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和遥感复习题集(含答案解析)2012年

测量和遥感复习题集(含答案解析)2012年
测量和遥感复习题集(含答案解析)2012年

第一章绪论

1.1.6计算题

(1)在1:2000比例尺的图上,某图形的面积为6.5平方厘米,求实地面积为多少公顷?

折合多少亩?又问该图形在1:5000比例尺的图上应表示为多少平方厘米?又问这两种比例尺的精度分别为多少?

(2) 1:1000与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要求图上表示0.5m大小的物体,

测图比例尺至少要选择多大?

1.2.6计算题

(1)6.5cm2×20002=26000000 cm2=2600m2/10000=0.26公顷

0.26公顷×15=3.9亩

260000001.04 cm2/50002=1.0 cm24

1:2000与1`:5000比例尺精度分别为0.2m, 0.5m

(2) 0.1m 0.2m 0.1mm/0.5m=1:5000

第二章距离测量

第三章直线定向

3.1.6计算题

(2)用罗盘仪测得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2°30′,该地区的磁偏角为西偏3°,试求该直线的真方

位角,并换算为象限角。

(3)已知四边形内角为β1=94°,β2=89°,β3=91°,β4=86°,现已知

α12=31°,试求其它各边的方位角,并化算为象限角。

3.2.6计算题

(2) A=2°30′-3°= -30′即359°30′

象限角为NW 0°30′

(3)α23=122°(SE58°) α34=211°(SW31°)

α41=305°(NW55°)

第四章水准测量

4.1.6 计算题

(1)水准测量测定深沟底的高程,安置Ⅰ、Ⅱ两测站(见图4-1),在测站Ⅰ测得A点标尺

读数为1.636m,B点标

尺读数为4.956m。在测

站Ⅱ测得B点标尺读数

为0.561m,C点标尺读

数为4.123m,已知A点

高程为100m,求得沟底C的高程为多少?又问测站Ⅰ与测站Ⅱ的仪器视线高程为多少?

图4-1

(2)如下图(图4-2)所示进行支水准测量,已知A点高程为417.251m,观测数据均在图上

注明,将数据填入表中,完成表中各拦计算并求P点高程。

图4-2

(6)图根附合水准路线测量,A、B为已知水准点,已知高程和观测成果已列于表中。试求各未知

4.2.6 计算题

(1) h AB=-3.320 H B=100-3.320=96.680

h BC=-3.562 H C=96.680-3.562=93.118m

Ⅰ测站仪器视线高程=100+1.636=101.636

Ⅱ测站仪器视线高程= 96.680+0.561=97.241m

第五章 角度测量

5.1.6计算题

(1)完成下表各栏,并计算竖角值和指标差。已知该经纬仪盘左望远镜抬高时,竖盘读数是减

要求:(1)画出盘右图中竖盘刻划注 记及竖盘读 数指标线; (2)列出盘 左近似竖角αL 及盘右近似竖角αR 的公式; (3) 列出竖角α及竖盘指

标差x 的公式。

图5-3

(5)用测回法观测∠AOB ,观测数据

盘右

270

180

90x 盘左

5.2.6计算题

(1)见下表与图5-6 图5-6

(4)

(a)见图5-7

(b)αL =90-L αR =R-270 (c) α=

)(21

R L αα+ x= )(2

1

R L αα-

图5-7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盘右90

2700

x

900x 180

180270

盘左

7.1.6计算题

(3)已知闭合导线各内角(右角)观测值及起始边方位角如下表,试求:

①内角和闭合差;②改正后内角;③各边坐标方位角;④确定各边坐标增量的符号;⑤求fx、fy、f及k;⑥求各边坐标增量改正数(写在坐标增量的上方);⑦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 y

fβ= f = K=

(4)某图根附合导线如下图7-2所示,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列于表中,试按导线坐标计算表完成

