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深度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系统设计

多深度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系统设计
多深度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系统设计

随钻测量

第七章随钻测量 随钻测量(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简称MWD,是定向钻进中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不间断定向钻进而测量近钻头孔底某些信息,并将信息即刻传送到地表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随钻测量已发展为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简称LWD,不仅可以监控定向钻进,还可以进行综合测井,获取信息的种类有: (1)定向数据(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角); (2)地层特性(伽马射线,电阻率测井记录); (3)钻井参数(井底钻压,扭矩,每分钟转数)。 传感器是装在作为下部钻具组合整体的一部分的特殊井下仪器中。井下仪器中还有一个发射器,通过某种遥测信道将信号发送到地面。目前使用的最普通的遥测信道是钻柱内的钻井液柱。信号在地面上被检测到后,经过译码和处理,就按方便和可用的方式提供所需的信息。图7-1示出了MWD系统的主要部分。MWD的最大优点是它使司钻和地质工作者实时地“看”到井下正在发生的情况,从井底测量参数到地面接收到数据只延误几分钟,所以可以改善决策过程。 图7-1 MWD系统概况 尽管MWD的概念不是新的,但只是在近几年钻井技术的进步才使之成为现实。30年代出现的电测技术对鉴别和评价地层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它的主要缺点是必须在起出钻柱后才能使用电缆下井。等到实际测井时,由于钻井液浸入的影响,妨碍了地层真实特性的测量。当钻头钻穿不同地层时,由于没有确定的方法辨别出岩性的变化,—些重要的层位可能没有检测到。有时,后来的电测显示出错过了油层段顶部的取心点,或是钻头钻得过深钻到了产油层下部的水层中。钻井液测井和监测钻速虽可指供一些井底情况,但由于要等到岩屑循环到地面的时间延误使这一过程效率太低。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在钻井时瞬时而连续地监测地层的系统。对这一系统有如下要求: (1)坚固可靠的传感器,可在钻进动态条件下在钻头处或钻头附近测量需要的数据; (2)将资料传送到地面的方法简单有效; (3)可以方便地在任何钻机上安装并操作的系统,对正常钻进作业影响不大;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犄角效应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犄角”效应 一、前言 近期,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资料中出现的一种被称为“犄角”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乃至地质家的关注,纷纷以极大的兴趣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表文章介绍研究成果与认识,以期对其作出客观正确的阐述与解释。 目前,对于“犄角”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对于它的认识和分析尽管不尽相同,甚至尚存争议,但对这一现象的破解必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对“犄角”的地质和工程分析与应用更值得深入探讨与开发。 二、产生“犄角”效应的机理 对于“犄角”效应产生的机理,目前尚存在不同的见解与争论,在此无意参与其中,而仅以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视角阐发一孔之见, 1、何为“犄角”效应 所谓“犄角”效应,是指井 眼轨迹以一定的交角进入地层 界面时,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 在界面处产生的异常突变现象。 如图1所示,当井眼轨迹与 地层界面法线以θ角相交时在 地层界面处产生的“犄角”效应。 “犄角”一词来自英语“HORN” 有号角、角状物之意;其实古代 的号角也是牛角做的。这里是以牛角的形状形容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异常突变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极角”或“极化角”是不够妥当的,因为产生“犄角”效应的主要因素并非“极化”或“激化”问题。而是电磁波传播的边界效应与边值问题。 2、导致“犄角”产生的因素 究竟哪些因素导致“犄角”效应呢?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 A、地层界面两侧地层电阻率对比度。地层电阻率对比度越大,“犄角”效应越明显。 B、井眼轨迹与地层界面法线的交角大小。交角越大,“犄角”效应越明显。当然,当井眼轨迹一定时,交角大小与地层产状也有关系。 C、井眼尺寸(井径)大小及仪器外径与井壁之间的间隙大小。间隙越大,对“犄角”效应的影响越大。

随钻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

4地层倾角对随钻电阻率测井的影响 范宜仁等2013年发表文章“倾斜各向异性地层随钻电磁波响应模拟”,文中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基于柱坐标系时域有限差分(FDTD)模拟和分析了倾斜各向异性地层随钻电磁波响应。为了研究各向异性系数对相位(幅度)电阻率的影响,模拟了不同各向异性系数条件下倾斜地层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当地层倾角小于30°时,不同水平电阻率条件下,各向异性系数对视电阻率影响较小,随钻电磁波视电阻率主要反映地层水平电阻率;随地层倾角增大,视电阻率受各向异性的影响增大,且地层水平电阻率越低,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受地层各向异性影响越大,相位电阻率比幅度电阻率更加敏感;当地层倾角较大时,随着各向异性系数增大,视电阻率甚至会超过垂直电阻率。为了研究不同发射频率对各向异性系数的敏感性,模拟了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为√10,水平电阻率为0.5Ω·m时不同地层倾角条件下随钻电磁波响应,模拟结果显示:随发射频率增大,视电阻率受各向异性影响增强,当地层倾角较大时,随钻电磁波视电阻率甚至会远远超过垂直电阻率。

