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

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
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

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

摘要:本文分别从德育的含义、范围、价值角度,阐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在对人的教育中,德育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重视德育教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首先做到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关键词:育人育德以德为先一、德育的内涵及对德育的正确理解“德”是什么?历史上,人们对“德”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有人把“德”等同于道德,以为德就是道德的缩略语,所以把德育理解为就是道德教育;其实大多数人是不赞同这个说法的,认为德不仅仅指道德,德育不只是道德教育。德育到底指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两个概念:德与道德的区别在哪里。德是用来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由统治者提出的;而道德不是统治者提出的,它来自于社会和世俗,是用来调节个人和个人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道德在逻辑上先于政府和法律,没有道德不可能有社会生活,没有政府却可以有社会生活“。有社会生活,就必须有道德,道德先于德,道德是德的一部分,德包含道德。弄清了德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理解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是思想、政治、品德等教育的总和,德育就是培养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做人的教育。二、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外各种思想的入侵,青年学生在

了解国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意识也悄然蔓生。新思想、新观念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但如果不能辨明是非,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道德所背离,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会无限蔓延,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许多学生沉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自我为中心,极端自我,我行我素,这些负面消极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减少青少年犯罪。学校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育人要先育德,衡量一个人的成功,首先看他做人是否成功。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如果一个对家庭都不负责任的人,怎能相信他会为工作、为社会负责任,怎能担当大任呢?有德才有才,有才必有德。《礼记》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朱熹说:“学,本以修德。古之学者,维务善德,其他则不当。”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都强调了德在学习中的首要地位,以德为先,学习必先学德。当然,强调德育为先不是说德育可大于一切、冲击一切和代替一切,是指德育在各育中最为重要,在各种素质教育中最重要。

三、育人先育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条件人的需要是多样的,人既有对物质价值的需要,又有对精神价值的需要。人对自身的需要通过自我改造和实践来满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是通过教育获得的。社会、家庭、学校都要重视德育教育,育人先从育德开

始,德育才能育德,德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培养德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要实现德育的价值,实现德育教育,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教育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②有具体的讲授内容,而且易于讲授;

③易于接受并能内化为自身的德性品行。也就是说,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有了教育主体、受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德育才能实施。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主体,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是关键,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教师提高德育素养,做好德育工作提出过要求。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不仅要具备国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而且要具备从事德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和能力等。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协调和科研能力,以及学习和表达能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沃德(Word,1971)曾说过:“教育正转向价值观。教育是为了价值观而存在……它必须是这样。一旦我们除去了价值观,我们也会同时除去了教育。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哪里有真正的教育,必定会有真正的人类价值观。”就是说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必须有具体的内容,有推崇和倡导的价值观,它必须明确告诉受教育者,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政治、思想、品德、法律

等各个方面和角度去讲授德育,而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教育层面上,我们国家对德育一直很重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社会政治形势和社会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德育所强调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德育思想教育方面,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奠定了儒家德育规范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德育思想的一个源头,它确定了中国德育思想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有了具体的教育内容,也就是我们有了德育教材,教育者讲授起来就容易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教的问题,怎样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教育并把它渐化为自身的德性品行,成为一种自身具备的素质素养。教育者如何去讲授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德育的教材相对来说,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授者不注意方法和技巧,照本宣科、满堂灌,不结合实际事例去讲,学生会对课堂没兴趣,对这门课没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方式,在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思考接受,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同情心、爱心,这样我们的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四、德育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比如说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统一、呆板;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引导还不够;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认为:①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引用名人名语,旁征博引,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

适时加以引导,使德育教育从课堂到生活,从生活到课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达到思想和行动的一致,转化为一种内在素质。②“学文化没用、学知识没用”、“学得好,不如生得好”、“拼学习不如拼爹”,社会上经常流行这些话语;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共同配合,重视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对未成年人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③教师不能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优秀与否,应全面衡量,以德为先,综合测评。教师自身品行要端,热爱教育、爱护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行为中。参考文献:[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20.12. [2]赵志军.德育管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20.08. [3]郭凤志.德育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20.08.