各项计算。(角度取至秒,坐标取至0.001m,坐标增量改正数填在坐标增量值的上方。

βx y f = K=

(6)已知A 点高程为258.26m ,AB 间距离为620.12m ,从A 点测B 点时,竖角α为+2°38’,

仪器高i 为1.62m ,B 点标高v 为3.65m ,求B 点的高程为多少? 7.2.6计算题 (3)答案见下表 α

B

A β

D

β

β

2

C α

x y

fβ= +40" f =0.214 K=1/1773

βx y

f=+0.045 K=1/3953 (6)H B=H A+ABtgα+i-v=358.26+620.12×tg2°38′+1.62-3.65

=358.26+28.52+1.62-3.65=384.75m

第八章碎部测量

8.1.6计算题

计算下表中各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8.1.7绘图题

按下图(图8-1)所给地形点的高程和地性线的位置(实线为山脊,虚线为山谷)描绘等高线,规定等高距为10m。

89.2

129.6

81.2

109.5

88.775.6

84.1

97.8

110.8

88.6

图8-1

8.2.6计算题 答案见下表:

第十章 平整土地测量

10.1.6计算题

(1) 试推导下列平整土地时设计高程H 。的计算公式: H 。=

n 41

(∑H 角+2∑H 边+3∑H 拐+4∑H 中)

(2)合并田块平整土地测量时,当田块较平整时,每块田测

一个点,其值注于图上(图10-1), 每块田面积也注于

图上。求四块田合并平整后田面的设计高程为多少?

图10-1

(3)某块地建立方格网,方格边长为10m ,测得各方格点的高程如图10-2所示(数字以米为

单位)。试求:⑴平整土地设计高程;(2)在各方格点旁的括号内标出施工量( 填'-',挖'+');(3)在图上标出填挖分界线(注明它到方格顶点的距离);(4)分别计算各填挖的土方量(要列计算式子)及总填挖方。

22

m m

m .0=4251=8.003F m

F H 443H =7.12

=297.2=6.91m 2F 1=647.020m m

2F 2H =7.25=420.H

图10-2

10.2.6计算题

(1)设H 1、H 2、H 3、H 4....分别表示各桩点的高程(如图11-4),则:

第一方格平均高程=

(H 1+H 2+H 4+H 5)/4; 第二方格平均高程=(H 2+H 3+H 5+H 6)/4;

. . . . . . . . . . . 第五方格平均高程=

(H 7+H 8+H 10+H 11)/4。

所以田面总的平均高程H 。为 图11-4

H 0=[(H 1+H 2+H 4+H 5)/4+( H 2+H 3+H 5+H 6)/4+.....+( H 7+H 8+H 10+H 11)/4]/5

H 0=[(H 1+ H 10+H 11+H 9+H 3)/4+2(H 4+H 7+H 6+H 2)/4+3H 8/4+4H 5/4 ]/5 式中:H 1、 H 10、H 11、H 9、H 3均为角点;H 4、H 7、H 6、H 2均为边点;

H 8为拐点;H 5为中点。

因此同理可写出通式: H 。=(∑H 角+2∑H 边+3∑H 拐+4∑H 中)/4n

式中:

n 为方格总数 ∑H 角 为各角点高程总和 ∑H 边 为各边点高程总和

∑H 拐 为各拐点高程总和 ∑H 中 为各中点高程总和

(2)647×8+420×7.25+425×7.12+2976.91/(647+420+425+297)=7.43m (3)⑴计算设计高程

H 0=

6

41

?[(19.2+22.2+18.8+21.4)+2(20.5+21.2+18.8+21.8+19.6+20.3)+ 4(19.5+20.8)]=20.3m

⑵各方格顶点施工量见下图11-5 ⑶计算零点位置及标绘填挖分界线

m x 5.8102

.01.11

.11=?+=

m x 2108

.02.02

.02=?+=

m x 2.6105

.08.08

.03=?+=

根据x 1、x 2、x 3值标绘填挖分界线(见图10-5)。 (4)计算各方格填挖方及总填挖方

311.022

5.13002.0m v =??++=

挖 图10-5

3198.665.11005

05.18.01.1m v =-?++++=

)(填 3261.6282.63008.0m v =??++=填

3206.242.755

05.09.02.0m v =?++++=

挖 331201004

5.05.19.19.0m v =?+++=挖

345.1121004

5

.17.08.05.1m v =?+++=

填 3517.3210

8.33005.0m v =??++=

挖 3538.30814

007.08.0m v =?+++=填

365.771004

1.15.15.0m v =?+++=

挖 总填方=216.47m 3 总挖方=224.83m 3

第十一章 面积测定

11.1.6计算题

(1)在检定求积仪分划值C 时,安置某一航臂长后,对已知面积为500平方毫米的图形(该

图比例尺为1:500),量得读数差为125分划,求C 的绝对值与C 的相对值各为多少? (2)在作求积仪分划值测定时,安置航臂长为64.10,对已知面积 16平方厘米的图形量得平

均读数差为125,已知图形的比例尺1:500,求分划值C 的绝对值与相对值。若使C 的相对值为4平方米,问航臂长应调整为多少?

