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急诊检伤分类表

最新急诊检伤分类表
最新急诊检伤分类表

急诊检伤分类表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_临床分析

患者痛苦,避免BPPV 的误诊、漏诊。 误诊提示:BPPV 在临床上较常见。当患者以主诉头晕就诊时,社区医生应考虑到本病,结合辅助检查,变位性眼震试验,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尽早进行耳石复位。从而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参考文献 1冯智英,李颖.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1):86-88. 2 冯智英,李颖,季伟华,等.手法复位治疗垂体半规管性良性阵 发性变位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1):21-23,30. 3 刘向红,李广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78-4279. 4钟乃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再认识[J ].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1,15(12):531-533. (收稿日期:2011-11-12;修回日期:2012-02-10) (本文编辑:李晨) ·急诊急救·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 ——临床分析要点冯庚 作者单位:100031北京市,北京急救中心 【关键词】 检伤分类;入院前急救;自然灾害;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 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72(2012)03-0897-02 现场检伤分类和急诊室的检伤分类是有所区别的,院前急救时缺乏上级医生指导及专业团队协作,尤其对现场急救经验不足的检伤人员来说实施该项工作有时就很棘手,而检伤分类的质量和开展时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做不好将会造成更大损失,甚至留下终生遗憾。因此,了解和掌握检伤分类的临床分析要点十分重要。1 了解哪些情况的伤员最需要得到优先抢救和尽快后送在群发伤的急救现场,诸多伤员的伤情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4类:即极重伤、重伤、次重伤和轻伤,其含义已在前面的文章中做过介绍。在上述情况中,检伤人员首先需要将第一类伤员甄别出来,及时提供医学救助及迅速转送至医院,挽救伤员生命;其次需要将第二类伤员甄别出来,让这部分伤员得到及时的后续增援医务人员的治疗或尽快送至医院。2 了解可能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潜在原因及临床对策 导致伤员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第一类是严重的脏器损伤,如颅脑损伤、心肺损伤、大血管损伤等,这类伤员由于情况严重,救治十分棘手,多数伤员常死于受伤后1h 内;第二类伤员占大多数,其脏器损伤并不十分严重,但常死于其他的致命性原因,且死亡时间多在受伤后的数小时之内;第三类伤员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似乎安然无恙,但存在 一些潜在性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的危险性逐渐增加,甚至导致死亡。第一种情况属于伤情太重,而后两种情况如果经人为正确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死亡,因此,检伤人员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基本处理原则,具体如下。2.1 出血 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失血 性休克的发生,提示病情危重,伤员需尽快得到止血和输血或手术,因此,对能现场止血的伤员(如肢体离断及破裂等)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对无法止血的伤员应争分夺秒地送至医院。2.2 呼吸障碍和缺氧 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常见原因,主 要原因有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呼吸器官损伤造成的呼吸道出血、窒息,昏迷伤员的不良体位、反流的胃内容物等)、张力性气胸导致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连枷胸、多发肋骨骨折导致的胸廓运动障碍、脑挫裂伤性呼吸中枢损伤导致的呼吸衰竭 等,很多伤员因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呼吸支持而丧失生命。因此,对这类伤员应及时解除致病原因(如对气胸伤员的胸腔减压等),同时实施呼吸支持、改善供氧;对无法实施呼吸支持者应尽快送至医院,途中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2.3 休克 最常见的休克类型是失血性休克,但其他原因导 致的休克也不容忽视,较常见的是疼痛导致的神经源性休克。剧烈疼痛可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全身血管扩张,造成血容量 相对不足,发生晕厥及休克。疾病导致的休克患者还能耐受相当一段时间,而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对于严重创伤伤员意味着什 · 798·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预检分诊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二、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三、分诊目的: (一)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重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四、分诊系统功能 (一)经初步评估,根据病情决定优先诊治顺序。对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有关医师进行急救。病情稳定后再挂号收费。 (二)给予患者初步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吸氧等。 (三)根据病情,优先安排患者进行简单的化验检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四)减轻患者和家属人焦虑心情。 (五)保证急诊通道通畅,减少患者等待就诊时间。 五、分诊种类 (一)院前分诊 (二)灾难分诊 (三)院内分诊 六、病情分级 (一)一级——急危症(红色)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性复合伤。 2、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红色)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性剧烈头痛、腹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决定:进入抢救室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v 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 (三)三级——急症(黄)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决定:进入各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v 10分钟。 (四)四级——非急症(绿色) 1 、患者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决定:进入各诊室就诊或在各诊室及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v 15分钟。 六、对预检护士的要求 (一)评估 1 、获取简短的病史/ 主诉。 2、评估并确定患者的分级。 (二)措施 1 、问候患者和家属。 2、如为一、二级患者,马上与抢救护士联系,送入抢救室。 3、测量生命体征。 4、完成完整的预检记录。 5、对于事先通知来院的患者,协助传呼会诊医生。记录传呼及反应时间并通知急诊医 生。 6、通知家属在候诊区等候。 7、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及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8、及时接收“ 120”指挥中心指派的急救指令,迅速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司机,并协助做好出诊准备。 9、根据院前反馈的急救信息,通知抢救室、各诊室做好相应准备,维护院前救护网络资料。 10、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启动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及时上报。 精选文档

