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垂直入射光的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Fudan

一种可吸收垂直入射光的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Fudan
一种可吸收垂直入射光的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Fudan

一种可吸收垂直入射光的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王晗1,2,李世龙1,甄红楼1,李梦瑶1,2,聂晓飞1,2,黄高山3,梅永丰3*,陆卫1*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83;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

摘要:基于传统的光刻和化学湿法腐蚀工艺,通过卷曲技术,提出一种三维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该管状器件相比于未卷曲的平面器件,在垂直入射光照下,展现了优良的暗电流、黑体响应和光电流响应率特性曲线。当工作温度60 K,偏置电压0.45 V时,管状器件峰值响应率为20.6 mA/W,峰值波长3.62 μm,最大量子效率2.3%。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状器件的垂直光吸收原理,进而揭示了一种特殊的光耦合方式。最后,进一步测试了不同角度入射光照射下的光电流响应率谱。由于微管的近似圆形对称性,器件具有很宽的视角,有助于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卷曲微管;红外探测器;量子阱;光耦合

中图法分类号:TN362 文献标示码:A

引言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 QWIP)作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具有材料生长工艺成熟、器件均匀性好、光响应速度快及波长连续可调等优点[1-2],在国防、航空航天、天文观测和民用领域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QWIP 基于量子阱的子带跃迁,即在吸收外界光子后电子从阱内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进而形成光电流来实现红外探测。由于量子阱的一维限制结构(电子在材料生长方向上受限),只有电场分量沿着量子阱生长方向的入射光才能被其吸收[4]。因此,QWIP存在着如何耦合外界光的问题。图1(a)为最简单的光耦合方式——布儒斯特角耦合[5],器件响应和量子效率非常低;图1(b)为45o边耦合[6-7],即入射光从器件边缘打磨出的45o斜面入射,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焦平面阵列;此外,在器件表面制作出金属或介质光栅、随机发射层或波纹层后,器件可以实现光栅耦合[8-10]、随机反射耦合[11]或波纹耦合[12],如图1(c)、1(d)和1(e)所示。由于QWIP的子带跃迁工作模式,其量子效率较带间跃迁红外探测器偏小。因此,为提高QWIP的量子效率,一些具有电磁共振效果的光耦合结构被广泛采用。图1(f)展示了一种光子晶体耦合结构[13],它可以实现器件的窄带增强响应;图1(g)和1(h)分别为金属二维孔洞阵列耦合结构[14]和金属-绝缘体-金属微腔耦合结构[15],同样可以提高器件的量子效率。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利用耦合结构的共振模式,这些QWIP只能实现窄带的响应增强。我们提出一种管状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tubular QWIP),其无需额外的结构就能直接吸收垂直入射光,并具有宽视角和宽频率的响应特点[16]。

本工作介绍了三维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件的设计和制备,给出了该器件在60 K温度下的暗电流、黑体响应和光电流响应等电学测试结果,并从几何光学的角度理解了器件吸收垂直入射光的基本原理,最后探索了器件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光电流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22201, 6157521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4JC1400200)

Foundation item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322201, 61575213), Shanghai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14JC1400200)

作者简介(Biography):王晗(1986-), 男, 湖北随州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为三维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E-mail:

h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e9856161.html,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yfm@https://www.360docs.net/doc/ce9856161.html,, luwei@https://www.360docs.net/doc/ce9856161.html,

图1 (a)布儒斯特角耦合;(b) 45o边耦合;(c)光栅耦合;(d)随机反射耦合;(e)波纹耦合;(f)光子晶体耦合;(g)金属二维孔洞阵列耦合;(h)金属-绝缘体-金属微腔耦合

Fig. 1 (a) Brewster’s angle coupling; (b) 45o edge-facet coupling; (c) Grating coupling; (d) Random reflection coupling; (f) Ripple coupling; (f) Photonic crystal coupling; (g) Two-dimensional metal hole array coupling; (h) Metal-insulator-metal (MIM) microcavity coupling

1 器件设计和制备

器件材料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型号: Riber compact 21)制备。如图2(a)所示,首先将30 nm的AlAs牺牲层沉积在GaAs (100)衬底上;然后生长20 nm的In0.2Al0.2Ga0.6As应力层,提供用于薄膜卷曲的内应力。接着,依次生长50 nm高硅掺杂的GaAs下电极层,2 nm的AlAs腐蚀阻挡层和一个周期的量子阱有源层,该量子阱由30 nm的Al0.34Ga0.66As势垒和2 nm的In0.35Ga0.65As势阱组成。随后,30 nm的硅掺杂浓度为1 ? 1018 cm-3的GaAs电导层覆盖其上,用来传导电流。最后沉积的是2 nm的AlAs腐蚀阻挡层和190 nm的高硅掺杂GaAs上电极层。其中,上、下电极层的硅掺杂浓度均为1 ? 1018 cm-3。

