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教案

生物教学论教案
生物教学论教案

生物教学论教案

【篇一:中学生物教学论实践教案模板】

课题

系: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手写)

【篇二: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

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

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

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

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

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

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

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

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

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

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

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

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7.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密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8.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0.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2)观察与实验(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

中对预期的要求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4、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

的合作能力等。

5.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

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

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

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

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

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3.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的联

结主义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③强调内在动机④强调信息提取。

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

反应。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

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

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

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

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

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

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

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

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

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8.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

一个“协助者”)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9.概念转变理论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

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

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

影响。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1.导入技能的目的:(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引

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

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旧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7)事例导入(8)悬念导入(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2)导人要

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

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

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

力的提高。

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

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

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3)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

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

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

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

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

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

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

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

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

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讲解有两个特点:①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2)描述式(3)原理中心式(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1)目标要具体、明确。(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

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

互的内在联系。(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4)讲解

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

分明。

(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

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二)要点(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

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

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3)注

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

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

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

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

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

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

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

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5.强化技能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16.强化技能的类型(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

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2)注意多样化: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

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如果使用不当,反

【篇三: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

中学生物教学论(刘恩山)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

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

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

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

专业知识及技能:

(一)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

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

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角色的转变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

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也称作“科学”、或“自然科学”。

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

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驾御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

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

中学习的成果。

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对比:

共同点: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课

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

个依据”的作用。

不同点:(一)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

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二)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

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三)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

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四)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五)生物课程标准隐含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

而不仅仅是教好一门教科书。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第三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

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制定生物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前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提出的培养目标

(二)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

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宏观目标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教育方针生物学课程单元目标或章、节教学课时计划

或教学目目标(或学模块目标目标教学目标

标段目标

国家指定学科课程(专家制定)教师制定教师制定教师指定

图1-1 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三、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我国2000年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

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1. 7~9年级学段的生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神巫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

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

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

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

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

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关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

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

1.知识方面的目标

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

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3)爱国主义教育: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实体镜等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以及正确的使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常用工具。

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有:徒手切片、制作装片、染色,解剖无脊椎动物,观察动物行为并做出解释,估计种群密度,使用检索表,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测定等。此外,高中生还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②科学探究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分类、变量分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图、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数据的整理与表达、对结果的解释和的出结论及交流等。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第四节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教科书实在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生物学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作业:

1.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了解目前在我国中学使用的生物教材有哪些种类。

2.讨论分棵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哪些优势和原因

3.为什么在中学开设生物学课程?

4.根据某一学段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总目表和本地区的特点,讨论并列出该学段生物学课程应实现的具体目标。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第一节关于自然科学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一)定量化;(二)观察与实验;(三)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

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四)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五)科学过程:

①确认和表述问题;

②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③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④根据证据来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庇佑,对假设进行修改;

⑤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

二、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一)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对自然界、对他们研究的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家在解决问题和解释生物现象时还运用推理的方法。

(二)科学是一套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假设、观察和实验。

(三)科学是一个知识体

科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果,是科学静态的维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科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在科学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一维度的内容对学生科学素养的

形成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

①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

域之中的;

②学生已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③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④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

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⑤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

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二)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

确态度;

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二、生物科学素养

(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1987年,ewing等人

1989年,jone在《美国生物教师》发表了题为“生物学素养”的文章

1992年,gibbs等人

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

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二)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 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关于科学素养的概念,是强调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知识、科学探究、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四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三)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

1.肤浅的生物学素养

2.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

3.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

4.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1. 2.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过程。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适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适应的刺激而表现出的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行为学习理论中主要有三种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华生1878——1958)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edwardlee thorndike,1874——1949)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burrhus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华生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②刺激—反映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③频音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④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重点和难点。

⑤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练习。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又叫试误学习理论,是在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他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

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

成联结;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桑代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学习律。

准备律;叫练习律;为效果律。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①按照准备律,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预先

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

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②练习律提示着练习经过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否则会逐渐被遗忘。

