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聚变对人类的意义

浅谈核聚变对人类的意义
浅谈核聚变对人类的意义

浅谈核电应用及其未来前景

摘要: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终将枯竭,基于核裂变反应的核裂变能源也由于安全性和核废料的处理等问题而不尽如人意.人类期待着新的能源.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而且由于这种能源干净、安全,且以用之不竭的海水作为原料,因此,受控热核聚变能是人类下一世纪的能源的主要希望所在。

关键词:能源核聚变发电可控人造太阳

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5兆瓦(电)的核电站。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非常快,工业产值占全民GDP 比重很高。工业化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能源需求很大,特别是电力需求。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电力供应基本方针是:优先发展火电和水电,以保证电力快速增长的需求。然而,最近几年,我们频繁在各大媒介看到缺电的报道,这说明中国的电力需求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要寻找新的能源增长点。

中国传统依靠水电和火电的传统战略被迫改变。原因如下:

1. 交通压力大。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炭分布极不均匀,却大部分煤炭资源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少数几个北方省份,而中国经济发展则是先从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先开始的,要把北方大量的煤炭运到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地区,交通压力可想而知。为此中国新建多条运煤的铁路,比如:大秦铁路等,但远不能满足运力的需要。公路方面,从京藏高速内蒙到北京段大塞车显现就可知道,现有的公路不能解决不了运力的矛盾问题。

2. 火电污染环境。

火电发电想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大量粉尘,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世界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各国都有节能减排承诺。多年来,中国在能源消费特别有害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饱受国际社会诟病,中国已经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少40%到45%,这还是一个保守的能拿到国际层面上的数字,国内的努力目标可能会更多,要求更加严格。是实现这个目标,恐怕最重要的是减少煤炭的需求,用其它的清洁能源代替煤炭了。

3. 水电开发过度,面临枯竭。

2008年4月份,南方周末题为“西南水电为何疯狂”的报道,文章阐述近些年国内各大电力公司在西南地区跑马圈地的情况,导致西南地区水电开发过度,比如:岷江的干支流的水电站约有60座以上,开发率超过了80%。中国的水资源有60%-70%分布在西南,而在西南地区的疯狂开发至水电开发接近饱和,过度的开发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4. 其它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成熟。

现在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能源等。太阳能受地区限制,很多地方年平均太阳日不足,无法开发,且现在太阳能技术还不成熟,发电规模小,占地面积大等绝点,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太阳能发电成本高,上网电价高达2-3元,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太阳能发电基本不可能,如果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恐怕民众的口水都能把电网和发电企业淹没。风力发电也首先地域限制和天气限制,发电的规模小,无法满足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生物能源等目前还停留在技术研究和实验阶段,无法投入使用。

所以说,发展核电是符合现在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因为核电是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经济、清洁”的能源;核电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是21世纪人类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因此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保障。加快核电发展和核电制造技术国产化,也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制造能力提高的标志,因此,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目前的核裂变发电是存在风险的,因为核裂变是不可控的,历史上就发生过几次严重的核事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核事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比如三哩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等,都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但是,无论哪一个拥核发电技术的国家,都不会放弃核发电,因为它是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最优秀的能源,整体来说,核裂变发电是利远远大于弊的,但是它毕竟还是存在风险的,所以政府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于是,核聚变发电的研发被全球各发达国家提上了议程。

相比核裂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会更多,这也是氢弹威力要比原子弹强大很多的原因,而且核聚变的选材更加广泛,其原料可以直接取自海水,来源几乎取之不尽,因而是比较理想的能源取得方法,而且核聚变带来的放射性污染会少很多,也不会产生很多的核废料,因此核聚变反应的控制和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研究项目。