家庭教育经典语录

家庭教育经典语录 【学习】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教育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如果孩子表现不好,说明教育方法不够好。教育孩子从来就没有失败,除非你终止尝试。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有修养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只有父母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的终身学校。 ·没有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比培养优秀的孩子更伟大。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上的失败。 ·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较量其实就是一群母亲与另一群母亲的较量。 ·你对教师的每一句赞美都将增加孩子对教师信仰,你对教师的每一句批评都将摧毁教师的神圣形象。得不到孩子尊重的教师是无法实施有效教育的。 ·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或老师的问题,孩子“生病”,家长或老师也要“吃药”。 ·好家长能激活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激情,教会孩子做人,养成好习惯,考出好成绩。 ·家庭是复印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应该先改原件。

教书育人 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本文指出:在发展德智体美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三个方面,都要做到以德为先。 【关键词】新课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笔者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展德智体美教育,以德为先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创新人才,以德为先 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但是,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敬业爱生和学术道德教育,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育人职责。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 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

教育当以德为先辩论

教育当以德为先辩论 在座的各位裁判员,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育对于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重要,而学校也面临着教育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智为先。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教育之利弊,我方认为教育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智,即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我放之所以认为应以德为先,原因有二。 首先,教育以德为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人本管理思想。司马光告诉我们: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政事,其次艺能。孔夫子教导我们:先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最后才是游于艺。古代的先贤们用他们的经历和对历史的总结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有用,关键不在于他有多大的技能,而在于他的道德修养。所以我们说,现代教育事业以德为先是符合中国传统管理和取士的精神的。 其次,其教育以德为先是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在人类社会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又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主体。人是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其行为的动机具有两重性,自私动机和公益的道德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人不具备任何义务及责任感的道德动机,社会绝不可能形成一种稳定的秩序和良好协调的结构。各位试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你要一个道德高尚智力一般但对国家没有危害的人还是一个高智商低素质但会危害整个世界甚至毁灭整个人类社会的人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教育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智为先是放在一个社会中进行考量,究竟哪种教育人的方式能够真正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诚如现代管理学奠基人杜拉克所说: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疑,只有以德为先的教育体制才能让社会促使射会的发展,才能赢得社会的赞誉,才能真正使国家在未来上不断发展壮大。 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某一个专业的人才,而是培养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也就是一个接受过全面教育的人。尤其是在大学的本科教育中,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对待自然、对待国家与社会、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对待自己及生命,这样学生方具备了. “人为本、德为先”,然后才是“业精于勤”古至今,无论在个人的成长层面,还是在社会的安定和谐方面,德育都有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人生如船,道德是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 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我们只有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使他们担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新人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肩上。所以,我认为,“教育应以德为先”的“德”首先要从教育这里来。在此我想提前声明一下:教育以德为先并非摒弃教育不教学生知识。只是把教育知识放在啦第二位请反方的同学一定要注意。 问题一:国家培养高智商人才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改革一小步.学校发展一大步4.29doc

评价改革一小步,学生发展一大步 滕州市滕北中学赵联普 2010年4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我汇报的题目是《评价改革一小步学生发展一大步》。 滕北中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全面、和谐发展”为育人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创新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式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08年以来,在全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为全面落实“三个全面,三个还给”的素质教育目标,学校积极创新育人机制,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品德创优、学业创A、校园创星”为内容的“三创”活动,构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多元评价机制,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评价改革一小步,学生发展一大步。 一、育人先育德,开展“品德创优”,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学校秉承“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方式,积极拓宽育人渠道,深化育人内涵,拓展育人环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品德创优”活动。学校把爱国守法、团结合作、文明礼貌、自信自立、责任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纳入学生品德评价的体系,坚持学校评价、家庭评价和学生综合评价相结,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发展性评价。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校园之星评选的先决条件。 “多一次活动,就多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我们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坚持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构建了节日传统教育、规范养成活动月、