7-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 北京急救中心冯庚 设计和制定现场伤情评估程序预案十分必要,科学的伤情评估程序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迅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甄别。目前国际上有不少适合院前伤情评估程序,如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检伤分类法、SAVE (Secondary Assessment of Victim Endpoint)分类法、加拿大的Careflight分类法、英国的Triage Sieve and Sort分类法等,此外还有适用于儿童的JumpSTART法【1】等。但上述方法似乎都有不十分尽如人意的地方【2】【3】,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加科学、实用的检伤分类程序。本文仅介绍两种分类程序: ⒈START检伤分类程序 START检伤分类的名称取自其英文的头一个字母,其含义是简单评估和迅速提供治疗,该法为较常用的初级检伤分类程序,根据伤员呼吸次数、有无脉搏、意识情况(能否听从指令等)将其分为三类, 然后分别给予紧急治疗及后送、延迟治疗及后送以及期待治疗及后送的对应措施,其基本步骤如下: 框图A. START检伤分类程序 ⒉八步检伤分类程序该法由本文作者在 CESIRA检伤分类程序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因此亦称为改良CESIRA分类法。该分类法原是CESIRA分类法是意大利灾难医学会制定的检伤流程,其原名称取自意大利文,CESIRA的英文含义是Consciousness(意识), External Profuse bleeding(严重外出血),Shock(休克), Insufficiency of Respiration(呼吸障碍), Rupture of bones(骨折)及Another Pathology(其他情况)。该程序是为非医务人员的第一线救助人员使用而设计的,由于使用者不是医生,所以它避开了判定"死亡"(黑色)的部份,以免在法律上引起争议。 本文作者在CESIRA分类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将分类程序分为7个步骤,增加了黑色标识,完善了伤情判断的内容,其临床对策仍采用国际上流行的4类处理方式,即:立即治疗(T1)、延后治疗(T2)、轻伤(T3)及期待治疗(T4),其操作步骤如下: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工作制度。 二、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三、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超过38以上伴流感样症状患者给予测体温,戴医用口罩,并询问病人有关情况,且做好资料登记,将病人门诊就诊。 四、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使用后体温计用含氯消毒液500mg浸泡,晾干备用。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预检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理,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二、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三、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分诊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四、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缓。 五、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 六、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七、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

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八、对突发事件,立即执行呈报制度并记录。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安培、针头、刀片等输液器、注射器等 放锐器盒内放锐器盒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清洁员统一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塑料药瓶、棉枝、棉球 【各种引流管、敷料】 黄色垃圾袋内黄色垃圾袋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清洁员统一处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 2级B危重病人—— 3级C急症病人≥2 4级D非急症病人0~1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

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

精心整理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 北京急救中心冯庚 设计和制定现场伤情评估程序预案十分必要,科学的伤情评估程序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迅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甄别。目前国 ) 框图A.START检伤分类程序 ⒉八步检伤分类程序该法由本文作者在CESIRA检伤分类程序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因此亦称为改良CESIRA分类法。该分类法原是CESIRA分类法是意大利灾难医学会制定的检伤流程,其原名称取自意大利文,CESIRA的英文含义是Consciousness (意识),ExternalProfusebleeding(严重外出血),Shock(休

克),InsufficiencyofRespiration(呼吸障碍),Ruptureofbones(骨折)及AnotherPathology(其他情况)。该程序是为非医务人员的第一线救助人员使用而设计的,由于使用者不是医生,所以它避开了判定"死亡"(黑色)的部份,以免在法律上引起争议。 本文作者在CESIRA分类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将分类程序分为7个步骤,增 ⑸有无休克:根据伤员情况(口唇、面色及肤色、血压、脉搏以及有无烦躁、出汗等)判断,有休克者归为红色,无休克者进入下一步骤; ⑹有无呼吸异常及窒息表现:呼吸异常是指伤员有呼吸困难及呼吸形式改变(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的改变等),窒息则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障碍,如呼吸道异

物堵塞、气胸、连枷胸等。有呼吸异常及窒息者归为红色,按T1处理,呼吸正常者进入下一步骤; ⑺有无长骨骨折:长骨骨折指肱骨、股骨等处的骨折,有则归为黄色,按T2处理,无骨折者则进入下一步骤; ⑻有无其他情况:指伤员有无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异常情况,如头晕、腹痛、恶 3.WallisLA,https://www.360docs.net/doc/cf14510881.html,parisonofpediatricmajorincidentprimarytriagetoo ls[J].EmergMedJ.2006Jun;23(6):475-8.