器件的制备采用标准的光刻和化学湿法腐蚀工艺。首先,样品经过光刻和湿法腐蚀依次制作出上电极台面和光吸收区台面,如图2(b)所示,下电极层也暴露出来。此处腐蚀GaAs 上电极层和量子阱层使用的是配比为4:1的柠檬酸/双氧水混合液,腐蚀AlAs阻挡层使用的是浓度为10%的氢氟酸溶液。然后,利用电子束蒸发在上下电极层上沉积AuGe/Ni/Au金属

电极,并经过快速热退火处理(3800保持30s)形成欧姆接触,如图2(c)所示。接着,用重铬酸钾、氢溴酸和乙酸混合液(配比为1:2:1)腐蚀出一个很深的沟道以形成薄膜卷曲的起始边,如图2(d)所示。最后,将样品置于氢氟酸稀释液中,图2(e)显示随着AlAs牺牲层的腐蚀移除,应变薄膜由于内应力的释放开始向上弯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卷曲后,如图2(f)所示一个完整的管状螺旋微管形成。图2(g)显示的是制备出的tubular QWIP显微照片,微管的直径为20.7 μm,卷曲圈数为1.8圈,横向长度为600 μm,未卷曲的平面器件也在图2(h)中给出。

图2 (a)材料结构示意图;(b) 上电极层和光吸收区腐蚀;(c)金属电极沉积;(d)起始边的深湿法腐蚀;(e)牺牲层腐蚀导致应力薄膜自卷曲;(f)管状器件结构示意图;(g) 管状器件的显微照片;(h)平面器件的显微照片

Fig. 2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aterial structure; (b) Etching of the top contact layer and the light-absorption region; (c) Deposition of the metal electrodes; (d) Deep wet etching of the starting edge; (e) Self-rolling of the strained nanomembrane caused by the corrosion of the sacrificial layer; (f)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ubular

device structure; (g) Microscope image of the tubular device; (h) Microscope image of the planar device

2 器件测试与分析

2.1 器件的电学特性

将制备好的器件封装在变温杜瓦中并设置工作温度为60 K。在测试暗电流时,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背景辐射,需要用锡纸包裹杜瓦内的冷屏。图3(a)为平面和管状器件在60 K下的暗电流测试结果。当应变薄膜卷成微管后,其暗电流与平面器件的基本相同。同时,两个器件的暗电流都表现出在正负偏压下的不对称,即在-0.2 V到-0.4 V时曲线下凹。这是因为负偏压时紧挨着量子阱的AlAs腐蚀阻挡层成为了一个高的势垒,阻挡了暗电流的隧穿。

器件的黑体响应电流利用SR570前置放大器和SR830锁相放大器锁相获取,外界红外入射光(黑体辐射)的垂直入射如图3(b)插图所示。从平面和管状器件的黑体响应随偏置电压变化曲线(图3(b))可以看出:管状QWIP具有极强的黑体吸收,即在0.48 V偏压时响应电流达到了214 pA,对应的峰值黑体响应率为2.3 mA/W;而平面QWIP在大偏压时(0.48 V)也测得到了微小的黑体响应电流,这是由于化学湿法腐蚀过程中器件光吸收区台面的边缘形成了斜坡[17](类似于45o斜边),从而导致一小部分垂直入射光经此斜坡进入器件而被量子阱吸收。在图3(b)中,当器件外加偏压为正时才测到黑体响应信号,这是由于负偏压时毗邻量子阱的AlAs腐蚀阻挡层同样阻挡了光生载流子的流动。

图3 (a) 平面和管状器件在60 K 下的暗电流谱; (b) 平面和管状器件在60 K 温度下黑体响应随偏置电压的变化特性。插图表明外界光垂直照射到器件表面

Fig. 3 (a) Dark current spectra of the planar and tubular devices at 60 K; (b) Plot of the blackbody response as a function of the bias of the planar and tubular devices at 60 K. The insets show that the devices are vertically illuminated by the external light

器件的光电流响应谱通过Nicolet 67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光电流测试系统获取。由于平面器件光响应弱,此处仅测试了管状器件在不同偏压下的光电流响应率谱。如图4所示,随着偏置电压的增加,器件的光电流响应率的变化类似于黑体响应先增大再减小,并在0.45 V 时达到最大峰值20.6 mA/W ,对应的峰值响应波长为3.62 μm ,该峰位是由量子阱内的基态电子在吸收外界光子后跃迁到连续态形成的光电流导致的。基于QWIP 的量子效率公式

[1],即:

,photo ληhc qg R

= (1)

其中,R 为器件的光电流响应率,g photo 为光电导增益,λ为器件的响应波长,q 为电子电荷量,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真空中的光速。计算得知,管状器件在0.45 V 偏压下的峰值量子

效率为2.3%。在传统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中,单周期量子阱的量子效率一般不超过1%[5,6,18],

即小于管状器件的值,表明了三维管状结构能够有效地耦合垂直入射光。图5中,偏置电压的变化同时引起了器件峰值响应波长的微小偏移(如虚线所示),这是由于应变薄膜卷成微

管后,材料应变态的变化导致了量子阱的能带边发生偏移[19],进而当改变外加电场时,量子

阱内的能级发生变化即器件响应峰产生微小移动。

图4 不同偏压下管状器件的光电流响应率随波长的变化关系

Fig. 4 Photocurrent responsiv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wavelength of the tubular device under different biases

