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置化管理

定置化管理
定置化管理

为进一步落实双达标工作,实现文明生产,使生产现场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制度规定了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活动,对生产现场、工作间、库房、休息间、办公室、工具箱、文件柜及特别物品的定置,实现文明生产,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1.2 本制度适用于电力集团公司变电所各办公室、班组(站、队)、生产现场及生活后勤场所的定置管理.

2.组织机构

2.1 变电所的主要领导任组长,组成部门定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所职工进行定置管理的设计、组织、实施、调整,保证本所工作的顺利完成;

2.2 各班组由站、队长负责;班组是定置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完成定置管理的各项工作。

3. 定置管理的原则

3.1 定置管理要符合工艺要求,经过设计、调整生产现场的人、物、信息处于最佳状态,以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

3.2 定置管理要以安全为前提,做到操作安全,物放稳妥、防护得力、道路畅通、消防方便;

3.3 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规定标准;

3.4 定置管理要贯彻节约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3.5 定置管理的动态原则:定置物及场所要随着生产、经营的变化而变动。

4.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

4.1 划清定置管理范围,实行定置管理责任制;

4.2 物品摆放优化定位;

4.3 与生产、工作无关的物品,一律不得摆放在生产、工作场所;

4.4 制定室内物品平面定置图;

4.5 物品要有完整规范的标签、标志。

5.定置管理的内容

5.1 生产现场的区域定置管理

5.1.1 按运行区域和工艺流程对生产场所的划分进行定置,确定本区域各种设备、工器具的位置和存放区;

5.1.2 对区域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等实行规范定置,达到标准化;

5.1.3 对非运行的设备、备品、废弃物(垃圾)、绿化区等确定定置区域,定置后不得随意变动。

5.2 设备检修定置管理

5.2.1 周转工具、材料要按区定置摆放,如道木、跳板、模板、脚手架、滑轮、钢丝绳、手推车等,用后及时清理、收回,以保证施工现场整洁,道路畅通;

5.2.2 油系统、高电压作业要实行特别定置,设安全防护标志,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按照设备运行方式,设置安全围栏,明显地区别带电和不带电设备,防止误登、误进、误触、误动。

5.2.3 安全用具定置管理:开关、刀闸、开关室、电缆层等设备的钥匙,号位要对应,放置要合理;绝缘杆、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等号位相符;消防用具、安全绳、安全帽、安全标示牌、验电器等定置定位,方便使用。试验不合格的安全用具要及时处理,不可混放。

5.3 工作间的定置管理

5.3.1 工作间内所摆(存)放的物品都应与工作有关,无关不得放置;

5.3.2 工作台(桌)上可放置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但要及时清理、整顿;

5.4 仓库(包括班组工具、材料间)定置管理

5.4.1 库(站)房内或露天储存的物品,均按物品类别存库,分区定置,按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性

能,因素等区别存放,按“四号”定位(库号、柜号、层号、位号),“五五”摆放(按五个为一个记数单元进行摆放)的要求,做到齐、方、正、直,保证安全,领取方便,帐、卡、物相符;

5.4.2 事故备5.4.3 品配件,5.4.4 要进行特别定置,5.4.5 不5.4.6 得与一般物资混放,5.4.7 并有明显的区别标5.4.8 志;

5.4.3 成品存放要按产品系列划分区域,进行定置,并悬挂标示牌,要与报废物资区别存放;有的物资要有时间要求,防止变质;

5.4.4 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要进行特别定置;

5.4.5 库房内通道畅通,温度适宜、清洁整齐、禁放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物品。

5.5 工具柜(架)、仪器柜与资料柜的定置管理

5.5.1 工具柜内物品要按上轻下重、精密粗糙分开、取用方便、存放安全、互不影响的原则定置;

5.5.2 工具柜内只允许存放工具、量具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物品;

5.5.3 仪器柜内只允许存放仪器、仪表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物品;

5.5.4 资料柜内的资料、台帐、文件、报表、记录、图纸等要分类放置,按经J褂玫姆旁谏厦妫芷谛允褂玫姆旁谥屑洌娲⑿缘拇娣旁谙旅妫龅奖阌诓檎遥朊拦郏盼灰恢拢卸ㄆ谇謇怼⒄伲牍ぷ魑薰氐奈锲芬宦汕宄N锲繁嗪诺侨攵ㄖ帽恚龅奖怼⒑拧⑽弧⑽锵喾帕杏行颍3智褰啵?BR>5.5.5 资料每册有目录及顺序号,对应资料编上顺序号,并按序装订;

5.5.6 物品定置后,要依次编号,排列有序,号码与定置表标注相符。定置图、表贴在工具柜门背后,(若是玻璃门柜贴放在左上方);

5.5.7 工具柜及资料柜要经常保持清洁、有序、方便取用查找的状态;

5.5.8 更衣柜内定置摆放衣、帽、鞋、等个人用具及生活用具,要保持清洁、卫生,严禁存放其它物品。

5.6 办公室定置管理

5.6.1 办公桌上可定置电话机、台历、台灯、茶杯,文具等,除办公时间外,一律不摆放文件、书报、资料等;

5.6.2 办公桌玻璃板下,可放电话号码、年历及与工作有关的图表,要求摆放整齐,不得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照片,图表、画报等;

5.6.3 资料柜按5.5.4-5.5.7条进行定置管理;

5.6.4 卫生用具放在隐蔽处,保持清洁;

5.6.5 定置图贴在门后上方居中位置。

5.7 示板定置管理

5.7.1 示板的结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做,力求统一,板面布局合理、紧凑、朴实,不搞形式主义;

5.7.2 内容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

5.7.2.1 提示:班组的目标及对策表、设备检修进度表等;

5.7.2.2 规范:如电业职工守则、安全防火规定等;

5.7.2.3 运行班组的系统接线、设备揭示、指标竞赛表、设备巡视路线图、影响设备安全的障碍物、污染区图表等。

5.8 特别定置管理

在实施定置管理的同时,把安全、质量突出出来进行特别定置管理。

5.8.1 特别定置管理的内容

5.8.1.1 易燃、易爆、放射、剧毒、异味、挥发性强,对环境和人身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

5.8.1.2 安全帽、安全绳、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拉杆、高压验电器、接地线、安全标志牌、围栏绳,消防器材、刀闸(开关)钥匙等安全防护用具、事故备品、配件等;

5.8.1.3 保密资料、文件。

5.8.2 特别定置管理的要求

5.8.2.1 要有特别存放的场所,对危险品必须定置在对人与生产设备不会造成危害的地方;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符合消防的要求;

5.8.2.2 要有特别的物品标示,如对危险品及其存放场所要悬挂规定的危险品标示牌或示意图等;

