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对养生保健的影响》论文

《起居对养生保健的影响》论文
《起居对养生保健的影响》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设计题目:浅谈防晒技术在美容中的运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4月1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起居养生 (2)

2.1 摘要 (2)

2.2 关键词 (2)

2.3 起居养生概述 (3)

第三章饮食对养生保健的作用 (4)

3.1 时间对饮食的制约 (4)

3.2 四季对饮食的制约 (4)

3.3 食物寒热对养生的作用 (5)

第三章起居对养生保健的影响 (6)

第四章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前言

我们在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健康长寿的愿望.为达成这个愿望,应该坚持和发展有益生命的因素,减少和禁止有害生命的因素,这是获得健康长寿的基本准则。而中医学告诉我们,最简单最有效的长寿诀窍,就是要注意日常起居。日常起居就是健康长寿的决窍。

健康的时候,我们通过正确的起居来预防疾病,生病的时候,正确的起居行为本生就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在藏医养生学中,有日常起居话养生、明白饮食益养生、善用中药助养生、精神修持求养生等,其中起居养生是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重要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季节养生,日常养生以及正法养生。

日常起居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正确的起居行为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配合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因此,中医特别强调日常行为中的养生之道。

【摘要】中医养生古称“道生”、“摄生”、“养性”等,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学,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饮食起居,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调节饮食起居,防止疾病发生,从而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

【关键词】 ..【饮食、起居、养生保健】

起居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古称“道生”、“摄生”、“养性”等,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有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沐四时之气而成,乃是世间最宝贵的,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能健康长寿呢?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告诫人们要以正气为本,重在预防,持之以恒地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更有关于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2]。这也就是说,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恰当运用养生方法,合理的饮食起居,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首先任何学说均是在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可以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如果饮食起居不当,则气血生化失源,人体正气受损,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其次,我们要了解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七情、饮食起居不当、外伤等,中医将病因分为外感、内伤和不内外因。而这其中饮食起居又是最基础的致病原因,和其他致病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饮食不当,则会引起正气虚弱,六淫疠气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人体而引起各种疾病,而饮食起居

不当也会直接引起各种疾病。常见:(1)饥饱失常,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终致气

血衰少。气血不足,则形体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易于继发其他病症。反之,暴饮暴食,过饱,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可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故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2)饮食失节,亦可损伤脾胃,

而变生他病。(3)若饮食偏嗜或膳食结构失宜,或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气味有所偏嗜,可

导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发生疾病。首先寒热偏嗜:饮食宜寒温适中,否则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症。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或酿成痔疮。其次气味偏嗜: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之可以按五脏间相克关系传变,损伤他脏而发生疾病。如多食咸味的东西,会使血脉凝滞,面色失去光泽;多食苦味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

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的东西,会使皮肉峰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东西,则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3]。此外,嗜好太过,可致

营养不全,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而殃及脏腑为病。所以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以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首先教人重视的是饮食起居。

饮食对养生保健的作用

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

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饮食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和药物有许多相同的作用,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

3.1 时间对饮食有着制约作用

例如,每天的三顿饭,要求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晚上不要吃夜宵。这个规律是适合人体本身在一天中的变化需要的。

3.2 四季对饮食也同样有制约作用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中五味所属,春季多食酸,夏季多食苦,秋季多食辛,冬季多食咸,甘以调之即甘味四季均可用。多食某一种味,并不是只食这一种味,只是加重点而

已。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

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另外,就是五行中五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阴阳五行学说五色分主可知,青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由此,食物颜色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也就不说自明了。中医学养生最注重养肾,但一般不主张吃药去补肾,而主张食补。有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对五色的作用,民间还有许多偏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如凡是黄色的均有消肿的作用,在野外如果摔跤摔肿了某个部位,可用黄色的花揉碎后敷在摔肿处,可消肿;民间还有红糖补血的方法,在妇女来月经时,一般要喝红糖水以补充血的流失,等等。