2.2 管状器件不同入射角下的光响应

对于管状QWIP 器件,当入射光垂直入射时,如图65器件光吸收示意图和插图所示,射向微管侧壁的光线与管壁/空气界面处的法线成夹角θ(入射角),在经过管壁折射后仍以θ(出射角)进入到微管空腔;光在穿越管壁内的量子阱区域过程中,一部分电场分量平行于法线方向的折射光I t 会被量子阱吸收并形成光电流。并且,进入到空腔内的光束穿出管壁时会被再次吸收。由于微管的近似圆形对称结构,仅有射向微管顶部的少量入射光无法被量子阱吸收。因此,三维管状QWIP 展现出一种新的光吸收原理。这种光耦合方式意味着量子

阱的响应波长几乎不受微管结构的影响,可用于宽波段探测。这是QWIP的电磁共振光耦合结构如光栅、光子晶体和MIM微腔等所不具备的。

图5管状器件光吸收示意图。插图显示出管壁/空气界面处的光路径

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ight absorption in tubular devices. The inset shows the light path in the tube wall/air interface

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管状QWIP的结构对光耦合的影响,我们测试了器件在60 K工作温度和0.3 V偏置电压下外界光以-45o、00和45o角度入射时的光电流响应率谱。如图76所示,量子阱的响应光谱形状与峰位(图6虚线所示)几乎不受入射角变化的影响,峰值光电流响应率都约为16 mA/W。这是由于螺旋微管的近似圆形对称结构,导致在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照下管壁内量子阱的等效吸收面积都保持不变,因而改变入射光方向时器件光响应基本不受影响。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平面QWIP中,为了确保器件获得最大的响应率和探测率,入射光一般需要垂直照射器件并且入射角的角度变化很小,这加重了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难度。因此,我们的管状QWIP在-45o到45o宽角度下响应不变的特性能够为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工作带来便利。

图6-45o、00和45o入射角下管状器件的光电流响应率谱。插图为外界光的不同入射角示意图

Fig. 6 Photocurrent responsivity spectra of the tubular device at the incident angles of -45o, 0o and 450, respectively. The insets show that the devices are illuminated by the external light from different angles

3 结论

基于应变工程提出了一种卷曲型三维管状结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该设计利用传统的光刻和化学湿法腐蚀实现,具有结构简单和相对易制备的优点。通过与未卷曲的平面器件相对比,研究了该器件的暗电流、黑体响应和光电流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垂直入射光照射下管状器件能够进行光电转换。器件在工作温度为60 K和偏置电压为0.45 V时,获得了峰值响应率20.6 mA/W,峰值波长3.62 μm,最大量子效率2.3%。分析了微管的光吸收原理表明,独特的三维管状结构展现了一种新型的光耦合模式。进一步改变了入射光的照射方向,管状器件的光电流响应率几乎不受影响,这意味着其能够进行宽视角(至少-45o到45o)的探测。本研究结果为红外探测器的性能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呈现出的其它光耦合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助于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Rogalski A, Antoszewski J, Faraone L. Third-generation infrared photodetector arrays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9, 105(9): 091101.

[2] YUAN Ji-jun. Review of infrared detector development [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袁继俊. 红外探测器发展述评,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6, 36(12): 1099-1102.

[3] LI Xian-jie, QI Li-fang. Statu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for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 focal plane array [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李献杰, 齐丽芳. 量子阱红

红外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学术前沿专题)

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学术前沿专题) 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班级:硕研22班 学生学号: S0908******* 学生姓名:李刚

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 目前大多数红外焦平面阵列(FPA)都以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器(QWIP)或碲镉汞(MCT)光电探测器为基础,而这两类探测器都存有重大的不足。 QWIP对垂直入射光的探测效率很低,因为垂直方向上光子的跃迁被禁止。尽管利用光栅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但光栅的制作无疑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另外,QWIP在高温工作时暗电流较高,所以通常采用冷却方式使其在低温下工作,这便大大增加了成像系统的成本、体积和功耗。 MCT光电探测器则因为MCT固有的不稳定性,很难实现高度均匀的探测器阵列,而且以MCT为基础的FPA还具有成本高和效率低的缺点。 近年来,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QDIP)在工作温度和量子效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将有望引领新一轮成像技术热潮,并将在医学与生物学成像、环境与化学监测、夜视与太空红外成像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天地。目前,通过采用纳米技术形成量子点,研究人员已经在开发室温或接近室温工作的高性能成像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量子点又称“人造原子”,目前量子点作为提高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性能的一种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量子点的尺寸很小,通常只有10nm,因此其具有独特的三维光学限制特性。将量子点应用在红外光电探测器上,可以使探测器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 开发高温工作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降低红外成像系统的成本,减小重量,提高效率,这将极大地拓展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应用范围。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首个以QDIP为基础的焦平面阵列。