5.8.2.3 要有特殊的管理办法,如对剧毒之类的物品,要有几个部门或几个人共同管理,库房或柜门要上锁,非两个以上人员不能开锁;安全用具及计量器具应有试验记录;消防器材的配置、定置和管理由保卫科负责,消防器材的定置变动要得到保卫科的同意等;

5.8.2.4 要用特别的、固定的形式进行定置,如刀闸钥匙、接地线等的编号与定位要对应,以防止用错. 定置图的绘制

6.1. 定置图的种类和职责分工

6.1.1 各生产单位办公室、会议室、文件柜、仪器柜、更衣室,工具柜由各单位结合实际分层绘制,建立定置表。定置图由各生产单位自行设计、绘制;

6.1.2 特别定置图:各站队按安全、保卫部门要求设计、绘制;

6.1.3 示板定置图:由各单位自行设计、绘制。

6.2 定置图的设计原则

6.2.1 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欲清理的物品,不要在定置图上出现;

6.2.2 随着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定置图也应随之修改,使其符合实际。

6.3 定置图的绘制要求

6.3.1 定置图可按正视、俯视、立体示意图表示,不要求象技术图那样严格,但要做到简明、扼要、精练,完整.场所中需要定置的物品其形状轮廓、尺寸比例、相对位置可大致准确,区域划分清晰鲜明;

6.3.2 定置图中所有定置物均用阿拉伯数字标6.3.3 示,6.3.4 并给出汉字对照表;

6.3.3 固定型设备和物品,用粗实线绘出;可移动设备和物品,用虚线绘出;区域界线用细点划线绘出;

6.3.4 定置图应设明细栏,设在图的右方或下方;

6.3.5 定置图规格分7开和16开两种.

7.检查与考核

7.1检查与考核的内容为本制度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7.2该制度执行情况由所上进行检查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定置管理也称为定置科学或定置工程学

[编辑本段]

定置管理的含义

定置管理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是其他各项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综合运用和补充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现场条件,科学地利用场所,向空间要效益;通过整顿,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要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定置管理起源于日本,由日本青木能率(工业工程)研究所的艾明生产创导者青木龟男先生始创。他从50年代开始,根据日本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过潜心钻研,提出了定置管理这一新的概念,后来、又由日本企业管理专家清水千里先生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了定置管理,把定置管理总结和提炼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于1982年出版了《定置管理入门》一书。以后,这一科学方法在日本许多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

定置管理中的“定置”不是一般意义上字面理解的“把物品固定地放置”,它的特定含义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如时间、质量、数量、流程等),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对物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科学放置,称为现场物品的“定置”。

定置管理是“5S”活动的一顶基本内容,是“5S”活动的深入和发展。

[编辑本段]

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人与物的关系。在工厂生产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5个,即原材料、机械、工作者、操作方法、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人与物相结合才能进行工作。

⑴、人与物的结合方式。人与物的结合方式有两种,即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直接结合又称有效结合,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某种物品时能够立即得到,高效率地利用时间。间接结合是指人与物呈分离状态。为使其达到最佳结合,需要通过一定信息媒介或某种活动来完成。

⑵、与物的结合状态。生产活动中,主要是人与物的结合。但是人与物是否有效地结合取决于物的特有状态,即A、B、C三种状态。A状态是物与人处于有效结合状态,物与人结合立即能进行生产活动。B状态是物与人处于间接结合状态,也称物与人处于寻找状态或物存在一定缺陷,经过某种媒介或某种活动后才能进行有效生产活动的状态;C状态是物与现场生产活动无关,也可说是多余物。

2、场所与物的关系。在工厂的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生产有效程度的决定因素。但人与物的结合都是在一定的场所里进行的。因此,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必须处理好场所与物的关系,也就是说场所与物的有效结合是人与物有效结合的基础。从而产生了对象物在场所中的放置科学——“定置”。

⑴、定置。定置与随意放置不同,定置即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而科学地固定在场所的特定位置上,以达到物与场所有效地结合,缩短人取物的时间,消除人的重复动作,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

⑵、场所的三种状态,即,状态,-状态、"状态。状态是良好状态。即场所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面积、通风设施、恒温设施、光照、噪音、粉尘等符合人的生理状况与生产需要,整个场所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状态是改善状态。即场所需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场所的布局不尽合理或只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或只满足生产要求、或两者都未能完全满足。"状态是需要彻底改造状态。即场所需要彻底改造,场所既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安全要求又不能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⑶、场所的划分。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对象物流运动的规律性,便于人与物的结合和充分利用场所的原则,科学地确定对象物在场所的位置。

①、固定位置:即场所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固定。用三固定的技法来实现人、物、场所一体化。此种定置方法适用于对象物在物流运动中进行周期性重复运动,即物品用后回归原地,仍固定在场所某特定位置。

②、自由位置:即是物品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放置,并以完善信息、媒介和信息、处理的方法来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这种方法应用于物流系统中不回归、不重复的对象物。可提高场所的利用率。

3、人、物、场所与信息的关系。生产现场中众多的对象物不可能都同人处于直接结合状态,而绝大多数的物同人处于间接结合状态。为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必须借助于信息媒介的指引、控制与确认。因此,信息媒介的准确可靠程度直接影响人、物、场所的有效结合。信息媒介又分确认信息媒介和引导信息媒介两类,每类信息媒介又各有两种媒介物。

⑴、引导信息媒介物。即是人们通过信息媒介物,被引导到目的场所,如位置台账、平面布置图等。

⑵、确认信息媒介物。人们通过信息媒介物确认出物品和场所。如场所标志、物品名称(代号)等。

[编辑本段]

定置管理的内容

定置管理内容较为复杂,在工厂中可粗略地分为工厂区域定置、生产现场区域定置和可移动物件定置等。

1、工厂区域定置: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包括总厂、分厂(车间)、库房定置。如总厂定置包括分厂、车间界线划分,大件报废物摆放,改造厂房拆除物临时存放,垃圾区、车辆存停等。分厂车间定置包括工段、工位、机器设备、工作台、工具箱、更衣箱等。库房定置包括货架、箱柜、贮存容器等。生活区定置包括道路建设、福利设施、园林修造、环境美化等。

2、现场区域定置:包括毛坏区、半成品区、成品区、返修区、废品区、易燃易爆污染物停放区等。

3、现场中可移动物定置:包括劳动对象物定置(如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等);工卡、量具的定置(如工具、量具、胎具、容器、工艺文件、图纸等);废弃物的定置(如废品、杂物等)。

[编辑本段]

