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怎样获取地理位置-基本地理信息操作

HTML5怎样获取地理位置-基本地理信息操作
HTML5怎样获取地理位置-基本地理信息操作

HTML5怎样获取地理位置基本地理信息操作

HTML5怎样获取地理信息,如html5怎样获取ip地址,怎样实现gps导航定位,wifi基站的mac地址服务等,这些在HTML5中已经都已经有API实现了,用户可以轻松使用html5技术进行操作,下面详细为大家介绍HTML5操作地理信息。

1、HTML5中ip地址

其实在中国IP地址还是比较准确,书上说不准确,很多时候获取的是ISP机房的位置,但是获取非常方便,没有什么限制。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在中国,ip地址还是比较准确的,基本上上能精确到小区或大楼的标准。

2、HTML5中GPS定位操作

GPS定位非常准确,但是需要在户外,且需要很长时间搜索卫星。但前提就是硬件设备要支持GPS。最主要的很多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基本都是不带GPS的,新的智能手机purse hanger倒是都有。

3、WiFi基站的mac地址。

(猜测是连接位置已知的公共WiFi的时候,通过Mac地址识别WiFi接入点,从而定位)

这种定位的精度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还可以在室内定位。不过由于这种位置公开的wifi比较少,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少。

4、GSM或CDMA基站

通过基站定位,精度随基站密度变化,精度一般,还是只有手机能用。看来地理位置API还是手机上比较有实用性。

5、用户指定位置

晕,这个就不是HTML5的范畴了。

地理位置获取流程步骤:

1、用户打开需要获取地理位置的web应用。

2、应用向浏览器请求地理位置,浏览器弹出询问窗口,询问用户是否共享地理位置。

3、假设用户允许,浏览器从设别查询相关信息。

4、浏览器将相关信息发送到一个信任的位置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具体的地理位置。

检测浏览器支持:

JavaScript Code 检测是否支持

function loadDemo() {

if(navigator.geoloc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upport”).innerHTML = “HTML5 Geolocation supporte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upport”).innerHTML = “HTML5 Geolocation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

}

位置请求方式:

单次请求

JavaScript Code

navigator.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updateLocation, handleLocationError, options);

回调函数updateLocation接受一个对象参数,表示当前的地理位置,它有如下属性:

latitude——纬度

longitude——精度

accuracy——精确度,单位米

altitude——高度,单位米

altitudeAccuracy——高度的精确地,单位米

heading—运动的方向,相对于正北方向的角度

speed——运动的速度(假设你在地平线上运动),单位米/秒

回调函数handleLocationError接受错误对象,error.code是如下错误号。

UNKNOWN_ERROR (error code 0) ——错误不在如下三种之内,你可以使用error.message获取错误详细信息。

PERMISSION_DENIED (error code 1)——用不选择不共享地理位置POS IT ION_UNAVAILABLE (error code 2) ——无法获取当前位置TIMEOUT (error code 3) ——在指定时间无法获取位置会触发此错误。

第三个参数options是可选参数,属性如下:

enableHighAccuracy——指示浏览器获取高精度的位置,默认为false。当开启后,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也可能使浏览器花费更长的时间获取更精确的位置数据。

timeout——指定获取地理位置的超时时间,默认不限时。单位为毫秒。maximumAge——最长有效期,在重复获取地理位置时,此参数指定多久再次获取位置。默认为0,表示浏览器需要立刻重新计算位置。

参数使用的例子如下:wedding veil

JavaScript Code

navigator.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updateLocation,handleLoc ationError,

{timeout:10000});

重复请求

navigator.geolocation.watchPosition(updateLocation, handleLocationError);

使用watchPosition可以持续获取地理位置,浏览器或多次调用updateLocation函数以便传递最新的位置。该函数返回一个watchID,使用

navigator.geolocation.clearWatch(watchId)可以清除此次回调,使用不带参数的navigator.geolocation.clearWatch()清除说有watchPosition。

地址转换:

由于地理位置API返回的是经纬度,如果要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著名的Haversine公式计算两个坐标在地平线上的距离。

Listing 4-7. A JavaScript Haversine implementation

JavaScript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function toRadians(degree) {

return degree * Math.PI / 180;

