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法

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法
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法

高管薪酬部公平性分析法

高管薪酬问题由来已久,似乎长期无法解决。如今,促使高管薪酬改革的各方面因素已经到位:2008年的“衰退”、信用危机、房地产问题以及层出不穷的关系到高管薪酬的丑闻和失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变革势在必行。

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与CEO薪酬

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说,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CEO、其他高管和外部董事的薪酬方案,在协助董事会均衡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薪酬委员会委员应当独立于公司之外,因为保持独立性是担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重要条件。比如,让CEO进入薪酬委员会就是不合理的。除了独立性之外,薪酬委员会经常面对的另一大挑战是CEO的强烈意愿和鲜明个性——这是CEO之所以成为并胜任CEO的个人特质。但是,这些特质经常会给薪酬委员会带来强大的影响力乃至胁迫感。

对那些相对处于较大挑战环境下的薪酬委员会而言,部薪酬公平性(Internal Pay Equity)分析会是一种强力工具,它可以协助薪酬委员会成功设立薪酬边界。确切地说,部薪酬公平性并不是泛指的“部公平性”,而是公司CEO(或其他高管)薪酬相对于其他管理者的“公平性”。

部薪酬公平性

部薪酬公平性指的是把个人收入与同一公司部目标群体收入相比照的做法。它通过一个系数把高管们的薪酬联结在一起,比如,CEO薪酬是公司部某一群体薪酬的若干倍。与比较公司部相对级别或职责的部强制分级机制不同,部薪酬公平性分析基于外部市场数据——CEO薪酬参照其高管层薪酬而定,而高管层薪酬来源于与市场薪酬水平的对标。除了用于设定高管薪酬水平,同样重要的是,部薪酬公平性分析还可以作为标尺,通过设定CEO

薪酬围来验证高管薪酬计划是否合理。

实现部薪酬公平性基本理念的方法有许多种。一种常见于欧洲的做法是把高管薪酬与一般工人进行比对。这种做法不见得适用于职责广泛的大型公司CEO,但大公司一般工人的薪酬水平比起相对规模较小的公司工人来说,差异不会太大。同样还可以拿一级、二级或三级经理人员这样的群体进行比对。一些薪酬专家建议拿三级经理人员进行比对,因为在不改变公司整体薪资结构的前提下,这群人薪水过高的可能相对较小。比如说,CEO和高管薪酬过

高也许只会使整体薪酬支出上升1%,而三级经理人员薪水过高的结果可能会是好几个百分点。另外,在人数相对较多的三级经理人员层面,允许采用更为经济的市场付薪机制,因此该级别员工的薪水可以更合理更准确地反映市场水平 .这种方法从逻辑上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高管薪酬还可以与公司总市值和总收入等公司指标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高管费用率(cost of management ratios, COMRS)。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针对高管费用率进行的问卷调查,这使得公司可以拿部费用率与市场指标进行比较。这种比率分析可以轻松结合部公平性分析,成为更为强力的一种分析工具。

然而,没有一种薪酬系数是“完美的”。薪酬系数因公司(部复杂性和个人经验)而异,也因行业而异。关键的是,薪酬委员会一定要认识到,部薪酬公平性分析是分析而不是制订高管薪酬的手段。

运用部薪酬公平性分析的公司案例

在高管薪酬领域,部薪酬公平性相对来说并不常见,但部分公司已经在运用这个理念。

几年来,杜邦公司一直在参照公司其他高管的薪酬水平来调整CEO的总现金收入和总直接收入;其薪酬委员会设定的CEO薪酬围分别是2-3倍(总现金薪酬)和3-4倍(总直接薪酬)(Du Pont de Nemours & Co,2008年)。全食食品营销公司则采用跨度更大的另外一种比对方式,其高管薪酬不高于所有全职员工平均现金收入的19倍(Whole Foods Markets Inc.,2007年)。英特尔也采用类似方法,CEO薪酬参照公司前100位薪酬最高的员工。英特尔运用部薪酬公平性来监控高管薪酬相对于这一群体每一个体总收入的水平高低。虽然没有固定比例,但“CEO的总收入一般都在每一位执行副总裁的1.5到3倍这一区间里”(Intel Corp.,2008年)。

虽然真正采纳部薪酬公平性分析的公司相对不多,但这些公司大都名声在外。笔者有理由相信,不管采用上述三种方式的哪一种,CEO薪酬都可以控制在一定的围,“失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薪酬委员会应该进行部薪酬公平性分析?