夏宏泉等2008年发表文章“随钻电阻率测井的环境影响校正主次因素分析”,文中分析了随钻电阻率测井中地层倾角(或井斜角)等环境因素对测井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测井中,大部分仪器的测量值要受到井斜角或地层倾角的影响,实测曲线出现“异常”和“变形”。在直井中,如果地层是水平的,则仪器测量的是水平电阻率。但如果仪器在钻开同样地层的水平井时,则测量电流会流过地层的水平面和垂直面,视电阻率测量值R a是水平电阻率R h和垂直电阻率R v合成的[3-6]。假设在水平井中地层存在各向异性,垂直层界面方向的电阻率为R v,平行层界面方向的电阻率为R h,径向上(与地层平行的方向)为宏观各向同性,可推导出地层视电阻率R a、R h、R v的关系为 ? R a=R?√cos2θ+sin2θλ? 式中,λ为地层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系数,λ=(R v/R h)0.5;θ为相对倾角,即井轴与地层面法线的相对夹角,可由井斜角和地层倾角求得。由此可见,地层视电阻率主要与地层电性各向异性系数和相对倾角有关,其值介于R h~(R v·R h)0.5之间。对于2MHz的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相对夹角在0°~30°时影响不大(即在直径中随钻视电阻率等于水平电阻率,可以忽略地层电性各向异性的影响),大于30°时相对夹角影响较大,则必须考虑各向异性的影响。各向异性影响很大程度取决于地层和井眼的相对角度。如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则在大斜度井中,R ps相位电阻率、R ad衰减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差异可能导致错误的侵入剖面解释,这是因为2MHz电阻率仪器的这2种曲线在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响应特征是不同的,在θ>30°时,R ps曲线更多地反映垂向电阻率,从而导致2条曲线的分离。但是如果井眼垂直于地层,即使K值很大,它对随钻电阻率测井值无明显影响,2条曲线基本重合。此外,当相对夹角变大,即使各向异性系数不变,R ps和R ad曲线仍可出现明显的分离,因此2条电阻率曲线分离与否可以间接地指示地层的各向异性。

随钻电阻率测井原理浅析

随钻感应电阻率测井原理浅析 1.电阻率的概念 2.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3.电阻率的电极系分布 4.电阻率测量的数学模型 几何因子理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Geolink公司TRIM工具测井原理的剖析,详细介绍了感应电阻率测井的原理,并将电缆测井与随钻测井进行比较 主题词:MWD 电阻率感应测井原理浅析 随钻测量(MWD—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是一项在钻井过程中,实时对井底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MWD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使得司钻和地质工作者实时看到井下正在发生的情况,可以极大的改善决策过程。随钻测量技术极大的推动了钻井技术的发展,为地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由于可以直接观测井下工程参数,这就为钻井的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时获得地层资料对于准确评价地层和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油藏描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MWD系统测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电阻率地层评价测井。自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就有许多种不同的MWD电阻率被测试并投入市场,包括16’’短电位电阻率,聚焦电阻率(有活动和被动聚焦能力),基于电极的装置(可利用钻头或接触按钮),目前Sperry-Sun Drilling Service服务公司的多空间1~2MHz“电磁波电阻率相位测井”是工业上唯一商业化的、真正的多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井工具。Geolink公司应广大用户的普遍要求,也制造生产出随钻电阻率工具,它将MWD仪器测井结果与通常使用的电缆感应(20KHZ)测井相关联,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响应与电缆深感应测井的探测深度相类似,其垂直分辨率优于电缆中感应测井。这种探测深度可以减少井眼环境及泥浆侵入地层对测量产生的影响。因而不需要对在不同泥浆(水基、油基、气基及泡沫基钻液)中作业中所产