光电探测器的几种类型

光电探测器的几种类型 红外辐射光子在半导体材料中激发非平衡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引起电学性能变化。因为载流子不逸出体外,所以称内光电效应。量子光电效应灵敏度高,响应速度比热探测器快得多,是选择性探测器。为了达到性能,一般都需要在低温下工作。光电探测器可分为: 1、光导型: 又称光敏电阻。入射光子激发均匀半导体中的价带电子越过禁带进入导带并在价带留下空穴,引起电导增加,为本征光电导。从禁带中的杂质能级也可激发光生载流子进入导带或价带,为杂质光电导。截止波长由杂质电离能决定。量子效率低于本征光导,而且要求更低的工作温度。 2、光伏型: 主要是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红外光子在结区及其附近激发电子空穴对。存在的结电场使空穴进入p区,电子进入n区,两部分出现电位差。外电路就有电压或电流信号。与光导探测器比较,光伏探测器背影限探测率大于40%;不需要外加偏置电场和负载电阻,不消耗功率,有高的阻抗。这些特性给制备和使用焦平面阵列带来很大好处。 3、光发射-Schottky势垒探测器: 金属和半导体接触,典型的有PtSi/Si结构,形成Schottky势垒,红外光子透过Si层为PtSi吸收,电子获得能量跃上Fermi能级,留下空穴越过势垒进入Si衬底,PtSi层的电子被收集,完成红外探测。充分利用Si集成技术,便于制作,具有成本低、均匀性好等优势,可做成大规模1024×1024甚至更大、焦平面阵列来弥补量子效率低的缺陷。有严格的低温要求。用这类探测器,国内外已生产出具有像质良好的热像仪。PtSi/Si结构FPA是早制成的IRFPA。 4、量子阱探测器QWIP: 将两种半导体材料A和B用人工方法薄层交替生长形成超晶格,在其界面,能带有突变。电子和空穴被限制在低势能阱A层内,能量量子化,称为量子阱。利用量子阱中能级电子跃迁原理可以做红外探测器。9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已有512×512、640×480规模的QWIPGaAs/AlGaAs焦平面制成相应的热像仪诞生。因为入射辐射中只

中远红外探测器发展动态

中远红外探测器发展动态 1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的历史 红外探测成像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按照探测过程的物理机理,红外探测器可分为两类即热探测器和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目标红外辐射的光子流与探测器材料相互作用,并在灵敏区域产生内光电效应。因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光电探测器在预警、精确制导、火控和侦察等红外探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红外焦平面阵列可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可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是集光、机、电等尖端技术于一体的红外光电探测器H。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军事发达国家,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获得了成功。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从第一代开始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按照其特点可分为三代。第一代(1970s~19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以及以4×288为代表的时间延迟积分(TDI,time delay integration)类扫描型(scanning)红外焦平面列阵。单元、多元探测器扫描成像需要复杂笨重的二维、一维扫描系统结构,且灵敏度低。第二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是小、中规格的凝视型(staring)红外焦平面列阵。M×N凝视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元数从1元、N元变成M×N元,灵敏度也分别从l与N1/2增长M×N1/2倍和M1/2。而且,大规模凝视焦平面阵列,不再需要光机扫描,大大简化整机系统。 目前,正在发展第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探测器具有大面阵、小型化、低成本、双色(two-color)与多色(multi-color)、智能型系统级灵巧芯片等特点,并集成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可实现单片多波段融合高分辨率探测与识别。因此,本文将重点综述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并分析未来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选择及发展趋势。 2 三代探测器的材料体系与发展现状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很多,但真正适于发展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即响应波段灵活可调的双色与多色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的材料则很少。目前,主要有传统的HgCdTe和QWIPs,以及新型的二类SLs和QDIPs,共四个材料体系。作为

光电探测器 入门详细解析

光电探测器 摘要 本文研究了近期崛起的高科技新秀:光电探测器。本文从光电探测器的分类、原理、主要参数、典型产品与应用、前景市场等方面简单介绍了光电探测器,使大家对光电探测器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了解光电探测材料的原理不仅有利于选择正确适宜的光电探测材料,而且对研发新的光电探测器有所帮助 一、简单介绍引入 光电探测器是指一类当有辐射照射在表面时,性质会发生各种变化的材料。光电探测器能把辐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辐射信号所携带的信息有:光强分布、温度分布、光谱能量分布、辐射通量等,其进过电子线路处理后可供分析、记录、储存和显示,从而进行探测。 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1826年,热电偶探测器→1880,金属薄膜测辐射计→1946,热敏电阻→20世纪50年代,热释电探测器→20世纪60年代,三元合金光探测器→20世纪70年代,光子牵引探测器→20世纪80年代,量子阱探测器→近年来,阵列光电探测器、电荷耦合器件(CCD) 这个被誉为“现代火眼金睛”的光电探测材料无论在经济、生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光电探测材料的分类。 由于器件对辐射响应的方式不一样,以此可将光电探测器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光 1