3.3 除了上述四季与饮食的主味关系外,食物还有寒热之分

属寒的食物,到了秋冬季就不能吃了,如绿豆、西瓜、苦瓜、菊花等等;属热的食

物,除了春夏季少吃外,上火时也不能吃,如上火时不要吃橘子、辣椒、荔枝等等。中医学要求在进补时必须在秋冬季,因为这两个季节在中医理论是收藏的季节,中国哲学方法要求认识事物要顺其自然,对春夏秋冬四季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补必须使体内能够将其收藏住。秋冬之所以能进补,关键在于收与藏,万物的变化是顺其自然的,人体也同样如此,一收一减就把所补之物全吸收了。当然,大虚之人不受补与大实之人不宜补,又是例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要健康就要食素,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中医学要求人们要杂食,但不能过量,要保持中庸,即要有一个度。就中医学而言,人体生命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先天之气是指遗传而来,后天之气则是靠饮食而来。《内经》中有关后天之气生成及输布的记载:“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血经并行,合于四时血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饮食方法是否正确,影响着人体生命的健康与否。以此而论,脾胃也就是五行中的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脾胃健康,就能有好的吸收。如何使脾胃健康是个关键。中医学讲求温中,中即指脾,意指脾胃不能多食冰冷的食物,过食寒凉,损伤脾胃,生化之源受损,健康也就无法保障了。

起居对养生保健的影响

现今,人们往往忽略了起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正作—忙,就更无暇顾及,等到得了大病,真是后悔莫及。根掘阴阳五行学说,起居同样与四季变化有关。《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同,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此谓闭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同光,使志若伏若匿,这提示我们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做到春季晚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随太阳起。这里的早,是指早上5~7点,晚指晚上1 1~12

点以前,随太阳起指冬季早上7点左右。起居的时间性,是与气有关系的。每日凌晨是大地阳气回升的时间,5~7点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起床,外出散步或做些轻微的运动,就自然而然地补充了阳气;睡觉时间一般在晚上11点以前为好,因为1 1~1

点是子时,这个时辰是养肾的时辰,此时睡觉正好补肾。现今许多人早上睡懒觉,晚上不睡觉,使得早上该补阳气时补不上,晚上该养肾气时养不了,造成肾虚证。起居不当不但对先天之本——肾有极大的影响,对肝也同样有影响,中医学有肝肾同源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不注意保护肝肾是引起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如糖尿病就是肝肾同时虚弱造成的。许多人工作时没有节律,该休息时不休息,使肝火上亢,轻者造成上火,如口腔溃疡,疲劳作战,这样首先对肾有损害,其次会口舌生疮,鼻脸牙龈肿胀等等,长此下去,就会造成肝虚。就中医学而言,糖尿病是肝肾两虚造成的。现今,中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笔者认为,这与不懂或不知道中医学的养生方法有很大关系。正当的起居应该按照中医学的起居时间,如在中午再能有20~30min午睡,那是再好也不过了。当然,起居的内容还有如卧具软硬的要求,床的朝向,远离潮湿的居室等等,但起居的时间则是最重要的,不能忽视。以中医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解释了饮食起居在现代人们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了解最基本的中医理论,合理的安排饮食起居,重视饮食起居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防制疾病的发生。我们就会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这也就达到了天下人共同的愿望————健康长寿!

总结

起居养生、顺其自然,在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暴饮暴食的现象十分普遍。中医在很久以前提出的这个观点,其意义正在于提醒我们,养生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不违本性,这样才能够使身体在自然的状态下得到颐养。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了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理论方法,逐渐使养生成了一种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王庆其.内经选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 李杲.脾胃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4.李一.养生有良方.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5.贺娟.皇帝内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致谢: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设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中培养了一种做事情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耐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要向我们论文的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可以让我通过这次机会系统学习了养生的有关知识,并能具体结合实践生活来体验起居对养生的影响,他幽默,风趣,严谨的教学作风将是我学习的榜样!

.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

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

《环境与健康》论文

论雾霾与人类健康 姓名:曹赟班级:金数131班学号:1311310010 摘要: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雾霾、PM2.5、健康、措施、启示 正文: 雾霾的概念: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天气: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多为PM2.5。雾霾中的PM2.5小颗粒,不光是粉尘,还有烟尘,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的废气等,这些物质都含有很多环境污染毒素,学术统称为环境污染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侵入人体。 2013年11月04日,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这一说法得到众多生殖专家的认同。北大医院男科主任医师辛钟成表示,雾霾影响生育系统是有根据的,相比较而言,男性生育系统比女性更易“受伤”,从新生儿到成年男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雾霾天气除了会影响男女生育能力,还会影响孕妈妈腹中的胎儿健康。美国一项研究曾对每位怀孕妇女周围环境的48小时空气样本进行采集,白天采用便携式空气监测器,夜间则把空气监测器置于床边。这是首次针对孕期空气污染对胎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出生体重降低9%,头围数减少2%,而生活在空气相对较好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和胎儿的低出生体重和小头围有影响,研究显示环境污染已对纽约市的胎儿生长构成威胁。 雾霾容易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传染病。专家指出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这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由于雾霾使紫外线强度降低,从而使雾中的一些病原体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加,甚至诱发头痛、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