随钻电阻率测量的方案分析与实现

随钻电阻率测量的方法的研究与试验 一、课题的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石油管理局与我校钻井测控研究中心已合作多年,涉及石油生产的测井、钻井等多个领域,本课题就是在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胜利石油管理局定向井开发的需要而建立的研究课题。 随钻测量(MWD—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是一项在钻井过程中,实时对井底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的技术,MWD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使得司钻和地质工作者实时的看到井下正在发生的情况,可以极大的改善决策过程。最早的随钻测量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30年代,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1930年出现了最早的井场人工检测法。我国1970曾开始研制MWD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1981年继续开展这项研究。目前有线随钻测量系统已经通过技术鉴定,井下存储MWD系统正在现场实验,该系统可以测量的参数只有方向、自然伽马和温度,已经完成电磁波传输信道可行性研究。 随钻测量技术极大的推动了钻井技术的发展,为地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由于可以直接观测井下工程参数,这就为钻井的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时获得地层资料对于准确评价地层和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油藏描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随钻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向纵深发展。 MWD系统测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电阻率地层评价测井和地质追踪(所谓地质追踪就是用随钻地层评价数据对水平井或大角度斜井进行实时的、交互式的顺层追踪,把非垂直井眼引导到最优化的地质目的层)。1MHz和2MHz 传播工具是目前尖端的MWD电阻率测井仪器,目前Sperry-Sun Drilling Service 服务公司的多空间1~2MHz“电磁波电阻率相位测井”是工业上唯一商业化的、真正的多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井工具。 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海洋钻井的发展导致了定向井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钻井成本的持续需求促使提高效益的新工具和新技术的产生,随钻测量技术因此备受关注,在短短的20年里,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国内对于随钻电阻率测量和导向钻井方面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我国的大型石油生产基地(如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以先后将科技引入生产,定向井和大位移井的数量与日俱增,对随钻电阻率测量和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MWD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将在随钻电阻率测量的方法、理论及试验方案上作一些探讨。在随钻测量研究之前常规电阻率测量已有较大的发展,其中有许多电阻率测量方法。最早使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叫作普通电阻率测井,经改进后,发展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聚焦式电阻率测井(或称侧向测井),它包括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邻近侧向、球形聚焦等测量方法,一般用于探测深度较深的场合。对于测量深度浅的情况,通常采用微电阻率测井,其电极尺寸小,电极间的距离较近,探测深度浅,主要用于测量井眼泥浆或冲洗带的电阻率。这些都属于直流电测井的范畴。直流电测井要求井内必须充满导电的泥浆或水等井筒液体,这样才能使得测量电流进入地层,达到测量地层的目的。但是对于有些情况,为了准确的了解地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或保持地层的原始渗透性,往往采用油基泥浆或进行空气钻井,

石油钻井行业定向MWD中TRIM-随钻电阻率测量新概念

TRIM-随钻电阻率测量新概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定向和伽玛测量仪器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但近来消费者普遍要求增加随钻电阻率测井。2002年1月,Geolink公司对此产品(TRIM感应电阻率MWD)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在2001年底已经生产出来。 自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就有许多种不同的MWD电阻率被测试并投入市场,包括16’’短电位电阻率,聚焦电阻率于laterologs上(有活动和被动聚焦能力),基于电极的装置(可利用钻头和接触按钮),最普遍使用的是电磁波电阻率(操作频率1-2MHZ)。由于电阻率测量对管的影响,这些方法都需做些技术让步,并且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非常复杂、昂贵,难以加工、操作及维护。地质学家和石油物理学家们感到使MWD仪器记录结果通常用且好理解的感应(20KHZ)测量法相关联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在地貌形成为各向异性(如,当在储备器中记录地平线洞时)的条件下,增殖波测量法的广泛使用更反映了这一问题。 因此,我们的电阻率工具在设计中应采用以下四条重要的原则:1)它必须能同现有的定向MWD系统相兼容,并可以继续升级。2)G eolink公司的客户有能力支付此项技术的费用。 3)仪器使用简单,易操作、易维护。 4)测量值须十分精确,前后一致,且可直接同其它测量方法的结果相比较(如Laterolog感应法)。