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 ○1光子探测器: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量子。单光子探测技术,是近些年刚刚起步的一种新式光电探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新式光电效应,可对入射的单个光子进行计数,以实现对极微弱目标信号的探测。光子计数也就是光电子计数,是微弱光(低于10-14W)信号探测中的一种新技术。 ○2利用光热效应制作的元件叫做热探测器,同时也叫热电探测器。(光热效应指的是当材料受光照射后,光子能量会同晶格相互作用,振动变得剧烈,温度逐渐升高,由于温度的变化,而逐渐造成物质的电学特性变化)。 若将光电探测器按其他种类分类,则 按应用分类:金属探测器,非成像探测器(多为四成像探测器),成像探测器(摄像管等)。 按波段分类:红外光探测器(硫化铅光电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硫化镉、硒化镉光敏电阻),紫外光探测器。 2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调研报告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调研报告 信息战略中心(2007.07.12) 引言 (2) 1、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3) 1.1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基本原理简介 (3) 1.2QWIP的几种跃迁模式 (4) 1.3量子阱结构的选择 (6) 1.4QWIP的材料选择 (7) 1.5入射光的耦合 (9) 1.6QWIP的性能参数 (11) 1.7 量子阱周期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9] (12) 1.8QWIP的抗辐射机理与方法 (13) 参考文献: (17) 2、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19) 2.1直接混杂法制备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像元 (19) 3、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国内外主要应用 (22) 3.1红外探测器分类 (22) 3.2红外探测器发展历程 (23) 3.3红外探测器基本性能参数 (23) 3.4各种焦平面阵列(FPA S)的性能比较 (25) 3.5红外成像系统的完整结构 (26) 3.5.1 焦平面结构 (27) 3.5.2 读出电路 (27) 3.6QWIP探测器实例分析 (29) 3.7QWIP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分析 (31) 参考文献: (33)

引言 半导体量子阱(Qw)、超晶格(SL)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被比喻为实验中的建筑学,即以原子为最小砌块的微观建筑学。它所产生的人工晶体,其性质可人为改变控制,它比通常意义上的晶体材料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它的一个极有前途、极为重要的应用领域是新型红外探测器,即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量子阱探测器。量子阱新材料是发展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先导。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从单元和线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它标志着热像技术已从“光机扫描”跃进到“凝视”这个高台阶,从而使热像系统的灵敏度、可靠性、功能容量及实时性等都获得无以伦比的瞩目进步。众所周知,探测器是决定红外系统属性的主要矛盾,基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问世,它与信号读出处理电路一体化的成功,以及长寿命闭环斯特林致冷器的实用化,使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在以下重要领域得到重要应用或正在考虑其应用: ①空间制导武器。如用焦平面探测器导引头拦截卫星; ②红外预警卫星及机载红外预警系统; ③巡航导弹、地地导弹、空地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及反舰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的基本组成; ④地基(包括舰艇平台)红外制导站及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⑤小型导弹制导及夜间瞄准; ④坦克、飞机、舰艇等运载工具的夜间观测、目标瞄准、自动跟踪等。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早期实用的是Pbs,现在的重点是碲镉汞,Si:Pt及半导体量子阱焦平面探测器。其中半导体量子阱焦平面探测器,在五年内接近走完了碲镉汞(MCT)探测器30年的历程,现在虽然在探测度指标上还不如MCT,但经过进一步的攀登,这种完全靠科学家、计算机的,由MBE或MOCND技术制造的新一代焦平面器件可能成为现代国防的复眼。无疑,今后哪个国家能抢占这个高地,这将在各国国防力量的对比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量子阱的应用

3 量子阱器件的应用 3 . 1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是20世纪90年代収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与其他红外技术相比,QWIP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率与HgCdTe探测器相近、探测波长可通过量子阱参数加以调节等优点。而且,利用MBE 和MOCVD等先迚工艺可生长出高品质、大面积和均匀的量子阱材料, 容易做出大面积的探测器阵列。正因为如此,量子阱光探测器,尤其是红外探测器受到了广泛关注。QWIP是利用掺杂量子阱的导带中形成的子带间跃迁, 幵将从基态激収到第一激収态的电子通过电场作用 形成光电流这一物理过程,实现对红外辐射的探测。通过调节阱宽、垒宽以及AlGaAs中Al组分含量等参数, 使量子阱子带输运的激収态 被设计在阱内(束缚态) 、阱外(连续态)或者在势垒的边缘或者稍低于势垒顶(准束缚态),以便满足不同的探测需要,获得最优化的探测灵敏度。 因此,量子阱结构设计又称为“能带工程”是QWIP最关键的一步。另外,由于探测器只吸收辐射垂直与阱层面的分量,因此光耦合也是QWIP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QWIP焦平面阵列研制出的成像系统,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消防等领域,其小型化、便捷化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1)军事方面,QWIP在武器精确制导、战场监视与侦察、搜索和自动跟踪、探测地雷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2)工业方面,QWIP可要用于各种设备的故障检测和产品的质量检测。例如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检测十分困难, 可以利用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阵列制成的红外相机,从直升 机上对故障収生的位置迚行准确定位。产品的无损探伤及质量鉴定可以借助 QWIP,这主要是指金属、非金属材料及其加工部件。另外,在金属焊接部件的质量鉴定方面,无需对样品迚行解剖和取样,就可以方便地查出