(3)求积仪检定时,航臂长安置为297,求得分划值的绝对值C 绝对=9.84mm 2,如何使单位

分划值的绝对值C 绝对=10 mm 2 ?现用此求积仪量测1:5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块面积,得起始读数n 1=4528,终了读数n 2=5643,求此块面积为多少亩?

11.2.6计算题

(1)C 的绝对值: 500mm 2/125=4mm 2 C 的相对值:4×5002=1m 2

(2) C 绝对值=16cm 2/125=12.8mm 2

C 相对值=12.8×5002=3.2m 2 64.10:3.2=R:4 ∴ R=80.13

(3)解: C 1:R 1=C:R

即9.84:297=10:R ∴ R=297×10/9.84=301.8

要使分划值C 绝对值等于10mm 2, 航臂长必须调为301.8。 S=C (n 2-n 1)=10×50002×(5643-4528)

=2.7875×1011 mm 2 = 2.7875×105 m 2=27.875 ha= 418.125亩

第十四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5.1.6计算题

(1)地面上A 点的高程为50.52m ,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0m , 如图14-1所示。 现要求

在 B 点打一木桩,使AB 两桩间的坡度为下坡 2% 。试计算用水准仪测设 B 桩所需的数据。

(2)由其它控制点测设主轴线上的三点A 、O 、B (图14-2),为了检验这三点是否在一直线上, 把经纬仪安置O 点上测得∠AOB=179°59′。已知AO=100m

BO=200m , 为使AOB 为直线,问 图14-2

三点的调整量是多少? 并要求标出调整的方向。 (3)某项工程为开挖管槽(如下图14-3), 已知±0.000设计标高为44.600m ,

槽底设计相对标高为-1.700m 。现根椐已知水准点A(Ha=44.039m)测设距槽底50cm 的水平桩B ,试求:

①B 点的绝对高程为多少?

图14-3

②用视线高法测设B 点时, A 尺读数a=1.125,问B 点 尺的读数b 为多少?

(4)已知MN 的方位角为αMN =300°04′; M 点的坐标 x M =114.22m ,y M =186.71m ;待定点A 的坐标x A =142.34m ,y A =185.00m 。若将仪器安置在M 点,请计算用极坐标法测设A

点所需的数据,并绘出测设示意图。

A'A

O

B'

B

0.500

B

b

-1.700

1.125A

a

44.039

(5)设A 、B 为已知控制点,P 为欲测设点。

各点坐标分别为:

A 点 X A =193.960米 Y A =65.798米 ,

B 点 X B =100.000米 Y B =100.000米 , P 点 X P =128.978米 Y P =107.765米, 试 求

①计算用角度交会法测设P 点所需的放样数据; ②试绘出测设略图。 图14-4

(6)如图14-4中,设已知点A 的坐标X A =50.00m Y A =60.00m ,AB 的方位角αAB = 30°00′00″,

由设计图上查得P 点的坐标 X P =40.00m ,Y P =100.00m ,求用极坐标法在A 点用经纬仪测设P 点的测设数据和测设的步骤。

(7)假设某建筑物室内地坪的高程为50.000m , 附近有一水准点BM.2,其高程H 2=49.680m 。

现要求把该建筑物地坪高程测设到木桩A 上。测量时,在水准点BM.2和木桩A 间 安置水准仪,在BM.2上立水准尺上,读得读数为1.506m 。求测设A 桩的所需的数据和测设步骤。