于是我们得到了20KHZ频率的感应电阻率工具,它所附带的短钻铤能够与标准定向/伽马系统相对接(插入或拔出)。除电阻率管和所需的管内部附件以外管内部所需的附件以外,其余部分可使用在各种大小规格上,因而可节省投资。另外,天线也安装在钻铤上,它能使测量结果中带有方位角(或方向)参数。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发展,可以探测到在井眼周围不同区域的电阻率差异。 工具 图1是TRIM随钻电阻率工具的示意图。TRIM工具由电池短节提供能量,电池使用寿命250小时。在电池顶部装有一个公插头,它可与定向仪器串底部母插头相连接,同时电池筒也带有信号传递线,它可以使TRIM工具和SEA进行实时电阻率数据的传送。这种弹簧尖锥装置有以下几点优势: 1)当计算和匹配工具长度时,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2)此套设备便于安装于井上。 3)若可获取的定向系统正在使用,甚至当一个电阻工具也安装于其上时,定向/伽马部分仍可利用(尽管尖锥并不是)打湿连接。 电池短节下是电阻率电阻管。控制电子元件和天线安装于钻管壁一侧内的特殊设备上。隔板装置用两个常用的脉冲发生器定位螺丝固定,为其提供能量,便可得到信号。电子元件由抗压筒保护,天线由一种特殊防护物保护用户可以自行移动或改变位置---即使在井上---若遇到问题,自然可以保护工具中的这一部分。 从定向钻井的观点来说,除了测沟,钻管的设计也可精确执行标

随钻电阻率测量技术研究(一).

随钻电阻率测量技术研究(一) 随钻电阻率测量技术研究张振华摘要:随钻测井LWD(logging while drilling)是在钻井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用于评价所钻穿地层的地质和岩石物理参数的测量,主要有电阻率、放射性、声波及核磁等随钻测井技术。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贝壳NAVITRAK的结构组成;主要分析了补偿式天线和电阻率电子部分的工作原理。关键词:LWD;电阻率(MPR);衰减;相位;SONDE;PADDLE 1 前言由于油田区块的开发己经到了中后期,为了开发薄油层以及残余油,地质导向仪器己经变得相当重要。另外这些区块的地质构成及地层描述都已相当清楚,再利用邻井的测井资料,就可以定性和定量描述开发地层的地质构成、各层位的孔隙度、地层骨架的岩性及密度。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用MWD+自然伽玛+电阻率组成的LWD,就可以满足定向轨迹测量和地质导向的要求。图1 贝壳休斯LWD井下仪器示意图 2 NAVIMPR仪器简介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的随钻测井系统NAVIMPR的井下仪器主要由脉冲发生器(UPU)、探管(PROBE)、M30短节、MPR电阻率和井斜伽玛(SRIG)几大模块组成,探管由整流模块(SNT)、驱动模块(SDM)、存储器(MEM)、定向模块(DAS)和伸展电子连接头(EEJ)等组成,仪器总长13. 02 m。井下仪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仪器中有一个涡轮发电机,钻井液冲击涡轮产生交流电,经SNT整流后,供给各个电路模块。MPR( Multiple Propagation Resistivity )有4个发射极、2个接收极,可以发射和接收频率为2 MHz和400 kHz的两种脉冲,考虑到相位延迟和衰减,共可接收32种脉冲信号。由4个发射极向地层分别发射2 MHz和400 kHz的电磁波,不同岩性的地层对电磁波的相位延迟或衰减不同的,从而通过泥浆脉冲经过地而传感器传到地面设备中,进行解 码。MPR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电阻率测量的精度,增强了薄层及其流体界面划分的能力,使储层综合解释及详细的油气水分析技术得到改进及完善。 3 随钻电阻率测井原理根据物理学,凡能在电场中极化的物质叫电介质。物质的介电性质也就是它的极化能力,用介电常数来表示。通常,泥饼的介电常数大于地层的介电常数。因此,在泥饼和地层之间会产生全反射,一部分波经泥饼传播;另一部分波进入地层,并沿泥饼和地层的界面传播,即所谓的侧面波。测量侧面波的幅度衰减和相位变化,就可求得地层的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电磁波传播测井仪器采用双发双收补偿式测量(如图2)。图2 MPR双发双收补偿式天线 3.1衰减的测量与补偿电磁波在介质中传输能量衰减。衰变或衰减速度与介质(地层)的导电率成正比。衰减(有时称为振幅比)是根据两个接收天线所检测到信号的振幅计算得来的,和发射天线的距离有关。量化衰减水平最常用的单位是分贝(dB)。“振幅比”定义为:振幅比=20 X log () (1)其中,A代表振幅,单位是伏特。T1天线发射,近接收天线(R1)和远接收天线(R2)分别测得电压信号,根据公式1得到的振幅比分别为A11和A12。T2天线发射,近接收天线(R1)和远接收天线(R2)分别测得电压信号,根据公式1得到的振幅比分别为A22和A21。在T1和T2交替发射一次后,得出补偿后的衰减值:在高导电率地层,由于远接收器信号振幅比近接收器信号振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