性。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要与 GNP 增长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三者比较: 马&费:同—持币动机相同;异—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是否有关在;剑与费:(1)费强调的是 货币的媒介功能;剑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2)费是从宏观角度分析的,关注经济改革等对货 币的影响,剑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关注人的心理,主观与其对货币的影响,是一重大进 步。 篇二:9、信用概念的制度分析 信用概念的制度分析: 摘要: 信用的基本要义是对借的偿还, 利息作为信用的伴生物构成信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严格的信用关系是建立在对私有产权保护的基础上的, 这既是信用的经济基础,也是它的法律基础。传统计划经济中与其说有良好的信用关系,不如 说有严格的财经纪律。中国信用危机的典型表现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它加大了经济增长的 边际成本,降低效率。改革的出路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进行改革,二是转变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信用经济。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生活中,信用观念淡漠,已成 为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和制约信用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信用的概念入手,分析信用 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并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信用体系提出建议。 一、什么是信用 在《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对信用的解释是:“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 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度, 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 有权。” 《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信用(Credit),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 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 黄达主编的《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 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 取得利息,后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综上所述,信用的基本要义是对借的偿还。信用还有一个伴生物,即利息,它构成信用 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但是,信用偿还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如果借款者到期拒绝偿还,是否可以寻求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的依据何在? 二、信用的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 在西方的文献中,不大容易找到为什么会产生信用的讨论,如借钱为什么一定要还,如 果不还如何处置?这或许是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保护私人产权是宪法的基本 要义。不同的财产所有者在交换其财产时,必须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是价值的单方面转 移,必须用契约的形式约定偿还的时间和条件,以保证财产的权利。 《新帕格雷夫经济大辞典》解释说:“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 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力。”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组合,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 配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对产权主体利益的保护在操作上直接体现为对侵权行为 造成的损失加以赔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法律赔偿,二是衡平赔偿。前者是指由法律裁定 4 / 8

侵权人向权益人进行赔偿; 后者是以“禁令”的形式禁止行为, 一旦侵犯要受到严厉处罚和制裁。 信用关系是产权关系的延伸,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就是对债权人财产权利的侵犯,也就是 违背了宪法和法律。 对产权的保护方式在深层次上,实际是国家功能与产权的关系问题。 因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严格的信用关系是建立在对私有产权保护的 基础上的,这既是信用的经济基础,也是它的法律基础。 三、审视计划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有两次影响很大的信用危机, 一次是 90 年代初的三角债, 发生在企业之间; 一次是 90 年代末的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在企业与银行之间。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是没有发 生过的,这是否意味着计划经济中存在着良好的信用基础,我们可以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信用 管理办法呢? 一是单一的银行信用,没有资金的体外循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实行大一统的银行信 贷管 理体制,银行系统虽然几经分合,但基本上可以看做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它既制 定政策又办理业务;同时对企事业单位实行严格的现金管理,工资发放由工资总额控制,企业 收支两条线,不允许坐支,100 元以上的交易必须用支票。这种制度保证了将整个社会资金的 运行严密地控制在银行也就是政府的手里。 二是托收承付的银行结算制度,银行具有监督企业按时清偿债务的职能。当时的大宗交 易必须通过银行进行结算。销售方将销售凭证交由自己的开户行,委托银行为自己收款;银行 再将有关凭证交由购货方的开户行; 购货方承付后, 其开户银行就可以划款了。 在这一过程中, 银行有监督企业按时付款的职能。 与之相关的还有银行信贷计划方面的保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企业的生产计划、原 材料调拨计划、工资水平、产品价格和销售由政府主管机构制定,银行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制 定其贷款计划,分为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和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满足临时性资金需求)。在卖方 市场的经济环境中几乎不存在产品卖不出去的可能,所以企业在生产、销售、分配,甚至原材 料购进等方面没有自由权的情况下,主观上很难产生拖欠别人货款的意愿。 因此,虽然计划经济中不同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产权归属上高度统一,但拖欠债务尤其 是长期拖欠债务的现象极少发生。 但这不等于在计划经济中存在着良好的信用关系。因为在当时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债权 债务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契约关系, 没有相应的法律来解释和保证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利义 务,而是靠诚信的道德和产权主体的行政手段来维系和调解。因此,传统计划经济中与其说有 良好的信用关系,不如说有严格的财经纪律。 四、审视同一产权主体内部的信用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同法》、《担保法》、《银行法》 和 《企业法》 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 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在同一产权主体内部是否会建立真正的契约关系,如果同属一个产权主 体的两个企业之间出现了信用纠纷,谁是最终仲裁者? 很显然,从形式上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可以签订合同,与对方建立契约关系。但是,如 5 / 8