14.2.6计算题

(1)120×(-0.02)=-2.4m

H B =50.52-2.4=48.12m

测设时,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后视读数a 后,则前视应有读数b 为:

b=a+2.4m

(2)代入公式算得:δ=0.010m A 、B 两点向下,

O 点向上(均指图上)

(3)B 点的绝对高程:H B =44.600-1.7+0.5=43.400

∵ a-b=H B -H A

∴ B 尺的读数b : b=a +H A -H B =

1.125+44.039-43.400=1.764m

(4)解: αM A =arctg(ΔY M A /ΔX M A ) 图14-6

=arctg(-1.71/+28.12)= -3°28′48″

即 αM A =356°31′12″

β=αM A -αM N

=56°27′12″

MA

MA MN Y X D 22?+?=

D MA =28.172(m) (5) 解:

①αAB =arctg(+34.202/-93.960)=159°59′53 ″ αAP =arctg(+41.967/-64.982)=147°08′41″

αBP =arctg(+7.765/+28.978)=15°00′02″ N

β

M

A

AB

α

β

α

AP

B

∴ βА=αAB -αAP =12°51′12″

βB =αBP -αBA

=35°00′09″

②测设略图见图14-7

(6)解:

410

40

-=-=--=

A P A P AP X X Y Y tg α 图14-7

象限角R AP =SE 75°57′50″ ∴αAP =180°-75°57′50″ =104°02′10″

β=αAP -αAB =74°02′10″

2

2Y X D ?+?==41.231m

经纬仪安置A 点,盘左瞄准B 点,转拨盘

螺旋对0°00′00″,然后松照准部,当出现 74° 图14-8

时,固定照准部,用微动螺旋精确对准74°02′10″,在望远镜视线方向,用钢尺拉41.231m ,并插一测钎。盘右用同样的方法,再插一测钎,取其平均位置即为P 点 。

(7)仪器视线高程 H i =H 2+BM.2尺上读数=49.680+1.506=51.186m

应读A 桩尺上读数=H i – H 0=51.186- 50.000=1.186m

测设步骤:安置水准仪于BM.2和A 桩之间,粗平、精平后,如果读BM.2尺上读

数为1.506,则A 桩尺上读数应为1.186m 。做法是:扶尺者拿水准尺靠着A 桩上下移动,当尺上读数正好为1.186m ,此时由另一名作业员

在尺底边对着A 桩侧面划一条红线,这就是地坪标高线。

A

B P

βA

P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 点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 相对定向:恢复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建立立体模型。 2 绝对定向:将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规化为所需的模型比例尺 3 立体像对:在立体摄影测量中由不同摄影站对同一地面景物摄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 4 像片纠正:将中心投影的构像经过投影变换转变为正射投影,同时消除像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其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想,符合规定的比例尺,此变换过程为像片纠正。 5 解析空三:只测定少量必需的外业控制点,在室内测出一批测图所需要的像片点坐标,通过解析的方法(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计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6 核线相关:核面与两像片的交线为同名核线,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沿核线相关计算,寻找同名像点。 7 数字高程模型: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高程的集合Z=f(x,y)研究地表起伏。 8 GPS辅助空三:利用GPS动态定位原理,采用机械GPS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的GPS 接收机同时,快速。连续地记录相同的GPS信号,通过相对定位技术的离线数据处理后,获得航摄飞行中摄站点相对与该地面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并将作为辅助数据应用于光束法区域平差中。 9 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间相关位置的参数为内方位元素。 10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为外方位元素。 11 像片调绘:利用航摄像片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对照实地进行识别,调查和做必要的注记,并按照规定的取舍原则,图示符号表示在航片上的工作。 12 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摄影像)DRG(数字栅格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 1航空摄影测量的定义与任务:定义:利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所载的摄影机在空中拍摄地面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任务: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影像地图,建立地形数据库,并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依据。 2 航空摄影特殊点,线,面: 点:摄影中心S,像主点O,地底点N,等角点C主合点i 线:摄影机轴SO,垂线SN,主纵线W,主横线h o h o等比线h c h c摄影方向线vv,透视轴TT,合线h i h i 面:像平面P,地平面E,主垂面W,合面E s。 3航空摄影测量有哪些常用的坐标系各怎样定义的 (1)像方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于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平面坐标系用 0-XY表示。 2像框标坐标系:使用航摄像片的框标来定义像平面坐标系 3像空间坐标系:为便于进行像点的空间坐标转换建立的能够描述像点空间位置的坐标系。