量子点

量子点的基本知识 量子点(QuantumDots,QDs)通常指半径小于或接近激子玻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在量子点中,载流子在三个维度上都受到势垒的约束而不能自由运动。根据量子力学分析,量子点中的载流子在三个维度方向上的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其态密度分布为一系列的分立函数,类似于原子光谱性质,因而人们往往也把量子点称之为“人工原子”。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小到100nm以下的材料就是量子点,真正的关键尺寸取决于电子在材料内的费米波长。只有当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小于一个费米波长时,才称之为量子点。量子点独特的性质基于它自身的量子效应,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尺寸限域将引起库仑阻塞效应、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应,从而派生出纳米体系具有常观体系和微观体系不同的低维物性,展现出许多不同于宏观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非线形光学、生物标记、催化、医药及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对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物质领域的基础研究发生深刻的影响。 (1)库仑阻塞效应 由于电子(或空穴)被束缚在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内,使电子(或空穴)之间的库仑作用极其显著,填充一个电子(或空穴)就要克服量子点中已有电子(或空穴)的排斥左右,因而库仑电荷效应是其另一个基本物理性质。如果一个电子进入量子点,引起整个系统增加的静电能远大于电子热运动能量k B T,则这个静电能将阻止随后的第二个电子进入同一个量子点,这种现象叫做库仑阻塞效应。 (2)量子尺寸效应 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就可以方便地调节其能隙宽度、激子束缚能的大小以及激子的能量蓝移等电子状态。随着量子点尺寸的逐渐减小,量子点的光吸收谱出现蓝移现象。尺寸越小,则谱蓝移现象也越显著,这就是人所共知的量子尺寸效应。 (3)量子限域效应 由于量子点的表面积与粒子的大小有着较高的比例,存在量子限域效应。所谓量子限域效应,指的是量子点的能态密度随着其尺寸大小而变,换句话说尺寸的大小决定了材料的光、电、磁特性。同时,量子点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干波长及激子波尔半径可比拟,电子被局限在纳米空间,电子输运受到限制,电子平均自由程很短,电子的局域性和相干性增强,将引起量子限域效应。子点,激子,吸收。当粒径与Walmier激子的Bohr半径相当或更小时,处于强限域区,易形成产生激子吸收带。随着粒径的减小,激子带的吸收系数增加,出现激子强吸收由于量子限域效应,激子的最低能量向高能方向移动即蓝移。 (4)量子隧道效应 传统的功能材料和元件,其物理尺寸远大于电子自由程,所观测的是群电子输运行为,具有统计平均结果,所描述的性质主要是宏观物理量。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细微化时,必须要考虑量子隧道效应。100 nm被认为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极限,原因是电子在纳米尺度空间中将有明显的波动性,其量子效应将起主要功能。电子在纳米尺度空间中运动,物理线度与电子自由程相当,载流子的输运过程将有明显电子的波动性,出现量子隧道效应,电子的能级是分立的。利用电子的量子效应制造的量子器件,要实现量子效应,要求在几个陌到儿十个腼的微小区域形成纳米导电域。电子被“锁”在纳米导电区域,电子在纳米空间中显现出的波动性产生了量子限域效应。纳米导电区域之间形成薄薄的量子垫垒,当电压很低时,电子被限制在纳米尺度范围运动,升高电压可以使电子越过纳米势垒形成费米电子海,使体系变为导电。电子从一个量子阱穿越量子垫垒进人另一个量子阱就出现了量子隧道效应,这种绝缘到导电的临界效应是纳米有序阵列体系的特点。 (5)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随着量子点的粒径减小,大部分原子位于量子点的表面,量子点的比表面积

红外探测器简介

红外探测器 设计研发部-平 一、红外探测器市场以及应用领域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近红外,由于其包含氢氧键、碳氢键、碳氧键等功能键的特征吸收线。大气中的水气、二氧化碳、大气辉光等也集中在这个波段。特有的光谱特性使得短波红外探测器可以在全球气候监测、国土资源监测、天文观测、空间遥感和国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军事领域,红外探测器在精确制导、瞄准系统、侦察夜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器在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 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并且为新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但是在每种红外探测器技术(如热电/热电偶/微测辐射热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障碍。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不同的制造工艺,如果没有企业合并或收购,很难从一种技术转换到另外一种技术。 红外探测器已进入居民日常安防中,其中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遇到树叶、雨、小动物、雪、沙尘、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将发生报警。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主要采用一发一收,属于线形防,现在