}

function distance(latitude1, longitude1, latitude2, longitude2) {

// R is the radius of the earth in kilometers

var R = 6371;

var deltaLatitude = toRadians(latitude2-latitude1);

var deltaLongitude = toRadians(longitude2-longitude1);

latitude1 =toRadians(latitude1);

latitude2 =toRadians(latitude2);

var a = Math.sin(deltaLatitude/2) *

Math.sin(deltaLatitude/2) +

Math.cos(latitude1) *

Math.cos(latitude2) *

Math.sin(deltaLongitude/2) *

Math.sin(deltaLongitude/2);

var c = 2 * Math.atan2(Math.sqrt(a),

Math.sqrt(1-a));

var d = R * c;

return d;

}

以上是为大家讲解HTML5中基本的操作地理信息,如怎样获取ip,mac 地址,gps定位等操作,主要是基本的讲解与了解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考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高考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②地理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③地理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

的情景。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③地理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渐进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考生因阅读而产生的影响,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着一些信息,从而使许多地理信息表现为不完整的特点,对解题无用或无关、可能会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的信息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对于考生解题又是完整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所给地理信息还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即逐步给出地理信息。这样就有利于考生充分利用其他隐含的信息,有理有序的、一步一步的利用有效的地理信息解答对应的试题。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④提供组合信息。为了特定的综合(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综合)能力考查目的,地理试题可能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考生只有将各种不同信息提取出来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高考押题)-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解析版)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答案 A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的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分布图层,读图完成2~4题。 2.为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最需要叠加研究的图层包括()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丙 3.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VR D.GIS 4.①②两居民区规模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平坦B.位于河流交汇处 C.交通较便利D.人口较稠密 解析第2题,商业网点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丙图层示意交通线分布,丁图层示意人

口分布。第3题,RS主要用于图像采集,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等,GIS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所以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第4题,把河流、地形和公路三个图层叠加在居民区的图层上可以发现,①②两个居民区都位于河流交汇处。 答案 2.C 3.D 4.B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答案:C 解析:根据伴行包的位置可以确定老人的位置,采用的是GPS技术,服务商得到老人位置的信息后,利用GIS技术帮助家人设计寻找老人的方向和最佳途径。 6.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C.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D.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答案:C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7~8题。

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一、总则 1、目的与意义 为保证本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一测绘技术标准采用和测绘成果格式的一致性,使工作做到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故特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3、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4)《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5)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4、技术路线 1)收集资料:收集项目区已有各类控制点资料、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影像图等资料。2)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已有国家大地点、勘测范围、权属情况、地形地貌、主要村庄及交通状况进行踏勘,并充分了解当地气候、通讯、供电等情况。 3)技术设计:对前期所收集资料和踏勘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依据行业规程规范及本项目的特殊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 4)人员培训: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依据本项目涉及的规程规范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5)控制测量:在项目区内分级合理布设控制点,平面控制用静态GPS观测,高程控制使用电子水准仪观测。 6)碎部测量:采用RTK配合全站仪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7)建立数据库:采用MAPGIS、ArcGI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入库。 8)总结报告:对本项目勘测过程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9)质量检查:在作业过程中,依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 10)验收提交: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将成果提交甲方。 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1、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GIS10.0的基本操作