果出现了合同纠纷,就涉及了财产的处置权问题。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同属一个产权主体—— 国家,政府作为国家的代理人有权处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资产,也就是说政府拥有国有企 业和国有银行资产的处置权。 信用是财产使用权和索取权在金融领域的体现。金融运行的基本特征是 G-G’。当借款者 不能按合同规定归还贷款时,贷款者的财产索取权无法实现,这时就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也 只有作为国家机器的司法机构才有权力对公民的财产纠纷进行仲裁。但是,如果借贷关系发生 在一个产权主体内部,即借贷双方同属一个产权主体,那么产权主体就有权力对借贷双方的利 益进行调节和仲裁。尤其是司法不独立时,政府的权利与法律的责任在很多领域是重叠的。当 履行和约的成本大于毁约的收益时,产权主体会按照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处置财产纠纷, 而不会是将信用原则放在第一位。这是符合经济学的逻辑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要求银 行贷款给指定的企业,或者要求银行豁免企业的债务,这都是政府所有者权利的具体化。换言 之,当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到必须进入法律程序,有可能 导致一方的破产或倒闭时,他们共同的所有者——政府(国家)就有权力出面制止。这时,政府 就是债务纠纷的最终仲裁者。 例如,最近政府在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时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收购了国有商业银行 14000 亿的不良资产,表明政府承认这部分贷款的合理性或合法性;二是 完成了金额 4000 多亿,涉及 600 多户国有重点企业的债转股,将国有企业所欠银行的债务转 为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股权(戴相龙行长在“2001 不良资产处理国际论坛”上的讲话)。这实际 上是通过银行贷款对企业追加了资本金,这种处理办法带有明显的财政性质。但从政府的角度 看所付出的交 易成本最低,并且完全没有违背产权的法律规定。 五、政府干预为什么会导致银行创造不良贷款? 当政府直接介人信用关系时,为什么常常会导致经济的低效率? 首先分析国家的性质。政府是国家的代理人,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双重目标 特征:第一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以增进全体人员的福利;第二是确保统 治集团垄断租金最大化。作为国家的代理人,政府的行为必将受到国家双重目标的约束,一方 面政府会不遗余力地通过法律建设、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设施建设等方式积极建立和保护有 效率、低成本的交易秩序;但另一方面就有可能牺牲经济效率,确保统治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历史的选择往往是国家首先确立统治集团收益最大化的规则, 然后再确立和追求降低交易费用 的效率原则。因此,诺斯曾指出:“在使统治者(和他的集团)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 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这种基本矛盾是社会不能实 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 仍以“债转股”为例。在理论上,对国有企业在银行的逾期贷款有三种解决办法:(1)银行 以某种方式放弃追索权:(2)政府出钱代为偿还; (3)执行法律程序。从同一个产权主体的角度, 三种解决办法均不涉及财产主体的变化,但是不同的解决办法的外部影响,尤其从建立信用制 度的角度则有根本不同。 第一种方式否定了贷款合同的法律效力, 如历史上有过的“债务核销”, 今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出自:百味书屋 6 / 8