文明礼仪伴我行、爱国歌曲大家唱、会操比赛、观看主旋律影片、社区服务等系列德育教育活动,进行理想信念、集体主义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先后组织学生参观滕州汉化像石馆、博物馆、雷锋展室,祭扫烈士墓,开展志愿者服务、军训、方队训练表演、文艺演出、学生书画作品展览,举行演讲、朗诵、书画、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淡化分数观念,开展“学业创A”,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彻底改变传统的、过于直白的学生学业成绩反馈方式,淡化分数观念,实行等级制评价。按学业达成度确定ABCD四个等级,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业创A”活动,优秀生力争全A,中等生力争多A,其他学生力争有A。同时在基础较差的学生中开展以“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为主题的“学业进步生”评选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以往单纯以学科分数和排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具有三大优势:第一、改变了“分分学生命根”、“分数至上”等过分关注分数的现象;第二、纠正了学生偏科,忽视音、体、美学科片面发展等不良倾向;第三、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通过课堂“小组竞学”,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消灭了“后三排”现象,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提高。

以德为先,专注教育

以德为先,专注教育 我认为教师应树立“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作用,从而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下面我谈谈对这些理念的理解。一、“以德为先”理念 “以德为先”是道德使命,它要求教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以德立教,专注教育。”我认为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近阶段,网络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关于学校教师和教师的负面新闻,这对学校冲击很大。社会对师德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学校应是圣洁的殿堂,是守护儿童的天使。所以,教师要有正气才能带出良好的班级风气。教师在学班级民主或专制,科学或愚昧,创新或刻板,好学或迂腐,甚至做人做事的细节都会影响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育人为本”理念 “育人为本”是办学宗旨。做为教师,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来学校只是为了混日子,而老师们也不懂得去引导,任其自生自灭。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教育老师爱岗敬业,以敬业的态度投身教育事业。要让老师们知道当老师是一种职业,是职业就要有职业道德心,而不能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率先垂范,以人为本,投身教育事业。 三、“引领发展”理念 “引领发展”是角色定位。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好教师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教师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这是其他教师不能替代的。教师要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要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四、“能力为重”理念 “能力为重”是实践导向。在《专业标准》中对教师提出了六项专业能力职责。一是规划学校发展,二是营造育人文化,三是领导课程教学,四是引领教师成长,五是优化内部管理,六是调适外部环境。科学化、专业化的办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要面对的新课题。做为教师,我们要精通业务、多加学习,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突出学校管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随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熟悉老师们的教学情况。才能引领学校科学化、专业化发展。五、“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经典句子