③从效果中可以看到,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只

有练习没有答案,不知道对还是错,即

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

④从桑代克后来对效果律来看,奖赏和惩罚的作用并不等同,奖赏

比惩罚更加有力,我们应当多用表扬少

用批评的教育措施。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刺激—反应—强化”

理论。

在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且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

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

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

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体育理论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体育理论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体育教案体育理论教案 体育理论教案 时间:第1周第1课时(教室)主备人:余裕强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注意事项及要求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使身高增长,体重增加,呼吸机能和心脏功能提高。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

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各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上课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1)上课着装要整齐,得体。尽量身穿运动装,必须脚穿运动鞋或布鞋。 (2)上课必须纪律严肃认真,积极听课,认真训练,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3)上课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4)上课必须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健康课达到的其他教育效果: (1)培养吃苦、耐劳、坚韧的精神。 (2)养成力争上游、不服输的思想品德。 (3)加强道德情操的养成、创造能

力的培养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值,促进骨骼和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体育运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 初中生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初中生的骨骼增长较快,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能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较弱;肌肉的发育以长度增加为主,肌肉细长,肌力较差。容易疲劳,所以在在形体训练中要注意: 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姿势;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要变换体位练习,以促进形体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全面发展。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高中体育理论课教案集-理论教案

理论教案1 内容:新学期的任务、要求和打算 目标:(1)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从而在生理上和 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让学生懂得教师提出的上课新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和教师紧密配合,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 而作出努力。 步骤: 一、任务 1、体育卫生基础知识 2、中长跑练习和测验 3、侧身滑步推铅球 4、支撑跳跃男生:跳箱女生:山羊 5、篮球传、接球和技、战术训练 6、自选内容 二、要求 1、时刻牢记一个高中生应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出不适合高中 生的事情。 2、一切行动听指挥。体育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场地大、 上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每个 人的自我约束力必须得到加强,虽然我们的体育教学考虑到每 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在纪律和上课的规范上必须得到加强, 使全班每个同学在体育课上步调一致,做到既让学生充分活动 开,又很流畅,放得开又收得拢,真正体现体育课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 3、自觉遵守体育课的常规。体育课有其特殊性,为保证学生活动 时不止于受伤,绝对禁止穿皮鞋,尽量保证服装能适合上体育 课的要求。 4、多相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体育活动必须有几个人或是几十个 人的通力协作,才能玩得开兴和有兴趣,也才有劲头,这样才 能达到身心娱乐的效果,也才能在活动中激发每个学生的集体 主义精神和整个班级的、强烈的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

三、打算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 动性。 2、平时经常和学生都交流,听取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要求,教师 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在安排课时适当作些调整,争取满足学生 的合理要求。 3、在讲解一些技术动作时,多用一些力学原理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让高中学生自己去进行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 知其所以然”,从而加快掌握的速度和掌握的程度。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转)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 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物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及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等和高等生物教师及研究、管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计划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1、什么是科学实验?实验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有哪些(2项)?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有何区别与联系? 1)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使自然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暴露它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无法暴露的特性,以便通过观察和研究来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设置对照原则、真实客观原则 3)联系:观察是实验的基础,而实验又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活动,以致实验与观察常常被合并使用;区别:观察是收集自然界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人们所期望的东西。 2、生物学实验主要有哪些主要类型?请举例说明。 1)观察鉴别实验。例如实践的“观察花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侧重于通过观察认识生物学对象,重视观察结果。 2)验证性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侧重于通过实验证明已有结论,实验的结果和过程并重。 3)探究实验(局部探究实验全程探究实验)。例如“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侧重于通过实验发现新知识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侧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和自主获得结论。 4)模拟实验。像高中的“细胞模型制作”“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是按照真实实验的原理,利用不相干的替代材料所做的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 3、验证性实验有哪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举例说明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1)先讲后做型、先做后讲型、边讲边做型 2)正确的选材决定着实验的成败,正如孟德尔选择闭花授粉的豌豆做杂交实验,普鲁斯特利选择生长旺盛的植物做光合作用实验。 4、举例说明模拟实验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原型的引入——基于模型的实验——基于原型的阐释。如“探究细胞体积大小与物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09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10级杨鹏 一、生物区别教学及形式 答:生物区别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形式,全体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教学汁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学习的同时,根据主客观的需要与要求、有部分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别学习有关课程的加深加广的内容,其中包括实践和到校外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这就是区别教学。 形式: 1、课外小组活动(校外、校内、社团、研究性学习、小项目); 2、选修课 二、评价功能 答: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等作用。 1、反馈——调节功能 2、动机功能 3、巩固功能 4、区分—监督功能 三、板书作用 答: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板书的直观性表现为图文并茂。2、教学板书的条理性表现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3、教学板书的简洁性表现为词语精炼,提纲挈领。4、教学板书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学板书形式上的多样性。5、教学板书的启发性表现为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揽的局面。 板书是教师教授的提纲,也是学生听课和复习的线条。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内容和重点,了解知识的知识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其作用表现为: 1、优化理解教学内容 2、强化信息记忆 3、增加教学趣味 四、事实、概括、应用的关系 举例说明:学习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教师做了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块已经凝固的新鲜猪血,表面和用刀剖开之后内部颜色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血块表面呈鲜红色,内部呈暗红色,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血块表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颜色