从探讨CEO与其他高管团队成员的薪酬比例这个角度出发来分析高管薪酬问题,这种理念简单易懂,并且很可能会得到致力于高管薪酬透明化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拥护。

部薪酬公平性分析还能影响一家公司的信用评级。穆迪(Moody's)2005年的一份报告建议说,薪水过高表明“CEO对董事会影响过大”。这种治理结构不合理的印象反过来就会影响公司信用评级。与此相类似,在《2008年公司评级标准》(Standard & Poor's,2008年)中,标准普尔把“高管薪酬失控”归为不良公司治理的一种,认为这会直接损害公司信誉。在决定信用和债务等级时,穆迪会给所有CEO薪水高于其直接下属3倍以上的公司标上“示警红旗”(Van Clieaf,2006年)。

在这样一个公司治理屡被诟病的时代,运用部薪酬公平性进行高管薪酬分析的公司向公众表明,哪怕在最困难和最敏感的问题上面,它们也能真正代表股东利益,并坚守良好的公司治理原则。

如何制定公平的薪酬体系

如何制定公平的薪酬体系 薪酬制度,是每一个企业都无法逃避的难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与员工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员工最能感受到公平与否的便是薪酬制度。 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结果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职工对于自己的薪酬状态以及加薪多少是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 二是程序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在薪酬体系的方法上、程序上是不是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是交往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交往是不是具有公平性。 四是信息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职工提供薪酬体系的相关信息,对薪酬体系进行合理的解释。 但现今很多企业在薪酬体系的公平性这一块还做得远远不够: 1.薪酬制度透明性差,忽略了薪酬沟通作用。员工一般都对薪酬制度的公平性高度敏感。不透明的薪酬制度会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在进行暗箱操作,进而使员工对制度公平性产生怀疑,对企业失去信任,降低员工满意度,从而削弱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功能。例如,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均采用薪酬保密制度,甚至严禁员工在内部讨论工资,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个人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联系,从而引起员工猜疑,产生不满情绪。 2.薪酬调整依据缺乏,薪酬调整往往成为领导“拍脑袋”的行为。只会溜须拍马、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那些能力差的员工,薪酬反而更可能得到提升,得到重用。这样会严重打击那些真正好的员工,从而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3.薪酬结构不合理,导致付出努力相同的员工最后拿到的薪酬不一样,容易让员工心理失衡。总之,维持薪酬制度的公平性是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拿捏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没有任何组织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种薪酬体系制度是没有漏洞的,但是制度都是可以被完善和改进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薪酬体系的建立上有以下观点: 1.任何薪酬体系,都会带来误导。因为,我们无法制定出一套既完全合理又“科学化”

薪酬激励体系

七、绩效激励 1、运用奖励系统进行绩效激励的基本要素: 组织的奖励系统是定义、评估和奖励员工绩效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机制。 价值奖励系统是最常见的绩效奖励形式。价值报酬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贡献的相对价值而奖励给员工的报酬。报酬较大的员工获得较高的价值报酬。价值报酬计划是正式的基于某些有意义的价值比例的报酬计划。最普通的价值报酬计划是根据员工对组织的相对价值向他们提供年度加薪。这里所说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绩效和对组织的总体贡献。 激励性奖励系统是最古老的的绩效奖励形式。一般而言,激励性报酬计划对员工进行即刻的奖励。也就是说,不会等到年底才提高工资,只要实现了出色的绩效,个体几乎可以即刻获得相应地加薪或财务奖励。个体激励系统最有可能应用于对绩效进行客体评估的场合。 其他奖励形成。有时组织会使用其他激励形式,如放假或疗养等非货币激励。 激励系统同价值系统相比的主要优势是激励通常是一次性的,不会增加个体本工资。如果个体的绩效在未来下降,则他会获得较少的激励,甚至没有激励。个体的工资不变或相对减少,而一次性激励性奖励的发放则完全基于绩效。此外,由于这些计划通常是一次性的,组织可以灵活地改变激励的重点。 2、对国企高管薪酬的看法: 绝大多数企业为高管制定了独特的报酬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奖励经理的绩效和组织的绩效。 绝大多数高管的薪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基本工资,同组织内其他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一样,基本工资是个体保证可以获得的报酬。除了基本工资以外,绝大多数高管还有激励性的收入。传统的激励性方法是奖金。奖金的数目取决于组织的绩效。在年底的时候,组织所获得的部分利润将用于支付奖金。高管则从总的奖金额度中获得一定的比例,