1,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座教育丰碑! 2、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 3、用心灵教书,用大爱育人。 4、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5、我工作,我辛苦,我进步,我快乐! 6、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7、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8、自觉、自律、自省、自发、自立、自理、自信、自强。 9、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你与谁同行。 10、我不足,我改进,我成长,我快乐! 11、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评;事事精心,精细,精致,精美,精彩。 12、读书的境界: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 为己: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为人:为百姓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3、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14、打开心灵之窗,体会美好生活。 15、人生离不开拼搏,就像我们不能拒绝成长一样。 15、健康是能够让个人和社会受益的首要财富。 16、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17、严格是最大的关爱,进步是最大的自尊。 18、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9、经历了风雨,终见彩虹;经历了坎坷,终至峰顶。 20、“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愿你热爱生命的春天,珍惜时间的清晨,学那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 21、生活中没有傍观者的席位,面对生活坦然相待,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坦然,我快乐! 22、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23、一句话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一个行动就可以铸就你的辉煌人生。 24、知之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我的人生只有二字“知足”。 25、每天改变一点,进步一点,大方一点,仔细一点,成功就会走进一点。 26、不要总想着战胜别人,只要能够做最好的自己。 27、扬起生命之帆,迈向成功之路,快乐的课堂与你同在。 28、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展示亮丽的自我。 29、傍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记分板上。 30、用努力打造实力,用激情焕发灵感。 31、分享带来快乐,合作铸就成功。 32、生活是一本的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3、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是每天在减少。 34、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是美好的。 35、每个学生都是我心中的希望。 36、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准备的。 37、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亮度,灵魂的深度。 38、实事求是办教育,解放思想抓课改,与时俱进求发展。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中职学校抓好德育教育探讨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中职学校抓好德育教育探讨 发表时间:2015-03-31T14:56:35.6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月总第144期供稿作者:贾喜捷 [导读]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重要的作用。 贾喜捷山东省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266600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毕业后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健康的体魄,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职学校德育缺失的表现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缺失主要表现在: 1.读书学习的风气明显淡化。一些学生无故旷课,出入自由;随时光临网吧,打网络游戏,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课堂哄闹,对棋牌、言情、武打迷恋至深,厌学情绪严重。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2.法纪观念和社会公德趋于淡薄。一些学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抬头,打架斗殴,动辄抽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胁迫恐吓;贪玩赌博,屡禁不止;为了个人利益情愿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不爱护公物和公共卫生。 3.日常行为消极,思想表现错位。有些学生在对待个人与环境等关系上“唯我”,他们“一切向钱看”,“伸手要钱,出门讲价”,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 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重要的作用。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起导向作用,对思想情感起动力作用,对操作行为起保证作用。 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不是眼前的权宜之计,而是终生的大事。教育是系统工程,德育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今天的教育要为学生今后几十年负责,要为学生终生做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而奠基。 三、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1.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学校在抓好智育、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德育教育,必须克服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状况,走出智育与德育对立的误区,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强化“以德育人是大根本”的意识。正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2.营造德育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充分挖掘和利用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典故、故事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性格塑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性格与心理品质问题多于道德问题;即使是道德问题,也往往是由于性格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令人忧虑的是,许多教育者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往往用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必然加剧学生的心理矛盾。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活动复杂、问题较多而性格又多变的时期,如不及时帮助他们疏导、排遣,会为今后一生留下隐患。 4.注意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教育。教育对象由于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等不同,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体现出层次和个性。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搞训斥式、灌输式、保姆式教育,提倡暗示性教育,重在引导和点化。要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让教育对象在教育者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道德价值、产生道德需要。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正确控制自我,学会设计自我,实现自我的正常发展。德育只有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5.提高师德修养,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5月25日至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的人才建设理念。我深表赞同。人才乃立国之本。人才建设的重心是人才的培养,“德才兼备,德为先”, 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家园,也构建了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西方伦理学家称为道德金律,是普世道德观的构成基石。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修身,认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孙中山先生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人生哲学。梁濑溟先生将重视修身称之为“向内用功” “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内在修为的外拓,这也是儒家思想中一个人成才的最高境界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即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是升华自己心灵的高度。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修正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育德的过程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过程。“德为立身之本” 可见,育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决定着德作用的范围。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育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才的培养,不可偏颇一方。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首先,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是人才成长的原动力。理想和信仰是我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航标和原动力。理想和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物欲过度诉求,精神世界空虚的时代里,荡涤心灵的杂质,保持一种“笑看花开花落,景观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信步闲庭”的坦然心境;

以德树人 教书育人

以德树人教书育人 学校是成就人才的地方。教学使学生成才,教育使学生成人。成才先成人。想升学,先升华思想;想做事,先学会处世;想成才,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学生的必修课。学生要想成人,首先要具备基本的道德意识和规范,诚信、礼仪、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起点;其次是以“责任”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卫生、俭朴、善良、关心、热爱父母兄弟姐妹、热爱同伴同学、尊敬老师和长辈,热爱班级和学校,爱护花草树木及一切公物,热爱祖国乃至全人类,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进而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在校是个好学生,出校是个好公民。这就是我校的德育观,也是我校德育教育的蓝图。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 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