开展定置管理的步骤

开展定置管理应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一)进行工艺研究

工艺研究是定置管理开展程序的起点,它是对生产现场现有的加工方法、机器设备、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研究,确定工艺在技术水平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分析是否需要和可能用更先进的工艺手段及加工方法,从而确定生产现场产品制造的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工艺研究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对现场进行调查,详细记录现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对现行方法进行详细记录,是为工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所以,要求记录详尽准确。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工序繁多,操作复杂,如用文字记录现行方法和工艺流程,势必显得冗长繁琐。在调查过程中可运用工业工程中的一些标准符号和图表来记录,则可一目了然。

2.分析记录的事实,寻找存在的问题

对经过调查记录下来的事实,运用工业工程中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方法,对现有的工艺流程及搬运路线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向。

3.拟定改进方案

提出改进方向后,定置管理人员要对新的玫进方案作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并和旧的工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搬运线路作对比。在确认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后,才可作为标准化的方法实施。

(二)对人、物结合的状态分析

人、物结合状态分析,是开展定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人与物,只有人与物的结合才能进行工作。而工作效果如何,则需要根据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来定。人与物的结合是定置管理的本质和主体。定置管理要在生产现场实现人、物、场所三者最佳结合,首先应解决人与物的有效结合问题,这就必须对人、物结合状态进行分析。在生产现场,人与物的结合有两种形式,即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直接结合是指需要的东西能文即拿到手,不存在由于寻找物品而发生时间的耗费。如加工的原材料、半成品就在自己岗位周围,工检量具、贮存容器就在自己的

工作台上或工作地周围,随手即得。间接结合是指人与物呈分离状态,为使其结合则需要信息媒介的指引。信息媒介的准确可靠程度影响着人和物结合的效果。

按照人与物有效结合的程度,可将人与物的结合归纳为ABC三种基本状态:

A状态,表现为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操作者使用的各种工具,由于摆放地点合理而且固定,当操作者需要时能立即拿到或做到得心应手,

B状态,表现为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发挥效能的状态。例如,一个操作者想加工一个零件,需要使用某种工具,但由于现场杂乱或忘记了这一工具放在何处,结果因寻找而浪费了时间;又如,由于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上,加工时每次都需弯腰,一个个地拣起来,既影响了工时,又提高了劳动强度。

C状态,是指人与物没有联系的状态。这种物品与生产无关,不需要人去同该物结合。例如,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已报废的设备、工具、模具,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废品、切屑等。这些物品放在现场,必将占用作业面积,而且影响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因此,定置管理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消除C状态,改进B状态,使之都成为A状态,并长期保持下去。

(三)开展对信息流的分析

信息媒介就是人与物、物与场所合理结合过程中起指导、控制和确认等作用的信息载体。由于生产中使用的物品品种多、规格杂,它们不可能都放置在操作者的手边,如何找到各种物品,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来指引;许多物品在流动中是不回归的,它们的流向和数量也要有信息来指导和控制;为了便于寻找和避免混放物品,也需要有信息来确认,因此,在定置管理中,完善而准确的信息媒介是很重要的,它影响到人、物、场所的有效结合程度。

人与物的结合,需要有四个信息媒介物:

第一个信息媒介物是位置台帐,它表明“该物在何处”,通过查看位置台帐,可以了解所需物品的存放场所,

第二个信息媒介物是平面布置图,它表明“该处在哪里”。在平面布置图上可以看到物品存放场所的具体位置。

第三个信息媒介物是场所标志,它表明“”这儿就是该处”。它是指物品存放场所的标志,通常用名称、图示、编号等表示。

第四个信息媒介物是现货标示,它表明“此物即该物”。它是物品的自我标示,一般用各种标牌表示,标牌上有货物本身的名称及有关事项。在寻找物品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第一个、第二个媒介物,被引导到目的场所。

因此,称第一个、第二个媒介物为引导媒介物。再通过第三个、第四个媒介物来确认需要结合的物品。因此,称第三个、第四个媒介物为确认媒介物。人与物结合的这四个信息媒介物缺一不可。建立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信息,是定置管理这一管理技术的特色。是否能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认真地建立、健全连接信息系统,并形成通畅的信息流,有效地引导和控制物流,是推行定置管理成败的关键。

材料定置化管理办法

xxx煤矿材料定置化管理办法 为了安全生产、文明操作、提高工效、保证质量、规定人、物、场所相互结合,使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特制订本规定。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一)按照本规定要求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活动,对生产现场、工作车间、机电场所等地点的物料、工器具、废料、垃圾等实行定制管理,实现文明生产,达到科学化,实现标准化和制度化。 (二)本规定适用于采、掘工作面、机电、运输设备硐室、场所、各工作岗位。 二、实施细则 (一)井下物料标志牌板管理规定(不符合规定要求每处罚款50元) 物料牌板由经营管理部、综合办负责设计、制作,全矿采用统一材料、尺寸,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牌板与材料要一一对应,采用12#铁丝拉紧,用“S”钩统一吊挂,高度岩巷距巷道底板2.0m,位于材料上方的中间,靠近巷壁,所有牌板必须在一条直线上;煤巷可以吊挂在煤帮上,高度为 2.0m,也可以吊在顶板上,但必须保持水平,不得倾斜。 1.牌板上平面高度为 2.0m,要求牌板吊挂在同一垂直面上,上下端对齐。 2.煤巷牌板采用两个8#铁丝做的“S”钩悬挂。 3.岩巷牌板要求采用射钉或道钉钉挂在巷道帮上。 4.牌板的卫生要求干净,没有积尘,没有涂痕,字迹清晰,要保持完整。

5.牌板设计、审批、加工、发放由安全管理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负责,使用单位负责内容的提供、牌板的预算和吊挂。 6.牌板规格材料:材料为不锈钢外框;内容材料为喷绘布。 7.牌板内容为:物料牌、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名称、负责人姓名、记录时间。 8.牌板的吊挂位置:牌板吊挂于工作面材料道出口向外人行道一侧,用8#铁丝悬挂于巷道帮上。 (二)井下工具箱管理规定(不符合规定要求每处罚款50元) 1.工具箱管理规定 工具箱必须放在工具存放硐室,开口向外,便于取工具,工具箱并排放置,每100m移动一次。存放硐室底板要平,底板要高于巷道底板200mm。工具箱采用废旧材料制作,并加锁。 2.钎筒存放管理规定 采用四寸钢管加工,长度为 2.5m,有封口,可以加锁。综掘施工的工作面,钎筒可以吊挂在综掘机一侧,只要不妨碍行人即可。 三、井下材料的码放管理(不符合规定要求每处罚款50元,影响安全生产要求每处罚款100元) (一)整齐划一,严禁乱摆乱放,并且按照施工进度及时移动。 (二)常用支护材料存放距离工作面不要超过100m,以减小工作面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三)细小材料(木块、锚杆托盘、锚索托盘,锚杆帽等)存放的规定。 锚杆托盘、锚索托盘存放在铁箱内,规格为800×600×500(常×宽×高),岩巷放在水沟上,煤巷放在皮带机、刮板机里