企业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前不久,笔者在浙江一个民营企业进行咨询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该公司是温州一家实力雄厚、公众形象较好的企业;其薪酬水平比当地劳动力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奇怪的是,公司员工(特别是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流失率比较高。更让公司管理层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多数离职员工跳槽后的薪酬水平不升反降。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宁愿承受较低的薪酬待遇,也要舍弃这个外部形象好,员工薪酬高的老东家呢?随着我们调研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在这家公司,薪酬方面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相反,在工资较低的那个公司里面,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较公平的对待,所以更愿意在工资较低但感觉更公平的那家公司里面工作。 从很多表面现象来看,大家总是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总是会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但是从上面的这个现实的例子来看,“金钱是万能的”这一定理好像失效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产生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薪酬的竞争性、合法性、激励性和公平性。关于薪酬的其他三个方面,大家对这方面关注得较多,但是薪酬公平性里面的内部公平性,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上面这个案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公平性是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薪酬制度首先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薪酬才是有激励作用的薪酬。所谓公平性,是指员工对于企业薪酬系统以及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这种公平性涉及到员工对于本人薪酬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状况、与企业内部不同职位的员工以及类似职位员工的薪酬水平之间的对比结果。在薪酬公平性方面,员工不只是关注薪酬绝对水平——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更关注薪酬的相对水平——内部的公平性。员工本人的薪酬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状况的对比,更容易得到显化,而企业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相对公平性,不容易得到显化,而且这种内部的不公平性,往往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所忽略。但是,这种内部的不公平性对员工的伤害最大。“不患寡而患不均”,从影响企业的绩效因素角度来看,内部的公平性比外部的竞争性更为重要。所以,只有在制定薪酬时将这种差别体现出来,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但是造成薪酬内部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通过对该企业深入的调研,发现造成该企业薪酬内部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职位价值没有进行评估,缺乏公平分配的基础 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里面都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和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职位价值是设计企业薪酬的基础。如果职位价值没有得到科学的评价,就无法建立公平的分配体系。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甚至看到过一个汽车集团的幼儿院的院长和该集团的营销总监薪酬竟然为相同的怪现象。问其原因,回答竟然是:他们的级别一样!如果职位价值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员工的流失。 2、薪酬的确定没有基于能力与绩效 在现在的薪酬设计里面,绩效薪酬占整个薪酬的比重在不断加大。这样就使得那些,职

国企内部薪酬差距激励了谁_黎文靖

国企内部薪酬差距激励了谁? * 黎文靖 胡玉明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我国制造行业国有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0年的数据,考察了国企高管和职工内部薪酬差距对高管和职工的不同激励效应。结果表明国企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并且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业绩正相关。但内部薪酬差距越大,企业投资越无效率;同时管理层权力与薪酬差距正相关。以上两个证据表明内部薪酬差距可能并不激励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权力。而薪酬差距越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并且薪酬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关系仅在薪酬差距较低样本中显著。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国企内部薪酬差距较小时更多地激励了职工,薪酬差距较大时对职工无正向激励效应。在内部薪酬差距可能体现为管理层权力的结果时,对高管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内部薪酬差距 管理层权力 企业业绩 投资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 黎文靖、胡玉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632,电子信箱:tliwenjing@jnu.edu.cn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71032006)、 青年项目(7080202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127)和暨南大学2012年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项目(12JNQM004)的资助,谨致谢意。感谢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三期学员2012年厦门集训时提供的宝贵意见,衷心感谢审稿人细致的评论和建议, 当然,文责自负。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向企业放权让利、打破平均主义、强调效率优先的过程, 其中薪酬制度改革是重要的一环。薪酬制度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将薪酬与企业(工作)业绩挂钩;二是拉大薪酬差距,以期对国企高管和职工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2003年11月,由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国企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一方面激励国企高管重视企业业绩,创造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企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的差距逐步拉大。2007年, 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过高,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的薪酬为963.1万元,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的薪酬为648.6万元,引发了社会的巨大争议。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社会各界关注并思考企业高管的巨额薪酬,质疑过大的薪酬差距。为了约束国企高管“天价”薪酬,控制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2009年9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限薪令”),规定国企高管年薪不得超出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对于国企薪酬、尤其是内部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存在两种竞争性的理论解释,即锦标赛理论(Lazear &Rosen ,1981;Rosen ,1986)和社会比较理论(Carpenter &Sanders ,2004;Cowherd &Levine ,1992;Williams ,1995;Williams et al.,2006)。基于我国的薪酬差距研究,一部分研究关注高管团队内部的薪酬差距与业绩的关系(陈振、张鸣,2006;林浚清等,2003;张正堂,2008),另外一部分研究则关注高管与职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的理论解释与经济后果 5 2 1

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公司治理中,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能有效激励员工尤其是企业高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高管薪酬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高管极端高薪、巨额在职消费等异象,相比非垄断行业,这些现象在垄断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使得高管薪酬问题,尤其是垄断行业的高管薪酬问题备受关注。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而薪酬差距则是高管薪酬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锦标赛理论、社会公平理论均认为高管薪酬差距会对高管的努力和忠实程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对薪酬差距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对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且鲜有与之相关的行业对比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用比较思维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不同行业的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及其影响因素,以厘清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现状,明晰产生薪酬差距的具体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章预期贡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理论基础,梳理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三个基础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结合理论分析其对中国国情的适用性,并进行文献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大样本描述,从年度、地区、行业三个角度进行大样本分析,描述公司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现状。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 本文依据薪酬差距的三个基础理论和现有研究成果,从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三个层面提出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将样本分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两组样本,对比分析不同行业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总结本文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表明文章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不同性质行业的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1)对垄断企业的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四个,分别为:公司规模、高管团队规模、股权性质、企业价值;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只有两个,分别为:监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没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七个,分别为公司所在地区、上市年限、资本结构、两职兼任情况、