关于急诊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规定

关于急诊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 各科室: 为更高效、更合理的对大批急诊病人进行分流,合理运用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现规定对大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分级,根据病情轻重,由重到轻对患者分别系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腕带以作区分,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具体规定如下: 1.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将病情分为四级,即濒危病人(1级,用红色腕带标记)、危重病人(2级,用黄色腕带标记)、急症病人(3级,用蓝色腕带标记)、非急症病人(4级,用绿色腕带标记),具体见“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附件)。 2.1级、2级患者送入抢救室做相应处理,3级、4级患者由急诊门诊处理。具体情况具病情变化灵活处置。 3.急危重症优先诊治,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各有关科室必须遵循优先诊治原则,简化相关手续,且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医务科 2013年9月30日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诊科接诊大批患者时,急诊科医务人员对病员的病情进行评估、分级。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4 2级B危重病人≥3 3级C急症病人≥2 4级 D非急症病人0-1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用红色腕带标记)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一、检诊、分诊目的: 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二、病情分级: 1级/A级:(濒危患者)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2级/B级:(危重患者)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3级/C级:(急症患者)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环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4级/D级:(非急症患者) 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三、检诊、分诊制度: 1.首诊医师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就诊手续,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 2.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3.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4.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科组织抢救工作。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doc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LC—006: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9年7月1日修订日期: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必须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 二、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替代。 三、预检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扼要了解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T、P、R、BP),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相关科室急诊值班医师。 四、对危重病患者应先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 五、注意传染病的预检,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 六、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两种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八、遇突发事件、大批患者来院应立即通知科领导、医务部、医院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有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预检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到达时间、患者送入病区时间。 十、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遇有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生效日期:2019年7月1日修订日期: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设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班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空气消毒每天不少于1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完毕后,主持者要及时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及时做好抢救登记,书写抢救记录,总结抢救经验。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吉林市中心医院急救医学部及其医务人员,我院急救医学部按《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目的 根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如下表): (一)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患者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院前心肺复苏 是 否 否 否 神志 昏迷/昏睡 烦躁 正常 正常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180/测不到 ≥110/测不到 160-179/90-60 100-109/40-59 140-159/89-119 90-99/60-79 120-139 80-89 脉搏(次/分钟) 扪不清 细弱 >100/<60 正常 皮肤温度/色泽 湿冷/苍白 湿冷/苍白 正常 正常 开放性损伤 是 是 是 否 疼痛评分(分) 不能自诉 不能自诉/7-10 4-6 1-3

(二)Ⅱ级:危重病人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Ⅰ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 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四)Ⅳ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不需要紧急处理. 四、分级流程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一)分区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图二):抢救监护区,适用于Ⅰ级和Ⅱ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伤员检伤分类

大规模灾难现场伤员检伤分类(triage) 首先在进入灾难现场前对灾难现场的潜在危险,要不断进行重新评估,个人装备(PPE)必须在任何时候戴好,提供有效的防护。灾难现场松动的砖头、裸露的电线头、水电气管路、残破的地板、裂缝和孔洞、松动的护栏、油料、噪声、温度、危险的建筑结构、危险的化学品、湿滑的地面等,佩戴好个人防护可避免来自于现场的一切危险、以下的装备可被认为是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头盔、安全靴、手套、安全护目镜、长袖衣服、哨子、头灯、手电筒、护膝、护肘、小刀、听力防护耳塞、防尘口罩、个人急救包等。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哨子,在现场哨声的含义,一声是停止操作、三声是紧急撤离,在任何时刻,任何人在发现任何对救援人员造成伤害的危险即将发生时都有权吹哨叫停,防止潜在的危险对救援人员的伤害。 要记住,在现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绝不单独行动。 救援的阶段:R E P E A T R:侦察和勘查 E:消除公用设施 P:初步表面的搜索 E:搜寻空隙 A:在通道上清理指定的瓦砾 T:完全的瓦砾清理 侦察:(需要了解现场的以下情况) 1、任务 2、地图 3、受伤者 4、潜在危险 5、进出口 6、所需物资 7、受损面积 伤员分类Triage