讲到可控核聚变研发,就不得不说说“人造太阳”计划,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倡议于1985年,并于1988年开始实验堆的研究设计工作。经过十三年努力,耗资十五亿美元,在集成世界聚变研究主要成果基础上,ITER工程设计于2001年完成。此后经过五年谈判,ITER计划七方2006年正式签署联合实施协定,启动实施ITER计划。ITER 计划将历时35年,其中建造阶段10年、运行和开发利用阶段20年、去活化阶段5年。中国政府坚定支持中国参与ITER计划,胡锦涛多次就此做出重要指示。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中国政府于2003年1月决定正式参加ITER计划谈判。此后,中国还积极推动谈判进程,为尽早启动实施ITER计划进行不懈努力,这期间,中国先后承办了ITER第九次和第十一次政府间谈判会议。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该计划将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堆,将研究解决大量技术难题,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备受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核聚变研究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与不可再生能源和常规清洁能源不同,聚变能具有资源无限,不污染环境,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等优点,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之一,也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ITER计划是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必不可少的一步,其目标是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ITER计划集成了当今国际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拥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国际上对ITER计划的主流看法是:建造和运行ITER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基

础已经具备,成功的把握较大,经过示范堆、原型堆核电站阶段,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商业化。ITER计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机会参加的最大的多边国际大科学工程合作项目。参加ITER计划有利于大幅度提升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参加国际合作的层次;有利于推动我国聚变能研究开发,加快我国聚变能开发进程;有利于我国学习掌握大型国际科学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行和维修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超导技术、稀有金属材料技术、高电压技术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利于锻炼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我国聚变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经过三年谈判,2006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 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全面实施的准备阶段。2006年5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代表我国政府与其他六方一起,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草签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联合实施协定》。这标志着ITER计划实质上进入了正式执行阶段,即将开始工程建设,也标志着我国实质上参加了ITER计划。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位于世界先进行列。2012年4月19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中性束注入系统(NBI)完成了氢离子束功率3兆瓦、脉冲宽度500毫秒的高能量离子束引出实验。本轮实验获得的束能量和功率创下国内纪录,并基本达到EAST项目设计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基本克服所有重大技术难关。

EAST装置辅助加热系统是国家“十二五”大科学工程,2010年7月正式立项,它是使EAST具有运行高参数等离子体的能力,从而可以开展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密切相关的最前沿性研究的重要系统。EAST中性束注入系统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涵盖了精密的强流离子源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

2013年1月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又获重大实验成果,其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NBI)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初步验证了系统的长脉冲运行能力。

科学家们介绍说,本轮实验获得的长脉冲中性束引出,在国内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在中性束注入加热研究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EAST装置辅助加热系统主要包括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中性束注入系统这两大系统。

EAST中性束注入系统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涵盖了精密的强流离子源、高真空、低温制冷、高电压及隔离技术、远程测控及等离子体和束诊断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本轮实验中,中性束注入系统团队按实验计划仅利用10天的调试,即获得束能量30千电子伏、束流9安培、束功率约0.3兆瓦、脉冲宽度100秒的长脉冲中性束引出。实验在成功测试兆瓦级强流离子源性能的同时,也验证了NBI各子系统具备100秒的长脉冲运行能力。目前获得的实验结果具有里程碑性质,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具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已基本克服重大技术难关,为中性束注入系统在2013年投入EAST物理实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可控核聚变技术成功应用目前来说还是不现实的,目前世界多国共同研发,保守估计还是要等到21世纪中期才能商业化利用,而且目前可控核聚变的研发,各国投入巨大,但是研发出来的成果相对不多,所以各国政府,科研部门其实都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网上就经常有人质疑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是不是一个骗局,但是我觉得,科学本来就是一个赌博的过程,而且现在可控核聚变仍然处于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解决未来的能源问题,我认为研发可控核聚变依旧是值得一做的,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科研成果都是在人们的质疑声中诞生的。但是立足当下,我们还是应该两手抓,既要大力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也要不断对现有核裂变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提高它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军事知识》