定置管理精华版

2011年3月1日 目录 1、定置管理的含义 2、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人、物、场所与信息的关系 4、定置管理的内容 5、定置管理的展开程序 6、定置检查与考核

一、定置管理的含义 对于物品的存放,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按照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科学地确定物品在工作场所的位置,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的管理方法。 二、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人与物的关系。在工厂生产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5个,即原材料、机械、工作者、操作方法、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人与物相结合才能进行工作。 (1)人与物的结合方式。人与物的结合方式有两种,即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直接结合又称有效结合,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某种物品时能够立即得到,高效率地利用时间。间接结合是指人与物呈分离状态。为使其达到最佳结合,需要通过一定信息媒介或某种活动来完成。 (2)与物的结合状态。生产活动中,主要是人与物的结合。但是人与物是否有效地结合取决于物的特有状态,即A、B、C三种状态。A状态是物与人处于有效结合状态,物与人结合立即能进行生产活动。B状态是物与人处于间接结合状态,也称物与人处于寻找状态或物存在一定缺陷,经过某种媒介或某种活动后才能进行有效生产活动的状态;C状态是物与现场生产活动无关,也可说是多余物。 2、场所与物的关系。在工厂的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生产有效程度的决定因素。但人与物的结合都是在一定的场所里进行的。因此,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必须处理好场所与物的关系,也就是说场所与物的有效结合是人与物有效结合的基础。从而产生了对象物在场所中的放置科学——“定置”。 (1)定置。定置与随意放置不同,定置即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而科学地固定在场所的特定位置上,以达到物与场所有效地结合,缩短人取物的时间,消除人的重复动作,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 (2)场所的三种状态,即,状态,-状态、"状态。状态是良好状态。即场所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面积、通风设施、恒温设施、光照、噪音、粉尘等符合人的生理状况与生产需要,整个场所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状态是改善状态。即场所需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场所的布局不尽合理或只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或只满足生产要求、或两者都未能完全满足。"状态是需要彻底改造状态。即场所需要彻底改造,场所既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安全要求又不能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3)场所的划分。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对象物流运动的规律性,便于人与物的结合和充分利用场所的原则,科学地确定对象物在场所的位置。 ①固定位置。即场所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标识固定,即“三固定“。这种“三固定“方法适用于那些在物流系统中周期性地回归原地,在下一

定置化管理制度

定置化管理制度 为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文明化,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定置管理,就是将“物”放置到固定、适当的位置的管理。它以处理好生产、作业场地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消除工作中的不合理因素和浪费现象,使生产现场井然有序,工作物布置合理,工位器具齐全,人、机、料、法、环高效结合,从而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改善工作质量。 定置管理必须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挂牌必分类”和“按图定置、图物相符”的基本要求。 一、定置管理的原则 1、工艺性原则 工作现场的定置管理必须符合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与操作规程或岗位作业标准相统一。 2、安全性原则 现场定置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环保和劳动保护的要求,切实考虑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 3、实效性原则 定置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原则。 4、环境舒适原则 定置管理应以建立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为原则。 5、节约性原则 在定置管理实施过程中,以材料等各种资源的节约为宗旨,因地制宜,精简适用。 6、持续改进原则 定置管理是长期性管理活动,要通过日常的严格管理和持续不断的改进,来达到巩固定置成果的目标。 二、定置管理的对象。 车间生产作业现场的可移动物均属于定置对象,一般包括:原材料、可移动设备、备件、工具、运输工具、吊具、工具箱、消防器材、产成品、在制品、废品、垃圾。

1、卫生标准: 定置区域地面干净,无灰尘;不得有烟头、杂物等; 所有设施、设备上需清理出本色,不得有明显的灰尘; 中控室、办公室要干净整洁,不得有灰尘,标准用手摸不得有印痕。 休息室地面干净,桌面干净,不得有杂物、烟头、各种纸箱,凳子上不得存放任何有睡觉迹象的物品。 工具箱内干净整洁,摆放有序。 定置区域卫生保持班班清理或每天清理。 设备的跑冒滴漏要及时进行处理,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各配电室、变压器室、液压站地面、机柜不得有灰尘; 2、定置管理的划分标准: 定置区域划分以分层建筑物为界线。同一层的区域设置要有明显的定置划分标线。 现场定置标识要注明区域、负责人、存放类别。 现场要张贴定置图。定置图要求绘制美观,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定置图上应注明设备名称(或型号),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绘制主通道线、工具集中堆放区、待用设备集中堆放区、产成品集中堆放区、安全通道、防火区域、工具箱、配电间、待用材料堆放区等。定置图上要注明负责人。 现场要设置工具摆放区、工具箱摆放区、消防箱区、待用物品摆放区,其他物品以及拆下来的设备、配件要及时清理,不得乱堆乱放。 3、定置管理的摆放标准 堆放的物品要整齐码放,不得乱堆乱放; 工器具要放置在统一的地方; 工具箱要在统一的地方集中存放,且摆放有序; 临时产生的垃圾要集中堆放,尽可能的成堆,不得摊成一片。 库房要分类存放,储存的配件、材料要有标识。 电石的堆放要码放有序,成行成列。 办公室、中控室资料要按序摆放,不得纸张、资料乱放。除正在使用的,应尽可能的放置在文件盒内,文件盒注明存放的资料。办公室桌椅要摆放有序

定置管理的含义

定置管理的含义 定置管理起源于日本,由日本青木能率(工业工程)研究所的艾明生产创导者青木龟男先生始创。他从50年代开始,根据日本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过潜心钻研,提出了定置管理这一新的概念,后来、又由日本企业管理专家清水千里先生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了定置管理,把定置管理总结和提炼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于1982年出版了《定置管理入门》一书。以后,这一科学方法在日本许多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 定置管理中的“定置”不是一般意义上字面理解的“把物品固定地放置”,它的特定含义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如时间,质量,数量,流程等),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对物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科学放置,称为现场物品的“定置”。 定置管理是“5S‘活动的一顶基本内容,是'5S’活动的深入和发展。 定置管理的内容 工业企业定置管理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全系统定置管理,包括生产制造子系统、经营子系统和行政后勤子系统等的定置管理。·区域定置管理,是按工艺流程把生产现场划分为若干定置区域,讨论每一区域中的人、机、物、法、环、测实行定置管理。区域定置是系统定置的最小单元。 ·职能部门定置管理。 ·生产要素定置管理,包括: ——设备定置,包括设备易损件定置、保养与检查定置、运行情况定置、模具定置。——棋具定置,包括模具生产周期、消耗量、储备定额、套数等实行定置。 ——材料定置。 ——人员定置,等等。 ·仓库定置管理 ·特别定置管理,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把影响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实行人定置、物定置、时间定置。其内容有质量控制点定置管理、安全定置管理等。 开展定置管理的步骤 开展定置管理应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一)进行工艺研究 工艺研究是定置管理开展程序的起点,它是对生产现场现有的加工方法、机器设备、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研究,确定工艺在技术水平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分析是否需要和可能用更先进的工艺手段及加工方法,从而确定生产现场产品制造的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工艺研究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定置管理规定