伤员分类目的:伤员分类是建立在医疗卫生需求明显大于可以提供医疗条件和人力可承受的范围之上时,这个条件是相对的和不断变化的。 如果灾难现场是不安全的,就需要应用反向伤员分类法,以挽救更多的伤员。 START:简单分类快速救治 首先呼喊指挥可以行走的病人、标为MINOR(轻微伤),指引他们到安全的区域;接下来检查PRM, R:呼吸,如果没有呼吸,需要开放气道、仍没有的挂黑色Triage卡片,恢复呼吸的挂红色Triage卡(立即治疗),有呼吸的,大于30次/分,红色Triage卡片,立即治疗;小于30次/分,检查P:外周循环, P:外周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2S,立即治疗,红色Triage卡片;摸不到桡动脉,红色Triage 卡片,立即治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S,检查M:意识状态;

急诊科预检分诊规章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 分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 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决定: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急诊病人分级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

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

(完整版)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第一节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1、门诊分诊人员必须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2、医院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就诊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他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到挂号室和普通门诊。 3、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生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4、普通门诊医生结合患者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佳妙病分诊点就诊。 5、发热门诊医生需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址。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检查,明确为传染病属不需住院患者转传染病分诊点治疗,需住院患者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排除传染病的可以转到普通门诊就诊。 6、发现原因不明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组织专家诊疗小组会诊,尽快作出临床诊断。不能够及时诊断的送隔离观察室观察。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病例,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

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规范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处理医疗废物。 第二节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预检分诊工作应由急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承担。 2、分诊护士对来急诊就诊的患者,需在5分钟内进行相应急救处理,判断病情危重程序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先抢救后交费。 3、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4、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进行检查。 5、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6、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7、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规范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处理医疗废物。 第三节儿科预检分诊制度 1、分诊护士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良

急诊检伤分类标准

急诊检伤分类标准 一、I级(危急)立即处理。 (1)成人:心跳或呼吸停止、插有气管内管或胸管、呼吸窘迫、内出血无法控制、昏迷、抽搐不止、吸入性伤害或发绀、中毒危及生命、收缩压≤80mmHg 或≥220 mmHg及体温≥41℃或≤32℃、严重创伤、灼伤等生命征象危极者。 (2)小儿(14岁以下之间的婴幼儿与孩童)心跳或呼吸停止、插有气管内管或胸管、内出血无法控制、昏迷、抽搐不止、吸入性伤害或发绀、呼吸窘迫有明显胸凹、发烧合并有出血点、中毒危及生命、免疫不全的发烧(>38.5℃)、脱水>10%等生命征象危极者。 二、II级(危重)5~10分钟内处理。 (1)成人:突发性神经学症状、头痛、腹痛、背痛、腰痛症状严重、急性尿滞留、晕眩严重、昏厥但意识恢复、胸痛原因不明、疑有骨折、小的开放性伤口、收缩压介于220mmHg 及180 mmHg之间、体温介于39~40℃或32~35℃之间、自杀行为或倾向等生命征象不稳定者。 (2)小儿:抽搐已停止、突发性神经学症状、嗜睡或哭闹不安但刺激有反应、头痛、腹泻或其他部位疼痛严重、有出血倾向者、心律不齐但血压正常、明显上吐下泻有脱水之虞、误食异物或药品或其他物质,有潜在危险性等生命征象不稳定者。 三、III级(紧急)30分钟内处理。 (1)成人:黑便、吐血、咳血但生命征象稳定着,抽搐已停止、头痛、腹痛、背痛、腰痛、关节疼痛合乎急诊条件者、服药过量但意识清醒、血尿或肾结石绞痛、皮肤疹症状严重、无伤口之软组织伤害、动物抓伤等患者。 (2)小儿:不在I级、II级之内合乎急诊条件者。 四、IV级(不紧急/非急诊) 不符合急诊条件,可延后处理或劝说去看门诊。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第一条分诊目的 (一)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三)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四)增加患者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第二条病情分级 (一)一级:急危症 1、患者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患者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二级:急重症 1、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患者。 (三)三级:急症 1、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四)四级:非急诊 1、患者情况:病情不会加重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患者。 第三条分诊制度:

(一)当班护士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就诊手续,并做好就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患者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二)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对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收费。 (三)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四)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政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保卫处报告。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

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内容清晰)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检诊分诊处,检诊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检诊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 4、接“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检诊,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检诊。 6、经检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检诊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检诊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急诊急救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有无感染征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宫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天,后若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生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臵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

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 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 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臵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 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 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