[业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业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前言1.1 龙芪柔肝胶囊简介龙芪柔肝胶囊为信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丹参、党参、生地黄、北沙参、当归、地龙、醋白芍、鳖甲、黄精、五味子、灵芝、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共 15 位中药制备而成。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症。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柔肝的功效。方中地龙有较强的异味,穿山甲属名贵药材以打粉入药。因胶囊剂具有能够掩盖药物不良臭味,载药量大的特点,故选用胶囊剂4。1.2 处方分析方中以黄芪、地龙为君药,以丹参、当归、生地黄、北沙参、党参为臣药。方中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中气、升清阳,益肺气、实皮毛,以扶正;地龙同入肝脾经,息风止痉,通络,以开血脉阻滞,二者共为君药。丹参、当归并用,生血、活血且化瘀、通络而不伤血;生地、北沙参并用,滋阴而又养阴;党参补气以行血;五者共为臣药。取君二臣五,奇之制之意。五味子、醋白芍共同辅助君药抑阳敛阴,以柔肝;鳖甲、黄精、灵芝共用助君药滋补肝阴。五者共为佐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穿山甲消肿排脓,三者共同引药归经,均为使药。本方为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和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的复合方。一为补气,一为活血祛瘀,二者并用以达到益气养阴、 )活血柔肝的功效5。1.3 中药药理学分析黄芪主含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增加 WBC 和中性粒细胞、M 吞噬功能。地龙提取物口服,对小鼠 S180 和 H22 均有抑瘤作用,并可增强 5-Fu 受体活化,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丹参中主含丹参酮‖A ,丹参酮‖A 磺酸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能促进肝、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其中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尤为显著3。因此丹参酮‖A 也是本药的重要和关键性成份。1.4 小结本文重点探索了 HPLC 法测定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A 含量时方法的建立及优化,为全面评价

环境与健康期末论文

环境与健康期末论文 专业:音乐表演 学生姓名:邓盛燕 学号: 20131085

目录 内容提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的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我国面临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 2、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3、怎样做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促进人民健康·····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了解社会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什么是社会病····················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病与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我对当前社会环境的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于环境与健康这门课的认识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其中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占其中的主要因素。 2、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限制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体中的藻类、细菌等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水危机中最严重、最紧迫的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 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处理能力不足,处理率偏低。垃圾产生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矛盾突出。处理场的废水、废气大多任意排放,严重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危害着农田、牧场、交通及人民生活,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环境退化。 5、水土流失问题:

大气污染与健康论文我国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文献分析

大气污染与健康论文: 我国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文献分析 摘要: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可以发现论文除在年代分布以及期刊分布上有不同的特征外,不同时期的文献研究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相关的研究内容已从单纯的研究危害后果向析因、预防大气污染危害的方向发展,研究角度也逐步多元化。 Abstract: From the search of "database in full of Chinese periodical",we can find in the papers,besid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t distribution and periodical distribute in times,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content i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f different periods,with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the human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related research has developed from the content of simple harmful consequences to the factorial,and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hazards,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versified. 关键词:大气污染;健康;危害;文献分析 Key words: air pollution;health;hazard;literatures analysis 1材料与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75-2007年,检索词为“大气污染”逻辑加“健康”,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精确,总目录为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医药卫生、经济与管理,搜索后命中文献347篇。对命中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进行归类、分析,同时对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研究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梳理、概括出这些文献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2分析结果 2.1 文献发表的年代相关分析 2.1.1 文献发表的年代分布。我国关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方面的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1975年,当年有两篇关于这一领域的文章发表,之后的四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起步阶段,随后的四年除1981年发表3篇外,每年的发表篇数都在6篇以上,1985年开始进入了文献发表的第一个高峰期,1996年开始,迎来了文献发表的第二个高峰期,2003年至2009年,文献发表进入一个飞跃期,每年发表论文20篇以上,数量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五年年均发表论文22篇。 2.1.2 文献年代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1975年才出现第一篇相关文献,之后的几年也由于当时年代的影响和科技实力的因素,发展较为缓慢,导致文献数量没有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经济上的巨大成果使人们忽视了环境保护。 2.2 文献在不同种期刊上的分布情况 这次调查研究中,目标文献共分部在190种期刊上,其中发表5篇以上(含5篇)的期刊9种,共发表文献107篇,占总文献总数的30%,发表5篇以下的期刊181种,共发表文献240篇。 2.3 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要 2.3.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有些甚至是低浓度的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标准值以下)也可引起人群(尤其是敏感人群)的健康反应[1],因此不断完善和重新修定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等技术研究低浓度下的潜在危害及其特征, 对保护人群健康是有重要意义的[2]。 2.3.2 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种类。①对呼吸系统及肺功能的影响:根据我国五大城市20个全球大气监测点连续12年的SO2和TSP (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分析后认为,五大城市有80%的人生活在TSP年平均浓度超过200毫摩每立方米的环境中,在重污染的工业区,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加[3]。②对人群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某污染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未超标准(二级),仅TSP最高日平均值1.87摩尔每立方米,某对照区共1300名儿童。调查后认为污染区儿童较对照区儿童淋巴细胞应激能力差(P<0.01),即污染区儿童的淋巴细胞由幼弱型转化成淋巴母细胞的能力差,空气污染对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4]。 2.3.3 主要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主要的研究大气污染与疾病相关的方法[5],所以在众多的文献中,这类方法应用最广。某研究采用主成分Possion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大气污染物与COPD住院率、脑血管疾病住院率二个剂量反应关系模型;为评价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人员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杭州市2002~2004年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短期增加与人群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在分析上海市卢湾区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数的关系时,在控制死亡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广义线性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 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 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 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 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 现象。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 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 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 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 1、药动学变化 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 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 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 作用强度降低。

中药综述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799687.html, 中药综述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药综述论文选题参考 1、含重金属中药制剂的临床药理及毒性综述 2、提高中药系统综述/Meta分析质量的建议 3、语义Web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4、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应用综述 5、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文献质量再评价 6、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综述 7、中药颗粒剂制粒技术综述 8、中药胃粘膜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0 9、中药的先进提取方法综述 10、补肾健脾类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11、中药刺五加研究进展综述 12、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近况(综述) 13、含山楂中药制剂分析的研究综述 14、中药有效成分牛磺酸综述 15、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综述 16、部分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综述 17、中医药参与治疗SARS综述 18、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综述 19、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综述 20、含重金属中药制剂的临床药理及毒性综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ce5799687.html, 二、中药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中药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综述) 3、中草药提取物水果保鲜应用研究综述 4、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 5、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6、中医中药治疗外伤性截瘫综述 7、中草药中二氧化硫的使用研究现状(综述) 8、中药免煎颗粒研究综述 9、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系统综述 10、中医药治疗癫痫综述 11、怎样写中医药文献综述 12、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现状综述 13、中西药配伍不良反应综述 14、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综述 15、中药抗炎治疗肺纤维化的综述 16、中草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研究综述 17、心肌细胞移植现状综述及中医药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18、国外中西药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 19、中药蒲参胶囊的研究综述 20、中药妊娠毒理研究进展(综述) 三、热门中药综述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回顾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发历程 美国人总是震惊

“天河二号”获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三连冠 2014年06月24日09:51:47 新华信息化 新华网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林小春)国际TOP500组织23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三次获得冠军。 TOP500榜单每半年发布一次。自去年6月以来,“天河二号”就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稳居榜首。除了芯片技术外,这一系统大多由中国自主研发。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泰坦”则连续3次屈居亚军,其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 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别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红杉”、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京”和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米拉”,这一排名与上一期榜单无异。与上一期相比,前十名的唯一变化是第十名,新入选的是隶属于美国政府的“克雷”XC30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不到“天河二号”的十分之一。 国际TOP500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从榜单看,“超级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提升速度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例如,在1994年至2008年间,榜单最后一名的计算性能平均每年提升90%,而过去5年每年只提升了55%。 从整个榜单来看,美国进入前500强的超级计算机从上一期的265个下降至本期的233个,但优势依然明显。第二名中国大陆则从63个增至76个。日本和英国分别以30台并列第三。 超级计算机是国家科研的重要基础工具,在地质、气象、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汽车、航空、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工具。TOP500榜是对全球已安装的超级计算机“排座次”的最知名排行榜。从1993年起,由国际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1