参考文献:《物理》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 13级林学1班向硕 01 人们常常说独木不成林。“森林”这两个字就是由5个“木”字组成的,它已经从文字的形象上揭示了森林的一个外部特征:它有众多的树木。 生态学家告诉我们,从本质而言,森林的概念应该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下木、草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类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一体的绿色自然体。森林就是一个世界。森林对人类的意义更是非常之大,人类需要森林的作用,森林可以造福人类,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森林的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制造氧气: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的制造氧气供给人类呼吸,因此森林被叫做地球的肺,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据统计, 1公顷森林一年生产12吨氧气,全世界森林1年共生产45 9亿吨氧气供人类呼吸,同时吸收掉近千亿吨二氧化碳。其中l公顷闭叶林,在生长季节, l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嗤,释放吨氧气。一个成年人每日呼吸消耗公斤的氧,排出公斤二氧化碳。根据这个标准叶算,l公顷,目叶林制造的氧气,可烘1,00 0人呼吸。一个人只要有10平方水的阁叶林面矽,就可以满足呼吸用砒7氧气。城市中各种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呼吸放出的量大2~3倍,所.以每人应具有30~40平方张的森林绿地面积(参考bing数据)。森林简直就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氧气的制造厂,森林源源不断的制造氧气供人类使用,给人类的生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维持生物群落,保持物种多样性:众所周知,森林是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众多的生物种群和群落。森林给它们提供荫蔽,给予它们所需要的食物,环境,水,空气等等。因为森林的存在,维持着生物群落,从而对人类造成了间接的影响。因为森林的种类多样,按照森林外貌划分可以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按照用途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讲解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5.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7. (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 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4.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6. 酸雨与人体健康 17. 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8.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19. 汽车与环境 20. 无污染汽车 21.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2.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3. 降解塑料的发展 24.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5. 水体的富营养化 26.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7. 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8. 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9. 创造绿色电能 30.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1. 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2.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3. 绿色消费 34.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5. 氟利昂问题 36.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7. 臭氧层破坏 38. 某河流综合整治 39. 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与健康 40.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2.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3. 农药污染的影响 4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45.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46.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47. 居室污染

森林的作用

森林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森林指的是地球上那些长满了树的区域。这些区域给早期的人类生活提供了食物、燃料、木料、药材和其它生存物质。人类的文明有起源与森林密不可分,那时人类制造工具、房屋、城池、车轮、木船的所有原料都来自森林。森林还萌发了人类的美感,使人类做出了无数艺术创造。森林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虽然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很快致命,但森林作为一种"调节剂",却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安危。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 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

可再生能源浅谈论文

可再生能源浅谈——研究性学习高一10班王浩然杨帆胡玥许光灿吴逸飞李郅萱 一、太阳能 太阳能以其丰富的储量和获取途径的方便,可以称得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直接利用主要是通过其光和热,但是不易转变成为机械能。电能以转化形式多样、方便的特点,可以作为传输能量的最方便的形式,因此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需要将太阳能先转化成电能,再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而从太阳能到电能这一步,如果能尽量降低能量损失,减少成本,提高转化率和转化速率,那么就可以将太阳能作为现有的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替代品。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直接转化,第二种是借助中间物质转化 1.直接转化——太阳能电池 原理:光电效应 在因为光具有能量,在光子的激发下会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时,电子就会逸出金属原子表面,大多数会沿垂直金属的方向运动【因为不确定性原理所以并不是所有】。只要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极限频率,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立即就会逸出光电子,发生光电效应。当在金属外面加一个闭合电路,加上正向电源,这些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便形成所谓的光电流。 太阳能电池就是通过吸收光子并把原子中的电子击出轨道来产生电场的。其材料需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是很强的吸收光的能力,不能有过多的反射;其次是原子内部金属键要比较弱,这样电子的逸出功比较低,才容易被打出;再次材料本身要有一定的导电性,这样才能在外接负载后形成闭合回路,并且不至于生成过多的热能【内阻过大时内电路消耗的能量会过大,降低效率】 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包括硅太阳能电池、多晶体薄膜电池、有机聚合物电池、纳米晶电池、有机薄膜电池、染料敏化电池和塑料电