鲜红;血块内部血红蛋白与氧分离,颜色暗红。由感性到理性,掌握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技能 答:一、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包括:有领导的认识过程、间接的认识过程、个体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六、程序教学法及其发展 答:程序教学法也称程序学习,是帮助教师将课堂的集体情境改变为个人的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有如下几个原则:小步子原则、减少线索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速度原则、验证学习原则。 其理论基础:刺激—反应理论(S—R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七、引起动机的方法 答: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1、建立學生的自尊心 2、利用學生現有的動力 3、引發淺在的學習動機 4、提供良好的示範作用,以身作則。 5、創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6、利用活動或輔助工具來引起興趣,例如遊戲、影片、繪本。 7、引導發問。 8、學生的接納態度。 9、老師的態度。 10、家長的鼓勵。 11、老師的教學創意 12、家長的鼓勵和讚美。 八、科学探究过程环节、您的看法 答:其一般过程包括: 1、确认和表述问题 2、根据问题提出假说 3、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4、根据证据而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必要,对假设进行修改 5、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中 科学探究的题目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时事所强调的科学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科学探究题目的又一选择。有

体育教学论复习(聪哥版本)教案

考试时间/地点:2016年7月6日 上午8:40---10:40 1 教学楼2 《体育教学论》学习纲要 名词解释 ① 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 主要责任,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第三章】 ② 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被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 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身体练习、运动技术学习和教学比赛体验等。【第四 章】 ③ 体育认知是人对运动的感觉和在这种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运动规律的认识。【第五 章】 ④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各层次)的教学进行的诸 多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第七章】 ⑤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 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 过程实施方案。【第七章】 ⑥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 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第 十章】 ⑦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原则,对体育“教”与“学”的过 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第十二章】 13体教10班 201324042009 覃志成 2016年7月1日星期五20时9分8秒

连线题 2、说明体育教学要素的构成有几个方面?各要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①教学目标——“为什么要组织体育教学?” ②教学主体(学生)——“体育教学为谁而组织?” ③教学主导(老师)——“体育教学由谁组织实施? ④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教和学的是什么? ⑤教学过程——“体育教学通过怎样的路径实现目标” ⑥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在什么环境下组织? ⑦教学方法——“怎样实现最好的教学? ⑧教学评价——“体育教学最终效果如何? 3、请对“初步掌握篮球运球技术”的目标予以分析和修改(按照学时目标)? ①原则:先对主教材内容具体化——行进间运球; ②加入课课练:下肢力量素质。 ③认知目标:通过……(主教材学练),使95%(以上)的学生清楚所学动作的运用 价值,理解动作方法及技术要领、重难点等知识,正确区分行进间与原地运球技术的异同。 ④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法学法,使85%(以上)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 技术方法,75%(以上)学生能够实现所学技术灵活运用;发展力量素质,提升健康水平。 ⑤情感目标:教学中学生自觉遵守常规,勤于思考,乐于学练,积极与教师、同学 协作,勇敢、自信地完成教学任务,身心得到最佳锻炼和释放,人人有进步。 ⑥负荷目标:预计练习密度35%,生理负荷平均心率135次/分钟左右。 4、说明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要素和制定原则是什么? 外部特征: ⑴教学目标的层次:超学段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 标、单元目标(内容目标)、课时目标。 ⑵各层次目标的功能与工作:各层次目标主要功能、各层次目标的搭载文件、制订各层次目标 的主要工作。 内部要素: “达成什么样的课题”(课题)、“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条件)、“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标准)三个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得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得现象,这就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得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得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就是科学界不能接受得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得认识。 2:简答题:请您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得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得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得工具,主要就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得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您就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得关系得。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得基础;评价就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就是无效得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得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3)创造冲突得真实得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4)注重互动得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得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得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瞧,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与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得特点瞧,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与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得变化包括( ) A:声音得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得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得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得问题就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得场所C:光合作用得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得特点得就是( )。 A:可用缩时得方式表现复杂得长过程得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与各