定置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定置管理制度 1总则 为了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安全、文明生产,保障生产现场全体员工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使生产现场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及安全有序,特制定本制度。 定置管理标准严格执行现场管理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定置管理制度由公司制定,在全厂范围内实施;各车间、生产班组必须严格执行,班组长是各班组定置管理的负责人,本班组人员违反定置管理制度,班组长可以进行处罚,车间主管发现班组违反定置管理制度,可以处罚班组长。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定置管理考核。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车间、班组生产现场、办公室、仓库及生活后勤场所的定置管理。 3定置管理定义 指以设备、原材料等生产相关物品在生产场所中进行科学的定位,以服务生产为前提,以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为着眼点,对物品定置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诊断、调整,使生产现场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全过程。

4定置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综合性:定置管理是多元化功能的综合管理技术,它融通全面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安全文明生产、行为科学、工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管理、动作研究、环保节能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为一体,以适应生产现场活动规律的要求。 整体性:定置管理不是各种定置物品简单的集合,而是按照工艺要求内在规律的行动的集合。 相关性:定置管理中的人、物品和场所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秩序和活动规律。 动态性:定置管理存在于生产现场及经营之中。生产和经营有时是在变化的,因此,定置管理必须具有适应客观情况的动态性。 系统性:定置管理是在按照IE理论(工业工程学),把现场中的人、材料、设备、场所、经营构成的系统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的。通过分析、实例、动作研究等一系列技法,促进系统整体优化。 定置管理的作用具体如下: 5定置管理内容 本制度规定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能等活动,对生产现场、工作间、库房、办公室、工具箱、文件柜及特别物品的定置,实现文明生产,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完整版)定置管理实施细则

定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全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配合公司定置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置管理主要包括生产单位定置管理和职能部门定置管理两大类。 第三条开展定置管理应在不影响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规定条件下,符合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原则,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同时要因地、因厂制宜,尽量少花钱多办事 第二章组织、培训 第四条公司定置管理工作由公司办公室统一领导,对全公司定置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组织。公司定置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主要负责定置管理的规划制定、信息沟通、组织培训、检查考核、综合协调等项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分管专业,做好定置管理的指导、服务、督促等项工作。具体职责为:生产车间主要负责:设备、备件定置管理、安全特别定置管理、生产岗位工位器具定置管理;质检主要负责质量控制点特别定置管理、实验室器具定置管理;保管负责辅料库房、料场定置管理等;各办公室负责各自办公室定置管理。 各生产单位是定置管理的主体区域,要成立定置管理推行小组,设立专、兼职定置管理员,在车间主任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全面实施本单位车间的定置管理工作。 第五条定置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置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定置管理的基本原理;定置管理的程序与技法;定置管理的标准及其应用;定置管理的实施要求等公司主要培训各单位的定置管理管理人员;各单位的定置管理骨干、基层员工培训由单位自行组织。 各单位要积极进行定置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层领导、广大员工充分认识推行定置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积极的态度搞好定置管理工作。同时,要做好思想工作,注意解决在推行定置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模糊认识。 第六条做好实施定置的物质准备。主要是整修厂房、地面、增加工位器具和建立定置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原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量力而行,既要考虑需要,也要考虑可能。

公司定置化管理实施方案

公用工程管理处工作场所定置化 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管处营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公管处精细化管理和文明创建的层次和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实行“人员定位、工作定量、设施定置、牌版定标、设备定人、定期检查”的定置化管理,着力提高干部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使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通过对定置化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整洁、舒适、明亮、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努力使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组织纪律有明显增强, 工作环境有明显改善,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工作推进原则 (一)试点先行和稳步推进的原则。xxx和xxx要坚持创新,发挥定制化标杆示范作用; 公管处其它部门和装运中心,在学习吸收煤化工装运中心和化工销售部成果的基础上,有

步骤、试点和稳步推进定置化工作。 (二)注重实效和精细管控的原则。各xx和xx要结合实际,研究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各自工作需要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保证推进工作达到时间节点要求,取得实际效果。 (三)全员参与和目标一致的原则。各xx和xxxx要充分发动员工群众,依靠员工群众开展定置化工作,保证全体员工思想统一、积极参与、步调一致。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公管处成立定置化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组长:xxx 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员:各部门、装运中心负责人 定置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xxx xxx xxxxxx办公室副主任。 (二)职责: 1.定置化领导小组负责定置化方案的审定及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2.定置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公管处定置化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并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3.各xx、xxxx负责本部门管理人员及所属区域内定置化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重点范围

现场定置管理办法

公司现场定置管理办法 1 目的 规范公司生产现场的物品放置位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清理与生产现场无关的物品,把生产现场所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为全面实施“6S管理”活动奠定基础。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现场的定置管理。 3 术语 3.1现场:指生产现场、加工(操作)间、库房和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等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的活动场所。 3.2“6S”管理: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及安全的活动。 3.2.1整理:把现场要与不要的物进行分开,开展全面清理。及时清除C类物品、如废品、垃圾等。及时处理报废设备、闲置设备和长期堆放的原料、材料。 3.2.2整顿:把需要之物定置、定量。做到区域、图、牌、物一致,物品定置科学有序,不允许混放和无限量、无限期摆(堆)放。 3.2.3清扫:把工作现场打扫干净,对异常设备进行修理,使之处于完好状态。清扫工作要制度化、经常化。 3.2.4安全:清除事故隐患,排除险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正常进行。

3.2.5清洁:认真维护现场,用制度使现场处于不断完善与最佳状态。 3.2.6素养:经常性宣传教育,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 3.3定置管理:是以现场的人、物、场所结合状态为研究对象,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促进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量值化和文明化的一门管理科学,它是“6S 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前3S管理活动的具体承接。 3.4区域定置: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若干区域划分和科学定置,使现场有明确的物品存放区域。 3.5定置图:是以工艺平面图为基础,反映现场人、物、场所之间相互关系,是现场与各类生产活动相关物品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定位图。 3.6特别定置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质量问题的环节,实行定置、 定位、定时、定规的严格管理。 3.7定置率:是指生产(工作)现场中,必须定置的物品已经实行定置的程度,它是衡量定置管理的量化指标。 4 职责 4.1综合办公室是定置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现场物品、消防器材、厂容、办公楼、环境净化美化的定置管理;负责定置管理办法的