核聚变

学年论文 核聚变——未来的新能源 班级:08113 学号:27 姓名:宋广佳 指导教师:姚大力

核聚变——未来的新能源 0811327 宋广佳 【摘要】:氢弹应用的正是聚变原理,这是人类利用核聚变能的首次成功尝试。两个氢原子合为一个氦原子,叫核聚变,太阳就因此释放出巨大能量。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核裂变还要多,而其辐射却要少得多,而且核聚变燃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关键词:核聚变未来新能源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古人伐木为薪,后来柴薪逐渐被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取代。而今,化石能源面临“危机”,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替代柴薪的第一次能源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这些宝贵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据估计,100年后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将会枯竭。面对即将来临的能源危机,人类开始寻找新能源。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高效能新能源的利用,都会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带来一次新的飞跃。新能源的开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为一次能源,而焦煤、蒸汽、液化气、酒精、汽油、电能为二次能源。其次,按利用状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前者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下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现阶段指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五种;后者指由于技术、经济或能源品质等因素而未能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人们正在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开发新的能源。从长远来看,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人类将从“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核电站正是合理利用核能的一个途径。而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各种新能源也正在开发过程中。日本政府于1993年就提出旨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阳光计划”,每年都要为新能源技术开发拨款约362亿日元。日本新能源利用的目标是,到2008年争取使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3%。美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确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目标是,发展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非常规的甲烷资源,发展氢能的储存、分配和转化技术。 为什么太阳能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能量,好像永远不会枯竭?这个疑问直到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才有了答案。在极高的温度下,太阳物质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其中极小一部分来到地球,成为地球一切生命和能源之源。 一、什么叫核聚变 世界上的每一种物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会分裂或合成,变成另外的物质。物质无论是分裂还是合成,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过程。大家熟知的原子弹利用的则是裂变原理,目前的核电站也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核裂变虽然能产生巨大能量,但裂变堆的核燃料蕴藏极为有限,不仅其强大辐射会伤害人体,而且废料也很难处理,可能遗害千年。1946年,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上空引爆,此后不久,氢弹爆炸又获得成功。氢弹应用的正是聚变原理,这是人类利用核聚变能的首次成功尝试。两个氢原子合为一个氦原子,叫核聚变,太阳就因此释放出巨大能量。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核裂变还要多,而其辐射却要少得多,而且核聚变燃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氢弹威力无比,却无法控制,一旦释放就无法挽回。是否可以控制聚变能,使之缓慢释放,造福人类呢?

森林的作用

森林以其兼具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和拥有巨大生物生产能力而成为陆地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可物化的产品,而且能够营造优美的环境、发挥强大的生态效益,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性的支撑。举目古今中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不与森林的消长、林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森林与林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使许多地方的森林消减和衰退。该趋势若继续下去,未来特有比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口依赖比之今日更少的森林,这对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以及生命支持系统将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地限制人类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森林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在生态学研究中经常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来描述。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这些效益如何进行估价,一直是困扰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重要问题。能否给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进行科学的估价,将直接影响着各级政府决策的过程。下面我们将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来探讨森林对人类的贡献。CONST ANZA等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控制、地壤发育、营养循环、废物处理;生物控制、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14项)计价表明,全球森林每年提供服务的总价值约为4.7万亿美元;每公顷约969美元(其中提供原材料和食物生产分别为138美元和43美元,两者占18.68%.我国学者(1999)计算了全国38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约为117.401亿美元/年,其中,生态效益价值约为93.39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79.55%,社会价值此处指其文化价值)约0.2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0.17%,而森林自身的经济价值约23.8亿美元/年,占总价值的20.28%。可见,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价值反映在生态效益上,其价值是经济价值的3.92倍。我国学者(1999)对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研究的结果表明,黑龙江森林总效益值为 498.687亿元,占全省(1999—1992)年平均总产值1522亿元的32.7%。在森林总效益中,有形产品(经济)的效益值与无形产品(公益)的效益值的比值为1:5.83。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常表现为森林的“无形产品”,相对于林木资源等“有形产品”来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然而,这些无形产品一直在为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默默地贡献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也无时无刻地与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世界的人口巨增、资源危机、环境恶化、随着人们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与渴望,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对更为重要也将更加倍受重生视。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对森林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关注,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在绿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这是因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木是粉尘过滤器、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树木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好处……保护森林和植被 一、森林的作用: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能保护土壤;森林能涵养水源;森林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森林能净化空气;森林能消除噪声。 二、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其价值就远不止这些了。据粗略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位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等等。讲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万美元了。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着手研究森林的间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时间对森林的见解效益进行了测算。日本有森林2500万公顷,每年能储存雨水2200万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100万只,产生氧气5200万吨。翌年间接效益总值和人民币1280亿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总预算。芬兰的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仅为17亿马克,而森林在环境中的见解效益所产生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云南省林业调查队,对全省的森林效益进行过测算,结果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的总价值占森林总效益价值的94%,直接效益仅占6%。由此可见,评价森林的作用,不能单纯看它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对盖上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间接效益。