7 / 8

8 / 8

美国信用体系的几个特点

与传统信用文化所理解的信用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两个经济主体或多个经济主体之间,为了某种交易和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履约能力。对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作为信用交易保证的信用调查评级、信用支付工具和信用管理技术,是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产品已经成了在市场上可以生产加工、销售的商品,其商品的销售量越大,信用交易的规模就越大。美国的信用体系,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和信用产品的基本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重视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了丰厚的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公开,又称行政公开,其主要含义是,政府有义务公开政府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或者说公民个人或团体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文件、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美国建立了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最重要的法律是 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上述三个法律改变了过去行政机关对政府文件的态度,是美国政治、法律领域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核心思想是,原则上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即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一切人获得信息的权利是平等的;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法律规定公众可以利用三种方法了解和获得政府信息:一是必须在联邦登记(一种政府公报)公布的文件,主要包括机关组织、机关职能和工作方法、程序方面的制度,对公众权利和利益有影响的政策和规则;二是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文件,这些文件也是用来指导行政机关行动的,实际效果相当法律法规,行政机关不能实施秘密的法律;三是依请求而公开的文件,一切没有免除公开的政府文件都可以依请求公开。法律还要求美国行政机关的会议必须向公众公开,允许公众观察,每次举行会议时,会议机关应在一星期前发出举行会议的通告;举行不公开的会议,要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在信息公开的同时,美国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出发,对信息保密也相当重视。法律同时规定免除公开的信息有九个方面:(1)国防和外交领域的信息,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根据总统行政命令规定的标准,特别授权予以保密的文件,二是根据总统行政命令已经被定密的文件;(2)纯属行政机关内部人事规则和惯例的文件;(3)其他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免除公开的文件,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适用这类免除公开的规定,一是法律规定文件对公众保密的方式非常严格,没有授予行政机关任何自由裁量权,二是对应予以保密的文件规定了特别的标准,或列举了应予以保密的特定种类;(4)贸易秘密、从个人以及特权机构或保密机构获得的商业或金融信息;(5)行政机关内部或行政机关之间的备忘录或往来函件;(6)公开后可能明显地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人事的、医疗的以及类似的档案;(7)执行法律的记录和信息,在妨碍执法程序、剥夺公正审判或公平裁决的权利、不正当地侵犯个人的隐私权、泄露秘密的信息来源和秘密的信息等六种情况下可以免予公开;(8)关于金融机构的信息,主要指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国内贷款委员会、联邦储蓄保险机构在金融活动中收集的大量非常敏感的信息;(9)关于油井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另外,对举行免除公开的行政会议,法律也作了相应规定。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美国实行了定密官制度和定密制度。1996财政年度综合定密数为 5789625项,在所有政府秘密中,中央情报局占52%,国防部占44%,国务院占2%,司法部占1%,其他政府部门占1%。大量公开的政务信息,为信用服务公司收集与信用有关的政务信息提供了重要来源。二、重视对信用产品特别是评级结果的运用,为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美国政府注意为信用产品的应用创造市场需求。特别是金融监管机构和州政府,越来越多地利用评级结果,作为确保银行、保险公司及养老基金,能使其所持固定收入或证券组合维持在足够信用水平上的一种保障。美国政府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更多的交易者参加信用评级或利用评级结果。 1.在法律中对此作出明文规定。(1)对已评级的证券,可以通过提供简略形式并注明参考出处使得信息披露的负担最小化;(2)注册时,可以在不必得到nrsro(全国承认的评级组织)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将nrsro的评级放入注册材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报告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报告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搞好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从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谈谈以下看法。 一、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比较困难的原因 (1)信用法律法规缺失。信用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对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 (2)信用管理部门分散。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制订一套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缺乏对各领域,各地区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存在着多头建设的问题。 (3)信用标准规范模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各地的信用评级的统一化本身就带有不公平性,怎样把握才能恰到好处,这更增加了统一标准的难度。 (4)信息发布共享障碍。政府信用信息封闭,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我国征信行业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各个行业各行其是,行业自律程度松紧不一,中介业务标准程度不一。此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等等原因都导致了信息共享的障碍。 (5)失信惩戒机制薄弱。支撑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作的经济政策法规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2.信用体系缺乏会导致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1)从企业来说,信用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间诚信水平低甚至诚信失常,会使交易过程中契约的有效性时刻面临挑战,让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征信与数据库管理期末论文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征信通常是指以了解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一些对交易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征信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目前业务活跃的征信机构已达300多家,征信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征信立法滞后,监管缺位,市场秩序混乱,征信服务不规范,我国征信业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性征信机构。我国亟需借鉴国外经验,使我国征信业规范发展。 一、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就征信制度而言,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和会员制模式 (一)、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北欧部分国家为代表。在该体系模式下,征信机构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只负责对征信业进行必要、有限的监管。 (二)、政府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兼有私营征信机构的社会征信体系,该体系以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公共征信机构,具有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排斥民营征信机构的发展。 (三)、会员制模式 日本采用的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的会员制模式,为协会会员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互换平台,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征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依靠法律和行规运作,只有会员才能享受到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概念 篇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 一、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1、商业信用:a、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b、商业信用过程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工商企业;c、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d、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分散性和自发性。2、银行信用:a、银行信用中提供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资本b、银行信用反映着以银行为一方,以其他经济主题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c、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同d、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3、国家信用:a、安全性高,风险小b、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c、用途具有专一性。4、消费信用:a、非生产性b、期限较长c、风险比较大。5、国际信用:a、规模大 b、风险大且具有双向性c复杂性d方向上不对称 二、为什么把股票集资看作一种信用关系?首先,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形式上分离。股东即所有者一般不直接经营,而是邀请经理经营,经理虽有支配实际资本的权利,但没有所有权。其次,股份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者不必