红色的我不会, 会的告诉我, 错了告诉我。 操作题 1、创建文件地理数据库。打开arccatalog→右击目标文件夹→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 2、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创建要素集。右击文件地理数据库→新建→要素类→填写新建要素 类对话框→点击下一步→选中所需的坐标系→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右击生成的要素类→属性可以修改刚刚的设置) 3、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创建点、线、面要素。操作同上 4、在个人地理数据库中创建栅格数据集,在创建的栅格数据集中,加载栅格数据。右击目 标文件→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右击该个人地理数据库→新建→栅格数据集→弹出 创建栅格数据集对话框→填写内容→确定。生成。右击生成的栅格数据集→加载→加载数据→打开镶嵌对话框→填写→确定。 5、新建点,多点,线,面类型的shapefile文件,加载,新建、编辑要素。右击目标文件 →新建→shapfile→弹出对话框→填写→确定。加载要素。新建→同上。编辑→在 内容列表框中右击该要素的图层→编辑要素→开始编辑。 6、将shapefile导入到文件地理数据库。右击文件地理数据库→导入→要素类多个。 7、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新建表:举例说明表的字段类型含义?右击文件地理数据库→新 建→表→打开新建表对话框→填写→下一步→下一步→添加所需字段和数据类型→完成。 8、编辑新建表的字段。右击该表→属性→字段选项卡。或者在内容列表框中右击该表→打 开→左上角下拉→添加字段。 9、以下操作如需要数据,使用world、worldcap地图 10、加载数据,操作并说明内容列表窗口的主要功能。点击加载数据。 第一个为按绘制顺序列出。 第二个为按源列出。 第三个为按可见性列出。在按源列出中打勾的为可见,没打勾的为不可见。表示该图层可选,可以再涂上选择要素。表示该图层不可选。点击可以切换。 第四个为按选择列出。表示清除选择。表示该图层可选,已经选中了5个 要素。 第五个为选项。点击弹出内容列表选项对话框。按需设置。 11、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简介图层属性对话框的主要功能。右击该图层→属性 →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 常规选项卡→显示图层的基本信息。 源选项卡→显示数据源信息。 选中选项卡→可以改变选择的符号和颜色。

Android手机号获取地理位置

Android手机号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Android 通过手机号获取本机所在地理位置信息。 由于手机号通过基站信号传递,所以定位信息在最近基站附近,且有一部分误差。 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public void test(){ TelephonyManager telMgr = (TelephonyManager)getSystemService(TELEPHONY_SERVICE); //生成连接网络 ConnectivityManager connMgr = (ConnectivityManager)getSystemService(CONNECTIVITY_SERVICE); //获取基站信息 GsmCellLocation cellLocation = (GsmCellLocation)telMgr.getCellLocation(); NetworkInfo info = connMgr.getActiveNetworkInfo(); if(info!=null&&info.isConnected()){ int cellId = cellLocation.getCid(); int lac = cellLocation.getLac(); //访问google,获取返回值 String urlStr = "https://www.360docs.net/doc/ce6674177.html,/loc/json"; URL url = new URL(urlStr); HttpURLConnection 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n.setRequestMethod("POST");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Type", "appplication/json"); con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UNTRUSTED/1.0"); String json = "{" + "\"host\":\"https://www.360docs.net/doc/ce6674177.html,\"," + "\"version\":\"1.1.0\"," + "\"cell_towers\":[{\"cell_id\":\"" + cellId + "\",\"location_area_code\":\"" + lac+ "\"}]}"; conn.setDoOutput(true); conn.setDoInput(true);