2019高考语文立德树人主题作文黄金范本

2019高考语文立德树人主题作文黄金范本 立德树人主题范本德树人命题核心解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育人先育德,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从社会上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情况看:“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育用,无德无才弃之不用。”这代表了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道德人格、思想品德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一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今天危害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工具理性不发达造成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理性已经影响到人类的整体生存。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对优秀人才

的评价看以下指标:品行、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品行置于首位。 《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道德高尚的人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只会做符合道德标准、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自然内心坦然;而斤斤计较的人更加关心自己的得失,凡事首先考虑、主要考虑、始终考虑自己的利益,锱铢必较,但人生不是每件事都能如意,必然会导致为小人者内心积郁不安,自然对健康无益,“相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德,本也。道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基,它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如果作为根本的道德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蔡元培先生就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理应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但正如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若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需要从细、小、实处长期培育一样,若要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抓起。 让道德之花盛开 巴尔扎克说:“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在金钱至上的21世纪,人们的心灵除了容纳物质,还需要留有一方道德的绿洲,滋润干渴的灵魂。 着名学者李汉荣曾说:“站在山里的夜空下,仰望苍穹,发现今夜的天空缺失几颗道德的星星,虽然依旧辽阔无垠,却缺失原有的美丽。”天空的美需要道德之星的点缀才显得浪漫夺人眼球;山川的美需要道德之花的芬芳才显得温柔扣人魂魄;成功的美需要道德之心的指导才显得绚丽让人尊重。可是,在金钱横行霸道的市场中,虽有各种规则制约,但有时它们也被金钱所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论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成才中起着特殊的积极作用。教师师德水准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学习,发现我与“德能双馨”“德政双馨”的要求还有些距离,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心态浮躁、追名逐利,明哲保身等问题。为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四个践行,努力成为一名“德能双馨”“德政双馨”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当前,师德素养整体很高,但我们不可否认,少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遵循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失去了教师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师德理想的迷失。一些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做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在课堂上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缺乏与实际的结合,更没有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引导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工作三心二意、照本宣科,教师的角色意识淡化,缺乏进取心和紧迫感,不精益求精,学术水平下滑,以致误人子弟。 二是师德准则的失范。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利用“三尺”讲台任意发泄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情绪,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抛于脑后。 三是师德行为的失序。其主要表现为,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一部分教师缺乏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的私心杂念过重,工作中只讲实惠,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缺乏精神追求,教育过程的功利行为强化,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实惠”的侵袭。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并使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师者教书育人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无疑具有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使命感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师德征文: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一、教师印象 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美称。有人把教师称为先生,有人称呼教师为教书匠,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有人把教师当成慈母,有人把教师当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然而,不管教师的称呼怎么变化,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也不管世界怎么布局,他都有着永恒不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当然,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角色定位也并非一成不变。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教师的职责。此外,教师的肩膀上还担负着民族兴衰、国家成败的神圣任务。可见,为师者,时代和人民对其自身的要求也绝非一般。 二、勿忘初心,为爱远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勿忘“教书育人”的天职。有人认为,渊博的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其实,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并非传道受业解惑这么简单,也并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就能如愿以偿。不管我们有多美的称呼,有多美光荣的责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育人”,这也是教师的根本。如果要分先后顺序或者是轻重程度,教师的天职应该是先“育人”后“教书”,两者之重应该是“育人”其次是“教书”。 俗话说:“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说教”。作为教师,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卢梭曾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了最初的梦想,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孩子的一切,教师这一两的身教,我们必须充满阳光才能够撒播温暖。那么我们的师德应该有着怎样的重量,怎样的规范呢?我们的师德应该以什么为根据,靠什么来持续发展呢?我们的师德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中该如何前行呢?本文将对一系列的疑问进行思考。 三、立德树人之“德”之我见 师德在每个人心中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定义。借助百度百科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书面来理解师德。显然,百度百科的书面阐述是硬邦邦的定义,倘若没有认真去阅读其文字定义,我们尚