7定置化管理制度

电力设施安装分公司定置化管理制度 1、现场定置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双达标工作,实现文明生产,使生产现场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纯洁、等活动,对生产现场、工作间、库房、休息间、办公室、工具箱、文件柜及特别物品的定置,实现文明生产,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3、分公司的主要领导任组长,组成部门定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所职工进行定置管理的设计、组织、实施、调整,保证分公司工作的顺利完成。 4、各班组由站、队长负责;班组是定置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完成定置管理的各项工作。 5、定置管理的原则 (1)、定置管理要符合工艺要求,经过设计、调整生产现场的人、物、信息处于最佳状态,以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 (2)、定置管理要以安全为前提,做到操作安全,物放稳当、防护得力、道路通畅、消防便当; (3)、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规定标准; (4)、定置管理要贯彻节约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5)、定置管理的动态原则,定置物及场所要随着生产、经营的变化而变动。 6.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 (1)、划清定置管理范围,实行定置管理责任制; (2)、物品摆放优化定位; (3)、与生产、工作无关的物品,一律不得摆放在生产、工作场所;

(4)、制定室内物品平面定置图; (5)、物品要有统统规范的标签、标志。 7、定置管理的内容 1)、生产现场的区域定置管理: (1)、按运行区域和工艺流程对生产场所的划分进行定置,确定本区域各种设备、工器具的位置和存放区; (2)、对区域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等实行规范定置,达到标准化; (3)、对非运行的设备、备品、废弃物(垃圾)、绿化区等确定定置区域,定置后不得随意变动。 2)、设备检修定置管理 (1)、周转工具、材料要按区定置摆放,如道木、跳板、模板、脚手架、滑轮、钢丝绳、手推车等,用后及时算帐、收回,以保证施工现场整齐,道路通畅; (2)、油系统、高电压作业要实行特别定置,设安全防护标志,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按照设备运行方式,设置安全围栏,明明地区别带电和不带电设备,防止误登、误进、误触、误动。 (3)安全用具定置管理:开关、刀闸、开关室、电缆层等设备的钥匙,号位要对应,放置要合理;绝缘杆、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等号位相符;消防用具、安全绳、安全帽、安全标示牌、验电器等定置定位,便当使用。试验不合格的安全用具要及时处理,不可混放。 3)、工作间的定置管理 (1)、工作间内所摆(存)放的物品都应与工作有关,无关不得放置; (2)、工作台(桌)上可放置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但要及时算帐、整顿;

什么是定置管理

什么是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以生产现场为主要对象,研究分析人、物、场所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整理、整顿、改善生产现场条件,促进人、机器、原材料、制度、环境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 一、基本原理 定置管理是对物的特定的管理,是其他各项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综合运用和补充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现场条件,科学地利用场所,向空间要效益;通过整顿,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要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二、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人与物的关系。在工厂生产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5个,即原材料、机械、工作者、操作方法、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人与物相结合才能进行工作。 ⑴、人与物的结合方式。人与物的结合方式有两种,即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直接结合又称有效结合,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某种物品时能够立即得到,高效率地利用时间。间接结合是指人与物呈分离状态。为使其达到最佳结合,需要通过一定信息媒介或某种活动来完成。 ⑵、与物的结合状态。生产活动中,主要是人与物的结合。但是人与物是否有效地结合取决于物的特有状态,即A、B、C三种状态。A状态是物与人处于有效结合状态,物与人结合立即能进行生产活动。B状

态是物与人处于间接结合状态,也称物与人处于寻找状态或物存在一定缺陷,经过某种媒介或某种活动后才能进行有效生产活动的状态;C状态是物与现场生产活动无关,也可说是多余物。 2、场所与物的关系。在工厂的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是生产有效程度的决定因素。但人与物的结合都是在一定的场所里进行的。因此,实现人与物的有效结合,必须处理好场所与物的关系,也就是说场所与物的有效结合是人与物有效结合的基础。从而产生了对象物在场所中的放置科学———"定置"。 ⑴、定置。定置与随意放置不同,定置即是对生产现场、人、物进行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使对象物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而科学地固定在场所的特定位置上,以达到物与场所有效地结合,缩短人取物的时间,消除人的重复动作,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 ⑵、场所的三种状态,即,状态, -状态、"状态。,状态是良好状态。即场所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面积、通风设施、恒温设施、光照、噪音、粉尘等符合人的生理状况与生产需要,整个场所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状态是改善状态。即场所需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场所的布局不尽合理或只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或只满足生产要求、或两者都未能完全满足。"状态是需要彻底改造状态。即场所需要彻底改造,场所既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安全要求又不能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⑶、场所的划分。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对象物流运动的规律性,便于人与物的结合和充分利用场所的原则,科学地确定对象物在场所的位置。 ①、固定位置:即场所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定、物品的信息媒介固

定置化管理方案

咸宁AP1000定置化管理方案 1、定置化管理的目的: 定置化管理是以生产现场为主要对象,研究分析人、物、场所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科学地利用场所,充分利用空间)、整顿(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充分利用时间)、改善生产现场条件,促进人、原材料、制度、环境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定置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施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控能力。 定置化管理的目的是使施工现场整体布局合理,资源利用合理,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安全、质量、进度、效益达到共赢,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咸宁项目作为内陆首个AP1000堆型核电站,不但是国内第三代核电的发展平台,也作为未来内陆核电技术及实施方案、标准的参考对象,更需要对现场施工及管理进行定置化规划,优化施工效率的同时,要为后续项目建立行之有效的标准。 2、定置化组织管理组织及管理 2.1、组织机构建设 咸宁AP1000定置化管理实施的组织机构见下图:

2.2、职责划分 2.2.1、总经理部职责: (1)批准项目部定置化管理方案; (2)监督部门/队定置化管理方案执行落实情况。 2.2.2、工程部 (1)负责项目部定置化管理、文明施工总体规划、协调工作; (2)负责项目部定置化管理、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划分和责任定置化规划审核; (3)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按总平面布置和施工措施、方案进行统一管理。 2.2.3、技术部 (1)负责编制施工厂房总平面图,并随现场设计变更而更改; (2)在施工过程中明确保护措施及相关方法和要求。 2.2.4、各施工队