体育教学论

体育教学论 1、在中国的古代学校教育中,一些近似现在体育的成份被列入了课程之中,在“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了的“ 六艺”,其中的“乐”、“射”、“御”中就含有体育教学的成份。 2、在国外学校教育中最早关注体育教学的应属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自然主义教育哲学思想,认为人的发展是沿着身体、情感和理智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教育也应遵循这一自然的顺序,先进行体育,再进行德育,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近代的国外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古兹姆斯和裴斯塔洛齐等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锻炼。 3、体育教学共由8 个基本因素组成。它们是: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第一个使用教学论概念的是17 世纪的拉特克和夸美纽斯 拉特克: 教学论者 和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他们将教学论界定为“教授法之学”或“教授术”。 4.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相对于具体的体育学科教学而言的,其研究对象应该是体育教学活动。其既具有理论学科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学科的性质。但相对于教学论而言,体育教学论应该偏重于应用学科。 5.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所谓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其包括以下含义: (一)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统一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运行的过程 (三)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以身体练习为重要媒介的交往实践活动 6.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 体育教学目标 即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所要得到的效果。 (二) 体育教学内容 即教什么或学什么的具体内容。其既包括了教师教的内容,也包括了学生学的内容。 (三)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是绝对不可缺乏的因素,必须依靠体育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体育教师这个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师所具有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等。 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水平和能力,如较全面的运动技能水平、良好的组织能力等 (四)学生 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和可能,因而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 1)认知前提: 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信息之前已有的经验储备,如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等 2)学习能力: 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能力。 3)情感特性: 学生对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和情感类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古田县第一中学陈小瑾 刘恩山教授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它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通过总结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并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的有益成果,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价、教师备课、课外活动等问题的科学规律,把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理论化、科学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这本书是根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教师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它不仅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也是在职教师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本书中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概述了指导生物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原则,具体介绍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中的安全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等等。本课程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帮助在职教师去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这本书之后了解到要做好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特点和实质的理解,这种理解会影响教师工作中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深入和变化。生物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与时俱进。同时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于生物科学、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另一个是人们对于青少年认识规律的认识。因为中学生物学课程包含了科学和技术的内容,所以生物学教师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和技术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因为学生是一个很灵活的群体,教师要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 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例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学习并且掌握这些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传授知识,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一个老师,要想有效地传递知识给学生的前提必须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整个教育过程将会是教师的一台独角戏罢了。刘恩山教授很详尽地告诉我们导入技能的类型有九种: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我觉得书中对这九种导入的概述是很全面的,他还强调在应用这九种导入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应用的原则与要点,就是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