测量学模拟试题有答案

测量学模拟试题有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测量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共15分) 1.地物: 地面上固定性的有形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 2.方位角: 从标准方向线北端顺时针计算到某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3.何谓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中有何用途 图上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为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距离时,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去定测图比例尺。 二、填空题(共30分) 1.经纬仪的安置包括两项工作内容:一是(1),目的是 (2);二是(3),目的是(4)。 2.平均静止的水准面称为(5),它有(6)个,是我国 (7)的起算面。 3.直线丈量之前,应先进行直线的(8),以确保丈量的 距离正确。 4.直线的坡度是其两端点的(9)之比。在同一幅地形图 中,等高线平距大的表示地面坡度(10)。 5.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11)。 6.中误差计算公式: 中,Δ是(12),v是(13),n是(14)。 7.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其来源可概括为(15)、 (16)、(17)。 8.测量学是一门研究(18)和确定(19)的科学。 9.将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测设在地 面上以便施工,这种工作通常称为(20)。 10.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时,闭合差可按 (21)成比例进行改正,改正数的符号应与(22)。改正后的 高差总和,对于闭合水准路线应(23),对于附合水准路线则 应(24)。 11.由角度测量原理可知,为了瞄准不同(25)和不同 (26)的目标,经纬仪的望远镜不仅能在(27)面内转动,而

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5分)已知集合A={1,2,4},B={2,4,6},则A∪B=_________. 2.(5分)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3:3:4,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_________名学生. 3.(5分)设a,b∈R,a+bi=(i为虚数单位),则a+b的值为_________. 4.(5分)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k的值是_________. 5.(5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 6.(5分)现有10个数,它们能构成一个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若从这10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则它小于8的概率是_________. 7.(5分)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3cm,AA1=2cm,则四棱锥A﹣BB1D1D的体积为_________ cm3.

8.(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m的值为_________. 9.(5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2,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若=,则 的值是_________. 10.(5分)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x)=其中a,b∈R.若=,则a+3b的值为_________. 11.(5分)设a为锐角,若cos(a+)=,则sin(2a+)的值为_________. 1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13.(5分)已知函数f(x)=x2+ax+b(a,b∈R)的值域为[0,+∞),若关于x的不等式f(x)<c的解集为(m,m+6),则实数c的值为_________. 14.(5分)已知正数a,b,c满足:5c﹣3a≤b≤4c﹣a,clnb≥a+clnc,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4分)在△ABC中,已知. (1)求证:tanB=3tanA; (2)若cosC=,求A的值.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2012年文数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湖南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数学(文史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1,0,1},N={x|x 2=x},则M ∩N= A.{-1,0,1} B.{0,1} C.{1} D.{0} 【答案】B 【解析】 {}0,1N = M={-1,0,1} ∴M ∩N={0,1}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运算,较简单,易得分.先求出{}0,1N =,再利用交集定义得出M ∩N. 2.复数z=i (i+1)(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是 A.-1-i B.-1+i C.1-i D.1+i 【答案】A 【解析】由z=i (i+1)=1i -+,及共轭复数定义得1z i =--.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及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基本运算能力.先把Z 化成标准的 (,)a bi a b R +∈形式,然后由共轭复数定义得出1z i =--. 3.命题“若α= 4π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A.若α≠4π,则tan α≠1 B. 若α=4 π ,则tan α≠1 C. 若tan α≠1,则α≠4π D. 若tan α≠1,则α=4 π 【答案】C 【解析】因为“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为“若p ?,则q ?”,所以 “若α=4 π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若tan α≠1,则α≠ 4 π”. 【点评】本题考查了“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4.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 是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体的三视图问题,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知,原图下面图为圆柱或直四棱柱,上面是圆柱或直四棱柱或下底是直角的三棱柱,A,B,C,都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D不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因为它的正视图上面应为如图的矩形.