浅谈新型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浅谈新型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摘要: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与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油价是只涨不跌;汽车燃油机的废气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加剧。世界各国都在为石油的替代品费尽心力,试图寻找新能源来摆脱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和缓解日益加剧的空气污染。中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和汽车新能源的研发政策,来缓解石油供需压力和环保问题。目前,醇类燃料,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缓解了一部分环境污染压力。生物柴油,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等新型燃料也正在研发实践中。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零污染的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已被认为未来汽车最理想经济安全的能源。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才刚起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社会的交通必然会进入氢电时代。 关键词:汽车,新型燃料(新能源) 1 汽车尾气的产生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全世界每千人拥有汽车110辆。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0亿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眼下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1.1汽车尾气的产生 1.1.1尾气里都有啥 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汽油燃料充分燃烧排气中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碳,水,氮气,氧气等无害产物。此外汽油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就是些对人畜有害物。科学分析发现,汽车尾气中有上百种不同化合物,当中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并且汽车在不断消耗着地球的资源。机动车的燃料消耗成为无情吞噬石油资源的无底洞。目前,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 1.1.2尾气害人不浅 汽车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其排放的尾气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痛,重者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损伤;氮氧、氢氧化合物会使易感人群出现刺激反应,患上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用(优选材料)

交通运输的作用与意义 一.交通运输简介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交通运输的作用 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现代交通分为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5种运输方式。 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1、经济作用 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出去,大批量生产就

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 2、社会公益作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必须不分昼夜、季节、全天候地从事正常运输,是与国家政治、经济休戚相关的。遇到非常时期,发生灾难时,如地震、洪水、大火、海啸等;或在战争时,或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交通工具都会用来抢救危亡,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种超经济的社会公益作用会显示得更

高中物理之核聚变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核聚变知识点 核聚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的负15次方m. 实现的方法有: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可控热核反应将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和平利用聚变产生的核量是 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①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②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③反应装置中的气体密度要很低,相当于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的几万分之一; 3.实现核聚变的两种方案。 ①磁约束(环流器的结构) ②惯性约束(惯性约束) 习题演练 1. (2011年绍兴一中检测)我国最新一代核聚变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显示了EAST装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使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达1000 s,温度超过1亿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合肥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此类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并能实际运行的地方.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氘,在海水中含量极其丰富.已知氘核的质量为m1,中子的质量为m2,He的质量为m3,质子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质子B.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中子C.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释放的核能为(2m1-m3-m4)c2 D.与受控核聚变比较,现行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物具有放射性 2.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修订稿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森林对人类的意义 人们常常说独木不成林。“森林”这两个字就是由5个“木”字组成的,它已经从文字的形象上揭示了森林的一个外部特征:它有众多的树木。 生态学家告诉我们,从本质而言,森林的概念应该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下木、草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类的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一体的绿色自然体。森林就是一个世界。森林对人类的意义更是非常之大,人类需要森林的作用,森林可以造福人类,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森林的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制造氧气: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的制造氧气供给人类呼吸,因此森林被叫做地球的肺,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据统计, 1公顷森林一年生产12吨氧气,全世界森林1年共生产45 9亿吨氧气供人类呼吸,同时吸收掉近千亿吨二氧化碳。其中l公顷闭叶林,在生长季节, l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嗤,释放吨氧气。一个成年人每日呼吸消耗公斤的氧,排出公斤二氧化碳。根据这个标准叶算,l公顷,目叶林制造的氧气,可烘1,00 0人呼吸。一个人只要有10平方水的阁叶林面矽,就可以满足呼吸用砒7氧气。城市中各种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呼吸放出的量大2~3倍,所.以每人应具有30~40平方张的森林绿地面积(参考bing数据)。森林简直就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氧气的制造厂,森林源源不断的制造氧气供人类使用,给人类的生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维持生物群落,保持物种多样性:众所周知,森林是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众多的生物种群和群落。森林给它们提供荫蔽,给予它们所需要的食物,环境,水,空气等等。因为森林的存在,维持着生物群落,从而对人类造成了间接的影响。因为森林的种类多样,按照森林外貌划分可以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按照用途又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各种森林则保持着物种的多样性,为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运输的基本含义是改变物体的地点或位置,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出行、所接触的各种商品,都离不开运输。交通运输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 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规模经济指出,随着数量的增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如果没有运输将大批量的原料送到产地,就不会有大批量生产。 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出去,大批量生产就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2、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 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运输也使得产成品的市场销售范围不断扩大。生产企业的销售范围由最初的就地扩大到本地区、本国,进而走向世界市场。市场销售范围的扩大,引起需求的扩大,反过来使企业的生存发展成为可能,也使得物流这一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总之,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行官的地位,而且与国家的政治、国防、文化密切相关,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谈谈核裂变能与核聚变能