————————————————————————————————作者:————————————————————————————————日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159dian 2717hua 1195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要求2~3~qq4~9~5~2~6~3~5 / 2`6248qq0221 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 (一)论文应含内容: 1、题目:力求简明、恰当,包括副标题和标点符号不超过36个汉字。 2、摘要:应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原论文的重要信息;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并加入关键词(3—5个),关键词应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信息;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一致。 3、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含引(序、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节的标题、序号和结论、参考文献、注释附条等。 4、正文:为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5、注释:为论文中的字、词等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一般以脚注形式置于该页下方。切忌在文中注释。注释原则上不能低于6个。 6、结论:为本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性文字,要求明确、精炼地总括本论文的观点,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7、参考文献(中外文):要求依次写明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地、出版单位(期刊名)、出版时间(期数)版次、页码。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能低于10篇。 (二)论文的打印、装订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档书写,文件名统一用个人姓名。 1、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初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用二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的内容用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本页下方居中写上完成论文的年、月。 2、中文摘要: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三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 3、英文摘要: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英文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环境卫生与健康论文

环境卫生与健康 ——浅谈PM2.5 临床一班吴俣佳12880116 近几年,一个新的热门名词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PM2.5。那到底什么是PM2.5,PM2.5又给我们的环境卫生与健康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就浅谈一下这PM2.5。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有关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 一、关于PM2.5 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二、PM2.5来源及成分 PM2.5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三、PM2.5危害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四、PM2.5监测现状 PM2.5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纳入监测范围。目前,PM2.5的监测尚无国际标准,而我国至今仍没用着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的监测标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标准》修订版中,对于PM2.5仅设置了参考限值。随着污染物数量和类型发生的巨大变化,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逐渐凸显。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2012年1月18日,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和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监测。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3一致。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

环境学论文

室内空气污染 摘要:室内污染的空气中可检出300多种污染物, 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室外数十倍, 人体所患疾病中68%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主要指住宅居室内部环境, 但从广义上已经包括了室内办公场所和各种室内公共场所, 人一生中有2 /3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开展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装修装饰后室内空气污染、居室尘螨、大气细颗粒物( PM2. 5 )等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 关键词:空气、来源、污染、危害、 1、室内常见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顾名思义,室内空气污染就是指人类经常活动的住宅、学校、办公室,以及车站候车室、剧院公共场所等的环境污染。据专家调查表明,现代人类平均有90%的时间是在这些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所度过的,65%的时间则是在家里度过,而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出2至5倍。此外,国际环保专家已经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之后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由此可见,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是人体健康的巨大威胁者,正在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室内空气污染是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一些慢性病人更具威胁性。基于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如此之大,有必要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论述,并且找到具体解决办法。 室内常见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 PM10 )等。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日益改善, 室内装修装饰和空调设备的广泛使用, 使室内密闭空间空气恶化, 病态建筑症候群( SBS)的出现, 使得甲醛、室内尘螨以及大气细颗粒物( PM 2. 5 )等成为室内常见的污染物, 逐渐成为环境卫生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三氯乙烯等。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装修污染主要源于各种涂料、胶粘剂、人造地板、壁纸、地砖、油漆等装饰、装修材料。 1. 1 甲醛 1.1.1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 它不仅大量存在于多种装饰材 料中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 也可来自建筑材料。调查表明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与装修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2, 3] 。装修居室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制作的家具和人造复合木地板 , 人造板多是采用甲醛系胶粘剂与木质材料复合加工而成的产品, 含有大量的甲。据调查显示装修后0. 5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明显高于装修完工的当天, 这说明甲醛的散发不是简单地和时间成反比, 它也和室温、湿度有关, 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空气中甲醛浓度相应有所上升。甲醛的污染状态呈现伴随装修建成使用时间的推移较长时间持续存在, 并随温度改变呈逐年螺旋样下降趋势。 1.1.2食品加工具有造成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据研究检测结果表