已经从最初的单光束发展到多光束,而且还可以双发双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率,从而增强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据美国相关公司市场调研分析师预测,全球军用红外探测器需求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163. 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 71%。 红外探测器按探测机理可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按其工作中载流子类型可以分为多数载流子器件和少数载流子器件两大类,按照探测器是否需要致冷,分为致冷型探测器和非致冷型探测器。非致冷探测器目前主要是非晶硅、氧化钒和InGaAs等探测器,致冷型探测器主要包括碲镉汞三元化合物、量子阱红外光探测器H类超晶格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新型材料、新颖器件不断涌现,红外光电探测器完成了第一代的单元、多元光导器件向第二代红外焦平面器件的跨越,目前正朝着以大规模、高分辨力、多波段、高集成、轻型化和低成本为特征的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技术的方向发展。 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应用现状 热探测器的应用早于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包括热释电探测器、温差电偶探测器、电阻测辐射热计等。热探测器具有宽谱响应、室温工作的优点,但是它响应时间较慢、高频时探测率低,目前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制备的探测器,通过配备致冷系统,具有高量子效率、高灵敏度、低噪声等效温差、快速响应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光子探测器占据主导地位。常用的光子探测器有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调研报告.doc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QWIP )调研报告 信息战略中心() 引言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基本原理简介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QWIP 的几种跃迁模式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量子阱结构的选择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QWIP 的材料选择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入射光的耦合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QWIP 的性能参数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量子阱周期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9]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QWIP 的抗辐射机理与方法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直接混杂法制备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像元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国内外主要应用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红外探测器分类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红外探测器发展历程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红外探测器基本性能参数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各种焦平面阵列( FPA )的性能比较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S 红外成像系统的完整结构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焦平面结构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读出电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QWIP 探测器实例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QWIP 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种可吸收垂直入射光的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Fudan

一种可吸收垂直入射光的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王晗1,2,李世龙1,甄红楼1,李梦瑶1,2,聂晓飞1,2,黄高山3,梅永丰3*,陆卫1*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83;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 摘要:基于传统的光刻和化学湿法腐蚀工艺,通过卷曲技术,提出一种三维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该管状器件相比于未卷曲的平面器件,在垂直入射光照下,展现了优良的暗电流、黑体响应和光电流响应率特性曲线。当工作温度60 K,偏置电压0.45 V时,管状器件峰值响应率为20.6 mA/W,峰值波长3.62 μm,最大量子效率2.3%。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状器件的垂直光吸收原理,进而揭示了一种特殊的光耦合方式。最后,进一步测试了不同角度入射光照射下的光电流响应率谱。由于微管的近似圆形对称性,器件具有很宽的视角,有助于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卷曲微管;红外探测器;量子阱;光耦合 中图法分类号:TN362 文献标示码:A 引言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 QWIP)作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具有材料生长工艺成熟、器件均匀性好、光响应速度快及波长连续可调等优点[1-2],在国防、航空航天、天文观测和民用领域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QWIP 基于量子阱的子带跃迁,即在吸收外界光子后电子从阱内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进而形成光电流来实现红外探测。由于量子阱的一维限制结构(电子在材料生长方向上受限),只有电场分量沿着量子阱生长方向的入射光才能被其吸收[4]。因此,QWIP存在着如何耦合外界光的问题。图1(a)为最简单的光耦合方式——布儒斯特角耦合[5],器件响应和量子效率非常低;图1(b)为45o边耦合[6-7],即入射光从器件边缘打磨出的45o斜面入射,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焦平面阵列;此外,在器件表面制作出金属或介质光栅、随机发射层或波纹层后,器件可以实现光栅耦合[8-10]、随机反射耦合[11]或波纹耦合[12],如图1(c)、1(d)和1(e)所示。由于QWIP的子带跃迁工作模式,其量子效率较带间跃迁红外探测器偏小。因此,为提高QWIP的量子效率,一些具有电磁共振效果的光耦合结构被广泛采用。图1(f)展示了一种光子晶体耦合结构[13],它可以实现器件的窄带增强响应;图1(g)和1(h)分别为金属二维孔洞阵列耦合结构[14]和金属-绝缘体-金属微腔耦合结构[15],同样可以提高器件的量子效率。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利用耦合结构的共振模式,这些QWIP只能实现窄带的响应增强。我们提出一种管状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tubular QWIP),其无需额外的结构就能直接吸收垂直入射光,并具有宽视角和宽频率的响应特点[16]。 本工作介绍了三维管状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件的设计和制备,给出了该器件在60 K温度下的暗电流、黑体响应和光电流响应等电学测试结果,并从几何光学的角度理解了器件吸收垂直入射光的基本原理,最后探索了器件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光电流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22201, 6157521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4JC1400200) Foundation item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322201, 61575213), Shanghai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14JC1400200) 作者简介(Biography):王晗(1986-), 男, 湖北随州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为三维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E-mail: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调研报告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 W I P 调研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 W I P)调研报告 信息战略中心 引言 ............................................................................................................................................. 1、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基本原理简介........................................................................................ QWIP的几种跃迁模式........................................................................................................... 量子阱结构的选择 ................................................................................................................... QWIP的材料选择 .................................................................................................................... 入射光的耦合............................................................................................................................ QWIP的性能参数 .................................................................................................................... 量子阱周期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9] ............................................................................... QWIP的抗辐射机理与方法................................................................................................. 参考文献:.................................................................................................................................. 2、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直接混杂法制备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像元 ................................................................. 3、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国内外主要应用.......................................................................... 红外探测器分类........................................................................................................................ 红外探测器发展历程............................................................................................................... 红外探测器基本性能参数..................................................................................................... 各种焦平面阵列(FPA S)的性能比较 ..............................................................................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新进展 发布日期:2009-01-07 我也要投稿!作者:陈良惠院士阅读: [ 字体选择:大中小] 1148 以下为陈良惠院士在我协会主办的2008中国光电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略图。感谢陈院士! 1 引言 光电探测器是一种把光辐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光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光电效应。由于光电探测器种类多,发展迅速,我们仅聚焦于应用需求迫切而进展飞速的研究热点——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信息化和武器装备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核心器件。核心器件是电子元器件中技术含量最高,投入最多,采购风险最大的核心部分,它是信息化的基础,不管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影响,还是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有无、性能指标的高低、质量可靠性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 2 基于Ⅲ-Ⅴ族半导体的焦平面探测器的重要优势 可见光谱区探测是基于硅材料的CCD,在其两侧,长波侧处于红外区,包括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长波红外以及超长波红外等,短波侧为紫外区,该两区的探测都可为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所覆盖,如下图所示。 探测器吸收光谱图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是由元素周期表中Ⅲ族和Ⅴ族元素合成的化合物半导体的总称,包括二元的GaAs、InP、GaSb等,三元的AlGaAs、InGaAs、GaAsSb等和四元InGaAsP、AlGaInP、GaInNAs、GaInAsSb等,而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GaN、AlGaN、InGaN和AlGaInN等应该也属于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 传统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由于衬底材料、器件结构的外延技术以及器件工艺技术的成熟、大面积均匀和价廉,成为全光谱探测器的首选材料。 3 GaAs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1)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简介 量子阱红外焦平面(QWIP)利用MBE、MOCVD薄膜生长技术,交替生长作为势阱层的GaAs (或InGaAs)材料和作为势垒层的A1GaAs(或GaAs)材料,通过改变量子阱宽度和势垒高度对带隙宽度进行人工剪裁,从而可用于大气窗口3-5 m和8-14 m红外的探测。 其探测机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子带跃迁,实现红外光的吸收,量子阱导带内基态电子(或空穴)对红外辐射作用下,向高能带跃迁,并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从而形成与入射光强成正比的光电流。 在当前以大面阵、多色等定义的第三代红外焦平面器件中,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得到了重要应用,与传统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相比,它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⑴由于III-V半导体研究的历史较长,目前已有优质的大尺寸的单晶衬底材料和晶片,其外