浅谈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

论文 课程名称薪酬管理 题目浅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班级与班级代码09人力资源2班专业必修课 任课教师董福荣 学号:09250190302 姓名:陈长远 实验日期:2012 年 6 月 1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浅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一、案例引入 C公司是集药品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国有制药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近五年公司总体盈利水平稳步上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为了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业务重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将公司原有的26个处室合并为9个部门,原有的管理层级由11个降为8个。 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以来,该公司长期实行岗位技能等级工资制: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四大系列岗位的工资结构在总体上呈现为典型的倒“Y”模式。在此模式下,员工薪酬水平的增长必须以管理层级的上升为前提,而非以业绩考核为依据;另外技能工资比重偏高,由于技能工资主要和职称挂钩,同一岗位相同绩效的员工薪酬水平却因职称不同、资历不够而差别较大。 当前,扁平化结构改革减少了中高层管理岗位,进一步加大了靠晋升管理级别而提高薪酬水平的操作难度,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一两年、掌握核心技术之后就离开公司,从而造成研发、销售人员梯队断裂、核心技术流失、市场占有份额逐步下降。2005年至今,C公司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有47%选择离开。所流失的人员中:管理岗位占5%、研发岗位占51%、生产岗位占8%、销售岗位占36%。为此,C公司付费参与了北京地区制药行业薪酬调查,调查结果却表明该公

司核心技术、研发类、销售类岗位的员工工资水平普遍处于市场较高分位。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C公司员工进行薪酬满意度抽样调查,通过结果分析提炼出影响员工薪酬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按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1)组织内部对岗位的价值判断不一致;(2)薪酬调整的标准不清晰,过于重视资历,未与业绩、能力挂钩。另外,从对部分离职人员进行了离职面谈中发现,绝大部分离职员工都提出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认为资历成了薪酬水平合理调整的最大障碍。 通过以上内、外部薪酬调查结果和离职分析,可以看出薪酬体系内部公平的严重缺失是造成C公司人员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二、薪酬设计的原则 设计薪酬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战略导向、经济性、体现员工价值、激励作用、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等。 (一)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经济性原则 薪酬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支付能力。 (三)体现员工价值原则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解决企业的三大基本矛盾,即人力资源

高管薪酬如何设计才公平

高管薪酬如何设计才 公平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管薪酬如何设计才公平 高管薪酬如何支付才公平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薪酬结构。在企业进行薪酬设计时,薪酬决策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提高薪酬透明度和可参考性。高管薪酬设计要注意内部公平。 薪酬决策机制:究竟谁决定,如何定 薪酬决策机制在所有因素中对高管薪酬有效性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境外企业在高管薪酬决策中虽然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其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多方的参与制衡,依然值得境内企业借鉴。 充分发挥薪酬顾问的作用。境外实践中,高管薪酬一般由董事会或下设的薪酬委员会来决定。薪酬委员会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背后还有长期薪酬顾问的随时支持。以瑞银(UBS)为例,每年高管薪酬设计伊始,都会由独立薪酬咨询顾问从公司规模、产品与业务范围、地域范围、总部位置、人才竞争、人员及薪酬战略六个维度严格筛选对标公司,对其薪酬水平与结构进行详尽分析,使之能够为薪酬委员会提供详实全面的数据来支持其作出合理的决策。除了薪酬数据,薪酬顾问还会随时与薪酬委员会分享高管薪酬的一些新趋势新做法,使之拓宽视野,提高薪酬方案的有效性。 与境外相比,国内很多企业在薪酬决策机制建设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许多企业并没有专门的薪酬委员会;有些企业虽然设立薪酬委员会,但其成员缺乏在薪酬激励方面的专业能力;还有许多薪酬委员会凡事听命于董事长,最后实际上仍是高管自定薪酬,严重影响高管薪酬方案的有效性。 赋予股东更多的话语权。其实不仅在境内,薪酬委员会独立性不强,高管自定薪酬的情况在境外也会发生。为了有效应对,欧美国家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引入“薪酬话语权”(say on pay)规定,要求企业将高管薪酬提交股东投票。随着股东的非约束性投票权逐步应用之后,近期公司高管薪酬方案(如花旗、巴克莱等)遭遇股东否决的案例不断发生,例如因遭到股东投票反对的压力,巴克莱CEO表示会放弃2011年一半的奖金。不仅如此,部分国家甚至考虑从法律上赋予股东否决高管薪酬的权利——如赋予银行投资人法定权利否决“道德上不成立”的高管薪酬。 对中国而言,可以充分借鉴这一思路,比如说完善《公司法》,允许上市公司股东对不合理的高管薪酬提出质疑,要求召开股东大会重新表决。 薪酬结构设计:如何更好挂钩真实业绩 受制于人才市场充分而激烈的竞争,公司很可能为高管们提供高薪,高薪不代表必然不合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高薪是否充分反映了高管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公司的真实业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境外优秀企业在薪酬结构设计时一般从两个方面展开努力。 通过中长期激励强化薪酬的股权支付和递延支付。仍然以瑞银为例,其高管薪酬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固定薪酬和奖金。其中40%的奖金为现金支付,按照“60%:20%:20%”的比例分3年递延发放;60%的奖金为股权支付,分别通过“业绩股票单位计划”和“高管持股计划”在3年和5年后逐步归属。从长远来看,股权支付使高