为何育人先育德

8月29日,何济董事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的讲话中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育人先育德”。这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科创学院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学历+能力,做人更重要”,为什么今天又强调育人先育德呢?其实质与核心要求均是四个字——德育为先。 学校为什么要把德育放在领先地位呢,下面略加阐述。 一、“育人先育德”是民族兴旺、国家昌盛、长治久安的需要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 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清醒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思想教育要牢牢地把握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旗帜鲜明地、求真务实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试想,如不实施“育人先育德”战略措施,那么一个素质低下的民族怎么能兴旺发达,国家怎么会有繁荣富强,社会怎么能有和谐局面呢?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育人先育德”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是教育方针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坚持执行,以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此可见,坚持德育为先是关系到是否忠于党和人民,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衡量教育工作者是否成熟的大是大非问题。 十多年来,科创学院一直奉行“修身强体,博学感恩”的校训,提倡“学历+能力,做人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把育人放在领先地位,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这说明学校办学是有战略远见的,广大教职员工是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的。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民办高校中是难能可贵的。科创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把“德育为先”纳入全校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纳入目标考核。这对提高学校形象,培养合格人才,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名校”是富有深远意义的。

为师以德为先

为师以德为先 —浅析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道德品质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的工程师,思想政治课老师更是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最首要最基本的条件便是教师自己本身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思想政治课老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者,其道德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思想政治课老师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仅专业知识过硬,道德品质也高尚的优秀教师。本文主要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作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要求,以及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师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师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作用要求缺陷 引言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当今学校培养学生性格、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的重要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与修养相结合的课程,要想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品德对课程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品德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正人首先要先正己,思想政治课老师所传之道,最重要的应该是品德之道,只有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之道,才能以己正人,才能为学生做榜样。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正在形成的道德品质,因而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的品德素养,思想政治课老师具体应该怎样做,都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该关注和学习的。 一、思想政治课老师高尚的品德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个人在后天教育实践中所形成情操的总和。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对学生的教育成长起着极强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学习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学习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社会,学校,而学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一样,“他的性格,在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 一、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学生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锻炼和教育,他们思想活跃、爱学习,少保守思想,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这一代青少年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下,在社会、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他们缺少劳动,缺少艰苦的磨炼,因而对自己、对社会认识不深:1、政治意识淡漠,认为政治与己无关,少谈主义,多讲实际。2、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利己,不讲社会责任,只讲自由,不讲纪律。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现象比较突出。4、部分学生道德行为不美,存在“骄、娇”二字。5、部分学生不爱劳动,传统美德水准下降,是非观念不强,个别甚至出现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6、心理素质较差,意志薄弱,对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战胜挫折缺乏勇气。 在当今的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社会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并存,年轻一代受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处在一种迷茫困惑之中,也使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遇到严峻的挑战。更多的学校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成才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成人。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是一个水载舟的关系,成人教育形如水,成才教育形同舟,水来了才能载舟,没有水何以行,反之即使孩子的成才教育成功了,可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成人教育,结果孩子虽然成了才,却变成一个品行极端出格的人,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品行不端的人是肯定成不了大器的,对自然科学而言,其成果与人性品德的关系似乎很少,但现代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已与人性活动分不开了。没有一个很好的人品行为的人自然也难担重任,甚至会走上歪门邪道。故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观念。 三、计划及内容 1、理解成人与成才的含义。 (1)什么是成人? 成人的含义有三: 一是生理学意义上的成人,即长大成人,以青春发育完成、生理上成熟为标志,多在18岁以前完成; 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成人,即懂事了,以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意向态度的发展,心理上成熟为标志,如认识能力的发展,指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品质逐渐走向高级层面,意向态度的发展,指态度、兴趣、情感、需要、意志等品质逐渐走向完善。所谓智商、情商的协调统一。心理上成熟没有一个统一的年龄标志,有的人可能17、18岁就很懂事了,有的人可能30多岁了还让人感觉很幼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