具体过问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只获得股息和分红收入,这一点类似于存款者的存款取息。再次,投资者如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出售股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最后,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三、利率的分类1、按市场 规律划分,2、按能否调整划分3、按期限划分4、按市场范围划分5、按实际经济的影响划分(名义&实际)6、按利率的执行情况(一般&优惠)7、按融资主体(再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五、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2、经济运行 周期3、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4、物价水平5、央行的货币政 策6、银行的成本和贷款对象7历史利率水平8国际利率水平 六、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对宏观经济的调节:1)聚集社会闲置资金2)调节经济结构3)调节信贷和投资规模4)调节货币流通5)影响企业的生产、投资规模6)调节国际收支平衡2、对微观经济的调节: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2)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八、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及含义:概念:指示剂货币供给和真实货币需求基本一致,表现为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三层理解: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和真实需求基本相等2均衡包括供求总量的相等和供求结构的一致,各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个人信用具有担保、理财、放大个人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从明确政府职能、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入手,加快我国信用制度设。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征信;失信惩罚机制;联合征信数据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从2007年7月1日全国首个关于个人信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开始实施,为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信用观念以及信用关系的发展还基本上停留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信用制度发育程度低,信用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企业信用的缺失!非法传销的泛滥都是因为个人信用状况的恶化,同时也导致了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银行卡的发放等个人金融业务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不仅可以规范金融秩序,而且能够更好地激活个人消费信用!拉动我国消费市场,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然起步晚,但短短几年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人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个人收入管理制度、2000年4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于2()00年2月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这是国内 第一部联合征信的政策性管理办法,为联合征信 拟定了初步的法律框架。这一系列文件规定的 颁布对促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华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等。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首批110万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已进入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所谓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是指由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和信誉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同年10月,大连、广州等市也相继建立了当地的个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这些资信公司通过有偿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自收自支模式的运作,基本形成了联合征信的框架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目前实现了银