薪酬管理制度 (2)

二、薪酬制度的主要形式 1: 岗位工资制---是指按照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报酬的工资制度. 技能工资制---是根据不同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2:结构制---是指由若干个工资部份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 3:绩效工资制---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来决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4:薪酬制度的比较 三、薪酬制度设计的程序 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 2.工作分析 3.工作评价 4.工资结构设计 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 6.工资分级与定薪 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薪酬制度--常称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包括工资原则、工资水平、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

工资发放等内容。 2.薪酬管理 ---是指组织管理者对员工的薪酬形式、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等级、薪酬标准等内容进行制定和调整。它主要包括薪酬目标设定、薪酬政策选择、薪酬计划制定和薪酬结构调整四个方面。 3.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简称岗位制,也称职务工资制。是指按照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报酬的工资制度。 4.技能工资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5.绩效工资制 ---是指根据员工的实际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来决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6.结构工资制 ---是指由若干个部分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 7.按劳取酬原则----是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报酬分配。8.同工同酬原则---它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支付同样的报酬。 9.外部平衡原则 ----它要求一个组织的工资水平应与其他同类组织的工资水平大体保持平衡。l0.工资结构线----是一条以工作评价值为横轴,以所付工资值纵轴的曲线。二、单项选择题 1.基本工资的计量形式有( B

如何保证薪酬公平性

如何保证薪酬公平性 课程描述: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对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可见一斑。薪酬公平性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才能确保薪酬公平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为您阐述保证薪酬公平性的重要性,同时,为您提供解决之道。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各行各业保证薪酬公平性的方法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下面我们从实战经验中给大家总结一些方法流程,以便大家参考,帮助我们少走弯路,直达成功。 保证薪酬公平性,一般要做好三部分工作。 1.解决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 2.解决薪酬外部公平性问题。 3.解决薪酬个人公平性问题。 解决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

首先应做岗位价值评估,然后根据岗位价值评估设立薪酬等级。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CRG方法和因素比较法。 影响岗位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影响力大小,所承担责任,要解决问题的难易度,工作经验和学历以及工作环境要求。 设立薪酬等级应注意,薪酬等级应符合岗位价值排序,并且薪酬等级应有级别区间,一般同级别的岗位处在相同薪酬区间内,但根据个人能力不同,对企业贡献程度不同,可能有细微区分,并且设立薪酬级别区间能为处在同一级别的员工预留涨薪空间。此外,为了避免大锅饭现象,设立薪酬等级时还应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不同能力水平和不同努力程度的员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薪酬公平。 解决薪酬外部公平性,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好识别,合理调整薪酬策略。

个人公平性包括薪酬内容和措施两个部分。 薪酬内容分为保健薪酬和激励薪酬:保健薪酬一般由固定工资和员工福利组成;激励薪酬又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部分,物质激励主要有奖金或者奖品,非物质激励有职位晋升,换到一个更好的岗位,获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解决个人公平性的措施主要是在做好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的基础上,还应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与员工有效地沟通。 在员工参与薪酬制定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结合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和解决内部公平、外部公平的一些措施来制定薪酬制度,然后向员工做薪酬制度介绍,根据员工的反馈意见对薪

高管薪酬设计方案

高管薪酬设计方案 由于企业高管这类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管的薪酬体系设计必须要有别于企业一般员工的薪酬设计。笔者基于多年的企业薪酬咨询经验,构建了“企业高管薪酬设计模型”(图一): 企业高管的薪酬设计必须首先肯定企业高管是人力资本的这一定位,根据企业的经营特征和企业外部环境特征等确定高管的薪酬水平; 而上述因素又共同决定高管薪酬激励的组合选择:薪酬激励、成就激励、成长激励和工作环境激励; 激励组合作用于高管的人力资本特征,形成激励对象的不同满意度;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标准设定,引导和激励高管的管理行为,最终影响企业绩效;最后,根据企业绩效达成的效果,再不断修正高管的薪酬水平、薪酬激励组合、以及绩效标准。