生产车间定置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定置管理制度 一、目的:建立一个整洁明快、井然有序的生产环境。 二、范围:生产车间及职能管理部门的物品、用具的管理。 三、责任:车间主任、操作人员、设备科、品保部。 四、内容: (一)定义:物品的存放,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按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科学地确定物品在工作场所的位置,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的管理方法。 (二)定置原则: 1.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力求现场人、物、场的结合不断优化、高效,便 于管理。 2. 安全原则:在定置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3. 执行工艺规程原则:生产现场定置必须符合工艺要求,并按工艺流程、 工艺纪律进行。 (三)要求: 1.现场管理要求: (1)整理的要求 ?不用的东西及废品必须从现场清除,防止混杂不清; ?对不常用的工模夹具及其它工位器具,要分类存放; ?偶尔使用的东西,集中存放; ?经常使用的,要存放有序,放置在作业区内。 (2)整顿的要求: ?需要的东西,定置摆放,做到物各有位,物在其位; ?对现场实行挂牌和目视管理,做到心中有数,物品随用随还、取用方便; ?各类工模夹具,分型号规格、统一存放,一目了然。 (3)清扫的要求: ?工作场地经常清扫,滴油、滴水随时擦洗;有油污的车间每周洗刷一次,时 刻保持现场清洁; ?在对设备清扫时,要同时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现象,时刻保持设备的润滑;(4)清洁的要求: ?操作者要保持工作环境每时每刻都清洁、美化; ?要对现场进行随时清扫,要做到无铁屑、无滴漏、无积灰、无油污。 (5)素养要求: 培养操作者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水平的意识。 2.工艺管理要求: ●要求生产车间必须现场挂工艺卡片和作业指导书。 ●工艺的制定必须满足生产的需要和产品检验要求。如特殊原因不能满足产品 和检验要求,一定要通过评审后,签字才能生效。 ●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发现不合理的工艺要求要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更改或更换,使之达到合理的 工艺。 ●加工产品不落地,转序用专用工具、器具,确保产品无洒落和污染。

现场定置管理办法样本

现场定置管理办法

公司现场定置管理办法 1 目的 规范公司生产现场的物品放置位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清理与生产现场无关的物品,把生产现场所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为全面实施“6S管理”活动奠定基础。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现场的定置管理。 3 术语 3.1现场:指生产现场、加工(操作)间、库房和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等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的活动场所。 3.2“6S”管理: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及安全的活动。 3.2.1整理:把现场要与不要的物进行分开,开展全面清理。及时清除C类物品、如废品、垃圾等。及时处理报废设备、闲置设备和长期堆放的原料、材料。 3.2.2整顿:把需要之物定置、定量。做到区域、图、牌、物一致,物品定置科学有序,不允许混放和无限量、无限期摆(堆)放。 3.2.3清扫:把工作现场打扫干净,对异常设备进行修理,使之处于完好状态。清扫工作要制度化、经常化。 3.2.4安全:清除事故隐患,排除险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正常进行。

3.2.5清洁:认真维护现场,用制度使现场处于不断完善与最佳状态。 3.2.6素养:经常性宣传教育,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 3.3定置管理:是以现场的人、物、场所结合状态为研究对象,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促进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量值化和文明化的一门管理科学,它是“6S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前3S管理活动的具体承接。 3.4区域定置: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若干区域划分和科学定置,使现场有明确的物品存放区域。 3.5定置图:是以工艺平面图为基础,反映现场人、物、场所之间相互关系,是现场与各类生产活动相关物品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定位图。 3.6特别定置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质量问题的环节,实行定置、 定位、定时、定规的严格管理。 3.7定置率:是指生产(工作)现场中,必须定置的物品已经实行定置的程度,它是衡量定置管理的量化指标。 4 职责 4.1综合办公室是定置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现场物品、消防器材、厂容、办公楼、环境净化美化的定置管理;负责定置管理办法的制定,组织开展定置管理的协调、检查与考核。

现场材料管理办法

现场材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发挥预算管理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明确现场材料管理职责,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管理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现场材料是指井下使用的各类材料(包括:各掘进头面、回采工作面、安装工作面、井下各巷道、零星工程施工点及井下库房)。 第三条现场材料具体码放要求参照岳煤生字〔2013〕106号《井下材料码放和牌版管理规定》。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第四条为加强对井下现场材料的管理,成立现场材料管理领导组: 组长:总会计师 常务副组长:计划财务科科长 副组长:生产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调度室、安监科负责人 成员:计划财务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调度室、安监科、井下各生产队组预算员 第五条各单位职能职责 计划财务科:负责组织业务科室对现场材料进行检查、复 — 1 —

查、考核的执行、落实。 生产技术科:负责现场生产材料的管理、整改问题的落实、考核,制定分管材料管理细则。 机电科:负责现场机电材料、配件的管理、整改问题的落实、考核,制定分管材料管理细则。 通风科:负责现场通风材料、设施的管理、整改问题的落实、考核,制定分管材料管理细则。 调度室、安监科:参与、配合现场材料检查,督促落实检查问题的整改完成情况。 各单位预算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按照整改措施认真落实现场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现场检查标准 第六条生产现场材料管理要求 1、码放明细:坑木、锚杆、锚索、金属网、钢筋梯子梁、槽钢托梁、W型托盘、锚索托盘、锚杆托盘、锚固剂、建工材料(水泥、石子、黄沙、速凝剂、料石)、单体柱、金属棚、轨道(含道岔及其它附属材料)、铁轨枕、绞车排绳器、过桥、废旧材料等。 2、码放范围:回采工作面距煤壁向外100米,料场长度200米;掘进工作面距巷道施工点向外100-200米,料场长度100米;零星工程距施工地点50-100米范围内,同类材料不得 — 2 —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SW/WI-Q640-J03 版次编号C/0 受控状态受控发布日期2015年3月30日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分发部门 修改记录 序号修改单号修改摘要修改人修改日期

1.目的 为规范生产现场产品摆放,保证产品流动顺畅,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产部各班组内部及班组和班组间产品的流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定置 将物品(设备、材料、工具、生产、办公设施等)设置在适当的固定位置,其目的是谋求物品与人、环境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佳结合。 3.2 定置管理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生产和工作现场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现场中的最佳固定位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使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活动。 3.3 定置图 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对现场工艺流程以及定置物与人与环境的结合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修理、加工、检验、搬运、停放等工序的分析和作业者操作动作的分析,使定置物的位置满足工艺要求和安全生产条件,满足高效工作的环境系统,对定置物的位置用图表示出来。 4.定置管理小组职责 4.1定置管理小组构架 定置管理小组组长:生产部主任 定置管理小组推动干事:技术部工艺人员 定置管理小组组员:生产部各班组班长 监督部门:质管部 4.2定置管理小组职责 定置管理工作隶属生产部生产管理范畴,由生产部具体负责。 定置管理推动小组推动干事会同生产部门做好定置管理规划、设计审核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生产部各班组长负责本班组定置管理培训、实施,督促检查和巩固提高工作。