个人信用制度_借鉴与完善_艾洪德

收稿日期:2001-01-10 作者简介:艾洪德(1955-),男,内蒙古赤峰市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货币银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蔡志刚(1973-),男,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99级博士研究生。 3本文是财政部“九五”规划课题《个人信用制度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课题组组长为艾洪德教授,项目编号是财人字199971。 2001年第3期 (总249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 o.3,2001G eneral N o.249 个人信用制度:借鉴与完善 3 艾洪德 蔡志刚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25) 摘 要: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发达 国家在其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急需建立起符合中国特点 的个人信用制度,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应结合现实,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筑起中 国的个人信用制度。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1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1)03-0106-10 一、信用经济、个人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 11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风险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信用经济。早在100年多年前,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诺?喜尔布兰德(Bruno Hildbrand )首次提出“信用经济”概念。其后,大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这一概念加以拓展,推广出“纯现金经济”、“简单的信用经济”、“有组织的信用经济”和“纯信用经济”等概念。20世纪8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又在魏克塞尔“纯信用经济”的基础上发展了两种具体模式。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必需承认它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可归纳于三点: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用……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 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由此形成的信用经济关系涵盖政府、企业、银6 01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逐渐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评估工作也已开始逐步显现一定成效,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0.引言 “信用”在拉丁文中翻译为“Credio”,也就是说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相互的信任和信誉。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经济学领域,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在主观上建立诚实守信的心理承诺和客观上约期实践相统一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交易规则。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个人信用是个人经营活动中与外界发生的一种经济关系,它包括履约承诺和履约能力。履约承诺是主观愿望。它和个人的道德取向有直接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用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 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逐渐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资信评估工作也已开始逐步显现一定成效,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1.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全社会并没有普及信用意识,失信行为十分普遍 目前牵涉到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现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恶意购房贷款、助学贷款违约不还、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机恶意欠费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经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中,有45%的个人简历存在实际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甚至学历造假。我国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规定很少,各行业内的行业惩戒机制也不完备,导致了背信者无法可管、无法能管、任意背信、不计后果的混乱局面。 1.2缺乏专门系统规范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 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国信用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信用管理师师资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部分省市出台的地方法规,但我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调整个人信用制度的专门法律。我国目前仍不存在个人破产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也尚未建立,也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企业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文章在深刻分析企业信用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概念;思路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主要经营方式。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交易的80%以上。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显然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成为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根本保障。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相关概念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信用交易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有效地控制风险和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处理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信用管理的意义包括:短期意义:随时监控客户应收账款的回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长期意义: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不仅自身信用良好,而且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对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反之则进行现款交易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通过优胜劣汰,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客户群,自身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信用是融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我国企业的整体信用管理还是处于较低层次,很难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 (一)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不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领域内还存在着“法律真空”现象。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尚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规范的企业信用结算制度政策法规体系,只有部分条款散见于《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一些地方政策法规中,其权威性、规范性和指导性都不强,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用行为进行全面规范管理。 (二)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

世界各国信用制度建设面面观

世界各国信用制度建设面面观 圣晖 在一个国家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国外,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儿方而:征信数据及评估,法律和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政府和专业脚会的监督和管理。 美国:系统化规模化推进 信用之所以在美国社会中得到普遍使用,被美国百姓和企业所重视,并极大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个发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美国为建设该体系大约花了100年时间,正是这一体系为美国个人信贷和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信用制度建设大致可概括为几个方面:立法,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 立法。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而的法律体系,将信用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均纳入法律范畴。目前,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多达数十项。这些法案的管理目标与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儿个方而:第一,通过立法保证信息公开。信用服务企业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可以合法地获得大量信用信息,并把它制作成信用产品。第二,规定了消费者个人对资信报告的权利并规范了资信调查机构对信用报告的传播。如《公平信用报告法》等。第三对当事人失信及违反信用管理有关法规的情况设定惩罚措施。 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美国信用服务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市场竞争,现已形成了少数儿个市场化运作主体。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为专门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评估的机构,在美国叫信用局,或叫消费信用报告机构,都为专业化的公司。信用局是向需求者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供应商。信用局的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传播信用报告· 另一类为对国家、企业、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这类信用评估机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另一类为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 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信用进行宏观管理,建立惩戒机制,为市场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信用交易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管理主要内容表现在立法与执法两个方而。发挥这些功能的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被称为信用监督或执法机构。 法国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有对企业(包括正而信息和负而信息)和对个人(指有负而的 信息)两个不同的公共信用系统。其企业的公共信用系统于1984年开始运行,它而向 包括租赁公司、融资代理公司在内的法国的全部金融机构,但不报告关于公司集团的数据。不同的是,法国企业公共信用系统要把从信用机构收到的信息与从合法的布告栏、法院、新闻界获得的关于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信用进行汇总。在1990年,该公司信用歌记系统在案的企业1300万家,管理人员70万人。法兰西银行还拥有个人公共信用歌记系统,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个人贷款不良行为档案。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必须每月报告分期购买贷款、租赁、私人贷款、贷款额度和透支方而的不良记录。 意大利的公共信用系统建立于1962年。从一定程度上讲,意大利公共信用系统是欧洲该类服务系统中最完善和最精确的。目前这个公共信用系统拥有近700万条记录,每年发布