(图一:企业高管薪酬设计模型) 这一模型的特点在于:肯定了企业高管的人力资本定位,考虑了影响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内外部因素,企业高管薪酬设计形成闭环,能够自我改进、不断优化。 根据企业高管薪酬设计模型,企业高管薪酬体系的设计必须要关注六大问题: 定位问题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企业的人力资源都是“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而作为企业决策者和领导者的企业高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通过个人的能力和经验作为“资本”对企业进行投资(经营和管理),在企业中属于人力资本水平最高的一群人。因而,对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应从其作为人力资本的定位开始,考虑“人”的管理和“资本”的投资回报。 水平问题 企业高管是人力资本,高管薪酬确定是人力资本的定价,一方面对资本的定价必须要由“委托人”来确定,另一方面,对资本的定价不能仅仅考虑市场薪酬水平,还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经营特征、企业外部环境特征、企业所在行业特性、所处的阶段和规模、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文化、所处监管环境等等。 不同的企业,其所处的行业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高管经营管理难度不同,其薪酬水平也不尽相同。

高管薪酬的理论基础

一、高管薪酬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效率工资理论、 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呼需求层次理论,不同的理论丛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影响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委托——代理理论与高管薪酬委托一代理理论是在1976年提出,是由米契 尔·詹森(MichaelJensen)和威廉·麦克林(William·HMeckling)共同发表的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结构》中详细阐述的。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主要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生产力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应运而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企业中的分工更细,企业所有者无法承受巨大的能力和精力挑战,、不能再行驶原来的权力,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经理人充斥到市场中,用他们专业的精力和能力代理所有者管理公司,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作和工资的性价比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各种形态的社会和领域,委托一代理问题实质上是双方争夺剩余索取权的斗争。只能将经营者的收益与公司绩效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效率工资理论与高管薪酬效率工资理论是一种劳动理论,主要是指金钱报酬 后来被推广到非金钱报酬,其核心理论是员工的生产力与其员工所获得的报酬是呈正向关系。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员工工作效率与员工工资相关性极大,高工资能使员工工作效率更高。索罗和夏皮罗与斯蒂格里兹认为较高的工资是合理的,是能够帮企业防止工人偷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办法。直观地讲,企业是不可能完全监督工人时刻的工作,工资可以作为一种工人叹解雇的机会成本,工人偷懒被发现就会被解雇,工资越高,激励效果越明显,工人损失的机会成本越高,跳槽的机会成本道理也如此,因此,较高的工资有对降低工人偷懒的倾向性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增加其跳槽的机会成本,对高管的薪酬的制定即当其跳槽的机会成本过高时,会激励高层管理者更加努力工作,这样极大的减少需要跳槽的可能性。作为一种企业激励机制,效率工资已被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知识型股份制企业所采用,在这些企业中,员工的努力程度更加难以控制,员工的智商更高,偷懒、欺骗、泄密等败德行为的风险更大、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更高,因此,采用效率工资制度有助于解决知识型股份制企业监控困难。效率工资也是一种筛选机制,通过高于市场工资水平的高工资可以挑选出优质员工,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随着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知识、技能和经验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性资源,效率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激励与分配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期望理论与高管薪酬期望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维克多·弗洛姆 (VictorHVroom)提出来的。他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由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的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两个因素决定。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而目标价值的高低和期望概率的大小决定了行为的激发力量。通常员工从自身利益出发,都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成绩能够符合他心目中的价值标准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一旦员工认为企业所给予的报酬低于其主观期望值,或者认为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难以达到企业设定的绩效目标,那么员工行为受激励的程度就会大打折

某某公司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某公司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 摘要:本文分析了某某公司薪酬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在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薪酬管理考核问题分析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一个好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对组织发展起到很好激励作用,相反,一个不切实际的薪酬体系,不但对组织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相反,可能变成企业的另一个“心愁”。因此,组织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设计合理公平、可行性强的薪酬管理体系,从而使薪酬管理的激励效用最大化,并让企业的薪酬成本—收益比最小化,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争中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某某公司是一家中型民营企业,公司在经历了初创阶段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阶段,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司在薪酬制度方面,却依然执行着公司最初成立时形成的标准,由于薪酬结构不合理、过于僵化,不能科学地体现每个岗位的价值,绩效工资没有与个人的工作绩效有机结合,基本上没有发挥它的激励功能。在考核方面,公司虽然有形成一定的考核制度,但这些考核指标本身设计就不合理,尤其是缺乏量化,考核者很难掌握具体的标准,而且考核只是单向的,缺少沟通和反馈,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公司发展后逐步暴露出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互相扯皮、出工不出力、执行力下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规范和成熟,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彻底改变公司目前的困境,必须对公司进行全面改革,重新整理、规划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对薪酬制度和考核机制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建立与现代企业制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摘要: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的经营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薪酬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薪酬管理制度,首先,本文将先阐述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根基。其次将描述我国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现状是描述问题的关键。然后,将会对我国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文章将试图对我国这种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后三个个部分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关键词:薪酬管理高管人员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研究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的报酬的支付水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博弈过程。 一是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物质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收入明显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必然影响薪酬收入 二是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高管人员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是股东所不能掌握,至少是不完全掌握的。此时,委托人不可能使用强制合同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而只能通过激励合同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它能把有些外在约束变为内在控制,变他律为自律。事实上,控制与激励在实践中也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控制与激励相互配合就会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如果缺乏利益制衡,大多数人将会缺乏积极性。所以,只要利益制衡力度还不够,就必须有权力制衡和责任约束,否则将会存在普遍的不负责任。鉴于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激励机制外,还要有控制机制,两者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高管薪酬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可以激发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股东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而且可以帮助高管人员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一)高管薪酬继续增长 无论是从年薪总额来看,还是从持股市值来看;无论是从绝对值来看,还是从平均值来看,上市公司