谈谈核裂变能与核聚变能 胡经国 据最近报道,位于英国牛津郡卡勒姆的、联合欧洲环形核聚变试验装置的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受控核聚变反应试验,从而使他们在探索核聚变能的竞争中,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次实验是在一个环形受控核聚变反应堆里进行的,持续时间只有2分钟,温度达到了3亿摄氏度,比太阳内部温度还要高20倍。该环形装置重达35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那末,什么叫做受控核聚变与核聚变能呢?它们对未来世界能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有何重要意义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核能(原子能)谈起。大家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者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结合能。原子核结合能与组成该原子核的核子数之比,称为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核能(原子能)。质量数较小的轻核(如氘、氚)和质量数较大的重核(如铀),其核子平均结合能均较小;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其核子平均结合能较大,而且质量数为50%~60%的原子核,其核子平均结合能最大。这一规律称为原子核核子平均结合能随原子核质量数而变化的规律。 核能存在于原子核内部,只有使它释放出来才能被人类所利用。怎样才能使核能释放出来呢?原子核核子平均结合能随原子核质量数而变化的规律,是核能能够被释放出来的理论依据。由于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核子平均结合能较大,因而无论是将重核分裂成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还是将轻核聚合成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都能够使核能释放出来。所以,核能释放有以下两种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第一种途径是重核的裂变。将重核分裂成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称为重核的裂变,又叫做核裂变。核裂变是1938年由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的。他们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导致了铀原子核的裂变。可见,快速中子的轰击是实现核裂变的条件。在重核裂变时,放出新的中子,新中子又引起其它重核裂变。这种不断进行的核裂变反应,称为链式反应。重核材料(如含铀的同位素铀238和铀235的材料)能够产生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称为重核材料的临界体积。重核材料的体积一旦超过其临界体积,核裂变链式反应就迅速进行,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猛烈的爆炸。重核在核裂变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称为核裂变能。例如,1克铀235完全裂变所释放的核裂变能,相当于2.4吨煤完全燃烧所释放的化学能。 第二种途径是轻核的聚变。将轻核聚合成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称为轻核的聚变,又叫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007年我曾在二中贴吧,贴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题目,今天再贴出一批题目,以供同学们在选题时参考。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克瑞斯丁?施科宾怎样发现了臭氧,它在大气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氟里昂对它有何影响? 2. 臭氧空洞与那些化学物质有关,其破坏机理是什么?调查目前制冷剂的种类。 3. 化学对“人类基因组”破译工作的贡献。 4. 回顾粘结剂的发展过程。 5. 约翰?丁达尔是怎样应用他对于光在溶液中散射的研究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 6. 了解纳米技术的发展及我国纳米技术及应用领域。 7. 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节能环保型奥运火炬。 