解题信息的提取、分析及判断

解题信息的提取、分析及判断 ——例谈如何使用和分析各种地理材料 从各类地理材料中,认定和提取地理信息,并且对其作出判断和思考,是地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地理高考的能力要求。所以考生要从日常的学习中,透过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对教材上已有的地理事物的分析等过程,掌握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基本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对不同国家或者区域的地理资料,能够进行分析、比较,做出相关的判断。当前,高考地理试题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判识、摄取、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其常见的信息给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通过数据列表形式给出信息 一般是某一典型地理事物的数据信息。包括其内部结构的数据信息,时间发展方向的数据信息,对外交流上的数据信息等。如某国能源消费的构成,某国三大产业人口的变化,某国进出口商品占的比重、某一时间天气要素变化数据等。 (1)甲、乙、丙三个地区依次是: A、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D、南部沿海、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2)丙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甘蔗 B、棉花C.水稻D.油菜 解析:(1)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径流的季节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甲河流流量很大,且夏季为明显的汛期,属南方河流特点;乙河流流量很小,冬季河流干涸,夏季为丰水季节,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丙河流量适中,有两个明显的汛期——春汛和夏汛,为东北地区河流的典型特点。 (2)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中温带,不适宜种植甘蔗和棉花,除少数地区水源丰富外,也不适宜种植水稻,而由于油菜种植范围“北迁南移”的趋势,所以东北的黑龙江、辽宁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 参考答案:⑴C ⑵D。 二、通过文字叙述给出信息 通常是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文字信息。如对某地区某时段内天气变化的描述,或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描述,或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判断描述对象出现的时间、地区及原因、发展趋势等。 例2、假设某大河流域范围在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两岸,其干流从大陆中部流向西海岸。河流上游地区有4000m以上角峰、U形谷地;中游地表为海拔500m—1000m切割较深的石灰岩;下游河床岩层从东至西依次由老到新再到老,两个老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岩性和时代一致;河口地区有一峡谷,两岸地区平缓而对立,从上部到下部岩层内新外老,河床底部与陡壁顶部岩层一致。根据以上文字叙述。完成以下填空: (1)该河上源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_______。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应用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应用课程学习班(第一期) 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是构建、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技术,又是跨越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交叉学科。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有国土规划、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电力供应、税收财政、工商管理、水利、农业、环境、土地管理、矿业、医疗卫、防震减灾、城市供水、邮电通讯、煤气燃气供应、房地产管理、中介服务、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国防建设等。 ArcGIS 是Esri功能最强大的GIS软件产品。本课程是掌握和应用该软件基本工具的入门篇。学员将学习GIS的基础知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可视化、创建地图、编辑地理数据、GIS查询与空间分析、Geodatabase构建。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练习,学员将学会如何为GIS项目准备和处理数据,并使用常见的分析工具来分析地理数据。主讲教师: 张耀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开设课程:《中国区域发展》,《生态经济学》、《应用生态学》、《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已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加课题20余项,独著1部,参与编写5部。 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共三天): 培训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注重软件实现 培训内容(三天ArcGIS学习班教学计划): (一)ArcGIS应用基础 1. ArcMap基础:新地图创建、数据加载、数据层操作与保存等 2. ArcCatalog应用基础:文件夹连接、文件类型显示和增删、目录内容的浏览与检索、图层管理、数据转换与输出 3. Geoprocessing: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的基本介绍、Toolbox的新建与管理、Toolbox 内容的基本介绍 (二)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使用navigator.geolocation来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使用 navigator.geolocation 来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W3C 中新添加了一个名为 Geolocation 的 API 规范,Geoloaction API 的作用就是通过浏 览器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使用 navigator.geolocation 来简单的获取用户 的地理位置信息。本文中将简单介绍下 W3C 的 Geolocation。 Geolocation 在 javascript 的 navigator 对象中, 我们可以通过 navigator.geolocation 来使用它。 不支持 geolocation 的浏览器并不包含这一对象,那么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来做能力检测, 对不同的浏览器做不同的处理。
if (navigator.geolocation) { alert( ' 浏览器支持 geolocation ' ); }else{ alert( ' 浏览器不支持 geolocation ' ); }
在访问 geolocation 对象时,即调用 geolocation 下面的方法时,浏览器会弹出提示,询问 用户是否许可网站提供的位置服务,只有在得到用户许可过后,服务才会继续,否则将被停 止, 在稍后你将会了解到, 我们能够捕获到用户拒绝服务的动作。 下面这张图分别是 Chrome , Firefox 和 Opera 在初次访问 geolocation 时,给用户的提示:
初次使用 geolocation 时的警告框
常用的 navigator.geolocation 对象有以下三种方法:
1 2 3 获 取 当 前 地 理 位 置 : navigator.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success_callback_function, 持 续 获 取 地 理 位 置 : navigator.geolocation.watchPosition(success_callback_function, 清除持续获取地理位置事件:navigator.geolocation.clearWatch(watch_position_id)
error_callback_function, position_options)
error_callback_function, position_options)
其中 success_callback_function 为成功之后处理的函数, error_callback_function 为失败之后返 回的处理函数,参数 position_options 是配置项,由 JSON 格式传入:
4 enableHighAccuracy:true/false,它将告诉浏览器是否启用高精度设备,所谓的高精度设备包含但 不局限于前面所提到的 GPS 和 WIFI, 值为 true 的时候, 浏览器会尝试启用这些设备, 默认指为 true, 在这种情况下,浏览器会尽可能地进行更为精确的查询,简单地说,如果用户有可用的 GPS 设备, 会返回 GPS 设备的查询结果,IP 是最后的选择,对于移动设备来说,网络接入点(基站)或许成为另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题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答:geographical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 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些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与机助制图(数字地图)系统 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 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主要功能是强调空间数据的处理、显示和表达,有些数字制图系统包含空间查询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 功能。 (2)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是一般数据管理系统,而且通常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属性数据管理的基 础软件。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 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 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得多。 (3)GIS与CAD系统 二者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区别在于CAD系统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较强,属性库功能弱, 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而GIS处理的多为地理空间的自然目标和人工目标,图形关系复杂,需要有丰富的符号库和属性库,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图形与属性的相互操作频繁,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且CAD多在单幅图上操作,海量数据的图库管理能力不如GIS。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 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是GIS的重要信息源,遥感数据经过遥感图像 处理系统处理之后,或是进入GIS系统作为背景影像,或是与经过分类的专题信息系统一道 协同进行GIS与遥感的集成分析。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其异同点。 GIS 主要有以下五部分: (1)系统硬件: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或空间数据。 (2)系统软件:是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GIS功能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 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 (3)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 时间特征。 (4)应用人员:GIS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GIS 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GIS 应用模型是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 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