光电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 作者:小白你可以的 摘要 本文研究了近期崛起的高科技新秀:光电探测器。本文从光电探测器的分类、原理、主要参数、典型产品与应用、前景市场等方面简单介绍了光电探测器,使大家对光电探测器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了解光电探测材料的原理不仅有利于选择正确适宜的光电探测材料,而且对研发新的光电探测器有所帮助 一、简单介绍引入 光电探测器是指一类当有辐射照射在表面时,性质会发生各种变化的材料。光电探测器能把辐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辐射信号所携带的信息有:光强分布、温度分布、光谱能量分布、辐射通量等,其进过电子线路处理后可供分析、记录、储存和显示,从而进行探测。 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1826年,热电偶探测器→1880,金属薄膜测辐射计→1946,热敏电阻→20世纪50年代,热释电探测器→20世纪60年代,三元合金光探测器→20世纪70年代,光子牵引探测器→20世纪80年代,量子阱探测器→近年来,阵列光电探测器、电荷耦合器件(CCD) 这个被誉为“现代火眼金睛”的光电探测材料无论在经济、生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光电探测材料的分类。 由于器件对辐射响应的方式不一样,以此可将光电探测器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 光子探测器 光电子发射探测器光电导探测 器 光伏探测器 热探测器 热敏电阻热电偶 热释电探测 器

○1光子探测器: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量子。单光子探测技术,是近些年刚刚起步的一种新式光电探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新式光电效应,可对入射的单个光子进行计数,以实现对极微弱目标信号的探测。光子计数也就是光电子计数,是微弱光(低于10-14W)信号探测中的一种新技术。 ○2利用光热效应制作的元件叫做热探测器,同时也叫热电探测器。(光热效应指的是当材料受光照射后,光子能量会同晶格相互作用,振动变得剧烈,温度逐渐升高,由于温度的变化,而逐渐造成物质的电学特性变化)。 若将光电探测器按其他种类分类,则 按应用分类:金属探测器,非成像探测器(多为四成像探测器),成像探测器(摄像管等)。 按波段分类:红外光探测器(硫化铅光电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硫化镉、硒化镉光敏电阻),紫外光探测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