个人信用制度

个人信用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 编辑本段个人信用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郭冬乐指出,个人信用制度要发挥作用得有两个支点:完善的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和规范的个人资信评估机制。个人信用调查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个人资信档案的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提交的贷款申请表,包括贷款历史、居住状况、收入情况、婚姻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信用管理的专门机构提供的与借款人信用有关的资料,包括未偿还债务记录、信用卡透支状况、在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记录等。其中居民应用量最大的信用卡资料是极为重要和全面的。而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评估是个人资信档案的应用和深化,也是消费者获得银行贷款的必经步骤。在国外,银行一般采取主观判断法和信用评分的数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是在一个信用评分的模式上对贷款申请划分等级进行评分。在实际操作中,主观判断法和数量分析法通常相互结合运用,互为补充。其中数量分析法中最重要的是对“支付能力”的评定。“支付能力”指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主要是指稳定的足够的收入来源,包括专职工作收入、兼职工作收入、投资收入等,这是个人信用评定的基础;二是现金流量,即支出与收入的比率,个人支出包括其它未付账款的月平均额、房租、赡养费、抚养费等,这些月支出的总和与月收入的总和比率在40%以下,则认为借款者有足够的能力偿还贷款。 编辑本段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原因 现代文明社会,凡是有行为能力的正常人的社会行为,都有一种约定。这种约定的履行,对行为人而言就是信用。是否履约和怎样履约,则反映信用度的高低。以此衡量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就构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就个人信用而言,在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号将人们的所有经济活动记录在案,并以此作为个人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在这些国家,个人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左右,其回报远高于法人信贷,回收周期亦大为缩短,风险较小。越是优质银行,这一比例越发水涨船高,如美国花旗银行的个人业务已在总业务中占到60%。在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信用环境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美、日等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达65%。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如美国目前在全部家庭中持有金融债务的高达70%以上;法国至少40%的家庭负债消费,有1/4的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子。在我国,据测算如果消费信贷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重提升到5%~8%,即可增加约2000亿元的消费信贷,就可以带动全国GDP增长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新形势对发展消费信贷十分有利。但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刚刚起步,为此,金融机构在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方面不得不采取严格的审查来保证贷款安全,而长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征信市场监管缺乏组织保证。根据信用发达国家经验,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全国性的统一协调指导机构和建设规划。而在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指导和管理征信体系建设的机构。 2、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对征信业进行自律监管。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征信业协会,所以我国各征信机构之间还存在着征信产品和服务公信力差、恶意竞争、提供虚假信用报告等不良现象。 3、缺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这不仅降低了守信者的积极性,也削弱了对失信者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五)、信用文化建设和征信教育宣传滞后 在信用发达国家,信用报告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而在我国,人们虽知道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在在长期信用文化缺失的困境下,社会信用环境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征信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具有系统化征信知识的高学历、高水平信用管理人才更加有限。公众信用知识普及水平远远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必须加快征信业的立法进程 征信立法对征信业发展影响深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法规是推动征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确立征信管理的规则、征信机构的定位和运作规则、强化个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保护;确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助的发展模式,形成以人民银行为监管主体、中国征信中心和征信机构为信息收集加工主体、金融机构为信息提供主体的征信管理组织体系。 (二)、逐步实现征信机构的专业化 应建立专业化的征信机构,逐步规范其业务运作。 1、征信机构必须要守信。征信机构是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专业机构,只有提供了守信的产品,才能起到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作用。 2、应保证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征信机构的信用产品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信用档案,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和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害得失,不客观不完整的信用信息必然会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应提供信用信息快速传导渠道,及时更新数据库系统。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征信机构只有及时获取这些变化的信息,才能保证征信产品的完整性。 (三)、做好征信宣传工作 必须要及时开展全社会实施《征信管理条例》的广泛宣传工作,公安、司法、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制度 一、填空题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和。 2、短期的信用工具主要有支票、本票、_________________和信用证等。 3、是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进行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的基础。 4、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当事人在票据背面签名盖章的行为称为。 6、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与货币的_____ 职能密切相关。 7、现代信用体系的主导和核心是__ ____。 8、信用工具的特征包括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___ ____。 9、信用的四个特征包括契约性、财产性、风险和收益性及。 10、信用工具的实际收益率,指实际收益与的比率。 11、金融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 12、现代信用的基础是,而其主体是。 13、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被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票据的债权人为转让票据而在上所作的签字被称为 A、承兑 B、贴现 C、担保 D、背书 2、直接证券包括证券、股票、商业票据() A、借款合约 B、保险单 C、银行本票 D、基金股份 3、与信用的产生密切相关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4、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普通企业的信用形式是() A、银行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5、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主导和核心是()。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6、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7、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公司债券