药学专业论文题目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某医院调查报告 26.某药厂调查报告 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37.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38.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39.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40.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41.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42.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43.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44.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5.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46.绿色化学。 47.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48.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49.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50.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51.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52.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53.仙人掌研究概况。 5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55.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56.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57.菠菜的研究进展。 58.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59.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60.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1.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2.薤白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3.大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4.苦碟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5.人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6.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7.玉米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8.红姑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69.中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70.银杏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71.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72.枸杞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3. 洋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74. 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整理]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整理]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前言1.1 龙芪柔肝胶囊简介龙芪柔肝胶囊为信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丹参、党参、生地黄、北沙参、当归、地龙、醋白芍、鳖甲、黄精、五味子、灵芝、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共 15 位中药制备而成。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症。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柔肝的功效。方中地龙有较强的异味,穿山甲属名贵药材以打粉入药。因胶囊剂具有能够掩盖药物不良臭味,载药量大的特点,故选用胶囊剂4。1.2 处方分析方中以黄芪、地龙为君药,以丹参、当归、生地黄、北沙参、党参为臣药。方中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中气、升清阳,益肺气、实皮毛,以扶正;地龙同入肝脾经,息风止痉,通络,以开血脉阻滞,二者共为君药。丹参、当归并用,生血、活血且化瘀、通络而不伤血;生地、北沙参并用,滋阴而又养阴;党参补气以行血;五者共为臣药。取君二臣五,奇之制之意。五味子、醋白芍共同辅助君药抑阳敛阴,以柔肝;鳖甲、黄精、灵芝共用助君药滋补肝阴。五者共为佐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穿山甲消肿排脓,三者共同引药归经,均为使药。本方为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和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的复合方。一为补气,一为活血祛瘀,二者并用以达到益气养阴、 )活血柔肝的功效5。1.3 中药药理学分析黄芪主含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增加 WBC 和中性粒细胞、M 吞噬功能。地龙提取物口服,对小鼠 S180 和 H22 均有抑瘤作用,并可增强 5-Fu 受体活化,从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丹参中主含丹参酮‖A ,丹参酮‖A 磺酸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能促进肝、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其中促进肝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尤为显著3。因此丹参酮‖A 也是本药的重要和关键性成份。1.4 小结本文重点探索了 HPLC 法测定龙芪柔肝胶囊中丹参酮‖A 含量时方法的建立及优化,为全面评价

环境与健康(小论文)

陕西理工学院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环境与健康 课 后 作 业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101班 李昀洋

环境与健康——人力资源管理 导论:本人是在《环境与健康》的学习中,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课程进行的此次分析比较,参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中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所学进行思考,对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生命健康安全事宜进行描述。 关键字:职业病,劳动安全,人力资本,工伤事件,职业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以人为本,革新体制。 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到有关劳动安全的问题,如职业病——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和各类危害。 具查询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当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和监察、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宣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等。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协助高层管理者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以避免各类不必要的劳动纠纷事件,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保用人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当然现在再把以人为本放在嘴边已是老调重弹,如今的社会不应一味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期末论文

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摘要: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不仅对会大自然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同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各种伤害。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急性和慢性作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空气环境;空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气象因素;人体健康 1.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即大气污染物,通常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2.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别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2.1二氧化硫SO2 主要危害: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 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 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2.2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 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 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2.3氮氧化物Nox(如:NO、NO2、NO3)主要危害:刺激人的眼,鼻, 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 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形成城市的烟雾, 影响可见度;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 产生酸雨。 2.4一氧化碳CO 主要危害: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因此,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 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 甚至窒息死亡;对心脏病、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伤害性大;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碳氢化合物)主要危害:容易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对人体有致癌、引发白血病的危险。 2.6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主要危害: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杀死叶片组织, 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 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2.7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甲醛)主要危害:有致癌作用;有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的作用。 2.8重金属(如:铅、镉)主要危害:重金属微粒随呼吸进入人体,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 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镉会影响骨骼发育,对孩子极为不利;重金属微粒可被植物叶面直接吸收,也可在降落到土壤之后, 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降落到河流中的重金属微粒随水流移动, 或沉积于池塘、湖泊,或流入海洋, 被水中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 最终随着水产品进入人体。 2.9有毒化学品(如:氯气、氨气、氟化物)主要危害: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体有直接危

【毕业论文选题】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起源于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缺点是见效慢。但是总的来说中药是我国的精髓。在这个世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下面是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一: 1、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6、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7、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8、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9、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0、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11、《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12、-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13、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4、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5、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6、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7、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1

18、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19、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20、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21、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22、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23、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24、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25、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26、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27、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28、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29、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30、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3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3、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34、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35、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36、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37、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38、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39、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40、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41、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42、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43、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