高考能力要求---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 教学设计

能力复习专题---- 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岚山一中 5.12 一、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提取信息不够,导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 信息进行解读和归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启示:加强审题规范的教学,强化学生从题干文字和图表中获得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训练,特别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搜索相关信息 二、专题讲解-------- 1.正确理解、把握“获取和解读信息”考核目标 从考试的角度讲,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确,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具体要求包括3项: (1)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 (2)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题号后的文字表达或热点时事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名信息,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例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 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4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 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 地理坐标是。作者北顾的是高原的深秋 景色。(8分) (2)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整理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 ≥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简称TIN,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 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拓扑结构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 游程编码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GIS概念 (一)地理信息 1.数据 2.信息 3.地理信息 4.地理数据 5.地理信息特征 (1)空间相关性(2)空间区域性(3)空间多样性(4)空间层次性 (二)信息系统 1.概念 2.类型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定义基本内涵(4)2.基本特征 (1)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2)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3)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来自:1)地理数据2)空间分析 (四)外延 第二节GIS功能 (一)基本功能需求 1.位置2.条件3.趋势4.模式5.模拟 (二)GIS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功能 2.数据编辑处理 3.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 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5.数据输出功能 第三节GIS组成 (一)硬件系统 (二)软件系统 (三)网络 (四)空间数据 1.数据类型:(1)某个已知坐标系中的位置 (2)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 (3)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 (五)人员 第四节GIS类型 1

(一)与相关学科关系 (二)与其他信息系统区别与联系1.GIS与机助制图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GIS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与联系3.GIS与CAD的区别与联系 4.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三)GIS应用范畴 1.测绘、地图制图2.资源管理3.灾害监测4.环境保护5.精细农业6.电子商户7.电子政务 (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1.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第一节地球空间参考 (一)三类地球表面几何模型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相对抽象的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 3.地球椭球面:地球椭球 4.数学模型 (二)坐标系统 1.坐标系统的分类及基本参数 2.球面坐标系统建立 (1)天文地理坐标系 (2)大地地理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 3.平面坐标系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地方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程基准 1.概念高程是表示地球上一点至参考基准面的距离,就一点位置而言,它和水平量值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它和水平量值在一起,统一表达点的位置。 2.我国主要高程基准 (1)1956年黄海高程系 (2)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19371087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掌握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问题。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能做什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 一、数据与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 一、系统硬件 二、系统软件 三、空间数据 四、应用人员 五、应用模型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 一、基本功能 二、应用功能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 一、发展概况 二、基础理论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作者:————————————————————————————————日期: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地理论文 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摘要】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点。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从各种信息的载体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 【关键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0-01\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高考说明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考察目标,“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后面三项能力的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因此“获得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载体各不相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也就存在差异,下面谈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包括图名信息)都是精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其对策是: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标志或画线的习惯。