8.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9. 怎样进行家用自来水的净化工作?10. 什么是第三级废水,它的处理工作有何重要性?11. 你所在地区关于水污染的法规有那些。12. 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13. 说出海水的主要化学成分,设计一种提取某单质或化合物的方法。14. 绘制一张简图,说明地下水是怎样被污染的。你所在地区的地下水的纯净度怎样?为了保持水的洁净,制定了那些措施?15. 你认为喝什么水好(如,纯净水,自来水,矿泉水,纯水及天然水等)?16. 我国是严重的缺水国家之一,如何缓解淡水危机?17. 你怎样看海水淡化的前景?我国在这方面作了那工作?18. 测定当地雨水的PH 了解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19. 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20. 从一个实验室反应到一个工业生产过程,称量中应包含那些问题? 21. 你所在地区的主要空气污染是什么?它是怎样被控制的?空气污染带来了那些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花费?有哪些相关法律法规。22. 离子交换器是怎样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23. 回顾1970年以来“洁净空气标准”所带来的影响。24.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家庭生活垃圾的日产量及主要污染及处理方式。25. 氢氧化钠是怎样制造的?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6. 讨论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烧碱的基本原理,试设计一种更先进的制碱流程。27. 氢氧化钠是怎样用于生产纸浆的?28. 描述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缓冲作用对维持血液PH恒定的意义。29. 什么样的技术常用于工业运输气体、油料和水的管道的腐蚀?30. 什么样的材料常用于防腐涂层,如汽车车身的防腐等?31. 什么是“变脆氢气”?32. 描述在水果腐烂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3. 研究氧化-还原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何意义。34. 回顾火箭的发展历史,为什么燃料从固态发展到液态具有重大的意义?35.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有没有化学因素?36. 为什么一些干电池比其他干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测试几种普通电池,看一看在不同条件下哪种使用寿命更长。37. 怎样使用燃料电池广泛使用燃料电池的前景如何?38. 热的卤水有什么商业用途?39. 铝元素是怎样被循环使用的?当今循环使用铝是利用它的哪个性质?40. 制作一个简图,表明汞是怎样进入食物链的?41. 什么是“氮的固定”,叙述一种自然固氮和一种工业方法的固氮。42. “氮的固定”的人工方法的潜在的商业价值何在?其发展的瓶颈在何处?43. 查阅资料了解N2在生产生活及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如何提高自然氮库的利用率。44. 居里是怎样发现并获得大量镭的?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45. 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贡献。试设计一张未来元素周期表。46. 四大发明与我国古代化学。47. 谈谈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史及对世界化学发展的影响。48. 试讨论由海湾战争和北约轰炸南联盟看战争带来的生态灾难。49. 说说水泥、汽油的标号的具体含义,你知道我国对水泥的新标号吗?50. 说出几种常见的耐火材料及组成。51. 什么是形状记忆合金?它在现代科研、生活等领域的价值。52. 说说酸奶的准备及其营养价值。53. 你会除去水垢吗?用什么方法即省事又经济?54. 了解水垢的形成原理,调查本地区水成分并提出快速除去水垢的方法。55. 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塑料?56. 调查常用塑料的品种,主要的化学组成,性能,价格。57. 牙膏加氟对牙齿有何作用,为什么有些地区的人有褐牙现象?58. 加氟牙膏防治龋齿病的作用机理怎样?59. 探讨肥皂的最佳洗涤条件,磷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什么?无磷洗衣粉的