体育教学论复习

1、春秋战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乐”、“射”、“御”体育教学。3、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卢梭、古兹姆斯和裴斯塔洛齐等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锻炼。4、1903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体育课程的必修地位,这是中国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了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也是中国近代体育教学的真正起步。5、17世纪的拉特克《教学论者》和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体育教学的8个基本因素是: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 学方法、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含义:(一)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统 一过程(二)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三)体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以身体练习为重要媒介的交往实践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一)体育教学目标:(二)体育教学内容:(三)体育教师(四)学生,。(五)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六)体育教学环境(七)体育教学反馈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三)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四)人际关系的多边性(五)教学效果的综合性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层次A体育教学目标的纵向结构就体育教学目标内部而言,按照教学过程的持续时间可分为:1、学年(学期体育教学目标2、单元体育教学目标3、课时体育教学目标B体育教学目标的横向结构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技能目标4、体能目标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1、体育课程标准2、学生的实际 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 4、学校体育教学条件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对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我国的体育教学七个基本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提高运动队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依据:1、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运用要求:1、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2、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3、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的安排活动量。4、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5、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和进行自主运动的能力。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促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依据:1、游戏的特性2、体育教学中运动情感变化的规律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运用要求:1、要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中的乐趣。2、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3、要让每个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4、要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5、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6、体验乐趣不忘“磨练”、体验成功不忘“失败”。 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依据 1、较好的掌握运动技能利于参与终身体育的规律 2、体育教学条件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运用要求:1、要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倡导独立性学习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淡化知识系统性 D.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 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1902年 B.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要有统一性 B.要有多样性 C.要有传统性 D.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考试分数高与否 D.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的 B.相辅相成的 C.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教师 B.教师和学生 C.学生 D.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直接和间接经验 D.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理论联系实际的

体育教学教案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课教案 上课时间:第1周上课人数:30人上课场地:体能训练中心瑜伽教室上课教师: 教学内容一、师生见面分班; 二、介绍本学期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等; 三、瑜伽简介;讲解上课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任务一、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瑜伽的基本知识。 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瑜伽对人体的作用及瑜伽对人生的影响。 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瑜伽的锻炼方法及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课的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准备部分20 分 钟 课堂常规: 1、师生见面分班; 2、师生互相问好; 3、登记学生花名册、学号、姓名、专业、电话; 4、安排体育委员; 5、宣布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并提出上课要求。 基 本部分60 分 钟 一、瑜伽简介 (一)瑜伽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瑜伽源于古老的印度。梵文瑜伽(YOGA)的本意是“和谐” “相应” “统一”。瑜伽的动作大多模仿动物及植物的形态来调节身体各个腺体,雕塑身体姿态。它集健美、强身、修心、养性于一身,是人类在最原始的自然状态下创造的一种身心双修的方法。 瑜伽通过多达84000余种不同体位,伸展肌肉、雕塑形体、调节内分泌;并通过休息术和语音冥想放松神经、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延缓衰老、清晰思维。结合了力量、柔韧、平衡、放松和意识,来达到身心和谐的统一境界。瑜伽的练习,对人体的中心柱—脊柱以及其它部位的骨骼、关节、韧带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对改善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功能也不无益处。 (二)瑜伽种类 瑜伽相对而言可分为智瑜伽、业瑜伽、信仰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六大类组成。 本课程主要介绍哈他瑜伽。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两个体系,一为精神体系;一为肌体体系。人的平常思想活动大部分是无序骚乱的,是能力的浪费比如:疲劳、兴奋、哀伤、激动,人体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现象不太严重时,通过休息便可自然恢复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动的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和肌体上的疾病。体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骚乱,消除肌体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恶性循环的运动;通过调息来清除体内神经系统的滞障,通过庞达控制身体的能量并加以利用。 (三)瑜伽与一般运动的不同 瑜伽一般运动 必须集中意识,使身体在某姿势下静止维持一段 时间,而达到身心的统一。使内分泌平衡,身体 四肢均衡发展。全身舒畅,心灵平静,内在充满 能量;睡眠时间不需要太长。 使身体机械式的不停地动,无需用意识。使肌肉 发达,但不均衡。体力易消耗,肌肉易疲劳,需 要长时间睡眠以恢复体力。 (四)瑜伽的好处 瑜伽是一种帮助我们协调身体和精神的行之有效的传统科学。它还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身心相关的疾病。瑜伽最大的特点是它严谨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修炼瑜伽,男女老幼都可以练习,它对人体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对防病健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消除烦恼,平静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