(完整版)高管薪酬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1.1 目的 ⑴使公司的薪酬体系与市场接轨,能够达到激发员工活力的目标; ⑵把员工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⑶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凝合,形成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⑷最终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1.2 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人员,其他成员可参考执行。 第三条薪酬分配的依据 公司薪酬分配依据岗位价值、技能和业绩。 第四条薪酬分配的基本原则 薪酬作为价值分配形式之一,应遵循竞争性、激励性、公平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1、竞争性原则:根据市场薪酬水平的调查,对于与市场水平差距较大的岗位薪酬水平应有一定幅度调整,使公司薪酬水平有一定的市场

竞争性。 2、激励性原则:打破工资刚性,增强工资弹性,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紧密结合,激发员工积极性。 3、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 4、经济性原则:人力成本的增长与企业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相对应,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薪酬体系依据岗位性质和工作特点,公司对不同类别的岗位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系统,构成公司的薪酬体系,包括年薪制,结构工资制,工资特区及临时性员工工资制。 第二章工资总额 第六条人力资源部通过建立工效挂钩机制,对薪酬总额进行控制。第七条人力资源部根据本年度的经营收入、薪酬总额,以及下一年度的经营计划,对各职等和薪档的岗位薪酬基数进行调整和确定。通过对下一年度各职等和薪档人数的预计,做出下一年度的薪酬预算,包括固定工资总额和标准绩效考核奖金总额。 第八条薪酬预算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为了加强对薪酬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控制,人力资源部应于每月初,将上月实际薪酬发放情况汇总上报。 第三章年薪制

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

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数量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不断增多,由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良的公司治理等原因,包括盈余管理在内的很多问题慢慢暴露,成为阻碍上市公司发展的严重瓶颈。盈余管理主要是对会计利润、财务报表进行操纵,其动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动机,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变更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等。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影响重大,而高管薪酬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研究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上市公司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盈余管理行为是比较有意义的。高管薪酬就是高管为公司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补偿,而高管薪酬差距是关于高管薪酬公平性的问题,高管薪酬差距包括内部差距和外部差距。 锦标赛理论认为,随着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加大,会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高管会通过正当途径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业绩,减少盈余管理。根据公平理论,比起普通员工,高管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强的能力,所以更加关注公平性问题,高管获得不公平的感知时会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动机和行为。本文研究之一就是关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的量化指标,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股权比较分散时,股权相对制衡,单一股东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所有股东对高管进行监督的积极性高,监督效果比较好,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比较小;而股权高度集中时,中小股东主要是以获得资本利得为目的的短线投资,广大中小股东监督的积极性减弱,此时主要靠大股东进行监督,鉴于对监督成本的考虑,实际上大股东监督效果也会降低,因此随着股权集中度提高,对高管的监督减弱,管理层可能有了更大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之二就是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以上两个研究之后,考虑到我国股权集中度比较高的治理结构,本文还就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是否会抑制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指标选取上,将前三高管薪酬平均值与其他高管薪酬平均值之间的差额取自然对数作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的衡量指标;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并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得出操控性应计利润,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 本文选取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管内部薪酬差

【高管薪酬设计】高管薪酬设计案例及分析

【高管薪酬设计】高管薪酬设计案例及分析 引言: 企业高管是企业社会经济发展职能的承担者,在企业内部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制定一个完善的高管薪酬设计的方案,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在以往的考核办法中,对高管的评估缺乏具体衡量指标,易受到主观评价的影响,影响了高管的工作积极性,此时,制定一个完善的高管薪酬设计的方案来激励高管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管的工作特点以及核心工作职能所制定的高管薪酬设计的方案,可以提高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高管薪酬设计方案,对企业能否实现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客户行业】: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 【问题类型】:高管薪酬设计 【客户背景与现状】 中国某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域的 大型骨干企业,主要经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械零部件、电力 产品等机电设备的进出口贸易,承包对外工程项目和境内利用外资 项目。 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助理构成了总公司副总经理级别干部,属于企业 的高层管理人员。 以往对高管的评估缺乏具体衡量指标(细化说明和标准), 容易受到主观评价的影响,为