模拟题-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1.目前,主流的常规航空摄影机的像幅为(B )。 A. 18cm×18cm B. 23cm×23cm C. 36cm×36cm D. 46cm×46cm 2.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镜头分辨率的要求(B)。 A. 每毫米不少于20线对 B. 每毫米不少于25线对 C. 每毫米不少于30线对 D. 每毫米不少于40线对 3.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B)。 A. 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75%,最小不应小于56% B. 像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个别最大不大于5° C. 航摄比例尺越大,像片旋角的允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8°为宜 D. 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3% 4.同一条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A)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 5.相邻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航向 B. 旁向 C. 水平 D. 垂直 6.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C)比例尺。 A. 地形图 B. 测图 C. 摄影 D. 制图 7.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D)投影成像。 A. 正射 B. 垂直 C. 斜距 D. 中心 8.当成图比例尺为1:10000时,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A) A. 1:20 000~1:40 000 B. 1:10 000~1:20 000 C. 1:25 000~1:60 000 D. 1:7000~1:14 000 9.下列各项中,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 A. 分区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航高 B. 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C. 在地形高差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D.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10.一航摄像片有(B)个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11.一航摄像片有(D )个外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12.航片上的投影差是由(A )引起的像点位移。 A. 地形起伏 B. 像片倾斜 C. 摄影姿态 D. 地球曲率 13.将一个重叠向的立体像对的左右像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B )。 A. 正立体 B. 负立体

测量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一: 一、简答题(3分×15=45分) 1、测量计算的依据: 2、已知h BA=0.899米,A点尺读数1.293米,则B点尺读数 3、水准管轴: 4、如何消除视差: 5、符合水准路线: 6、水准尺倾斜,其读数是增大还是减小: 7、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8、经纬仪水平度盘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注记: 9、已知αAB=200o30',则R AB= αBA= 10、罗盘仪的作用: 11、测量两点距离,往测185.324米,返测185.356米,测量精度K= 12、系统误差: 13、三角高程测量为何要对向观测 14、 1:1000比例尺的精度是多少 15、等高线平距 二、计算题

二、4、对某直线测量6次的值为246.535(545、520、529、550、537)米,计算算术 平均值L,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 L及其相对中误差k m(12分) 二、5、已知αMN=300o00'00",X M=14.000米,Y M=86.000米,X P=42.000米。Y P=85.000 米,仪器安置在M点,计算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12分) 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1、参考椭球体和法线。2、0.394米。3、通过水准管内壁圆弧对称中点的纵向切线。4、调节物镜对光螺旋。5、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经若干个待定点后,又符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6、增大。7、园水准轴平行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竖轴,水准管轴平行视准轴。8、顺时针。9、R AB=20o30' ,αBA=20o30'。10、测量直线的磁方位角。11、K=1/5791。12、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若误差大小、符号均一致,或有一定规律的变化。 13、削弱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14、0.10米。15、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45分) 二、1、竖角观测计算(8分)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全国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 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 CaCO3↓+2OH-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 ClO-+Cl-+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3++3H2↑ 答案:C 【解析】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催化剂 CO2(g)+H2(g) △H < 0 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答案:B 【解析】CO(g)+H2O(g)催化剂 CO2(g)+H2(g)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 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9.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A+B→X (△H >0)②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①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摄影测量与遥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比例尺 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 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 之比。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 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 2.像片倾角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 ,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4.旁向重叠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摄影基线 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 6.像平面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x ,y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7.像主点 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8.内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 及像主点o 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0 0,y x 9.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 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

测量学试题与答案

测 量 学 试 题 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38题) 1. 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 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 3.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 、 。 4.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 5.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 。 6. 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 、 。 7. 由 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8. 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 9. 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 10. 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 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11. 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12. 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和 。 13.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 。 14.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 、 、 、 。 15.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 或 。 16. 一测站的高差 ab h 为负值时,表示 高, 低。 17.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配。 18.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______法或______法。 19. 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20. 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不能使用。 21. 从A 到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 、B 之间的高差AB h ___. 22. 已知B点高程为m 000.241,A、B点间的高差m h AB 000.1+=,则A点高程为___.