【诚信体系】多选题

【诚信体系】多选题 现代诚信观的特点有( )。 A 、开放性 B 、多元性 C 、义利相兼 D 、情理并重 参考答案: ABCD 社会主义诚信道德观教育要促进社会形成唾弃见利忘义 , 损人利己的行为 , 要倡导( ) , 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A 、诚信做人 B 、诚信处事 C 、诚信经商 D 、诚信为政 参考答案: ABCD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的伟大民族精神。 A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参考答案: ABCD 信用评级的方法具体来说有( )。 A 、自评与同他人互评相结合 B 、组织考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C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D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参考答案: ABCD 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度 , 这种制度重视个人对( )的道德责任 , 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 , 主张个人不得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 , 只能无条件地为宗族和国家利益服务。 A 、家庭 B 、宗族 C 、国家 D 、社会 参考答案: ABC 综观古代思想家关于“诚”的论述 , 其含义主要有( )。 A 、宇宙万物之“理”, 即“天道” B 、对己真实 , 不自欺 C 、对人真诚 , 实事求是 D 、人生修养的最高道德境界 参考答案: ABCD 诚信评级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 A 、思想诚信、学习诚信 B 、经济诚信、生活诚信 C 、工作诚信,择业诚信 D 、文化诚信、思想诚信 参考答案: ABC 创建诚信社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包括以下哪些? A 、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构成了创建诚信社会良好的社会条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诚信道德准则坚实的经济基础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了社会诚信教育的步伐,为诚信道德观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 内容摘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制度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处于起步阶段,信用作为一个人的立足之本,现代市场体系下这中制度更不可或缺,在国际环境下,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尤为重要。诚信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而信用危机却又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现阶段个人信用制度的监管并不完善,信用制度的完善程度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信用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中国特色国际经验信用文化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经济持续发展,个人信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而且对我国的再就业工程,住房制度改革及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有着重大意义。我国经济正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个人信用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信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 诚信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熟知,信息传递快速,社会舆论对人们的监督管理力度更强。而当今社会与传统社会不同,仅靠人们口耳相传的信息只会局限在有限的范围里,不能够满足新型社会的要求。且人口流动大,人与人之间关系陌生,造就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市场体制的正常交易。而个人信用制度对人的行为,状态进行信息收集处理评价,弥补了现代社会中信息流通传递的局限性。正式市场体制所需要的。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增加而产生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入进行下进一步展开,但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有很多问题存在。国际方面,西方国家经过一百多年发展起来的现代个人信用制度,无论是其法律基础、调控监督体系,还是其管理有效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应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国消费者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所以应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又适应经济要求,满足国际发展大环境的个人信用制度。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及必要性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现状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现状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商业交易、个人消费等层面出现的失信行为,以及商业欺诈、逃税、骗税、毁约、拖欠账款、抢占字号、虛假投资、虛假广告、虛假新闻报道、互联网虛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信用缺失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一、生产领域里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有13000亿元之多,相当于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国家每年因此损失税收250亿元。而我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充其量只查处了1/10甚至1/20。正如原全国打假办主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所言:"十年打假,声势浩大,收获甚微"。制假售假不仅表现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的特点,而且已经呈现明显集团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甚至出现产供销一条龙的现象。此外,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1000亿元左右,而且至今仍有20%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流通领域里贷款和债务拖欠、信用方式退化与合同失信严重并存。 一方面,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

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0年底,在四家国有商行开户的改制企业有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避债务行为的改制企业有32140户,占51.29%,逃避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贷款本息的31.96%。此外,企业间的"三角债"严重,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瘟疫。另一方面,信用方式退化。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现汇支付仍高达80%。中国城市居民中只有5%向银行借过钱,信贷消费只占国家信贷总额的1%,而在美国,信贷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55%。此外,我国合同失信现象严重。据有的学者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0%。合同失效率高达40%。而据最新统计,近几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换言之,在中国签署的贸易合同中,有一半没有履行。 三、分配领域里偷税漏税现象严重。 偷税漏税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表现。其中"汕头现象"最为典型。近几年来,由于一度偏差的工作指导思想,广东汕头的逃税骗税、逃汇骗汇等"不讲信用"的现象十分猖獗。在过去几年里,当地1000多户出口企业,98%以