例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作者北顾的是_____高原的深秋景色。 【解析】试题文字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情景设置中的空间信息有高度信息——登高、俯视,方位信息——南望、北顾;时间信息——晴岚可爱(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寒沙衰草(深秋景色)。解题时先要求学生用红笔把这些相应的关键词画起来。接着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太行山的位置,以北京、小五台山位置为参照,并根据200米等高线确定,太行山位于其附近;再根据“南望”、“俯视”等文字信息,判断游记作者所在位置应在太行山之北,即115°E与41°N交点附近;从图中位置结合时间信息,可判断作者“北顾”具有“寒沙衰草”的地方只能是内蒙古高原。

1-2 学科能力专题二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专项练习

专题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练习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1~3题。 1.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针叶林,甜菜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落叶阔叶林,棉花 2.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3.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下图是“沿110°E经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①②③④四个地域所跨纬度相同,其中,日平均气温≥10℃积温量随纬度变化最小的一组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图中⑤所示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适宜发展的农作物是 A.热带——可可豆、水稻 B.亚热带——水稻、油菜 C.暖温带——谷子、棉花 D.中温带——小麦、甜菜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6~7题。 6.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7.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后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①地下水补给②湖泊水补给③雨水补给④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据图判断10~13题。 10.图中甲山脉是 A.秦岭 B.阴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贺兰山脉 11.图中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地形 12.该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涉及图像获取领域。获取方法,包括:S1,接收图像获取指令,获取图像信息;S2,接收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指令,获取地理位置信息;S3,当获取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后,在所述图像信息中标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生成标识有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地理图像信息,所述地理图像信息为图片或视频;其中,获取所述图像信息后完成后获取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如果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成功,则信息处理模块自动开启;如果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获取失败,则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不开启。采用本技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用户可以根据地理图像信息方便找到拍摄地的具体位置。 技术要求 1.一种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方法,包括: S1,接收图像获取指令,获取图像信息; S2,接收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指令,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S3,当获取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后,在所述图像信息中标识所述地理位置 信息,生成标识有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地理图像信息,所述地理图像信息为图片或视 频; 其中,获取所述图像信息后完成后获取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如果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成功,则信息处理模块自动开启; 如果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获取失败,则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不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图像信息后可选择是否获取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为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的具体位置; 当从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的具体位置无法获取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时,获取预定区域内的标志性建筑物的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中,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以文字形式显示于所述图像信息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字为指向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超链接,通过所述超链接直接定位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为无线定位、卫星定位或手工输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中,所述无线定位为最高优先级,所述卫星定位为次优先级,所述手工输入为低优先级。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方法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图像获取指令,获取图像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模块,接收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指令,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当获取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后,在所述图像信息中标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生成标识有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地理图像信息,所述地理图像信息为图片或视频。

咬文嚼字解高考地理试题例谈1

咬文嚼字解高考地理试题例谈 地理高考新课程考试大纲之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见分析地理信息在高考解题中的重要性。地理信息一般有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在高考中如果能够对试题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获取和解读”,结合扎实的基础知识等就可以保证地理高考的成功。通过笔者引导学生课堂实践,咬文嚼字分析地理信息的方法在高考地理解题中的作用效果不错。下面试举一例: (2008年宁夏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课堂分析: 讲解这道题前,我首先问学生:有没有理解这道题的文字材料的意思?学生回答:看不懂,没有学过雾的形成。我又说:请大家把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挑出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北温带季风气候,冷空气,水汽饱和等。我说:这些都是关键信息,但是你们都忽略掉另外一个关键词:滞留。现在你们再慢慢地把文字材料念一遍,分析总结本题中的冷空气滞留对雾形成影响。 经过学生重新思考和我的提示,“冷空气缓慢进入+滞留→水汽过饱和→产生浓雾”,抛开题目中甲、乙两路段的水汽条件,很明显冷空气由于密度大在地势低处更容易收缩下沉而滞留,因此乙路段受浓雾影

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 课堂总结 新材料、新背景形式的地理信息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鲜明特点,一般难度也大。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必须要根据题目把相关联的信息准确分析。但是在分析这些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信息的完整性。通过咬文嚼字的分析方法对全部地理信息慢慢地扫描,把每一个词字尽量都和题目找关系,找出可能有用的关系再进一步筛选,直到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很多所谓的高考难题材料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解题的“突破口”的,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只要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准确找出题目的有效信息,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要点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