车间定置管理方案

车间定置管理方案 一目的 定置管理是6S管理的重要功能模块之一。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要求,消除惰性和随意性,创造井然有序、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素质优良、工作高效的员工队伍,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 二定义 定置管理也称为定置科学或定置工程学,是研究生产现场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动态的掌握人、物、场所的关系,并从其内在联系上寻找改善和加强现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使物流运行处于受控状态,使现场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优化组合,以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定置管理中的“定置”不是一般意义上字面理解的“把物品固定的放置”。它的特定含义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如时间、质量、数量、流程等),划分出适当的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的进行生产活动。对物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科学放置,称为现场物品的“定置”。 三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包装车间、组装车间。 四组织机构 1 6S工作推动委员会 2 各车间6S管理小组,管理员 五开展程序 1 对现场进行调查,明确管理内容。 由6S推进委员会、车间现场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调查小组,对现场进行调查,其调查内容包括: l 人——机联系 l 物料运转流程 l 产品各工序运转流程 l 作业空间 l 材料、在制品的堆放和运转 l 工位器具的编排 l 质量安全 l 搬运设备和搬运方法 l 机台设备运转状况

l 车间现有摆放状况 l 车间现有规划状况 2 分析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主要针对以下问题点: l 人——物的结合状态 l 物料流转流程 l 各工序运转流程 l 搬运设备和搬运方法 l 现场标识 l 空间利用 l 搬运设备和搬运方法 分析以上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积极改善不足之处。 3 定置管理的系统设计 场——物结合的定置设计: 场即场地,厂房、车间等;物即物品,指设备、箱柜、工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设施等; 定置设计的输出(定置图) 定置设计作为车间布置的详细化、合理化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l 简单明了的流向,可视的搬运路线 l 最优的空间利用,最短的运输距离; l 最少的装卸次数,切实的安全防护; l 最大的操作便利;最少的心情不畅; l 最小的改进费用,最广的统一规范; l 最佳的灵活弹性,最美的协调布局; 六模式应用 1 区域定置 区域定置是实行定置管理的必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车间按工艺生产流程把现场划分为几个区域,以易于管理又利于安全文明生产两个原则进行划分,区域界线在车间定置图赏标示出来。 划分区域后,要求各区域负责策划本区域的物品定置,在区域内按物品与人的结合效能来设计本区域中物品的定置,以“科学、合理、规范、美观”为基础,使物品摆放“看起来顺眼,拿起来顺手,干起来顺心”,以这样的原则来决定本区域内物品的定置姿势和位置。通过对本区域内物品的定置、对生产活动主体认得定人、定岗、定职责,实行标准化作业,达到对本区域内实行定置管理,并促进其有机结合,保证区域内人员精干、物流有序、信息反馈准确,从而使本区域内的生产活动能高效运行。

井下定置化管理规定

井下定置化管理规定 1、掘进料场管理规定 01)掘进迎头料场只能有两处(一固定料场,二临时料场),所有物料牌板悬挂一条线,不能紧贴巷道帮部或依附在管子和电缆上,两端拉铁丝固定,拉直的铁丝距离巷帮不能低于10cm。 02)牌板随时保持清洁,填写的数量必须和实际物料数量相对应,做到帐、卡、物相符。 03)料场内配全物料架,所有物料不能落地,小件全部上双层专用物料架。 04)物料码放整齐,物料架槽内垫小方木,物料逐层码放。 05)物料架刷红白相间漆,外沿确保一条线,间距一致,分类放置,物料架不能随意使用锚杆或其它工具,增加物料架高度。 06)钢轨、管子、铁棚、道木、水泥背板、圆木等长物料必须使用标准物料架逐层码放,一头齐,保证上下左右一条线。 07)锚杆码放一头齐,保证上下左右一条线。 08)锚盘使用专用物料架码放。 09)各种网必须分类码放一头齐,保证上下左右一条线。

010)锚索必须盘圆平放两端头朝帮部保证上下一条 线或平方放保证一头整齐。 011)锚固剂不得破箱,必须按箱码放,加盖风筒布防 止防尘时洒水潮湿,迎头存放必须使用专用容器。 012)炮泥必须砌专用炮泥池,使用专用箱码放整 齐,并用风筒布盖严,防止风干和防尘时洒水潮湿。 013)水泥、速凝剂必须码放整齐,底部必须铺设木 板防潮,上部盖风筒布盖严,防止防尘时洒水潮湿。 014)沙子、石子必须砌专用池子存放。 015)备用工具必须配备专用工具箱。 016)喷浆机底部必须垫皮带,喷浆完毕立即清理, 保持清洁。 017)拌料区底部必须铺垫皮带。 018)料场物料顺序:沙子、石子、水泥、炮泥、杂物 料池、钢轨、钢管、钢棚、背板、木仨、板批、圆木、锚杆、 锚固剂、锚索、网、工具箱。 2、机电设备管理规定 (1)井下机电设备、电缆、小型电器安装时,要严格 按照《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标准》、《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轨道完好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施工, 确保安装质量。

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 一、定置管理的概述 1、定置管理的定义 定置管理时一种科学的现场管理方法和技术,它是5S管理活动中整理、整顿针对实际状况的深入与细化,是一个动态的整理、整顿体系,实在物流系统各工序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它主要研究生产中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际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从而使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优化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现场管理,建立起现场的文明秩序,使企业实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进其效,达到高效、优质、俺去的生产效果。 2、定置管理的目的 以定置管理为中心的现场管理是企业取得利润的源泉之一。它可以使材料、部件、工装、夹具和量具等现场物品按动作经济原则摆放,防止混杂、碰伤、挤压变形,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3、定置管理的特点 特点包括:结合性、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和艰巨性。 二、定置管理的内容 定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强调物品的科学、合理摆放,依次进入每一道工序,使整个操作流程规范化,使各道工序之间井然有序。 (一)人与物结合的基本状态 定置管理要实现人、物、场所三者最佳结合,要由人在现场中对现场中的物进行整理、整顿。按人与物有效结合的程度,可将人与物的结合归纳为A、B、C三种基本状态。 (1)A类状态。指物品与人处于立即结合并能发挥效能的状态。如常移动设备、工器具、完好的备品备件、常用材料等。 (2)B类状态。人与物处于待结合状态,表现为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地发挥效能的状态。如待检验半成品;待修复的零部件或使用频次较少的物品(如搬运工具、消防器材)等。 (3)C类状态。人与物已经失去结合的意义,与生产无关,对这类物品尽量把它从生产区域或生产车间拉走。如生产现场中的废品、边角料、报废的设备。 (二)定置管理的分类 1、按管理的范围分类(按管理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五种类型) (1)系统定置管理。在整个企业各系统部门实行定置管理。 (2)区域定置管理。按工艺流程把生产现场分为若干个定置区域,对每个区域实行定置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