1-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资金良性循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防止坏账的发生,减少收帐费用和坏账损失,以最小的坏帐损失代价来保证公司资金安全,防经营风险;同时为保证公司能最大可能的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以利于销售公司产品,按国家财经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应收账款包括销售商品、提供技术服务、劳务服务和实施工程项目等形成的赊销或公司经营中发生的各类债权产生的应收款项。 第三条应收账款归口管理部门为财务部。其他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该阶段,需要公司管理团队组建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必要的人员招聘、培训和职位描述、职位设计、组织功能界定、薪酬设计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在组织设计过程中,需要该信用部门的主管是在公司中比较有地位和能够获得其他部门支持的人员,因为信用部门的运作需要联系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公司战略部门等比较敏感的部门,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对信用部门来说非常重要,信用部门在平衡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矛盾时也起到微妙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过度“销售导向”的作用。 第二章客户信息管理 第四条企业部应建立客户的档案数据库,使每个客户都有一个档案号,对新客户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包括直接索取和间接调查;老客户则过一段时间复查一次,一般是半年一次。获得客户数据后,还必须把资料整理加工,为每一个客户评估出一个信用额度,按照评估的结论决定赊销方式。我国目前已经可以从多个渠道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而且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也并非很复杂,关

键是企业部是否能够规执行。 1.客户基础资料:即客户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客户性质(分为国企、私企,外企等)、客户业务性质(工程、销售,服务,制造),注册(经营)地址、注册资本金、注册性质、经营围、联系、股东、经营管理者、法人代表及他们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学历、年龄、能力、经历背景,与本公司交往的时间等。这些资料是客户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由负责市场产品销售的业务人员收集。客户特征:主要包括市场区域、销售能力、发展潜力、经营观念、经营方向、经营政策、经营特点等。业务状况:包括客户的销售业绩、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品牌效应与竞争者的关系及与本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合作情况。交易现状:主要包括客户的销售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客户公司的战略、未来的展望及客户公司的市场形象、声誉、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采购状况:包括业务整体采购情况、在本公司的采购情况以及与其他供应商的关系。 2.建立完整的合同档案.档案资料包括以下容: 谈判记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报审及批准文件; 对方当事人的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事业法人执照的副本复印件;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证明资料复印件; 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的职务明,个人明,介绍信,授权委托书的原件或复印件; 我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对方当事人的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主体明资料的复印件; 双方签订或履行合同的往来电报,电传,信函,记录等书面材料和视听材料登记,见证,鉴证,公证等文书资料; 合同正本,副本及变更,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 标的验收记录; 交接,收付标的,款项的原始凭证复印件.公司所有合同都必须按部门编号. 配备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数据库检索服务的能力和经验的人员专(兼)职档案管理员.信用管理员负责建立和保存合同管理台帐.合同承办人办理完毕签订,变更,履行及解除合同的各项手续后一个月,应将合同档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 1 / 5

2020年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精品

1 引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在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信用成为一个人立足的基础,人们信守契约,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没有信用的人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而我国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信用丧失现象比较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银行的信贷业务,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和有序发展,使得信用体系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信用风险成为重要的经济风险之一。究其原因,是我国的信用体制不健全,信用制度不完整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制度。 2个人信用的概论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使得信用中介机构能够收集处理各种征信数据,使之变成征信产品,从技术上保证信用交易成功实现。并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信意识,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2.1 个人信用制度的具体内容 古代信用是指能履行承诺而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是一种诚信的品德。现代意义上的信用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狭义的信用则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作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 个人信用是指个人通过信用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自已当前所不具备的预期资本或消费支付能力的经济行为,它使得个人不再是仅仅依靠个人资本积累才能进行生产投资或消费支出,而是可以通过信用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预期资金或消费支付能力。 个人信用包括资产信用和道德信用,资产信用反映个人财产情况和偿债能力,是个人信用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道德信用通过道德水准、履约状况和社会评价来反映个人履约意愿。 个人信用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