咨询工程师航测遥感试卷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20道题】 1.当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执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任务时,在做航线设计时,其点云密度和高程模型格网间距应符合:( ) A .点云密度大于32个/m2 ,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25m B .点云密度大于16个/m2 ,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5m C .点云密度大于4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 1.0m D .点云密度大于1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2.0m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环境和灾害监测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为成功的领域,以下不属于该领域的应用为:( ) A .利用影像色调监测大气气溶胶、有害气体 B .分析遥感影像特征,监测江河湖海各种水污染 C .森林火灾监测等 D .修测地形图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以下哪个测绘产品不属于中心投影:( ) A .摄影像片 B .立体透视图 C .正射影像图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浩瀚的海洋为遥感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下不属于该领域的应用为:() A.雷达散射计利用回波信号研究海洋工程和预报海浪 风暴 B.利用SAR图像确定海浪谱及海表面波长、波向、内 波;提取海冰信息;监测污染事件;进行水下地形测绘 C.多光谱扫描仪MSS,TM和CZCS在海洋渔业,海洋污 染监测,海岸带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利用航空LiDAR技术可以直接测量一定深度内的海 底地形 E.监测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垃圾堆积 用户答案:[E] 得分:2.00 5.POS系统需要采用差分GNSS定位技术动态测量扫描仪传感器坐标,要求GPS地面基站与POS系统的同步观测距离最长不大于:() A.15 km B.30 km C.50 km D.100km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的典型优势是高程精度高,通常情况下,在1000米航高情况下和无地面植被覆盖的裸露岩石或开阔地面,其垂向绝对精度区间位于:() A.<±0.15米

2012年英语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天津(教与学)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英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1页至10页,第Ⅱ卷11页至12页。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55小题,共9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01.---Can I have a day off tomorrow, Mr. Johnson? ---__________. I can manage without you. A.F orget it B. I’m afraid not C. It depends D. Of course 02.The letters for the boss___________ on his desk but he didn’t read them until three later. A.w ere put B. was put C. put D. has put 03.You were working too hard. You’d better keep a ________between work and relaxation. A.p romise B. lead C. balance D. diary 04.The dog may be a good panion for the old. _______, the need to take it for walk s may be a disadvantage.

注册测绘师考试摄影测量与遥感模拟练习题目

一、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 1.航空摄影规范要求航向重叠度最小不应小于(C)。 A.1 B.2 C.2或3 D.3 2.航空摄影规范要求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设计航高的(D)。 A.2% B.3% C.4% D.5% 3.无人机摄影在设计飞行高度时,应高于摄区和航路上最高点 (A)m以上。 A.100 B.150 C.200 D.300 4.现行《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规定:飞行平台的相对航高一般不超过(A)m。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5.l: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中,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在丘陵地区域内不应大于(A)m。 A.0.35 B.0.5 C.0.7 D.1.0 6.某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中,像片控制点离开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一般不应大于(A)cm。 A.1 B.1.5 C.2 D.3 7.1:5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测量中,对于平高控制点的布设,当采用一张中心像片覆盖一幅图的方法作业时,区域网范围在16幅以内采用周边(A)点法布设。 A.6 B.8 C.10 D.12 8.1:25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测量中,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是每100cm内,平地、丘陵地为(D)个。 A.8~10 B.10~12 C.8~15 D.10~20

9.遥感影像平面图的制作时,若采用数字法进行图像纠正和镶嵌,使用纠正公式对影像逐像元进行纠正,纠正误差要求不大于图上(D)mm。 A.0.2 B.0.3 C.0.4 D.0.5 1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采用空中三角测量时,内定向框标坐标残差 绝对值一般不大于(A)mm。 A.0.010 B.0.015 C.0.020 D.0.025 11.摄影测量的控制点野外测量及施测中,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及 时与相邻图幅或区域进行控制接边,控制接边的内容一般不包括(C)。 A.本幅或本区如果需要使用邻幅或邻区所测的控制点,需要检查这些点是 否满足本幅或本区的各项要求 B.自由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利用调绘余片进行转刺并整饰,同时将坐标 和高程数据抄在像片背面,作为自由图边的专用资料上交 C.自由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利用调绘余片进行转刺并整饰,同时将坐标 和高程数据抄在像片背面,无须将该资料上交 D.接边时应着重检查图边上或区域边上是否产生了控制裂缝,以便补救 12.以一幅影像所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平差的基本单元,以中心投 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个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 平移,使模型之间公共点的光线实现最佳地交会,并使整个区域最佳 地纳入到已知的控制点坐标系统中,这种方法称为(C)。 A.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B.独立模型法空中三角测量 C.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 D.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13.无人机航摄对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要求中,像素2000万的影 像能存储(D)幅以上。 A.500 B.600 C.800 D.1000 14.某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任务中内业清绘图的图廓对角线尺寸与理论对角线尺寸之差不应大于(D)mm。 A.0.15 B.0.2 C.0.25 D.0.3 15.某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成图比例尺为1:1000,采用航摄比 例尺为1:5000。当采用综合法成图的全野外控制点布点时,在每隔 号像片测绘区域内需要布设(A)个平高点。 A.5 B.6 C.8 D.9