了实现量化评价,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因此,目前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期望改革对高层团队的绩效考核办法。 【华恒智信设计解决方案】 一、方案设计的目的 为了改变该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高层团队原有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完善的高管薪酬设计方案,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方案设计根据《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原则与精神,制定总公司副总经理薪酬体系,最终实现高层经营班子团结高效的共同完成任务。 二、方案设计的出发点 1、倡导业绩为导向 该公司能够持久发展首先来源于业绩的不断提升,因此有效的业绩管理既是该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倡导的一种现实文化特征,因此在本次高管薪酬设计方案中,我们将副总分管的部门业绩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 2、推行量化管理导向 以往对高管的评估缺乏具体衡量指标(细化说明和标准),容易受到主观评价的影响,为了实现量化评价,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因此,在本次薪酬体系方案中,评估指标将细化成:任务指标和管理指标两大类型。 3、解决问题为导向 华恒智信专家在多年企业实践研究中发现,企业管理团队相互协调和团结对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运营效率/甚至业绩都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本次高管薪酬设计方案中增加团队合作类的考核指标,以鼓励和支持高层管理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三、方案设计的三大原则 本方案应用在总公司副总经理级别干部等高管层,包括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助理。本方案设计以三大原则为出发点。 首先,收益与所管辖团队任务业绩挂钩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薪酬与风险、责任相一致,与经营业绩挂钩;第二是科学评价管理干部,实现不仅仅注重业绩,同时注重职业发展的原则,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三是鼓励团队合作,管理相互支持的合作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团队合作。

论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论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问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常见问题,然后分析企业薪酬内部公平性失衡的原因,进而提出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对相关行业提供帮助。 标签:企业职位;薪酬设计;内部的公平性 一、企业薪酬内部的公平性的常见问题 (一)内部职位间的公平性失衡 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不同职位之间的公平性的失衡,如果企业采用的是无差别的薪酬策略,那么对企业做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因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却没有得到更高的工资,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二是相似职位之间的公平性失衡,如果企业在相似的职位之间采取了差别较大的薪酬策略,那么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相似,但是工资却偏低的员工,往往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二)员工间的公平性失衡 一是相同职位的员工间的公平性的失衡,可能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与员工之间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比如学历、工作经历等,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会因为获得的薪资相同而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二是个体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安排了相对较简单的工作,分配的薪酬也相对较低,而个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员工,安排了相对较难的工作,而分配薪酬也相对较高,也会在员工之间产生不公平的情绪。 二、企业薪酬公平性的失衡原因 (一)企业在职位分析上缺乏准确定位 一方面,如果企业在制度管理上不够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就容易出现职权不清的情况,对各个职位的职责没有清晰的定位,对职务所需要的工作技能没有准确的标准,没有体系化的完整的分析职位和评价能力标准,所以难以做到企业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深入的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中某一职务所需人才的供给情况,也不了解其他同类或相似企业该类职位的薪酬状况,导致对该类职位不能准确地评价,给出合理的薪酬,没有给企业内部的不同职位的薪酬待遇差异提供参考的依据,就容易发生不公平的问题。 (二)固化、设计不合理的薪酬体系 固化的薪酬体系,是指企业内部一直沿用固定的薪酬模式,没有根据市场的

不同阶段的薪酬策略(1)

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体系设计 (一)初创期 初创期的企业就是一个新企业的诞生过程,新成立的企业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在此阶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一般不稳定,生产成本较高,产品的知名度较低,市场占有率低。由于企业初创,资金往往呈现净流出状态,任何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对投资增加的需求。为解决初创期的困难,薪酬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薪酬具有很强的外部竞争性。 处在初创期的企业,往往急需大批优秀的生产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但由于受外部人力资源条件的限制,要获取所需的优秀人才,通常只能从劳动力市场上招募。由于企业初创,对人才的竞争从总体上还很弱,因而只能靠较高的薪酬水平来吸引优秀的人才。 2、淡化内部公平性 企业初创时期,主要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尚不稳定,职位职责尚不明确,常常存在一人多职或职责交叉的现象,主导员工的往往是创业热情,而不是名誉和正式的地位。因此,企业薪酬设计的重点应放在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上,而淡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3、薪酬构成 在初创期,企业流动资金较为紧张,为了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本阶段的总体薪酬刚性应当小一些,即基本工资和福利所占的比重要小,而绩奖资金所占的比重要大。 此外,企业一方面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加盟,加一方面迫于财务的压力,迫使许多企业采用长期激励的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人才。通常的做法是:企业向员工做出承诺或达成协议,用股权、未来收益或未来职务等长期激励的形式代替当前的高薪。 案例 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大陆后,为了有效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其薪酬制度随着外界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进入中国大陆之初,公司采用的是强调外部竞争性的高薪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