对交通运输的心得体会

对交通运输的心得体会 当好交通先行官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地方,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富裕和繁荣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如果缺乏快速便捷的进出大通道,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必然会受到制约,如果交通网络不健全、交通方式单一低效,人们的出行、生活以及眼界都会被压制。“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运输自古以来就是民生要义、经济命脉、社会基石,维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承载着社会的发展重托。 交通运输部新任部长李小鹏在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着力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安全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促进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新的部长带来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将开始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作为一名基层的交通运输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切实肩负起当代“筑路人”的使命,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为交通运输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当前交通运输大环境总体向好的情况下,我们交通运输工作应该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拓展大通道,疏通大动脉,激活细血管,促进大循环”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交通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但随着经济建设和百姓出行需求的不断提高,当前仍要合理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便真正能实现“人便于行,物畅其流”。 1、要快速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化道路和快速路连接线的建设,形成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开放式、立体化综合运输枢纽。 2、要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制度建设,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 3、要开展公路网路况、重点桥梁、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和巡查,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明服务创建,抓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建设试点。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用复习课程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 用

交通运输的作用与意义 一.交通运输简介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交通运输的作用 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现代交通分为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5种运输方式。 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1、经济作用 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

出去,大批量生产就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 2、社会公益作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必须不分昼夜、季节、全天候地从事正常运输,是与国家政治、经济休戚相关的。遇到非常时期,发生灾难时,如地震、洪水、大火、海啸等;或在战争时,或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交通工具都会用来

浅析太阳系小天体探测

浅析太阳系小天体探测(一) 霍卓玺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技术与应用础研究部,北京100094) 1引言 近年来,太阳系小天体探测日益成为航天、天文以及行星科学等领域的热门议题。欧洲宇航局(ESA)“地平线2000”基石任务——罗塞塔号结束对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研究结束不到一年,美国宇航局(NASA)即宣布近期将开展“露西”、“灵神”两个均针对太阳系小天体的深空探测任务。于此同时,日本宇航局(JAXA)开展的隼鸟2号任务即将着陆162173号小行星“龙宫”。 小天体探测任务不仅带来丰富的科学产出,刷新人类对小天体乃至太阳系的认识,也带动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太空资源利用愈发具有现实意义。美国、卢森堡先后通过立法,支持本国企业和个人开采、利用及拥有太空资源。由包含中国航天局、ESA和NASA在内的14个航天局联合建立的国际空间探测协调小组(ISECG)发布的《全球空间探测路线图》指出,小天体等探测对象本身包含的资源对后续探测有重要意义,基于原位资源的推进等技术是未来的关键先进技术。 我国嫦娥2号探测器在扩展任务阶段,首次实现了对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的交会探测,也是我国首次开展针对太阳系小天体的深空探测任务。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6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我国在2020年左右开展小行星探测的任务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针对2020年至2030年之间分别提出小天体探测任务概念,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并逐渐形成、组建研究队伍。2018年1月17日,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联合意大利、德国等国天文学家成立小天体任务国际科学团队;1月18日,中科院空间中心与卢森堡签署共建深空探测研究实验室的合作备忘录。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系统介绍天文及行星科学领域的太阳系形成和演化,从而将小天体的形成、演化及特性放在更大的图景中加以考虑;回顾国际上已经开展的太阳系小天体探测任务,并简要分析其发展动态;旨在及时对实验室开展小天体探测相关研究提供建议。 由于本篇文章篇幅较长,从本期开始,将分两期介绍。 2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 2.1太阳系基本现状 (1)太阳系物质分布

湖北交通在全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分析

湖北交通在全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分析武汉市在湖北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武汉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武汉也是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华中)的最大都市和中心城市(中国六大中心城市之一)。武汉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曾公开表示:“这么多年来,武汉交通枢纽地位明显提升,在全国很有影响,一批在国内和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的交通项目正在发挥作用和建设中。武汉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大单位作出了积极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市长阮成发也认为:“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与交通快速发展有相当关系。” 2010年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综改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聚焦武汉,武汉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中部四个重点城市群中,武汉城市群规模最大,区位最优,发展潜力最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武汉是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 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水运大动脉,长江航运沟通东、中、西三个经济带,对全流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游通,全线活。”同时长江航运与中国南北陆路及空中交通交叉起着“十字轴”的作用,而武汉就是这个“轴心”。如果将长江比作一条巨龙, 那么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地区, 是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 而重庆则是这条巨龙的龙尾; 武汉承东启西, 正处于龙身部位。有些专家学者认为, 现在我国东西、南北发展无法连贯, 很大程度在于武汉这一中国发展的战略大支点不够强, 其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作用和“节点”传导效应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 武汉的被忽略, 直接影响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而要做好长江经济带这篇大文章, 当务之急是要搞活武汉。作为二级中心城市的武汉是长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