《测量学》试题库 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否水平或仪器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通常采用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24、测量上所讲的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 25、测量上将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之间数学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26、对某量进行了n次同精度观测,其算术平均值的精度比各观测值的精度提高 了倍。 、在测区内,选取若干个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形成测区的骨架,称为控制网。 28、国家测量控制网可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9、国家平面控制网按其精度可分为一、二、三、四四个等级。 30、在小地区控制测量时,导线的常见布设形式有闭全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等。

(完整版)摄影测量与遥感期末中级考试习题题库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2011-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2. 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3. 在兼顾设计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设计用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倍率在(A )之间。 A. 2-5 倍 B. 3-6 倍 C. 1-3 倍 D. 4-7 倍 4.航摄像片上一段距离与地面相对应距离之比为( C )。 A. 成图比例尺 B. 地形图比例尺 C. 摄影比例尺 D. 制图比例尺 5.若需测绘1:5000 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 B ) A. 1 : 7000?1 : 14 000 B. 1 : 10 000 ?1: 20 000 C. 1 : 20 000 ?1 : 40 000 D. 1 : 25 000 ?1: 60 000 6.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D)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7. 相邻航线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8. 常用光学航摄像片为( C )投影 A. 平行 B. 正射 C. 中心 D. 斜 9. 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的垂线的交点为( A )。 A. 像主点 B. 像底点 C. 地底点 D. 主合点 10. 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 线对 11. 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2 内( 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 ?20 12.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有(C )个。 A. 3 B. 4 C. 5 D.6

摄影测量与遥感-自学手册

摄影测量与遥感 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 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 第三章遥感基础 第四章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 第五章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 第六章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有总体的认识。了解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历史和趋势,掌握相关概念。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原理,利用遥感和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获得4D产品,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野外和室内处理流程和要点。具体如下: 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 摄影测量的任务、分类和发展;遥感及其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 单张航摄像片解析;像点坐标的量测;立体测图的原理与方法;摄影测量解析计算基础;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第三章遥感基础 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图像特征;常用卫星遥感简介;遥感图像的解译 第四章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机载LIDAR和车载移动测图系统 第五章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 野外像片调绘;像片控制测量 第六章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 4D产品生产的数据流;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

本章重点: 1、理解摄影测量的概念、特点和任务 2、掌握摄影测量的类别和发展历程 3、掌握遥感概念、类别和发展历程 4、掌握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和相互促进技术特点 参考书: 1、梅安新,彭望渌,秦其明.2005. 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剑清,潘励,王树根. 2008.摄影测量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 3、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0.测绘综合能力[M]. 北京:测绘出版社. §1.1 摄影测量概述 一、学习提要 1、摄影测量的任务 2、摄影测量的类型 3、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二、思考题 1、什么是摄影测量? P102 2、摄影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P102 3、摄影测量有哪几种分类方式,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别? P102 4、摄影测量经历了哪三个发展历程?其特点是什么? P103 5、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摄影测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P103 (1)产品是数字化的;(2)以计算机视觉替代人眼的立体观测。

《控制测量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圆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坐标系:以经度、纬度和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方位角。P22 13、14、元素:椭球面上点的经度、纬度,两点之间的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P28 15、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主题解算。P28 16、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坐标,P1至P2的线长及其方位角,计算P2点的坐标和线在P 2 点的反方位角。 17、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期间的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围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P70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